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基础货币?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有哪些?中央银行能否控制

2024-05-17 15:05

1. 什么是基础货币?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有哪些?中央银行能否控制

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务凭证,表现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R)和公众持有的通货(C)。中央银行能控制。础货币由现金和存款准备金两部分构成,其增减变化,通常取决于以下四个因素:
(1)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债权的变动。这是影响基础货币的最主要因素。一般来说,中央银行的这一债权增加,意味着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再贴现或再贷款资产增加,同时也说明通过商业银行注入流通的基础货币增加,这必然引起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增加,使货币供给量得以多倍扩张。
(2)国外净资产数额。国外净资产由外汇、黄金占款和中央银行在国际金融机构的净资产构成。其中外汇、黄金占款是中央银行用基础货币来收购的。
(3)对政府债权净额。中央银行对政府债权净额增加通常由两条渠道形成:
一是直接认购政府债券;
二是贷款给财政以弥补财政赤字。无论哪条渠道都意味着中央银行通过财政部门把基础货币注人了流通领域。例如,我国1995年的财政借款存量为1600多亿元,对近几年的基础货币量产生了一定影响。
(4)其他项目(净额)。这主要是指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以及中央银行在资金清算过程中应收应付款的增减变化。它们都会对基础货币量产生影响。

扩展资料
基础货币,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借以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的存款得以倍数扩张的源泉。从质上看,基础货币具有几个最基本的特征:
一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性负债,而不是中央银行资产或非货币性负债,是中央银行通过自身的资产业务供给出来的;
二是通过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和调节的变量对它的影响,达到调节和控制供给量的目的;
三是支撑商业银行负债的基础,商业银行不持有基础货币,就不能创造信用;
四是在实行准备金制度下,基础货币被整个银行体系运用的结果,能产生数倍于它自身的量,从来源上看,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通过其资产业务供给出来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基础货币

什么是基础货币?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有哪些?中央银行能否控制

2. 中央银行影响货币供给的主要工具有哪几种?它们是如何调节货币量的?

主要有4种工具:1,公开市场业务;2,再贴现率,3,改变法定存款准备率,4,选择性政策工具及其他政策工具。
如何调节:
逐一说明吧,
1,公开市场业务。经济萧条时期,央行买进政府债券,货币投入市场,商业银行的储备金增加,存款多倍放大,货币供应量增加,利息下降;经济过热、通胀时,则相反方法操作。
2,再贴现率。经济衰退时,央行降低再贴现率,扩大贴现数量,增加银行准备金,鼓励发放贷款,通过货币乘数货币增加,降低利息,刺激需求,减少失业。经济高涨时,相反操作。
3,法定准备金调整。经济衰退时,降低法定准备金比率,银行能够创造更多的货币。同上,经济高涨,则相反。
4,其他政策工具。主要有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证券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直接信用控制及间接信用控制。
以上方法前3个用得比较多。一般会配合使用。

3. 中央银行是怎样影响货币的需求和决定货币的供给的

货币供给的主要内容包括:货币层次的划分;货币创造过程;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等。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货币流通的范围和形式不断扩大,现金和活期存款普遍认为是货币,定期存款和某些可以随时转化为现金的信用工具(如公债、人寿保险单、信用卡)也被广泛认为具有货币性质。  一般认为,货币层次可以划分如下:  M1=现金+活期存款;  M2=M1+定期存款;  M3=M2+其他金融资产。  货币创造(供给)过程是指银行主体通过其货币经营活动而创造出货币的过程,它包括商业银行通过派生存款机制向流通供给货币的过程和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础货币量而影响货币供给的过程。  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包括中央银行增加货币发行、中央银行调节商业银行的可运用资金量、商业银行派生资金能力以及经济发展状况、企业和居民的货币需求状况等因素。货币供给还可划分为以货币单位来表示的名义货币供给和以流通中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和服务表示的实际货币供给等两种形式。  货币供给的环节  中央银行供给基础货币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记账货币  中央银行供给基础货币有三种途径:  变动其储备资产,在外汇市场买卖外汇或贵金属;  变动对政府的债权,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买卖政府债券  变动对商业银行的债权,对商业银行再贴现业务或发放再贷款

中央银行是怎样影响货币的需求和决定货币的供给的

4. 中央银行影响货币供给的主要工具有哪几种?它们是如何调节货币量的?

主要有4种工具:1,公开市场业务;2,再贴现率,3,改变法定存款准备率,4,选择性政策工具及其他政策工具。
如何调节:
逐一说明吧,
1,公开市场业务。经济萧条时期,央行买进政府债券,货币投入市场,商业银行的储备金增加,存款多倍放大,货币供应量增加,利息下降;经济过热、通胀时,则相反方法操作。
2,再贴现率。经济衰退时,央行降低再贴现率,扩大贴现数量,增加银行准备金,鼓励发放贷款,通过货币乘数货币增加,降低利息,刺激需求,减少失业。经济高涨时,相反操作。
3,法定准备金调整。经济衰退时,降低法定准备金比率,银行能够创造更多的货币。同上,经济高涨,则相反。
4,其他政策工具。主要有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证券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直接信用控制及间接信用控制。
以上方法前3个用得比较多。一般会配合使用。

