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氏集团的介绍

2024-05-16 01:53

1. 温氏集团的介绍

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83年,是一家以养鸡业、养猪业为主导、兼营生物制药和食品加工的多元化、跨行业、跨地区发展的现代大型畜牧企业集团,目前已在广东省等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建成160多家一体化公司。2012年,集团全年上市肉鸡8.65亿只,肉猪813.9万头,肉鸭1437万只,生产饲料739.5万吨。集团销售收入335亿元。

温氏集团的介绍

2. 温氏集团的集团规模

集团现有员工3万多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知识分子5700多人,其中博士学位的有40多人,硕士学位的有260多人。集团与华南农业大学、中山大学、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等全国1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2004年成立温氏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7年获准组建广东省温氏研究院,承担了国家星火计划、863计划项目以及国家生物育种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等重大项目的研发。2008年成功培育广东省首例体细胞克隆猪,集团生物安全三级(BLS-3)实验室获得国家的认可证书,成为中国首家拥有BLS-3实验室的企业。2011年参与建立云浮市物联网研究院。温氏集团实行农业生产的信息化管理,实现生产、销售和财务管理信息实时共享,其管理水平处于国内农业企业领先位置。

3. 温氏集团的企业荣誉

荣誉  字号  时间  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    2009/11  温氏集团被评为2009年全国五十强饲料企业  RY-79  2009/10  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  RY-74  2009/4  实用新型专利6-一种禽类脚环  RY-72  2009/4  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io.wens信息集中平台V1.0软件  RY-71  2009/3  眉山公司-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青脚麻鸡选育与产业化开发》  RYO-25  2009/1  温氏品牌评为2008年度中国畜牧业最具影响力品牌  RY-68  2009/1  佳润公司评为2007年全国商务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RYO-23  2009/1  国家品种-华农温氏1号猪配套系  RY-62  2008/11  iso认证-广州华南设备公司  RY-57  2008/4  3.15消费者满意产品认可承诺企业  RY-56  2008/4  温氏驰名商标文件  RY-54  2008/4  有机产品认证-精制有机肥(润田公司)  RY-53  2008/4  发明专利5-骨香鸡半自动烹制的生产方法(佳润公司)  RY-52  2008/4  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RY-49  2007/12  实用新型专利4-实用新型专利-烹制御香鸡的智能联动装置  RY-48  2007/9  国家星火计划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  RY-38  2007/4  国家火炬计划项目证书-H5N2油乳剂灭活苗  RY-37  2007/4  全国文明单位  RY-35  2006/10  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  RY-32  2006/7  全国农业产业化优秀龙头企业  RY-22  2006/5  荣誉  字号  时间  温氏集团当选为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副会长单位  RY-113  2010/12  温氏集团荣获全国饲料行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企业称号  RY-101  2010/10  温氏集团荣获全国饲料行业履行社会责任先进企业称号  RY-100  2010/10  温氏集团荣获2009中国黄羽肉鸡行业20强优秀企业称号  RY-99  2010/10  温氏集团被评为2008年全国水禽企业20强  RY-81  2009/11  温氏集团技术中心被国家认定为第16批企业技术中心  RY-80  2009/11

