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李松蔚

2024-05-17 16:30

1. 如何评价李松蔚

链接:http://pan.baidu.com/s/1fDTpG4CFO6Ue_O-kPRPudA
 提取码:fdd1
李松蔚 认知思维。大部分人的思维方式从成年开始就固定不变。而随着阅历的增长,我们遇到的挑战却在不断升级。
如何突破局限?北大心理学博士李松蔚总是能帮助我们打破常规出奇制胜。这来源于他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咨询经验。这次他将自己的思维秘诀设计成16种易操作的练习,帮助你从惯性思维里快速跳出,找到解决困难的破局点。

课程目录:
带着终极疑问,走向人生的更高层级
与更强大的力量站在一起,轻装上阵
跳出自我,赋能他人
活出自我成就自己
每个人都带着各自的经验而来
......

如何评价李松蔚

2. 如何看待李松蔚

个人推测李松蔚的观点应该深得奇葩说编导的心,剪在樊登的后面,不就是大写的“李松蔚棒棒棒”吗。
樊登讲的观点非常八十年代,就好像一个老师在讲台上,敲黑板,“你不读书,你完了!”“你们不知道书里有多少知识吗?”“知识有多重要你知道吗?”然后,痛心疾首,“明明有那么多可以让你变好的知识,你们都不知道给自己一个接触的机会,你们是傻吗?”讲真,听到这些,我很想把手里的书丢掉,“我就是不喜欢看书,怎么了!” (作为一个曾经的图书编辑,真心觉得好书没有樊登老师说的那么多)
然后再看到李松蔚出来说心理学“无用”,说为什么要信一本书,而不信身边活生生的人。为什么有那么多应该?为什么我们所有的事情非得要一个确定的东西?为什么我一定要做一个捍卫自己权利的人?为什么就不能做一个很怂的人?……简直就想拍手称好。看上去好像是在说家庭治疗在说心理学无用。其实我觉得已经不是在说心理学了。这是在讲一种未来的价值观,多元、包容、自由的价值观。
想想,我们有多少被主流价值观掩盖的声音和疑问。
“我知道看书挺好的。但是我不爱看书,我就爱看视频,真的铁定会落后于整个世界吗?”
“我知道摔倒要爬起来,但是我摔倒了就想顺便躺一会儿,我会很惨吗?”
“我知道当一个一百分妈妈很好,但是我就想当60分妈妈,孩子真的会比别的孩子差吗?”
“我知道哭是负面情绪,不好。但是我就想哭一哭,排下毒,不对吗?”
……
真不觉得所有人都“应该”努力,女性就“应该”为了家庭牺牲事业,我们都“应该”抓紧时间,间,“应该”多学知识……多元化、自由的声音才是属于现在以及未来的声音。没有那么 多“应该”,不是所有的东西一定得“有用”。
就好像李松蔚最后说的那句,“现在这个社会,有用的东西太多了,反而没用的东西,可能才是最有用的。”
想起之前听到的一段话:
一个没有钱的人背一个布包,别人看到会说你穷,你要上进,布包太差了,皮才高级才有质感。一个有钱的人背着一个布包,别人看到会说你,高级,有品味有个性。
这中间的区别不是有钱和没钱,区别是,有钱人背的布包是他自己的选择。
自由才是最贵的。

3. 李松蔚的介绍

李松蔚,男,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方向博士生。生于1985年8月,四川乐山市人。 从2007年开始,在北京大学校医院心理咨询中心和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担任咨询师。接受过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全部相关课程的培训,在治疗中倾向于使用认知行为疗法。同时亦在接受创伤治疗的连续培训。

