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国的财政政策分析

2024-05-06 05:35

1. 2011年我国的财政政策分析

2011年国家财政政策
2011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将着重把握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二是合理把握财政赤字和政府公共投资规模,着力优化投资结构。三是调整完善税收政策,促进结构调整和引导居民消费。四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五是大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推动自主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当前积极财政政策的两个主方向,一是部分领域的减税,一是在多个重要领域增加支出,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方面。
1、促进消费
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支持落实最低工资制度,促进提高低收入者劳动报酬。落实和完善相关财税政策措施,多渠道促进增加农民收入。继续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完善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增加居民即期消费。
2、结构性减税
继续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实施所得税优惠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落实好各项税费减免政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服务业发展。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增加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继续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
3、稳定物价
大力支持粮油、蔬菜、棉花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生产,稳定化肥、煤炭、成品油等供应,做好必需商品进口以及储备物资投放等,促进市场供求平衡和物价基本稳定。落实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以及大中专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补助政策,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对城市公交、农村道路客运等部分公益性行业给予油价补贴。
4、农民增收
增加对种粮农民的各项补贴规模,健全农作物良种补贴制度,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地方推选机型的自主权。稳步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深入推进财政扶贫开发,加强财政扶贫政策与其他强农惠农政策的有效衔接。
5、收入分配
实施有利于扩大就业的财税政策。支持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健全垄断性企业资本收益的收缴和使用办法。逐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降低中低收入者相对税负,强化对高收入的调节。增加财政补助规模,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切实减轻困难群众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负担。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推动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
6、发展教育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率。启动学前教育发展项目。巩固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经费保障水平。推动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促进特殊教育、民族地区教育发展。
7、深化医改
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标准,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继续支持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8、社会保障
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并将试点地区城镇无收入居民纳入养老保险范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9、保障住房
大幅度增加财政资金投入,落实好各项财税扶持政策,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积极发展公共租赁住房,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规范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和管理。积极推进各类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
10、增收节支
依法征管、应收尽收,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强化非税收入管理。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努力降低行政成本。明年公务接待费、因公出国(境)费用、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等三项经费支出预算原则上实行零增长。继续从严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严禁超标准装修办公用房。

2011年我国的财政政策分析

2. 怎么分析2015年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展望2015年,我们认为,结构性货币政策仍将继续推进。那么,与之相伴的问题就是,明年常规性货币政策的空间还有多大呢?对此,我们的一个基本判断是:目前通胀压力不大,货币政策无需收紧,而明年下调增速目标后,货币宽松的压力也不大,因此,短期内货币政策料将继续维持当前结构性发力的态势,这样,使用常规性货币政策的空间仍然相对较小。但是,我们并不否认明年存在全面降息的可能(降准可以弥补基础货币缺口,我们觉得很有可能发生)。我们同时注意到,虽然目前就业形势波澜不惊,但明年就业会存在一定的恶化风险。如果明年就业底线被突破了,全面降准和降息所传递的宽松预期对稳增长将至关重要,届时,结构性货币政策可能将重新让位于常规货币政策。
2015年的货币政策可以概括为:管好管住“流动性总闸门”,尝试改进结构性政策工具,定向引导社会融资成本下行。进一步地,要真正降低社会融资成本,除了资金供给端应该维持平稳有序外,我们需要更多资金需求端的解决方案。也就是说,要真正抑制融资刚性部门的融资需求。 舍此,一味要求货币政策的松而又松,固然能使当前的债务存续更加平稳,也必然会使未来的债务累积更加肆无忌惮。而一旦整个社会的债务存量快速攀升,债务滚动消耗的融资资源也会快速增加,这会使中长期内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促进整体经济转型变得更加艰难。因此,赋予货币政策更多的空间,而不是被“投资倒逼信贷”的逻辑裹足紧身,是明年货币政策能够处变不惊的关键前提。而财税制度上能否有“壮士断腕”的魄力,适应新常态上能否有“日见其新”的定力,则是明年货币政策能够交出漂亮答卷的“诗外功夫”!

