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北镇抚司是什么机构?明朝的 *** 机构总览介绍!

2024-05-11 17:23

1. 明朝的北镇抚司是什么机构?明朝的 *** 机构总览介绍!

 明朝的北镇抚司是什么机构?下面我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近日随着明朝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大明风华》的热播,让一直不温不火的明朝,属实火了一把。剧中演员真实演绎,朱家父子的家长里短,十分的接地气。
  剧中明成祖朱棣雄才大略,仁宗朱高炽宽厚仁慈,汉王朱高煦野心蓬勃,却有勇无谋。唯独赵王朱高燧却让人感到异常的精明。相比汉王的狂野,赵王多了些细腻。这其实与赵王所在的工作地方,北镇抚司有很大关系,那么明朝 *** 机构中的北镇抚司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为何他的权力会如此的大?明朝皇帝又为何要设立北镇抚司?
  明朝中央集权
  一明朝 *** 机构一览
   
  提到明朝的北镇抚司,首先咱们先熟悉一下明朝时期的 *** 机构。明太祖朱元璋坐上皇帝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继续加强中央集权和强化君主专制,自古以来封建王朝主要以两个对矛盾为主线,一君权和相权,二中央和地方。
  明太祖朱元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废丞相设内阁,其意义就在于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皇帝手中权力变大了。但是与此同时带来的是繁重的工作量,据调查朱元璋在废除丞相后,政务上基本都是亲力亲为,平均每天要处理四百件事。
  明太祖朱元璋画像
  如果朱元璋每天睡六个小时,剩下十八个小时来处理政务,平均两三分钟就要为一件事做出决定。这是明朝政治体制与前面几朝的不同之处,其余的也有增设,但是基本框架不变。
  中央 *** 机构依旧是六部,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工部。吏部,主要掌管官员的考核以及四品以下官员的任免。户部,掌管国家财政,国库。礼部,负责重要节日以及活动,例如贡举、祭祀、典礼等。兵部,负责军事上面的问题。刑部,主管刑法,工部负责工程建设。
  大明风华朱高燧
  在地方上还设有三司,分别是掌管民政的承宣布政使司,和负责刑狱的提刑按察使司,最后是统领军政的都指挥使司。地方三司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制约。在此基础之上,朱元璋还亲率一套领导班子。
  由他直接管辖,除了内阁,还有都察院、五军都督府和一个神秘组织锦衣卫。都察院前身是御史台,主要负责监察、弹劾及建议。同时又与刑部、大理寺并称三法司。如果遇到特别重大的案件,案件会由这三个部门同时审理,全称“三法司会审”。简称,“三司会审”。
  明朝官员
  其中五军都督府和兵部都是管理军队,都直接受皇帝统领,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的区别就是五军都督府有统兵权无调兵权,兵部拥有调兵权却无统兵权。这两个部门相互节制却不统属。最后一个是明朝最神秘的组织锦衣卫。
  锦衣卫开始的工作其实很简单,就是皇帝出行的仪仗队。也就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些举旗子,抬轿子的人。但是后来朱元璋发现这些人非常好用,并且十分听话。这才在洪武十五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为锦衣卫。
  锦衣卫画像
  锦衣卫的设立标志着明朝特务机构的开始,明朝时期锦衣卫除了保卫皇帝,巡查之外,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锦衣卫在明朝的地位可以说是相当的吃香,权力很大,因为他们可以直接绕过正规的司法部门,直接逮人。而我们今天要说的北镇抚司就是锦衣卫下属的一个机构。
  二北镇抚司和南镇抚司
  锦衣卫属下的镇抚司,分为南北两个。南镇抚司专管本卫的法纪、军纪。而北镇抚司是明成祖朱棣时期专门设立的,主要管理皇帝钦定的案件,其中最大的便利之处就是北镇抚司拥有自己监狱就是诏狱,北镇抚司的人可以自行逮捕、刑讯、处决,不必经过司法机构。
  锦衣卫飞鱼服
  执行范围包括朝中大臣,皇亲国戚。因为背后撑腰的是皇帝,所以人家底气足,腰杆硬,最重要的是权力大。北镇抚司为什么会权力这么大,因为北镇抚司受命皇帝,如朕亲临。所以一旦被他们盯上了,就说明你在皇帝那里挂号了。
  南、北镇抚司一共有多少人呢?在它们下面共五个卫所,统领他们官员称为千户、百户、总旗、小旗。 还有就是普通的军士称为校尉、力士,也被称为"缇骑"。这里再普及一下明朝的军队编制,明朝的军制是卫所制。编制主要分为小旗、总旗、百户、千户。小旗十人,总旗五十人,百户就是按字面意思管一百个人,千户就是大概一千一百个人。
  锦衣卫剧照
  五个小旗是一个总旗,两个总旗是一个百户,十个百户是一个千户。以此类推,最后五个千户是一个卫,卫又称作所,卫所制就是这么来的。比如说在一个地方设置驻军一个所就是一千一百人,设立一个天津卫大概驻军就是五千六百人。锦衣卫的卫就是部队的编制,理解来就是皇帝身边的一支加强旅。
  三北镇抚司的权力
  我们都知道明朝的锦衣卫是专门的特务机构,刑罚残酷,让百官生畏。但是锦衣卫在明太祖朱元璋的后期权力一度缩小,因为朱元璋发现有些锦衣卫借着权力不干好事,依宠而娇。明成祖朱棣时期又再一次启用锦衣卫,并给予重权,同时下属设立北镇抚司。
  朱棣画像
  朱棣命北镇抚司专门管理诏狱,处理重要案件,等到了明宪宗时期,北镇抚司的权力更加大了,直接向皇帝禀告,这时候的锦衣卫长官也不能干预。
  我们都说锦衣卫是特务机构,其实并不准确,真正在负责特务任务的只是锦衣卫中的一小部分人,他们就是北镇抚司的人名叫“缇骑”。关于明朝锦衣卫中谁在做特务工作。
  明朝锦衣卫
  王世贞的《锦衣志》提到,明宪宗成化年间,锦衣卫掌卫官统缇骑一百人,专门负责监察京师的不轨、亡命、盗奸、机密大事;巡捕官统缇骑二百人,专职捕贼。这些缇骑的来源主要是“大侠或贾人子”。
  总之,在锦衣卫中谁掌握着北镇抚司,谁就是锦衣卫的最高领导。明朝后期真正的特务机构其实只有东厂和西厂,锦衣卫最多算个陪衬。
  那么,说了这么多北镇抚司究竟在明朝属于一个什么样机构呢?简单的理解就是锦衣卫中的实力扛把子,组成人员都是锦衣卫精英中的精英。在明朝体制中最有名的是队伍就是锦衣卫,而最有名的锦衣卫即为,北镇抚司十三太保。
  北镇抚司权力在明朝嘉靖皇帝时期达到了最顶峰。我们都知道嘉靖帝曾二十余年不上朝,但是天下却尽在他的掌控之中。原因就是北镇抚司的存在,北镇抚司正是嘉靖皇帝在背后操纵全局的工具,可想而知北镇抚司的权力有多大!
   

