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弘扬孝道

2024-05-04 16:41

1. 我们为什么要弘扬孝道

您好,很高兴为您服务。根据您的问题,为您查询到我们为什么要弘扬孝道原因如下:古语有说,百善孝为先,这是我们中国的传统道德习俗,也是一种做人的美德,孝就是,必须在内心里拥有感恩的心态,弘扬孝道,就是弘扬感恩的心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孝道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1、修身养性。从个体来讲,孝道是修身养性的基础。通过践行孝道,每个人的道德可以完善。否则,失去孝道,就失去做人的最起码的德性。因此,儒家历来以修身为基础。在今天,倡导孝道,并以此作为培育下一代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融合家庭。从家庭来说,实行孝道,可以长幼有序,规范人伦秩序,促进家庭和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则社会稳定,家庭不稳定则社会不稳定。故此,儒家非常重视家庭的作用,强调用孝道规范家庭。在新时代,强调子女尊敬和赡养老年父母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3、报国敬业。孝道推崇忠君思想,倡导报国敬业。在封建时代,君与国有时候是同一个意思。据此,儒家认为,实行孝道,就必须在家敬父母,在外事公卿,达于至高无上的国君。虽然其对国君有愚忠的糟粕,但蕴藏其中的报效国家和爱国敬业的思想则是积极进步的。4、凝聚社会。儒家思想产生于乱世。孝道的思想可以规范社会的行为,建立礼仪的一些制度,调节人际关系,从而凝聚社会,达到天下一统,由乱达治。客观地讲,孝道思想为封建社会维持其社会稳定提供了意识形态,为中国的一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5、塑造文化。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于诸子百家,历代都有损益变化,但孝道的思想和传统始终统领着几千年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能够同化无数外来文化,其根本原因在于孝道文化。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成为古代世界文明延续至今的唯一的古文明,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孝道文化。希望可以帮到您~【摘要】
我们为什么要弘扬孝道【提问】
您好,很高兴为您服务。根据您的问题,为您查询到我们为什么要弘扬孝道原因如下:古语有说,百善孝为先,这是我们中国的传统道德习俗,也是一种做人的美德,孝就是,必须在内心里拥有感恩的心态,弘扬孝道,就是弘扬感恩的心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孝道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1、修身养性。从个体来讲,孝道是修身养性的基础。通过践行孝道,每个人的道德可以完善。否则,失去孝道,就失去做人的最起码的德性。因此,儒家历来以修身为基础。在今天,倡导孝道,并以此作为培育下一代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融合家庭。从家庭来说,实行孝道,可以长幼有序,规范人伦秩序,促进家庭和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则社会稳定,家庭不稳定则社会不稳定。故此,儒家非常重视家庭的作用,强调用孝道规范家庭。在新时代,强调子女尊敬和赡养老年父母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3、报国敬业。孝道推崇忠君思想,倡导报国敬业。在封建时代,君与国有时候是同一个意思。据此,儒家认为,实行孝道,就必须在家敬父母,在外事公卿,达于至高无上的国君。虽然其对国君有愚忠的糟粕,但蕴藏其中的报效国家和爱国敬业的思想则是积极进步的。4、凝聚社会。儒家思想产生于乱世。孝道的思想可以规范社会的行为,建立礼仪的一些制度,调节人际关系,从而凝聚社会,达到天下一统,由乱达治。客观地讲,孝道思想为封建社会维持其社会稳定提供了意识形态,为中国的一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5、塑造文化。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于诸子百家,历代都有损益变化,但孝道的思想和传统始终统领着几千年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能够同化无数外来文化,其根本原因在于孝道文化。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成为古代世界文明延续至今的唯一的古文明,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孝道文化。希望可以帮到您~【回答】

我们为什么要弘扬孝道

2. 我们为什么要弘扬孝道

首先,优秀的传统孝道文化会增强人们对于自身道德素质的认识,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其中所蕴含的亲情与责任的观念可以教会我们如何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其次,优秀的传统孝道文化会以其自身的精神辐射唤醒人们对于长幼的爱护,从而在尊敬和赡养老年父母的同时,影响下一代的道德水准。逐渐实现长幼有序,促进家庭和睦,形成温馨幸福的家庭氛围。再次,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问题也随之而来。优秀的传统孝道文化会教会我们如何从亲情衍生成对于整个社会的博爱之心,进而快速有效地解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最后,优秀的传统孝道文化为维持国家稳定提供了意识形态。在中国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中,孝道文化已然刻进中国人的骨子中,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家风文化的根,更是现代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载体。【摘要】
我们为什么要弘扬孝道【提问】
首先,优秀的传统孝道文化会增强人们对于自身道德素质的认识,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其中所蕴含的亲情与责任的观念可以教会我们如何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其次,优秀的传统孝道文化会以其自身的精神辐射唤醒人们对于长幼的爱护,从而在尊敬和赡养老年父母的同时,影响下一代的道德水准。逐渐实现长幼有序,促进家庭和睦,形成温馨幸福的家庭氛围。再次,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问题也随之而来。优秀的传统孝道文化会教会我们如何从亲情衍生成对于整个社会的博爱之心,进而快速有效地解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最后,优秀的传统孝道文化为维持国家稳定提供了意识形态。在中国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中,孝道文化已然刻进中国人的骨子中,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家风文化的根,更是现代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载体。【回答】