3. 请帮忙解答一下我国财政政策的具体概况

从2005年起,我国连续实施7年的积极财政政策正式被稳健的财政政策所取代。2005年末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出了2006年继续实施稳健财政政策的决定。所谓稳健财政政策,就是中性财政政策,指财政政策对总需求既不扩张也不收缩的情形,是介于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是在经济总量基本平衡、物价比较稳定、结构性问题相对突出情况下,实行的一种财政政策。

  从近年来我国实施稳健财政政策的实践看,稳健财政政策是相对于我国过去实行的适度从紧财政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而言的,财政部门落实稳健财政政策的核心内容是,“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控制赤字,反映了财政政策“松紧适度”的增量平衡取向,主要措施是适当减少财政赤字和长期建设国债。调整结构,反映了财政支出结构“有保有控”的结构优化取向,这轮宏观调控呈现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既要防止通胀的苗头继续扩大,又要避免通缩的阴影卷土重来;既要间接控制投资需求膨胀,又要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既要控制部分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又要着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推进改革,反映了财政政策促进“制度创新”、完善市场机制的取向,就是要转变以往主要依靠财政支出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通过财政自身的改革以及有利于改革的财政收支安排,实现推进整体改革的目的。增收节支是指财政部门要通过加强税收征管、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同时要严格控制财政支出的过快增长,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2006年,财政支出政策的基本特点是调整支出结构,在压缩一般性开支的同时,保障公共支出需要。财政支出重点投向农业、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等公共服务的薄弱环节。其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本年度财政支出政策的重要内容。为了配合全面取消农业税政策,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安排了1030亿元转移支付资金。与改革前的1999年相比,农民减负约1250亿元,人均减负140元。“三补贴”政策(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共发放补贴资金188.7亿元。从2006年春季学期开始,西部地区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继续执行“两免一补”政策中规定的免教科书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其中部分专项资金实行了国库集中支付,资金直达学校,受益学生达到4880万人,平均每个小学生减负140元,初中生减负180元。中部地区每个省选择一个县于秋季学期开始试点,东部地区大部分省份也主动实施了改革试点。2006年中央政府的财政投资重点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比例达到48%左右,比2005年提高了3个多百分点。

  1994年,分税财政体制改革初步确定了中央与省级单位之间的财政体制,但并没有确定统一的省以下财政体制,而是由各省根据自身情况自行决定。近年来,基层财政运行中的矛盾日益突出,县乡财政困难、地区间财力不均衡等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解决地方财政运行中的问题,近年来,各地根据自身情况对省以下分税体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其中“乡财县管”和“省直管县”是涉及到财政级次改革的重大措施。2006年,全国28个省份推行了乡财县管改革,18个省份推行了省直管县改革。但是,在改革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重要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2006年,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重要进展。其中,在总结2005年政府收支科目分类改革模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政府收支科目分类改革的各项准备工作,2007年的预算将采用新的收支科目进行编制。此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国债余额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等各领域的改革,均有不同程度的进展。

  相对于1994年的税制改革,通常将目前正在推进的税制改革称为“新一轮税制改革”,其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12个字。2006年在税制改革领域取得的主要进展包括全面取消农业税,调整消费税税目与税率,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草案获得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制度出台,资源税政策调整,调整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等。

  近年来,我国财政政策的基本走势,可以概括为以公共化为取向,以均等化为目标,以规范化为原则,加快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请帮忙解答一下我国财政政策的具体概况

