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的作者简介

2024-05-11 00:31

1. 审计学的作者简介

秦荣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党委书记,长期从事审计和,卜市公司信息披露,曾长期担任中国证券发行审核委员会委员、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审核委员会委员、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委员、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审计学会副会长、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副会长、多所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在《经济研究》、《审计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80多篇,出版著作36部,完成研究课题18项。

审计学的作者简介

2. 审计理论的编辑推荐

《审计理论》特点为: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的厦门大学、暨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湖南大学、重庆大学等学校的一批从事会计教学和研究的专家教授。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终于编撰完成这套会计学研究生系列规划教材。在所编写的教材中,我们力求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第一,本套教材在内容上注重知识性及相对完整性的同时,采用专题的形式,着重探讨会计学科当前的前沿问题,其目的是引导读者不要局限于已有的知识,而是要求做到能在联系实际中发展,在理论的前沿上深化,在学科的交叉中融合各种新的和活的知识。第二,本套教材不是反映作者一家之言的专著,而是囊括有各种不同意见的百家之言。这样,就为读者留下较为广阔的思考空间,并有利于逐步培养读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本套教材主要研究中国会计的理论与方法问题,但在必要时也借鉴国外的会计理论与方法,并同它进行比较研究,其最终目的是为了繁荣我国的会计科学。第四,在对会计问题的探索中,必须要有好的研究方法。在我们看来,不重视研究方法肯定是错误的,但也不能认为,有了好的方法就一定会有好的会计理论。那种试图认定一种标准通用的研究方法来指导会计理论的研究是不可能的,也是行不通的。本套教材在研究方法的问题上,也遵循了这一认识。

3. 审计理论的介绍

《审计理论》是由厦门大学吴水澎、吴世农、暨南大学王华、厦门国家会计学院黄世忠组织全国相关院校的权威专家为会计专业研究生核心课教材,基本涵盖了会计专业的会计理论、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国际会计专题研究、会计与审计信息化研究等内容,立足于现有研究文献,把握发展脉络,为研究生提供会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或研究空间,以便训练或培养研究生的研究思维、研究方法和独立研究过程。同时,《审计理论》也是对会计理论感兴趣的人士、有于志从事会计理论研究的人士的一本很好的参考书。

审计理论的介绍

4. 审计理论与实务的介绍

1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依法对被审单位的会计资料和其他经济资料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收集审计证据、运用审计标准来判断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公允性和效益性的经济监督、评价与鉴证活动。1”审计“课程是高校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审计理论与实务“在讲解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增加审计实务内容。《审计理论与实务》教材有多种版本。

5. 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内容简介

《审计理论与实务(第2版)》结合我国审计领域的新变化、新内容,充分体现了我国于2006年最新颁布和施行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的核心内容和要求,同时借鉴国际审计准则的理论和经验,尽可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既全面论述审计的基本理论,又详细阐明审计的具体实务。上篇“审计基本理论与方法”探讨审计基本概念、审计规范体系、审计目标与业务承接、审计策略与审计计划、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企业风险评估与内部控制、审计风险应对措施与程序、审计抽样与审计测试;下篇“审计业务流程与审计报告”阐述审计业务循环、货币资金审计、终结审计与审计报告、其他审计服务业务。《审计理论与实务(第2版)》充分反映了注册会计师业务拓展与执业规范的变化,从多角度探讨了适应我国审计实践活动情况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审计方法、审计技巧和审计手段。相比第一版,本版最大的亮点是在每章末的练习题中融入了历年CPA考试的经典考题,既便于学生学习后自我检查,也有利于学生培养解决实际审计问题的能力,以完善和提高我国审计教学的效率与效果。作 者: 叶陈刚I S B N: 7508604644页 数: 436开 本: 小16开封面形式: 简装本出 版 社: 中信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5-11-1内容简介本书全面综合论述了审计监督的系统化理论、方法与知识体系。本书上篇 “审计基本理论与方法” 探讨审计基本概念、审计规范、审计的分类和方法、审计程序和审计计划、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与审计策略、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内部控制测试与控制风险评估、审计抽样等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本书下篇“审计业务流程与审计报告”阐述审计业务循环、终结审计与审计报告、计算机审计和网络审计、验资及会计咨询服务等。本书具有内容全面、实践性强、权威性高与体例新颖等特点,本书内容体系既适合我国会计学、财务管理学专业教学之用,也可作为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企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人员的审计业务学习与研讨的参考用书。

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内容简介

6. 中国审计史的作者简介

李金华,1943年7月生,江苏省如东县人。现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审计长,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京审计学院兼职教授。长期从事财经和审计理论研究及实务工作,撰写和主编过多部财政金融、企业管理、财务会计和审计方面的专著。

7. 审计案例的作者简介

胡春元,1969年出生于福建。1991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经济学(会计)学士学位;199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获经济学(会计)硕士学位;1997年在上海财经大学获经济学(会计)博士学位,师从著名会计学家徐政旦教授。1991年以来先后在厦门大学会计师事务所、厦门会计师事务所、深圳大华天诚会计师事务所、立信大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从事审计与管理咨询工作。1993年全科通过全国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1996年获准成为中国注册会计师,1999年获准成为具有证券、期货执业资格的注册会计师。

