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养成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2024-05-18 08:12

1. 怎样养成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一、教师身教,重于言教。
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品行、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一个教师必须时刻检点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青少年儿童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在成长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喜欢模仿自己的老师。在学生们心目中,教师是最可依懒的人,最应服从的人,教师的示范教育对他们来说就是无声的命令。因此,教师应当严于律己,从我做起,为人师表,言行一致,成为学生的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应自己首先做到,在养成教育中,教师应成为学生最直观、最重要、最活生生的典范。
当教育出现困难时,请先做一下自我检查。有一天黄昏,一师路过一家超市,一看里面的蔬菜瓜果色泽鲜艳,我就忍不住去摸了摸,捏一捏,看看是不是真的。这个时一个台湾人说,先生,我们有一个习惯,买东西要用眼睛挑,不要用手挑东西。我也是40多岁的人了,自认为还是一个挺文明的人,坦率地说,第一次听说要用眼睛挑东西。这就是习惯。当然也有朋友说了,现在中国有些货物的质量有问题,不挑怎么放心呢?确实这是可以理解的原因,但是你可以看到人家有很多文明的行为,我们本身没有。我们不是天然就具有给孩子做表率的能力,随地吐痰,谁吐得最多?绝对是大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讲卫生的习惯可能比大人好。所以说我们需要反思,培养孩子良好习惯首先要从我们成年教师做起。请思考一下:当孩子向我们问好的时候,我们回应了吗?当孩子帮我们做事情的时候,我们表示感谢了吗?因为我们的错而伤害了孩子,我们道歉了吗?我们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我们是否做到了?
因此,教师们的言行应充分体现其教育性:教态亲切自然,语言文明优美,能微笑着面对那些有思想缺陷或学习差的同学。在与学生交往时应以礼待人,多用"谢谢"、"不用谢"、"没关系"等礼貌用语,让学生始终受到文明语言的熏陶、感染,春风化雨,滋润学生心田;书写工整规范,操作轻拿轻放,并以其积极的生活态度,崇高的精神境界,坚韧的意志品格,启迪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当然,抓紧常规教育,重视言语教育也是必要的。
二、持之以恒,滴水穿石。     习惯培养的重要法则之一是,人的行为习惯的培养是需要训练的。一个好的行为不是自然而然形成,而是一定要训练,而且要持之以恒。
美国研究发现,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这是一个大致的概念。根据研究发现,不同的行为习惯形成的时间也不相同,一般需要30天至40天,总之是时间越长习惯越牢。
 在《少年儿童研究杂志》上登了一篇文章,是深圳一个老师写的。这个老师很会教育孩子,很有责任心。她发现班里有一个10岁的男孩子老是不好好写作业,上课也不认真,非常贪玩,不用心上课。这个孩子如果长期下去就会养成不良习惯,老师说:以后每天放了学,你就到我这儿来写作业,好不好?孩子说好!坚持了几天,孩子表现不错。但是有一天老师开会,回来晚了,回到办公室一看,没人了,孩子早走了,又去玩去了。第二天老师很懊丧,找到这个同学,怎么了,昨天你哪儿去了?孩子说,老师,昨天我去的时候,你不在办公室里。我想你可能有事,我就回家了。第二次,这个老师回到办公室又没有见到这个孩子,这个孩子又玩去了。这次孩子编了个理由,他说老师,我看了一眼你还是不在,我就又走了!老师知道:这孩子的老毛病又犯了,贪玩的欲望又强烈了,找个理由就往外跑。老师知道这样不行,这天晚上老师给这个孩子的妈妈打电话,说这样吧,现在你就把孩子给我送来,让他把今天的课补上。孩子太出乎意料了,老师这么认真啊!结果孩子拿着书包到学校里来,老师还在备课,陪着他写作业。这个孩子知道了老师这么认真,我回家了还要把我叫来,以后只好坚持,老师也尽量地和他一起学习。经过了大概两三个月的时间,这个孩子已经养成了习惯。
一个朋友的女儿,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孩子。从小学到中学,老师都喜欢她,为什么?这个女孩非常有礼貌,善解人意。谁给她们家打电话,凡是这个女孩接电话,打电话的人常常感叹:“你女儿怎么这么可爱呢?我们好像在电话里都看到了你女儿的微笑。”你说一个电话就能感受到这个女孩的可爱,为什么呢?这个女孩一拿电话,首先说您好,这里是谁谁的家,请问您找谁。如果她妈妈不在家,她会说,很抱歉我妈妈现在不在,您有什么事情需要我转告给她吗?需不需要我记下您的联系方式。而且来电话的人如果不挂电话,她不会先挂掉,总是让客人先挂掉她才挂。所以打电话的人都很感动,觉得这孩子太可爱了。为什么有这么好的习惯呢?这就是她妈妈培养的结果。她曾经给孩子说,凡是给咱们家来电话的人,都是我们的朋友、客人,对朋友和客人要热情要愉快,要有礼貌。孩子一听有道理,所以接电话的时候,都是带着愉快的心情接电话,那声音就不一样了。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有的时候就忘了,有的时候就心情不好,脸色也不对,妈妈就站在一旁打手势,提醒她,给她示意。孩子就想到了,就注意克制自己的情绪,慢慢地就养成了习惯。
三、点滴渗透,小事抓起。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不随手丢垃圾,将垃圾丢到指定的位置,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的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学习用品摆放,坐立姿势端正,作业书写规范,集会思想专注,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放学路队有序等,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都建立在种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之上的。提倡从一点一滴抓起,不放弃任何一个可以教育的机会,逐渐使全体学生的行为习惯统一到一个标准上。如抓服从教育,就要认真处理每一件不服从教育的违纪事件;抓认真学习,就要严肃处理每一个不交作业的人等等。为了做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工作,要求班主任和德育小组成员腿勤、眼勤、嘴勤、手勤,全天跟班。为了掌握班级每个学生的情况,要挤出一切时间多进班、多接触、多观察、多指导、多交流、多参与学生活动,在工作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同时帮助他们纠正错误的行为习惯。