温氏集团的企业荣誉

4. 温氏集团的企业理念

精诚合作,各尽所能。用科学,办实事,争进步,求效益。文明礼貌,胸怀宽广,磊落光明。同呼吸,共命运,齐创美满生活。

5. 浙江温氏有几家分公司

您好,欢迎使用百度知道app。我是百度旗下答主接下来将由我为您解答,很荣幸能为您服务。我将认真且仔细对待您的问题,打字和整理资料可能需要几分钟,请您耐心等待。非常非常感谢。【摘要】
浙江温氏有几家分公司【提问】
您好,欢迎使用百度知道app。我是百度旗下答主接下来将由我为您解答,很荣幸能为您服务。我将认真且仔细对待您的问题,打字和整理资料可能需要几分钟,请您耐心等待。非常非常感谢。【回答】
1、广东温氏投资有限公司
2、勒竹分公司
3、稔村分公司
4、车岗分公司
目前,浙江温氏有4家分公司。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祝您生活愉快!【回答】
我想了解一下浙江嵊州附近县市有没有温氏养鸡场【提问】
请您稍等,我帮你查查![微笑]【回答】
你好,查到一个。【回答】
浙江省嵊州市崇仁镇马仁村498号,嵊州温氏畜牧有限公司【回答】
经营范围
鸡养殖;鸡销售;鸡蛋销售;鲜禽销售;配合饲料的生产、销售。【回答】
浙江新昌,上于,东阳没养鸡场吗【提问】
稍等下,我在查查看看【回答】
新昌县羽林街道白段村35号,新昌县羽林街道兴利养鸡场【回答】
上虞皂湖养鸡场,浙江上虞市 上虞市梁湖镇西华瑶村【回答】
东阳市江北街道楼宅村坑塘,东阳市江北坑塘养鸡场。【回答】
目前,这三个地方暂时没有查到温氏养鸡场。【回答】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祝您生活愉快!【回答】

浙江温氏有几家分公司

6. 温氏的来源?

温氏源流概说
温氏是中华姓氏中的一个著名姓氏。在宋朝《百家姓》中,他排名第321位。按当今人口多少计算,现有人口190余万,占全国人口的0.16%,在当代姓氏统计中,排名第104位。温氏在中华民族的起源与发展中,和其他姓氏一道,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中华民族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关于温姓之源,过去有不同的版本,有不同的说。最具代表性的是“三源说”和“多源说”。“三源说”主张温姓有三个源头:一是出自己姓,为颛瑞高阳氏之裔,是昆吾氏之子立温国后以国为氏。二是颛顼高阳氏之裔,昆吾氏之子苏国之后,源于苏国己姓。清人张澍《姓氏寻源》说:“春秋僖公十年,狄灭温。温子奔卫。温子即苏子,苏氏为己姓,则温出己姓无疑。”此说主张温氏始祖为西周初年苏国的始君苏忿生。三是认为温氏源于姬姓,为唐叔虞之后。唐人林宝《元和姓纂》载:“温,唐叔虞之后,晋公族受封河内之温,因以命氏。又郤至食采于温,亦号温季。”《新唐书·宰相世袭表》沿袭此说。主张温氏始祖为唐叔虞和郤至。
多源说更为复杂,除了上述三源之外,还有刘氏改姓温,菲律宾国王苏禄东次子温哈赤改姓温,少数民族改姓温等等。一个著名姓氏,尽管有种种说法,但是只能有一个本源,共奉一个始祖。研究中华姓氏,就要正本清源。根据这一原则,经过认真探索,我们认为温氏出自己姓,为颛顼高阳氏后裔,始祖温平,是温国的缔造者、创始人,温人以国为氏,始有温姓。现从以下两个方面说明问题:
一、历只文献为依据。
相传《唐太常丞温信碑》云:“温,颛顼裔,为己姓。”这个太常丞温信可能就是温佶,大约属于后人的误记。《国语·郑语》说:“己姓,昆吾、苏、顾、温、董”。韦昭注:“五国皆昆吾之后别封者。”
告诉我们,温国与昆吾、苏、顾、董四国都是颛顼高阳氏后裔昆吾的后代,同为己姓。温于夏代前期建国,夏代末年,商族崛起,今本《竹书纪年》载:“帝癸二十六年,商灭温。”商族于公元前1605年,在伐夏过程中灭掉温国。文献记载温国兴亡史有根有据,所说温姓源于温国。绝非空穴来风。
二、碑碣墓志等实物资料为据。
济源市文物局干部卢化南先生对温佶碑和温邈墓志的考古发现与文物价值已经作了详尽的介绍。这对于探讨温氏之源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过去我们虽然大都主张温氏为颛顼高阳氏的后裔,但具体得姓始祖不详。现在我们这两块碑石明确无误地记载温国始君名平,找到了温姓始祖,解决了温姓之源。
其重要价值,不限于此,还对温姓流变作了记载,是说著名的太原堂温氏就是温平的后裔。《唐故太常丞赠谏议大夫温府君(佶)神道碑》说:“温氏裔颛顼,为己姓,其后有平,佐夏灭穷,厥用祚土,子孙因居其邑页仍其侯。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书丹,规格甚高,史料价值甚高。
再一个是《唐故征君左补阙温先生(邈)墓志铭并序》云:“温先生讳邈,字顺之,本己姓,有平者,佐夏灭穷,受封于温,因以命氏。自平至乂,二十六代,仕周为司马,别封于祁,始为太原人。”由此可知,温族始于夏代前期,始祖名平,因助夏灭有穷氏有功,受封于温(今河南温县),建立温国。温平至二十六孙温乂时,别封于外地。
温佶碑说别封于郄地,温邈墓志说别封于祁。郄与祁字形与音相近,两地相距不远。有可能是温乂别封到郄地,至西汉初,其后裔温疥之孙温何迁至太原祁县。其后裔中名人辈出,有东汉精忠报国的温序、三国魏凉州刺史温恢、西晋司徒温羡、东晋安郡公温峤、赫赫有名的唐初三彦——温大雅、彦博、彦将。追根溯源,这些人都是平的后裔。温佶是温大雅的五世孙,温邈是温大雅的六世孙。因而温氏主流郡望——太原堂温氏是由温平后裔形成的。
根据文献记载与碑刻资料,可知中华温姓本颛顼高阳氏的后裔,始祖为平公。
温氏枝叶繁茂,玉树临风,约从晋代开始,从河南、山西等中原地区向全国各地播迁,近现代以来,不少温氏族人频频向海外迁徙,从而形成了分布于海内外的温氏。
温氏满天下,祖根在温县,始祖名平。

