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024-05-04 13:56

1. 我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主要是法律不够全面。

我国的金融制度是因地制宜,很多政策都是边试边推,市场认可后,才会立法确定监管。在立法前如果出现重大失误或者刚好有人利用这个空子给广大投资者带来损失,也只能借鉴国际其他国家的监管办法进行惩处。最近的熔断机制就是实验结果,因为不符合中国国情,被迫叫停。而去年的网络金融推出以后,直到现在,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公司除了问题,而国家现在还没有出现具体的法律监管,对于投资者的损失也没有明确赔偿责任。中国是先实行,后立法,容易让不法分子钻空子。责任不明确,出事过后,难以找到责任人。对于其他细节,没有具体的监管部门,各部门之间扯皮严重。

我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 金融机构存在的意义

金融机构,是指专门从事货币信用活动的中介组织。我国的金融机构,按地位和功能可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
第二类,银行。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村镇银行。
第三类,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国有及股份制的保险公司、城市信用合作社、证券公司(投资银行)、财务公司等。
第四类,在境内开办的外资、侨资、中外合资金融机构。
以上各种金融机构相互补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金融机构体系。

金融机构的功能  金融机构通常提供以下一种或多种金融服务: ①在市场上筹资从而获得货币资金,将其改变并构建成不同种类的更易接受的金融资产,这类业务形成金融机构的负债和资产。这是金融机构的基本功能,行使这一功能的金融机构是最重要的金融机构类型。
②代表客户交易金融资产,提供金融交易的结算服务。
③自营交易金融资产,满足客户对不同金融资产的需求。
④帮助客户创造金融资产,并把这些金融资产出售给其他市场参与者。
⑤为客户提供投资建议,保管金融资产,管理客户的投资组合。
上述第一种服务涉及金融机构接受存款的功能;第二和第三种服务是金融机构的经纪和交易功能;第四种服务被称为承销功能,提供承销的金融机构一般也提供经纪或交易服务;第五种服务则属于咨询和信托功能。

3. 中国金融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从国内发展看,我国具备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一是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迈上新台阶,今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有望突破4000美元,正在由中低收入国家向中高收入国家迈进。二是国内市场加快成长,巨大的消费潜力可以转化为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三是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我国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这将增强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四是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可以创造出基础设施和住宅等巨大的投资需求以及农业转移人口转化为城镇居民而形成的巨大消费需求。五是深化改革的潜力巨大。改革可以改善资源使用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将成为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强劲动力。
总体看来,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并且已经从金融危机中复苏,具备了进一步改革和转型的基础。从特定意义上说,一些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例如消费贡献降低、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储蓄率过高等,也同样可以通过改革来促使其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这个过程其实也正是结构调整的过程。

中国金融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4. 中国金融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1、金融业对整体经济贡献度较低,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尚待完善。
2、资本配置效率较低,存贷款差距日趋加大。
3、银行贷款集中度较高,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大。

5. 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债券市场发行情况
2020年3月份,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5.3万亿元。其中,国债发行37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发行3875.2亿元,金融债券发行1.06万亿元,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1.61万亿元,资产支持证券发行1156.2亿元,同业存单发行1.7万亿元。



截至3月末,债券市场托管余额为103.0万亿元。其中,国债托管余额为16.3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托管余额为22.5万亿元,金融债券托管余额为24.2万亿元,公司信用类债券托管余额为23.5万亿元,资产支持证券托管余额为3.9万亿元,同业存单托管余额为10.5万亿元。



货币市场运行情况
3月份,银行间货币市场成交共计107.4万亿元,同比增长26.87%,环比增长85.14%。其中,质押式回购成交91.3万亿元,同比增长32.79%,环比增长80.44%;买断式回购成交0.7万亿元,同比下降9.36%,环比增长99.02%;同业拆借成交15.4万亿元,同比增长1.73%,环比增长118.30%。



3月份,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1.40%,较上月下行43个基点;质押式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1.44%,较上月下行37个基点。



债券市场运行情况
3月份,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成交24.5万亿元,日均成交1.11万亿元,同比增长32.77%,环比增长125.99%。交易所债券市场现券成交1.93万亿元,日均成交879.5亿元,同比增长148.95%,环比增长121.43%。3月末,银行间债券总指数为202.94点,较上月末上升1.49点。



股票市场运行情况
3月末,上证综指收于2750.30点,较上月末下降130.01点,降幅为4.51%;深证成指收于9962.30点,较上月末下降1018.47点,降幅为9.28%。3月份,沪市日均交易量为3416.29亿元,环比下降9.69%,深市日均交易量为5265.67亿元,环比下降13.01%。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债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6. 中小金融机构的面临问题