四、校园文化,载体平台。
这更是学生动手操作,发展个性,创设自我教育载体的阵地和园地。良好的学校环境能使学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良好的育人环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条件,因地制宜,让学生参与美化校园活动,办好文化长郎、悬挂名人画像和名人名言,开辟学习园地,开放图书室,美化校园环境,不断提高精神文明程度,“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在舒适、安静、优美的环境中学习,情操得以陶冶,心灵得以净化,使美好环境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作用。
五、分层要求,各有侧重。
如低年级重在培养和教育学生语言文明,会恰当使用礼貌语言,懂得要保护自己的人生安全和身体健康等;中年级重在培养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主动为需要获得帮助的人提供方便,自觉地为他人和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初步感知“善”的快乐等;高年级重在培养为他人奉献的精神,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感恩等,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六、开拓背景,行为实践。
我们认为对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不能只局限于学校、家庭范围内,必须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引导他们投身社会、服务社会,在实践中检验自己学到的道理,促进文明行为的内化。为此,学校将养成教育向社会延伸,以组建社区服务中队为载体,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走向敬老院,走向街道,走进大自然,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关心周围的人、事和环境、关心身边的整个社会。学生在走向社会,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自立能力,也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感体验中,进一步提高文明行为程度。也在活动中得到了发展,成为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学习能力都较强的队员。
七、正确鼓励,激励进取。
如树立学生中的先进典型,开展文明天使、进步学生等的评比活动和学生德育评价活动,规范学生行为,起到以点带面,整体联动的作用,也能使班级很快形成良好的局面。
一位教育家说:“在儿童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希望自己被表扬的欲望。”人的心理特征,就是喜欢称赞、表扬、奖励,而不喜欢批评、禁止、和消极的阻挠,因此,给予孩子积极的鼓励和诱导在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中很重要。
大家都知道班级的课堂纪律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以前上课时,我经常提醒学生坐坐好,认真听,多动脑。开始一段时间,这些提醒会引起学生注意,但多次以后感觉效果并不是很明显,持续的时间也不长。于是我就采用表扬的方式督促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凡是上课认真听讲,坐得端正的同学,我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只要我说“某某同学坐得真神气!某某同学神速!某某同学字写的真漂亮!……”当回答问题精彩时我会不由自主地以掌声给予赞赏,学生举手积极时我也会适时给予小礼物给予奖赏或夸奖他:“你真会动脑筋!你真棒!……”这些语言,在肯定某一些学生的同时,也会让其他学生受到鼓动,在课堂上更加遵守纪律,积极思考,从而课堂效率就会在无形中提高了。
总之,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常抓不懈,不断探索教育新途径,才能使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怎样养成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2. 怎样养成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一、教师身教,重于言教。
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品行、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一个教师必须时刻检点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青少年儿童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在成长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喜欢模仿自己的老师。在学生们心目中,教师是最可依懒的人,最应服从的人,教师的示范教育对他们来说就是无声的命令。因此,教师应当严于律己,从我做起,为人师表,言行一致,成为学生的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应自己首先做到,在养成教育中,教师应成为学生最直观、最重要、最活生生的典范。
当教育出现困难时,请先做一下自我检查。有一天黄昏,一师路过一家超市,一看里面的蔬菜瓜果色泽鲜艳,我就忍不住去摸了摸,捏一捏,看看是不是真的。这个时一个台湾人说,先生,我们有一个习惯,买东西要用眼睛挑,不要用手挑东西。我也是40多岁的人了,自认为还是一个挺文明的人,坦率地说,第一次听说要用眼睛挑东西。这就是习惯。当然也有朋友说了,现在中国有些货物的质量有问题,不挑怎么放心呢?确实这是可以理解的原因,但是你可以看到人家有很多文明的行为,我们本身没有。我们不是天然就具有给孩子做表率的能力,随地吐痰,谁吐得最多?绝对是大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讲卫生的习惯可能比大人好。所以说我们需要反思,培养孩子良好习惯首先要从我们成年教师做起。请思考一下:当孩子向我们问好的时候,我们回应了吗?当孩子帮我们做事情的时候,我们表示感谢了吗?因为我们的错而伤害了孩子,我们道歉了吗?我们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我们是否做到了?
