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员是怎么上厕所的

2024-05-17 15:50

1. 宇航员是怎么上厕所的

太空中的零重力环境下,

宇航员是怎么上厕所的

2. 宇航员在宇宙中是怎样排便的?

需使用固定装置将自己稳定在马桶座圈上,确保没有排泄物溅出。太空厕所工作方式非常像吸尘器,使用不同的气压吸固体粪便。
航天员上天前,要学会上厕所。第一步是将自己固定好。首先固定好鞋,然后固定好下身,双手握住马桶两边扶手,最要紧的是屁股须与马桶边缘贴紧,使马桶内部与外边完全密封。所谓“抽水马桶”实际上是“抽气马桶”——因为马桶内不使用水,而是用气。小便则用一个特制漏斗收集,小便桶定期会向宇宙空间排放。大便袋中的大便经压缩处理,暂时存放在马桶内,最后被带回到地面上来。
俄罗斯 RSC Energia 公司受 NASA 委托制造了一款全新的太空厕所,让太空站可以使用厕所的宇航员由3人增至6人,这个太空厕所还会将排泄物重组变成饮用水,耗资1900万美元,非常吓人。这个太空厕所的外型和普通的厕所相差无几,不过航天员的双脚得踏在钢板上,并穿入套中固定,还有两个固定的凳子锁住航天员员的大腿,然后才可以便便。

扩展资料:
1、为宇航员量身定做厕所
据南京协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施卫东介绍,航天舱的厕所将更加小巧,是根据宇航员的身材量身定做的。在坐便器的基础上还要在舱内增加一台自动的小便器,这将是一个科技性突破。具体细节方面还属于保密阶段。不过施总透露说,神七太空舱的马桶可以伸缩,用的时候就打开,不用的时候可以折叠收起来节省空间。
2、尿液可以变成水饮用
在太空舱内的厕所实现尿粪分离。在太空上水资源十分宝贵,宇航员们的尿也不能让它浪费,通过生物菌处理数小时后,这些尿液与饮用水无异,可以继续饮用。至于粪便,将采用真空烘干粉化的方法,最后撒向太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太空厕所
参考资料:中国网-神七厕所为宇航员量身定做 尿液可以变成水饮用

3. 神6和神7哪个更先进?

神6是2人;神7是3人。神7有太空行走神6没有。。第一大不同:飞船有效载荷增加,火箭的推力将加大

  与“神六”相比,“神七”飞船的有效载荷将会有所增加。“神七”会上3名航天员,还要携带舱外航天服和7天太空生活所需的物品,所以上去的时候要携带 300公斤的东西,回来的时候可以带100公斤的东西。飞船的重量比起“神六”来说要增加很多。“光舱外航天服的地面重量就达125公斤。”焦维新说。

  另外,“神七”的外观与“神六”有所不同,由于“神七”会上3名航天员,在天上待7天。虽然‘神六’设计上可以能够搭载3个人,但是“神七” 的3名航天员要完成各项任务,飞船的容量肯定将有所增加。这就要求现有的运载火箭的推力满足“神七”要求。

  第二大不同:“神七”轨道舱里将新添一个“夹层 ”

  “神七”在轨道舱的设计上与“神六”相比有一些不同。“神七”航天员将进入太空,因此“神七”轨道舱须设计一个“夹层 ”——“气闸舱”。焦维新教授解释说,航天员在出舱前先要“减压”,航天员从太空返回进入航天器后先要“升压”,其原理类似潜水员进出正在深海中的潜艇。因此,航天器上必须有一个设施具有“卸压”功能和恢复功能。气闸舱将由两道门组成:航天员穿好舱外航天服把第一道门关上,后把第二道门打开,这样便能够保证原来的舱里的氧气和压力。而回来的时候也一样,航天员必须分别经过这两道门。

  俄罗斯的飞船将此设施专门做成了一个舱,叫“气闸舱”;而美国的飞船也有类似设施,但他们没有把它专门做成一个“舱”,美国的飞船是“两舱结构”,只有指令舱和仪器舱,进出太空的这一设施直接就安装在指令舱里。“气闸舱位于返回舱的上方,与轨道舱连接。航天员爬上‘夹层’后,就会通知下面的航天员将‘夹层’的门给严密地封闭上。”焦维新教授说,“飞行员换上太空行走的航天服后,放掉‘夹层’里的气体,打开舱门后,航天员就可以到轨道外面,进行太空行走了。

  第三大不同:“神七”轨道舱将不会在轨“驻守”

