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额股份被稀释,张近东是如何一步步失去苏宁的控制权的?

2024-05-10 04:41

1. 大额股份被稀释,张近东是如何一步步失去苏宁的控制权的?

在零售电商方面,苏宁曾经出资5755万元(8亿日元)收购LAOX(乐购仕)28.36%的股权;苏宁电器以4.2亿元收购母婴垂直类电商网站“红孩子”;旗下子公司“苏宁小店”出资1欧元认购西班牙连锁超市“迪亚天天”中国100%股权等。
还有投资天天快递、家乐福等,根据初步统计,近年来,苏宁易购的并购行为已经有数十次。
不过,这些布局几乎都是失败告终,一次又一次的收购也逐渐掏空了曾经家大业大的苏宁。如今,张近东不得不转让股权,为自己当年的任性扩张买单。

详细信息苏宁易购因为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临时停牌。不久之后媒体就曝出,苏宁易购的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张近东以及股东苏宁电器集团有限公司拟筹划公司股份转让事宜,预计将转让20%-25%的股份,股权受让方属于基础设施等行业。若此事落定,那么苏宁易购恐怕将会易主,张近东也将丢失苏宁易购的控制权。
此事一出,市场一片哗然,虽然近年来苏宁易购一直都受到巨额负债的困扰,但如今直接转让股权还是让人没有想到。
作为江苏的大型企业,在2003年时苏宁还是全国家电零售的龙头企业,不过因为一系列的“任性扩张”,苏宁的负债越滚越大,又因为多次的错误决策,如今的苏宁已犹如日落西山,逐渐陨落。
从曾经的家电零售龙头到如今负债累累、连年亏损,张近东到底是如何将一盘好棋下得稀烂的?转让股权“抱大腿”,易主后苏宁易购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根据苏宁易购的财务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3季度,苏宁易购的负债总额高达1361亿,而其可以快速变现的流动资产仅为1072亿,已经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在债务的重压下,苏宁不得不找上国资来解困。

在2021年2月27日,苏宁易购发布了2020年业绩预告:2020年营业收入为2584.59亿元,同比下降4%;净利润亏损39.13亿元,上年同期净利98.43亿元,同比由盈转亏。
不过,这也并不稀奇,在退市新规推出后,净利润是否亏损已经不再是退市的决定性因素,所以苏宁也不再需要通过变卖资产让净利润转正了。
以扣非净利润数据来看,根据统计显示,加上2020年的业绩亏损,苏宁易购已经是连续7年扣非净利润出现亏损的情况。值得一提的是,在这7年时间里,苏宁易购的营收从1089亿增长到了2584.59亿,体量明显扩大。
而在扣非业绩连年亏损的影响下,苏宁易购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也不太好。自从2015年大牛市创出23.14元的高点后,苏宁易购的股价就震荡走低。截止到2021年2月27日,苏宁易购的股价仅为7元,6年时间股价暴跌69.75%。

如此巨大的营收却依旧不能实现主营业务上的盈利,也难怪苏宁的股价“跌跌不休”了。

大额股份被稀释,张近东是如何一步步失去苏宁的控制权的?

2. 苏宁易购的新股东浮出水面,苏宁张近东的下一步是什么?

2月28日,深圳国际(0152.HK)宣布,其间接持有的全资附属公司深国际控股(深圳)有限公司(后简称深国际 ),及深圳市鲲鹏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后简称鲲鹏资本)作为受让方,将分别可能收购苏宁易购8%及 15%的已发行股份。 
公告显示,深圳国际是一家以物流、收费公路为主业的企业,主要战略区域在深圳及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而鲲鹏资本则是一家以股权投资管理为主业的战略性基金管理平台。这两家公司都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全资持有。
苏宁易购股份的出让方除了张近东,还包括苏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苏宁电器集团有限公司及西藏信托有限公司。以本次交易定下的每股6.92 元的价格计算,张近东等股东通过这次股份出让能获得148.17亿元。作为参照,苏宁易购停牌前股价定格在7元。
但需要提及的是,苏宁易购方面表示,张近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苏宁控股集团、苏宁电器集团的持股比例为21.83%,张近东仍为第一大表决权股东。
苏宁与深圳国资并不陌生。双方上一次公开交集是在去年11月,深圳国资牵头苏宁等30多家供应商集体接盘荣耀。而在张近东转让股份背后,苏宁的资金链已经承压多日。张近东等股东也将苏宁易购的股份频繁质押。
张近东持股50%的苏宁电器,面临的债券集中兑付压力更大。公告称,截至2021年2月10日,苏宁电器2021年内到期及回售公司债券本金为104.88亿元。2021年2月1日,苏宁电器对“16苏宁01”开展置换要约。中诚信国际认为,置换债的发行反映其流动性较为紧张。这份公司还提到,公司实际控制人已经将苏宁置业有限公司及苏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大部分股权进行质押。
张近东也在去年12月对外宣布,苏宁将聚焦零售主业,“必须要学会做减法,只要不在零售赛道、脱离商品和用户,都要大胆调整,该砍的砍,该转的转。”2月28日,苏宁在2015年12月接手的江苏足球俱乐部发布了停运公告。
2月26日,苏宁发布2020年业绩快报,宣布其2020年营业总收入约为2585.6亿元,同比下滑4%,但当期归属净利润为亏损39.13亿元,同比下滑近140%。

