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省考申论综合分析题的答题技巧

2024-05-10 08:53

1. 2022省考申论综合分析题的答题技巧

综合分析题是国考和省考申论考试中的基本题型,而做好综合分析题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同时也是面试题中的重点题型,所以考生学好综合分析题对成功上岸有很多好处。综合分析题真题如下:
     
 例1.根据“给定资料2和3”,有居民说:“30年前,我们从四合院出来上了楼,30年后我们通过微信群又找回了四合院的感觉。”请谈谈居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20分)
     
 要求:全面、准确、深入、有条理、不超过300个字。
     
 例2.“给定资料4”中陈博士表示了对我国陷入“人口诅咒”陷阱的担忧。请结合“给定资料3—4”,试对这里的“人口诅咒”做一全面解释。(15分)
     
 要求:全面、准确、逻辑性强,不超过200字。
     
 例3.请结合“给定材料3”。谈谈你对划线句子“让土地换一种种法,让农民换一种活法”的理解。(30分)
     
 要求:紧扣材料,观点明确,分析全面,条理清晰;200~300字。
     
 从以上真题看出:主要是对材料中的要素进行分析;解释、阐释一个/两个词、一个句子的意思、含义、定义等。谈谈对一个/两个词、一个句子的理解、分析等;对资料中出现的观点、现象进行评价、谈看法等。
     
 不同综合分析题答题方法也不一样。比如要素分析:在概括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推断。①概括:是认识的深入,概括的内容是已知确定的。②推断:是认识的全方位,推断的内容是从已知到未知的。推断的两种形式。①通过问题及原因推断对策②通过对比推断各类推断要素。比如词句理解:需要表面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的内容。还有评价分析题答题方法更为复杂一些。作答思路如下:
     
 1.表达观点
     
 (1)正确:支持、赞同、正确、理解、很重要等;
     
 (2)错误:片面、偏激、不科学、不支持、反对、存在……问题等;
     
 (3)部分正确:不完全正确、需辩证看待、有利有弊;
     
 (4)不能判断:尚需观察、尚不能确定。
     
 (注:如果明确要求判断正误必须写出对或错)
     
 对观点(或社会现象)结合材料进行解释,材料中没有解释可以用自己的理解简单解释。
     
 2.论证观点
     
 判断观点的理由:材料中的对表态有利的信息都是理由。
     
 3.得出结论
     
 可针对观点(或社会现象)提出简单对策;可再次对观点进行肯定或总结。
     
 还有比较分析等其它题型,总之,综合分析题类型较多,不同类型的题目答题方法有别,需要考生认真审题,准确把握具体题型,然后因题而异,使用相应的解题方法。

2022省考申论综合分析题的答题技巧

2. 2022年省考申论综合分析题做题技巧

公务员考试申论,综合分析的题型及作答思路:
解释型综合分析题
1)解释翻译这句话或短语,点明其本质。
直接解释题干给出这句话的意思,在材料出处的上下文部分即有相关含义解释。部分题目需结合整则材料理解概括。
2)分析这句话,分析其表现、原因、影响、重要性、必要性。
3)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或做出相应结论。
评论型综合分析题
1)亮明观点
该观点需是材料的观点,与材料保持一致,当材料当中有双方两种看法时,要注意其中有无权威词,如没有则要严格依据材料把观点全面的表达出来。
2)展开分析
结合材料阐述上述观点的理由,如新技术能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的理由,及不能的问题要点。
3)结论或相应对策
有直接对策就写上,没有就根据问题总结即可。

3. 2022年省考申论备考之综合分析题备考技巧

自从2019年湖北省考实行分级考试以来,我们经过研究发现,在近三年的真题中,除了2020年通用卷中没有出现综合分析题以外,其他年份的真题中均有综合分析题的身影。可见,无论是在省考中的乡镇卷还是通用卷,综合分析题都是考察频率很高的一种题型。同时,综合分析题也因为题型众多,解题思路灵活多变而成为众考生关注的焦点。相比于概括归纳题,综合分析题难度更高,作答字数多,所包含的分值更大,同时综合分析题中的每种题型都有严格的理论体系,考生如果牢固掌握了理论知识,加以练习,做好综合分析题也并非难事。因此,学好综合分析题无疑十分重要。综合分析题根据题型特征分成了几个小的类别,分别是:要素分析、词句理解、评价分析和比较分析。不同的类别有着不太不一样的做题思路,但实质上都是对于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其中,笔者总结了一种在这四个小类别题型当中都存在的考察点,那就是题目中出现晦涩难懂的词或句子。此类情况,其实在答题时有一些共性可借鉴,接下来就和大家浅谈一下这种题目如何解答。
     