  焦维新教授认为,和“神六”相比,“神七”飞船的一个显著不同在于飞船完成任务后,轨道舱将不会在轨“驻守”,而是和推进舱一样,在与返回舱分离的一刻坠入大气层。

  此前,无论是“神六”还是“神五”,在航天员随返回舱回归之后,被分离的轨道舱仍会在轨运行半年左右的时间,期间将进行一些科学实验,并把有关实验数据持续传输到地面。在此之后,轨道舱因动力耗尽,会类似“太空垃圾”那样在太空中游荡,渐渐被地球引力拉回到地面坠下。

  焦维新解释,“神七”的轨道舱之所以不再留在轨道,是因为研究人员将把“神七”的试验方向集中在保障航天员顺利出舱活动方面。

  第四大不同:航天服要求适应太空行走要求

  “神七”要执行的主要任务是实现我国首次太空行走。3名航天员一个要出舱行走,一个在轨道舱迎接,返回舱还要留人。“航天员进行太空行走的目的,是为了维修、装卸、更换和回收航天器及航天器的外部设备。”焦维新教授称。

  “神七”将具备航天员太空行走的几项必备条件。舱外航天服必须具有防微流星、真空隔热屏蔽、气密、保压、通风、调温等多种功能。另外,舱外航天服的手套必须既密封又灵活,头盔也要既透明又密封。

  焦维新教授介绍说,“航天服后背的位置会有一个背袋,里面除了氧气瓶、一些工具外,还会有一个燃料助推器,他的主要作用是使航天员可以借此控制行走方向。为了不让航天员飘走,航天服上还有一个我们称作脐带的特制绳子,专门将航天员与轨道舱接在一起。”而且,“神七”航天员的宇航服上还将配有一块特制的银蓄电池。当航天员进行舱外活动时,它就开始源源不断地输出能量,待电时间将比原来提高2到3倍。

  第五大不同:航天员像开战斗机一样驾“神七”

  “神六”在太空飞行期间,费俊龙和聂海胜两名航天员先后进行开关舱门、穿脱压力服、穿舱、抽取冷凝水四大项“在轨干扰力”实验。结果表明,航天员较大幅度动作对飞船姿态影响微小,飞船姿态保持良好。费俊龙甚至还在飞船上连续做了4个前滚翻。

  据说,这是航天员自己在游戏,不是事先安排的。此次空间飞行结果表明,从刚升空到准备返回,费俊龙和聂海胜任何时间都能正确发出指令、准确控制各种设备,舱门开关等动作较大的操作也能一次成功。

  专家介绍说,有了“神六”实验的基础,“神七”将安排航天员“像驾驶战斗机一样驾驶飞船”,这对于飞行员出身的中国航天员来说,简直是驾轻就熟的事情。

~·太阳雨·~ 回答采纳率:38.9% 2008-09-23 12:28 检举
 “神七”技术有诸多突破:

  3名宇航员组成飞行乘组升空。在此之前,“神舟”飞船两次载人飞行分别是一人和两人。这说明,“神七”在内部空间和舒适程度上有了提升。自称是“美国宇航局专业人士”的网民宣称:“以我的专业角度解读,中国新飞船已能实现宇航员在舱中自由活动,这除了意味着空间增大外,还表明飞船舱内环境技术有了质的飞跃。”香港《大公报》9月4日披露,中国宇航员将首次在太空行走,厕所就成了必需品。据负责“造厕”任务的南京协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施卫东介绍,“神七”太空舱的马桶可以伸缩,不用时可折叠起来,节省空间。

  新航天服是个大亮点。中国媒体曾于去年6月报道称,300平方米的太空服材料已经生产完毕。这种新材料防火、抗辐射,制造出来的新航天服不但适合太空行走,还非常舒服。美国《航空与航天技术周刊》网站5日报道:“‘神舟’副总设计师今年春访问美国时曾透露,‘中国已自行研发了新的航天服,这是我们的骄傲。’”

  释放小伴星。美国媒体称,“神七”上的宇航员将释放足球大小的小型监视卫星,也就是“伴星”。“伴星”上的相机可以提供飞船和宇航员太空行走的即时画面。

  出舱行走挑战非同小可。“神五”主要是考验飞船,“神六”两名航天员主要是参与飞船的在轨飞行,而“神七”航天员将承担中国尚无人尝试的出舱行走,这是奠定中国空间站技术基础的重要一步。美国宇航界认为,中国首次太空行走的时间应该不会长于一个小时。

  飞船水中实验让外界好奇。中国媒体公开了飞船在水池中训练的照片后,外界纷纷猜测这到底有何用途。

  运载火箭性能惊人。“长征二号F”火箭将用于发射“神七”飞船,与发射“神六”的火箭相比,这枚火箭共有36项技术改进,进一步提高了可靠性和安全性。西方宇航界一直试图搜集相关技术

神6和神7哪个更先进?