3. 张近东是如何一步步弄丢苏宁控制权的?

主要是苏宁扩展的步伐太快了,累计了太多的债务,结果去年遭受疫情一冲击,苏宁现金流立刻出现了问题,所以如今不得不放弃控制权来引入战投,挽救苏宁易购。媒体报道,苏宁易购发布公告表示,公司将引入深圳国资作为战投,同时股权出售之后,公司将成为一家没有实际控制人的公司,但董事长张近东依然保留了第一表决权。也就是说,为了引入战投资金来缓解苏宁易购的财务困境,张近东放弃了其大股东身份,也放弃了公司实际控制人身份,虽然张近东依然有第一表决权,但表决权有多大的作用还未可知。

要知道,此前苏宁还是全国最大的家电零售企业,但因为这几年在多个领域的过度扩展,导致其债务越来越庞大,如今苏宁现金流面临短缺,中超的苏宁俱乐部也不得不暂停。其实苏宁扩展速度远远超过其所能承受的地步,成为国内家电零售龙头之后,苏宁在电商,地产,体育等多个行业进行收购,再加上其主业利润持续下滑,导致苏宁易购的负债率不断上升。而去年的疫情就是压死苏宁的最后一根稻草,苏宁依赖线下家电销售,因为疫情业绩出现大幅滑坡,牵一发动全身,随后苏宁多家公司被爆出了资金困境。

其在中超的苏宁俱乐部不得不停止运营,其远在欧洲的米兰俱乐部,也被传出出售的消息,如今疫情还未完全消退,苏宁只能放弃控股权,来换取战投资金了。

参考资料:
在2021年2月27日,苏宁易购发布了2020年业绩预告:2020年营业收入为2584.59亿元,同比下降4%;净利润亏损39.13亿元,上年同期净利98.43亿元,同比由盈转亏。
不过,这也并不稀奇,在退市新规推出后,净利润是否亏损已经不再是退市的决定性因素,所以苏宁也不再需要通过变卖资产让净利润转正了。
以扣非净利润数据来看,根据统计显示,加上2020年的业绩亏损,苏宁易购已经是连续7年扣非净利润出现亏损的情况。值得一提的是,在这7年时间里,苏宁易购的营收从1089亿增长到了2584.59亿,体量明显扩大。
而在扣非业绩连年亏损的影响下,苏宁易购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也不太好。自从2015年大牛市创出23.14元的高点后,苏宁易购的股价就震荡走低。截止到2021年2月27日,苏宁易购的股价仅为7元,6年时间股价暴跌69.75%。
如此巨大的营收却依旧不能实现主营业务上的盈利,也难怪苏宁的股价“跌跌不休”了。

张近东是如何一步步弄丢苏宁控制权的?

4. 张近东没了苏宁控制权,新董事长来自阿里系,是喜还是悲?

首先,对于张老板而言,苏宁易购是苏宁集团的主营业务,核心的吸金模块,呕心沥血30年,对于任何人而言,多少是不舍得的,这些年的快速扩张,不管是置业集团,金融集团, 体育 , 科技 集团,包括之前亏损惨重的苏宁小店,收购的家乐福,救助万达和更大,都是通过易购的现金流来操盘的,可谓是把自己的最核心板块隔了出去,多少有点不干。
  
 对于阿里而言,苏宁线下的门店是阿里全业态场景的核心拼图,黄明端董事长是口碑很高的,黄明端在线下零售行业的地位,举足轻重,份量是很足的,能最大化的给予市场,资本信心,好比定海神针
  
 现阶段艰难的是家电板块实体店的现状,继续延续原有体制,有可能不会出大的战略问题,只是衰退的迹象缓慢而已,如果突然大换血,有可能衰退的更快,毕竟线下是盈利的,只是渠道份额被非线上蚕食的过快而已,线下这盘大生意对于阿里而言,可以说是陌生的,特别是现阶段多渠道竞争艰难的情况下,谁都没搞明白该怎么做,至少目前来看,是这样的。
  
 总结而言,现有的商业模型,包括体制该如何定义,是需要快速决定的,人才,团队永远是第一竞争力,优秀的体制更能激发人才发挥价值,落后的体制,优秀的人才也会入束手束脚,希望阿里时代能给家电行业注入一股清流

5. 张近东的苏宁帝国是不是大势已去了?