 众所周知,综合分析题的词句理解题中,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解释题干中的关键词或者句子,这是词句理解题中必不可少的一步。但是,不仅仅是词句理解题中我们需要对专有名词或晦涩难懂的句子进行解释,在综合分析题的其他题型中,例如要素分析和评价分析,假若题干部分出现了专有名词或者晦涩难懂的,有争议的句子时,我们首先要对其结合材料进行解释。解释的意义在于方便后续答题,为后期要素作铺垫,使得答案逻辑清晰缜密;另一方面能够根据材料进行分析晦涩难懂的词或句子,是综合分析能力的一种体现。那么在答案的哪个位置解释比较合适呢?笔者认为,最好是在答案的开头处,开门见山地进行解释最佳。接下来,笔者将用综合分析当中的几道真题进行举例论证。
     
 【例1】根据给定材料1,分析为什么不必为智能化时代的就业问题过于担忧。(25分)
     
 要求:表述准确,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答案如下: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虽然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会使大量制造业岗位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但是我们不必过于担忧,理由如下:
     
 1.智能化时代,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专业人才的供给缺口会逐渐增大;新兴技术溢出效应正在显现,倒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剧增。
     
 2.数字化管理人才培训平台开展新型职业培训工作,有效解决就业问题。
     
 3.新兴职业列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推动了新兴职业规范化发展。
     
 4.就业岗位的增加、就业质量的提升都将为社会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5.新的形势会推动就业者放眼长远,提高自身学习能力,适应市场需求,主动适应竞争。
     
 这道题目,从题型上属于要素分析。通常要素分析 只 需要 考生将材料里面的要点罗列出来即可,并不要求考生对题干当中的词或句子进行解释。但题干中的“分析为什么不必为智能化时代的就业问题过于担忧。”这句话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双重否定的疑问句,需要大家在做题时稍作语言转化,才可以顺理成章的将“不必担忧”原因引出来。如不事先解释,可能在逻辑转换上没有那么通顺。因此,在罗列要点前,考生首先需要对题干中的这句话进行解释。
     
 【例 2 】 给定资料5提到“报复性熬夜”这一现象,请你根据给定材料4、5,对这一现象进行评析。(15分)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透彻,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答案如下:
     
 1.所谓“报复性熬夜”是指由于工作超支了休闲的时间,但是客观上又有休闲的需求,只能向睡觉索要时间。这种行为是不好的,会带来负面影响,也反映出一些深层的社会问题。
     
 2.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于:使得睡眠数量和质量都双双下降,而且相互影响,恶性循环,进而影响身体健康、工作和生活。
     
 3.“报复性熬夜”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由于大多数人工作压力大,时间紧张,难有休闲时间。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人们对于休闲方式的选择错误,折射出休闲教育的不足。
     
 4.所以,应该要加强休闲教育,倡导良好的休闲方式。
     
 这道题目的题型属于评价分析。通常评价分析的答题步骤严格遵循三步走的原则,并不要求考生对题干进行解释。但是,题干中的报复性熬夜属于专有名词,所以需要考生用材料中的规范化语言对它进行解释。其次,只有当考生准确地理解了报复性熬夜的内涵,才能准确无误地表态和论证观点。所以对于含有专有词汇的评价分析,可将结合材料解释该词汇进行前置。
     
 【例 3 】 “给定资料3”中,郑女士认为:“京剧这个行当真的不能过分商业化,直播中多数人只看到京剧的皮毛和八卦而忽略了京剧艺术本身。”请就她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15分)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透彻,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350字。
     
 答案如下:
     
 这句话的意思是传统文化的商业化发展中要把握好度。该说法是有道理的。
     
 商业化能接近大众,传承和发展传统文艺,扩大演员的知名度和曝光量,带来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对传统艺术的转型和生命力是有帮助的。
     
