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房地产调控超234次 专家:二手房降温

2024-05-09 04:13

1. 上半年房地产调控超234次 专家:二手房降温

上半年房地产调控超234次 专家:未来二手房“降温”态势将持续
2021上半年房地产市场调控密集,信贷政策收紧,购房政策调整频繁,但热点城市房价上涨仍是主流。随着调控深入,房价涨幅逐渐被抑制,特别是一线城市二手房市场降幅明显。
关于下半年房地产市场运行,专家对中国网财经表示,二手房价涨幅放缓是楼市回归常态的表现,未来楼市成交将逐渐趋向平稳。
上半年二手房市场管控措施密集 预计未来二手房价降幅持续市场回归常态
据中原地产研究院统计,今年前5月各地房地产调控次数超过234次。其中,二手房市场管控措施也密集出台。
今年2月,深圳发布二手房参考价机制。3月,北京海淀严惩“炒作”学区房,上海房地产经纪行业协会发起“规范房源挂牌和信息发布的自律倡议”。一线城市带头示范后,二线城市紧跟步伐。到4月,合肥二手房限购、西安二手房限售,5月成都正式发布二手房参考价政策。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1月份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1.3%;2月份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1.1%;3月上涨1.0%;4月上涨0.8%;5月上涨0.6%。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涨幅回落明显。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实际上一线城市政策管控非常严厉,此前查处深房理等炒房团对市场形成了一定的震慑力。后续新房集中供应,二手房市场随之降温。
“二手房价还在涨,但涨幅在放缓,预计下半年二手房价降幅仍将持续。”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过去几个月,特别是一季度二手房价暴涨,其实是一种不正常的状态。房地产市场本身就不应该暴涨,二手房价涨幅放缓是楼市回归常态的表现。
不仅有政策调控,二手房市场近日也频传房贷收紧甚至停贷的消息。
据媒体报道,深圳、东莞、南京均出现二手房贷额度不足的消息,而武汉、合肥、重庆、杭州等多个城市传出额度用完,被迫“停贷”的风声。
张大伟认为,目前来看,南方城市房贷明显收紧,收紧的原因是房贷不够用。二手房成交量加大,使得原本已经供应很多的房贷不够用。
张大伟指出,本质还是因为楼市过热,2020年包括今年一季度在内信贷超发,房贷本身处于历史高位并且同期上涨幅度非常明显,但是整个楼市成交金额过大,信贷供给不够,变相使得房贷不够用,即房贷收紧,因此市场结果就是房价还在涨,但是涨幅在减小。房贷供应量不够就抑制市场成交,后续二手房楼市成交还是会逐渐向平稳方向发展。
土地市场上半年“量跌价涨” 首批“双集中”供地存降温效应
据中指研究院2021年上半年土地市场报告,2021年上半年,全国300城市土地市场整体供应量减少6%,成交量减少9%,成交均价上涨21%,溢价率上升1个百分点,前六个月出让金总额2.83万亿元,同比上涨8%,住宅用地供应量同比下降9%。一季度土地供求同比走高,二季度供地节奏放缓,上半年总体上出现出量跌价涨的态势。
今年2月开始,北上广深等22个城市逐步试点“供地两集中”政策,即集中发布出让公告、集中组织出让活动,全年将分3批次集中统一发布住宅用地招拍挂公告及组织出让。截止到6月26日,22城中除武汉外的21城均已完成第一轮集中土拍。
中指研究院认为,“供地两集中”政策将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降低土地竞拍热度,引导市场合理回归,对于平抑溢价率有积极作用。有助于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政策目标。
但根据中原地产研究院数据显示,首批双集中供地结束后,土地热度不减,溢价率也较去年上升。具体来看,对比22个集中供地试点城市在2020年全年完成的住宅土地出让情况,地价平均楼面价上涨了15%。从溢价率看,2021年第一轮集中供地也较去年上涨了2个百分点。
对此,严跃进分析称要客观看待此类溢价率。首先土地供应增多,客观上拿地机会多,所以溢价率相对来说是会有所把控的;其次,土地溢价率本身也受供地的影响,部分地块比较热,和土地位于市区等因素有关。
“首批双集中供地实际上还是有降温效应的,各地土地方面有限地价等各类约束,客观上也使得房企拿地理性,基本上还是吻合‘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政策导向的。”严跃进说。
房地产税下半年会推进? 专家:未来将会渐进推进 短期内落地可能性不大
5月11日,财政部等四部门召开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座谈会提出要听取部分城市人民政府负责同志及部分专家学者对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
业内人士指出,“谈税色变”现象实际存在。有关房地产税法的任何新进展,都会引发市场的讨论。而此次财政部等四部门齐聚召开座谈会是否意味着“房地产税法”将要推出?对未来下半年房地产市场会有什么具体影响?
“房地产税是房地产长效机制的重要环节,未来几年肯定会逐渐的推进,但是短期来看,落地的可能性不大,起码两三年内不用把‘房地产税’当成一个干扰市场影响市场的指标。” 张大伟在接受中国网财经采访时表示:“从此次座谈会可以看出,房地产税将来肯定会落地,但不会是近期的事。”
严跃进认为房地产税有大城市先行试点的可能。严跃进表示,房地产税客观上有助于促进房价稳定和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而此次首次提及“改革试点工作”,有很强风向标意义。并且从当前房地产市场的管控思路看,大城市先行试点的可能性最大。
若房地产税持续推进,会对房地产市场带来什么影响?
严跃进认为,如果大城市推进房地产税改革,住房持有成本增加,会使得一手房认购意愿淡化,进而促进房价下降或涨幅收窄;二手房房东也会因为潜在收益减少而抛售房产,促使市场上流通的二手房增多,压低房价;从房企拿地方面看,客观上会引导房企转移到其他地级市或弱省会城市,减少大城市土地市场竞争激烈程度;最后,随着市场上购房市场热度减少和存量房源的增加,客观上也会使得租赁市场的压力减少,进而促使租金下降。