和我国的诸多改革一样,中小金融机构在迅速发展壮大以后,也暴露出了种种病态。走兼并联合之路,重新调整市场分工,这虽说未必是医治中小金融机构的“妙药”,但形势的逼迫已使中小金融机构不得不面临如此抉择。为何要整顿中小金融机构目前,中小金融机构(指国家政策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之外的非证券、保险类金融机构)约占1/3的市场份额,已成为金融业的生力军,然而为什么还要对其整顿呢?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姜应祥认为,这是防范化解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促进其发展的重大举措。他说,这些中小金融机构在发展过程中受策略和管理等因素制约,部分中小金融机构出现了严重的支付风险,对经济和金融的发展和安全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副所长李扬说,中小金融机构之所以积聚风险,关键是发展策略失误。受“先发展,后规范,再完善”的指导思想的影响,中小金融机构在成立之初就存在着很多缺陷。一是缺乏科学分析和统一规划,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市场需求数量没有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在发展的进度安排上、准入条件上没有一个总体规划,发展思路从一开始就有一定的盲目性。二是没有严格界定每类机构的发展空间。如信托投资公司大量从事商业银行、证券、实业投资以及外汇、期货等高风险业务;金融租赁公司办成了“第二信托公司”;信用合作社办成了没有合作意义的“小银行”。三是中小金融机构与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没有配套。国有商业银行按照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将在一些地区和领域让出部分市场空间,而中小金融机构的设立和发展却没有相应地联动起来。另外,在市场准入上把关不严,中小金融机构发展过滥。据统计,在目前约3000家城市信用社中,只有1000家左右设在地市级城市,余下的2000多是设在县或县级市,而按照当时的有关规定,城市信用社只能在地市级城市设立,在县市级以下城市不能设立;中小金融机构的资本金不足,抗风险能力先天脆弱。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系主任贺强教授还指出,中小金融机构之所以积聚这么大的风险,还在于其法人治理结构不严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董事长往往超越职权,干预业务经营,使金融机构蜕变为某个企业的融资窗口。中小金融机构的地方属性也比较浓厚,其业务经营更容易受到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中国即将加入WTO,国际金融一体化格局即将形成。以目前中小金融机构鱼目混珠、管理无序的现状来看,如果不对其进行清理整顿,后果不堪设想。金融市场重新洗牌整顿和撤并中小金融机构,要求其注册资本金必须达到3亿元或5亿元的标准,这客观上逼迫一些中小金融机构进行联合或重组,由此来壮大资本实力,这也是中国即将加入WTO、中小金融机构生死存亡的必然选择。中小金融机构在整顿的过程中必须在市场分工上做些调整。姜应祥行长说,中小金融机构由于资产规模小、交易成本高、服务功能不齐全,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得到政府和中央银行的政策扶持,这也是世界各国的一般惯例。要化解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就必须给它们以正确的市场定位。我们应结合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拓展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空间。中国人民银行在机构网点的增设上,要根据金融机构业务的适当分工,对现有的机构布局进行适当的调整。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要加快从县城和乡镇收缩,将其分支机构转让给城乡信用社,以扩大它们的生存空间。出于目前许多城乡信用社已经缺乏合作的性质,可考虑在直辖市、省会城市、一些发达的地级市不再保留,而将其组建为城市商业银行,或者由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兼并,作为其分支机构。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大银行主要以大城市为发展空间,中小金融机构主要以中小城市和农村为服务对象的格局。据了解,目前农村信用社的试点改革已经在江苏省拉开序幕,全省1700多个农村基层信用社要在年内建成独立的一级法人机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国有商业银行也已经开始从县级以下“撤退”。山东省菏泽地区成武县18个乡镇中,原来就有中国农业银行18个网点,中国银行的3个网点,还有18个邮电储蓄所、6个农村基金会。目前,6个基金会已经全部关闭,中国农业银行的网点已经撤消了5个,而且据说近期还要再撤消7个。该县田集镇农村信用社副主任付道庆说,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的确应该从县乡收缩战线了,这些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设网点,只是吸收存款,并不为支持农业生产而给农民发放支农贷款,所以,他们在农村设网点并没有多少意义,反而加剧了农村金融市场的恶性竞争。除了在机构设置上的进退外,中小金融机构的整顿和撤并还面临着兼并和合并的难点。中央党校经济学部王君超认为,除了一些中小金融机构必须关闭外,应该鼓励中小金融机构兼并和合并,在兼并和合并中求发展,一方面中央银行要进行政策引导,另一方面中小金融机构的兼并和合并要不拘一格,可以是大吃小,如股份制商业银行兼并城市商业银行或一些地方性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城乡信用社,也可以是同级之间的兼并和合并,如股份制商业银行之间、城市商业银行之间的兼并和合并。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胡坚教授对于中小金融机构的这次大洗牌也十分支持,不过,她认为,这种金融机构的调整应该建立在市场自我选择的基础上,如果过多地进行行政干预,结果会无功而返。