4. 神七成果科技

它的成功发射给中国带来了无穷的价值。一个科研成果的研究的诞生当然不能只有设备,还要有一批顶尖级的科研人员。而研究中心集合了当今世界和中国航天、生物、医学等领域的50多位顶尖级院士、科学家。50多位科学家合力破解肿瘤之谜。

  太空制药是一个跨行业、跨领域的合作结晶,涉及到微生物、空间生命等多项学科,政府共调动了包括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国防科工委、清华大学在内的27家科研单位,参与了研发工作。魏江春教授、蒋兴村教授、庄逢源教授、刘志恒教授……一批批科研专家、医学专家中的精英们加入了“太空药”研发的行列,其中许多科学家都是该领域里赫赫有名的“旗帜性人物”。为了给研发工作创造出更好的环境,为了不负国家的重托,生产基地还不断完善着自己,装备着自己:投资200多万元兴建了太空研究所,投资2000多万兴建了中国第一个太空药实验室。

  这支浩浩荡荡的研发队伍,叩响了人类空间生命科学的大门。正是因为有这么雄厚的科技力量作后盾,才使人类在太空抗肿瘤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科学家们将一种从人体喉咙提取的具有抗肿瘤功效的菌株带入了太空,希望通过太空特有的环境使得菌株发生基因突变。经过一次次的失败之后,他们终于在“神舟三号”卫星搭载后的菌种中发现了一种“多肽”,它不但能够直接杀死肿瘤细胞,还能修复肿瘤的自愈系统。科学家们兴奋无比,他们就要揭开人类生命死亡的真相,破解肿瘤难治之谜。

  为彰显太空科技对肿瘤治疗药物里程碑式的巨大贡献,科学家们给它取了一个有着特殊纪念意义的名字——“神舟三号”。中国唯一一个专门抗肿瘤的太空药终于诞生了,这也是中国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可以用航天飞船命名的药品。

  2003年11月,陕西省科技厅组织各相关领域20几位顶尖专家对经太空搭载的“神舟三号”口服液的生产菌株进行了科学论证,结论为“国际先进水平”。

  依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管理办法规定,一个课题必须且只能确定一个课题责任人和课题的依托单位。由一个研发单位负责一个领域。亨通光华制药公司作为中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年连续两次代表中国实施863计划,是中国惟一连续多次进行太空搭载的企业。公司的863项目主要研发方向是生物菌种的太空搭载、诱变、筛选及其变异规律等空间生物领域的研究,将太空技术、生物技术和医学技术这些国家最高科学技术领域相结合,肩负中国发展太空生物制药领域的高科技和实现太空制药产业化的历史使命。这也意味着,现在以及以后,亨通光华制药将在太空生物制药方面长期保持在世界前列。而太空药微生物菌种在太空反复搭载的累加效应及稀缺的空间搭载资源,使公司在太空生物制药领域始终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神七首选发射时间确定 25日晚9时10分左右 
    
     发射时间: 
    
     25日晚上9时10分左右 
    
     发射条件: 
    
     无降水、地面风速小于每秒8米、水平能见度大于20公里; 
    
     发射前8小时至发射后1小时,场区30公里至40公里范围内无雷电活动; 
    
     船箭发射所经过空域3公里至18公里高空最大风速小于每秒70米,此外发射前后9小时不能有雷电。 
    
     记者近日从各方面了解的消息显示,“神七”首选发射时间为25日。中国载人航天火箭系统顾问组组长黄春平11日对有关媒体表示,“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首选的发射时间是25日晚上9时10分左右。 
    
     “神五”、“神六”和 “嫦娥一号”的发射时间均在10月中下旬,而“神舟七号”的发射将提前到本月底升空。有关专家透露,9月和10月均有较适合发射窗口,但因“神七”将执行太空行走任务,9月底升空时的太阳夹角更适合太空人出舱活动,能令飞船在最短时间内见到太阳,保证太空人出舱作业时有阳光。 
    