上半年房地产调控超234次 专家:二手房降温

2. 上半年房地产调控超234次 专家:未来二手房“降温”态势将持续

中国网财经7月2日讯(记者 王晨曦)2021上半年房地产市场调控密集,信贷政策收紧,购房政策调整频繁,但热点城市房价上涨仍是主流。随着调控深入,房价涨幅逐渐被抑制,特别是一线城市二手房市场降幅明显。
关于下半年房地产市场运行,专家对中国网财经表示,二手房价涨幅放缓是楼市回归常态的表现,未来楼市成交将逐渐趋向平稳。
上半年二手房市场管控措施密集 预计未来二手房价降幅持续市场回归常态
据中原地产研究院统计,今年前5月各地房地产调控次数超过234次。其中,二手房市场管控措施也密集出台。
今年2月,深圳发布二手房参考价机制。3月,北京海淀严惩“炒作”学区房,上海房地产经纪行业协会发起“规范房源挂牌和信息发布的自律倡议”。一线城市带头示范后,二线城市紧跟步伐。到4月,合肥二手房限购、西安二手房限售,5月成都正式发布二手房参考价政策。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1月份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1.3%;2月份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1.1%;3月上涨1.0%;4月上涨0.8%;5月上涨0.6%。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涨幅回落明显。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中国网财经表示,实际上一线城市政策管控非常严厉,此前查处深房理等炒房团对市场形成了一定的震慑力。后续新房集中供应,二手房市场随之降温。
“二手房价还在涨,但涨幅在放缓,预计下半年二手房价降幅仍将持续。”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过去几个月,特别是一季度二手房价暴涨,其实是一种不正常的状态。房地产市场本身就不应该暴涨,二手房价涨幅放缓是楼市回归常态的表现。
不仅有政策调控,二手房市场近日也频传房贷收紧甚至停贷的消息。
据媒体报道,深圳、东莞、南京均出现二手房贷额度不足的消息,而武汉、合肥、重庆、杭州等多个城市传出额度用完,被迫“停贷”的风声。
张大伟认为,目前来看,南方城市房贷明显收紧,收紧的原因是房贷不够用。二手房成交量加大,使得原本已经供应很多的房贷不够用。
张大伟指出,本质还是因为楼市过热,2020年包括今年一季度在内信贷超发,房贷本身处于历史高位并且同期上涨幅度非常明显,但是整个楼市成交金额过大,信贷供给不够,变相使得房贷不够用,即房贷收紧,因此市场结果就是房价还在涨,但是涨幅在减小。房贷供应量不够就抑制市场成交,后续二手房楼市成交还是会逐渐向平稳方向发展。
土地市场上半年“量跌价涨” 首批“双集中”供地存降温效应
据中指研究院2021年上半年土地市场报告,2021年上半年,全国300城市土地市场整体供应量减少6%,成交量减少9%,成交均价上涨21%,溢价率上升1个百分点,前六个月出让金总额2.83万亿元,同比上涨8%,住宅用地供应量同比下降9%。一季度土地供求同比走高,二季度供地节奏放缓,上半年总体上出现出量跌价涨的态势。
今年2月开始,北上广深等22个城市逐步试点“供地两集中”政策,即集中发布出让公告、集中组织出让活动,全年将分3批次集中统一发布住宅用地招拍挂公告及组织出让。截止到6月26日,22城中除武汉外的21城均已完成第一轮集中土拍。
中指研究院认为,“供地两集中”政策将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降低土地竞拍热度,引导市场合理回归,对于平抑溢价率有积极作用。有助于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政策目标。
但根据中原地产研究院数据显示,首批双集中供地结束后,土地热度不减,溢价率也较去年上升。具体来看,对比22个集中供地试点城市在2020年全年完成的住宅土地出让情况,地价平均楼面价上涨了15%。从溢价率看,2021年第一轮集中供地也较去年上涨了2个百分点。
对此,严跃进分析称要客观看待此类溢价率。首先土地供应增多,客观上拿地机会多,所以溢价率相对来说是会有所把控的;其次,土地溢价率本身也受供地的影响,部分地块比较热,和土地位于市区等因素有关。
“首批双集中供地实际上还是有降温效应的,各地土地方面有限地价等各类约束,客观上也使得房企拿地理性,基本上还是吻合‘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政策导向的。”严跃进说。
房地产税下半年会推进? 专家:未来将会渐进推进 短期内落地可能性不大
5月11日,财政部等四部门召开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座谈会提出要听取部分城市人民政府负责同志及部分专家学者对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
业内人士指出,“谈税色变”现象实际存在。有关房地产税法的任何新进展,都会引发市场的讨论。而此次财政部等四部门齐聚召开座谈会是否意味着“房地产税法”将要推出?对未来下半年房地产市场会有什么具体影响?
“房地产税是房地产长效机制的重要环节,未来几年肯定会逐渐的推进,但是短期来看,落地的可能性不大,起码两三年内不用把‘房地产税’当成一个干扰市场影响市场的指标。” 张大伟在接受中国网财经采访时表示:“从此次座谈会可以看出,房地产税将来肯定会落地,但不会是近期的事。”
严跃进认为房地产税有大城市先行试点的可能。严跃进表示,房地产税客观上有助于促进房价稳定和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而此次首次提及“改革试点工作”,有很强风向标意义。并且从当前房地产市场的管控思路看,大城市先行试点的可能性最大。
若房地产税持续推进,会对房地产市场带来什么影响?
严跃进认为,如果大城市推进房地产税改革,住房持有成本增加,会使得一手房认购意愿淡化,进而促进房价下降或涨幅收窄;二手房房东也会因为潜在收益减少而抛售房产,促使市场上流通的二手房增多,压低房价;从房企拿地方面看,客观上会引导房企转移到其他地级市或弱省会城市,减少大城市土地市场竞争激烈程度;最后,随着市场上购房市场热度减少和存量房源的增加,客观上也会使得租赁市场的压力减少,进而促使租金下降。

