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用的货币是什么阿?

2024-05-17 22:37

1. 隋朝用的货币是什么阿?

隋初货币极为混乱。
  北齐的常平五铢和私铸的常平钱,北周的五行大布、永通万国钱,以及南朝的陈五铢、太货六铢,甚至刘宋的鹅眼钱,萧梁的剪边钱等,在商业领域继续参杂流通。河西诸郡还使用西域的金币、银币。这些钱币精劣大小轻重不一,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因此,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中央政权,巩固封建统治,隋文帝下令整顿货币,铸行统一标准的五铢钱。 隋朝五铢

  隋五铢有两种,分两个阶段铸行:一、隋文帝开皇六年至仁寿四年(公元581-604年)铸行“开皇五铢”,又称“置样五铢”;二、隋炀帝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铸行“五铢白钱”。 

  开皇五铢又称置样五铢,文帝开皇年间铸。为保证新钱质量,推广新钱,政府明文规定每千钱重四斤二两,命各关置百钱为样,合乎标准才入关,否则销毁,重新铸造。并且禁止各种旧钱的流通。

  至开皇五年(公元585年)货币终于统一,专行五铢钱。 

  开皇五铢制作精美整齐,形体大小轻重不一,标准钱一般为2.5厘米,重约3.0-3.4克,小型者钱直径为2.3厘米,重约2.25-2.3克。“五铢”面文为篆文,横读,“五”交笔斜直(也有稍弯曲的),穿孔右边铸有一竖线,背面皆有廓,边廓且较阔,累积八九万枚才满米斛,可谓轻巧。

隋朝用的货币是什么阿?

2. 隋朝时期货币是什么样的?

隋代隋文帝铸造“开皇五铢”结束了汉末以来300多年钱制庞杂局面,这也是最后一个使用五铢钱的朝代。
有人辨认隋“五铢钱”五铢的“五”即“X”字左边加竖丨为“丨X”,放倒后似为“凶”字。于是有人说是隋的凶兆,预示其灭亡为时不远了。故隋朝“五铢钱”较好辩认。其实这种写法北魏也曾有过,这不过是老百姓借此诅咒隋末战乱而已。

3. 隋朝货币是什么

隋初货币极为混乱,北齐的常平五铢和私铸的常平钱,北周的五行大布、永通万国钱,以及南朝的陈五铢、太货六铢,甚至刘宋的鹅眼钱,萧梁的剪边钱等,在商业领域继续参杂流通。河西诸郡还使用西域的金币、银币。这些钱币精劣大小轻重不一,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因此,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中央政权,巩固封建统治.

隋文帝下令整顿货币,铸行统一标准的五铢钱。

  隋五铢有两种,分两个阶段铸行:
一、隋文帝开皇六年至仁寿四年(公元581-604年)铸行“开皇五铢”,又称“置样五铢”;二、隋炀帝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铸行“五铢白钱”。 

  开皇五铢又称置样五铢,文帝开皇年间铸。为保证新钱质量,推广新钱,政府明文规定每千钱重四斤二两,命各关置百钱为样,合乎标准才入关,否则销毁,重新铸造。并且禁止各种旧钱的流通。至开皇五年(公元585年)货币终于统一,专行五铢钱。 开皇五铢制作精美整齐,形体大小轻重不一,标准钱一般为2.5厘米,重约3.0-3.4克,小型者钱直径为2.3厘米,重约2.25-2.3克。“五铢”面文为篆文,横读,“五”交笔斜直(也有稍弯曲的),穿孔右边铸有一竖线,背面皆有廓,边廓且较阔,累积八九万枚才满米斛,可谓轻巧。

隋朝货币是什么

4. 隋朝货币有什么特点呢?