5. 什么是基础货币?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有哪些?中央银行能否控制

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务凭证,表现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R)和公众持有的通货(C)。中央银行能控制。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债权的变动。这是影响基础货币的最主要因素。一般来说,中央银行的这一债权增加,意味着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再贴现或再贷款资产增加,同时也说明通过商业银行注入流通的基础货币增加,这必然引起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增加,使货币供给量得以多倍扩张。国外净资产数额。国外净资产由外汇、黄金占款和中央银行在国际金融机构的净资产构成。其中外汇、黄金占款是中央银行用基础货币来收购的。计算基础货币量的多少,通常所采用基础货币的定义进行计算,即将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体系的准备金二者加总求出;计算基础货币还可根据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用基础货币方程式进行计算。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础货币的数量就能数倍扩张或收缩货币供应量,因此,基础货币构成市场货币供应量的基础。在现代银行体系中,中央银行对宏观金融活动的调节,主要是通过控制基础货币的数量来实现的。货币供应量调控机制的基本因素包括基础货币、超额准备金、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在中央银行体制下,中央银行提供基础货币为商业银行所持倍数放大效应基础货币是货币供应量的前提条件。控制货币供应量,必须把基础货币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超额准备金的大小又是商业银行系统内信贷扩张能力的制约条件。而整个货币供应量又是基础货币与信贷扩张能力(即货币乘数)的乘积。

什么是基础货币?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有哪些?中央银行能否控制

6. 中央银行可以采取( )的货币政策工具增加货币供应量。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1、中央银行可以使用改变再贴现率、法定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的手段调整利率,改变再贴现率可以改变一般商业银行向央行借款的成本,从而达到控制市场利率的目的,但这一政策主要起到告示作用,改变法定准备金率会剧烈改变商业银行的借贷规模,不利于银行业的稳定,发达国家一般不采用这个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是央行在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进而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以影响利率,央行买入债券,会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使利率下降,相反的操做会使利率上升,这是发达国家常用的调控利率的政策,在我国,由于利率没有市场化,央行可以直接调控利率,所以我国的中央银行不需要使用以上政策,可以直接用行政命令的办法控制各商业银行的利率。2、货币政策工具里的三大法宝是调节货币供应量的原理整理:①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卖出或买进有价证券,当中央银行需要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可利用公开市场操作买入证券,增加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通过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创造功能,最终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多倍增加,相反,当中央银行需要减少货币供应量时,可进行反响操作,在公开市场上卖出证券,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引起信用规模的收缩、货币供应量的减少。②存款准备金,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时,商业银行需要上缴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增加,可直接运用的超额准备金减少,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减少,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商业银行的贷款或投资下降,引起存款的数量收缩,导致货币供应量减少。③再贴现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会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融资的成本,降低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意愿,减少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或贴现,如果准备金不足,商业银行只能收缩对客户的贷款和投资规模,进而也就缩减了市场货币供应量。

7. 论述:中央银行怎么对货币供求进行控制的

因为法律赋予中央银行的职责就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中央银行利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来对货币进行把控,从而达到其法定使命。
主要货币政策工具
  信贷规模分配: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其对国有商业银行的领导权力决定按地域和工业部门分配信贷规模。   
    发行货币:中国人民银行独家发行货币的权利使它能够影响商业银行的金融资源和业务活动。
   法定储备金比例:中国人民银行有权改动法定储备金比例。自1988年以来,这个比例一直为13%。
   制定利率:中国人民银行有权制定银行存款和贷款的官方利率。
   公开市场操作:目前,发行国债的数量还不够大,而且市场的流动性还没有大到使依靠公开市场操作非常有效。但是,可以期望,公开市场运行在不久将来将起很重要的作用。
   再贴现:为在中国人民银行开立账户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再贴现。

论述:中央银行怎么对货币供求进行控制的

8. 中央银行可以采取( )的货币政策工具增加货币供应量。

采取在公开市场上买入证券的措施解析:中央银行——买入证券——货币供应量增加,市场利率下降。中央银行——卖出证券——货币供应量减少,市场利率上升。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货币供应量减少。当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货币供应量增加。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货币供应量减少,市场利率上升。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货币供应量增加,市场利率下降。拓展资料:一、央行基本介绍中央银行(CentralBank)是国家中居主导地位的金融中心机构,是国家干预和调控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负责制定并执行国家货币信用政策,独具货币发行权,实行金融监管。中国的中央银行为中国人民银行,简称央行。二、产生背景(1)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18世纪初,西方国家开始了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商品经济的迅速扩大,促使货币经营业越来越普遍,而且日益有利可图,由此产生了对货币财富进行控制的欲望。中央银行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形成于19世纪初叶,它产生的经济背景如下:经济发展(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频繁出现资本主义经济自身的固有矛盾必然导致连续不断的经济危机。面对当时状况,资产阶级政府开始从货币制度上寻找原因,企图通过发行银行券来控制、避免和挽救频繁的经济危机。(3)商业银行的普遍设立,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银行业也逐步兴盛起来。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在推动欧洲大陆的货币兑换商转变成商业银行的同时也加速了新银行的涌现。(4)货币信用与经济关系普遍化。资本主义产业革命促使生产力空前提高,生产力的提高又促使资本主义银行信用业蓬勃发展。主要表现为一是银行经营机构不断增加;二是银行业逐步走向联合、集中和垄断。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银行信用的普遍化和集中化,既为中央银行的产生奠定了经济基础,又为中央银行的产生提供了客观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