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

2024-05-11 23:39

1. 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

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形势总体表现向好,且全年粮食丰收可能性大,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根据2019年9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显示当前中国粮食产量约占世界的1/4,我国粮食生产已经连续5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水平。
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0公斤左右,超出世界平均水平。全国共有标准粮食仓房仓容6.7亿吨,简易仓容2.4亿吨。自2015年开始,按照“产区3个月,销区6个月。产销平衡区4.5个月”的市场供应需求增加地方粮食储备规模。
同时在大中城市以及价格容易产生波动的地区,建立了10-15天的应急成品粮储备。按这储备量,哪怕今年全国不生产粮食,也能保证全国人民吃上一年多。




在感叹国家储备数量庞大的同时也该明白我国是“生产大国”,同时也是个“浪费大国”。所以哪怕是今天外出吃饭的时候也要学会做到“光盘“,杜绝浪费从我做起。

1、在餐馆用餐时不用点菜太多,适可而止吃不完打包回家。

2、不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

3,盛饭要适量,吃多少盛多少,把碗里的饭吃干净,做到不随便剩饭剩菜。在学校食堂就餐的同学更是如此,刷饭卡,打了饭,就一定要吃完。

4,提倡饮食均衡,不偏食,不挑食,不吃零食。

5,到饭店吃饭时,点饭点菜不浪费,若有剩余的要打包带回家。

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

2. 中国人均粮食产量

2020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为474.45公斤。
全国耕地面积为19.18亿亩,划定了10.58亿亩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成9亿亩高标准农田,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国标准仓房完好仓容7亿吨,仓储条件总体达到世界较先进水平。
积极推动主体多元、渠道多样、优质优价的市场化收购,认真抓好政策性收购,守住“种粮卖得出”底线。粮食储备体系进一步完善,有效发挥了守底线、稳预期、保安全的关键作用。粮食应急保障更加有力。现有粮食应急加工企业6000家、应急供应网点5.3万个、应急储运企业4199家、应急配送中心3047家,有能力应对各类重大自然灾害和公共突发事件。

保护粮食产量方法:
各地还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保障农资供应,抓好集中育秧,遏制耕地抛荒,并从技术上推广良种良法、加强田间管理、改善设施条件。在信丰县西牛镇年丰村,近2000亩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现场,农田已完成土地平整,这个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改善当地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业发展水平。
同时,各级政府,严格落实党政同责要求,加强督导检查,加大政策扶持。我市出台了《关于粮食生产县级奖补政策的指导意见》,通过政策激励,大力引导“单改双”,稳定双季稻种植,切实扩大种粮面积,提高农户的种粮积极性。

3. 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在474公斤

一、1949~1952,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1949年,中国全年粮食产量1.13亿吨,仅及1936年(1.5亿吨,建国前最高产量)的75%,人均粮食产量208kg,扣掉种子、饲料等,人均原粮不及1天1斤,这一年,中国人的预期寿命是35岁。

  49到52年,是国民经济恢复期,农村进行了土改并开始组建互助组,粮食生产快速恢复。

  52年的各主要工农业指标都超过了建国前最高水平,粮食总产量达到1.64亿吨,是36年的109%,人均粮食产量达到285kg。

  三年间,粮食总产量年均增长13.14%,人均粮食产量年均增长10.94%。

  二、1953~1958,集体经济发展时期


  1953年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这一年,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农村开始推行合作化,农民拿出土地组建起初级合作社、高级社,到了56年,合作化基本完成。

  58年开始了狂飙突进的公社化运动,仅半年时间,全国绝大多数合作社都变成了“人民公社”。

  56年粮食产量1.93亿吨,人均粮食产量307kg,这是第一次突破300kg大关,基本达到了热量安全线。

  57、58年,粮食总产量小幅增长,58年达到1.98亿吨,但同期人口增长更快,58年人均粮食产量回落到300kg以下,为299.5kg。

  六年间,粮食总产量年均增长3.17%,人均粮食产量年均增长0.82%。

  1958年,留在国人记忆里的是“大跃进”、“大炼钢铁”、“放卫星”等,这一年粮食虽然有所增长,但不到2亿吨被吹到3.5亿吨,错误的数据带来错误的决策,加上收粮不及时带来的损失,为接下来的三年困难埋下伏笔。

  三、1959~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


  1959~1961年,是极为困难的三年,粮食产量连续大幅下降,61年,粮食总产量1.37亿吨,低于51年水平,人均粮食产207kg,更是回落到解放前。

  三年间,总产量年均减产11.61%,人均产量年均减少11.54%。

  这三年,怎一个饿字了得!