因此,教师们的言行应充分体现其教育性:教态亲切自然,语言文明优美,能微笑着面对那些有思想缺陷或学习差的同学。在与学生交往时应以礼待人,多用"谢谢"、"不用谢"、"没关系"等礼貌用语,让学生始终受到文明语言的熏陶、感染,春风化雨,滋润学生心田;书写工整规范,操作轻拿轻放,并以其积极的生活态度,崇高的精神境界,坚韧的意志品格,启迪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当然,抓紧常规教育,重视言语教育也是必要的。
二、持之以恒,滴水穿石。     习惯培养的重要法则之一是,人的行为习惯的培养是需要训练的。一个好的行为不是自然而然形成,而是一定要训练,而且要持之以恒。
美国研究发现,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这是一个大致的概念。根据研究发现,不同的行为习惯形成的时间也不相同,一般需要30天至40天,总之是时间越长习惯越牢。
 在《少年儿童研究杂志》上登了一篇文章,是深圳一个老师写的。这个老师很会教育孩子,很有责任心。她发现班里有一个10岁的男孩子老是不好好写作业,上课也不认真,非常贪玩,不用心上课。这个孩子如果长期下去就会养成不良习惯,老师说:以后每天放了学,你就到我这儿来写作业,好不好?孩子说好!坚持了几天,孩子表现不错。但是有一天老师开会,回来晚了,回到办公室一看,没人了,孩子早走了,又去玩去了。第二天老师很懊丧,找到这个同学,怎么了,昨天你哪儿去了?孩子说,老师,昨天我去的时候,你不在办公室里。我想你可能有事,我就回家了。第二次,这个老师回到办公室又没有见到这个孩子,这个孩子又玩去了。这次孩子编了个理由,他说老师,我看了一眼你还是不在,我就又走了!老师知道:这孩子的老毛病又犯了,贪玩的欲望又强烈了,找个理由就往外跑。老师知道这样不行,这天晚上老师给这个孩子的妈妈打电话,说这样吧,现在你就把孩子给我送来,让他把今天的课补上。孩子太出乎意料了,老师这么认真啊!结果孩子拿着书包到学校里来,老师还在备课,陪着他写作业。这个孩子知道了老师这么认真,我回家了还要把我叫来,以后只好坚持,老师也尽量地和他一起学习。经过了大概两三个月的时间,这个孩子已经养成了习惯。
一个朋友的女儿,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孩子。从小学到中学,老师都喜欢她,为什么?这个女孩非常有礼貌,善解人意。谁给她们家打电话,凡是这个女孩接电话,打电话的人常常感叹:“你女儿怎么这么可爱呢?我们好像在电话里都看到了你女儿的微笑。”你说一个电话就能感受到这个女孩的可爱,为什么呢?这个女孩一拿电话,首先说您好,这里是谁谁的家,请问您找谁。如果她妈妈不在家,她会说,很抱歉我妈妈现在不在,您有什么事情需要我转告给她吗?需不需要我记下您的联系方式。而且来电话的人如果不挂电话,她不会先挂掉,总是让客人先挂掉她才挂。所以打电话的人都很感动,觉得这孩子太可爱了。为什么有这么好的习惯呢?这就是她妈妈培养的结果。她曾经给孩子说,凡是给咱们家来电话的人,都是我们的朋友、客人,对朋友和客人要热情要愉快,要有礼貌。孩子一听有道理,所以接电话的时候,都是带着愉快的心情接电话,那声音就不一样了。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有的时候就忘了,有的时候就心情不好,脸色也不对,妈妈就站在一旁打手势,提醒她,给她示意。孩子就想到了,就注意克制自己的情绪,慢慢地就养成了习惯。
三、点滴渗透,小事抓起。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不随手丢垃圾,将垃圾丢到指定的位置,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的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学习用品摆放,坐立姿势端正,作业书写规范,集会思想专注,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放学路队有序等,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都建立在种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之上的。提倡从一点一滴抓起,不放弃任何一个可以教育的机会,逐渐使全体学生的行为习惯统一到一个标准上。如抓服从教育,就要认真处理每一件不服从教育的违纪事件;抓认真学习,就要严肃处理每一个不交作业的人等等。为了做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工作,要求班主任和德育小组成员腿勤、眼勤、嘴勤、手勤,全天跟班。为了掌握班级每个学生的情况,要挤出一切时间多进班、多接触、多观察、多指导、多交流、多参与学生活动,在工作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同时帮助他们纠正错误的行为习惯。
四、校园文化,载体平台。
这更是学生动手操作,发展个性,创设自我教育载体的阵地和园地。良好的学校环境能使学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良好的育人环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条件,因地制宜,让学生参与美化校园活动,办好文化长郎、悬挂名人画像和名人名言,开辟学习园地,开放图书室,美化校园环境,不断提高精神文明程度,“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在舒适、安静、优美的环境中学习,情操得以陶冶,心灵得以净化,使美好环境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作用。
五、分层要求,各有侧重。
如低年级重在培养和教育学生语言文明,会恰当使用礼貌语言,懂得要保护自己的人生安全和身体健康等;中年级重在培养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主动为需要获得帮助的人提供方便,自觉地为他人和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初步感知“善”的快乐等;高年级重在培养为他人奉献的精神,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感恩等,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六、开拓背景,行为实践。
我们认为对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不能只局限于学校、家庭范围内,必须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引导他们投身社会、服务社会,在实践中检验自己学到的道理,促进文明行为的内化。为此,学校将养成教育向社会延伸,以组建社区服务中队为载体,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走向敬老院,走向街道,走进大自然,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关心周围的人、事和环境、关心身边的整个社会。学生在走向社会,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自立能力,也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感体验中,进一步提高文明行为程度。也在活动中得到了发展,成为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学习能力都较强的队员。
七、正确鼓励,激励进取。
如树立学生中的先进典型,开展文明天使、进步学生等的评比活动和学生德育评价活动,规范学生行为,起到以点带面,整体联动的作用,也能使班级很快形成良好的局面。
一位教育家说:“在儿童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希望自己被表扬的欲望。”人的心理特征,就是喜欢称赞、表扬、奖励,而不喜欢批评、禁止、和消极的阻挠,因此,给予孩子积极的鼓励和诱导在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中很重要。
大家都知道班级的课堂纪律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以前上课时,我经常提醒学生坐坐好,认真听,多动脑。开始一段时间,这些提醒会引起学生注意,但多次以后感觉效果并不是很明显,持续的时间也不长。于是我就采用表扬的方式督促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凡是上课认真听讲,坐得端正的同学,我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只要我说“某某同学坐得真神气!某某同学神速!某某同学字写的真漂亮!……”当回答问题精彩时我会不由自主地以掌声给予赞赏,学生举手积极时我也会适时给予小礼物给予奖赏或夸奖他:“你真会动脑筋!你真棒!……”这些语言,在肯定某一些学生的同时,也会让其他学生受到鼓动,在课堂上更加遵守纪律,积极思考,从而课堂效率就会在无形中提高了。
总之,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常抓不懈,不断探索教育新途径,才能使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3. 怎样养成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一、教师身教,重于言教。
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品行、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一个教师必须时刻检点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青少年儿童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在成长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喜欢模仿自己的老师。在学生们心目中,教师是最可依懒的人,最应服从的人,教师的示范教育对他们来说就是无声的命令。因此,教师应当严于律己,从我做起,为人师表,言行一致,成为学生的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应自己首先做到,在养成教育中,教师应成为学生最直观、最重要、最活生生的典范。
当教育出现困难时,请先做一下自我检查。有一天黄昏,一师路过一家超市,一看里面的蔬菜瓜果色泽鲜艳,我就忍不住去摸了摸,捏一捏,看看是不是真的。这个时一个台湾人说,先生,我们有一个习惯,买东西要用眼睛挑,不要用手挑东西。我也是40多岁的人了,自认为还是一个挺文明的人,坦率地说,第一次听说要用眼睛挑东西。这就是习惯。当然也有朋友说了,现在中国有些货物的质量有问题,不挑怎么放心呢?确实这是可以理解的原因,但是你可以看到人家有很多文明的行为,我们本身没有。我们不是天然就具有给孩子做表率的能力,随地吐痰,谁吐得最多?绝对是大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讲卫生的习惯可能比大人好。所以说我们需要反思,培养孩子良好习惯首先要从我们成年教师做起。请思考一下:当孩子向我们问好的时候,我们回应了吗?当孩子帮我们做事情的时候,我们表示感谢了吗?因为我们的错而伤害了孩子,我们道歉了吗?我们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我们是否做到了?