4. 2015年的财政支出有何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出什么样的政策指向

1
货币政策:宽松预期减弱
央行最新报告也估计CPI同比涨幅有望从上半年的1.3%左右略微上升至下半年1.5%左右。这意味着央行初步判断经济企稳回升,货币政策或进入观望期。我国央行今年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并从去年11月起三次降息,以试图缓解经济放缓。
国都证券策略分析师肖世俊:持续低位徘徊后,今年四季度CPI可能重上2%上方,或将导致政策继续宽松空间大为减弱。届时叠加杠杆资金边际推力的逐步衰减,A股市场或迎来一定幅度的回调。
博时基金:市场开始预期流动性可能会出现拐点,包括货币政策的放松空间可能低于预期,新增投资者入市规模的高点或已经过去。
中金公司:预计中国经济增速未来2~3个月有望进一步企稳,并于三季度末至四季度呈现温和复苏态势;预计下半年整体通胀将温和反弹,主要将受PPI趋稳、房地产价格回暖以及低基数效应的带动。维持今年年内降准200个基点的预测,但利率或不再下调。
渣打银行:中国经济增长初步显露企稳迹象。预计2015年余下时间央行降息步伐将会暂停,但预计2015年底前央行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共计1个百分点。决策部门或将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立场,具体通过向市场提供充足流动性、鼓励政策性银行发放贷款、指导长期利率逐步回调以及充分落实2015年财政预算计划等方式进行。基准利率下调窗口行将关闭的原因是:市场对通缩的担忧被夸大,预测7月CPI通胀或将开始上扬,2015年底前同比增长或达2%以上;预计年底前PPI通缩同比或将由5月的-4.6%缓和至-2.0%。
2
财政政策:将成主角
我国财政收支状况形势5月份发生逆转——5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355亿元人民币,同比仅增长5%;5月财政支出同比增长2.6%,大大低于4月份时的水平——中国4月财政收入同比增幅回升至8.2%,财政支出同比大增33%,为近三年最高。
财政支出能否如市场期望般再度发力有待证明。
招商证券:国办发“40号文”要求银行保障地方融资平台在建项目后续贷款,最近发改委的“1327号文”和补充文件允许企业债借新还旧,这些都显示,政策方向明确指向解决基建和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问题,确保中长期贷款投放,延续“宽信用”和“稳增长”政策思路。
海通证券:近期稳增长政策频出,财政政策渐成主角,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大重点领域有效投资,需要解绑信贷政策配合,财政信贷齐发力,助于经济未来逐渐企稳回升。
申万宏源:若希望促进资金向实体企业流动,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日益紧迫,取消存贷比考核可能只是银行松绑的开始,伴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未来有更多政策可以期待。
中金公司:预计下半年财政政策将为经济增长提供更多支持,财政支出将变得更加积极和有效。营改增改革将加速。另外,估计今年到期的约2.9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大部分将置换为地方政府债券。  (陈海玲)

5. 财政政策的热点详解

问:2012年恰逢“十二五”棋至中局,又遭遇经济增速放缓挑战,积极的财政政策在稳增长中发挥了哪些调控作用? 答:针对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问题,财政部门按照稳中求进的总要求,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在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不断加大预调微调力度,进一步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民生改善。 在具体调控措施上,一方面落实并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多举措促进投资及外贸稳定增长。另一方面,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方面的投入力度,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问:2012年以来,我国出台了哪些结构性减税政策,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保持物价稳定?答:2012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在继续实施已有减税政策的同时,国家根据经济运行实际进一步完善了结构性减税政策,出台了一些新的减税政策。特别值得关注的是,2012年开始实施的营改增试点,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是以结构性减税促进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点”,既是重大的改革举措,也是有效的发展措施。截至目前,上海市试点成效明显,有力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了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加快发展;试点范围也稳步扩大,从8月1日起至年底将分批扩大至北京等11个省(直辖市、计划单列市)。 此外,还取消25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对小微企业暂免征收22项收费,预计每年减轻企业负担150亿元。问:稳增长关键要解决需求不足问题。在扩大消费需求方面有哪些举措?答:主要是继续增加财政补助规模,扎实落实引导和扩大消费需求的一系列财税政策。一方面落实家电摩托车下乡政策。1至9月全国(不包括山东、河南、四川)家电下乡产品销售5730.8万台,实现销售额1538.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1%和21.6%。另一方面,大力实施“节能家电惠民工程”。此外,大力促进商贸流通体系建设,支持部分省市开展农产品流通综合试点等,为城乡居民创造良好消费环境。问:稳增长还离不开稳定投资需求。在这方面有何举措?答:一方面按照“十二五”规划尽快启动一批重大项目,加快中央基建投资预算下达进度。截至9月底,中央基建投资下达预算3905亿元,占全年预算指标的97%,比上年同期进度提高8个百分点,重点在建、续建项目和新开工国家重大项目建设资金得到较好保障。另一方面配合相关部门出台“新36条”相关领域的实施细则,落实促进民间投资的财税优惠政策,鼓励民间投资。同时,着力优化投资结构,严格控制新上项目,防止重复建设。 问:2012年以来外贸形势不容乐观,在稳定外贸出口方面出台了哪些举措?答:为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增长,重点实施支持外贸稳定发展的财税政策。加快出口退税进度,确保准确及时退税。同时,清理规范进出口环节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减少收费环节,降低收费标准。此外,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力度,认真落实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保险专项安排,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规模,提高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推进贸易便利化,积极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问:2012年以来,面对凸显的财政收支压力,民生支出需求如何保障?百姓获得了哪些新实惠?答:2012年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0.9%,尽管增幅同比回落18.6个百分点,但全国财政支出实现了21.1%的增长,民生等重点支出得到保障。 2012年以来,中央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前9个月累计,全国农林水事务支出7300亿元,同比增长24.9%。支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前9个月全国教育支出12588亿元,同比增长32.6%。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1至9月,全国医疗卫生支出4935亿元,同比增长24.4%;全国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432亿元,同比增长17.8%。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前9个月全国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288亿元,同比增长20.3%。此外,进一步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补助力度,截至目前,2012年中央财政已下达补助资金2330亿元,比上年全年实际下达数增加617亿元。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展顺利,1至9月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支出同比增长34.1%。截至9月底,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480万套,新开工720万套,开工率97%。问:为促进实现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下一步积极的财政政策还将在哪些方面发力?答:一方面要看到经济增速趋于稳定并继续出现积极变化;另一方面也要清醒认识到,经济趋稳的基础还不够稳固。下一步,财政部门将密切跟踪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继续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切实将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跟踪和观察政策作用的效果,并根据经济运行的态势,加强预调微调。 同时,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努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财政政策的热点详解

