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新常态中,经济发展呈现出的鲜明亮点是包括什么?

2024-05-08 21:22

1. 在经济新常态中,经济发展呈现出的鲜明亮点是包括什么?

在经济新常态中,经济发展呈现出的鲜明亮点是包括:
亮点一:经济结构不断升级,国家统计局不久前发布的2015年1-2月份工业企业利润数据尽管总额同比略有下降,但仍难掩经济结构上的积极变化。
亮点二:民生得到持续改善,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亮点三:创新驱动日益强劲,民生的改善需要经济发展作支撑,而高质量增长离不开创新。

拓展资料:
一 经济新常态定义:
经济新常态就是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稳增长。经济新常态是强调“调结构稳增长”的经济,而不是总量经济;着眼于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及在对称态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GDP、人均GDP增长与经济规模最大化。经济新常态就是用增长促发展,用发展促增长。

二 经济新常态主要特征:
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
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三 经济发展新常态带来的几个趋势性变化:
从消费需求看,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你有我有全都有,消费是一浪接一浪地增长。现在,“羊群效应”没有了,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消费拉开档次,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随着我国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变化,供给体系进行一些调整是必然的,但我国有十三亿多人,总体消费水平还不高、余地还很大。我们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
从投资需求看,过去,投资需求空间巨大,只要有钱敢干,投资都有回报,投资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现在,经历了三十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传统产业、房地产投资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了新要求。我国总储蓄率仍然较高。我们必须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
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国际市场空间扩张很快,只要有成本优势,出口就能扩大,出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能。现在,全球总需求不振,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同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多少年打拼出来的国际市场也是重要资源。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明显提高,国际收支双顺差局面正在向收支基本平衡方向发展。我们必须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积极影响国际贸易投资规则重构,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
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过去,供给不足是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个主要矛盾,现在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钢铁、水泥、玻璃等产业的产能已近峰值,房地产出现结构性、区域性过剩,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新城新区的规划建设总面积超出实际需要。在产能过剩的条件下,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不可避免。互联网技术加快发展,创新方式层出不穷,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
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过去,我们有源源不断的新生劳动力和农业富余劳动力,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引进技术和管理就能迅速变成生产力。现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下降,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在许多领域我国科技创新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能够拉动经济上水平的关键技术人家不给了,这就使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随着要素质量不断提高,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
从市场竞争特点看,过去,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现在,竞争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消费者更加注重品质和个性化,竞争必须把握市场潜在需求,通过供给创新满足需求。企业依赖税收和土地等优惠政策形成竞争优势、外资超国民待遇的方式已经难以为继,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我们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为市场充分竞争创造良好条件.
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可以放开手脚大开发、快发展。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难以承载高消耗、粗放型的发展了。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等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生态环境越来越珍贵。我们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并从中创造新的增长点。
从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看,过去,经济高速发展掩盖了一些矛盾和风险。现在,伴随着经济增速下调,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地方政府性债务、影子银行、房地产等领域风险正在显露,就业也存在结构性风险。这些风险,有的来自经济结构调整中政府行为越位,有的来自市场主体在经济繁荣时的盲目投资,有的来自缺乏长远考虑而过度承诺,有的则与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有直接关系。综合判断,我们面临的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我们必须标本兼治、对症下药,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通过延长处理时间减少一次性风险冲击力度,如果有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威胁,就要果断采取外科手术式的方法进行处理。
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过去,总需求增长潜在空间大,实行凯恩斯主义的办法就能有效刺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中的短板很清楚,产业政策只要按照“雁行理论”效仿先行国家就能形成产业比较优势。现在,从需求方面看,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从供给方面看,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我们必须全面把握总供求关系新变化,科学进行宏观调控,适度干预但不盲目,必要时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坚定出手,平衡好增强活力和创造环境的关系,真正形成市场和政府合理分工、推动发展新模式。
参考资料:
经济新常态-百度百科

在经济新常态中,经济发展呈现出的鲜明亮点是包括什么?

2. 如何理解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点?