李松蔚的介绍

4. 李松蔚简直是个奇人

昨天下班前看了两眼公众号,李松蔚的文章把我吸引住了:几个干预几个反馈。看读者问题时,我一面读内心一面说,和我好像,忍不住想拍案。
  
 1.比如有个学生说自己在准备考研,但是总是忍不住焦虑,很多负面的想法,导致不自律,容易去玩游戏刷剧。我也是,明明工作截止时间临近,偏偏看不进去,然后就不由自主去刷手机了。一面刷手机一面焦虑,到最后所有的消息都看完了,还不想去做工作。李松蔚建议:当你焦虑时,就给自己戴上焦虑的帽子,告诉自己:我开始焦虑了,这是我的焦虑时间。然后就放心的去做一切自己认为可以缓解焦虑的事情。觉得焦虑完了,就记录下时间。一星期以后再看,有什么变化。我觉得我也可以采用这个方法,给自己一顶帽子,接纳自己的焦虑,写下来自己的焦虑,告诉自己这是我的想法,不是事实。
  
 2.一位女孩说自己总是不由自主问自己男朋友和前任的相处细节,希望男朋友说更爱自己。李松蔚回复:下一次你再想问时,就告诉男盆友:“我要开始吃醋了,你只要告诉我你最爱我就行了。”我笑倒,以前我也爱问孩子爸爸以前的情感上的事,就是无聊,现在知道了原来我想体验吃醋的感觉了,想确信自己是被爱的。
  
 3.昨晚又听了会李松蔚的关系课,开2倍速,感觉好极了。计划一天听一节。

5. 李松蔚的介绍

李松蔚,男,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方向博士生。生于1985年8月,四川乐山市人。 从2007年开始,在北京大学校医院心理咨询中心和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担任咨询师。接受过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全部相关课程的培训,在治疗中倾向于使用认知行为疗法。同时亦在接受创伤治疗的连续培训。

李松蔚的介绍

6. 李松蔚的文章:怎么可以有这种的人?

同一个机会,有人仅有80%的把握就去冒险,有人做好了120%的准备却仍然战战兢兢,不敢争取;同一个不经意的眼神,有人解读为善意,有人却认为是「不喜欢自己」;同一种状态,有人能非常接纳,有人却总能发现自己的缺点,对自己不满……同一个机会,有人仅有80%的把握就去冒险,有人做好了120%的准备却仍然战战兢兢,不敢争取;同一个不经意的眼神,有人解读为善意,有人却认为是「不喜欢自己」;同一种状态,有人能非常接纳,有人却总能发现自己的缺点,对自己不满……【摘要】
李松蔚的文章:怎么可以有这种的人?【提问】
同一个机会,有人仅有80%的把握就去冒险,有人做好了120%的准备却仍然战战兢兢,不敢争取;同一个不经意的眼神,有人解读为善意,有人却认为是「不喜欢自己」;同一种状态,有人能非常接纳,有人却总能发现自己的缺点,对自己不满……同一个机会,有人仅有80%的把握就去冒险,有人做好了120%的准备却仍然战战兢兢,不敢争取;同一个不经意的眼神,有人解读为善意,有人却认为是「不喜欢自己」;同一种状态,有人能非常接纳,有人却总能发现自己的缺点,对自己不满……【回答】
抱歉我不太理解,可否详细说一下呢?【提问】
而更可怕的是,如果一个人成天带着这副眼镜,会愈发固化你看待问题的方式。例如有人遇事总把一切责任都归结于他人,指责他人;也有人总认为是自己的错,性格不够好,能力不行,过度责怪自己……你是不是很容易就能想到:把眼镜摘了就好啊!先告诉你一个坏消息:这副眼镜摘不掉 。所以很多人会进入一种周而复始的循环中,谈恋爱总被某类渣男吸引,和人打交道总不够自信,事业就是达不到预期……这种循环一旦形成,就会一次次强化,越陷越深,再难从内部打破。很多抑郁的人、来咨询室的人,80%的困扰,根源都在于此……但也有一个好消息是:想跳出来,有一个人可以帮你。他给方法,让人一听就觉得「不靠谱」,很怪异,甚至驴头不对马嘴,但,真的有用【回答】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