泉州第七中学的介绍

2024-05-17 12:07

1. 泉州第七中学的介绍

泉州第七中学,始建于1931年。学校现有72个教学班,学生4018人,教职员269名,其中党员 126名。特级、高级教师63名,一级教师96名,教师学历达标率达100%。现任校级领导研究生学历达100%,初中教师本科率达85%,专任教师平均年龄31岁。校园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为实现迈向全国示范高中的目标,1997年新建占地面积42亩的泉州七中分校,使学校占地总面积达100亩。

泉州第七中学的介绍

2. 泉州市第七中学的介绍

泉州七中创建于1931年5月,原名“私立晦鸣中学”,择天后宫为校址,1948年增设高中部,1956年改为公办,易名泉州第七中学,并迁校至现址,是一所具有76年办学历史的高中。校园占地33亩,学校占地31278.6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13.74平方米,拥有42个教学班,学生2276人,教职工224人。

3. 泉州第七中学的初中部

2010年秋泉州四中(原泉州八中校园,金山社区南区,是市教育局直属学校,距离泉州七中仅有500米左右。)成为该校初中部。 为进一步统筹和优化市区初中教育资源配置,市政府第62次市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泉州八中与泉州四中校园整体置换。置换后,泉州八中与培元中学合并,原泉州八中教职员工并入培元中学;泉州四中与泉州七中合并,作为泉州七中初中,原泉州四中教职员工并入泉州七中。据悉,泉州八中、泉州四中置换合并工作分为教育教学管理过渡衔接、教职工调配、资产置换整合三个部分。自2010年秋季起,由培元中学和泉州七中分别负责原泉州八中与原泉州四中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原来两个学校教职员工分别由培元中学和泉州七中统筹安排工作。分三个阶段实施置换合并市政府对泉州八中、泉州四中置换合并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置换合并工作领导组,下设资产置换工作小组和教学管理工作小组,在确保不影响两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前提下,推动置换合并工作平稳有序进行。泉州八中、泉州四中置换合并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2010年秋季开学前结束。第一阶段为宣传贯彻阶段,至4月底。市教育局和鲤城区教育局分别在泉州八中和泉州四中召开教师大会,提出置换合并总体要求,向社会广为宣传两校置换合并的目的意义,取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培元中学、泉州七中分别与泉州八中、泉州四中进行合并前教育教学衔接的准备工作,摸清师资设备方面情况,为下一阶段教育教学工作衔接打好基础。第二阶段为工作交接阶段,从5月初至学期结束。培元中学和泉州七中将进一步细化教学过渡衔接办法、下学期工作安排方案、工作交接时间表,组织教研组、备课组、年段、班级交接工作,组织教师到相应班级听课和听取学生情况介绍,切实做好教育教学管理过渡衔接工作。第三阶段为组织实施阶段,学期末至暑假期间。春季期末考试结束后,培元中学和泉州七中分别到对应中学召开家长大会,介绍学校办学情况,征求办学和提高教育质量意见,通过夏令营等方式,让学生实地了解学校办学成效,增强学生对新学校新教师的了解和信赖。暑假期间,分别召开教学管理、德育工作、校本教研等会议,积极谋划新学期计划。泉州市教育局局长郑文伟介绍,泉州八中位于市区金山社区南区,是市教育局直属学校,距离泉州七中仅有500米左右。泉州四中位于市区新华北路,是鲤城区教育局所属学校,与培元中学隔街相望。泉州八中、泉州四中创办以来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但由于学校办学时间较短,以及地理位置、办学条件等原因,家长对学校认可度仍不高,部分派位到泉州八中和泉州四中的学生要求改派到其他学校就读。与两校相邻的培元中学、泉州七中都要求扩大办学规模,但受到用地制约。四校分别合并,将实现推动学校发展、惠及学生的双赢效应。郑文伟表示,培元中学作为省一级达标高中、泉州七中作为省一级达标高中和省示范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优秀。泉州八中合并为培元中学初中、泉州四中合并为泉州七中初中后,成为名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让学校所在地的学生就近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同时,两校置换合并,能缩小市区初中学校办学差距,促进市区初中教育资源均衡分布,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将可大大缓解多年来市区初中招生电脑派位后要求改派到其他学校的矛盾。按照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的原则,2010秋季,泉州八中、泉州四中升级到初二、初三年段的学生,分别在原校区上课。自2010年秋季起,以培元中学和泉州七中名义招收初中一年新生(招生计划和招生办法,按当年市区初中招生的有关文件规定执行),招收的初中新生在置换后的校区内上课。 复办初中部初中部师资将由七中部分高中优秀教师、现代中学原七中优秀公办教师与原四中教师进行优化组合。在2001年创建示范性高中校过程中,泉州七中实行高中、初中分离,初中已停办10年。泉州七中校长卢青山介绍,置换后复办的初中部,将由七中高中统一管理,再设置一套初中部班子具体管理,按达标学校的标准抓好教学质量,抓好德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使初中部具有鲜明的七中文化氛围和管理特色。泉州四中与泉州七中合并后,泉州七中为一校两区,现有学校仍为高中部,划归后的原泉州八中校园作为初中部。至秋季,泉州七中初中部计划招收初一年新生12个班。在初中办学中,泉州七中初中部师资将由部分高中优秀教师、现代中学原七中优秀公办教师与原四中教师优化组合。保持学校教研和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体化,实行高、初中联合一体的教研,理念互通,资源共享,将大大提升初中部教师专业水平。利用原八中校舍用地优势,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更新教室多媒体、实验室、图书馆、运动场等设备,进一步提高硬件水平。加强对初中三个年段的教学质量管理,分析学生优势、弱势,跟踪学生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教学、辅导的内容、计划,让学生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有大的提升。 2010年度鲤城电脑派位如期举行,3051名小学毕业生由电脑根据他们填报的志愿次序,随机派位到市区5所公办中学就读。南片区共有1501名学生,其中852名学生派位到泉州三中,649名学生派位到泉州七中。