 但是过分地商业化会带来问题: 1.过度迎合需求,传播中重形式而轻内容,造成误解,不利于持续发展。2.多数观众只看到传统艺术的皮毛和八卦,忽视了传统艺术的当代价值,破坏了传统艺术特有的属性和基因。3.让从业者失去了匠心,为了收入,以经济利益为中心,不利于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因此,在把握传统文化商业化的度的,要形式和内容兼顾,坚守初心和匠心,主播需要担负起文化传播的使命,向粉丝传递正能量。
     
 这道题同样属于评价分析,是对观点的评析。在评价的观点句中“京剧这个行当真的不能过分商业化”这句话有两层指代,需要考生认真理解。一层意思是京剧可以适当商业化;另一层意思是指京剧不能过分商业化,言外之意就是指要把握好传统文化商业化的尺度。所以,应该在开头表态前直截了当的对这个观点进行概括解释,方便后续的论证,理解了此观点的内涵,才能清晰的了解材料中哪些信息可以支撑此观点,在论证时更显全面。

2022年省考申论备考之综合分析题备考技巧

4. 2022省考申论综合分析:突破“审题”让综合分析不再难

综合分析题在近几年申论考试中出现的频率不断提高,无论是省考还是国考都时常出现,有着考察方式灵活、题目难度大的特点,很多考生面对此类题型始终感觉无从下手,不清楚采用什么样的思路作答也无法明确作答重点,最终导致失分。
     
 对于综合分析题很多考生都非常困扰。究其原因,其一在于综合分析题本身便可细分为要素分析、词句理解、评价分析、比较分析等四类小题型,对于解题技巧的掌握程度要求较高;其二便是词句理解、评价分析等两类小题在题干当中并不会明确作答对象,审完题干之后,并不清楚自己要找问题、原因、影响还是对策,读材料时便也没有头绪。事实上,对于综合分析题来说,精准审题、充分挖掘题干信息,就能明确要点方向,为作答奠定基础,使此类题目变得简单。以2019年国考地市题目为例:
     
 “给定资料4”中的座谈会上,主持人说:“如果不能打破这种种‘遮蔽’,就拿不出有份量的作品。”请谈谈你对“种种‘遮蔽’”的理解。(15分)
     
 要求:观点明确,紧扣资料,准确全面。不超过200字。
     
 在本题中,我们审题时第一步要根据作答任务来明确具体的题型,谈谈对某个词语的理解,可以识别出这是综合分析中的词句理解题,回顾对应的答题方法,这道题作答上我们不仅要去找“种种遮蔽”这个词语在材料中的表层含义,还需挖掘可能存在的原因、影响、对策等深层含义。第二步,要紧紧抓住“种种遮蔽”这个作答对象,在这个词中“种种”很好理解,就是多种多样的意思。而“遮蔽”呢?从字面看有遮蔽、遮挡、遮盖、挡住的意思。而这个词置于一句话中我们还需要结合这句话来分析一下。这句话说“如果不打破……就拿不出……”,证明种种遮蔽影响了有分量的作品出产。所以这个“遮蔽”本质上就有阻碍、问题的含义了。那么我们就明确了,一会在材料中找点就是找各种影响优秀有分量作品产出的问题。根据答题方法,我们在材料阅读时还应关注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措施,而本题在材料中能找到的便是问题的解决措施。
     
 这样,一道看似比较复杂的综合分析题,就变成了“归纳概括影响优秀有分量作品产出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的一道题目了,我们作答时要找的要素就非常明确了。
     
 总结一下,我们可以发现对于综合分析来说,审题需要确定具体细分题型、注重剖析作答对象中的关键词,带着思路和重点回到给定资料找相关要点,通过精细审题便能降低题目难度,解决大家老大难的问题。

5. 2022年省考申论之综合分析题型分类解读

一、要素分析类
     
 这类题型其题干部分提问要素明确,在答题中一般遵循“问什么答什么”的原则,整体答题思路和找要点方法和归纳概括大致相同,只是要警惕部分要点在材料当中需要我们分析得出,比如有一部分的问题分析、原因分析、对策分析彼此间可以互相推断,然而有很多考生却难以提取,进而造成要点丢失,所以建议各位考生多加练习,在真题中摸索规律,减少要点丢分。
     
