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中国和印度一共有几次大的冲突

2024-05-03 09:12

1. 历史上中国和印度一共有几次大的冲突

一次,即1962年中印战争。
印度自1947年独立以来即声称其与中国之间的边界线为英国人划定的边界线。而中国人的立场是,由一个帝国主义国家划定的边界线是非法的,应重新予以协商。双方有争议的地区是克什米尔东部的阿克赛钦高原——印度坚持认为该地区性拉达克山的一部分,以及“麦克马洪线”沿线地区。
50年代末,中国修筑了穿过阿克赛钦高原直至西藏西部的公路直到1959年印度才得知这一情况,并发现中国武装部队已经牢固占有该地区。
随后,双方不可收发室免的发生了交火事件。由于印度对中国实力的低估,谈判解决问题的努力归于失败,印方甚至认为自元朝即为中国固有法定领土的西藏也应脱离中国。
1962年,其时中国刚刚结束三年自然灾难,印度政府命令军队越过双方实际控制线,中国对此表示抗议。由于印军拒不撤回实际控制线印方一侧,中国部队发起反击。印军惨败撤回。中国即宣布停火,并从1959年11月7日双方实际控制线后撤数英里。

扩展资料
战争尾声
1962年11月21日24时,总参谋部用特急电报下发到各部队。电文如下:西藏军区前指、军区、丁指、康指、新疆军区并成都、兰州、北京军区:为进一步争取政治上的主动,中央决定我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为了促成中印边界问题的和平解决 ,我军决定于11月22日零时起,主动停火。
并于12月1日开始,主动撤回到1959年11月7日双方实际控制线的内侧20公里地区。
1962年11月22日零时。中国军队遵照毛泽东的命令,在中印边界全线停火。
1962年12月1日,中国军队主动后撤。到1963年3月1日全部后撤到1959年11月7日的实际控制线20公里以内。这是中国政府出于保持中印友好关系的愿望,再一次用实际行动 表示中国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而不是通过武力来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诚意。
中国边防部队奉命将在反击战中缴获的大批武器、车辆进行擦拭维修,将缴获的其他军用物资进行整理包装,于12月中旬交还给印度。对被俘人员,一律不杀、不打、不骂、不侮辱、不没收私人财物。生活上给予优待,受伤者给予治疗。
中国政府的这一举动,在战争史上是史无先例的,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赞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印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1962年中印战争:中印战争的原因与始末

历史上中国和印度一共有几次大的冲突

2. 历史上中国和印度一共有几次大的冲突

一共是三次 
(648-649)王玄策讨伐印度 公元641年,中国唐王朝与印度卡瑙季王朝建立睦邻友好关系。公元647年,唐皇太宗派遣使团觐见印度国王。使团到达时,发现原国王已经驾崩,阿周那(公元7世纪中期在位)篡夺了王位。新国王收下赠品,却阴谋杀死全部中国官员。唐朝使臣王玄策(活动时期公元7世纪中期)和1名使团成员设法逃往尼伯尔,在那里招募了一支具有相当规模的部队。在中国骑兵的支援下,王玄策率部进入卡瑙季,围困并攻陷其王都,俘获阿周那,将其披枷带锁押回长安(今西安)。    
(1221-1329)成吉思汗征伐印度 由于偶然原因,中国蒙古汗国入侵印度,与其蒙古进行的其他战争不同,入侵印度由始自终都没有周密的计划。第一次是因为追赶花剌子模王子札兰丁(卒于1231)1221年蒙古人在印度河战役取得辉煌成果。1241年、1292年及1299-1308年间,蒙古人又多次入侵印度,战争主要在帝遮普的拉合尔附近进行。1329年,蒙古人兵临德里城下。至此中国蒙古汗国及中国元朝对印度的战争完全结束。然而蒙古民族对印度的征战却只是刚刚开始。70年后贴木儿大举入侵印度德里城被毁,1526年4月25日年贴木儿的第五代(父系)和成吉思汗的第14代(母系)后裔“雄狮”巴伯尔入通过一系列征战进入印度德里以自己的名义在清真寺读诚图白(阿訇讲道用语)成为印度莫卧尔王朝(莫卧尔即蒙古人的意思)的开国皇帝,他的子孙则逐步征服了整个印度,莫卧儿王朝为印度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1959-1962)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 印度自1947年独立以来即声称其与中国之间的边界线为英国人划定的边界线。而中国人的立场是,由一个帝国主义国家划定的边界线是非法的,应重新予以协商。双方有争议的地区是克什米尔东部的阿克赛钦高原——印度坚持认为该地区性拉达克山的一部分,以及“麦克马洪线”沿线地区。50年代末,中国修筑了穿过阿克赛钦高原直至西藏西部的公路直到1959年印度才得知这一情况,并发现中国武装部队已经牢固占有该地区。随后,双方不可收发室免的发生了交火事件。由于印度对中国实力的低估,谈判解决问题的努力归于失败,印方甚至认为自元朝即为中国固有法定领土的西藏也应脱离中国。1962年,其时中国刚刚结束三年自然灾难,印度政府命令军队越过双方实际控制线,中国对此表示抗议。由于印军拒不撤回实际控制线印方一侧,中国部队发起反击。印军惨败撤回。中国即宣布停火,并从1959年11月7日双方实际控制线后撤数英里。
望采纳

3. 古印度和中国为何鲜有战争冲突?