泉州第七中学的初中部

4. 泉州第七中学的高中部

泉州七中创建于1931年5月,择天后宫为校址,原名私立晦鸣中学。取《诗经》“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之意,以激励学子勤奋读书,于右任题写校名,丰子恺设计校标。1948年增设高中部,1956年改私立为公办,易名泉州第七中学,并东扩至现址。现为福建省首批12所示范性高中之一,省一级达标中学,省文明学校。 建校初年,社会有识之士蔡鼎常、蔡光华、陈佩玉、王岫松等组成的校董会,虽办学条件简陋,教员清苦,但经首任校长台湾学教授、世界著名农业科学家汤文通先生,第二任校长华侨大学教授陈允敦先生和第三任校长王岫松先生诸位名贤艰苦努力,事业不断发展。经受抗日救亡和解放战争的洗礼,经历十年浩劫和拨乱反正的风雨,迎来改革开放的春天, 迄今八十年,人才辈出,桃李满天下。由于历史原因,泉州七中原是一所生源起点低、办学条件简陋的一般中学。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傅火儒、林培华、卢清山等历任校长带领“一班人”团结全体师生员工,深化改革,艰苦创业,拼搏进取,七中师生发扬不甘落后、团结拼搏的苦干精神,深化内部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硬是在“一般”中学办学条件下,创造出“不一般”的成绩和特色:学校1985年学校荣获“省级文明单位”、“省教育先进单位”称号,1987年省教委赞誉“一般中学不一般”。1990年12月经省教委验收为全省第一所“三级达标中学”,跻身省重点中学行列,1993年5月又晋升为“二级达标中学”;1995年7月全省第九所被省教委确认为“一级达标中学”,按常规要用九年的时间,泉州七中只用五年就上了三个大台阶,这在全省是首例;1996年开始按国家示范高中标准建设,2001在全省普通中学中首家通过ISO9002教育质量体系认证;2003年全省首家通过国家示范性高中省级验收;2004被省教育厅授予首批“省素质教育先进校”称号;2005年通过“第九届省级文明学校”验收,从而成为1984年至2005年泉州市区唯一一所连续九届荣膺该项称号的学校;2006年被国家教育部确认为“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学校”;2006年被列为福建省省级高中课改样该校;2007年成为全国第六所、全省唯一一所“清华大学实验基地校”,2008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称号,至今荣获集体荣誉称号国家级14项,省级68项。闯出了一条办好一般中学、办好重点中学的成功之路,为福建普教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教学所需的理、化、生仪器,体、音、美器材,电教听音设备等均按国家双I类标准配齐。新建的体育馆、春晖图书楼(林树哲先生捐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天文台、拥有42间多媒体教室的教学大楼(泉州校友楼)、(香港校友楼)和科学实验楼(菲律宾校友楼)、学生宿舍楼及环形塑胶跑道构成了和谐壮观的校园新貌,使教学设施更臻完善。一流的师资、一流的设备促泉州七中教育教学成绩年年大幅度上升。学校还先后建成二个各占地十亩的社会实践基地。一个用作劳技教育、勤工俭学基地的校办厂——泉州无线电七厂,1993年由国家教委确定为全国教学仪器首批定点厂;一个用作开展生产劳动实践学习农林知识的学农基地。党政领导的关怀,社会各界的厚爱,海内外校友的深情,热情的关注、衷心的祝福、慷慨的资助聚成七中崛起、腾飞的巨大动力。全校师生员工将不负众望,继续奋进,以创建国家级示范高中为新的起点,为开创新世纪泉州七中更加辉煌的业绩而努力奋斗。 泉州七中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有南风文学社,摄影社,乒乓球社,动漫社,学生会,广播站,街舞社,足球社,话剧社,魔术社,羽毛球社,B-BOX社,模联社,乐理社,心理社,机器人协会等内容丰富的社团。2013年12月28日下午泉州七中高中部举办了第一届泉州七中社团活动日,学校操场热闹非凡,共有机器人协会、广播站、南风文学社、心理社、模联社、魔术社、音乐社、街舞社、摄影协会、beatbox社、羽毛球社、乒乓球社、动漫社等13个社团以各种形式参与活动,展示各自风采。