明朝的北镇抚司是什么机构?明朝的 *** 机构总览介绍!

2. 明朝北镇抚司和南镇抚司有什么区别


3. 明朝北镇抚司和南镇抚司有什么区别

区别如下:
1、“南镇抚司”负责本卫的法纪、军纪。“北镇抚司”传理皇帝钦定的案件,拥有自己的监狱(诏狱),可以自行逮捕、刑讯、处决,不必经过司法机构。
2、北镇抚司“专理诏狱”(皇帝钦定的案件),且拥有诏狱,可以自行逮捕、侦讯、行刑、处决,不必经过一般司法机构。死于酷刑之下者不计其数。
北镇抚司外部任务较多,经常出差全国。北镇抚司外出特务皆为“钦差”。由于北镇抚司直接向皇帝负责,因此地方官员见到北镇抚司的人都是恭恭敬敬,一点不大意,称呼为“上差”或“钦差”。
拓展资料:南、北镇抚司下设五个卫所,统领官称千户、百户、总旗、小旗。一般军士称为校尉、力士,被称为“缇骑”。缇骑的数量,最少时为1000,最多时多达60000之众。锦衣卫官校一般从民间选拔孔武有力,无不良记录的良民入充,之后凭能力和资历逐级升迁。同时,锦衣卫的官职也允许世袭。

明朝北镇抚司和南镇抚司有什么区别

4. 明朝镇抚司是什么部门

司法事务部。
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特令锦衣卫掌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之权,下设镇抚司,从事侦察、逮捕、审问活动,且不经司法部门。负责侦缉刑事的锦衣卫机构是“南北镇抚司”。其中“南镇抚司”负责本卫的法纪、军纪。“北镇抚司”专理皇帝钦定的案件,拥有自己的监狱(诏狱),可以自行逮捕、刑讯、处决,不必经过司法机构。
北镇抚司外部任务较多,经常出差全国。北镇抚司外出特务皆为“钦差”。由于北镇抚司直接向皇帝负责,因此地方官员见到北镇抚司的人都是恭恭敬敬,一点不大意,称呼为“上差”或“钦差”。
明代最有名的锦衣卫即为北镇抚司十三太保。

5. 明朝的所镇抚是什么职位?管多少人?