古印度与古埃及、古巴比伦、中国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地域范围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印度是一个文化的大熔炉,这个国家独特的历史背景使得它包含了从远古到现代、从西方到东方、从亚洲到欧洲等多种文化潮流。再加上它是一个由五大民族构成的国家,本身就像一个大大的文化博物馆。首都新德里西岸的孟买是文化的中心。古印度虽然是一个多种姓的、历史包袱较沉重的国家,但依然为世界文化留下了独特风格的遗产。
一、地理原因:
南亚次大陆是相对封闭的次大陆,三面环海,北面又被喜马拉雅山隔绝,东北面有横断山脉和热带原始森林屏蔽。在古代的技术条件下,如果要想进入次大陆,要么从海上过来,像历史上的西方殖民者。
如果走陆地,要么从波斯走俾路支,渡过印度河进入次大陆。当年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在灭了波斯帝国后走的就是这条路。还有一条路就是从中亚南下穿过阿富汗的开伯尔山口进入次大陆。
二、国力原因:
古代印度虽然是大国,但比中国还差得远。古代中国可是世界的老大,谁不服揍谁,印度敢叫板肯定揍的它满地找牙。唐朝时期,印度曾抢劫了中国的使团,使团副使王玄策逃出虎口,单枪匹马灭了印度。印度想打中国主意,别说中原王朝,连吐蕃这一关都过不了,当年吐蕃可是和大唐、阿拉伯过招的狠角色,吐蕃曾两次打到印度河流域,中国不欺负印度就不错了,印度怎么敢打中国的主意。
古印度文明中存在的不解之谜数量之多也是世所罕有的。关于阿拉巴文明的突然消亡同样也比较费神,有地质剧变说,有外族入侵说、外族入侵渐灭说等等,其中最离谱的是“极致火力毁灭说”――因为莫亨焦-达罗的最后一层遗迹中有很多不正常的、无法常规解释的现象,再加上印度史诗中对上古战争类似核弹爆炸的描写,使得这种说法让人目瞪口呆又无以应对。星移斗转,逝者如斯,古印度的文明已成为过去,但“失落的文明”魅力犹存。

古印度和中国为何鲜有战争冲突?

4. 印度冲突对中国的利弊有哪些?

印巴冲突是吧。
显然对于中国影响非常的适中。
地理位置来说,印度洋那里是中国海上一带一路的中间点,虽然战时影响不是特别大,但对一带一路的稳定造成很大的破坏,尤其是信心。另外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路上铁路到哈密这一节铁路运输影响更是不言而喻。
随意两个国家战争对于一带一路这个国家战略负面影响不小。
经济层面,两个国家和中国的贸易不是特别的大,所以经济层面影响并不是也不大,不过印度之前通过的战争法里征收敌国资产这一条需要一些在印投资的企业审议,毕竟,中方在克什米尔也是有领土争议的。
安全层面,两个都是有核武的国家,到时候用起来,那就是大麻烦了,虽然中国有天然屏障青藏高原但这一块对于中国的战略发展节奏还是影响很大的。
总体而言,对于中国的影响不是很大,尤其是有青藏高原的存在,给予中国很大的战略优势。如果相对于中美贸易战的影响程度的话,这个仅仅占其两层吧。
具体如何还需要看事态发展,印巴从来不是世界的中心。

5. 印度和巴基斯坦冲突的历史根源是什么?

克什米尔争端
拓展资料根源:克什米尔问题即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现在的克什米尔地区是查谟-克什米尔的简称,包括克什米尔谷和查谟平地,这本来是两个独立的邦国。查谟居民主要信奉印度教,克什米尔居民却基本上信奉伊斯兰教。1846年查谟首领从英国人手中买下了被占领的克什米尔。而克什米尔人口数倍于查谟。这就种下了后来争端的根源。
争端:克什米尔争端是指印度和巴基斯坦对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主权纷争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它是英国在撤出印度时留下的。独立前的印度,行政由两部分组成:英属印度和土邦。英属印度11个省中间夹杂着大约550个的土邦,克什米尔就是最大的土邦之一。根据1947年6月公布的“蒙巴顿方案 ”,土邦地区归属则由当地的王公来决定,但是土邦必须考虑所在地区的地理因素。