 二、词句理解类
     
 这类题目在申论历年真题当中都属于难度较大的,很多考生在刚接触申论时对此难以下手,其实在解答这类题型的时候,最基本的还是要以要素为中心,因为我们申论所考察的就是我们强调的各类要素,而像词句理解类的题型更是对要素的深化考察,不仅需要考生找出关键词解释概念,还需要结合材料提取出围绕主题词相关的原因、表现、影响、对策的分析,毫无疑问,考生答题会出现要点找不全的问题。所以,这类题目的解答,不仅需要考生有敏锐的感知要素能力,更需要在大量的刷题过程中找对规律。
     
 三、评价分析类
     
 这类型题目基本的答题思路可以参照我们日常叫外卖和网购的评价,我们在网购结束以后打分就是亮明自己的观点,一颗星还是五颗星,但是需要我们注意观点并非自身真实的观点,而是结合材料全面把握材料意图,找出命题人观点,才能准确拿到要点分。接着需要写出好与不好的理由,这就是论证,其中可以包括主题的原因、影响、表现,让他们有逻辑的表述成论证过程即可。最后再得出结论或者给商家提一些建议,结论一般就是重申观点,建议则一般来自于材料内现有的对策或者材料内问题反推的对策,但是结尾的对策、结论都不用太多篇幅,不需要像对策题一样写那么多。
     
 四、对比分析类
     
 这类题型在作答时候较难,也是河南省考比较高频的小题型,考生在作答时候需要看清楚题目问题是对比分析不同之处还是对比分析,这决定着答案当中只写不同点还是相同点、不同点都写出来。比较要素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切切实实存在于材料当中,那就需要考生细致耐心的阅读材料、对比信息提取出来,在答案形式上写成总分结构,不要忘记写最后的比较结论,孰好孰坏、两者都符合自身发展,或者两者各有利弊。