所镇抚(从六品),明代在千户所内设置的武职土官,以土兵精干者或头目充任,秩阶低于千户,副千户,百户缺,则代之。



卫有指挥使(正三品)、指挥同知(从三品)、指挥佥事(正四品)、卫镇抚(从五品),其下属有经历(从七品)、知事(正八品)、吏目(从九品)、仓大使、副使等。千户所有正千户(正五品)、副千户(从五品)、所镇抚(从六品),其下属为吏目;百户所有百户(正六品)、总旗、小旗。

卫所,是明朝使用的一种军队编制,有卫、所两级。

一府设所,几府设卫。卫设指挥使,统兵士五千六百人。卫下有千户所,设千户,统兵一千一百二十士兵,千户所下设百户所,设百户,统兵一百一十二士兵。

南北镇抚司是负责侦缉刑事的锦衣卫机构。南北镇抚司下设五个卫所,其统领官称为千户、百户、总旗、小旗,普通军士称为校尉、力士。校尉和力士在执行缉盗拿奸任务时,被称为“缇骑”

明朝的所镇抚是什么职位?管多少人?

6. 明朝锦衣卫设南北镇抚司的原因是什么?职位有何不同?

明朝锦衣卫设计南北镇抚司是为了暗查官员的私事,逮捕和审问一些有嫌疑的官员,南镇抚司主要负责锦衣卫的内部纪律问题,北镇抚司主要负责皇帝的命令,这两个镇抚司的职位是不一样的,一个是对锦衣卫内部,一个是针对锦衣卫外部,看似地位相同,但是实际上北镇抚司的权利要更大一些,所以谁掌握了北镇抚司,基本就掌握了整个锦衣卫。锦衣卫是由朱元璋最先设立的,锦衣卫跟特务机关相似,为的是负责皇帝下达的各种命令,专门负责暗中调查官员,当时搞得朝中的大臣们个个胆战心惊的过着日子,甚至都不太想当官了。
锦衣卫是有别于其他行政机关的,他们是独立开来的,直接对皇帝负责,所以锦衣卫的人办事,根本不需要通过各级官员的允许,不需要走任何的程序,可以直接行动,只对皇帝一人禀报要务。所以有些官员官位虽然比锦衣卫高,但是对他们还是得毕恭毕敬,毕竟要是得罪了他们,锦衣卫是完全可以直接抓人的,然后严刑逼供。
锦衣卫分南北镇抚司,北镇抚司主要就是负责行动,皇帝有什么指令,都是由北镇抚司的人去做的,负责暗中观察官员,了解他们的私事,逮捕、审问等行动,都是由北镇抚司去完成的,南镇抚司是不参与其中的。南镇抚司主要负责锦衣卫内部的纪律问题,所以他们负责管理北镇抚司人员的行为,但是虽然如此,南镇抚司只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他们一般是不会对北镇抚司的人做出什么惩罚的,毕竟他们的手段更为厉害,一旦得罪他们,也是在给自己惹麻烦,除非看出某个人员要倒了,他们才会出来罗列各种罪证。
所以,锦衣卫设计南北镇抚司主要是要分为两个部分,互相制约,但是实际上北镇抚司权利太大,南镇抚司不敢制约北镇抚司。

7. 明朝政府有哪些主要机构?

主要机构:朱元璋废宰相一职,仿宋殿阁制设内阁。明朝在中央设置六部、五寺、特务机构内行厂、三公、诸司、外三监、内十二监 。
六部:明朝在中央设置吏、户、礼、工、刑、兵六部,与前代相比,明朝最初在每部增加尚书侍郎各一。胡惟庸案之后,朱元璋废丞相之职,取消中书省。六部因此地位得到了提高。每部只设一个尚书,两个侍郎,原有的各科尚书降为郎中。各部尚书和侍郎的官阶也上升。其中以吏部(主管文官升迁)最为重要,户部人员最多。礼部(主管祭祀大典)与工部(主管公共建设)地位较低。