机器人协会现场展示了同学们亲手创造制作的水下探测机器人、钢琴演奏机器人、洗发机器人等十多个机器模型,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对科技的兴趣。其中《类海蜇运动探测体水母机器人》项目曾获得茅以升科学技术奖、英特尔英才奖、晨光创新思维奖,水母机器人还曾参与电影《机器人班长》的颁奖和拍摄,而《远程控制的护理型洗发机器人》则获得了第13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创意赛全国一等奖。作为泉州百佳社团之一的魔术社,举行了各种近景魔术表演,并现场传授如何施展简单便利的小魔术;广播站和音乐社一起合作举办“一站到底校园PK赛”;摄影协会展出“永恒·瞬间”摄影赛作品;Beatbox社和街舞社分别在操场与舞蹈厅现场展示、教学;心理社开展趣味心理游戏活动并举办心理征文优秀作品展;文学社制作了200条谜语让大家进行灯谜竞猜;动漫社进行COSPLAY巡场,并开展亲绘小礼品兑换活动。

5. 泉州第七中学的理念

致力于创建校园文化,总结提升办学理念、塑造七中精神,创造和谐校园,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以校园的整体文化带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我校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坚持“德育为先,智育为重,体育为本,五育全发展”的育人目标,形成“尊师爱生、严教勤学”的教风学风。在创建示范高中的过程中,提出了“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新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提出“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对每一位学生负责”,“让每一个家庭充满阳光”,培育“身心健康的现代中国人”。“身心健康”就是要有健康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和品德;“现代”就是要有适应现代社会生存竞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掌握较高的现代信息技术和具备较好的英语水平,具有合作、沟通、创业等能力和品质;“中国人”就是要求要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进一步总结和提倡“七中精神”:即“团结协作、敬业奉献、拼搏进取、开拓创新”,使之成为师生人生创业共同的精神财富;对教职工提出:“创一流业绩,建美好家园”的目标愿景,阐明职业与事业,事业与人生、事业与家庭的相互促进关系。树立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品牌意识,使学校、老师、学生都争创品牌,学校由此产生源源不竭的动力,追求步步攀升的目标,真正做到止于至善,真正打造魅力学校、魅力校长、魅力教师、魅力学生。

泉州第七中学的理念

6. 泉州第七中学的管理

2001年泉州七中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通过规范教育教学的各个过程,对教育质量进行监控,提升教师的质量意识。2002年泉州七中与加拿大五湖学院联合办学,成立国际交流部,招收“中加班”学生,开创福建省中学与国外联合办学的先例。05、06两届毕业生全部直接被英语国家著名大学录取留学。通过国际交流合作,泉州七中的英语师资得到培训提高,学校英语角活动效果显著。学校每年12月还有专门的英语文化节、圣诞晚会、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唱比赛、英语书法比赛。学校在市以上的英语演讲比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06年教育部启动“汉语国际交流基地校”项目,泉州七中成为福建省6所基地校之一,将选派英语、语文老师到海外教学,同时接纳更多的国外学校、师生的交流、留学活动。为其建设成为:“福建著名、全国知名、世界闻名”学校迈进了一步。

7. 泉州七中好吗

本人今年毕业与泉州七中,虽然不知道别的学校怎样,但我觉得,泉州七中非常好!