3. 上半年房地产调控超234次 专家:二手房降温将持续

上半年房地产调控超234次 专家:未来二手房“降温”态势将持续
中国网财经7月2日讯(记者 王晨曦)2021上半年房地产市场调控密集,信贷政策收紧,购房政策调整频繁,但热点城市房价上涨仍是主流。随着调控深入,房价涨幅逐渐被抑制,特别是一线城市二手房市场降幅明显。
关于下半年房地产市场运行,专家对中国网财经表示,二手房价涨幅放缓是楼市回归常态的表现,未来楼市成交将逐渐趋向平稳。
上半年二手房市场管控措施密集 预计未来二手房价降幅持续市场回归常态
据中原地产研究院统计,今年前5月各地房地产调控次数超过234次。其中,二手房市场管控措施也密集出台。
今年2月,深圳发布二手房参考价机制。3月,北京海淀严惩“炒作”学区房,上海房地产经纪行业协会发起“规范房源挂牌和信息发布的自律倡议”。一线城市带头示范后,二线城市紧跟步伐。到4月,合肥二手房限购、西安二手房限售,5月成都正式发布二手房参考价政策。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1月份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1.3%;2月份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1.1%;3月上涨1.0%;4月上涨0.8%;5月上涨0.6%。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涨幅回落明显。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中国网财经表示,实际上一线城市政策管控非常严厉,此前查处深房理等炒房团对市场形成了一定的震慑力。后续新房集中供应,二手房市场随之降温。
“二手房价还在涨,但涨幅在放缓,预计下半年二手房价降幅仍将持续。”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过去几个月,特别是一季度二手房价暴涨,其实是一种不正常的状态。房地产市场本身就不应该暴涨,二手房价涨幅放缓是楼市回归常态的表现。
不仅有政策调控,二手房市场近日也频传房贷收紧甚至停贷的消息。
据媒体报道,深圳、东莞、南京均出现二手房贷额度不足的消息,而武汉、合肥、重庆、杭州等多个城市传出额度用完,被迫“停贷”的风声。
张大伟认为,目前来看,南方城市房贷明显收紧,收紧的原因是房贷不够用。二手房成交量加大,使得原本已经供应很多的房贷不够用。
张大伟指出,本质还是因为楼市过热,2020年包括今年一季度在内信贷超发,房贷本身处于历史高位并且同期上涨幅度非常明显,但是整个楼市成交金额过大,信贷供给不够,变相使得房贷不够用,即房贷收紧,因此市场结果就是房价还在涨,但是涨幅在减小。房贷供应量不够就抑制市场成交,后续二手房楼市成交还是会逐渐向平稳方向发展。
土地市场上半年“量跌价涨” 首批“双集中”供地存降温效应
据中指研究院2021年上半年土地市场报告,2021年上半年,全国300城市土地市场整体供应量减少6%,成交量减少9%,成交均价上涨21%,溢价率上升1个百分点,前六个月出让金总额2.83万亿元,同比上涨8%,住宅用地供应量同比下降9%。一季度土地供求同比走高,二季度供地节奏放缓,上半年总体上出现出量跌价涨的态势。
