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的现任领导

2024-05-18 09:40

1. 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的现任领导

郭新立(院党委书记):与院长共同领导学院工作,全面负责学院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分管干部、稳定、保密工作。刘胜(院长):与院党委书记共同领导学院工作,全面负责学院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其它行政管理工作,分管人事、安全工作。李琦(院党委副书记):协助院党委书记分管宣传、纪检、统战工作,协助院长分管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负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和日常管理工作;完成院党委书记和院长安排的其它工作。汪思明(院党委副书记):协助院党委书记分管组织、党校、共青团工作;负责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和日常管理工作,完成院党委书记和院长安排的其它工作。叶巧玲(副院长):协助院长分管财务、安全、校友工作,负责学院日常行政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协助院党委书记分管工会工作、离退休职工工作,完成院长和院党委书记安排的其它工作。陈启卷(副院长):协助院长分管学科建设、研究生招生与培养工作,完成院长和院党委书记安排的其它工作。石端伟(副院长):协助院长分管本科招生、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管理工作,完成院长和院党委书记安排的其它工作。胡雪蛟(副院长):协助院长分管人才引进、科学研究与平台建设、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负责青年教师协会工作,完成院长和院党委书记安排的其它工作。

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的现任领导

2. 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的科研机构

 水力机械过渡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流体机械与动力工程装备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水射流理论与新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市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大学重大工程安全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武汉大学无损检测与结构性能评定研究中心武汉大学能源重化工装备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省)综合工程训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省)先进发电技术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教育部)(武大-广东粤电联合中心) 机械工程研究所工程建设装备研究中心机电传动与控制研究所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研究所机器人与复杂机电系统研究所水能动力工程研究所热能动力设备运行技术研究所流体机械及工程研究中心先进能源技术研究所热能动力研究所焊接研究所无损检测与结构完整性评定中心结构材料研究所大型设备维修技术研究中心电厂化学研究所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发电控制与智能电网研究所

3. 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的科研成果

2001-2006年科研获奖一览  获奖项目名称  奖励类别  获奖等级  主要完成人  完成时间  大型水电站变顶高尾水洞工作特性的研究  中国电力科学技术  三等奖  蔡维由  (外院排1)  2001  TDWLT同步发电机微机励磁装置  湖北省科技进步  三等奖  程远楚  万国平  江忠旭  邹登海  徐汉柯  王津新  陈光大  2001  蓄能式液控双速闸门及启闭系统研究  湖北省科技进步  二等奖  刘光临  王洪运  刘梅清  戴剑荣  张云海  冯为民  2001  热力设备主要部件失效分析专家系统  中国电力科学技术  二等奖  杨厚君  韩传高  李正刚  肖文凯  2001  锅炉承压部件寿命诊断技术的研究  山东省科技进步  三等奖  丁辉  2001  热力设备主要部件失效分析专家系统  中国电力科学技术  三等奖  李正刚  肖文凯  2001  水利水电类专业设置及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国家级教学成果  二等奖  刘光临  李远华  赵英林  刘景植  周宜红  2001  输电导线破损故障诊断  中国电力科学技术  三等奖  胡基才  吴功平  戴锦春  胡杰  郭菁  马建国  肖晓晖  2002  大型水轮发电机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理论与应用研究  湖北省科技进步  二等奖  刘光临  彭根鹏  陈启卷  谭少化  蒋劲  陈坚  符向前  方建新  诸葛伟林  2003  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检验管理及分析评定系统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张富巨  2003  110KV电力线路新型无压连接装置研究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奖  吴庆鸣  吴功平  肖晓晖  戴锦春  2003  东深供水改造工程建设技术与管理  广东省科技进步奖  特等奖  刘梅清  (外单位排1)  2004  大型汽轮机组经济性能监测及运行优化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胡念苏  (外单位排1)  2005  水轮机进水液动双密封蝶阀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刘光临  冯卫民  (外单位排1)  2005  接触网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和安全性(RAMS)分析与研究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肖晓晖  潘笑  (外单位排1)  2006

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的科研成果

4. 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有哪些科研成果?

