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央行为什么要创设新型货币政策工具

2024-05-04 10:29

1. 我国央行为什么要创设新型货币政策工具

近来,央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使用了一些有别于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新型手段,如抵押补充贷款(PSL)、常设借贷便利(SLF)和中期借贷便利(MLF)。下面将简要解析一下这三种新型货币政策工具。

  第一,PSL有两层含义,首先是量的层面,是基础货币投放的新渠道;其次价的层面,通过商业银行抵押资产从央行获得融资的利率,从而引导中期政策利率,以实现央行在短期利率控制之外,对中长期利率水平的引导和掌控。再贷款是无抵押的信用贷款,而PSL则恰恰相反。

  第二,央行定义SLF为:其是央行正常的流动性供给渠道,主要功能是满足金融机构期限较长的大额流动性需求;对象主要为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期限为1-3个月。

  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采用市场化利率招标方式开展操作,而SLF利率水平根据货币调控需要、发放方式等综合确定。

  最后,MLF类似于SLF,期限为3个月,但临近到期可能会重新约定利率并展期。商业银行可通过质押利率债和信用债获取借贷便利工具的投放。

  市场人士分析,MLF 比SLF 更能够直接改善信用创造并更好地拉动经济。

我国央行为什么要创设新型货币政策工具

2. 中央银行传统三大货币政策工具指的是什么?


3. 中央银行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是什么?

中央银行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
1、存款准备金制度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2、再贴现政策
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转让。对中央银行来说,再贴现是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票据,流出现实货币,扩大货币供应量。
对商业银行来说,再贴现是出让已贴现的票据,解决一时资金短缺。整个再贴现过程,实际上就是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之间的票据买卖和资金让渡的过程。
3、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与一般金融机构所从事的证券买卖不同,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调节货币供应量。
被称为中央银行的 “三大法宝”。主要是从总量上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进行调节。
是中央银行所采用的、对整个金融系统的货币信用扩张与紧缩产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响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扩展资料
当货币政策边际效用递减,因此央行会慎用降息降准这样的货币政策工具,而更倾向于运用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保持市场流动性,以及利用中期借贷便利(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MLF)与常备借贷便利(Standing Lending Facility,简称SLF),这种新型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短期流动性。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公开市场业务债券交易有回购、现券交易以及发行中央银行票据三个品种。央行回购分为正回购和逆回购,两者都是央行在公开市场上吞吐货币的行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货币政策工具

中央银行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是什么?

4. 央行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具体包括哪些类型


5. 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如何影响货币供给

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优缺点

再贴现业务的主要优点是,它有利于中央银行发挥最后贷款者的作用,并且既能调节货币供给的总量,又调节货币供给的结构。再贴现业务的主要缺点是再贴现业务的主动权在商业银行,而不在中央银行,这就限制中央银行的主动性;再贴现率的调节作用有限。繁荣时期提高再贴现率未必能够抑制商业银行的再贴现需求,因为商业银行的盈利更高;萧条时期降低再贴现率也未必能刺激商业银行的借款需求,因为此时的盈利水平更低。而且再贴现率不能经常调整,否则市场利率的经常波动,会使商业银行无所适从。此外,再贴现业务的最大缺点在于它具有顺经济走势的倾向,繁荣时期的物价上涨使得再贴现票据的金额上升,货币供给增加;萧条时期的物价下跌,又使得再贴现金额下降,货币供给减少。货币政策因此可能在繁荣时期“火上加油”,而在萧条时期“雪上加霜”。

公开市场操作具有如下优点:第一,中央银行能及时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买卖任意规模的有价证券,从而精确地控制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和基础货币,使之达到合理的水平。虽然其发生作用的途径同再贴现率政策和准备金政策基本相同,但它的效果比这两种政策更为准确,并且不受银行体系反应程度的影响。在公开市场操作中,中央银行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完全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来实施货币政策。依弗里德曼之意,中央银行实施公开市场操作是“主动出击”,而非“被动等待”。第二,公开市场操作没有“告示效应”,不会引起社会公众对货币政策意向的误解,因而,也不会造成经济的不必要紊乱。这就可以使中央银行连续、灵活、不受时间数量方向限制地进行公开市场操作,而不会因为经济主体的适应性调整,造成经济运行的紊乱,即使中央银行出现政策失误也可以及时进行修正。这是具有强烈“告示效应”的再贴现率政策和准备金政策所做不到的。第三,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不决定其它证券的收益率或利率,因而不会直接影响银行的收益。另外,公开市场操作可以普遍运用,广泛地影响社会经济活动。据此,弗里德曼坚持主张中央银行可以用公开市场操作,完全取代法定准备金制度和进行再贴现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1)中央银行必须具有强大的、足以干预和控制整个金融市场的金融实力;(2)要有一个发达、完善和全国性的金融市场,证券种类齐全且达到一定规模;(3)必须有其它政策工具的配合。如没有存款准备金制度,就不能通过改变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来影响货币供应量。公开市场业务最大的不足是缺乏这三个条件的国家不能有效地运用这个政策手段;此外,它的收效缓慢,因为国债买卖对货币供给及利率的影响需要一定时间才能缓慢地传导到其它金融市场,影响经济运行。