3. 我们为什么要弘扬孝道

从个体来讲,孝道是修身养性的基础。通过践行孝道,每个人的道德可以完善。否则,失去孝道,就失去做人的最起码的德性。因此,儒家历来以修身为基础。在今天,倡导孝道,并以此作为培育下一代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融合家庭。从家庭来说,实行孝道,可以长幼有序,规范人伦秩序,促进家庭和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则社会稳定,家庭不稳定则社会不稳定。[微笑][微笑]【摘要】
我们为什么要弘扬孝道【提问】
我们要弘扬孝道是修身养性哦!亲[微笑][微笑]【回答】
从个体来讲,孝道是修身养性的基础。通过践行孝道,每个人的道德可以完善。否则,失去孝道,就失去做人的最起码的德性。因此,儒家历来以修身为基础。在今天,倡导孝道,并以此作为培育下一代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融合家庭。从家庭来说,实行孝道,可以长幼有序,规范人伦秩序,促进家庭和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则社会稳定,家庭不稳定则社会不稳定。[微笑][微笑]【回答】
首先,优秀的传统孝道文化会增强人们对于自身道德素质的认识,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其中所蕴含的亲情与责任的观念可以教会我们如何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回答】

我们为什么要弘扬孝道

4. 为什么要去弘扬“孝”文化呢?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百善孝为先,“孝”是我们国家传统的美德之一,在现在的社会,弘扬“孝”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设越来越轻视的情况下更加的重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任务。“孝”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要求,适应新形势,探索新途径,实现新发展。
  传统孝德文化的当代价值,概括起来,一是孝老爱亲体现人本思想,是公民道德的基石,二是尽孝讲和促进家庭和谐、邻里和睦,是社会和谐稳定的纽带,三是孝行天下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是文化推动经济的有力支撑。现在有许多企业也开始重视“孝”文化在企业文化之中的应用,像佛山市南海可耐尔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就是把“崇孝治企 博仁致远”做为公司的宗旨。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建设和谐社会的当代中国,以孝老爱亲、尽孝讲和、孝行天下为主要内容,弘扬孝德文化,倡导孝道风尚,既是文化建设的应有之意,更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孝德文化活动要开展得更深入、更感人、更有影响力、更具传播性,必须坚持群众性,体现创新性,在活动的组织形式、结合方式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一要探索干部、职工、教师、学生、市民、农民参与孝德文化活动的有效途径。组织动员机关干部、企业职工、学校师生、部队官兵、城市居民、农村农民,按照自愿自主原则确定“我的尽孝日”,填报相关信息,建立专门档案,以党政机关、群团组织、学校企业、部队军营、街道社区、乡镇村组为单位,实行归口备案管理,日前温馨提示,日后记录情况,推动上下共创“人人有尽孝日,日日有人尽孝”的生动局面,形成人人讲孝德、天天行孝道的浓厚风气。二要探索机关团体、企事单位、社会名流、商界精英、私营业主支持孝德文化活动的激励机制。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制定激励社会各界支持孝德文化活动的有效办法,对出力支持、出资赞助的单位和个人,颁发荣誉证书,给予精神奖励。在全市上下营造社会各界合力共建孝文化名城的良好氛围,从而推动孝德文化活动持续开展。三要探索校园文化、企业文化、慈善文化、廉政文化、社区文化、广场文化、商业文化活动与孝德文化活动的结合方式。孝感辖区的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剧院在组织开展文化活动时,既要体现自身特点,也要突出孝德文化内容,使孝德文化成为大众文化活动的精彩亮点。

