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与中国的经济实力对比

2024-05-20 05:43

1. 日本与中国的经济实力对比

  学术型比较:
  对中日两国间的经济实力进行比较非常复杂,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进行比较将会得出不同的结果。例如,目前我国沿海地区如上海、北京、深圳等地城市建设、市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已经接近日本,我国在航天技术等领域以及外汇储备方面甚至超过了日本,但我国在更多领域仍落后于日本。

  ●从宏观经济层面看,日本现代经济制度、金融制度、法律体系、现代企业制度等已经相当完善成熟,而且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体系,尽管目前由于财政困难导致日本的养老金制度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其基础并未动摇。而我国的现代经济制度正在建设和完善之中,医疗与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还刚刚处于起步阶段,要达到覆盖全社会的程度尚需时日。

  ●从发展阶段看,日本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目前城市化率高达70%以上,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几乎不存在差距,国内市场处于饱和状态。我国当前仍处于工业化的初中期阶段,城市化率仅为46%,而且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存在很大差距。我国的农民购买力太低,广大的农村市场还没有完成启动。

  ●从产业结构上看,日本早已形成发达国家型的产业结构,不论是产值结构还是就业结构,第一产业已经下降至5%以下,第三产业接近60%。而我国现在农业就业人口仍占50%左右,农村人口仍占总人口的60%左右。

  ●从增长模式看,目前我国增长模式还比较粗放,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设备投资和出口牵引。日本则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就已完成工业化目标,跨入了成熟阶段的门槛,早已结束“大量生产和大量消费”的粗放模式。

  ●从企业层面看,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企业就已相当成熟,拥有丰田、日产、日立、东芝、松下、新日铁等世界顶级企业,而且这些企业,当然也包括许多中小企业,掌握着众多的核心技术,形成了许多世界级品牌。日本企业与欧美企业相比几乎无差距可言,所生产的产品如机器人、半导体、家电、汽车等甚至要超过欧美。而从我国的现状来看,世界顶级企业极少,世界顶级品牌甚至还没有出现。特别是我国的企业严重缺乏自主核心技术,企业大而不强。

  另外,日本企业在附加值高的研发领域和销售领域占有绝对优势,而我国企业的优势主要在附加值较低的生产和组装领域。日本的出口产品从研发到生产、销售均可由日本企业完成,几乎可获得其利润的百分之百。而我国的出口产品60%左右是由外资企业生产的,出口产品的关键零部件大多依靠进口,而且越是高端产品,对进口关键零部件的依赖度就越高。我国企业所得到的利润很低,相当一部分企业仅仅是人工费而已。

  ●从公害问题看,日本由于长期追求高速增长,结果导致环境的破坏和公害的泛滥,以至于在上世纪70年代初出现了震惊世界的“四大公害诉讼”事件。我国现在的环境状况不容乐观,甚至比日本当时的状况还要糟。而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已不存在明显的环境问题。
  大众化比较

  国国土面积是日本的25倍,人口是日本的10倍。
  但是,从经济总量GDP来说,小日本是大中国的2-3倍。

  日本早在70年代就逐步进入了服务业为中心的“后工业化”时代,而中国甚至没有完成向工业化社会的过渡。
  中国目前是城镇化水平是40%,相当于50年代的日本,而那时的日本刚经历过二战,在恢复阶段。

  从工业结构上来说,现在中国大约只相当于日本40年前的水平。
  而且同样的资源和能源,日本人竟创造出比中国高出15倍的产值来。

  日本的研究和开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3.12%,而中国是1%,这意味着日本民族是一个富于远见卓识的民族。

  日本人中获诺贝尔奖的人数已达到12人,中国仍是0。

  日本的恩格尔系数是22.3%,而中国目前城市为37.1%,农村为45.6%。

  中国的初级教育大约相当于日本1900年的水平,落后100年;中等教育大约相当于日本1910年的水平,落后90年;高等教育大约相当于日本1920年的水平,落后80年。
  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的教育经费只相当于日本1920年左右的水平。

  中国要达到和日本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在许多方面可能还需要几十年的努力,有些方面甚至可能需要上百年的努力

日本与中国的经济实力对比

2. 日本对中国的影响

日本对中国的影响如下:
日本和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
日本是近代对中国伤害最大的国家,但另一方面,日本对中国的正面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日本是中国近代革命者聚集之地。辛亥革命的成功,日本起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东北殖民统治期间,日本在东北建立了完整的工业和发达的铁路系统。
20世纪70年代起,日本成为向中国提供资金和技术最多的西方国家,30年来中国得到的所有国外政府贷款和无偿援助中,日本占三分之二,而在80年代初,日本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对中国的影响一度曾在美国之上。现在中国强大的消费电子工业的技术基础和生产模式来源于日本。
日本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中获利最大,远超过过去用战争得来的利益。中国的消费电子工业现在已在全球市场占有很大份额,它的基础源于80年代从日本引进的数百条彩电、冰箱、洗衣机等生产线。
日本在中国汽车市场将扮演同样角色。中国现在已经成为日本最大的海外生产基地和产品市场,中国市场对于日本的重要性不亚于美国。
日本由于侵略中国留下的恶名在中国越来越被人们唾弃,但经济上中日已交织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种情况将长期存在。

3. 日本的经济,主要靠中国吗?