缘由:克什米尔情况很特殊,它处于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地理因素”的考虑在这里不起作用。而克什米尔的王公是印度教徒,但居民中将近80%却是穆斯林。按照分治方案中多数决定原则,应该归入巴基斯坦;但按照土邦的王公决定原则,显然印度会被优先考虑。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克什米尔争端由此产生。
协议:1966年1月,第二次印巴战争之后,双方签署了《塔什干宣言》。宣言声称双方将恢复两国间的正常关系,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但是在关键的克什米尔问题上,《宣言》仅仅表明双方都陈述了各自的立场。至于公民投票、军事人员的活动范围等关键问题均未提及;1971年-1972年的第三次印巴冲突后签署了《西姆拉协议》,要求双方举行双边会晤最终解决克什米尔问题。

印度和巴基斯坦冲突的历史根源是什么?

6. 印度和巴基斯坦冲突的历史根源是什么?

从表面上来看是克什米尔问题.
这个以穆斯林为主的地区,在印巴分治的时候,其信仰印度教的邦主,要求加入印度.
巴基斯坦出兵占领了克什米尔的部分地区.印度出兵反击,双方为此进行了多次战争.

实质上印巴的矛盾根源还是南亚次大陆上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的世仇.即使没有克什米尔问题双方也不可能是好邻居.要知道孟加拉原来是巴基斯坦的一部分,是因为印度直接出兵干预才得以独立的.

7. 印度和中国边境冲突为什么巴基斯坦和印度交火

印度和巴基斯坦在中印对峙下交火 这是为何?
印度和巴基斯坦交火再升级。本月8日,印巴军队在克什米尔地区激烈交火,双方均指责对方朝己方开火并造成人员伤亡。8日交火双方互相指责
巴基斯坦外交部两度召见印度驻巴基斯坦副高级专员表示抗议。巴方表示,印军“故意以平民作为目标,违背了国际人道主义法则,应受到谴责”,要求印度遵守双方2003年达成的停火协议。
而印度国防部表示,“巴方先向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开火,印度军队进行了回击”。

9日再交火巴军方证实摧毁印军哨所
以回应印度“无故”开火
当地时间9日傍晚,巴基斯坦和印度在克什米尔地区再度发生交火。巴基斯坦媒体报道,巴方摧毁了2处印军哨所,并打死4名印度士兵。而印度方面也进行了回击。
根据巴基斯坦媒体的报道,巴方行动是对8日印军无故跨过双方实际控制线对巴境内炮击的强硬回应。巴军方在声明中称,对印军此类挑衅行为,巴军方都将采取一切措施保护平民。根据巴方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今年以来,发生在巴印边境的交火冲突已造成巴基斯坦境内18名平民死亡,105人受伤。

印巴克什米尔问题由来已久
1947年印巴分治后,两国为争夺克什米尔地区发生过两次战争。印度认为,克什米尔是其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巴基斯坦则坚持克什米尔的归属应遵照克什米尔人的意愿,通过全民公决解决。2003年,双方在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一带达成停火协议,但此后双方仍时常指责对方破坏停火协议。

这一次印巴交火原因是什么?是偶发事件吗?对地区局势又有何影响?
央视评论
印巴克什米尔问题由来已久,其本质根源在于英国殖民者在1947年“印巴分治”时种下的地缘政治隐患。从这一意义上说,印巴之间的冲突,其实是在为英国“退出”时埋下的钉子“买单”。
克什米尔地区对印巴双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由于地理特点,克什米尔地区对印巴双方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巴方而言,如果印度完全控制克什米尔,巴基斯坦的核心利益将受到严重损害;对印度而言,如果巴基斯坦完全控制克什米尔,印度西北部也将“无险可守”,包括新德里在内的纵深平原地区均将失去屏障。
正因为如此,印巴双方在克什米尔争夺激烈,前后已爆发过两次战争。双方在2003年达成现行停火协议后,在停火线形成长期重兵对峙局面。沿着这条对峙界线,已经发生过多次小规模摩擦。关于历次摩擦与冲突的起因,多形成双方相互指责之势。

△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戴着面具的抗议者朝当地的警察抛掷石块图自视觉中国
印巴交火助推南亚地区紧张局势
此次印巴两军的交火事件究竟是谁引发,目前尚难以清晰确认。但外界能够清楚的是:8日早上两军进行了互射,各有人员伤亡,巴方伤亡人员为平民;9日,巴军向印军进行报复性炮击,摧毁了印方的两处哨所,并声称打死4名印军士兵。类似这样的交火事件,与此前案例极为相似。严格意义而言,大量部队云集高原冰川地区,并在紧张局势下长期对峙,出现意外摩擦几乎是必然结果。
此次交火与过去不同之处在于近期的地区局势背景。由于南亚地区近期紧张局势升级,印巴之间的交火,无疑构成了推动局势的又一个因素,其背景超越了克什米尔问题本身,涉及到印巴之间的整体博弈,乃至于整个南亚次大陆的格局发展。