其实有很多企业还是能够让自身有一个更好的未来的,而且能够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来让自己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很多时候一些企业是能够一个比较好的战略定位的,并且也能够跟随时代潮流,能够不断地向前发展。而我们对于这些企业还是比较看好的,并且我们也觉得这些企业能够让自己有一个更好的平台,并且能够让自己通过努力有一个更好的发展,这本来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而且也能够让我们有一个更好的借鉴。
当然也有一些企业不能够让自己一个更好的发展,这些企业很可能落后于时代的潮流,而且也不能够让自身也个更好的努力行为,这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大的打击,而且有时候如果不能够坚持创新的话,也可能会导致自身受到打压,而且也可能不能够在技术上赢得过他人,这也就意味着不能够让自己有一个更好的竞争力,而消费者从来都是有一个比较好的心理的,并且也会更加信任那些知名度更高的企业。苏宁已经易主,张近东的苏宁帝国是不是大势已去了?我认为的确是这样,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苏宁帝国不复往昔。
其实我觉得苏宁帝国的确是大势已去,因为苏宁帝国已经不再像往常一样有一个比较好的发展,并且也不能够让自身有一个更好的客户。而这也就意味着苏宁帝国是不能够有个更好的平台发展的病情,也不能够让自己像以前一样有一个比较大的竞争力。而这也就意味着苏宁帝国已经不能够恢复如初了。
二、苏宁没有创新的资本。
我觉得苏宁是没有创新的资本的,因为苏宁不能够让自身一个比较好的投资,并且也不能够让更多的人都去信任苏宁。而这也就意味着苏宁不能够融这么多的资,并且也不能够有足够多的资本让自己去创新。
三、苏宁没有强大的竞争力。
我是认为苏宁没有很强大的竞争力,因为苏宁本身就已经自身难保了,而且也不能够让自身一个更强大的地位。而这也就反映了苏宁是不能够拥有更加强大的竞争力的,并且也不能够一个比较高的竞争地位,这也就能够说明苏宁大势已去。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大家有什么想法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张近东的苏宁帝国是不是大势已去了?

6. 张近东“退了”,辞任苏宁易购董事长,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张近东“退了”,辞任苏宁易购董事长,背后的原因可能是有了更好的发展,也可能是因为苏宁易购需要新鲜的血液。根据新闻的报道,说7月12日德额时候,张近东辞任的苏宁易购的董事长,不过在新的董事长任命之前,由任俊暂时旅行董事长的义务。在当天,苏宁一股也进行了董事会的改选,苏宁易购可能会向着一家社会化新兴企业重新出发。

一、为了苏宁易购更好的发展。张近东在公开信中说,当前所做的每一次调整和改变都是为了让苏宁易购发展的更好,接下来要坚定的推动智慧零售落地的深化。由此可见,张近东的辞任董事长,也可以能是为了推动苏宁的发展,进行智慧化领域的深入研究,也可能是为了让更有全局观念的人接替自己的工作,不过苏宁易购的决定,应该会推动自身的发展。

二、张近东可能要深耕智慧零售。从张近东的公开信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可能张近东辞任董事长这个职务,是为了自己更好的深入到智慧零售落地。毕竟董事长的内容涵盖面比较广泛,这样就没有办法深入到其中的一个领域去努力深化,张近东为了推进智慧零售的落地深化,辞任了董事长的职务,可能是为了专心发展这一个板块。

三、可能是有更好的发展。除了上面我们提到的原因之外,张近东也可能是有更好的发展,苏宁易购的发展我们是有目共睹的,张近东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才,这种人才往往会被其他的企业所吸引,原因高薪聘请也不足为奇,所以张近东辞任苏宁的董事长,也可能是有了更好的发展。不过我个人更倾向于他是为了研究某一块领域。

