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帅金融学讲义》读后感

2024-05-12 03:53

1. 《香帅金融学讲义》读后感

香帅老师,真名唐涯,著名金融学者,曾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她站在普通人角度,通过《香帅金融学讲义》这本著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释各种金融学知识,帮助读者构筑起金融学知识体系,让金融成为每个普通人可以使用的工具,而不再是精英的专利。
  
 
  
                                          
 读罢此书,笔者有如下四点比较深的感受,与诸君分享:
  
 假设能坐上时光机器,倒回到10年以前,你手上有10万元现金,你会怎么安排这笔钱?
  
 1.存银行
  
 以长期定存利率来计算,10年后可以大约拿到18万元。
  
 2.买股票
  
 如果你买的是中石油的股票,10万元现在就变成了3万元;如果你当时10万元全部购买了腾讯股票,这笔钱现在就变成了360万元左右。
  
 3.买房子
  
 按照30%的首付比例算,10万元能买北京五道口某小区价值30万的房子。这笔投资现在价值330万左右,而且还在持续上涨。
  
 10年前的决策,10年之后深刻地影响了你的处境、生活和未来。
  
  也就是说,在金融世界里,时间就是金钱,一寸光阴一寸金,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真理 。
  
 这个阶段消费欲望强,收入却不高,没多少余钱投资。但却拥有一个 最大优势 :拥有漫长的未来时间 。 
  
 金融工具恰好能实现资金在时间上的转化。房地产购置其实算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它给了年轻人以“未来时间换空间”的权力。
  
 那么,有人要说了,年轻人没有钱买房怎么办?
  
 那肯定是首先想方设法提高能力提高收入,同时学习投资理财,积极储蓄,尽早积攒第一桶金啊。
  
 对于年轻人来说,买房既是投资,又是储蓄。当然买房是门大学问,需要多研究多实践,一旦瞄准了,赶紧先上车。
  
 股票、期权投资都是壮年期资金配置的方向。这一阶段,一般上有老下有小,需要将资产配置多元化安排更为稳妥,提升抗风险和增值能力。
  
 这里要特别注意,一个人在具备一定的财力、对流动性的需求也不大时,才可能学巴菲特和芒格做长期投资。
  
 普通人投资最好的方式就是定投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不同投资渠道,通过时间的复利来跳离贫穷老鼠圈。
  
 降低风险资产配置,提高国债这样的安全资产配置比例。同时要将流动性资产配比提升。
                                          
 梳理完这块,笔者不由感叹:
  
  对于任何普通人来说,不管处在哪个阶段,善用金融工具是通往人生自由的第一步。 
  
 大部分普通人活在财富无法自由的“老鼠圈”里,一生不能自拔。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普通人短视过往和未来,且不畏因果,只顾眼前一晌之欢。
  
 前一阵子在上海玩现金流游戏得到的最大收获就是:现金为王。
  
 因为手里有一定的现金流,你才不会眼睁睁看着财富机会流失。
  
 同样道理,一个人在事业上也要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样的 硬核思维 。在此前提下,你才能进一步借用 杠杆思维 和 复利思维 等。
  
 比如说创业去寻找风投和创投的帮助,风险共摊,别人肯定也是因为你有硬核专业能力,才能给你机会通过借力进一步撬动杠杆,创造更大价值。
  
  也就是说,杠杆是要靠自己创造出来的而不是碰到的。 
  
 普通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被情绪和欲望所控制,容易追涨杀跌,被市场熊市和牛市的不同节奏所带动,甚至因此被轻易割韭菜。
  
 投资高手往往都是洞悉人性的高手,他们充分利用这个人性弱点在市场上狠狠地赚钱。股市永远是那5%的人, 在赚那95%的人的钱。
  
 这就是为啥巴菲特说: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
  
 那么,我们普通人该怎么有效反人性本能呢?
  
 对此,知名学者吴伯凡老师提到过:在市场上,稀缺的不是技巧而是心法。
  
 他对此提出管理本能如下三种方法:
  
 李笑来老师提倡的冥想、反思和运动等提高元认知的方法其实本质也是在反本能,让自己更加 理性化 面对各种可能引发你情绪挑战的问题。
  
 曾国藩和富兰克林也曾对此时时写日记或者罗列清单,避免自己陷进去。
  
 谈完以上四点感受,读者衷心期待跟诸君一起持续进修金融知识,因为:
  
 金融知识的确是人生必备底层逻辑知识框架之一,越早修炼学习,越早受益;越早受益,越早有机会跨越实现人生自由啊!