6. 2013年财政政策解读,这道题的答案是哪个?

根据行政单位新的会计制度,新制度变化包括:A 新增了行政单位直接负责管理的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资产的核算规;B、增加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处理;D、增设“资产基金”和“待偿债净资产”科目。
     不包括的是c。
      而且,C的答案本身是错误的。新制度要求基建会计信息要定期并入行政单位会计“大账”;

7. 如何理解2017年我国财政政策积极有效

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因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
区别于2016年的“灵活适度”,2017年稳健货币政策为“稳健中性”,主要是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也就是说,一是在货币不能再过渡超发刺激经济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会收紧一些,维持中性,M2的增速可能会在10%左右。二是在人民币有贬值压力下,需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三是当前经济整体仍然存在下行压力,偏紧的货币政策,造成利率上行,会导致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上升,如企业债发行成本上升,不利于实体经济的恢复。中性货币政策,是要维持流动性的相对稳定,不紧缩不扩张,货币政策要服务实体经济,防止资金脱实向虚。

如何理解2017年我国财政政策积极有效

8. 财政政策分析中国财政形式 大题 多写点 谢谢了

  在全球金融危机下的影响下,2010年第四季度,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情况。为此,现阶段经济宏观调控和财政政策运行的核心方案是:构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搭配的总体框架,货币政策通过对流动性和投资需求实施调控以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企业和市场的自我调整能力;财政政策着力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予以克服和解决,对外参与全球联合行动,实行政策协同,对内科学分析和控制矛盾,推行审慎微调。在财政收入增幅大幅度下降的背景下,及时研究发行国债等扩大内需相关政策预案。

  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财政政策应以全球政策协同为基础,在我国金融体系尚未受到明显冲击的情况下,现阶段财政政策需主动防御全球金融危机的间接影响和扰动,概括地说就是要克服房地产风险、扩大内需和优化产业结构,主要包括:

  1、克服房地产风险,加大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建设力度。次贷危机对我国房地产业伤害明显,有可能彻底击垮已经不再局限于经济增长,而成为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构成。在当前情况下,建议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进行有效搭配,一方面对房贷政策不予放松,继续挤压房价泡沫,消除热线的投机空间;另一方面应当加大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实施力度,加速房地产市场的结构转型。于此同时,由财政政策为正常的住房需求提供贴息支持,以避免断供潮的发生,缓解当前房地产行业所面临的困境。

  2、扩大内需,对冲外部风险。为了避免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不良的影响,我国需要加速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由目前的外部需求拉动转为内需主导,从而避免外部需求波动给我国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不利的冲击。择机进一步提高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加快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落实补贴政策,增加对中低收入者、困难群体的生活补贴等,通过多种措施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在全面推进增值税转型的同时,采取优惠政策鼓励东部企业向中西部转移,对企业技改和研发投资给予适当的贴息和其他优惠,以提高企业投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