(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是以袁义达先生为主任,全国最资深族史、姓氏、考古等有关方面专家、学者为核心团队的姓氏源流研究机构,代表了当今中国姓氏源流研究的最高学术水平。)

7. 温氏历史

 一、温氏起源是怎样的   出自上古帝王颛顼高阳氏。
  颛顼生称,称生老童,老童生重 黎和吴回。重黎和吴回在帝喾时相继担任管理火种之官,官名火正,又称 祝融。
  后来,吴回生陆终,陆终有子六人,其中长子名樊,在夏朝时被封 于昆吾(今河南许昌东),以封地名称为姓,称昆吾氏,其后代又分成苏、顾、温、董四支。周初,苏忿生在周朝任司寇,被封在温,也称温子。
  后来苏忿生勾结狄人,狄人灭温。晋国攻灭狄人,周襄王把温地赐 给了晋文公,温地后来成了晋国大夫郤至的封邑。
  当时郤至在鄢陵之战中 指挥晋军打败楚军,成为晋国执政大臣,郤氏一家权倾朝野,引起其他晋 卿的嫉妒。晋厉公对郤氏专权不满,纠合了一批与郤氏有怨仇的臣子灭掉 了郤氏。
   
  郤至的子孙中有逃到国外的,以封邑命姓,称温姓。
  二、温氏祖先是谁   温氏是多起源的姓氏:
  一,起源:
  1,源于己姓,出自颛顼帝高阳氏的后裔夏朝大臣平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距今已有约四千年的历史。
  2,源于己姓,出自商末周初大司寇苏忿生的后裔,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3,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郤至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4,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有叱温氏、温盆氏、温孤氏等氏族部落)。
  5,源于国名,出自唐朝时期康居国国王,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6,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蒙古族斡恩真氏,源出蒙古豁罗剌思部,亦称火鲁剌思部,即后来的郭尔罗斯部。
  7,源于 *** 温氏,出自明朝时期苏禄国(今菲律宾苏禄群岛)东王巴都葛.叭答剌(译音)之子温喀刺,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8,源于满族温佳氏、温察氏、温都氏、温察拉氏、温彻亨氏、温登额氏、满族温特赫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9,源于改姓,出自唐朝时期官吏刘升,属于因故改姓为氏。
  二,姓氏始祖
  温姓起源于温县无可争议,但是温氏始祖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1,古温国肇立者温平,
  2,因周朝时温地曾归晋国而说晋国开国者唐叔虞是温姓始祖。
  3,晋国封温的三位大夫之一郤至说成是温氏始祖。
  比较权威的说法是,温氏源出夏代温国,立国君是平公,是温姓始祖。其余的是改附。
  夏代历史上有“太康失国,少康复国”的事件。少康帝复国是消灭了有穷王寒浞后才恢复了夏王朝政权的。在消灭有穷王过程中,有一个叫“平”的人功劳很大,被少康帝封到了一个有温泉的富庶之地,作为夏的一个属国。该国因境内有温泉而称温国。立国者“平”就以国为氏称温平。这位温国的立国者温平就是温氏的始祖。
  夏代温国的疆域就在现在河南省温县一带,温国的都城史称温城,位于温县西南13公里处的招贤乡上苑村。
  三、广东省温氏姓祖先在那里   温姓是中华"百家姓"之一。
