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得利的诉讼?

2024-05-16 12:55

1. 不当得利的诉讼?

1、你方先起诉不当得利,但对方不认可,认为自己不构成不当得利,而且你方也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不当得利,因此,你方不当得利的诉讼请求,不能得到支持。还有,不当得利,应该是出现了认识错误的前提下,才可能发生,那么问题就来了,你方为什么向对方付款?出现了什么认识错误?如果你方对此解释不清,也难于成立不当得利。
2、对方称有口头协议,应该是想以此占有你方的所谓“委托费”,那么你方现在起诉委托合同纠纷,又以什么理由要求对方返还费用呢?
3、另外,你方有一点必须注意,既然起诉委托合同纠纷,那就要从不当得利的圈子跳出来,弄明白不得利与委托合同的关键区别点,否则,如果在诉讼过程中仍然说到对方不当得利,那么你方可能会再次败诉。

不当得利的诉讼?

2. 民事诉讼法中对不当得利的规定是什么?

一、因“事件”取得不当得利的情况。
举例说明:因售货员误算少收价款,使买受人取得利益而使商店受损失的,也构成不当得利。在本案例中,顾客是因为售货员的误算这一事件取得不当利益,顾客并没有通过自己实施某种行为而取得该利益,故这个案例说明,不当得利可以通过事件取得。
二、因“行为”取得不当得利的情况。
在以“行为”取得不当得利的情况中,有些情况是以“事件”开头,最终以“行为”取得不当得利;有些情况是单纯以“行为”取得不当得利。在这些“行为”中,多数以不作为的形式出现,但也有少数以主动作为的形式出现的。
三、在合同纠纷中,同样存在不当得利的情况。
以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出现,这时的不当得利与违约责任发生竞合。通常表现为三种情况:
1、承租人、使用人、借用人等不按照合同中的约定方式去使用财产,而采用其他不正当的方式使用该财产,从而获得不当利益,并导致合同另一方财产受到损失。此时该承租人、使用人、借用人既构成违约,同时又获得了不当利益,构成不当得利。
2、承租人、借用人在合同期满后,不按期归还标的物,继续占有使用标的物,不管其是否获得了实际利益,都因其未交付租金或使用费而使用他人财产而构成不当得利。
3、合同无效、被撤销、解除后,一方因该合同取得对方的财产应返还而未能在合理期限内返还或不返还的,因为在合同关系的无效、撤销、解除后,依据该合同取得对方的财产的当事人,已无法律根据继续对其实施占有使用,则应依不当得利的规定返还。
在前面三种情况中,第1种情况属主动作为方式构成获得不当得利的情况;第
2、3种情况属以不作为方式构成不当得利的情况。

3. 民事诉讼法中对不当得利的规定是什么?

一、因“事件”取得 不当得利 的情况。 举例说明:因售货员误算少收价款,使买受人取得利益而使商店受损失的,也构成不当得利。在本案例中,顾客是因为售货员的误算这一事件取得不当利益,顾客并没有通过自己实施某种行为而取得该利益,故这个案例说明,不当得利可以通过事件取得。 二、因“行为”取得不当得利的情况。 在以“行为”取得不当得利的情况中,有些情况是以“事件”开头,最终以“行为”取得不当得利;有些情况是单纯以“行为”取得不当得利。在这些“行为”中,多数以不作为的形式出现,但也有少数以主动作为的形式出现的。 三、在 合同纠纷 中,同样存在不当得利的情况。 以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出现,这时的不当得利与 违约责任 发生竞合。通常表现为三种情况: 1、承租人、使用人、借用人等不按照合同中的约定方式去使用财产,而采用其他不正当的方式使用该财产,从而获得不当利益,并导致合同另一方财产受到损失。此时该承租人、使用人、借用人既构成违约,同时又获得了不当利益,构成不当得利。 2、承租人、借用人在合同期满后,不按期归还标的物,继续占有使用标的物,不管其是否获得了实际利益,都因其未交付租金或使用费而使用他人财产而构成不当得利。 3、 合同无效 、被撤销、解除后,一方因该合同取得对方的财产应返还而未能在合理期限内返还或不返还的,因为在合同关系的无效、撤销、解除后,依据该合同取得对方的财产的当事人,已无法律根据继续对其实施占有使用,则应依不当得利的规定返还。 在前面三种情况中,第1种情况属主动作为方式构成获得不当得利的情况;第2、3种情况属以不作为方式构成不当得利的情况。 以上的三种大情况,已是不当得利法律规定中的多数情况,读者除认真阅读外,也可多多思考若在司法实践中遭遇,通过理解以上情况,再结合 民事诉讼法 中对不当得利 具体规定,保护自己最大的权益。

民事诉讼法中对不当得利的规定是什么?