今年2月开始,北上广深等22个城市逐步试点“供地两集中”政策,即集中发布出让公告、集中组织出让活动,全年将分3批次集中统一发布住宅用地招拍挂公告及组织出让。截止到6月26日,22城中除武汉外的21城均已完成第一轮集中土拍。
中指研究院认为,“供地两集中”政策将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降低土地竞拍热度,引导市场合理回归,对于平抑溢价率有积极作用。有助于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政策目标。
但根据中原地产研究院数据显示,首批双集中供地结束后,土地热度不减,溢价率也较去年上升。具体来看,对比22个集中供地试点城市在2020年全年完成的住宅土地出让情况,地价平均楼面价上涨了15%。从溢价率看,2021年第一轮集中供地也较去年上涨了2个百分点。
对此,严跃进分析称要客观看待此类溢价率。首先土地供应增多,客观上拿地机会多,所以溢价率相对来说是会有所把控的;其次,土地溢价率本身也受供地的影响,部分地块比较热,和土地位于市区等因素有关。
“首批双集中供地实际上还是有降温效应的,各地土地方面有限地价等各类约束,客观上也使得房企拿地理性,基本上还是吻合‘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政策导向的。”严跃进说。
房地产税下半年会推进? 专家:未来将会渐进推进 短期内落地可能性不大
5月11日,财政部等四部门召开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座谈会提出要听取部分城市人民政府负责同志及部分专家学者对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
业内人士指出,“谈税色变”现象实际存在。有关房地产税法的任何新进展,都会引发市场的讨论。而此次财政部等四部门齐聚召开座谈会是否意味着“房地产税法”将要推出?对未来下半年房地产市场会有什么具体影响?
“房地产税是房地产长效机制的重要环节,未来几年肯定会逐渐的推进,但是短期来看,落地的可能性不大,起码两三年内不用把‘房地产税’当成一个干扰市场影响市场的指标。” 张大伟在接受中国网财经采访时表示:“从此次座谈会可以看出,房地产税将来肯定会落地,但不会是近期的事。”
严跃进认为房地产税有大城市先行试点的可能。严跃进表示,房地产税客观上有助于促进房价稳定和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而此次首次提及“改革试点工作”,有很强风向标意义。并且从当前房地产市场的管控思路看,大城市先行试点的可能性最大。
若房地产税持续推进,会对房地产市场带来什么影响?
严跃进认为,如果大城市推进房地产税改革,住房持有成本增加,会使得一手房认购意愿淡化,进而促进房价下降或涨幅收窄;二手房房东也会因为潜在收益减少而抛售房产,促使市场上流通的二手房增多,压低房价;从房企拿地方面看,客观上会引导房企转移到其他地级市或弱省会城市,减少大城市土地市场竞争激烈程度;最后,随着市场上购房市场热度减少和存量房源的增加,客观上也会使得租赁市场的压力减少,进而促使租金下降。