印度虽有称雄之心却无相应实力
进入本世纪后,印巴双边关系总体保持稳定,未发生过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但是,印度仍有在南亚次大陆“称雄”之心,因此其外交和军事动作整体上呈现出“强势”和“攻势”的特点。而且,印度的眼光并不仅限于陆地,还希望真正控制整个印度洋,掌控亚欧之间、东亚与中东非洲之间的联络通道,全面提升自身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这与其希望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目标也是想配套的。
在如此战略思维的指导之下,印度对周边地区四处伸手,也成为了一种必然。印度军方最近声称要打“2.5场战争”,这不仅体现了其将周边多个国家作为明确假想敌的心态,也体现了其对于自身能力认知的缺陷。

△资料图:印度边防部队士兵印度虽有称雄之心,却无相应的实力。近年来,印度经济发展增速明显放缓,其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多多,其东北部的独立运动和武装反抗也有抬头之势。作为一个没有经历过革命和社会改革的新兴国家,印度原本应该抓住世界经济发展的外部机遇,在国内推行大规模改革,真正将国家推上工业化道路,但目前看,印度似乎还要在旧的套路里走下去。至于克什米尔问题,今后可能还会持续目前的紧张对峙局面。对于印度而言,如果其将其它方向作为首要目标,克什米尔将成为时刻在背的那根“芒刺”。
ps巴基斯坦军方发表消息,进行一次新型“NASR”短程弹道导弹的试射巴基斯坦试射短程弹道导弹,威胁的目标当然是正在向中国挑衅的印度,这一行动就是在向印度发出信号,牵制印度。巴基斯坦这边出现异动,对印度的牵制作用会有多大,从印度在其跟中巴边境的兵力部署就可以看的很清楚。根据西方军事观察家的报告,目前印度在中印边境部署了大约15个师的兵力,在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和印巴正式边界上的兵力部署是20个师
重磅】就在今天下午两点半,印度军队撤出中国领土! 外交部消息,28日下午14时30分许,印方将越界人员和设备全部撤回边界印方一侧。中方将继续按照历史界约规定行使主权权利,维护领土主权。

问:据了解,8月28日下午,在中印边界锡金段越界的印度边防人员及装备已经全部撤回边界印方一侧。印军越界事件已得到解决。请介绍有关情况。
答:6月18日,印度边防部队非法越过中印锡金段已定边界进入中国洞朗地区。中国通过外交渠道多次向印方提出交涉,向国际社会说明事实真相,阐明中方严正立场和明确要求,敦促印方立即将越界边防部队撤回边界印方一侧。同时,中国军队采取有力应对措施,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合法权益。
8月28日下午14时30分许,印方将越界人员和设备全部撤回边界印方一侧,中方现场人员对此进行了确认。中方将继续按照历史界约规定行使主权权利,维护领土主权。望采纳

印度和中国边境冲突为什么巴基斯坦和印度交火

8. 印度和巴基斯坦冲突的历史根源是什么?

克什米尔争端
拓展资料根源:克什米尔问题即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现在的克什米尔地区是查谟-克什米尔的简称,包括克什米尔谷和查谟平地,这本来是两个独立的邦国。查谟居民主要信奉印度教,克什米尔居民却基本上信奉伊斯兰教。1846年查谟首领从英国人手中买下了被占领的克什米尔。而克什米尔人口数倍于查谟。这就种下了后来争端的根源。
争端:克什米尔争端是指印度和巴基斯坦对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主权纷争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它是英国在撤出印度时留下的。独立前的印度,行政由两部分组成:英属印度和土邦。英属印度11个省中间夹杂着大约550个的土邦,克什米尔就是最大的土邦之一。根据1947年6月公布的“蒙巴顿方案”,土邦地区归属则由当地的王公来决定,但是土邦必须考虑所在地区的地理因素。

缘由:克什米尔情况很特殊,它处于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地理因素”的考虑在这里不起作用。而克什米尔的王公是印度教徒,但居民中将近80%却是穆斯林。按照分治方案中多数决定原则,应该归入巴基斯坦;但按照土邦的王公决定原则,显然印度会被优先考虑。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克什米尔争端由此产生。
协议:1966年1月,第二次印巴战争之后,双方签署了《塔什干宣言》。宣言声称双方将恢复两国间的正常关系,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但是在关键的克什米尔问题上,《宣言》仅仅表明双方都陈述了各自的立场。至于公民投票、军事人员的活动范围等关键问题均未提及;1971年-1972年的第三次印巴冲突后签署了《西姆拉协议》,要求双方举行双边会晤最终解决克什米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