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指标的指标解读

2024-05-07 00:29

1. 宏观经济指标的指标解读

GDP是最受关注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GDP增速越快表明经济发展越快,增速越慢表明经济发展越慢,GDP负增长表明经济陷入衰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反映国内消费支出情况,对判断国民经济现状和前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提升,表明消费支出增加,经济情况较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表明经济景气趋缓或不佳。对外贸易占中国GDP比重达到60%以上,对中国经济影响巨大。欧美日经济危机持续时间越长,对中国实体经济出口量的冲击越大。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在消费、出口受经济危机影响较大的情况下,加大投资成为重要的政策选择。2008年11月中央政府出台了四万亿投资计划以刺激经济,并于2009年3月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实施总额4万亿元的两年投资计划”。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变动的综合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或紧缩的重要指标。与货币供应量等其他指标数据相结合,能够更准确的判断通货膨胀或紧缩状况。PPI主要用于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况,与CPI一样,是观察通货膨胀或紧缩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PPI对CPI具有一定的传导作用。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反映工业企业从物资交易市场和能源、原材料生产企业购买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产品时所支付价格水平的变动趋势和程度。该指标对PPI具有一定的传导作用。宏观经济出现较大波动时,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备受关注。2008年10月起广义货币(M2)供应量增长较快,2009年3月末已达53.1万亿元,表明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已连续实施。利率体现了信用关系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资金借用报酬。利率的变化,直接反映出市场中资金供求关系的变化。在市场繁荣之时,资金供不应求,利率上升;市场疲软之时,资金供过于求,利率下降。从另一个角度看,利率上升,抑制资金需求,经济发展降温;利率下降,刺激资金需求,经济发展回暖。利率的变化反作用于资金供求,从而作用于经济发展,因此成为一项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7.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008年以来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逐月稳步增加,进入2009年后新增贷款增长较快,第一季度三个月分别新增贷款1.6万亿,1.04万亿、1.92万亿。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本外币信贷收支表》,2008年以来各项存款余额合计数逐月提高,2009年3月已达53.6万亿,其中储蓄存款余额增至24.7万亿。储蓄存款余额占各项存款余额合计数的比例由2008年5月的43.8%增至2009年1月的47.9%,2009年2月、3月分别下降至47.2%、46%。储蓄率指个人可支配收入总额中储蓄所占的百分比,是分析居民储蓄的另一个角度。我国储蓄率在全球排名第一,一直维持较高水平。高储蓄率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同时也导致了内需不足、银行系统性风险增加等问题。造成我国高储蓄率的主要原因是养老、医疗、住房、教育等社会保障和福利不到位,以及居民对未来风险和收入不确定性的担忧。随着2009年3月两会确定的各项社会保障改革措施逐步落实,高储蓄率将逐步回落,但这可能需要较长时期。汇率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是一种货币用另一种货币表示出来的价格。汇率变动受到经济、政治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的经济因素集中到一点,就是国家的经济实力。如果国内经济结构合理,财政收支状况良好,物价稳定,经济实力强,商品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力,出口贸易增长,其货币汇率坚挺;反之,则货币汇率疲软,面临贬值压力。汇率的变动也会对经济、政治等多方面产生重大影响。本币贬值,可以刺激出口,抑制进口,也会导致资金外流,影响一国国际收支平衡。采购经理指数是一套综合性指标体系,因所选指标具有先导性,成为经济运行监测的先行指标。制造业PMI体系包括PMI综合指数和其他扩散指数,PMI综合指数由生产、新订单、产成品库存、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等五个主要扩散指数加权而成,其他扩散指数包括采购量、积压订单、新出口订单、进口、购进价格、原材料库存等。PMI综合指数高于50%表示比上月增长,低于50%表示比上月下降,与50%的距离表示增长或下降的程度。非制造业PMI由商务活动、新订单、新出口订单、积压订单、存货、中间投入价格、收费价格、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业务活动预期十项扩散指数构成。由于没有合成指数,国际上通常用商务活动指数来反映非制造业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一般来说该指数达到50%以上反映非制造业经济上升或增长;低于50%反映非制造业经济下降或回落。全社会货运量从货物运输层面反映经济运行情况。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消费者信心指数由2008年7月的94.5连续下降至2009年3月的86.0,该指数未见反弹,显示出消费信心不足。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宏观经济景气指数预警指数由10个指标构成,包括工业生产指数、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财政收入、工业企业利润、居民可支配收入、金融机构各项贷款、货币供应M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预警指数把经济运行状态分为5个级别,100为理想水平,“红灯”表示经济过热,“黄灯”表示经济偏热,“绿灯”表示经济运行正常,“浅蓝灯”表示经济偏冷,“蓝灯”表示经济过冷。

宏观经济指标的指标解读

2. 请问如何理解宏观经济的各个指标?