5. 我们如何看待孝文化

一、孝观念淡化的原因分析
  孝观念日趋淡化并非仅仅是从道德层面谴责就能解决问题的,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原因。如今,中国社会“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年轻人所占比重越来越少而年长者越来越多,“4-2-1”家庭结构日趋普遍,同时,社会的养老保障体制的远未健全,年轻人养老的经济压力越来越大,于是开始越来越多的人试图逃避责任,在山东曲阜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6%的人认为孝与不孝与经济有关。另一方面,具体的阶层也存在具体的困难。在城市中拼搏的年轻人正面临越来越多生存压力,在生存上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的情况下,孝心等道德层面的问题自然被排在了后面。在农村,城乡二元分化对立的社会体制,也增加了农村人养老困难。农村家庭的割裂,一家人分处几地的现象非常普遍,一家人都难以团聚、朝夕相处,“孝文化”和“孝心”培养自然无从谈起。
  二、弘扬孝文化的意义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始终闪耀着不灭的光芒。孝文化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的基础,包含了许多宝贵的精华内容,对于和睦乡里,促进家庭的和谐,维护社会的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孝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心理,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文化纽带,成为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显著特征。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伦理道德正处于重构之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十分繁重,深入研究和大力弘扬传统孝文化,对于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良好的伦理道德规范,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形成和谐友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内涵,并身体力行,站在已有的文化高度上继续向前行走,才更能感悟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泱泱大国的地位和使命。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和理想,而社会的和谐首先就在于家庭的和谐。

我们如何看待孝文化

6. 自古以来提倡是孝文化,孝文化真的合理吗?

很多人都说,百善应该以孝为先,其实,这种孝文化,在古代看似非常合理,因为古代根本就人权,但如果是放到现在,这是非常不合理的,父母不可能一直都对,孩子也并不是一错到底,如果执意说孩子所有叛逆的行为都是错的,对于孩子是相当不公平的。
一、孝道并不是愚孝,孝也要有个度中国的孝文化是华夏文明中五常的起点,孝道已经放在一切德行的前面。曾经小编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女孩的爸爸很早就去世了,但是因为孩子的爸爸是自行了断的,所以孩子的妈妈受到了很大的刺激,后来,女孩在生活上遇到了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就向妈妈诉说,所以她妈妈就已经女孩也和孩子爸爸一样患上了精神疾病,逼着她去吃一些精神类的药物,孩子为了讨妈妈开心,只能被迫吃那些药,吃到吐血,这种所谓的孝不仅不合理,而是有些可怕。
二、孩子不是机器,他们也是有感情的前段时间一个弑母案让人触目惊心,一个北大毕业的才子,居然杀了自己的母亲,还将母亲的尸体放在家里,等警察发现的时候,尸体都已经腐烂了,才子去假造了一百多张身份证,游走在各个交际场所,去陪酒。北大学子杀了自己的亲生母亲,这其中的原因也是众说纷纭,但是据男孩自己说,就是因为母亲对他管教太严。
自古以来,子女就必须对父母尊敬,所谓言听计从,指的就是孩子对父母的态度,如果稍有忤逆,就是不孝的行为,就要受到外人的谴责,这样对于孩子来说真的公平吗?孩子不是父母的玩物,也不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他们也会怕疼,也会伤心也会难过,所以孝顺一定要建立在一个公平的状态下的。

7. 孝文化的产生

  一、中国孝文化的历史沿革


  (一)萌芽与初步发展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孝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血产生的。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率见昭考,以孝以享”之句,充分说明了孝之原始意义:人们在生产劳动、与大自然的不断斗争中为而平安血进行的一种尊祖敬宗的祭祀活动。到了西周时期,孝的这种原始意义逐渐告别了朦胧与淡薄,趋于明显化。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意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即“人多力量大”。反映在意识形态的孝,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进步促使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对自然、神鬼的认识趋于理性化;宗法制的瓦解使人们对先祖的祭祀活动由繁趋简;“一夫百亩”授田制基础上的家庭形态的确立,使得赡养父母成为家庭血_亲关系间最基本的义务,善事父母成为当时孝文化最核心的内容。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带来了全社会的思想大解放,中国儒家文化的开山鼻祖孔子,紧紧围绕善事父母这一核心内涵,丰富和发展了孝文化的深刻内容,提出了“仁”的思想,为孝纳入儒家传统文化找到了合理的人性根基和哲学论证,完成了孝从宗教到道德、从宗族伦理向家庭伦理的转化。后经曾子、孟子等历代儒家大师的不断完善,中国孝文化从此得以全力一位展开。到了汉代“以孝治天下”,孝开始走上政治舞台,被纳入封建道德体系中,成为了中国封建家长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汉代大儒董仲舒,明确提出并系统论证了“二纲”学说,确定了父尊子卑、君尊臣卑、夫尊妇卑的伦理关系,孝开始直接服从于“父为子纲”、间接服务于“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的道德规范。从汉以后,历代统治者或思想家则自觉地把孝文化作为封建政治统治的伦理精神基础。