3.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1、从消费需求看,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
2、从投资需求看,经历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
3、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国际市场空间扩张很快,出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同时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必须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
新常态意味着:
1、进入新常态后,由于总量规模大,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不会降低,对世界市场的需求不会减弱。同时,中国经济走向新常态,意味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这对全球经济的再平衡和健康发展都有重大的正面效应;
2、增长除了速度以外,质量更加重要,一个国家也像一个企业那样,需要不断推进改革来驱动增长。在APEC北京会议上,中国推动亚太地区发展所扮演的角色,也在进入一种"新常态"。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就要为创新拓宽道路,就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就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4.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1、增长速度要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
目前,中国经济进入了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既反映了经济增长的客观趋势,又体现了我国宏观调控目标新的取向。
2015年我国GDP预期增长目标为7%。即便是7%的GDP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也名列前茅的。数据显示,2011-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0%,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分年度看,2011年比上年增长9.5%,2012、2013年均增长7.7%,2014年增长7.3%,2015年上半年增长7.0%。国家统计局表示,“十二五”期间,预计我国经济年均增长近8%,将远远高于同期世界2.5%左右的年均增速。
2、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
从经济运行的客观趋势看,世界经济增长持续乏力,国际市场需求持续疲软,我国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放缓,产能过剩问题突出。随着资源生态环境约束加大、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高投入、高消耗、偏重数量扩张的高增长难以为继。
3、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
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来,我国经济结构优化趋势加快。需求结构方面,消费需求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特别是2013年后消费贡献率增幅明显,由2013年的50%增长到2015年上半年的60%。
同时,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消费,网上购物、定制消费等方式广泛发展,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农村消费等领域的消费升级逐步展开,新的商业机会不断涌现。
4、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
推动经济发展的直接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增加资本、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二是提高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后者又主要取决于科技创新。从更多依靠要素投入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转变,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一个重要表现。
当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产业、产品、生产方式、产业组织、商业模式、管理体系等各个方面的创新不断深入。

扩展资料:《人民日报》的评论指出:“经济新常态,需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培育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
“从根本上说,就是向改革要动力,向结构调整要助力,向民生改善要潜力;就是要‘激活力’,把该放的权放到位,让市场主体真正放开手脚;就是要‘补短板’,把该做的事做好,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就是要‘强实体’,把该给的政策给足,夯实发展的微观基础。”
《人民日报》评论认为:“新常态是新的探索,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以改革开路,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企业和社会活力,培育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结构优化,更好地改善民生。”
“新常态”作为中国高层对经济形势的清醒判断和重要定义,对未来宏观经济政策导向有着决定性意义。
而《人民日报》的三篇评论恰为人们清晰呈现了“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整体面貌和未来趋势,正如评论中所说,“面对新常态,我们要有冷静的心、坚定的心和火热的心,科学认识新常态,积极应对新常态,学会适应新常态,创造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辉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经济新常态

5. 经济发展新常态体现在哪几个关键词

经济发展新常态,说的就是即将从人口红利期的高速增长转向以科技创新为目标的可持续增长。一个国家在经历了经济危机、经济调整之后出现的一个过渡阶段经济运行态势称之为经济新常态。旧常态说穿了就是粗放型、数量型、扩张的一种状态,它靠低成本来驱动的。经济新常态就是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稳定增长。经济新常态不是不需要GDP,而是不需要GDP增长方式;不是不需要增长,而是把GDP增长放在发展模式中定位,使GDP增长成为再生型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模式的组成部分。经济新常态下明显特征是“增长动力实现转换”、“经济结构实现再平衡”。具体特征体现在:
1、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
2、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
3、中国低成本比较优势发生了转化,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
4、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产业组织新特征;
5、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人口减少,要素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
6、市场竞争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
7、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8、经济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

经济发展新常态体现在哪几个关键词

6.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点,我们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经济新常态”九大特征
       1、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
  2、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
  3、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发生了转化,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
  4、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产业组织新特征;
  5、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人口减少,要素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
  6、市场竞争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
  7、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8、经济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
  9、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7. 在经济新常态中,经济发展呈现出的鲜明亮点包括