上半年房地产调控超234次 专家:二手房降温将持续

4. 上半年楼市调控超300次

长江商报讯(记者 江楚雅)得益于二季度以来的疫情防控形势好转以及购房需求的逐步释放,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整体回稳。与此同时,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房地产行业政策维持“房住不炒”的主基调。
根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发布的稳定楼市的政策次数为304次,同比去年上涨21%,也刷新了半年调控次数的历史纪录。
数据显示,今年1-4月,房地产调控次数达到了238次,平均每月调整59.5次。随着疫情稳定,房地产市场回暖,房地产调控次数也明显减少。5月房地产相关政策调整为35次,6月仅为31次。
梳理发现,政策的重心在供给侧,而非刺激需求端,房地产行业政策维持“房住不炒”的主基调。
诸葛找房认为,下半年,政策基调仍为“房住不炒”,整体延续温和窗口期,供应端继续为政策的重心,需求端刺激的可能性较小。不过,对于上半年土地市场过热的城市,不排除政策收紧的可能性。资金面下半年流动性仍充裕,房地产行业的资金进一步改善。

5. 频上“热搜” 今年月均50次调控为楼市降温

今年下半年以来,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各种“门槛”、花式“锤”法,将多个城市的楼市调控政策一次又一次地送上热搜。无论是来自高层的多次聚焦,还是各地在整顿中介、建立二手房指导价、优化土地竞拍规则、围堵离婚买房等方面的查缺补漏,均预示着楼市调控丝毫没有放松的迹象。
“当前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明显不一样了。”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如果说此前的楼市调控政策大部分是老调重弹,那么,近期的楼市调控无疑开始“动真格”,一些调控漏洞被打上了“补丁”。
如8月5日,北京发布公告称,自8月5日起,夫妻离异的,原家庭在离异前拥有住房套数不符合本市商品住房限购政策规定的,自离异之日起3年内,任何一方均不得在本市购买商品住房。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早在2017年北京就收紧过离婚购房政策,但彼时的限制更多集中在信贷政策上,并未从购房资格上加以调控。
据北京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仅近一段时间以来,就有约14%的房屋交易属于离婚家庭购房。这既有可能影响楼市调控效果,也容易产生一系列法律风险和道德风险。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表示,近两年已有多个城市先后堵上“离婚买房”这一漏洞,随着此次北京从购房资格上完善“离婚买房”政策,预示着其调控力度正在有节奏地收紧中。
8月5日,杭州、成都在出招优化购房资格等方面,祭出“双响炮”。具体来看,杭州主要从加强住房限购、完善新建商品住房销售管理、规范市场秩序等三方面,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都则对于群众反映的“防止通过迁移户籍、社保获取靠前顺位,以及通过赠与方式获取购房资格”等情况,加强赠与管理、优化购房资格复核顺位,规范借此腾挪购房资格等行为。
“总的来看,北京、杭州和成都的新政,均旨在完善房地产交易规则、封堵投机漏洞,对普通购房者而言保护多于限制。”
克而瑞研究中心副总经理杨科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近期出台的地方调控政策看,规则愈发具体化,并呈现出靶向施治、动态调节的特点。即若政策效果不及预期,则将及时追加,这使得目前房地产市场调控趋于高频化。如2021年年初至今,成都已出台6次楼市新政,上海更是连番9次加码。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数据统计显示,今年前7个月,全国房地产调控多达352次,平均每月的调控次数高达50次。
上述多位受访专家表示,从调控政策的内容看,除了持续优化购房资格外,在今年不断创新的楼市调控新举措中,二手房成交参考价机制有望成为楼市调控的风向标。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深圳、成都、西安、上海、宁波、绍兴、无锡、东莞、金华和衢州等10城陆续推行了二手住房参考价制度。
杨科伟表示,基于调控政策趋于精细化、高频化的判断,前期已经出台过调控新政的热点城市,若其实施后效果未达目标,或出现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加大调控和监管力度也不无可能。