A --(1)总的(Aggregate),如总需求AD、总供给AS,(2)生产中的技术水平
B --不确定,有预算(Budget)或债券(Bond)等
C --消费(Consumption)
D --需求 如需求冲击(Demand shock)
E --均衡(Equilibrium)
e --汇率(exchange rate)
F --不确定,有外国直接投资(FDI)、净要素支付(NFP)等
G --政府购买支出(Goverment purchases)
H 
I --投资(Investment).也用于国民收入(NI) 或消费价格指数(CPI)等
J 
K --资本(captial)
k --1、乘数 2、人均资本
L --货币需求(Liquidity) ,也用于劳动(Labor)
M --1、货币及货币供给(Money) 2、进口(import)
N --就业量.也用于国民生产总值(GNP)
O 
P --价格总水平(Price level) 也用于国内生产总值(GDP)
Q --数量(Quantity)
q --参见托宾q理论
R 
r --利率(intrest rate)
S --储蓄(Saving)
s --储蓄率
T --税收(taxation
t --税率
U --失业量
u --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
V
v-- 加速数
W-- 1、财富(Wealth) 2、工资(Wage)
w --工资率
X --出口(export)
Y --国民收入、国民产出或GDP等
Z
参考资料
百度作业帮: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185b1ac4b9c5af15f8acb3cdffdf545b.html

3. 宏观经济指标分为哪三类?分别有何代表性指标?

宏观经济分析主要探讨各经济指标和经济政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经济指标分为三类:
 (1)先行性指标。这类指标可以对将来的经济状况提供预示性的信息,如利率水平、货币供给、消费者预期、主要生产资料价格、企业投资规模等。
 (2)同步性指标。这类指标的变化基本上与总体经济活动的转变同步,如个人收入、企业工资支出、GDP、社会商品销售额等。
 (3)滞后性指标。这类指标的变化一般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变化,如失业率、库存量、银行未收回贷款规模等。经济政策则主要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信贷政策、债务政策、税收政策、利率与汇率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等。

宏观经济指标分为哪三类?分别有何代表性指标?

4. 宏观经济指标的主要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在某一段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运行规模的最重要指标。我们通常用支出法来衡量国内生产总值。所谓支出法就是通过计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来计量国内生产总值。在现实生活中,对最终产品的需求包括四个部分:居民消费支出、企业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用某种价格指数衡量的物价水平的持续、普遍、明显地上涨。我们通常用消费物价指数来反映通货膨胀水平。消费物价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一般是用当年某一时期的价格水平跟过去一年同一时期的价格水平相比较获得的,该指数用来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价格变动对城乡居民实际生活费用支出的影响程度。通货膨胀不但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还会影响个人的投资。  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相反,是指在现行物价水平下,一般商品和劳务的供给量超过需求量,货币数量比商品和劳务少,物价水平下降。通货紧缩通常与经济衰退相伴,表现为投资机会减少,投资收益下降,信贷增长乏力,企业开工不足,消费需求减少,居民收入增加速度缓慢等迹象。  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从国外收进的全部货币资金和向国外支付的全部货币资金之间的对比关系。收支相等称为国际收支平衡,收入大于支出称为国际收支顺差,支出大于收入称为国际收支逆差。一个国家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稳定的表现。、  投资指标  投资指标是指固定资产投资额,是以货币表示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它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投资方向的综合性指标。按照管理渠道,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分为基础建设投资、更新改造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四个部分。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所计量的是各种经济类型的企业销售给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销售给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用做非生产经营性的消费品的总和。它是研究居民生活、社会消费品购买力和货币流通等问题的重要指标。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它是指某一时间点城乡居民存入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储蓄金额。  金融指标  金融指标包括利率、汇率、货币供应量、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金融资产总量等。  财政指标  财政指标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财政收支平衡是最佳状况,所谓平衡就是收支相抵,略有节余。如果国家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我们称之为财政赤字。中央政府一般通过发行公债(国债)的方式来弥补财政赤字。