隋朝是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朝代,虽然存世的时间并不长,但对后世的影响甚远,单就拿货币来说吧,隋朝的建立,使混乱的货币又一次趋向统一。
在隋初,货币极为混乱。这些钱币精劣大小、轻重不一,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因此,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中央政权,巩固封建统治,隋文帝下令整顿货币,铸行统一标准的五铢钱,同时禁止各种旧钱流通。

隋文帝画像
为了保证钱合乎标准,隋朝在全国各地各处设关卡置样钱。只有符合标准的才允许流通,不符合标准的一律熔毁,其他杂钱一律禁止流通没收熔毁改铸,从而保障了钱币的铜质和重量及其大小。统一的货币对隋朝初年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隋五铢有两种
(1)开皇五铢
开皇五铢又称置样五铢,文帝开皇年间铸。开皇五铢制作精美整齐,形体大小轻重不一。面文为篆文,背面皆有廓,边廓且较阔。
五铢钱的特征是:钱背肉好均有郭。"五"字交笔有圆曲与斜直两种,"朱"头多呈方折。外廓甚阔,面无穿廓,"五"字交笔直,近穿处有一道竖画。

开皇五铢
在铸币技术上,隋朝采用的母钱翻砂法。这种铸币工艺要求极为严格,铸币之前先做样钱,呈皇帝审定。在依照钱样做祖钱,用祖钱铸造母钱。再用母钱制作沙模铸钱,铸造好的钱币还要上交呈验。翻砂法铸钱一直沿用到清末。
(2)五铢白钱
五铢白钱为隋炀帝大业年间所铸。此钱,因币材配有锡、铅等其他金属,所以钱色发白,被称为白钱。其形制大小、轻重与开皇五铢相同。


五铢白钱
2、五铢钱的告终
隋文帝杨坚统一了南北朝,建立隋朝,铸开皇五铢钱。隋炀帝杨广好大喜功,穷奢极侈,民不聊生,义军蜂起,隋朝随即灭亡。通行了七百多年的五铢钱至此告终。

5. 隋朝的货币有什么真的珍藏?

隋初货币极为混乱。北齐的常平五铢和私铸的常平钱,北周的五行大布、永通万国钱,以及南朝的陈五铢、太货六铢,甚至刘宋的鹅眼钱,萧梁的剪边钱等,在商业领域继续参杂流通。河西诸郡还使用西域的金币、银币。这些钱币精劣大小轻重不一,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因此,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中央政权,巩固封建统治。隋文帝下令整顿货币,铸行统一标准的五铢钱。
开皇五铢制作精美整齐,形体大小轻重不一,标准钱一般为2.5厘米,重约3.0-3.4克,小型者钱直径为2.3厘米,重约2.25-2.3克。“五铢”面文为篆文,横读,“五”交笔斜直(也有稍弯曲的),穿孔右边铸有一竖线。背面皆有廓,边廓且较阔。

五铢白钱大概为隋炀帝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所铸。此钱,因币材配有锡、铅等其他金属,所以钱色发白,被称为“白钱”。其形制大小、轻重与开皇五铢相同。隋炀帝苛贪残暴,挥霍糜费,很不得民心,从而导致通货膨胀,币制大乱,老百姓也难以忍受他的剥削、压榨和欺凌虐待,都盼望着他早日倒台。隋五铢的“五”字左边多有一竖线,旋转过来看像一个“凶”字,人们借机发泄说:“此钱为凶钱,杨广凶多吉少,注定没有好下场。”

隋朝的货币有什么真的珍藏?

6. 唐朝用什么货币

开元通宝。
从唐高祖李渊到昭宣帝李柷,终唐一代凡290年,只发行了七八种钱币,而见于正史的仅有三种,即前述“开元通宝”和“乾封泉宝”、“乾元重宝”两种年号宝文钱。
这种情形与此前历代王朝让人眼花缭乱的钱制,自是一个鲜明的对照。从这里可以看出,唐朝的货币政策是十分稳定、有效的,而稳定的基础当然还在于钱币本身在市场流通中的积极表现。
唐朝早期社会开放,经济繁荣,“开元通宝”始终是货币流通中的主角。早期统治者对于控制物价,使通宝保持合理币值及较强购买力十分努力,这也是此时期被称作盛唐的重要特征之一。
至乾封元年(666年),唐高宗发行了大面值、“以一当旧钱之十”的“乾封泉宝”,此钱制作精美,形制略大或等同于开元钱,但次年就因引起通货膨胀而停铸,又恢复了开元钱的行用。这是唐朝首次推行的大面值钱币。