监察机构:在洪武十三年前,明朝还沿袭元的监察制度,设立御史台,有左右御史大夫各一名。洪武十三年后,朱元璋废御史台。两年之后,朱元璋设立新的监察机构—都察院。都察院下面设立监察御史若干人,分巡全国各省,称为十二道监察御史。每道有监察御史三至五人,范围大体为一省。但监察御史都驻在京师,有事带印出巡,事毕回京缴印。到明末,监察御史分为十三道,共有一百一十人。

六科:明朝开始只设了给事中。到洪武二十四年,设都给事中六人,分吏、户、礼、工、刑、兵六科,每科一人。该制度基本是继承了唐朝的门下省制度。六科官职品级虽低,然职权很高。他们可以不赞成皇帝的意旨。而该制度也发挥了一定的改善朝政作用。

五寺:五寺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大理寺与刑部和都察院合为三法司,其职权与今日之最高法院相似。大理寺的首长称为大理寺卿,也是九卿之一。其余四个寺的卿职权较低。太常寺负责祭祀;太仆寺管理马匹;光禄寺负责寿宴;鸿胪寺负责接待外宾。
内阁:在废除丞相制度后,朱元璋亲理政务,一度深感疲惫,于是设立四辅制度来辅佐政事。但这项制度效能不彰。洪武十七年后被废。之后朱元璋请来几位翰林学士帮忙辅佐,这些翰林学士的官职被命为“XX大学士”。这也就是所谓的内阁机构。

特务机构:参见:锦衣卫、东厂和西厂
明朝实行严密的特务政治。主要的特务机构包括锦衣卫、东厂和西厂,武宗时期还一度设有内行厂。 锦衣卫设立于洪武十五年,直接听命于皇上,可以逮捕任何人,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在东厂设立后,锦衣卫权力受到削弱。东厂成立于永乐十八年,是明成祖为了镇压政治上的反对力量而成立。地点位于京师东安门北。东厂的主要职责就是监视政府官员、社会名流、学者等各种政治力量,并有权将监视结果直接向皇帝汇报。依据监视得到的情报,对于那些地位较低的政治反对派,东厂可以直接逮捕、审讯;而对于担任政府高级官员或者有皇室贵族身份的反对派,东厂在得到皇帝的授权后也能够对其执行逮捕、审讯。
东厂在设立之初,就由宦官担任提督,后来通常以司礼监秉笔太监中位居第二、第三者担任。西厂设立于宪宗时期,首领为汪直。1482年后被废。其后又被武宗短暂恢复。 内厂设置于武宗时期,首领为宦官刘谨,刘谨伏诛后,内厂与西厂同时被废,仅留东厂。

三公:包括太师、太傅、太保。这些官职都是虚弦。他们名为辅导太子,但实际上辅导太子的机构是詹事府。詹事府下设两坊、一局、一厅。此外还有太医院。太医院附属有生药库和惠民药局。而翰林院远较太医院重要。翰林院首长则是翰林学士。

诸司:指不属于各部院的司。主要指通政司和行人司。通政司负责传递公文,公告周知。行人司负责到地方上颁诏谕及赴外国作使臣。

外三监:包括国子监、钦天监、上林苑监。钦天监负责观测星象。国子监是教育机构,有祭酒一人,司业一人,监丞一人,博士五人,助教十五人,学正十人,学录七人,典簿一人,典籍一人,典馔两人。上林苑监负责掌管皇帝的御花园,畜牧场与菜圃。

内十二监:为宦官衙门。事实上只有在这些衙门工作的宦官才是太监。包括司礼监、内宫监、御用监、司设监、御马监、神宫监、尚膳监、尚宝监、印绶监、直殿监、尚衣监、都知监。以司礼监最为重要,监内的提督太监主管宫内一切宦官礼仪刑名。而秉笔太监在宦官极端专权时竟代替皇帝批公文。此外还设有四个司(惜薪、钟鼓、宝钞、混堂),八个局(兵仗、银作、浣衣、巾帽、针工、内织染、酒醋面,司苑),合为内官廿四衙门。宫女也有六个局(尚宫、尚仪、尚食、尚寝、尚功等),每个局下设四个司。

明朝政府有哪些主要机构?