7. 苏宁董事会三足鼎立,能救苏宁的却只有张近东

在火线引入江苏国资入股之后,苏宁董事会的改选在意料之中,张近东退休也没有多大悬念,只是张近东二十多年的老搭档孙为民也同时离任董事,相当于苏宁的一二把手同时退休,这倒是颇让人意外。 
     
  本来个人预计张近东退休之后会让孙为民来接任董事长:扶上马送一程,为新旧交替来护航,目前看苏宁管理层是要彻底“改朝换代”,让年轻一代来接棒,张康阳是90后,暂代董事长职务的任俊是1977年生人,苏宁将进入到一个80、90后主导的新局面。 
  
  苏宁董事会改选之后,形成了江苏国资、阿里巴巴、张近东三足鼎立的局面,不过在具体业务层面,依然还是由张近东来执掌,只是在一些重大投资等战略方向上,不得不跟另外两方妥协,其中江苏国资应该不会去干涉具体事务,主要是救急为主,阿里的态度就变得极为关键。 
  
  根据董事会的改选公告,黄明端已被提名为下一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此前,该职务由张近东担任。 
  
  如果是来自高鑫零售的黄明端被来接替张近东,说明江苏国资和张近东都认为,能够救苏宁的只有阿里巴巴,高鑫零售的大股东就是阿里,旗下的大润发卖场也是阿里线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黄明端也有丰富的线下零售经营,而阿里在线上的地位更不用说。 
  
  问题在于,跟苏宁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苏宁是一家“国企”风格极为浓厚的企业,无论是黄明端还是张康阳,都很难在短时间改变这种企业文化,相反,一般企业在新旧交替时的动荡,相信在接下来的苏宁一定不会少。 
  
  而且,张近东是不是真的裸退,也是一个问题,恐怕事实上也难以让他完全置之身外,苏宁面临的千亿债务压力,以及上市公司之外的苏宁体系要如何厘清,都离不开张近东,远在意大利的张康阳,更不可能一下子接过这一副重担。 
  
  即使是阿里,到底有多大的诚意和资本来救苏宁,也是一个疑问!在三方股东里面,江苏国资是不希望苏宁倒下,张近东是不想苏宁倒下,阿里反而是最超脱的一个,原因很简单,外界传闻的阿里吞并苏宁本来就是一个异想天开,先不说今天的苏宁对于阿里经济体的价值有多大是个疑问,就是反垄断一项,阿里也不可能往火坑里跳。 
  
  所以,最终能救苏宁的,还是张近东自己,恐怕还是看张近东在上市公司体系外的资产,接下来要如何变现处理,来补上苏宁易购的窟窿,这是唯一的选择,没有其他选择。

苏宁董事会三足鼎立,能救苏宁的却只有张近东

8. 张近东不惜出让控制权,苏宁易购的危机,让我们看懂了什么?

最近苏宁易购又出了大事,根据2月25日的消息,苏宁易购被迫在深交所停牌,随后便曝出即将出售20-25%的股权的消息,这意味着,苏宁易购或将要易主,张近东可能要彻底失去对苏宁易购的控制权。那么这样一个在许多人看来是江苏民营企业的标杆的大牌企业明星,为何会出这么大的变故呢?根据多家媒体和内幕人士的爆料称,苏宁易购即将卖身,起源于企业自身资金链危机,而资金链的危机呢则是由于多种原因交织起来发生的。
  
 各家媒体发布的针对苏宁易购事件的观点现在也很多,亦真亦假,我本人尚持有保留的看法。我们今天就来总结一下,结合苏宁易购问题的现状,从企业运营的角度讲,大家应该从苏宁易购的这起事件里发现和总结哪些经营上的问题,我们自己在企业经营上应该力所能及地去规避哪些风险呢?
  
 一、主营业务长期亏损,彰显企业人才体系乏力的问题,这是企业立足的根本。
  
 2021年1月29日,根据苏宁易购发布的2020年年度业绩报告显示,苏宁易购营收为2575.62亿元至2595.62亿元。预计全年归属股东的净利润为-39.52亿元至-34.53亿元,同比下滑了140.16%至135.08%,这个数字无疑是很糟糕的,彻底暴露了企业经营的困境。
  
 连续7年扣非净利润亏损,主营业务长期亏损,这就是真实的苏宁易购。
     
 苏宁易购真正的高光期,应该是在2011 年。当年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938.89 亿元和48.21 亿元,扣非净利润也达到 46.24 亿元。而当年阿里巴巴同期的营收也就119亿元,净利润才16.1亿元,同期的京东呢,营收是211亿,净利润还处于亏损状态。所以当年苏宁是真正的零售霸主。
  