  姓氏来源有多种说法,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出自姬姓黄帝的后裔,以国名为姓。其远祖先是黄帝,近祖先是颛顼,受姓祖先为己平(温平)。
  温姓起源于今河南温县西南,形成宗族、望族是西汉的并州祁(今山西祁县)。根据公安部2009年身份证数据库的数据统计,温姓人口数量约190万,在中国各姓氏中排名第104位。
  温姓主要名人有温疥、温峤、温子升、温亚东、温彦博、温庭筠、 *** 等。温氏起源于夏代,距今已有约四千年的历史。
  夏代历史上有“太康失国,少康复国”的事件。少康帝复国是消灭了有穷王寒浞后才恢复了夏王朝政权的。
  在消灭有穷王过程中,有一个叫“平”(己姓昆吾氏)的人功劳很大,被少康帝封到了一个有温泉的富庶之地,作为夏的一个属国。该国因境内有温泉而称温国。
  明代万历年《温县志》载:“相传泉流常温,士忻浴德,民利灌溉。昔人曾建亭于上,时游赏焉。
  今亭与泉俱废,不可设矣,说者谓黄河淹没其源,遂淤。”这说明古时温地有泉,明代时已涸。
  温国立国者己平就以国为氏称温平,是为温氏的始祖。温氏历史上最显赫的唐初宰相温彦博家族墓志上是这样记载这一温氏起源史的:有平者,佐夏灭穷,受封于温,因以命氏。
  夏代温国的疆域就在现在河南省温县一带,温国的都城史称温城,古温国遗址位于温县县城西南13公里处的招贤乡上苑村,面积为3万平方米,文化层深约3米,发掘出土有石器、陶器、骨器等遗物,属二里头文化的遗物。这里便是温姓的祖根地,是河南省人民 *** 文物保护单位。
  温县位于河南省的西北部,北倚巍巍太行山,南临滔滔黄河水。行政上受焦作市所辖,有人口42万。
  温县境内一马平川,土地肥沃,是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县和小麦玉米优良种子基地。温县出产的山药、地黄、牛膝、菊花四个中药材品种史称四大怀药,是国家中药材保护品种。
  其中山药药食两用,美味滋补,被历代皇家列为贡品,当今更是畅销海内外。温县的温氏后裔有山药种植方面最悠久的家族传承史。
  温县交通便利,高速公路四通八达,距郑州、洛阳、焦作均为数十公里。温县还是太极拳的发源地。
  温县历来是天下温氏寻根谒祖的圣地。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海外温氏宗亲纷纷到温县寻根,掀起了温氏寻根温县的 *** 。
  温县人民 *** 在温故城遗址一侧的温氏祖墓区规划设计了“世界温氏文化博览园'.马来西亚温氏宗亲会会长温添贵,于2004年10月13日带领数十位海内外温氏代表,在这里举行了隆重的奠基仪式。当代著名书画家温寒石为世界温氏文化博览园里的温根碑书写了根字。
  2005年10月16日,温县人民 *** 主办了首届世界温氏祖地温县恳亲大会,四百多位来自海内外的温氏宗亲代表在这里举行了盛大的祭祖大典,实现了温氏起源后四千年来在祖地的首次大团聚。先期的温姓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中部,主要集中于河南、山西地区。
  西周初,温人一支向西迁到甘肃祁连山,与月氏人相遇,成为月氏人中的温部落,再往西迁的温人在新疆南部建立了温宿国,成为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汉朝初,温姓已经在山西太原形成望族,在华北地区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汉代的常见姓氏之一。
  汉、晋、南北朝以后,我国北方战乱频繁,北方地区温姓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人口急剧减少。一部分人向西北迁移,一部分人与中原其ftg姓氏一样,为避战乱,纷纷向南方和东南迁移。