2022年省考申论之综合分析题型分类解读

6. 2022年省考申论快速解题技巧

   
      省考临近,各位考生在申论复习上也进入白热化阶段,本篇文章,笔者将根据江苏申论考试特色,总结几种题型的快速解题技巧。
       一、注意找材料中的总结概括句 
      江苏省考材料中,有很多隐藏的总括句,这些总括句可以是作答中每一个小点的总括词,也可以是一些题目归纳的标准。例如:
      2020年省考A类第一题,题目要求归纳概括“我国互联网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而在资料一的第一段最后,就有了“回望历史,中国互联网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的深刻改变清晰可辨。”这样的一句话,从这句话中,我们看到了中国互联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他们便可以作为对我国互联网发展的特点归纳。
      2019年省考B类第一题,题目要求写出“沈书记的‘三怕’对做好执法工作的启示”,我们先从沈书记的“三怕”中得出执法要听群众的言论、执法要顺应时代、执法要满足群众需求,这样的一些点,便可将他们作为后面作答的三个总括短语来写作,便于我们快速作答。
      2019年省考C类第二题,题目要求分析“新把式”成功的因素,根据材料,我们看到了“新把式”的几个特点,如“有理想、有干劲、有技术、会管理、懂营销”,经过读材料,我们发现,这几个特色就是我们分析的主要方面,用材料中的一些具体表现对这些词进行扩充即可。
      因此,在考场上,同学们应该重点关注材料中这些总括性质的词、短语和句子,给我们做题提供归纳方向。
       二、要素分析题可以从主体角度思考分析 
      江苏省考中,综合分析试题中的要素分析题也是这两年常考题型,题目难度很大,表现在题目中就是不能快速找到信息点,更有些题目让学生无从下手,如何快速应对这一类试题呢?我们可以从主体分析的角度出发,对现象的原因或者价值进行分析。
      例如,2020年江苏省考B类试题,让我们对“给定资料5”中的执法“治理洁癖”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同学们在进行分析时发现材料中并没有可以摘抄的信息点,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从主体出发,例如,“治理洁癖”涉及到的主体有执法者个人和上级部门,所以在分析的时候,我们可以从这两个主体来进行,在分析个人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个人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进行分析。因此这道题的答案就可以写成:
      “治理洁癖”是指在城市治理中过分追求表面的秩序和整洁,从而对城市街貌、环境等进行不加区分的改造的治理思路,这是不合理的。其原因有:
      一、执法者:(一)执法理念错误。1.只注重短期政府政绩、目标的达成,忽略群众利益及需求;2.忽视城市人文气息构建,削弱城市生活温度与活力。(二)执法能力不足。美学素养低,设计理念落后,机械地把“整齐划一”当作城市美观的标准规范;(三)执法方式粗暴。未经调研强制推行改造方案,搞“一刀切”。
      二、上级部门,要求不切实际,如“无猪镇”“无鸡镇”“街道不留落叶”等要求,给基层工作带来不便。
      三、句子理解题划出句子中含混不清的词,解释其具体表现
      句子理解题在江苏省考中共出现过三次,分别是2016年的B类,2018年C类和2021年的C类。这一类的句子特点是,题目中有一些含混不清、难以理解的词,例如2018年C类,解释“‘我们’回乡”,不仅要‘塑新貌’,更要‘塑新人’”,这一句中,我们看到含混不清的词有“我们”、“塑新貌”、“塑新人”;2021年C类,“有形的‘老杨’会老会变,无形的‘老杨’却因此扎下根来”,这一句中“有形的”,“无形的”是句子中的含混不清的词。
      在做这一类的试题中,我们需要把题中含混不清的词找出来,进行具体解释即可。在解释之前需要对句子进行整体的概括。
      例如,解释“‘我们’回乡”,不仅要‘塑新貌’,更要‘塑新人’”这一句的参考答案:
      这句话是说,年轻人回乡创业,不仅要注重乡村民居环境的改造出新,更要引导村民转变观念,积极挖掘和利用好地方资源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从而让家乡得到更好的发展。
      “塑新貌”指改善乡村的外在风貌,如老房改造成具有文化气息的民宿,包装农产品,开展文化活动等,这些方式盘活了乡村资源,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改善了农民生活。
      “塑新人”指转变村民思想观念,激活村民创业热情,要让村民意识到老村镇、老房子等所承载的乡村文化的重要价值。
      四、对比分析题从目的意义、方式方法、结果评价比较不同
      对比分析题也是江苏省考常见考题,分别出现在2014年、2016年A类和2021年A类试卷中,这一类试题的特点是给两个案例,需要考生自己从材料中分析对比的方向,根据案例的特点进行比相同点或者不同点。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从目的意义、方式方法、结果评价,这几个角度,对案例进行比较分析。
      如,2021年A类,比较两种“绣花功夫”这一题,答案写成可以如下形式:
      1.在目的意义上,资料三为应对社会新变化,满足群众的新需求,资料四为了应付检查,邀功让领导满意;2.在方式方法上,资料三利用“恒心”、“巧心”,运用互联网技术更新河长公示牌,增加功能;环境治理上进行精细化管控,资料四研究上级的调查问卷,强迫企业多次签约迎检;3.在结果评价上,资料三提高社会治理效率、降低治理成本,提升百姓幸福感;资料四让群众不满意,给企业造成困扰,耗费基层干部精力,浪费财政资金;
      资料三的“绣花功夫”体现以人为本,做到精细化管控;资料四的做法不值得提倡,基层管理工作要满足群众需求,杜绝形式主义、面子工程。
      五、作文引出中心论点注意从题目的句子中来
      如何破题是考生们写作文时不太注意的问题,很多考生在写作时不引作文题目,直接给出中心论点,让人觉得论点有“空降”的嫌疑,这一部分我将跟大家聊聊江苏作文如何破题。
      作文破题,就是根据题目所述的要素得出中心论点的过程,正确破题引出中心论点才能让我们的作文没有偏题、跑题的危险。江苏省考出题多用给一句话,围绕某一主题来展开议论的方式写作文,在这种题目中,我们在引出中心论点时一定注意把这两个题中的要素都提到。
      例如2020年A类作文题目,“给定资料5”中提到:想象一种语言就意味着想象一种生活方式,网络世界为这种想象提供了无限可能。请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围绕“网追正能量,担当新时代”这一主题,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40分)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标题;(2)参考给定材料,不拘于给定材料;(3)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4)篇幅1000字左右。
      题目中,出题人给我们一句话,和一个出题,我们可以发现,前面这句话他指代的范围大,而后面这个主题则是为了缩小我们的选择范围,因此,这篇作文的破题可以这么处理:
      想象一种语言就意味着想象一种生活方式,网络世界为这种想象提供了无限可能。利用互联网,有无限可能,可以是00后利用“黑话”营造自己的社交空间,也可以是之前90后的“火星文”,还可以是传播正能量...网络既是“阿里巴巴的宝库”,也是“潘多拉的魔盒”,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利用互联网弘扬正能量,承担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以上是针对公务员考试申论一科一些题型的快速答题方法,可以供各位考生参考,但是申论想要得高分,还是需要踏踏实实准备,认认真真刷题。