1.学风优良,同学们自觉学习,比较单纯,大家等不良事件无可避免地有但很少。
2.老师负责,我们几乎每间教室里都有一句话 No student left behind(不让一个学生落下),我们老师会发考卷,提纲,这些可是考试秘籍!!老师会监督我们学习,虽然有时憋了一股怨气,但高考的成绩把怨气驱得烟消云散,升学率具体不知道多少,反正好高。
3.硬件设施齐全,每间教室都有电脑,大部分教室还有两台大空调。还配有生物化学物理实验室,其中物理实验室有光电门等高科技器材。

还有好多优点,我觉的唯一的缺点是,学校有点小,有点旧,不过能在新校区上课的话,这些都不成问题

泉州七中好吗

8. 泉州七中好吗

泉州七中创建于1931年5月,择天后宫为校址,原名私立晦鸣中学。取《论语》“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之意,以激励学子勤奋读书。1948年增设高中部,1956年改私立为公办,易名泉州第七中学,并东扩至现址。

    建校初年,社会有识之士蔡鼎常、蔡光华、陈佩玉、王岫松等组成的校董会,虽办学条件简陋,教员清苦,但经首任校长台湾大学教授、世界著名农业科学家汤文通先生,第二任校长华侨大学教授陈允敦先生和第三任校长王岫松先生诸位名贤艰苦努力,事业不断发展。经受抗日救亡和解放战争的洗礼,经历十年浩劫和拨乱反正的风雨,迎来改革开放的春天, 迄今七十年,人才辈出,桃李满天下。

    改革开放给七中带来新的机遇,二十余年来,傅火儒、林培华、卢清山等历任校长带领“一班人”团结全体师生员工,深化改革,艰苦创业,拼搏进取。1985年学校荣获“省级文明单位”、“省教育先进单位”称号,1987年省教委赞誉“一般中学不一般”。1990年12月经省教委验收为全省第一所三级达标中学,跻身省重点中学行列,1993年5月又晋升为二级达标中学;1995年7月全省第九所被省教委确认为一级达标中学。按常规要用九年的时间,七中只用五年就上了三个大台阶。学校荣获10项国家级、56项省级集体荣誉称号,闯出了一条办好一般中学、办好重点中学的成功之路,为福建普教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学校现有72个教学班,学生4018人,教职员269名,其中党员 126名。特级、高级教师63名,一级教师96名,教师学历达标率达100%。现任校级领导研究生学历达100%,初中教师本科率达85%,专任教师平均年龄31岁。校园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为实现迈向全国示范高中的目标,1997年新建占地面积42亩的泉州七中分校,使学校占地总面积达100亩。教学所需的理、化、生仪器,体、音、美器材,电教听音设备等均按国家双I类标准配齐。新建的体育馆、春晖图书楼(林树哲先生捐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天文台、拥有42间多媒体教室的教学大楼(泉州校友楼)、(香港校友楼)和科学实验楼(菲律宾校友楼)、学生宿舍楼及环形塑胶跑道构成了和谐壮观的校园新貌,使教学设施更臻完善。一流的师资、一流的设备促泉州七中教育教学成绩年年大幅度上升。

  学校还先后建成二个各占地十亩的社会实践基地。一个用作劳技教育、勤工俭学基地的校办厂--泉州无线电七厂,1993年由国家教委确定为全国教学仪器首批定点厂;一个用作开展生产劳动实践学习农林知识的学农基地。

  党政领导的关怀,社会各界的厚爱,海内外校友的深情,热情的关注、衷心的祝福、慷慨的资助聚成七中崛起、腾飞的巨大动力。全校师生员工将不负众望,继续奋进,以创建国家级示范高中为新的起点,为开创新世纪泉州七中更加辉煌的业绩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