  最终成为南方的著名姓族。 宋朝时期,温姓大约有2万人,这一数字不包括外族统治下的北部和西北地区的温姓。
  温姓为宋朝的小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广东和福建三省。
  南北温姓人口几乎各占一半,全国形成了中原、粤闽两大块温姓人口聚集区。河南为温姓的第一大省,居住了温姓总人口的50%。
   明朝时期,温姓人口激增,大约有近1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5%,上升为明朝第一百一十一位姓氏,这一数据包括了北部和西北地区的温姓,因此温姓的人口急剧上升。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山西,这两省温姓大约占温姓总人口的65%,其次分布于陕西、浙江、广东三省。
  江西为温姓第一大省,约占总温姓人口的46%。全国形成了北部晋陕、南方粤赣浙两大块温姓人口聚集区。
  宋、元、明期间,其人口的流动主要由中原向西北和向东南两反向移动,初步形成了南北温姓分布的局面。
  四、温氏家族的分布状况   温姓的起源 
  据《史记·夏本纪》载,夏代太康年间,太康不恤民事,疏于政事,朝政大权旁落。太康临终前把帝位传给了弟弟仲康。仲康性格懦弱,朝政被权臣后羿把持。后来,后羿被寒浞杀害,政权又落入寒浞之手。十几年后,仲康忧郁而崩,把政权传给了儿子帝相。帝相又被寒浞追杀。 
  公元前2050年至公元前2020年夏室中衰,各诸侯国纷纷加强属地范围的管理,许多小的方国诞生。昆吾氏地处今冀、鲁、豫交壤处,地面范围较大,也在自己的辖区内分立了四个方国。 
  据《帝系表》载,昆吾氏有子苏、顾、温、董,先后建立起四个小的方国。温国在今河南省温县,因该地有温泉而称名,都城建在今温县上苑村的北地高台上。经文物部门考察,上苑文化遗址为龙山至二里头时文化遗址。 
  古温国的建立时间,据《温县志·大事记》载:“约在公元前21世纪,此地已立国。以境内有温泉得名,称温国。”古苏国的建立时间,据《竹书纪年》载:“帝芬三十三年,封昆吾氏子于有苏。” 
  但是,此时的古温国、古苏国,并不姓温姓苏,他们均姓昆吾氏的己姓,只是以温泉和紫苏草为图腾的部落。温姓是在夏末商初国灭时,以国为氏诞生温姓;苏姓是在商末周初以苏姓建诸侯国时诞生苏姓。 
  夏末商初,商汤起兵,首先灭了夏的主要诸侯国昆吾氏。据《温县志·大事记》载:“夏癸(夏桀王)二十六年,商灭温,温为商畿内邑。”温国被灭的时间,约在公元前1720年,距今达3720余年,为中国较古老的姓氏。 
  夏昆吾氏诸侯国内包括温、苏、顾、董四个氏族方国。有温氏在今焦作地区,有苏氏在今安阳地区,有顾氏在今濮阳地区,有董氏在今菏泽地区。商汤建都西亳(今偃师),起兵灭夏,与昆吾之国仅黄河之隔,所以先灭昆吾氏。 
  以上是温姓得姓的由来。温姓还有两支来源,一支是公元前650年苏国被灭时,苏子逃往东方的卫国称温子,他的后裔以温为姓(见《唐温信碑》),唐时有太常宰温佶;另一支是《广韵》说的晋唐叔虞之后郤至族脉。 
  公元前573年,苏国被灭后,周将温赐晋,晋派公族大夫郤至辖温。郤至在晋掌兵权,以温为采邑称温季,晋后公畏惧他,诛灭其叔侄三族,他的孙子逃到温邑,开始以邑为姓。 
  因郤至是晋国的公族,其祖先为晋开国祖唐叔虞,所以今此脉均称唐叔虞为始祖。唐叔虞因桐叶封弟被成王封于唐(晋)国,他的十九世孙为郤至(见《广东温氏发展史·晋世家世系·温氏世系考》)。其他族源为改姓。 
  温姓的迁徙繁衍 
  中国历史上的迁徒多是因战争和灾荒而始。温姓的迁徙应从商汤灭温开始,但见于史料上的是商末周初的战乱开始的。据我国著名姓氏研究专家袁义达和何光岳研究,商末周初有一支温国人迁往了西域的祁连山昭武城。 
  从这支温氏的迁徙,可以看出他们在夏末商初,已经从温地迁出,首先到了今山西、陕西之地,到了商末周初,才 到达今甘肃的昭武城。 