  四、1962~1965,三年调整恢复时期


  面对持续三年的巨大困难,陈云向中央建议实行“包产到户”,他估计,不包产,恢复期至少要8年,包产的话,只需一半时间,4、5年就够了。

  毛泽东的判断要乐观一些,他认为,62年上半年已有开始恢复的迹象。

  全国人民齐心协力,62到65年,工农业生产得到快速恢复,65粮食总产量达到1.95亿吨,与58年基本相当,人均粮食产量回升到268kg。

  四年间,粮食总产量年均增长9.26%,人均粮食产量年均增长6.25%。

  五、1966~1978,集体经济巩固发展时期

  1966到1978年,稳定实行人民公社体制,13年间,虽有文革、主席去世、粉碎四人帮等大事件,农业生产波动并不大。74年,人均粮食产量再次突破300kg线。78年粮食总产量达到3.05亿吨,是58年的157%,人均粮食产量达到317kg。

  十三年间,粮食总产量年均增长3.51%,人均粮食产量年均增长1.28%。

  客观地说,老百姓对改开前的吃饭问题是不满意的,即便是人均粮食占有量最高的78年,316.6k较56年的306.8kg,22年只增加不到10公斤,老百姓不满意,太正常了。

  建国已经29年,曾经向地主交过租子、被军阀预征过田赋的老一辈逐渐离去,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三十年又是一代人。

  具体分析这22年人均粮食占有量停滞不前的原因,并非粮食总量增长慢,主要是同期人口增长快,人口增加了53%,吃掉了总量增长。

  1978年,中国人的预期寿命是68岁,识字率、入学率、预期寿命、受教育年限等社会发展指标在发展中国家里名列前茅。

  在特定的历史阶段,粮食产量增加→营养改善→人均寿命增长→人口快速增加→人均粮食占有量停滞,这种情况好像比较普遍,平稳度过这个阶段后,人均粮食占有量才会进入比较快速提高的新阶段。

  六、1979~198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体制改革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79到1982年,是公社体制到包产到户的过渡期,这四年年成不错,82年粮食总产量达到3.55亿吨,人均粮食产量达到349kg。

  1979年1月11日,国家为了促进农业发展,决定把粮食征购数量降低,提高粮食征购价格20%。计划外收购价格在这个基础上再增加50%。



  四年间,粮食总产量年均增长3.85%,人均粮食产量年均增长2.44%。

  七、1983~2013,联产承包责任制·集体经济解体时期




  注1:以上数据均来自统计年鉴;

  注2:人口数据来源于统计年鉴,我国于58年才开始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因此非普查年的实际人口可能与统计数据有一定出入。

  1982年以后,全面进入包产到户的新时期了,1996年,人均粮食产量412kg,这是第一次突破400kg的营养安全线,当然首次突破未能保持多久,就再次跌入300kg区间,2003年是1996后的最低谷,为333kg,2003至2013,粮食产量持续保持增长,2010年,人均粮食产量再次突破400k。2013年粮食总产量达到6.02亿吨,人均粮食产量达到442kg。

  这三十一年里,粮食总产量年均增长1.72%,人均粮食产量年均增长0.77%。

  2012年,中国人的预期寿命是74.83岁.

  从1949年到201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13亿吨增长到6.02亿吨,年均增长2.65%。

  64年中,有48个年头的粮食总产量较上年有所增长,其中,增长幅度超过10%的有8年,增速最高的是1952年,当年粮食总产增长了14%。1950、1952、1962、1963、1964,都是恢复性增长,正常年景里增幅上10%的,只有1966、1970、1973年。

  另外16年则是减产年,减产幅度大于5%的有6年,除了大家熟悉的那三年,还有1985、2000、2003年,这三年的减产幅度都超过了1961年,但不及1960、1959年。

  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很多,粮食产量年际波动比较大。分阶段来看,除了49~52、62~65两段属于恢复期外,78~82年体制过渡期的年均增产率是最高的,其次是1966~1978年、1953~1958年、1983~2013年,59~61则是连续三年减产。

  为便于比较,剔除1949~1952、1959~1961、1962~1965三个异常段,以1953~1958这六年年均增长3.17%为标本,对1966~2013这48年的增长率作六年移动几何平均,最高的是1978~1983年段和1970~1975年段,年均增长都超过5%,从1983~1988年段起,年均增长降到2%以下,96~2001段出现负增长,直到进入新世纪,2001~2005年段的年均增长才开始恢复为正。

  从2004年起,中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10年保持增长,10年年均增长3.4%,超过53~58年。