4. 不当得利纠纷的确定该案由应当注意的问题

作为独立的债法制度,不当得利与物权制度密不可分,从一定意义上说不当得利是为了补救给付原因欠缺的权利变动引起的利益失衡,这也是在制定《规定》时将其独立列出的依据。对于不当得利事实的性质,在理论上有行为和事件两种观点。认为不当得利是行为的观点指出:不当得利的事实属于一种不公正的行为,从法律上确认不当得利为主体的行为,确认不当得利的债务人性质,有助于规范民事主体的行为。认为不当得利事实属于事件的观点则是:不当得利本质上是一种利益,与人的意志无关。实际上,法律规定不当得利制度并不是要制裁受益人的“得利行为”,而是要纠正受益人“得利”这一不正常、不合理的现象。在实践中判断不当得利的依据主要是不当得利的成立要件。不当得利的成立要件包括:1.一方受益。是指因一定事实,使一方的财产总额增加。财产的增加包括积极增加和消极增加。对利益的认定是整个不当得利制度的核心,利益的范围很广,不仅包括金钱,还有劳务及使用权等权益的增加,如财产利益上负担的消灭。2.他方受损。所谓受损,是指因一定的事实使财产利益的总额减少,既包括积极损失,也包括消极损失。即现有财产利益的减少和应得财产利益的减少。3.一方受益与他方受损之间有因果关系。是指他方受损与一方受益之间有变动的关联性,后者是前者的原因。应当指出的是,这种因果关系的存在不受受益与受损的财产范围、是否同时发生以及表现形式的影响。4.没有合法根据。是指受益人取得利益没有法律上的根据,这是认定“不当”的核心内容。我国民法在财产变动上不承认无因性,因此,没有法律上的根据既包括在取得利益时没有合法依据也包括事后丧失合法依据。在司法实践中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物权法》颁布以前,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94条的规定,遗失人对拾得人的遗失物的返还请求权是基于不当得利的债权,该债权在拾得人拒不返还时转变为侵权之诉。现在依据《物权法》第107条的规定,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追回遗失物的权利是基于所有权,在拾得人拒不返还时可以提起侵权之诉,从而理顺了权利关系的依据。

5. 不当得利纠纷的概念是什么

不当得利纠纷,是指因没有合法根据取得利益而使他人受损失的事实产生的纠纷。
因他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不当利益。
构成不当得利的条件有:
1、一方获得利益,包括财产积极增加与财产消极增加。财产积极增加指财产本不增加而增加;财产消极增加指财产本应减少而未减少。
2、他方受有损失。
3、获得利益与受有损失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得利和受损之间有直接因果关系指受到的损失是得利的人造成的后果。
受损失的人的损失和得利的人的受益范围不必相同,它只影响义务人返还义务的范围,其形态不必相同。
4、获得利益没有法律上的原因。具体来说就是对“不当得利”进行认定时应该严格按照合法性标准来进行认定。
一、民法典不当得利无需返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标的的范围,也就是受益人返还义务的范围。受益人返还义务的范围依其受利益是否善意而不同。
(一)受益人为善意的。即受益人于取得利益时不知道自己取得利益无合法的根据。于此情况下,若受损人的损失大于受益人取得的利益,即受益人返还的利益仅以现存利益为限。利益已不存在时,受益人不负返还义务。受益人受有的利益大于受损人的损失时,受益人返还的利益范围以受损人受到的损失为准。
(二)受益人恶意的。即受益人知情,受益人于受有利益时知道其取得利益是没有合法根据的。于此情形下,受益人应当返还其所取得的全部利益,即使其利益不存在,也应负责返还。若受益人所得到的利益少于受损人的损失时,受益人除返还其所取得的全部实际利益外,还须就其损失与得利的差额另行赔偿。
(三)受益人于取得利益时是善意的而后为恶意的利益返还,范围应以恶意开始时的利益范围为准。
综上所述,《民法典》不当得利的构成条件主要包括当事人的获得利益与受害人的受损利益以及双方之间产生的联系,并且双方之间的关系需要为因果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没有法律依据支撑,那么获得利益方并不构成不当得利。
二、不当得利的成立条件
不当得利的成立要件有四:一方取得财产利益;一方受有损失;取得利益与所受损失间有因果关系;没有法律上的根据。
(一)一方取得财产利益
一方取得财产利益是指因一定的事实结果而获得了或增加了财产或利益上的积累。受益人获得的利益限于财产利益,即可以用金钱价值衡量的利益,精神利益不属于这里的利益范畴。判断受益人是否受有财产利益,一般以其拥有的财产或利益和如无与他人之间发生利益变动所应有的财产或利益总额相比较而决定。凡是财产状况或利益较以前增加,或者应减少而未减少,为受有利益;既有得利又有损失的,损益抵销后剩余有利益的,也为受有利益。
(二)一方受有损失
仅仅有一方受有财产上的利益,而未给他人带来任何损失,不成立不当得利。如甲投资兴建广场,邻近乙的房屋价值剧增,乙获有利益但未给甲带来损失,乙对甲而言不成立不当得利。这里的损失,既包括现有财产或利益的积极减少,也包括应增加而未增加(可得利益)利益的丧失。对于后一种情形,受损人无须证明该项事实如未发生即确实可以增加财产,只须证明若无该项事实,依通常情形,财产当可增加,即为受有损失。也就是说,“应增加”的判定不必以其“必然增加”为必要,只要在通常情况下受损人的利益能增加即为“应增加”。如无权使用他人房屋,不管他人是否有使用该房屋或是否有出租房屋给第三人的打算,都可认为该房屋所有人受有相当于租金额的损失,因为他对房屋进行使用收益的潜在价值受到侵害。
(三)利益与损失的因果关系
受益人取得利益与受损人所受损失间的因果关系,是指受损人的损失是由于受益人受益所造成的。但受损人的损失与受益人的受益,范围不必相同,受益大于损失,或损失大于受益,均无不可,它只影响受益人返还义务的范围。并且,受损人所受的损失与受益人所得的利益,其形态也不必相同。如无权处分他人之物,受益的无权处分人获得的是物的价金,而物的原所有人丧失的是该物所有权,但仍不影响不当得利的成立。
(四)没有法律上的根据
取得利益致他人损失,之所以成立不当得利,原因在于利益的取得无法律上的根据,我国《民法典》称为“没有合法根据”。无法律上的根据是指缺乏受利益的法律上的原因,而非指权利或者财产的取得没有法律上的直接原因。