  你这样的说法不是很科学,你的数据是夸大其词的,中国的消费对日本很重要,但是也不是绝对的,而且日本如果经济反制中国,情况恐怕是杀敌1000自损800,划不来。

  但是我也反对楼上的 回答者:雪莉魅影 的说法,这位同学的回答简直是胡说八道,中国和日本的国际社会地位不同,社会性质不同,甚至在国际中所属的派系也不同,他们的经济经验可以借鉴,却不能照搬学习,孙中山不到日本学习,也有其他地方能够学习,我们的科研不到日本学习,也有其他途径,这就如同你不去沃尔玛消费,你也可以去乐购购物,道理是一样的。

  况且从钓鱼岛事件以后,形式有了微妙的变化。

  钓鱼岛的问题由来已久,为什么日本早不抓人晚不抓人,偏偏在这个时候抓人呢?我觉得和日本最近发生的“丰田事件”和“鸠山政权”倒台、菅直人上台有直接的关系。

  首先是丰田事件,事件表面上是美国对丰田汽车的安全性表示怀疑进行调查,实际上是近年来日本出口商品对美国的本土商品影响逐年加大,在美国金融危机后,本土企业的危机直接导致了失业率居高不下,为了拯救本土的就业率,美国不得不对日本商品进行打压,凭心而论,日本商品,比如丰田汽车,无论是在价格上,还是在品质上,都远胜美国本土汽车,在召回率上,就算是丰田事件后,美国本土汽车,通用、克莱斯勒、福特召回率也远高于丰田,但是不管什么商品都有瑕疵,美国就是利用这个瑕疵,成功的把丰田的高品质形象毁灭,从而拯救了本土汽车企业。

  其次是鸠山政权因为普天间问题倒台,在鸠山政权倒台后,如何处理好普天间这个问题,就是当前首相菅直人必须要面对的问题,那么与美国的沟通,就至关重要,当然这也关系到菅直人政权是否能够继续得到民众的支持了。

  如何解决上述两个问题呢,这两个问题都棘手,因为他们都触犯了日本的老大哥--美国的利益,在这两个问题上,日美双方完全是对立的,所以,能够化敌为友,就有可能解决掉丰田事件和普天间问题。

  那么怎么化敌为友呢,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要树立一个日美双方的“敌人”,这个合适的对象,就定位成了中国。

  其实美国为了拯救国内就业率,不仅仅针对了日本高端产品,也开始对中国低价商品进行打击,要求人民币汇率增值就是这当中的一部分。其最终目的,是以此为要挟,发展本国的节能环保新能源行业,并且成功的销售到中国。以此解决就业率问题。

  所以这个时候,日本开始在钓鱼岛抓中国公民,把钓鱼岛问题闹大。钓鱼岛的归属,也涉及到美国的东亚战略利益。日本希望保护美国的东亚战略利益,换取美国放弃对其的经济打击,让美国转移目标,不打击日本,而打击中国经济。这一狠招,不仅自己能够避免经济奔溃,而且还打击中国这个潜在的经济对手,可谓一石二鸟。

  所以我认为,如果我的假设成立,钓鱼岛的问题,其实是三个国家的经济利益问题,美国为了拯救自己国家的失业率,不惜去迫害中国和日本,而日本在收到经济打击后,选择了小人行径,把剥削者的魔爪引到了中国,自己独善其身。

  综上所述,我个人觉得,与日本断交不可取,与日本战争不可能,但是利用这次事件,减少与日本的贸易进口是非常值得的,我们国家的日本产品进口数量非常庞大,已经严重挤压的国产商品的市场份额,所以限制日本进口,有利于中国企业的发展,我觉得我们应该加强与美国之间的“协调和合作”,以避免日美之间达成协议共同狙击中国经济,接下来在国际社会中制造舆论,谴责日本在钓鱼岛的非法行为,最终限制日本进口商品,提升国内商品的市场份额。

  损人不利己的事情不可取,损人利己的事情则非常值得做。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人吃人的“丛林法则”,你当君子,他们可是小人难养哦。

日本的经济,主要靠中国吗?