频上“热搜” 今年月均50次调控为楼市降温

6. 楼市新一轮调控密集来袭!楼市趋稳态势未变

楼市的风吹草动都触动人们的神经。苏州近日宣布“升级版”的调控政策,对苏州工业园等热点区域实施3-5年的限售,同时对土地出让报价的规则进行调整。
这不仅仅是个案。进入4月以来,中央和各部门多次强调楼市调控的方向没有改变,各地楼市调控的频率明显增加。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楼市趋稳的态势没有变,苏州限售凸显了地方不断夯实保持楼市平稳发展的主体责任,未来的调控将更加突出“一城一策”的差异化原则。
供需两旺 楼市短暂回暖
今年开春后,部分城市住宅销售回暖,土地市场热度回升,市场上因此有“小阳春”之说。
3月70个大中城市中,新房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有65个,比2月份的57个明显增加。一些热点地区的楼盘,甚至出现了抢购的情形。
而全国整体土地市场也迎来一波成交小高峰,武汉、杭州、苏州、合肥、温州等地近期土地市场活跃,房企拿地意愿强烈,成交额上升,溢价率同样上行。中原地产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单月,受监测的二线城市合计卖地金额创最近两年新高。
“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增速总体在提高,其中国内贷款和自筹资金增速均在3月份‘转正’,定金及预收款和个人按揭贷款增长明显加快。”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夏丹说。
资金充沛意味着拿地的动力和能力加强,再加上房企融资的成本不断下降,不少房企抓住时机加大融资力度。比如某大近期接连发了6期美元票据,共计30亿美元,同时在上交所发行200亿元的公司债。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4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52466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比1—3月份提高3个百分点;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4217亿元,同比增长11.9%,增速比1—3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
而在购房层面,由于季节性因素和信贷审批加快等原因,出现了短暂的供需两旺。
夏丹认为,“小阳春”存在季节性因素,年初信贷额度宽松,按揭贷款审批放款速度加快,购房者入市意愿增强。其次,供给端有所发力,新房推盘量和二手房挂牌量明显增多,不少一二线城市住宅和公寓项目扎堆入市,为需求释放创造了条件。此外,今年前两月整体成交不如去年同期,3月起也具有一定的补涨效应。
楼市调控方向不变 各地密集调控
4月19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体责任的长效调控机制。
部分地区楼市回暖,中央政治局再提“房住不炒”,意味着房地产的调整方向和力度不会改变。
事实上,近期央行、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自然资源部等多部委就楼市密集发声,表明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政策将会继续保持。
5月10日,央行在解读4月信贷和社会融资数据时表示,对部分地区楼市回暖一直在密切跟踪监测,房地产调控和房地产金融政策的取向没有改变,是一贯的。
央行进一步表示,今年有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配合实施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二是坚持“一城一策”,落实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三是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资金管理相关工作;四是加大对住房租赁市场的金融支持和规范,促进形成“租售并举”的住房制度。
针对放宽落户引发的调控放松的质疑,国家发改委近期明确,放宽落户不等于放松对房地产的调控,不管户籍制度怎么改,“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必须坚持、不能动摇。
而住建部近期表示已经对一季度房价、地价波动幅度较大的城市进行了预警提示,表明其对局部过热现象的密切关注。自然资源部确定了2019年住宅用地供应“五类”调控目标,明确消化周期在36个月以上的,应停止供地。
地方层面,多地在出现房价和地价波动后,密集出台了调控政策。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的统计显示,4月,各部委各地累计调控超60次,频率明显增长。
从措施来看,各地采取了诸如下调土地最高限价、公积金贷款“认房又认贷”、契税税率调整等调控手段,北京等地还立案查处了多家房地产经纪的违法违规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此轮调控政策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措施细化,体现了“一城一策”甚至是“定点调控”的特征。
以苏州为例,此轮限售范围并非全市,而是仅仅针对苏州工业园区和高新区部分重点区域,近期苏州房价上涨过快的地区主要就集中在工业园区。此外,将土地出让报价条件从定值调整为区间设置,对于稳定低价也有积极意义。
“目前调控以稳为主,与之前相比更为紧扣当地实际需求和成交情况,加大落实了‘一城一策’的差异化施策原则。”夏丹说,近期各地房地产政策有紧有松,既有苏州重启限售,也有青岛深圳放松公积金政策。
公开资料显示,青岛自6月1日起取消住房公积金二次申贷须首次公积金贷款结清满2年的期限限制,深圳拟规定限制交易类和共有产权类住房可申请公积金贷款。
随着楼市调控频率增长,多地“小阳春”行情未能持续,楼市趋稳的态势愈发明显。
比如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4月,北京二手房住宅签约14440套,环比下调了10%。因为网签数据相对滞后,4月实际市场真实成交量比3月出现了20%左右的下调。