因此,教师们的言行应充分体现其教育性:教态亲切自然,语言文明优美,能微笑着面对那些有思想缺陷或学习差的同学。在与学生交往时应以礼待人,多用"谢谢"、"不用谢"、"没关系"等礼貌用语,让学生始终受到文明语言的熏陶、感染,春风化雨,滋润学生心田;书写工整规范,操作轻拿轻放,并以其积极的生活态度,崇高的精神境界,坚韧的意志品格,启迪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当然,抓紧常规教育,重视言语教育也是必要的。
二、持之以恒,滴水穿石。     习惯培养的重要法则之一是,人的行为习惯的培养是需要训练的。一个好的行为不是自然而然形成,而是一定要训练,而且要持之以恒。
美国研究发现,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这是一个大致的概念。根据研究发现,不同的行为习惯形成的时间也不相同,一般需要30天至40天,总之是时间越长习惯越牢。
 在《少年儿童研究杂志》上登了一篇文章,是深圳一个老师写的。这个老师很会教育孩子,很有责任心。她发现班里有一个10岁的男孩子老是不好好写作业,上课也不认真,非常贪玩,不用心上课。这个孩子如果长期下去就会养成不良习惯,老师说:以后每天放了学,你就到我这儿来写作业,好不好?孩子说好!坚持了几天,孩子表现不错。但是有一天老师开会,回来晚了,回到办公室一看,没人了,孩子早走了,又去玩去了。第二天老师很懊丧,找到这个同学,怎么了,昨天你哪儿去了?孩子说,老师,昨天我去的时候,你不在办公室里。我想你可能有事,我就回家了。第二次,这个老师回到办公室又没有见到这个孩子,这个孩子又玩去了。这次孩子编了个理由,他说老师,我看了一眼你还是不在,我就又走了!老师知道:这孩子的老毛病又犯了,贪玩的欲望又强烈了,找个理由就往外跑。老师知道这样不行,这天晚上老师给这个孩子的妈妈打电话,说这样吧,现在你就把孩子给我送来,让他把今天的课补上。孩子太出乎意料了,老师这么认真啊!结果孩子拿着书包到学校里来,老师还在备课,陪着他写作业。这个孩子知道了老师这么认真,我回家了还要把我叫来,以后只好坚持,老师也尽量地和他一起学习。经过了大概两三个月的时间,这个孩子已经养成了习惯。
一个朋友的女儿,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孩子。从小学到中学,老师都喜欢她,为什么?这个女孩非常有礼貌,善解人意。谁给她们家打电话,凡是这个女孩接电话,打电话的人常常感叹:“你女儿怎么这么可爱呢?我们好像在电话里都看到了你女儿的微笑。”你说一个电话就能感受到这个女孩的可爱,为什么呢?这个女孩一拿电话,首先说您好,这里是谁谁的家,请问您找谁。如果她妈妈不在家,她会说,很抱歉我妈妈现在不在,您有什么事情需要我转告给她吗?需不需要我记下您的联系方式。而且来电话的人如果不挂电话,她不会先挂掉,总是让客人先挂掉她才挂。所以打电话的人都很感动,觉得这孩子太可爱了。为什么有这么好的习惯呢?这就是她妈妈培养的结果。她曾经给孩子说,凡是给咱们家来电话的人,都是我们的朋友、客人,对朋友和客人要热情要愉快,要有礼貌。孩子一听有道理,所以接电话的时候,都是带着愉快的心情接电话,那声音就不一样了。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有的时候就忘了,有的时候就心情不好,脸色也不对,妈妈就站在一旁打手势,提醒她,给她示意。孩子就想到了,就注意克制自己的情绪,慢慢地就养成了习惯。
三、点滴渗透,小事抓起。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不随手丢垃圾,将垃圾丢到指定的位置,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的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学习用品摆放,坐立姿势端正,作业书写规范,集会思想专注,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放学路队有序等,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都建立在种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之上的。提倡从一点一滴抓起,不放弃任何一个可以教育的机会,逐渐使全体学生的行为习惯统一到一个标准上。如抓服从教育,就要认真处理每一件不服从教育的违纪事件;抓认真学习,就要严肃处理每一个不交作业的人等等。为了做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工作,要求班主任和德育小组成员腿勤、眼勤、嘴勤、手勤,全天跟班。为了掌握班级每个学生的情况,要挤出一切时间多进班、多接触、多观察、多指导、多交流、多参与学生活动,在工作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同时帮助他们纠正错误的行为习惯。
四、校园文化,载体平台。
这更是学生动手操作,发展个性,创设自我教育载体的阵地和园地。良好的学校环境能使学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良好的育人环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条件,因地制宜,让学生参与美化校园活动,办好文化长郎、悬挂名人画像和名人名言,开辟学习园地,开放图书室,美化校园环境,不断提高精神文明程度,“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在舒适、安静、优美的环境中学习,情操得以陶冶,心灵得以净化,使美好环境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作用。
五、分层要求,各有侧重。
如低年级重在培养和教育学生语言文明,会恰当使用礼貌语言,懂得要保护自己的人生安全和身体健康等;中年级重在培养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主动为需要获得帮助的人提供方便,自觉地为他人和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初步感知“善”的快乐等;高年级重在培养为他人奉献的精神,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感恩等,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六、开拓背景,行为实践。
我们认为对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不能只局限于学校、家庭范围内,必须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引导他们投身社会、服务社会,在实践中检验自己学到的道理,促进文明行为的内化。为此,学校将养成教育向社会延伸,以组建社区服务中队为载体,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走向敬老院,走向街道,走进大自然,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关心周围的人、事和环境、关心身边的整个社会。学生在走向社会,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自立能力,也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感体验中,进一步提高文明行为程度。也在活动中得到了发展,成为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学习能力都较强的队员。
七、正确鼓励,激励进取。
如树立学生中的先进典型,开展文明天使、进步学生等的评比活动和学生德育评价活动,规范学生行为,起到以点带面,整体联动的作用,也能使班级很快形成良好的局面。
一位教育家说:“在儿童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希望自己被表扬的欲望。”人的心理特征,就是喜欢称赞、表扬、奖励,而不喜欢批评、禁止、和消极的阻挠,因此,给予孩子积极的鼓励和诱导在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中很重要。