  到达祁连山昭武城的温国人,后遭到匈奴人的抗击,又继续向西,进入新疆境内,但同样遭到吐蕃人的抗击。最后,温国人一部流向疆南,后建起了温宿国;另一部温国人,越葱岭进入俄罗斯境,融入他国种族中。 
  温国人自商代以后迁向各地,他们越走越远,逐步到了北方的内蒙古、宁夏、辽宁各地,但他们始终不忘自己是温国人,在与北方少数民族融合中,逐渐形成了后来的带“温”字的族人,如温孤氏、温盆氏、叱温氏、温都氏等。 
  温姓向南方的迁徙,少数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开始,楚国有参将温集(见《广东温氏发展史》)。温氏大批向江南迁徙,是从两晋之间开始的。据《晋书·温峤传》载,山西太原郡祁县的温疥、温序的后代温峤,晋时到了浙江。 
  温峤后因功封安郡公,家居赣州(今江西)地区。他的十二世孙温皋,在南北朝时入籍扬州,温皋次子温穆葬在温州府地。唐末,温颙的子孙温同保迁居福建,他们的后代温元旺迁居到上杭(见《上杭温氏谱》)。 
  宋代,温德兴先任漳州太守,又任广东潮州太守,后任海南琼州太守,病故于赴任途中,埋葬在广州白云山,他的后代在广东繁衍起来。宋末元初,温氏经珠江三角洲,散居到云、贵、川、滇各省(见《温氏族谱》)。 
  据《广东温氏发展史》载,清代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温日操等人住台湾;雍正十二年(1734年),温明鼎等又入住台湾:乾隆八年(1743年),粤人温、曾、赖、曹四姓又入住台湾。广东廉江温缓、温宗瑞迁居到了新加坡南洋。 
  清末至民国年间,由于战乱,沿海粤、闽、桂和滇地温氏,大批向东南亚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迁徙,今东南亚成了温氏的旺地。一小部分可能迁徙到四川
  五、姓温的人的祖先在哪   温姓起源于温县无可争议,但是温氏始祖是谁却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除了古温国肇立者温平外,还有因周朝时温地曾归晋国而说晋国开国者唐叔虞是温姓始祖。还有一种说法直接将晋国封温的三位大夫之一郤至说成是温氏始祖,因为郤至虽然是封温最晚且时间最短的一位大夫,但只因史书上有称其温季之说,就有人将其说成为温氏始祖。
  针对这些说法,中国最权威的姓氏研究机构——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于2008年4月19日在江西上饶召开了专门的研讨会——中华百家姓氏源流(温氏)研讨会。会议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研究,确认《温县志》、《路史》、宋朝沈括《温氏谱序》、唐朝温佶碑和唐朝温邈墓志所载温氏源出夏代温国一说较可信,温佶碑和温邈墓志更是清晰地记载了温国立国君是平公和太原堂温氏形成等历史。
  这些说法符合中华民族和中华百家姓氏起源与发展的历史。唐叔虞和温季不能称其为温氏始祖,他们的后裔若有姓温,也只能是改附,而不能称之为起源。
  [2。
  六、温姓宗族的历史如何   温姓发源于河南,后入迁到甘肃祁连山,并融入古康居国中。
   西汉初期,温氏族人以太原为繁衍中心,开始向外播迁。元康四年,在朝廷的安排下,温姓族人又逐 渐播迁到河北清河、枣强以及山东东平、临清、高唐、武城等地,并大多在当地形成郡望。
   魏晋南北朝期间,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温姓族人开始南迁。唐末五代时期,温姓人为躲避战乱,纷纷 南迁入闽、粤、赣地区。