8. 明朝政府有哪些主要机构

主要机构:朱元璋废宰相一职,仿宋殿阁制设内阁。明朝在中央设置六部、五寺、特务机构内行厂、三公、诸司、外三监、内十二监 。
六部:明朝在中央设置吏、户、礼、工、刑、兵六部,与前代相比,明朝最初在每部增加尚书侍郎各一。胡惟庸案之后,朱元璋废丞相之职,取消中书省。六部因此地位得到了提高。每部只设一个尚书,两个侍郎,原有的各科尚书降为郎中。各部尚书和侍郎的官阶也上升。其中以吏部(主管文官升迁)最为重要,户部人员最多。礼部(主管祭祀大典)与工部(主管公共建设)地位较低。

监察机构:在洪武十三年前,明朝还沿袭元的监察制度,设立御史台,有左右御史大夫各一名。洪武十三年后,朱元璋废御史台。两年之后,朱元璋设立新的监察机构—都察院。都察院下面设立监察御史若干人,分巡全国各省,称为十二道监察御史。每道有监察御史三至五人,范围大体为一省。但监察御史都驻在京师,有事带印出巡,事毕回京缴印。到明末,监察御史分为十三道,共有一百一十人。

六科:明朝开始只设了给事中。到洪武二十四年,设都给事中六人,分吏、户、礼、工、刑、兵六科,每科一人。该制度基本是继承了唐朝的门下省制度。六科官职品级虽低,然职权很高。他们可以不赞成皇帝的意旨。而该制度也发挥了一定的改善朝政作用。

五寺:五寺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大理寺与刑部和都察院合为三法司,其职权与今日之最高法院相似。大理寺的首长称为大理寺卿,也是九卿之一。其余四个寺的卿职权较低。太常寺负责祭祀;太仆寺管理马匹;光禄寺负责寿宴;鸿胪寺负责接待外宾。
内阁:在废除丞相制度后,朱元璋亲理政务,一度深感疲惫,于是设立四辅制度来辅佐政事。但这项制度效能不彰。洪武十七年后被废。之后朱元璋请来几位翰林学士帮忙辅佐,这些翰林学士的官职被命为“XX大学士”。这也就是所谓的内阁机构。

特务机构:参见:锦衣卫、东厂和西厂
明朝实行严密的特务政治。主要的特务机构包括锦衣卫、东厂和西厂,武宗时期还一度设有内行厂。 锦衣卫设立于洪武十五年,直接听命于皇上,可以逮捕任何人,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在东厂设立后,锦衣卫权力受到削弱。东厂成立于永乐十八年,是明成祖为了镇压政治上的反对力量而成立。地点位于京师东安门北。东厂的主要职责就是监视政府官员、社会名流、学者等各种政治力量,并有权将监视结果直接向皇帝汇报。依据监视得到的情报,对于那些地位较低的政治反对派,东厂可以直接逮捕、审讯;而对于担任政府高级官员或者有皇室贵族身份的反对派,东厂在得到皇帝的授权后也能够对其执行逮捕、审讯。
东厂在设立之初,就由宦官担任提督,后来通常以司礼监秉笔太监中位居第二、第三者担任。西厂设立于宪宗时期,首领为汪直。1482年后被废。其后又被武宗短暂恢复。 内厂设置于武宗时期,首领为宦官刘谨,刘谨伏诛后,内厂与西厂同时被废,仅留东厂。

三公:包括太师、太傅、太保。这些官职都是虚弦。他们名为辅导太子,但实际上辅导太子的机构是詹事府。詹事府下设两坊、一局、一厅。此外还有太医院。太医院附属有生药库和惠民药局。而翰林院远较太医院重要。翰林院首长则是翰林学士。

诸司:指不属于各部院的司。主要指通政司和行人司。通政司负责传递公文,公告周知。行人司负责到地方上颁诏谕及赴外国作使臣。

外三监:包括国子监、钦天监、上林苑监。钦天监负责观测星象。国子监是教育机构,有祭酒一人,司业一人,监丞一人,博士五人,助教十五人,学正十人,学录七人,典簿一人,典籍一人,典馔两人。上林苑监负责掌管皇帝的御花园,畜牧场与菜圃。

内十二监:为宦官衙门。事实上只有在这些衙门工作的宦官才是太监。包括司礼监、内宫监、御用监、司设监、御马监、神宫监、尚膳监、尚宝监、印绶监、直殿监、尚衣监、都知监。以司礼监最为重要,监内的提督太监主管宫内一切宦官礼仪刑名。而秉笔太监在宦官极端专权时竟代替皇帝批公文。此外还设有四个司(惜薪、钟鼓、宝钞、混堂),八个局(兵仗、银作、浣衣、巾帽、针工、内织染、酒醋面,司苑),合为内官廿四衙门。宫女也有六个局(尚宫、尚仪、尚食、尚寝、尚功等),每个局下设四个司。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