  附:关于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的相应年代的一些背景资料


  当今李总理简历
  1974~1976年 安徽省凤阳县大庙公社东陵大队知青

  1976~1978年 安徽省凤阳县大庙公社大庙大队党支部书记

  1978~1982年 北京大学法律系学习,校学生会负责人

  1974到1978,是当今李总理亲历农村的时间段:

  1974年,李总理下乡当知青的第一年,安徽省人均粮食产量351kg;

  1978年,李总理离开农村这一年,安徽省人均粮食产量314kg。

  万前委员长简历
  1977年6月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1978年1月~1979年12月任安徽省革委会主任。1980年4月-1988年4月任国务院副总理。1980年8月~1982年5月任国家农委主任。

  1977年,万前委员长主政安徽第一年,安徽省人均粮食产量323kg;

  1980年,政绩卓著的万前委员长升任副总理离开安徽,这一年,安徽省人均粮食产量296kg。

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在474公斤

4. 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为多少公斤

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0公斤左右,超出世界平均水平。全国共有标准粮食仓房仓容6.7亿吨,简易仓容2.4亿吨。
自2015年开始,按照“产区3个月,销区6个月。产销平衡区4.5个月”的市场供应需求增加地方粮食储备规模,同时在大中城市以及价格容易产生波动的地区,建立了10-15天的应急成品粮储备。按这储备量,哪怕今年全国不生产粮食,也能保证全国人民吃上一年多。

在感叹国家储备数量庞大的同时也该明白我国是“生产大国”,同时也是个“浪费大国”。所以哪怕是今天外出吃饭的时候也要学会做到“光盘“,杜绝浪费从我做起。
1、在餐馆用餐时不用点菜太多,适可而止吃不完打包回家。
2、不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
3,盛饭要适量,吃多少盛多少,把碗里的饭吃干净,做到不随便剩饭剩菜。在学校食堂就餐的同学更是如此,刷饭卡,打了饭,就一定要吃完。
4,提倡饮食均衡,不偏食,不挑食,不吃零食。
5,到饭店吃饭时,点饭点菜不浪费,若有剩余的要打包带回家。

5. 中国粮食总产量

2019年中国粮食产量与细分市场分析,未来我国粮食增产潜力巨大「图」
来源:华经情报网(huaon.com)
一、粮食行业概述
粮食是指烹饪食品中各种植物种子总称,也可概括称为“谷物”。粮食作物含营养物质丰富,主要为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脂肪等。
总的来说,粮食主要分为麦类、稻类、粗粮类、豆类、瓜果蔬菜类几类。
粮食的主要分类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粮食行业市场运行现状分析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有所下降,2019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为116063.6千公顷,同比下降0.83%。
2014-2019年中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走势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粮食是事关国计民生的最重要农产品,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粮食产业得到良好发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粮食总产量为66384万吨(13277亿斤),同比增长0.9%,创历史最高水平。
2013-2019年中国粮食产量及增长趋势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分季节看,2019年,我国夏收粮食产量为14160万吨,同比增长2.01%;早稻产量2627万吨,同比下降8.12%;秋粮产量49597万吨,同比增长1.12%;
2013-2019年我国粮食分季节产量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粮食种植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三、粮食行业细分市场分析
分品种看,2019年,全国谷物产量61368万吨,同比增长0.6%。其中,玉米产量为26077.89万吨,同比增长1.4%;稻谷产量为20961.4万吨,同比下降1.19%;小麦产量13359.63万吨,同比增长1.64%;豆类和薯类产量为2131.9万吨和2882.72万吨,分别同比增长11.0%和0.6%。
2019年我国粮食细分品种产量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粮食行业进出口数据分析
我国粮食缺口主要靠进口解决,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保证粮食90%以上自给率。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粮食进口达11144万吨,同比下降3.56%,2020年1-5月中国粮食进口数量为4583万吨,
2015-2020年5月中国粮食进口数量及增长趋势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出口数量方面,2015-2019年中国粮食出口数量呈逐年增长态势,2019年我国粮食出口数量达434万吨,同比增长18.58%,2020年1-5月中国粮食出口数量为161万吨。
2015-2020年5月中国粮食出口数量及增长趋势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五、粮食市场未来趋势预测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资深专家组认为,未来中国粮食增产潜力巨大。原因有三条。一是粮食增产有后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持续快速增长,相继跃上了三、四、五、六亿吨4个大台阶,现已连续五年总产6亿吨以上,积蓄了巨大的增产潜力。二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和粮食主产县可以发挥关键作用。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在从东北到海南的中东部地带。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出巨资建设了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几大商品粮基地,同时确定了800多个粮食主产县,都将在未来粮食增长中发挥关键作用。三是农粮科技进步将为增产提供强力支撑。我国农粮科技进步对粮食产业的贡献率,已从改革初期的2.7%上升到2018年的58.3%。今后,随着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科技对于粮食增产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政策环境看,我国农业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好环境。从农业生产看,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保持稳定,粮食连年丰收,粮食生产持续向好向优。从国际贸易看,粮食进口量占国内市场比重是很小的,我国主粮保持绝对自给,完全有能力应对国际市场波动。从粮食库存看,我国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粮食储备系统,粮仓是充足的。从未来趋势看,未来10年我国粮食生产将稳中有增,提质调优。
2019年中国粮食产量与细分市场分析