   到了明朝初期,温姓作为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山东、江苏和河北等地。 清朝末期,温姓已广布于全国各地,并有人迁居人台,扬帆海外。
   现今,温姓人口主要集中在广东。
  七、温氏建立多久了   温氏的历史至少有2600多年
  温姓是中华“百家姓”之一。姓氏来源有多种说法,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出自姬姓黄帝的后裔,以国名为姓。其远祖先是黄帝,近祖先是颛顼,受姓祖先为己平。温姓起源于今河南温县西南,形成宗族、望族是西汉的并州祁(今山西祁县)。根据公安部2009年身份证数据库的数据统计,温姓人口数量约190万,排在中国各姓氏第104位。温姓主要名人有温疥、温峤、温子升、温彦博、温庭筠、温 家宝等。
  姓氏源流
  以国为姓
  温姓出自上古帝王颛顼高阳氏。颛顼生称,称生老童,老童生重黎和吴回。重黎和吴回在帝喾时相继担任管理火种之官,官名火正,又称祝融。后来,吴回生陆终,陆终有子6人,其中长子名樊,在夏朝时被封于昆吾(今河南许昌东),以封地名称为姓,称昆吾氏。昆吾始己氏,其后为苏、顾、温、董。周初,苏忿生在周朝任司寇,被封在温,也称温子。
  后来苏忿生勾结狄人,狄人灭温。晋国攻灭狄人,周襄王把温地赐给了晋文公,狐氏、阳氏先后领有温地,后来成了晋国大夫郤至的封邑。而狐氏、阳氏,郤氏都是晋国公室后代。当时郤至在鄢陵之战中指挥晋军打败楚军,成为晋国执政大臣,郤氏一家三族权倾朝野,引起其他晋卿的嫉妒。晋厉公对郤氏专权不满,早就想找借口除掉国中的这些强宗大族。又恰逢一次晋厉公带着群臣打猎,晋厉公宠幸的寺人(厨师)孟张仗势抢夺温季之鹿被温季射杀,厉公以此为口实,决定除掉郤氏,派人去抓郤至。这个消息被郤氏知道了,郤锜便主张先攻杀厉公另立新君,郤至却不为所动,认为宁可被杀也不能犯上作乱。结果历公纠合了一批与郤氏有怨仇的臣子灭掉了郄氏。郤至的子孙中有逃到国外的,以封邑命姓,称温姓。
  他族改姓
  (一) *** 温姓。源自明代融于 *** 族的苏禄国(今菲律宾苏禄岛)的苏禄东王巴都噶·叭哈剌之子温喀剌及后裔。永乐十五年(1417年)苏禄东王巴都喀·叭哈剌率领包括家人在内计三百余人的庞大使团来燕京访问,因病逝世于山东省德州的北营村,留下次子温塔剌和三子安都鲁及王妃守墓并定居中国。因温安兄弟俩皆信仰 *** 教,风俗习惯又近同于 *** ,后便融入了 *** 族当中。其温塔剌取名字首音为姓(安都鲁亦同),遂产生了温姓。关于温(安)姓的来龙去脉,在温氏十六世孙温寿文于1934年编修的《温安家乘要录》中作了详细记载,颇具研究参考价值。此外,据薛文波《 *** 姓氏考》载,河北保定地区安、温两家 *** ‘有安温两家不分之说”,并‘自言其先世为蒙古人,来自蒙古安塔拉之温都鲁地区。其先世弟兄二人,采用汉姓,系按两地名之首育分安、温二姓。”依据这段‘自言”来看,如将其“蒙古地名”——“安塔拉”和“温都督”的首字一对换,这便是山东德州苏禄东王之子“安都鲁”。“温哈剌(塔拉)”。这显然不是巧合。再有,山东德州和河北保定均有“温安(安温)两家不分”、“其先世兄弟二人‘采用汉姓”’之共说,显然是同出一脉。“人名”与“地名”之别,只恐是另有原委。由此可断言,山东德州与河北保定的温安(安温)两姓应是同祖同宗。温姓 *** 主要分布在山东和河北地区。
  (二) 据《唐书》所载,唐代康居国(今新疆 *** 尔自治区北境至俄罗斯一部),国王姓温,后入中国,自成温姓。
  (三) 据《通志》所载,北魏叱温氏、温盆氏、温孤氏均改单姓温。
  (四) 金时女真人温迪罕氏汉姓为温;据《唐书》所载,唐时彭城长史刘易从之子刘升流放岭表,免归,改姓温。
  (五) 清满洲八旗姓温特赫氏、锡伯族温都尔氏汉姓为温。
  (六) 今台湾土著、布依、土家、黎、壮、瑶等民族均有此姓。
  温姓源起繁杂,但无论出自何支,都为中华大家庭中一员,见面都可称“五百年前是一家”。
   