《香帅金融学讲义》读后感

2. 《香帅的金融学讲义》:用金融的思维理解人生

如果想快速的学习金融学常识,《香帅的金融学讲义》是一本不错的书,但是厚厚的将近600页的书,学习起来的压力还是蛮大。
  
 我是因为学习了得到上的《香帅的北大金融课》线上课程,又买来了这本《讲义》进行学习的。
  
 我个人认为,从全局的角度、实用学的角度来阅读这本书籍,可能学习起来会更加容易。
  
 从全局的角度来学习,我们应该首先具备“金融学”的思维,就如学习经济学要懂得供给与需求一样;从实用学的角度学习就是要给自己一个学习与认知理由,你可能是为了掌握财富的投资工具、也可能是为了学会更好的做人生决策;但我更希望将两者结合起来,用金融的思维去理解人生。
  
 如果,你认同我的这个观点,那么,读这个书就简单了,我建议你可以从后向前读。
  
 在这本书的后记里,作者用“一部人类文明的演进史,就是一部金融史”来解读金融对于人类的价值。
  
 这让我想起了张笑宇老师的《技术与文明》、《商贸与文明》,他以大历史观的视角,分别从技术驱动与商贸发展的角度来分析技术与商贸对人类社会演进的影响;我在想,香帅老师这本专业的金融学书籍最后的“画龙点睛”之笔的描述,又何尝不是一种大历史观呢?
  
 她说,“从金融视角观察,人类社会形态和商业模式的变化就是资金、技术、人力资本这几个要素不断数字化和网络化的进程”。
  
 她甚至将这个进程表述为一个公式:增长=(资金,技术,人力资本)*(数字化,网络化)。
  
 这可能就是我们理解金融学价值的框架。在这里我们把“增长”看作“增长系统”,把“资金、技术、人力资本”看作增长系统的构成要素,把“数字化、网络化”看作要素之间的连接关系,我们就可以更容易的理解金融对于人类社会的价值。
  
 学习金融学,我们不仅仅应该具备大历史观的宏大视角,还应该具备“实用主义的”的工具化思维;学习金融知识,不仅仅是用于投资决策、理解财富,用香帅老师的话说,“金融其实是人生决策”。
  
 但我更希望用“金融的思维”理解我们的人生。理解了这一点,那么,本书的最后一个章节“金融思维方法论”就会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个章节,香帅总结了她认为最重要的6种金融思维:预期思维、贴现思维、复利思维、风险思维、杠杆思维、信用思维。
  
 我对这6大金融思维的理解是:我们要具备长期主义精神(复利是动力源,缩短初始积累的时间,加速度显得尤为重要),用未来的视角(预期思维是愿景、是目标),来看待今天的投资与人生决策。
  
 而在我们做人生与投资决策的过程中,建立预期思维(建立远大的愿景与明确的目标),做好风险控制(建立风险思维,建立底线思维,树立突破思维,做非对称交易),利用好杠杆思维(学会借力)来提升或者放大我们做事的效率与效果。
  
 而这一切的起点是源于“贴现思维”,在未来价值与现在价值之间寻找一个价值最大化的平衡点,降低贴现率、减少折旧(保证不贬值或者慢贬值),而做到这一点最核心的方法就是能力的提升。
  
 如果预期思维是目标,贴现思维是支点,风险思维是方向盘,杠杆思维是放大器,复利思维是下压力,信用思维就是一个动力系统。
  
 掌握这六大工具的目标,就是建立一个开启财富积累的发动机,而6大金融思维就是这台发动机上的重要零部件,他们缺一不可。
  
   理解了上述内容,我们再去看待金融的本质(时间、资金与风险)、财富的工具(基金、债券、股权以及金融衍生品)、做投资决策与理解金融的构成要素(信用、监管、市场与投资行为)就会相对简单很多。