与其它货币政策工具相比,存款准备金政策具有如下优点:(1)中央银行具有完全的自主权,它是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中最容易实施的手段;(2)存款准备率的变动对货币供应量的作用迅速,一旦确定,各商业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都必须立即执行;(3)准备金制度对所有的商业银行一视同仁,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同样受到影响。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不足之处在于:一是作用过于巨大,其调整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心理预期的影响都太大,不宜作为中央银行日常调控货币供给的工具,中央银行因此有将准备率固定化的倾向;二是其政策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的影响。在商业银行有大量超额准备的情况下,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会将超额准备的一部分充作法定准备,而不收缩信贷规模,这就难以实现中央银行减少货币供给的目的。

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如何影响货币供给

6. 公开市场业务为什么是中央银行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但是利率影响比较大,涉及面更广,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相对方便快捷,
而且更具有政策的导向和定向作用 追问: 能详细说一下吗 回答: 公开市场业务是央行贯彻货币政策目标的主要工具之一,是指央行在公开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上买入或出售债券、国库券和其他金融工具,以扩张或收缩银行体系内的准备金数量,最终达到对一国货币供应的影响。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有两大类型:
一是“主动性操作”:是指央行为抵御经济周期性的不稳定性和寻求经济增长,即根据经济政策需要,主动地在公开市场上进行单向地净买入或净卖出债券,改变银行体系在较长时期内的准备金数量及准备金地位;
二是“防御性操作”,是指央行为了抵消在短期内通货流通、央行储备浮额、外汇或黄金交易等因素造成的变化对准备金变动的影响,在公开市场上买入或卖出一定数量的债券,以保持银行体系内的准备金数量及准备金地位。

7. 新型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

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常备借贷便利(SLF)、抵押补充贷款(PSL)、中期借贷便利(MLF)以及临时流动性便利(TLF)等。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 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一般性工具和选择性工具。在过去较长时期内,中国货币政策以直接调控为主,即采取信贷规模、现金计划等工具。1998年以后,主要采取间接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货币供应总量。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常备借贷便利(SLF)、抵押补充贷款(PSL)、中期借贷便利(MLF)以及临时流动性便利(TLF)等。①SLO是中国人民银行在2013年初创设的政策工具,作为公开市场常规操作的必要补充,在银行体系流动性出现临时性波动时相机使用。SLO以7天期内短期回购为主,遇节假日可适当延长操作期限,采用市场化利率招标方式开展操作。②SLF是中国人民银行在2013年初创设的中央银行借贷便利类工具,最长期限为3个月,利率水平根据货币调控需要、发放方式等综合确定。③PSL于2014年4月由中国人民银行创设,PSL期限相对较长,操作对象主要为政策性银行。④MLF于2014年9月由中国人民银行创设,是央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对象为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采取质押方式发放,并需提供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_等级信用债等优质债券作为合格质押品。MLF起到了补充流动性缺口的作用,有利于保持中性适度的流动性水平。⑤TLF于2017年1月20日由中国人民银行创设,向现金投放中占比高的几家大型商业银行提供临时性流动性支持,以满足春节前后现金投放的集中需求。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 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一般性工具和选择性工具。在过去较长时期内,中国货币政策以直接调控为主,即采取信贷规模、现金计划等工具。1998年以后,主要采取间接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货币供应总量。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再贷款与再贴现、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窗口指导、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中期借贷便利(MLF)等。2013年11月6日央行网站新增“常备借贷便利(SLF)”栏目,并正式发布常备借贷便利开展情况,标志着这一新的货币政策工具的正式使用。

新型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

8. 公开市场业务为什么是中央银行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央行本来可以通过利率来调整货币政策,但是利率影响比较大,涉及面更广,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相对方便快捷,而且更具有政策的导向和定向作用。
央行为抵御经济周期性的不稳定性和寻求经济增长,即根据经济政策需要,主动地在公开市场上进行单向地净买入或净卖出债券,改变银行体系在较长时期内的准备金数量及准备金地位。
央行为了抵消在短期内通货流通、央行储备浮额、外汇或黄金交易等因素造成的变化对准备金变动的影响,在公开市场上买入或卖出一定数量的债券,以保持银行体系内的准备金数量及准备金地位。



扩展资料:
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的实质是国家对货币的供应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而采取“紧”、“松”或“适度”等不同的政策趋向。
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来影响民间的资本投资,影响总需求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调节总需求的货币政策的四大工具为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政策、基准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