温氏历史

8. 温氏的来源

 
  温氏发源于河南省温县,距今约3900余年。
  
  温在公元前20世纪的夏代立国,因境内有温泉而称温国。
  存在约400年。
   
  夏履癸26年,温国为商汤所灭,国亡后,国民以故国命姓,始有温姓,此为温姓最早来源。
  
  《新唐书宰相世分》记载,西周初年,温氏出自姬姓,开族始祖叔虞乃周文王之孙,武王之子,成王(涌)之弟。
  公元前约一千零五十五年,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今山西翼城),故名唐叔虞。
  唐叔虞之后以公族封于河内之温(今河南温县),其后以地为姓。
  世居山西太原,以“太原堂”为堂号。
  温季,原名郤至,晋景公时为温太夫,食采于温,为温姓始祖。
  温季墓地,在河南温县上婉村(现已规划建设温氏博览园)。
  二、迁徙史略
  发源于温县的温姓,有一支于西周初年迁至甘肃祁连山。
  这个温氏部族,很可能就是温姓融入月氏者,其一部分温姓,留居于新疆,建立温宿国(今温宿县)成为汉化西域36国之一,臣服于汉。
  
  温氏最早有史可稽者为汉初温疥。
  温疥以燕将军随刘邦破曹咎军有功,封恂侯,谥曰“顷”。
  温疥子孙始居太原祁县。
  此后,温氏后裔以太原为中心,逐渐扩展到河北的清河、枣强,以及山东、清平、商唐、临清、武城、清县等地,继而迁到国内其他地区。
  晋室南迁,温氏亦自北方播迁南方。
  太原祁县温峤(公元228—329),字太真,时为刘琨记室。
  晋元帝渡江,温峤奉琨命,上表劝进,元帝任其为散骑侍郎,拜侍中参与机密,转中书令,后任江洲刺史,开府仪同三司,封妨安郡公。
  其后代居福建宁化石壁乡,部分迁江西石城。
  
  温峤举族定居于江西南昌,繁衍生长,四处播迁,中国南方以至海外的温氏大多均为其后裔。
  温姓迁入浙江省的开基祖为温臬,于唐武德元年(618年)居浙江省台州,后徙居钱塘(杭州)进贤乡太平坊及温州地区等地。
  
  温于唐咸享三年(672年)奉旨入赣,任江西宁都刺史,后裔分居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省。
  福建上杭开基祖温均全,名同宝,宋时避乱自江西宁都徙居福建宁化石壁乡经长汀至上杭县安乡。
  其夫人童子娘,夫妇均葬于洪水塘,地名“锈针落槽”。
  
  后来,南方温氏流传有四句诗:“同子并童娘,祖妣移居到安乡,锈针落槽开基祖,地名叫做‘洪水塘’”。
  在清代至民国初期,温氏宗亲见面后,以能否吟这四句诗来确定宗亲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