大家都知道班级的课堂纪律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以前上课时,我经常提醒学生坐坐好,认真听,多动脑。开始一段时间,这些提醒会引起学生注意,但多次以后感觉效果并不是很明显,持续的时间也不长。于是我就采用表扬的方式督促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凡是上课认真听讲,坐得端正的同学,我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只要我说“某某同学坐得真神气!某某同学神速!某某同学字写的真漂亮!……”当回答问题精彩时我会不由自主地以掌声给予赞赏,学生举手积极时我也会适时给予小礼物给予奖赏或夸奖他:“你真会动脑筋!你真棒!……”这些语言,在肯定某一些学生的同时,也会让其他学生受到鼓动,在课堂上更加遵守纪律,积极思考,从而课堂效率就会在无形中提高了。
总之,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常抓不懈,不断探索教育新途径,才能使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怎样养成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4. 如何培养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终身的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叶圣陶老先生曾这样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是养成教育的具体体现,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孩子年龄小,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知道学校的规章制度,懂得一些行为常规,但从总体上说,对常规的认识和领会不深刻、不彻底;动作行为不到位、不规范,所以更是培养学生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
一、 提高认识,强化校规校纪,规范养成教育
所谓“知为先、行为后”。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首先应该让学生知道好习惯成就美好人生的道理,也就是从学生的认知特性出发,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我校把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第一节课定为养成教育课,由班主任向学生宣读或解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校规、校纪,提出新学期的新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标。并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纪、班规。如:上下楼梯靠右侧通行;不在楼道内大声说话;不在校园内奔跑、追逐;坚持课前一首歌;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上课积极参加讨论;作业要及时完成、不欠帐;课余多看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等。注意让学生明确怎样做,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去做,使他们更清楚地知道什么对,什么不对。
二、 强化训练,反复抓、抓反复,勤督促,形成习惯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行为习惯的培养不能只停留有内容上、宣传上,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到行动上。百说不如一练,百炼成钢。有些行为习惯必须在强制性的训练下才能得以养成,也就是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训练。我校为了让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反复进行行为的训练,从头抓起、从小事抓起。如:行队礼的训练、整理书包的训练、读写姿势的训练、上放学站排进出校园的训练、培养学生在楼道里右侧行走不大声说话等训练。
俗话说:“养成一种坏习惯只要一天,而形成一种好的习惯需要一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积年累月才能达到目的。我校为了使学生真正的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要求教师勤于督促并严格按照《中小学生的行为准则》规范学生的行为。平时发现表现不好的学生、经常被值周生扣分的学生,我们的教师都会用一种正确的态度指出他们的不足,帮助他们及时纠正。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时,都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反复督促、绝不放松的态势,即使遇到学生出现了反复的情况也没有放弃和气馁,孜孜不倦的、不厌其烦的对他们进行教育和训练。久而久之,使学生化外来的强制性的行为转化为内在的自觉的一种行为习惯。
三、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引领养成教育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父亲习惯在每天工作之前,到酒馆里喝上一杯酒,这已经成为他的一个习惯。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他依然在吻别了妻儿后,又径直走向酒馆。没有走多远,他感觉有人跟在他的后面,当他转身时,发现他不满8岁的儿子正踩着他留在雪地上的脚印,并且兴奋地说:“爸爸,你看,我正踩着你的脚印!”孩子的话使他为之一振,心想:“我要到酒馆喝酒,儿子却在跟随我的脚印!”从那天起,他改掉了每天早晨喝酒的坏习惯,再也不光顾酒馆了。
有道是,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因为在小学生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永远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对象,老师的举止经常渗透于学生的言行。比如,许多学生卫生习惯差,果皮纸屑随手乱扔,教室里、操场上有了垃圾,同学们却视而不见。那么我校的教师们身体立行,从自身做起,伸伸手、弯弯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平时的小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同时,组织班队会展开讨论,乱丢垃圾的害处:不但影响校容、校貌,而且还容易滋长寄生虫、病菌,漫延、传播传染病等,会给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使学生们在认识上有所改变,进而落实到实际行动中,逐渐养成无论在操场上、还是教室里、还是在大街上,看到地面上的垃圾就随手把它拣起来的良好卫生习惯。久而久之,同学们就会感受到保护环境和爱护环境的快乐,也就是伸伸手、弯弯腰,举手之劳而已。同时还会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带动每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使全社会的公民都能养成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从身边做起,保护环境、爱我家乡,提高和增强全社会公民的环保意识。