审计案例的作者简介

8. 审计理论的目录

丛书序前言上篇 原理论第1章 审计需求分析1.1 审计需求的代理理论1.1.1 企业委托代理关系、机会主义行为与理性预期1.1.2 受托经济责任、企业剩余计量与审计需求1.1.3 审计需求的代理理论的经验检验1.2 审计需求的信息理论1.2.1 审计需求的信息理论:信号传递观1.2.2 审计需求的信息理论:信息系统观1.2.3 审计需求的信息理论的经验检验1.3 审计需求的保险理论1.3.1 财务信息风险的转移:从鉴证机制到保险机制1.3.2 审计保险价值的形成机制:审计师民事责任制度1.3.3 审计需求的保险理论的经验检验思考题本章参考文献第2章 审计职业道德2.1 审计职业道德的性质:一份隐性的公共合约2.1.1 契约理论、受托责任与审计师的角色2.1.2 公众利益、职业服务质量与审计职业道德的性质2.2 审计职业道德的实施:自我履行与强制履行2.2.1 审计职业道德合约的自我履行:中止交易、自我管制与声誉机制2.2.2 审计职业道德合约的强制履行:独立管制、政府管制与法律责任2.3 审计职业道德的变迁:描述与分析2.3.1 萌芽期或合约的口头形式:职业道德观念(1905年及之前)2.3.2 探索期或合约的标准化过程:结构化的职业道德准则(1906—1973)2.3.3 发展期或合约条款的具体化过程:规则导向的职业行为准则(1974年至今)2.3.4 新趋势或合约条款的概念回归过程:概念框架法的职业行为准则(1996年至今)2.4 审计职业道德的准则:框架结构2.4.1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2.4.2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2.4.3 英格兰与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ICAEW)2.4.4 香港特别行政区会计师公会(HKICPA)2.4.5 中国台湾会计师公会联合会(FCPACT)2.4.6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CICPA)思考题本章参考文献第3章 审计师独立性3.1 审计师独立性的理论分析3.1.1 独立性的概念:从抽象观念到概念框架3.1.2 独立性的性质:行为约束与核心价值3.1.3 独立性的作用机理:基于程序公平的解读3.2 审计师独立性的制度框架3.2.1 独立性的冲突模式:力量博弈3.2.2 独立性的制度框架:监管视角3.2.3 独立性的规则安排:以“关系”为基础3.2.4 独立性的最新动态:SOX法案3.3 审计师独立性的未来展望3.3.1 制度基础变革:Ronen的财务报表保险制度3.3.2 概念框架变革:Tayloy的审计师可靠性框架思考题本章参考文献第4章 审计法律责任4.1 国外审计师法律责任的发展历程4.1.1 国外审计师法律责任的早期阶段(20世纪初到30年代)4.1.2 国外审计师法律责任的发展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4.1.3 国外审计师法律责任的最新进展(20世纪90年代至今)4.2 我国审计师法律责任的发展历程4.2.1 我国审计师法律责任的萌芽阶段(1992—1995年)4.2.2 我国审计师法律责任的发展阶段(1996—2006年)4.2.3 我国审计师法律责任的最新进展(2007年至今)4.3 审计师法律责任的理论小结4.3.1 审计师法律责任实践发展的路径分析4.3.2 审计师法律责任的核心问题与争议4.3.3 审计师法律责任实践发展的内在逻辑思考题本章参考文献第5章 审计组织形式5.1 审计组织形式的历史沿革5.1.1 自由选择:1938年以前5.1.2 公司制的全面禁止:1938年5.1.3 专业服务公司的引入:1969年5.1.4 有限责任公司:1977年5.1.5 有限责任合伙制:1991年5.2 我国审计组织形式的历史变迁5.2.1 国有事业单位:1992年以前5.2.2 公司法人:1993年5.2.3 个人独资:1995年5.2.4 有限责任合伙制(特殊合伙):2007年5.3 审计组织形式的经济学分析5.3.1 审计组织形式安排的初始均衡状态5.3.2 推动审计组织形式变迁的主要行动集团5.3.3 意识形态与法律文化5.3.4 知识存量5.3.5 审计组织形式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分析思考题本章参考文献第6章 内部审计论纲6.1 内部审计演进:理论与实践6.1.1 财务导向内部审计阶段6.1.2 业务导向内部审计阶段6.1.3 管理导向内部审计阶段6.2 内部审计的新范式:风险导向6.2.1 背景6.2.2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框架6.2.3 小结6.3 内部审计:未来研究机会6.3.1 内部审计主要著作概述6.3.2 《内部审计思想》与未来研究机会思考题本章参考文献第7章 政府审计理论7.1 政府审计的职能与特征7.1.1 从自然状态到政治社会:三种不同的国家理论模型7.1.2 政府审计的职能与特征:基于国家理论视角的分析7.1.3 小结7.2 政府审计环境的变迁7.2.1 引言7.2.2 基于国家建构理论的分析框架7.2.3 我国政府审计环境的变迁:描述与分析7.2.4 小结7.3 政府审计的若干重要问题7.3.1 政府审计体制7.3.2 政府审计结果公告7.3.3 政府绩效审计思考题本章参考文献下篇 方法论第8章 审计模式变迁第9章 审计职业判断第10章 舞弊审计简析第11章 内部控制评审(一)第12章 内部控制评审(二)第13章 审计信息化后记……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