中国粮食总产量

6. 中国粮食产量

截止到2022年,6.69万万吨。
粮食产量,是指农业生产经营者日历年度内生产的全部粮食数量。按收获季节包括夏收粮食、早稻和秋收粮食,按作物品种包括谷物、薯类和豆类。
其产量计算方法:谷物按脱粒后的原粮计算,豆类按去豆荚后的干豆计算;薯类(包括甘薯和马铃薯,不包括芋头和木薯)1963年以前按每4公斤鲜薯折1公斤粮食计算,从1964年开始改为按5公斤鲜薯折1公斤粮食计算;城市郊区作为蔬菜的薯类(如马铃薯等)按鲜品计算,并且不作粮食统计。
1989年以前全国粮食产量数据主要靠全面报表取得,1989年开始使用抽样调查数据。

估产系统:
“粮食遥感估产系统”属于中华粮网农情遥感业务的其中一部分,对于粮食产量的估算主要通过估算粮食平均单产和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变幅来完成。其中,单产变幅主要根据卫星遥感数据计算得出的参数计算,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变幅主要通过地面调查队伍调查得到。 
该系统由气象模型单产模拟、种植面积统计、作物种植比例统计等模块构成。此系统可以用于进行粮食供需和安全评价,出具粮食产量预测报告,作出早期预警,服务国家相关部门及粮食贸易等相关企业。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粮食产量

7. 中国粮食产量

中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中国国家统计局12日公布,2022年中国粮食总产量13730.6亿斤,比上年增加73.6亿斤,增长0.5%,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2022年,中国夏粮和早稻产量分别为2948.1亿斤和562.5亿斤,比上年增加28.9亿斤和2.1亿斤。今年南方地区持续高温干旱,对秋粮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中央财政紧急安排农业生产和水利救灾资金,各地全力抗旱救灾,强化田间管理,特别是近年来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对农业防灾减灾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秋粮产量10220亿斤,比上年增加42.5亿斤。
具体而言,小麦、玉米产量增加,稻谷产量下降。2022年,中国谷物产量12664.9亿斤,比上年增加9.7亿斤,增长0.1%。其中,小麦产量2754.5亿斤,比上年增加15.6亿斤,增长0.6%;玉米产量5544.1亿斤,比上年增加93亿斤,增长1.7%;稻谷产量4169.9亿斤,比上年减少87亿斤,下降2.0%。

豆类增产明显,薯类产量下降。2022年,中国豆类产量470.2亿斤,比上年增加77.1亿斤,增长19.6%。其中,大豆产量405.7亿斤,比上年增加77.8亿斤,增长23.7%。薯类产量595.5亿斤,比上年减少13.2亿斤,下降2.2%。
2022年,中国31个省(区、市)中,有23个粮食增产。其中,河南上年洪涝灾害造成减产,今年恢复性增产49亿斤;新疆、内蒙古、山东、山西、吉林粮食增产均超过8亿斤。

中国粮食产量

8. 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474公斤

据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透露,目前,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已达474公斤,而国际上通常认为400公斤是粮食安全的标准线,我们已经连续多年超过。

事实上,我国粮食已经连续17年保持丰收,最近6年更是一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为保证粮食丰收,科技水平是不可忽视的力量。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黑土地保护工程,全国冬小麦比去年增加了300多万亩,今年还计划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

还有种子,水稻、小麦作为最基本的口粮,我国完全使用的自主选育品种,而且产量还不低。

目前,外资企业占我国种子市场的份额只有3%左右,进口种子占全国用种量只有0.1%。

当然也有很多地方差距明显,比如玉米、大豆单产水平只有世界先进水平的60%左右,生猪饲料转化率、奶牛产奶量都只有国际先进水平的80%左右,甜椒、耐储番茄等种子从国外进口还比较多。

在种质资源方面,目前畜禽种质资源库正在立项,海洋渔业种质资源库已经开建,新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今年9月建好,保存能力达到150万份,位居世界第一。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