7. 2023国考申论:综合分析题答题技巧和方法

目前,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确定延期,具体时间尚未公布,大家是不是又失望又高兴了?笔试延期意味着大家有了更多的复习时间,大家要好好利用多出来的复习时间,更高效地进行备考喔!接下来高顿公考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些国考申论综合分析题的答题技巧和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答题技巧
1. 要素分析题
在概括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推断。
2. 理解分析题
(1) 表层含义:是什么层面
①解释句子和词的概念、定义或含义。
②所反映问题或事实的表现。
(2) 深层含义:为什么、怎么办、总结层面
①对句子的整体含义做总结;
②词或句子反映问题背后的影响原因或对策等;
③句子观点背后的意图。
3. 评价分析题
(1) 表达观点
①正确:支持、赞同、正确、理解、很重要等;
②错误:片面、偏激、不科学、不支持、反对、存在……问题等;
③部分正确或不能判断:不完全正确、需辩证看待、有利有弊、尚需观察、尚不能确定。
(2) 论证观点判断观点的理由:材料中的对表态有利的信息都是理由。
(3) 得出结论
4. 比较分析题
(1) 精准审题。
明确比较对象及作答任务,是比较对象的异同还是分析对象的关系,审题时一定要明确。比较对象一般是事实或者观点,或者是分析特定对象的关系。
(2) 提炼比较对象所包含的属性或者寻找比较对象的关系。
(3) 进行比较。比较事实:主体、内容、方式、对象、目的、效果等。比较观点:内涵、主体、对象、意图、性质等。
(4) 得出结论。
二、注意事项
1. 要素明确类分析题,一般不能直接摘抄材料。
2. 理解类题型答深层含义时,一定要基于材料内容,而不能基于自身想象,材料没有暗示,答得再有道理也不给分。这一点与面试不同,申论理解类题考察的是考生阅读完材料后得出的理解。
例如:下午你向领导汇报工作时,领导突然说:“我渴了”。请理解“我渴了”的含义?
材料:领导一直在外地出差,下午刚回来......
自身思考:深层含义有什么
1、领导要讲快点;2、领导对我汇报内容不感兴趣;3、领导需要休息一会。
基于材料:深层含义只能是领导需要休息一会
以上就是高顿公考小编给大家介绍的2023国考申论综合分析题的答题技巧和方法,大家熟练使用此方法,可以提高申论答题的速度,也有利于申论提分。