3. “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系列观感4_银行与理财

 这期我们仍然是围绕着我国最重要的金融中介机构——银行来讲解,主要讲解的是银行和你的财富管理非常相关的三个要点:
                                           重点讲解的是银行赚钱的主要方式,和我们国家银行盈利状况变化的逻辑。 首先,银行吸收的存款和放出去的贷款中间的利率差额叫做存贷差,是银行最重要的利润来源。 
                                           通过两个村子中间借贷关系的一个小故事,告诉你银行之所以能够赚取这么高的存贷差,是因为它能够低成本地以小聚多,转换资金的规模,然后还能够转换资金的期限和转换资金的风险,通过这三个转换,银行实现了存贷差的利益。
                                           其次,银行的盈利模式从躺着赚钱的黄金十年,变成银行分化显著的状态。背后的原因是,原来我们国家大部分银行都能赚钱,因为它们具有垄断性,国家一直处于经济高增速的状态,贷款的需求很大,等于是这种宏观政策和宏观背景下的产物。
                                           而现在利率市场化,经济增速也在下滑,所以导致银行业的利润下滑,只有那些吸收存款能力特别强、信用特别好的大银行,现在的日子才能过得比较滋润。
                                           这一课讲解了银行在吸收存款方面面临的一个对手——货币基金。首先分享的是货币基金和银行中间关系,我告诉你,中国当前正在发生的货币基金的市场变化,和美国70年代的情形是很像的。
                                           货币基金它吸收的是老百姓的零钱,投向利率比较高的银行间货币市场,等于说货币基金帮助老百姓分享到了机构投资者的收益。
                                           由于它投向的是银行间市场,所以你会发现货基的收益率和银行间的市场利率是紧密相连的。如果市场上闹钱荒,银行间利率市场的利率上升,货币基金的利率也会飙升。
                                           第3课,讲述了其实大家都在买的这些银行理财产品其实是影子银行的一部分, 而影子银行又是我们国家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博弈的结果。 
                                           银行钱多、受监管多,而其他的金融机构钱少、受监管少,所以它们中间就天然地有这么一个合作,银行有绕开监管赚取更多利润的冲动。比如说银行和信托合作,把钱投向房地产业;银行和基金、券商合作,把钱投向证券行业,都是影子银行体系的一个部分。
                                           影子银行体系,你很难用好和坏来评价,一方面它让这些资金投入到了投资效率更高的地方,客观上是起到了促使社会资金使用效率提高的作用;但是另外一方面,由于它通道很长,又没有受到监管,所以中间的风险事件也 很多。最后讲解了这种理财产品的风险点要怎么把握。
   比如说 第一你要看产品的投向是不是清晰,第二看是不是银行代销,第三看募资方的信息, 这样去分辨这种产品到底是不是靠谱的。
                                           以上就是今天划重点的全部内容。我们每个人都会和银行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希望你能通过以上的知识点,真正地了解你身边的银行以及一些相关的财富管理工具。这些知识点的背后逻辑其实并不复杂,但也许能够帮助你真正地鉴别风险,帮助你自己的家庭进行理性的财富管理。

“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系列观感4_银行与理财

4. 《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摘抄005 I 本周问答:如何做出金融决策?

 你要在理解人性的基础上理解宏观环境的变化,才能够把握未来的趋势。
   为什么金融有用,因为:
   它是一个风险-收益决策衡量的框架性思维,一个人要具有这种思维能力,才能保证在大的人生决策上,作出对的选择。
   它是一门对未来做资产配置的学问,它的一切都是基于对未来的计算、预测和分析。这是金融的一个根本特征。它不关心过去,它只关心未来。
   金融素养确实是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素养,和你的专业、年龄无关。当然,年轻人就更应该学点金融了。
    本节课带给我的思考: 
   理解人性和理解宏观环境的变化,结合在一起,才能把握未来的趋势。   关于“理解人性”,我应该从哪些方面训练自己呢?   “理解宏观环境的变化”,该从哪里入手循序渐进的进行呢?
   不管是理解人性还是理解宏观环境的变化,我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
   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人话语背后或者事件背后的意义及可能的趋势。   记下来,经常回顾,持续完善,最终形成自己完善的认知体系。
   建立了完善的认知体系,金融素养才能带来好结果。一知半解的“金融素养”,千万要警惕。
   金融为什么有用?   1 它是一个“风险-收益”决策衡量的框架性思维;   2 对未来做资产配置。不关心现在,只关心未来。
   真正有价值的知识,不可能轻易获取的,自己就按照目前的节奏,一天一节课的节奏持续的思考,持续的复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