  (二)兴盛与登峰造极

  晋代以后,中国封建社会快速发展,封建统治者从力方方面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孝成了他们禁锢人的思想、麻痹人的意识的法宝。他们往往通过宣扬一些违背基本人伦道德的范例与行孝的“楷模”,如“郭巨埋儿”、“唐媳乳母”、“卧冰求鲤”等来使人们效仿,使人对封建伦理绝对服从。但是“自古忠孝两难全”,封建社会中的“家国一体”并非是绝对的一体,人们在尊君与孝亲时往往发生冲突,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统治,对人民进行愚忠愚孝教化,孝文化的人伦合理性逐渐被其封建的神秘色彩所掩盖,家庭中的父与子、夫与妻,社会中的君与臣,都成为一种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君命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让子亡,子不能不亡”这样的宿命思想,成为人们在生活中处理矛盾冲突必须遵循的行动准则。宋以后的家训族规,无一不有“孝父母”一条,孝的根木内容都是要求子孙对父母祖辈的教令绝对听命服从,孝文化走向极端化、专制化、神秘化、愚昧化。在这样的思想统治卜,大量的“顺民”涌现,他们不“犯上作乱”,常常用牺牲自我、消灭自我来“尽孝”,来满足封建统治的需要。

  总之,汉至宋明,孝文化被融入极权政治运作系统,其消极意义被无限度发挥,从血以一种敬爱之德性演变成扼杀人的个性的工具。

  (二)变革与适应社会

  近代社会,尤其到了晚清民初,随着中国现代化的步伐加快,西方文化的渐渐侵入,民主、自由的思想开始深入人心,人民的自觉性和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一大批文化先驱开始站在时代的高度,从自然人性的角度来揭露封建孝文化的专制性、绝对性,并且使传统孝文化融入时代的内涵。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受到严厉批判的传统孝文化开始洗去尘封多年的封建专制性,转向新型孝文化发展。在此引导下,人们的时代意识、社会意识逐渐增强,许多人能够在时代的主潮来临和社会需要个人奉献之时,冲破家庭的牢笼和羁绊,站在时代前列,以天下和社会为己任,为民族尽其大孝。比如,在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时期——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都曾以儒家忠孝道德作为动员、团结民众抗击日木帝国主义侵略的精神力量和思想武器。1939年3月12日,国防最高委员会颁布的《国民精神总动员纲领及实施办法》中指出:“唯忠与孝,实中华民族立国之木,五千年来先民所遗留于后代子孙之至宝,今当国家危机之时,全国同胞务必竭忠尽孝,对国家尽其至忠,对民族行其大孝。"1939年4月26日,中共中央也发出《为开展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告全党同志书》指出,“一个真正的孝子贤孙,必然是对国家民族尽忠尽责的人,这里唯一的标准,是忠于大多数与孝于大多数,而不是反忠于少数与孝于少数。违背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就不是真正的忠孝,而是忠孝的叛逆”,“对国家尽其至忠,对民族行其大孝,这就是对于古代的封建道德给了改造和扩充,共产党员必须成为实施这此道德的模范,为国民之表率”,并且要求“共产党员在国民精神总动员中,必须号召全国同胞实行对国家尽其大忠,为保卫祖国血奋战到底,对民族尽其大孝,直至中华民族之彻底解放”。在这里,孝成为民族团结、兴旺的精神基础,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

  从历史的不断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孝文化,在中国社会中主要起了一种稳定作用,在促进家庭和谐、人际关系和谐、家国和谐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历史上流传的许多孝敬父母、尊君爱国的动人故事,在今大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传颂不休,成为培育中华传统美德的母本。此外,儒家泛孝之义的人心扩充——积极事功,光宗耀祖,报效国家民族等观念,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伦理,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文化资源的原动力作用。但是,事物的发展总是一分为二的,从封建社会一路走来的孝文化,毫无疑问带着浓厚的封建糟粕性,比如过分强调个人对家庭、对统治者的绝对服从,强调自身的神秘化等。和对待一切传统文化一样,对传统的孝文化,我们应该分其良莠,辨其真伪,学会“扬弃”。

孝文化的产生

8. 怎样才能发扬 “孝”的传统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几千年来,它为维系家庭和谐、政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党中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我认为在实施这一伟大目标的进程中,孝文化仍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和谐文化,是构建中华社会人伦和谐的产物。

我们应把弘扬孝文化上升到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高度来认识,在思想上重视孝文化,在生活中践行孝文化,在工作上推进孝文化,加强领导,采取措施,合力推进孝文化建设。要健全法制,完善制度;要整合力量,推广经验;要制定规划,常抓不懈;要表彰先进,重在激励;要关注老龄、关怀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