不当得利纠纷的概念是什么

6. 不当得利如何提起民事诉讼

准备好民事诉讼状。到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并提交相关的证据材料。被告应在收到起诉书副本后15天内向人民法院提交答辩状。按照人民法院的通知准时出席参与诉讼活动。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决,当事人可以向第一审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一、不当得利起诉后流程
起诉不当得利的,应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递交起诉状,法院受理后,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进行审查,然后宣判。
1、撰写民事起诉状,收集相关证据材料,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立案窗口立案
2、案件被受理后,法院会给你一份缴费通知书,按照指示向指定银行缴纳一定比例诉讼费用,再将银行给你的缴费单据拿到法院换票
3、等待法院通知开庭,一般会给原被告发开庭传票的
4、按照传票指示的时间、地点出庭参加诉讼
5、开完庭等待判决结果,如对结果不服,自收到判决结果之日起向中级人民法院上诉。
二、不当得利的成立要件有哪些
1、一方取得财产利益。一方取得财产利益是指因一定的事实结果而获得了或增加了财产或利益上的积累。受益人获得的利益限于财产利益。即可以金钱价值衡量的利益。凡是现在财产状况或利益较以前增加,或者减少而未减少,为受有利益;既有得利又有损失的,损益抵销后剩余有利益的,也为受有利益。
2、一方受有损失。仅仅有一方受有财产上的利益,而未给他人带来损失,不成立不当得利。他方受到损失是不当得利成立的要件之一。如果一方获得利益,他方并没有因此受到任何损失,即“利己而不损人”时,不构成不当得利。损失包括现有财产利益的减少(积极损失)和财产利益应当增加而没有增加(消极损失)。
3、取得利益与所受损失间有因果关系。所谓获得利益和受到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是指他方的损失是因一方获得利益造成。而获得利益的原因事实不必与受到损失的原因事实相同,在返还利益时,利益小于损失的,以利益为准,利益大于损失的,以损为准。超出损失部分的利益,在扣除有关费用后,收缴国库。
4、没有法律上的依据。没有法律上的依据,是指获得利益没有法律上的依据。没有法律的依据,是对于获得利益而言的,并不要求取得权力或财产也无合法依据。如果取得利益有法律上的依据,即使相对人受有损失,也不构成不当得利。

7. 不当得利纠纷的概念是哪些

1、 不当得利纠纷 的概念是:没有正当理由获得的利益。对于不当得利,受益人应返还所获利的全部财产。善意受益人将应返还的利益无偿让与第三人而主张所受利益己不存在的,利益受损人可基于物权的追及效力向第三人主张返还。 2、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一百一十八条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债权。债权是因合同、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规定,权利人请求特定义务人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第一百一十九条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 法律约束力 。 第一百二十二条因他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不当利益。

不当得利纠纷的概念是哪些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