四、 建立家、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在养成教育工作中,可以说,学校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教育是养成教育的第一课堂,社会是养成教育的第二课堂,更是养成教育成果的展演舞台。
首先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沟通家长和学校的情感。通过家访、家长学校、家校互动卡及家长座谈会等对家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家庭教育我校提出明确的要求和作法:如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不让孩子沉溺于游戏和进游艺厅、让孩子学会自理、对来客要有礼貌、不乱花钱、不乱吃小食品等,在学校里老师严格要求和规范学生,学生放学回家后,明确告诉家长也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在不断督促和强化中,防止他们坏习惯的滋长。这样,家长和学校在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就达成了共识、达到了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进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是学校与社会的结合,我校积极协调与社会的关系,定期邀请相关的领导、模范人物来校做报告,开展帮教活动;同时聘请校外辅导员做法律知识讲座和交通安全教育讲座。进而要求学生:在校争做好学生、在家争做好孩子、在社会争做好公民;让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并在此基础上积极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去参观、去实践、去体验,使学生在实际体验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如组织学生参观农民画馆、南照山烈士陵园、北大营军营,到社区、到街道参加公益事业劳动等,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不但增强了社会的责任感,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公共道德观。
五、 树立先进典型,促进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
在养成教育中,树立先进典型,以榜样的力量引领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意或无意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扬和暗示,促使同学们产生强烈的荣誉感,进而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自觉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统一。比如:开展“优秀少先队员”评选、“文明守纪好少年”评选、“班级纪律卫生流动红旗”的评选、“争当安全小卫士”、“争当卫生小标兵”等活动,以这样的方式促进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在榜样的感召下,促进了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当然,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还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育和规范中,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力求做到:了解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赏识每一位学生。对于犯错的学生,不妨给他一把椅子,听他一次倾诉、给他一份关爱、送他一份宽容、给他一点理解、送他一份期待。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学生的成功人生铺路。投稿单位:第二实验小学作者:王启军审核:韩晓丽

5. 如何培养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通过培养好习惯来缔造孩子的健康人格。
(1)习惯培养的第一步-----提高认识,或者说,引导孩子对养成某个习惯产生兴趣。
(2)习惯培养的第二步-----明确行为规范,让孩子对养成某个良好习惯的具体标准清清楚楚。
(3)习惯培养的第三步-----适时进行榜样教育,让孩子对养成某个良好习惯产生亲切而向往的感情。
(4)习惯培养的第四步-----坚持不懈的行为训练,让孩子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养成某个良好习惯。
(5)习惯培养的第五步-----及时评估和奖惩,让孩子在成功地体验中养成良好习惯。
(6)习惯培养的第六步-----形成良好的环境或风气,让家庭生活和学校环境乃至社会风气成为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支持力量。

如何培养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6. 培养良好习惯,争做文明学生

[培养良好习惯,争做文明学生]培养良好习惯,争做文明学生          我们都是未成年人,有人认为我们的任务是学习,没错,学习是很重要,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应该如何培养良好习惯,争取做一名文明学生,培养良好习惯,争做文明学生。   作文网    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尊敬老师,热爱集体,遵守纪律。   作文网    尊敬老师,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每个同学都要尊重老师们的劳动成果,虚心听从老师的教诲,对老师有礼貌,还要学会和老师交流、交往。当老师的意见与自己的想法不一致时,要主动诚恳地和老师交流思想;老师在教学中出现失误时,我们应该善意地提出意见,帮助老师纠正差错,中学生作文《培养良好习惯,争做文明学生》。诚恳地帮助老师改进工作;维护老师的威信,着也是对老师的爱护和尊重。      一滴水,只要在大海里才永不干涸;一个人,只有在集体中才最有力量。良好的集体是个人健康成长的摇篮和沃土。一个班级和学校的良好风气,为每个同学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我们应该关心集体、热爱集体。      如果不想要影响大家的学习与进步,就必须得严格遵守纪律。一个班有几十个学生,一个学校有许多个班级。良好的学习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创造;正常的教学秩序,需要全体同学共同维持。如果纪律松弛,秩序混乱,必然影响大家的学习与进步。纪律是集体生活有条不紊的保证。许多学校和班级能成为先进集体,与他们严明的纪律是分不开的。我们一定要树立集体观念,增强自我约束的能力,培养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也是未来环境的主人,现在该做些什么呢?我觉得我们要做到“三管住”:管住嘴,不乱吐痰,不乱说脏话;管住手,手中有果皮纸屑不乱丢;管住脚,不到草地上去乱踩,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还有,我们不能烧那些没用的东西,不要污染空气;听音乐时,我们不能把声音放太大,不要让噪音污染环境;捕鱼时,如果发现死鱼,不要把鱼丢到水里去,以免污染水源。      让我们共同建设祖国和谐、美好的明天吧!

