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兴”是什么意思

2024-05-09 14:39

1. “起兴”是什么意思

起兴:诗歌表现手法之一。即触景生情,因物寄兴。直白一点:某个事物触动了兴致,由它而起,生发出一首诗。
中国传统诗歌主要有三种表现手法:赋、比、兴,即所谓诗之“三义”。简言之,“赋”即铺陈其事,叙物以言情,大多用于叙事;“比”即以甲物比乙事,借物以托情也;“兴”即触物寄情,以某事物触发诗情。
其中“起兴”相对抽象一些,下面是本人的肤浅认识:
古人云,兴者,但借物以起兴,不必与正意相关也。由此可知,先言他物以引“起咏”之词,并非“比”之可比。我们读前人的诗词作品,经常会注意到诗人总喜欢先言古、说人、说事,或登临,或探幽,或用典,总不免说说与主旨关系不大的事情,这便是“起兴”。但它象音乐曲谱前面的“1(哆)=?”,定调也。一首诗或词,作者要抒发什么情感,或涓涓细流,或江河奔放,或大海之巨浪汹涌;是“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凄迷?是“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的感慨?是“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的孤独?是“梧桐细雨”的幽怨?抑或是“大江东去”的豪情奔放?皆由起兴而定。
起兴起源于“诗经”,历来为诗人所注重,应用最多处大约是宋词了。因为很多的词牌格式是分上下片的,这就为起兴创造了极好的空间载体。所以有很多词作出现了上片说事、下片抒情,或上片先说“兴”事、再抒“兴”情,下片先说“正”事、再抒“正”情的情况。
兴和比最易混淆,因二者都是一种“晦涩”的以此言彼。不同处主要在于是否起“定调”作用。陆游咏梅花,既是兴,也是比。兴定调,比喻己。比强调“借”的用途,兴注重“触”的感觉。兴比的过度追求,会造成诗的晦涩,不易让读者理解。如诗鬼李贺,用典起兴过多,句最难懂。

“起兴”是什么意思

2. “起兴”是什么意思

起兴手法,又叫“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朱熹《诗集传》)。就是说,先说其他事物,再说要说的事物。
运用:它一般用在诗章或各节的开头,是一种利用语言因素建立在语句基础上的“借物言情,以此引彼”的艺术表现手法。
作用:它有起情,营造作品气氛,协调韵律,确定韵脚和音步,拈连上下文关系等的作用。运用起兴手法还可使语言咏唱自由,行文显得轻快、活泼。
拓展资料运用起兴手法的诗句
1、《诗经》中大部分都运用了比兴手法
《诗经》是我国诗歌的源头之一,赋比兴是其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比较著名的有《关雎》《蒹葭》等。
2、《陋室铭》刘禹锡
这是一篇铭的文体,开篇即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起兴,引出后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中心论点。

3. “起兴”是什么意思?


“起兴”是什么意思?

4. “起兴”是什么意思?

起兴:诗歌表现手法之一。即触景生情,因物寄兴。直白一点:某个事物触动了兴致,由它而起,生发出一首诗。
中国传统诗歌主要有三种表现手法:赋、比、兴,即所谓诗之“三义”。简言之,“赋”即铺陈其事,叙物以言情,大多用于叙事;“比”即以甲物比乙事,借物以托情也;“兴”即触物寄情,以某事物触发诗情。
其中“起兴”相对抽象一些,下面是本人的肤浅认识:
古人云,兴者,但借物以起兴,不必与正意相关也。由此可知,先言他物以引“起咏”之词,并非“比”之可比。我们读前人的诗词作品,经常会注意到诗人总喜欢先言古、说人、说事,或登临,或探幽,或用典,总不免说说与主旨关系不大的事情,这便是“起兴”。但它象音乐曲谱前面的“1(哆)=?”,定调也。一首诗或词,作者要抒发什么情感,或涓涓细流,或江河奔放,或大海之巨浪汹涌;是“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凄迷?是“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的感慨?是“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的孤独?是“梧桐细雨”的幽怨?抑或是“大江东去”的豪情奔放?皆由起兴而定。
起兴起源于“诗经”,历来为诗人所注重,应用最多处大约是宋词了。因为很多的词牌格式是分上下片的,这就为起兴创造了极好的空间载体。所以有很多词作出现了上片说事、下片抒情,或上片先说“兴”事、再抒“兴”情,下片先说“正”事、再抒“正”情的情况。
兴和比最易混淆,因二者都是一种“晦涩”的以此言彼。不同处主要在于是否起“定调”作用。陆游咏梅花,既是兴,也是比。兴定调,比喻己。比强调“借”的用途,兴注重“触”的感觉。兴比的过度追求,会造成诗的晦涩,不易让读者理解。如诗鬼李贺,用典起兴过多,句最难懂。