永沃财富为你解答
亮点一:经济结构不断升级
  国家统计局不久前发布的2015年1-2月份工业企业利润数据尽管总额同比略有下降,但仍难掩经济结构上的积极变化。数据显示,油气开采业、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合计减少利润738.8亿元,为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减少额的2.2倍。
  与此反差鲜明的是,同一时期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为代表的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增长24.7%,这一增速比去年全年的利润增速还要高9.2个百分点。
  如果说上述变化是第二产业内部的结构调整,那么服务业的高歌猛进则暗示着新常态的经济结构更加均衡。据《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1%,明显快于第二产业的7.3%和第一产业的4.1%,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高达48.2%。
  “随着技术的变革与需求的升级,我们的生产及流通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在互联网的助推下,大众需求与企业生产的互动也日益紧密,构筑了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一大亮点。”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何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亮点二:民生得到持续改善
  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业方面,去年我国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逆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同比多增12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有了工作,收入又如何呢?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167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2%。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郑新立看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超过GDP增速0.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继续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分配上的这两个“超过”带来了居民消费率的提高,这也是结构调整的重大成果。
亮点三:创新驱动日益强劲
  民生的改善需要经济发展作支撑,而高质量增长离不开创新。新常态下的经济数据透露了我国创新领域的哪些重要趋势呢?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即R&D)经费支出比上年增长12.4%,相当于GDP的2.09%,而技术合同成交金额高达8577亿元,同比增长14.8%。同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数据亦表明,2014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为92.8万件,已经连续4年位居世界第一。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认为,新常态下的企业已经意识到,靠廉价劳动力和外延式扩张不仅不可能再获得丰厚的报酬,反而可能导致企业被淘汰。与此同时,快速工业化积累的大量资金,也为企业加强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专家表示,相关数据的背后,是中国社会日益将创新视为核心竞争力。而新常态下的中国,创新环境正在持续优化,创新投入正在不断加大,创新成果的流动和转化正在为经济提供更强劲的增长动力。
亮点四:外贸发展更加健康
  更优的产业结构带来更优质的产品,民生持续改善伴随着旺盛的内需,而创新水平的增强则让中国企业拥有足够的竞争力。这些亮点反映到对外经济中,就是外贸变得更加均衡和健康。
 

在经济新常态中,经济发展呈现出的鲜明亮点包括

8. 在经济新常态中,经济发展呈现出的鲜明亮点包括

1、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年均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仍将保持在7%—8%的中高速。与中国改革开放前32年年均增长9.9%的高速增长阶段相比较,年均增长速度大概回落2—3个百分点。但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相比,这一增长速度仍处于领跑状态。
2、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吃资源饭、环境饭、子孙饭的旧发展方式正在让位于以转型升级、生产率提高、创新驱动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可持续、包容性发展。中国经过前一个阶段的高速发展,资源、环境、社会保障问题的制约日趋严重,吃资源饭、环境饭、子孙饭的旧发展方式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已经被迫展开,告别不顾资源短缺、竭泽而渔、破坏性开采的粗放型发展,忽视环境保护的污染性发展,透支人口红利、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的透支性发展,正在逐步转入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
3、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服务业发展及创新驱动
经济增长结构发生变化。生产结构中的农业和制造业比重明显下降,服务业比重明显上升,服务业取代工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13年,中国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4年前三个季度,这一比例继续上升到46.7%。
需求结构中的投资率明显下降,消费率明显上升,消费成为需求增长的主体;内需与外需结构发生变化,内需占比增加。
视环境保护的污染性发展,透支人口红利、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的透支性发展,正在逐步转入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

扩展资料
经济转型中的四大阵痛决定了中国正面临着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面临四大阵痛:
1、钢铁、水泥、造船电解铝等制造业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制造业要“去产能化”;
2、中国地方政府负债率较高,金融要“去杠杆化”;
3、房地产调整阵痛;
4、环境的要求,环境要“去污染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经济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