7. 如何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和行为习惯及生活习惯

一、教师身教,重于言教。 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品行、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一个教师必须时刻检点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青少年儿童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在成长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喜欢模仿自己的老师。在学生们心目中,教师是最可依懒的人,最应服从的人,教师的示范教育对他们来说就是无声的命令。因此,教师应当严于律己,从我做起,为人师表,言行一致,成为学生的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应自己首先做到,在养成教育中,教师应成为学生最直观、最重要、最活生生的典范。 当教育出现困难时,请先做一下自我检查。有一天黄昏,一师路过一家超,一看里面的蔬菜瓜果色泽鲜艳,我就不住去摸了摸,捏一捏,看看是不是真的。这个时一个人说,先生,我们有一个习惯,东西要用眼睛挑,不要用手挑东西。我也是40多岁的人了,自认为还是一个挺文明的人,坦率地说,第一次听说要用眼睛挑东西。这就是习惯。当然也有朋友说了,现在中国有些货物的质量有问题,不挑怎么放心呢?确实这是可以理解的原因,但是你可以看到人家有很多文明的行为,我们本身没有。我们不是天然就具有给孩子做表率的能力,随地吐痰,谁吐得最多?绝对是大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讲卫生的习惯可能比大人好。所以说我们需要反思,培养孩子良好习惯首先要从我们成年教师做起。请思考一下:当孩子向我们问好的时候,我们回应了吗?当孩子帮我们做事情的时候,我们表示感谢了吗?因为我们的错而伤害了孩子,我们道歉了吗?我们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我们是否做到了? 因此,教师们的言行应充分体现其教育性:教态亲切自然,语言文明优美,能微笑着面对那些有思想缺陷或学习差的同学。在与学生交往时应以礼待人,多用"谢谢"、"不用谢"、"没关系"等礼貌用语,让学生始终受到文明语言的熏陶、感染,春风化雨,滋润学生心田;书写工整规范,操作轻拿轻放,并以其积极的生活态度,崇高的精神境界,坚韧的意志品格,启迪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当然,抓紧常规教育,重视言语教育也是必要的。 二、持之以恒,滴水穿石。     习惯培养的重要法则之一是,人的行为习惯的培养是需要训练的。一个好的行为不是自然而然形成,而是一定要训练,而且要持之以恒。 美国研究发现,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这是一个大致的概念。根据研究发现,不同的行为习惯形成的时间也不相同,一般需要30天至40天,总之是时间越长习惯越牢。  在《少年儿童研究》上登了一篇文章,是深圳一个老师写的。这个老师很会教育孩子,很有责任心。她发现班里有一个10岁的男孩子老是不好好写作业,上课也不认真,非常贪玩,不用心上课。这个孩子如果下去就会养成不良习惯,老师说:以后每天放了学,你就到我这儿来写作业,好不好?孩子说好!坚持了几天,孩子表现不错。但是有一天老师开会,回来晚了,回到办公室一看,没人了,孩子早走了,又去玩去了。第二天老师很懊丧,找到这个同学,怎么了,昨天你哪儿去了?孩子说,老师,昨天我去的时候,你不在办公室里。我想你可能有事,我就回家了。第二次,这个老师回到办公室又没有见到这个孩子,这个孩子又玩去了。这次孩子编了个理由,他说老师,我看了一眼你还是不在,我就又走了!老师知道:这孩子的病又犯了,贪玩的欲望又强烈了,找个理由就往外跑。老师知道这样不行,这天晚上老师给这个孩子的妈妈打,说这样吧,现在你就把孩子给我送来,让他把今天的课补上。孩子太出乎意料了,老师这么认真啊!结果孩子拿着书包到学校里来,老师还在备课,陪着他写作业。这个孩子知道了老师这么认真,我回家了还要把我叫来,以后只好坚持,老师也尽量地和他一起学习。经过了大概两三个月的时间,这个孩子已经养成了习惯。 一个朋友的女儿,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孩子。从小学到中学,老师都喜欢她,为什么?这个女孩非常有礼貌,善解人意。谁给她们家打,凡是这个女孩接,打的人常常感叹:“你女儿怎么这么可爱呢?我们好像在里都看到了你女儿的微笑。”你说一个就能感受到这个女孩的可爱,为什么呢?这个女孩一拿,首先说您好,这里是谁谁的家,请问您找谁。如果她妈妈不在家,她会说,很抱歉我妈妈现在不在,您有什么事情需要我转告给她吗?需不需要我记下您的。而且来的人如果不挂,她不会先挂掉,总是让客人先挂掉她才挂。所以打的人都很感动,觉得这孩子太可爱了。为什么有这么好的习惯呢?这就是她妈妈培养的结果。她曾经给孩子说,凡是给咱们家来的人,都是我们的朋友、客人,对朋友和客人要热情要愉快,要有礼貌。孩子一听有道理,所以接的时候,都是带着愉快的心情接,那声音就不一样了。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有的时候就忘了,有的时候就心情不好,脸色也不对,妈妈就站在一旁打手势,提醒她,给她示意。孩子就想到了,就注意克制自己的情绪,慢慢地就养成了习惯。 三、点滴渗透,小事抓起。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不随手丢垃圾,将垃圾丢到指定的位置,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的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学习用品摆放,坐立姿势端正,作业书写规范,思想专注,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放学路队有序等,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都建立在种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之上的。提倡从一点一滴抓起,不放弃任何一个可以教育的机会,逐渐使全体学生的行为习惯统一到一个标准上。如抓服从教育,就要认真处理每一件不服从教育的违纪事件;抓认真学习,就要严肃处理每一个不交作业的人等等。为了做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工作,要求班主任和德育小组成员腿勤、眼勤、嘴勤、手勤,全天跟班。为了掌握班级每个学生的情况,要挤出一切时间多进班、多接触、多观察、多指导、多交流、多参与学生活动,在工作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同时帮助他们纠正错误的行为习惯。 四、校园文化,载体平台。 这更是学生动手操作,发展个性,创设自我教育载体的阵地和园地。良好的学校环境能使学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良好的育人环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条件,因地制宜,让学生参与美化校园活动,办好文化长郎、悬挂名人画像和名人名言,开辟学习园地,开放图书室,美化校园环境,不断提高精神文明程度,“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在舒适、安静、优美的环境中学习,情操得以陶冶,心灵得以净化,使美好环境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作用。 五、分层要求,各有侧重。 如低年级重在培养和教育学生语言文明,会恰当使用礼貌语言,懂得要保护自己的人生安全和身体健康等;中年级重在培养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主动为需要获得帮助的人提供方便,自觉地为他人和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初步感知“善”的快乐等;高年级重在培养为他人奉献的精神,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感恩等,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六、开拓背景,行为实践。 