 但从第二年开始,苏宁易购虽然在规模上急速膨胀,但利润却开始下滑了。从2014 年开始,扣非净利润更是直接转为负数,一直延续至今。
  
 苏宁易购持续亏损的原因,从账面上看就是毛利率持续走低,而投入费用不断增长。
  
 公司巅峰期的毛利率接近20%,现在却连15%都不到。虽然说只是5个百分点,但对苏宁这样规模的企业来说,折合到全年的利润差就是上百亿了。
  
 比起京东、阿里,同样是电商平台,苏宁易购主营业务长期后劲不足,其实跟张近东的用人理念也是有很大关系的,据知情人透露,张近东本人缺乏互联网思维,但是个很铁腕却又非常专制的人,由于很难信任下属,因此也缺乏得力的干将。
     
 张近东这种管理风格,也导致了公司上下重执行力但缺乏创新精神。张近东凭着自己的经验主义大刀阔斧进军互联网,指挥团队按部就班执行,让一些后期引进来的互联网高管根本没有发挥的空间,所以真正有想法的互联网人才很难在公司待得长久。相比起京东采用的员工股权激励机制,苏宁的人才竞争力就明显欠缺了。
  
 这是苏宁易购最致命的问题,我们应引以为戒,励精图治。
  
 二、过度扩张,泡沫化预算,让企业入不敷出。
  
 从2009年开始,为了企业扩张,苏宁就开始进入了买买买模式:
  
 2009年,苏宁入股日本老牌家电量贩店LAOX,成为最大股东;
  
 2012年,苏宁电器全资收购母婴平台红孩子;
  
 2013年,以2.5亿美元收购视频平台PPTV;
  
 2017年,42.5亿元收购天天快递;同年,大手脚向恒大集团注入战略投资200亿元。
  
 2018年,收购家乐福旗下迪亚天天折扣超市;
  
 2019年,花27亿元收购万达百货,48亿元购买家乐福中国80%股份。
  
 另外还有30亿元参与设立之江新实业,15亿元认购TCL股份等等。
  
 企业对外投资了数百亿,但结果却并不理想。
  
 PPTV亏损超10亿后,从苏宁上市公司主体中剥离;天天快递2020年上半年亏损5.52亿元;2019年,亏损的苏宁小店、LAOX也被剥离上市体系。
  
 我们大部分企业,虽不一定具有苏宁这样的实力机会进行高速扩张,但企业一旦赶上风口,盲目扩张的事情还是时有发生的,膨胀的心理还是相当的,因此,也应当引以为戒。
  
 三、企业过分金融化,长期置身于高风险的漩涡之中。
  
 其实,从以上苏宁易购企业过度扩张的事实,我们不难看出,苏宁整体企业的营收比例已经严重金融化,投资性收益远远大于经营性收益,当然了,苏宁购买阿里的股票其实也赚了140多亿,虽然也解决了短期资金应急问题,但长期来看,过多的投资性支出还是将苏宁易购置身于高风险的漩涡之中。
     
 这个问题,张近东最近可能也意识到了,所以他在2月19日的新春团拜会上提出,要坚定地聚焦零售发展,自上而下地聚焦主航道、主战场,做减法、收缩战线,不在零售主赛道上的,该关的关,该砍的砍。
  
 可惜,现在看来这些反省恐怕来的有点迟了。
  
 事实上,现在很多的企业正在资本这条路上扬鞭策马,也希望企业管理团队在看到战略企划枪手的视频后,能够有所感触,及时止损。
  
 以上种种分析,一方面也折射了当下电商企业恶劣的竞争环境。各大平台为了争夺流量和用户,短兵相接,不惜用补贴等手段低价竞争,按照传统的市场理念,这已经算是恶性竞争了,现在的企业经营已经很难单纯地只是考虑卖货、收款这个简单的循环了,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增长寄托在所谓的“市值”上,而市值则可以带来更多的融资和规模化扩张,但市值的特点是,来的快去的也快,大多数情况还只是一堆虚拟的数字。看似是自己的钱,但钱的走向又不能完全被自己掌控。这种现状,也令越来越多的企业老板深感焦虑。
     
 苏宁易购的现状也正好反映了当下大部分企业内心挣扎的真实写照,所以战略企划枪手要在这里建议企业家们,还是要让企业回归本行,务请扎实地在主营业务上深耕,严控经营性支出和投资性支出的比例,克制企业规模攀比和资本跟风运作的欲望,避免将企业置身于金融资产的赌场,陷入资本运营漩涡难以自拔。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