4. 日本经济对中国大陆有多大依赖

1、中国和日本,在经济上相互依存的程度是很高的。
2、离开了“中国制造”,日本也好,美国也罢,民众的日常生活将陷入困境,这是某些美国人和日本人自己亲自做的实验,比如,买生日蜡烛,买个锅,几乎没有他们本国产的了。
3、中国在真正成为强国的道路上,除了载人航天之外,很有很多东西需要发展上去。
4、国内任何一个牌子的手机,它使用的日本产芯片都不低于30%,再比如摄影相机基本用到的就是佳能和尼康及索尼。计算机和数码的芯片半导体等全世界都用日本的。国产的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核心技术都要依赖日本的技术。

5. 目前是日本经济对中国经济的依赖大还是中国经济对日本经济的依赖大?

单以交易总额来说,当前日本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加之中日贸易是日本的顺差,可以说比起中国经济对日本的依赖,还是日本经济对中国的依存程度较大。

目前是日本经济对中国经济的依赖大还是中国经济对日本经济的依赖大?

6. 今年中日问题对日本经济影响究竟有多大?


从日本整体的经济成长率的数字上几乎看不出很大变化,因为日本的市场不只是中国......
只针对中国的话2012年6─11月の日本対中国出口数量急减17%。7─9月成长率-3.5%の

7. 日本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

日本对中国的影响如下:
日本和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
日本是近代对中国伤害最大的国家,但另一方面,日本对中国的正面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日本是中国近代革命者聚集之地。辛亥革命的成功,日本起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东北殖民统治期间,日本在东北建立了完整的工业和发达的铁路系统。
20世纪70年代起,日本成为向中国提供资金和技术最多的西方国家,30年来中国得到的所有国外政府贷款和无偿援助中,日本占三分之二,而在80年代初,日本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对中国的影响一度曾在美国之上。现在中国强大的消费电子工业的技术基础和生产模式来源于日本。
日本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中获利最大,远超过过去用战争得来的利益。中国的消费电子工业现在已在全球市场占有很大份额,它的基础源于80年代从日本引进的数百条彩电、冰箱、洗衣机等生产线。
日本在中国汽车市场将扮演同样角色。中国现在已经成为日本最大的海外生产基地和产品市场,中国市场对于日本的重要性不亚于美国。
日本由于侵略中国留下的恶名在中国越来越被人们唾弃,但经济上中日已交织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种情况将长期存在。