7. 楼市新一轮调控密集来袭!楼市趋稳态势未变

新华网北京5月15日电(陈俊松)楼市的风吹草动都触动人们的神经。苏州近日宣布“升级版”的调控政策,对苏州工业园等热点区域实施3-5年的限售,同时对土地出让报价的规则进行调整。
这不仅仅是个案。进入4月以来,中央和各部门多次强调楼市调控的方向没有改变,各地楼市调控的频率明显增加。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楼市趋稳的态势没有变,苏州限售凸显了地方不断夯实保持楼市平稳发展的主体责任,未来的调控将更加突出“一城一策”的差异化原则。
供需两旺 楼市短暂回暖
今年开春后,部分城市住宅销售回暖,土地市场热度回升,市场上因此有“小阳春”之说。
3月70个大中城市中,新房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有65个,比2月份的57个明显增加。一些热点地区的楼盘,甚至出现了抢购的情形。
而全国整体土地市场也迎来一波成交小高峰,武汉、杭州、苏州、合肥、温州等地近期土地市场活跃,房企拿地意愿强烈,成交额上升,溢价率同样上行。中原地产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单月,受监测的二线城市合计卖地金额创最近两年新高。
“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增速总体在提高,其中国内贷款和自筹资金增速均在3月份‘转正’,定金及预收款和个人按揭贷款增长明显加快。”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夏丹说。
资金充沛意味着拿地的动力和能力加强,再加上房企融资的成本不断下降,不少房企抓住时机加大融资力度。比如恒大近期接连发了6期美元票据,共计30亿美元,同时在上交所发行200亿元的公司债。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4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52466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比1—3月份提高3个百分点;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4217亿元,同比增长11.9%,增速比1—3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
而在购房层面,由于季节性因素和信贷审批加快等原因,出现了短暂的供需两旺。
夏丹认为,“小阳春”存在季节性因素,年初信贷额度宽松,按揭贷款审批放款速度加快,购房者入市意愿增强。其次,供给端有所发力,新房推盘量和二手房挂牌量明显增多,不少一二线城市住宅和公寓项目扎堆入市,为需求释放创造了条件。此外,今年前两月整体成交不如去年同期,3月起也具有一定的补涨效应。
楼市调控方向不变 各地密集调控
4月19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体责任的长效调控机制。
部分地区楼市回暖,中央政治局再提“房住不炒”,意味着房地产的调整方向和力度不会改变。
事实上,近期央行、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自然资源部等多部委就楼市密集发声,表明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政策将会继续保持。
5月10日,央行在解读4月信贷和社会融资数据时表示,对部分地区楼市回暖一直在密切跟踪监测,房地产调控和房地产金融政策的取向没有改变,是一贯的。
央行进一步表示,今年有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配合实施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二是坚持“一城一策”,落实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三是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资金管理相关工作;四是加大对住房租赁市场的金融支持和规范,促进形成“租售并举”的住房制度。
针对放宽落户引发的调控放松的质疑,国家发改委近期明确,放宽落户不等于放松对房地产的调控,不管户籍制度怎么改,“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必须坚持、不能动摇。
而住建部近期表示已经对一季度房价、地价波动幅度较大的城市进行了预警提示,表明其对局部过热现象的密切关注。自然资源部确定了2019年住宅用地供应“五类”调控目标,明确消化周期在36个月以上的,应停止供地。
地方层面,多地在出现房价和地价波动后,密集出台了调控政策。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的统计显示,4月,各部委各地累计调控超60次,频率明显增长。
从措施来看,各地采取了诸如下调土地最高限价、公积金贷款“认房又认贷”、契税税率调整等调控手段,北京等地还立案查处了多家房地产经纪的违法违规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此轮调控政策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措施细化,体现了“一城一策”甚至是“定点调控”的特征。
以苏州为例,此轮限售范围并非全市,而是仅仅针对苏州工业园区和高新区部分重点区域,近期苏州房价上涨过快的地区主要就集中在工业园区。此外,将土地出让报价条件从定值调整为区间设置,对于稳定低价也有积极意义。
“目前调控以稳为主,与之前相比更为紧扣当地实际需求和成交情况,加大落实了‘一城一策’的差异化施策原则。”夏丹说,近期各地房地产政策有紧有松,既有苏州重启限售,也有青岛深圳放松公积金政策。
公开资料显示,青岛自6月1日起取消住房公积金二次申贷须首次公积金贷款结清满2年的期限限制,深圳拟规定限制交易类和共有产权类住房可申请公积金贷款。
随着楼市调控频率增长,多地“小阳春”行情未能持续,楼市趋稳的态势愈发明显。
比如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4月,北京二手房住宅签约14440套,环比下调了10%。因为网签数据相对滞后,4月实际市场真实成交量比3月出现了20%左右的下调。