5. 起兴是什么意思

“起兴”汉语词汇,读音为qǐxìng,意思是有兴致;感兴趣。诗歌表现手法之一。谓由外界环境触发诗兴文思。上劲,起劲。
出处:
1、《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2、清·姚际恒《诗经通论·诗经论旨》:“兴者,但借物以起兴,不必与正意相关也。”
3、明·冯梦龙《邯郸梦·行宫望幸》:“劳你有个歌儿,将月儿起兴,歌出船上事体,每句要弯弯二字,中两句要打入帝王二字,要个尾声儿。”
造句:
1、正看得起兴,天空又下起了滴滴小雨,这些桃花俏立雨中,显得越发的娇艳。我躲在桃花下面,仰起头,任那些从桃花上划落的雨滴敲打着脸,贪婪的将溅起的水雾吸进身体里。
2、这次野炊活动正开展得起兴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真是大煞风景。

起兴是什么意思

6. 起兴是什么意思

有兴致;感兴趣。
起兴,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qǐ xìng。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谓由外界环境触发诗兴文思。另一种是上劲,起劲。

起兴,又叫“兴”。出自于“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朱熹《诗集传》)。
就是说,先说其他事物,再说要说的事物。它一般用在诗章或各节的开头,是一种利用语言因素建立在语句基础上的“借物言情,以此引彼”的艺术表现手法,它有起情,营造作品气氛,协调韵律,确定韵脚和音步,拈连上下文关系等的作用。运用起兴手法还可使语言咏唱自由,行文显得轻快、活泼。
近义词:起劲
反义词:败兴
造句:
1.这次校运会活动正开展得起兴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
2.我看着小明和小红正聊得起兴。
3.广州的美景引得游客即物起兴,留下了很多好看的照片。
起兴跟比兴的区别:
比兴没办法单独表达,无法截取某个片段,必须要看全文的意思和内容,然后来参照全文意境去进行理解。这是基本的艺术运思与表现方式。起兴更加侧重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使事物变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还可以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侧重在单个句子或意思的表达。

7. 起兴是什么意思?

起兴,又叫“兴”手法。
先说其他事物,再说要说的事物。它一般用在诗章或各节的开头,是一种利用语言因素建立在语句基础上的“借物言情,以此引彼”的艺术表现手法,它有起情,营造作品气氛,协调韵律,确定韵脚和音步,拈连上下文关系等的作用。运用起兴手法还可使语言咏唱自由,行文显得轻快、活泼。
“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有时一句诗中的句子看似比似兴时,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首来判断是否是兴。

相似修辞来源
象征手法,来源于《诗经》中的“比”、“兴”。《楚辞.橘颂》就是通篇运用比兴手法的古代名作。此后在诗歌、散文中成为常见的手法之一。
它一般用来赞颂美好的事物,体现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但有时也可用来讽刺丑恶的事物,抨击不合理的现象,它既可以通篇运用,作者并不点明,而由读者自己去体会象征的含义,也可以只用于某些章节片段,由作者直接点明象征的含义。

起兴是什么意思?