5. 微宏观经济学中GDP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中GDP=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M)。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为消费、投资以及净出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由于经济水平不同,所采用的指标体系应有区别参考如下:

1、由于中国绝大多数人口是来自居住在农业区乡镇的富余劳动力,所以农民工就业的难易程度直接反应各产业和各区域产业经济活跃度;
2、企业创立和破产注销数据按月统计,也是直接反映区域经济活跃度情况;
3、专利和技术转让情况反应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产业化转化为生产力并开工投产情况;
4、所得税情况,按月支付,则直接反应区域企业经济活跃度;
5、劳动保护用的消耗数据则反映制造业活跃度情况;
6、人才和核心人才离职率则直接反映大型企业活跃度,离职率高则企业经营出现严重问题,反映经济开始走向疲软,等待复苏;
7、高品质消费品的库存和销售数据动态;
8、规模经济成分中,股市确实是晴雨表;但对于非规模经济,股市反应不明显。

温馨提示:以上解释仅供参考,不作任何建议,如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会计、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应答时间:2021-11-17,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微宏观经济学中GDP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关系

6.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如下: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件最终产品再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增值就等于该最终产品的价值。)经济社会(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最终。
2.所生产价值而不是所卖出。
3.是流量不是存量。
4.GNP国民生产总值。
产出=收入:产的价值都要转化为生产要素报酬和企业利润,即转化为要素提供者和企业经营者的收入。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产出=支出:最终产品的销售收入就是最终产品购买者的支出,肢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这几方面支出总和。
GDP=C+G+I+X-M。
C:居民消费(不包括购买住房)。
G:政府购买(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转移支付用于收入再分配,不构成GDP的一部分)。
l:企业投资。
(投资: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a可以长期存在和使用的固定资产fixed分为居民住房投资和企业固定投资。b存货投资inventory,企业存有存。货量,大于销量的部分,replacement+净投资)。
X-M=净出口=出口-进口。
人-IM-守山1一山L一进14。

二、国内生产净值: NDP net domestic product。
NDP = GDP -固定资产折旧。
三、国民收入:NI national income。
广义国民收入:泛指GDP、NDP等经济总量。
NI (狭义) = NDP -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对企业的补贴。
四、个人收入PI personal income。
PI= NI -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 + 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
五、个人可支配收入: DPI 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
DPI=PI-个人所得税。
I=S。
I=个人S+政府储蓄(T征税-G支出、 转移支付)。
1=S+(T-G) + (M- X + Kr)外国对本国储蓄。

7. 还可以增加哪些指标作为宏观管理的核心指标

还可以增加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碳排放与生态环境质量、人民生活便利度幸福度等指标作为宏观管理的核心指标。宏观经济发展目标主要以下有:经济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充分就业与失业率、物价稳定与通货膨胀率、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等四个方向。宏观调控的手段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但主要手段是前两个。因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必须支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尽量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在必要的情况下才会运用行政手段。

还可以增加哪些指标作为宏观管理的核心指标

8. 请列举,宏观经济指标有哪些,它们怎样反映经济状况?

国际上通用的四个常见经济指标是:(国民生产总值,通货膨胀,就业率和国际收支平衡。 )
国民生产总值简称“GNP”,它由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际收入两部分组成。国际上判断一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好坏,最常见的经济指标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和经济增长率(GDP增长率)。 通货膨胀是指用某种价格指数衡量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为了抑制通货膨胀,政府往往会采取紧缩型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就宏观经济形势好坏而言,最佳状态是温和通胀,即在经济高增长的同时保持通货温和膨胀。 就业率,也会被引述为失业率,其高低往往是由经济增长率和通胀率的高低决定的,政府往往根据就业率的高低来制订各项财经政策,而这些政策又会对股市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其他国家在一定时期进行的商品、劳务和金融资产交易的记录。国际收支包括经常项目收支和资本项目收支两部分。经常项目收支主要包括贸易、劳务和单方面转移。一国国际收支状况最直接的作用结果是汇率。一国国际收支顺差,则该国货币坚挺,有升值潜力;反之长期逆差则货币疲软,货币有贬值可能。
通常有哪些指标反映经济增长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幸福感的增强,科技的进步,环境的改善,教育水平的改进,公务员的廉洁自律,公司的健康发展,国防力量的增强,娱乐事业的繁荣,国际影响力的增加,法治的健全等等。
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