扩展资料
唐朝政府不断出台严厉打击私铸和滥铸等的法令,并禁断使用恶钱,但是由于铜钱供应量严重短缺,币值不断上升坚挺,私铸和滥铸有暴利可图,所以成效并不理想。 两税法实行以后社会发展中长期存在的一大矛盾,突出表现为钱重物轻即所谓“钱荒”问题的不断恶化。
唐代大城市中出现了柜枋和飞钱。柜枋经营钱物寄付,在柜枋存钱的客户可以凭书贴(类似于支票)寄付钱财。这些都说明了商业在唐朝中期的繁荣。唐末,因为黄巢之乱和藩镇割据,人口锐减,社会经济规模再也未能达到开元盛世的水平。
唐朝中期的780年,统治者实行两税法,当年税钱1089万八千余缗,谷215万七千余石。821-824年年均税收3515.1228万贯、石,唐后期853年税收下降到925万余缗,其中盐利达278万余。随着唐朝对盐商压迫日益加剧,直接引发了黄巢起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朝

7. 唐朝时期货币是怎样的?

唐代是一个经济文化都发达的强盛朝代。据考621年铸行“开元通宝”钱,结束了秦汉以来以重量铢两定名的钱币体系,而开创了唐宋以后以“文”为单位的年号,宝文体系铜铸币。
“开元”有创始,首创之意,“通宝”即流通的宝货。其在重量单位上有大突破,古代衡法二十四铢为一两。开元通宝开创十进位制,每枚重二铢四为一文钱,积十文钱重一两,即十钱一两“以钱代铢”。
开元通宝在唐代铸行200多年而使币制长期稳定。唐以文计数,以钱两为重量单位的宝文钱体系沿袭至清朝历时千年。另相传唐高祖铸行的开元通宝由初唐书法大家欧阳间所书的增文采,被誉书法币。
安史之乱后,唐肃宗为对付财政困难,铸造大钱,称“乾元重宝”。这是最早称“重宝”的钱,一文重宝当开元钱十文,引起通货贬值,物价飞涨,盗铸严重,人心不安。至晚唐唐武宗废佛,取佛铜大量铸“会昌开元”钱,使延续了半个世纪的通货紧缩现象才有所缓和。“乾元”,“会昌”均为纪年。
五代十国是军阀割据混战分裂时期,由于政权林立,货币五花八门,是一个货币混乱时期。币材除铜外还有锡、铁等。大额钱币当十当百,甚至当千当万流行。钱制的混乱复杂反映出割据战乱带来的经济恶化。
综上所述,铜铸币方孔圆钱从铢两体系转变为年号,宝文体系为货币发展一大转折时期。

唐朝时期货币是怎样的?

8. 唐朝用什么货币

开元通宝。
从唐高祖李渊到昭宣帝李柷,终唐一代凡290年,只发行了七八种钱币,而见于正史的仅有三种,即前述“开元通宝”和“乾封泉宝”、“乾元重宝”两种年号宝文钱。
这种情形与此前历代王朝让人眼花缭乱的钱制,自是一个鲜明的对照。从这里可以看出,唐朝的货币政策是十分稳定、有效的,而稳定的基础当然还在于钱币本身在市场流通中的积极表现。
唐朝早期社会开放,经济繁荣,“开元通宝”始终是货币流通中的主角。早期统治者对于控制物价,使通宝保持合理币值及较强购买力十分努力,这也是此时期被称作盛唐的重要特征之一。
至乾封元年(666年),唐高宗发行了大面值、“以一当旧钱之十”的“乾封泉宝”,此钱制作精美,形制略大或等同于开元钱,但次年就因引起通货膨胀而停铸,又恢复了开元钱的行用。这是唐朝首次推行的大面值钱币。

扩展资料
唐朝政府不断出台严厉打击私铸和滥铸等的法令,并禁断使用恶钱,但是由于铜钱供应量严重短缺,币值不断上升坚挺,私铸和滥铸有暴利可图,所以成效并不理想。 两税法实行以后社会发展中长期存在的一大矛盾,突出表现为钱重物轻即所谓“钱荒”问题的不断恶化。
唐代大城市中出现了柜枋和飞钱。柜枋经营钱物寄付,在柜枋存钱的客户可以凭书贴(类似于支票)寄付钱财。这些都说明了商业在唐朝中期的繁荣。唐末,因为黄巢之乱和藩镇割据,人口锐减,社会经济规模再也未能达到开元盛世的水平。
唐朝中期的780年,统治者实行两税法,当年税钱1089万八千余缗,谷215万七千余石。821-824年年均税收3515.1228万贯、石,唐后期853年税收下降到925万余缗,其中盐利达278万余。随着唐朝对盐商压迫日益加剧,直接引发了黄巢起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