2023国考申论:综合分析题答题技巧和方法

8. 2022年省考申论问题解读技巧

  一、问题解读题型辨识 
      从省考近两年考情来看,涉及到问题解读的题目类型主要有三种,即综合分析题、提出对策题、应用文写作题。
      在题干特征上,主要包含两种:一类是题干上没有明确出现“问题”及语意相近的其他词语,需要通过对题干的解析才能判定需要对问题进行解析和展示,如:(四川2021下半年省考)请根据“给定资料2”,分析这些企业跨界失败的原因。本题是一个综合分析题。从题干字面上看,需要分析的要素是“原因”,作答任务是跨界失败,与问题的解析不相关。但是,经过简单理解不难发现,跨界之所以失败,一定是包含有做的不好即做法中出现问题的地方,因此,在对材料进行解析时,需要考生着重去查找并解析相关问题。另一类是在题干中已经有明确的“问题”解析要求,需要考生在作答过程中对问题进行查找和展示,如:(四川2020年下半年省考)请根据“给定资料6”,以S市工业园区交警大队的名义,给来信反映问题的小学生写一封回信。本题是一个应用文写作题。可以看出,本题在题干上就明确指出了材料中一定呈现有“问题”相关内容,于是考生只需根据题干要求来作答即可。
      在作答要求方面,主要就提出对策类的题目来看,其题型本身就已包含问题和对策两个要素。对这类题目的作答要求是:无论在答案中是否展示问题,梳理材料的同时都必须查找问题,因为提出对策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解决材料中所出现的问题。因此,一旦判定题型为提出对策类的题目,考生就必须重视对问题的解读。
       二、问题解读难点与技巧介绍 
      1.问题的直接抓取
      在考试大纲中明确提到,需要考察“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相关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的能力。因此,就材料中直接出现的“问题”字眼,考生应该直接将要素与内容进行对应抓取,这是问题解读中考试最容易也是最应该拿到的分数,在这里需要的是考生读材料时具备敏感度和专注力。如:(四川2020年下半年省考)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多,大街小巷“脏乱差”、乱停车、乱张贴、占道经营等问题屡禁不绝;垃圾分类、“门前三包”等工作还任重道远;“村改居”居民多、外来务工人员多,部分市民素质有待提升。通过仔细阅读可以发现,本句中直接出现了“问题”一词,因此考生应在这一词周围去着重查找解读相关问题。此外,本句中还应注意的是“;”的出现,分号表并列,即分号出现前后要素指向不发生变化。于是,本句中出现的所有问题依次为: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多,大街小巷“脏乱差”、乱停车、乱张贴、占道经营、垃圾分类与“门前三包”有待完善、“村改居”居民多。、外来务工人员多,部分市民素质有待提升。
      此外,当材料中出现与“问题”同义的词语时(如难题、困难、困惑、瓶颈等),考生也应同样着重关注,围绕同义词进行直接抓取。如:街道社区管得越多矛盾似乎越多,管得越细群众意见反而越大,这是南湖社区近年来基层社会治理中干部们普遍存在的困惑。本句中出现了困惑一词,考生在做题过程中发现后,应将本句作为问题要素出现的重点语句进行分析,因此从本句中可以得出“街道社区与群众之间的矛盾突出”的问题。
      2.问题的同类识别
      问题要素的定义是“已发生的会带来负面影响的客观事实”,从这句话中可以提炼出两个要点,其一是问题是已经发生的客观事实,即材料中若出现未发生的、假设性的语句,则不作为问题要素进行分析;其二是问题要带来负面影响,即在材料中若出现贬义的形容词,可对其所在句子进行问题查找和解读。如:(四川2020上半年省考)在村委会帮忙下,小丁成为小山村里第一位村播,但其直播效果并不理想:观看人数少,点击量上不去。在本句中可以看到“不理想”、“人数少”、“上不去”等表示负面影响的词,因此在查找问题的过程中,考生应多注意贬义形容词的识别,如:缺失、缺乏、不完善、不健全、不足、滞后、混乱、消极、落后等。
       三、问题解读题目实战运用展示 
      【练】“给定资料4”反映了转型期青年人在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请指出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10分)
      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150字。
      1.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日益深入,经济收入成为社会地位的重要指标之一,而青年阶段则迎来生命周期中,“需要与拥有之间的倒错规律”,即在由不同阶段所构成的人生发展过程中,在最急需各种资源的青年阶段,个人能拥有的东西还非常有限;而到了对各种资源需求较少的“成功阶段”,个人则又拥有了很多东西。因此,青年阶段正处在一个百需待补的特殊时期,金钱“焦虑”成为一种很现实的心态。
      问题直接抓取:“金钱”焦虑心态普遍存在。
      2.近年来,诚信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学术研讨的热点,青年中的“失信”现象也时有“曝光”,如个人贷款中的违约现象等。
      问题直接抓取:诚信问题、失信现象。
      3.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给社会成员造成了各种压力,从而较易引发心理问题。当今青年由于出生和成长在较优越的生活环境当中,所以,心理承受力便显得相对较弱,而这一点又会成为导致心理疾患的重要原因。
      问题同类识别:心理承受力较弱,出现心理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