楼市新一轮调控密集来袭!楼市趋稳态势未变

8. 楼市新一轮调控密集来袭!楼市趋稳态势未变

楼市的风吹草动都触动人们的神经。苏州近日宣布“升级版”的调控政策,对苏州工业园等热点区域实施3-5年的限售,同时对土地出让报价的规则进行调整。
这不仅仅是个案。进入4月以来,中央和各部门多次强调楼市调控的方向没有改变,各地楼市调控的频率明显增加。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楼市趋稳的态势没有变,苏州限售凸显了地方不断夯实保持楼市平稳发展的主体责任,未来的调控将更加突出“一城一策”的差异化原则。
供需两旺 楼市短暂回暖
今年开春后,部分城市住宅销售回暖,土地市场热度回升,市场上因此有“小阳春”之说。
3月70个大中城市中,新房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有65个,比2月份的57个明显增加。一些热点地区的楼盘,甚至出现了抢购的情形。
而全国整体土地市场也迎来一波成交小高峰,武汉、杭州、苏州、合肥、温州等地近期土地市场活跃,房企拿地意愿强烈,成交额上升,溢价率同样上行。中原地产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单月,受监测的二线城市合计卖地金额创最近两年新高。
“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增速总体在提高,其中国内贷款和自筹资金增速均在3月份‘转正’,定金及预收款和个人按揭贷款增长明显加快。”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夏丹说。
资金充沛意味着拿地的动力和能力加强,再加上房企融资的成本不断下降,不少房企抓住时机加大融资力度。比如恒 大近期接连发了6期美元票据,共计30亿美元,同时在上交所发行200亿元的公司债。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4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52466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比1—3月份提高3个百分点;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4217亿元,同比增长11.9%,增速比1—3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
而在购房层面,由于季节性因素和信贷审批加快等原因,出现了短暂的供需两旺。
夏丹认为,“小阳春”存在季节性因素,年初信贷额度宽松,按揭贷款审批放款速度加快,购房者入市意愿增强。其次,供给端有所发力,新房推盘量和二手房挂牌量明显增多,不少一二线城市住宅和公寓项目扎堆入市,为需求释放创造了条件。此外,今年前两月整体成交不如去年同期,3月起也具有一定的补涨效应。
楼市调控方向不变 各地密集调控
4月19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体责任的长效调控机制。
部分地区楼市回暖,中央政治局再提“房住不炒”,意味着房地产的调整方向和力度不会改变。
事实上,近期央行、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自然资源部等多部委就楼市密集发声,表明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政策将会继续保持。
5月10日,央行在解读4月信贷和社会融资数据时表示,对部分地区楼市回暖一直在密切跟踪监测,房地产调控和房地产金融政策的取向没有改变,是一贯的。
央行进一步表示,今年有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配合实施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二是坚持“一城一策”,落实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三是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资金管理相关工作;四是加大对住房租赁市场的金融支持和规范,促进形成“租售并举”的住房制度。
针对放宽落户引发的调控放松的质疑,国家发改委近期明确,放宽落户不等于放松对房地产的调控,不管户籍制度怎么改,“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必须坚持、不能动摇。
而住建部近期表示已经对一季度房价、地价波动幅度较大的城市进行了预警提示,表明其对局部过热现象的密切关注。自然资源部确定了2019年住宅用地供应“五类”调控目标,明确消化周期在36个月以上的,应停止供地。
地方层面,多地在出现房价和地价波动后,密集出台了调控政策。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的统计显示,4月,各部委各地累计调控超60次,频率明显增长。
从措施来看,各地采取了诸如下调土地最高限价、公积金贷款“认房又认贷”、契税税率调整等调控手段,北京等地还立案查处了多家房地产经纪的违法违规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此轮调控政策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措施细化,体现了“一城一策”甚至是“定点调控”的特征。
以苏州为例,此轮限售范围并非全市,而是仅仅针对苏州工业园区和高新区部分重点区域,近期苏州房价上涨过快的地区主要就集中在工业园区。此外,将土地出让报价条件从定值调整为区间设置,对于稳定低价也有积极意义。
“目前调控以稳为主,与之前相比更为紧扣当地实际需求和成交情况,加大落实了‘一城一策’的差异化施策原则。”夏丹说,近期各地房地产政策有紧有松,既有苏州重启限售,也有青岛深圳放松公积金政策。
公开资料显示,青岛自6月1日起取消住房公积金二次申贷须首次公积金贷款结清满2年的期限限制,深圳拟规定限制交易类和共有产权类住房可申请公积金贷款。
随着楼市调控频率增长,多地“小阳春”行情未能持续,楼市趋稳的态势愈发明显。
比如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4月,北京二手房住宅签约14440套,环比下调了10%。因为网签数据相对滞后,4月实际市场真实成交量比3月出现了20%左右的下调。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