我们认为对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不能只局限于学校、家庭范围内,必须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引导他们投身社会、服务社会,在实践中检验自己学到的道理,促进文明行为的内化。为此,学校将养成教育向社会延伸,以组建社区服务中队为载体,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走向敬老院,走向街道,走进大自然,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关心周围的人、事和环境、关心身边的整个社会。学生在走向社会,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自立能力,也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感体验中,进一步提高文明行为程度。也在活动中得到了发展,成为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学习能力都较强的队员。 七、正确鼓励,激励进取。 如树立学生中的先进典型,开展文明天使、进步学生等的评比活动和学生德育评价活动,规范学生行为,起到以点带面,整体联动的作用,也能使班级很快形成良好的局面。 一位教育家说:“在儿童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希望自己被表扬的欲望。”人的心理特征,就是喜欢称赞、表扬、奖励,而不喜欢批评、禁止、和消极的阻挠,因此,给予孩子积极的鼓励和诱导在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中很重要。 大家都知道班级的课堂纪律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以前上课时,我经常提醒学生坐坐好,认真听,多动脑。开始一段时间,这些提醒会引起学生注意,但多次以后感觉效果并不是很明显,持续的时间也不长。于是我就采用表扬的方式督促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凡是上课认真听讲,坐得端正的同学,我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只要我说“某某同学坐得真神气!某某同学神速!某某同学字写的真漂亮!……”当回答问题精彩时我会不由自主地以掌声给予赞赏,学生举手积极时我也会适时给予小礼物给予奖赏或夸奖他:“你真会动脑筋!你真棒!……”这些语言,在肯定某一些学生的同时,也会让其他学生受到鼓动,在课堂上更加遵守纪律,积极思考,从而课堂效率就会在无形中提高了。 总之,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常抓不懈,不断探索教育新途径,才能使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如何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和行为习惯及生活习惯

8. 如何培养中学生文明习惯

文明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因此,学校必须抓好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这是时代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如何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呢?我粗浅的谈谈。 
一、     明确要求心中有数
每一种习惯的形成都要首先使学生明确其重要性,所以每学期开始都要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详细的文明礼仪常规要求,即要求孩子做到尊老爱幼,团结;与人交往中,谦恭礼让、谅解宽容与人为善,重形象讲礼仪;在社会上遵守规则,维护公德,关爱他人,在学校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使每个学生心中有数。然后重视第一次文明礼仪训练,要求学生必须做到 “六点六会”:以对自己负责为起点,学会修身;以对家庭负责为基点,学会孝敬;以对学习负责为支点,学会求知;以对他人负责为出发点,学会合作;以对集体负责为凝聚点,学会关心;以对社会负责为制高点,学会感恩。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加强学生“言、行”等方面的自身修养,还要示范如何行礼问好,使其从关心自己的人品、学业、健康、前途到自爱、自尊、自立、自强,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二、文明言行默化有心人
单纯的说教,莫过于实在的行动。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教师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教师的言行举止能很大程度影响学生。因此,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当学生见到教师问好时,教师不管有多忙,都要停下手头的工作向学生点头或招手问好,或教师放下师长的架子主动跟不知道问好的学生问好;当老师做错了,敢于向学生道歉;当需要学生帮助时,主动说声“谢谢”。上课了,教师走进教室,弯腰捡起一片碎纸,顺手扔进垃圾桶,不用说话,学生就学会爱班,进而学会爱校,爱家乡,爱祖国。教师顺手捡起学生掉在地上的笔、本轻放于他的课桌上,他就会牢记在心上,并会帮别人捡笔,捡本……养成帮助别人的好习惯。我们教师生活上的小节不忽视,学生文明礼仪就会很快养成。
三、多彩活动,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沟填满。”这是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推崇和践行的。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只是说教,而应该将对学生的教育与日常的学习、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帮学生架设一条道德认识转化的桥梁,营造处处育人的氛围。如让板报说话、让墙壁说话,墙报悬挂名人名句,班级的清洁区、学校的水龙头、班级绿地上均要有文明告示语:“前进一小步,文明一大步”、“请节约用水”、“我体弱,不要践踏我”……无声的语言,是对学生的良好教育。班级黑板报既有规定主题,又有留有学生自由发挥的园地:我进步了、好人好事宣传、风采展示……在营造育人氛围的同时,鼓励学生追求个性的张扬。 同时定期评出班级文明礼仪之星;成立礼仪岗和监督岗,对学生进行礼仪的示范、检查和监督;结对子对问题学生跟踪帮教等系列教育活动。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逐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行为习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不仅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家校合作,共同优化育人环境
现在的许多孩子,因为是独生子女家长对教育管理上的过分溺爱、或有外出打工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放任,导致了学生家庭礼仪的缺失。因此,要把文明礼仪教育向家庭延伸。布置家庭礼仪作业,通过家校联系卡进行家校互动。通过家长会和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并对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做一个懂文明、讲礼仪的好孩子进行辅导,使家长掌握正确、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坚持把礼仪教育与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发展的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