7. 金融机构存在的意义

您好
1.金融机构是特殊的企业,与一般经济单位之间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
2.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
金融机构的经营对象是货币资金,经营内容是货币的收付、借贷及各种与货币资金运动有关或与之相联系的各种金融业务;
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主要是货币资金的借贷或投资关系,金融机构在经营中必须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原则;
金融机构风险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挤兑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金融机构的危机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构成威胁,甚至引发严重政治或社会危机。 【摘要】
金融机构存在的意义【提问】
您好
1.金融机构是特殊的企业,与一般经济单位之间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
2.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
金融机构的经营对象是货币资金,经营内容是货币的收付、借贷及各种与货币资金运动有关或与之相联系的各种金融业务;
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主要是货币资金的借贷或投资关系,金融机构在经营中必须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原则;
金融机构风险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挤兑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金融机构的危机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构成威胁,甚至引发严重政治或社会危机。 【回答】

金融机构存在的意义

8. 跨国金融机构对于现在存在问题的对策有?

这种宽松的货币政策还溢出美国,使得世界流动性过剩,引起世界大量国家出现资产泡沫,石油和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美国的金融危机,本质上是房地产泡沫的破灭,而这引起了美国流动性的紧缩,信贷紧张,又导致其他国家也受到影响。发展中国家资产市场泡沫的破灭,甚至一些发达国家,如英国和日本房地产市场面临压力。所有这些与美国的金融危机不无关系。 

美国政府主动推动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是引起危机在房地产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两房”的设立和运作,有效地降低了抵押贷款利率,推动房地产市场的过度繁荣。 

美国监管的放松和过于复杂衍生工具的过度使用,加剧了危机的程度和危害。监管的放松,使得金融机构的竞争过于激烈,使根本不具备能力的消费者获得了住房,杠杆率大幅提高,金融资产过度膨胀,信息披露不充分。过于复杂的衍生工具,尤其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使得风险评估变得困难,过于依赖于评级机构,也使得风险承担者与控制者严重分离,不利于风险的有效控制。当基础资产出现问题时,金融机构多倍收缩金融资产,引起连锁反应,产生巨大的系统风险。 

国研网: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美国的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及金融体系会有哪些影响?尤其是将对中国产生哪些影响?  

陈道富:从危机的结果来看,由美国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事实上是带有全球性的。危机不仅仅表现在美国本土,欧洲、日本等其他国家和地区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金融动荡。美国本身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是世界最大的贸易逆差国,美元又是全球最主要的计价、结算和储备货币。更重要的是,美国的金融资产被全世界持有,不仅金融机构卷入其中,各国央行也深陷其中。在经济、金融联系如此密切的世界中,这么大的经济体发生金融危机,不可能不波及美国以外,世界各国受到牵连在所难免。 

目前,危机还在扩散,已从单纯的次贷危机向其他消费贷款蔓延。由于金融机构的破产压力,股票、债券市场也面临危机。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资本金受到侵蚀,贷款会更加谨慎,也会有所收缩,加上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在下降,金融危机有进一步向实体经济传递的危险,进而再加剧当前的金融危机。从当前的情景看,危机至少在短期内不会结束。 

危机的影响,既取决于危机本身的性质,也取决于危机的处理方法,包括世界其它国家的应对策略。从目前危机发展的情况来看,美国此次危机是一次比较大的金融危机,损失肯定不低于其八十年代发生的储贷危机,是否会达到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谈到的 1929年经济大萧条的程度,尚有待于进一步观察。但如果控制不好,危机进一步恶化是有可能的。 

美国的这一次金融危机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也波及到了中国。从金融的角度看,危机初期,得益于中国金融体系相对保守和封闭,中国的金融机构直接的对外金融交往并不多,没有大量持有美国的金融资产,包括次级债、 “两房 ”担保和发行的债券,以及破产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等。但是危机爆发以后,中国部分金融机构入股了美国的一些金融机构,在账面上蒙受了损失。从总体上看,量还不是特别大,还不会引发金融危机。但亏损在金融机构的分布并不均匀,部分金融机构的压力较大,需关注。 

此外,中国政府持有大量 “两房债券 ”和美国国债,美国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外汇储备会有一定影响。但美国政府介入“两房”,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当然,我们仍需要做好各种充分准备,毕竟美国政府没有做出明确的承诺。 

当然,美国的金融危机也使得全球资金的移动出现变化,中国可能面临跨国资金的大进大出,这需要重点关注。 

从实体经济来看,由于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形势发生变化,给我国的出口、经济增长带来下行压力。 

但是,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来说,也不完全都是负面影响。在危机恶化之前,世界面临通货膨胀上升,经济下行的滞胀风险。与此相一致,中国经济也面临较大挑战,经济增长速度快速下降,通货膨胀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居高不下。美国次贷危机的恶化,加速了美国经济的调整,缓解世界能源、原材料以及粮食等大宗商品市场的供求紧张状况。更重要的是,美国次贷危机的恶化,严重打击了国际投机势力,石油、大宗商品中的投机因素大大降低,价格快速下降。这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中国通胀的压力,舒缓了中国宏观政策方面面临的困境,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向防止经济过快下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