8. 起兴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起兴是什么意思  从理想国际北门出去,向左,向右,向右,向左,向右,进门,向左就到了。 
  
   问题二:起兴手法又叫什么手法?  “借物言志” 
  作用:起兴,又叫“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咏之词也”。就是说,先说其他事物,再说要说的事物。它一般用在诗章或各节的开头,是一种利用语言因素建立在语句基础上的“借物言情,以此引彼”的艺术表现手法,它有起情,创造作品气氛,协调韵律,确定韵脚和音步,拈连上下文关系等的作用。运用起兴手法还可使语言咏唱自由,行文显得轻快、活泼。 
  有关的起兴修辞手法的特点句式有: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只要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具有相似点就可形成比喻。比喻由本体、喻体、喻词构成,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类。比喻的作用是对事物进行描绘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以深刻印象,也可以用常见的事物说明深奥的道理,使道理显明。 
  使用比喻要注意:①喻体要常见易懂;②比喻要贴切,不能信手拈来;③要注意思想感情。 
  2.比拟 
  比拟就是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种形式。比拟的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使读者对事物产生鲜明深刻的印象,引起感情的共鸣。 
  使用比拟要注意与比喻的区别:比喻是“以此喻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上,且喻体必须出现;比拟是“拟此为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动词上,而喻体始终不出现。 
  3.借代 
  借代就是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来代替。主要有以下七种借代方式:特征代本体,专名代泛称,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整体,结果代原因,牌号代本体,产地代本体。运用借代可以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事代情,从而引发读者联想,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使用借代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特征,借代的事物要有所交代,本体借代体不能同时出现;借代与借喻不同,前者注重相关性,后者注重相似性,借喻可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4.夸张 
  夸张是为达到某种效果的需要,故意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加以扩大、缩小或超前的描述的修辞手法。使用夸张可以揭示事物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使人联想,创造意境。 
  使用夸张既要注意显豁,又要注意以事实为基础,还要注意文体特征。 
  5.对偶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对偶有正对、反对、串对等。使用对偶可使表意凝练、抒情酣畅;语言整齐,富于美感;也便于记忆。 
  使用对偶要注意与对比的不同,前者指形式而言,后者指内容而言;对偶中的反对则是两种修辞的兼用。对偶有严式和宽式两种,严式的对偶通称对仗,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同、平仄相对、不重复用字。对对联往往就要达到这样的要求。 
  6.排比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一组句子。使用排比可以增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使用排比要注意与对偶的区别,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言单位;排比常用同一词语作为提示语,对偶一般不重字。 
  7.设问 
  设问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说出自己的看法的一种修辞方法。分自问自答和问而不答两种。使用设问,可起到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的作用;有时用在文章中间,也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8.反问 
  反问也叫反诘,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包括用肯定句表达否定的内容和用否定句表达肯定的内容两种形式。使用反问能加强语气,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设问和反问都是无疑而问,但也有区别。设问多是自问自答,反问则是问......>> 
  
   问题三:起兴的词语・起兴  【拼音】:qǐ xìng;qǐ xīng【注音】:ㄑㄧˇ ㄒㄧㄥ ◎ 起兴 qǐxìng[get interested] 有兴致;感兴趣多热闹的事她也不起兴 【拼音】:qǐ xīng释义:(1).诗歌表现手法之一。谓由外界环境触发诗兴文思。【出处】:《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宋 朱熹集传:“故诗人因所见以起兴,而叹其女子之贤,知其必有以宜其室家也。” 明 冯梦龙《邯郸梦・行宫望幸》:“劳你有个歌儿,将月儿起兴,歌出船上事体,每句要弯弯二字,中两句要打入帝王二字,要个尾声儿。”【示例】:清 姚际恒《诗经通论・诗经论旨》:“兴者,但借物以起兴,不必与正意相关也。” 朱自清《中国歌谣・歌谣的修辞》:“比亦常代起兴作用。”释义:(2).上劲,起劲。 【出处】:于伶《七月流火》第四幕:“刚跟敌人斗出点名堂,所谓战斗正酣,杀得起兴,下火线,不甘心!”再解:“起兴”,“起”是开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这种手法是“借物托起,因物联想,触景生情,借题发挥”。但所“兴”之事物,必须要与所咏之事情有必然的联系。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毫无牵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