日本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

8. 日本在世界经济的影响地位到底有多大

实际,日本经济在衰退 

近来,日本经济形势格外地引起人们的关心,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议论。有人认为日本经济出现了战后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也有人认为日本的“所谓经济衰退是日本政府对外宣传上实施‘哀兵经济’的策略之一,目的是隐蔽本国经济实力,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借口”。 
笔者认为,一国经济萧条或衰退,是全国性的现象,主要须依据统计数字、而不能凭“感受”作出判断。日本政府的GDP等经济统计虽然存在这样那样问题,但基本上可以说是反映了日本经济的实际情况。据日本的经济统计,1999-2000年日本经济经过短暂复苏后,于2000年10月又转为下降,进入萧条局面。2001年4至12月(即从4月1日开始的日本2001财政年度的前3个季度),日本GDP连续3个季度呈负增长。在经济学上,当一国的经济连续两个季度下降,就可认定为经济陷入衰退(在二战后的美国,经济衰退一般是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在至少两个季度内下降1.5%。以上,同时失业率上升到6%以上)。从统计数字看日本经济确已陷入衰退局面。 
尽管日本经济经过长达十年的低迷状态,又进一步陷入衰退,但无论是从日本人的平均生活水平看,还是从日本的经济规模、国际收支、民间储蓄、外汇储备、对外债权、制造业的技术水平等等来看,日本经济发展的水平确实很高,至少比中国要高得多,国民的平均生活水平也比我们高得多。但是,经济萧条也好,衰退也好,指的是经济发展的动态,反映了经济现状从原有水平(静态)倒退的程度。2001年1、2、3季度日本的GDP名义值(未去掉物价变动因素)分别为513.5万亿日元、505.8万亿日元、501.8万亿日元;实际值(以1995年价格为基准)分别为539.7万亿日元、533.2万亿日元、530.3万亿日元,这说明日本的GDP无论是名义值还是实际值都在减少。一个国家经济是否衰退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是两回事,经济发展的原有水平再高,只要它是在明显倒退,出现了经济活动全面下降的情况,就意味着经济衰退。 
事实上,日本经济的实际状况比上述的实际增长率所反映的程度更严重。首先,消除价格变动因素前的名义增长率比实际增长率下降得更厉害(例如预计2001年度前者为负2.7%,后者为负1.1%;2002年度分别为负2.2%和负0.5%),这反映出日本经济已陷入严重的通货紧缩(即持续的物价下降、需求萎缩)局面。其次,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之所以还能维持超过1%的实际年均增长率,是靠日本政府一再“注射强心针”才取得的,如果政府不是累计10次动用财政手段刺激景气,而且“景气对策”总规模高达136万亿日元,接近日本GDP的1/3(这导致日本的政府债务余额达到GDP的大约145%),那么,当前日本经济增长的状况就会更差。再者,日本的失业率连续4个月节节上升,在2001年12月已达到5.6%,政府和民间都预测失业率还将继续上升甚至突破6%,同时如果计入“企业内失业”,日本的实际失业状况比失业率统计所反映得的更严重。 
再一个问题是日本能否对外“隐蔽”其经济真相。在当今世界,由于国际经济联系日趋紧密,可以说几乎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和实力都处在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密切关注之中,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日本当然更不例外。在日本,对经济形势进行监测的不仅有政府机构,还有一大批民间调查预测机构,如果政府出于政治目的有意“隐蔽”真相,民间机构则不能这样做,因为把好的形势说成坏的,就会误导民间企业的投资活动,其结果这些民间预测机构就无法立足。此外,在日本国外,经合组织(OEC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也都在监测日本经济状况。从发表的数字看,日本政府以外的机构对日本经济形势的估计和预测都比日本政府更悲观。 
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OECD最新预测指出,日本在30个OECD成员国中是唯一的GDP两年连续负增长的国家,唯一的名义增长率为负增长的国家,唯一的名义增长率低于实际增长率、GDP消费指数为负的国家,日本的财政赤字占GDP之比在OECD成员国中最高,2002年日本政府债务余额在OECD成员国中最高,大幅度超过一向以财政状况差而著称的意大利等等。 
还有一个非常关注日本经济的人群就是世界各国的投资者。因为日本经济形势好坏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投资决策。1998年10月9日,日经平均股价从1990年9月28日的21036.76日元跌至12879.97日元,当时的日本经济企划厅长官称“目前是日本经济最黑暗的时期”。在2001年2季度日本经济发生衰退前,日经平均股价曾达到过19835日元,至2002年2月5日却跌破9500日元,比衰退前下跌了50%以上;比被称为“日本经济最黑暗的时期”的1998年10月还要低26%,也是1985年签订广场协议18年来的最低数字。显然,低迷的股市是低迷的日本经济的一面镜子。 
日本经济现状当然也逃不过国际上信用评级公司的眼睛。由于日本财政状况恶化,日本国债的评级被一再调低。美国评级公司S&P于2001年2月将日本国债的信用等级从最高的“AAA”降到“AA+”,于2001年11月又将日本国债韵长期信用等级从“AA+”降为“AA”,在发达国家中与意大利并列“倒数第一”。 
值得关注的是,在日本经济陷入衰退、特别是财政、金融等宏观调控政策手段几近用尽、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日本政府的政策取向出现了“走回头路”的危险倾向,即不是通过厉行结构改革,激励民间企业开拓高新技术产业,提升本国的产业结构,从而在根本上走出经济低迷,而是企望通过日元贬值,增强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并抑制进口,保护国、内比较劣势产业,以便在传统产业领域同追赶它的亚洲国家展开竞争和厮杀。日元对美元汇率在2000年10月为1美元兑108日元上下,至2002年1月已贬至132日元左右。尽管日元对美元贬值主要是市场对日美经济基础条件反差作出的反应,但日本政府并非像它自己所声称的那样“没起任何作用”。“9·11”事件后日元一时升值之际,日本银行曾多次干预,对日元汇率进行诱导,与此同时日本的外汇储备也在大幅上升(其中主要是大量抛售日元购买美国国债等)。这不能不令外界怀疑,日本政府是否已经制定或正在实施利用日元贬值挽救日本经济的策略,日本经济形势严峻是否被日本政府当作了对汇市进行干预、诱导的借口。 
人们不能不但心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上屡屡失策的日本政府可能又一次“失策”和“失算”。事情很清楚,对于亚洲各国来说,如果大家都发奋掀起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竞赛,必将带来“双羸”的结果;反之,如果大家都来个货币贬值竞赛,则难免落得个“共输”的结局,特别是日本必将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日本政府以经济衰退作为日元贬值的借口而否认其经济衰退的事实。日元贬值可能成为一种策略,但经济衰退则是事实而非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