近5年,学院先后获国家专利200余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励2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累计承担国家基金委重大仪器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等科研项目和横向课题1000余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500余篇,其中SⅠ,EI检索收录800余篇。


学院注重“创造、创新、创业”教育。近年来,学生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大赛”、“节能减排大赛”、“机械创新大赛”、“机器人大赛”特等奖和一等奖10多项以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等荣誉。学院毕业生因基础扎实、能力突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一直名列学校前茅。

5. 湖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学院荣誉

学院曾获“湖北省理论学习先进单位”、“湖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和“湖北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多次被评为校先进基层党委(党总支)、校文明单位等。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人,获全国优秀教师1人,获湖北省劳动模范1人,获湖北省五四青年奖章1人。

湖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学院荣誉

6. 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怎么样

  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是以发电厂工程学科群为基础的工科学院,学院办学规模大,师资力量雄厚,办学特色鲜明。

  学院现有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能源化学工程7个本科专业;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3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并设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学院拥有流体机械及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2个湖北省重点学科;流体机械与动力工程装备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水力机械过渡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射流理论与新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机械工程、综合工程训练2个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先后承担了国家“211”工程“九五”重点学科“发电厂动力工程及自动化”、“十五”重点学科“现代电力生产与电力系统”、三期重点学科“发电厂与电网安全经济清洁运行”及“985”工程二期拓展平台“先进能源发电技术及电力安全”等建设项目。

7. 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的主要研究方向

 喷射技术及其应用流体机械过渡过程及流体输送新技术火力发电机组设备的状态检测及诊断技术大型火力发电机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与优化技术高效低污染燃烧控制新技术汽轮发电机组振动控制新技术强化传热与新型节能技术大型水力发电机组设备的状态检测及诊断技术水利机械流道水力特性与水力发电机组自动控制技术发电机组状态检修及决策支持系统 火电大机组工程控制理论与系统的研究热工过程建模与智能控制计算机控制技术与应用仪器仪表与测控理论几应用网络控制理论与系统火力控制系统与组态软件的研究智能建筑控制系统 水利电力建设装备水利水电施工机械装备及施工机械化机械设备故障诊断与状态检修多场耦合复杂机械系统动态特性分析先进制造技术机器人技术制造企业产品信息工程微机械与微纳米技术水利电力建设装备 新型结构材料纳米结构材料材料表面改性及强化材料成型技术及工程自动化材料连接技术及装备材料加工质量控制及检测新技术高温金属部件安全性及失效分析金属材料高温氧化与防护 水深度净化技术高纯水的分析检测技术水质工程的过程测控技术研究高温中碱性条件下的腐蚀与防护(包括锅炉水工况、高温成膜停用保护)中碱性介质中缓蚀剂的研究与开发水处理技术与工艺腐蚀电化学水环境中的腐蚀及控制技术发电机内冷水水质控制与防腐循环冷却水水质控制与防腐

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的主要研究方向

8. 武汉大学工学院的师资力量

杨叔子,男,1933年9月生于江西省湖口县,1951年考入国立武汉大学机械系,中共十五大与十六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机械工程专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崔昆,男,1925年生,崔昆194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机械系。现任华中科大学术委员会委员。曾荣获“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垣 男,1933年生于湖北宜昌,1951年考入国立武汉大学电机系。磁约束聚变技术、高功率脉冲电源技术专家,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ITER中国专家委员会委员。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矿冶系,被调整到中南矿冶学院,今天中南大学的前身,是中南大学的核心专业。黄培云(HuangPeiyun),金属材料及粉末冶金专家。1945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46-1952任武汉大学教授,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现任中南工业大学教授。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粉末冶金学科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刘业翔,男,1930年生,武汉人,1949年考入国立武汉大学,矿冶系。1979-1982年留学挪威工业大学。现任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业翔教授是我国著名冶金、材料及工业电化学专家,在轻金属冶金、熔盐电化学、功能电极材料、新等方面进行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土木系,被调整到 今天湖南大学的前身,中南土木建筑学院,湖大土木,今天还是全国八强,湖大的王牌。土木系水利组,扩充成立了武汉大学水利学院,但是也没有逃过院系调整,50年代成立了武汉水利学院,在2000年的院校合并中,又回到了武大的怀抱,成为了武大水利学院。谢 鉴 衡国内外著名泥沙专家。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博导,1925年生于湖北洪湖。毕业于国立武汉大学土木系。曾主持长江葛洲坝枢纽泥沙问题的研究。国立武汉大学电机系为例1940年代到院系调整前培育了如下一些院士张效祥,1943年毕业于国立武汉大学工学院电机工程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欧阳予,1948年毕业于国立武汉大学工学院电机工程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俞大光,1944年毕业于国立武汉大学工学院电机工程系,留校任教至1950年,1995年当选为工程院院士。岑可法 ,1952年考入国立武汉大学动力系学生,1953年调至华中工学院,199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还有很多教学名师:康华光 教授(博士生导师)。男,1925年8月出生,湖南衡山人。195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电机工程学系。学过《数电》《模电》的都应该知道康老师。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