     发射载人航天的最佳气象条件主要包括:无降水、地面风速小于每秒8米、水平能见度大于20公里;发射前8小时至发射后1小时,场区30公里至40公里范围内无雷电活动;船箭发射所经过空域3公里至18公里高空最大风速小于每秒70米,此外发射前后9小时不能有雷电。 
    
     黄春平昨天表示,能否如期发射,主要是看当时的发射场天气等情况。小雨和气温一般都不会影响飞船的正常发射,但大风则可能导致飞船推迟发射,因为风速超过火箭的承受能力后,将有可能改变其飞行方向。 
    
     黄春平透露,航天员太空漫步就会在飞船进入轨道运行,环绕地球超过五圈之后进行。 
    
     “神五”、“神六”升空入轨后,均无法拍摄到飞船在太空中的外景照片,当时的电视直播也仅限于舱内。而“神七”释放伴飞小卫星后,将能弥补这一缺憾。据专家介绍,小卫星可近距离环绕,伴飞,因小卫星安装有CCD立体相机,可提供飞船在轨飞行时的首张三维立体外景照片和太空人出舱活动的即时画面。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庞之浩昨天告诉早报记者,在国际上,不管是白天发射还是晚上发射,两种情况都存在。(吴玉蓉/东方早报) 
    
     揭秘“神七”背后的科技工程 多处设备“南京造” 
    
     “神七”炼成 南京贡献多多 
    
     “神舟七号”发射在即。记者昨(11日)获悉,此次“神七”凝聚了南京科研人员心血:不仅多处设备是“南京造”,就连轨道测算、空间目标监测保障等多个重要观测任务也包含“南京元素”。 
    
     记者经过多日采访与调查,了解到“神七”飞天背后许多尚不为人知的科技工程。 
    
     “六朝元老”十四所: 
    
     雷达紧盯“神七” 
    
     从“神一”开始,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十四所的雷达就已经开始为其服务了,开始的时候是两部,之后逐渐增加,而为“神六”服务的雷达组成的测控网络在“神四”的时候就已经相当完善了。为“神六”的发射、飞行、着陆过程服务的雷达共有8个,其中7个都是十四所研制的。这一次“神七”发射,十四所的雷达再次担当起“天眼”的重任,分别在海陆两地。 
    
     专家告诉记者,飞船进入大气层时会产生剧烈摩擦,信号会被屏蔽掉。十四所研制的多目标相控阵测量雷达,可以在这个区域准确测控。“神六”发射升空,短短十几秒,十四所的雷达就捕获了飞船的踪影,而在“神六”穿过黑障区最令人担心的一刻,地面上只有十四所一部雷达盯着它的归程。 
    
     据了解,为了给“神七”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此次十四所研制了多部新型雷达,届时将编织起测控网,准确探索“神七”在太空中的身影。 
    
     紫台专家: 
    
     阻击太空垃圾 
    
     “神七”发射在即,任何可能遇到的危险都必须在考虑的范围之内,而太空垃圾——这一太空杀手更是不能忽略,记者了解到,紫台空间目标及空间环境监测的专家们参与了为“神七”扫除空间碎片的任务。 
    
     从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开始,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已经有51年了。在这期间,也产生了许多的空间碎片,就是所谓的太空垃圾。据专业人士介绍,一个10克重的空间碎片所产生的太空撞击能量相当于地面上一辆时速100公里的汽车所产生的撞击能量。 
    
     据了解,地面上的望远镜和雷达能够探测到大大小小的碎片有几千万个。由于太空浩瀚,各种碎片多如牛毛,搜索的范围很大,目标物又很小,因此对太空垃圾的跟踪观测难度很大,犹如大海捞针。出于对“神七”安全方面的保障,专家们正对目前已发现的空间垃圾进行“实时监控”,为“神七”安全保驾护航。记者了解到,为了观测空间碎片,从2004年开始,监测中心研制了两台大椭圆空间碎片望远镜。它能观测到近地点300公里以下和远地点3.6万公里的空间情况,是名副其实的“万里眼”。利用这两台望远镜,10厘米大小的空间碎片已能被纳入监控。 
    
     南京晨光厂: 
    
     为神七制造“血管” 
    
     南京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担任了“神七”的重要设备——金属软管的制造工作,共有上千根航天晨光制造的金属软管用在“神七”发射工程中。 
    
     南京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钱允山告诉记者,“神七”分为三个部分,发射架、火箭和飞船,发射架上我们提供的金属软管达到上千根,而火箭上的金属软管有几十根。由于“神七”对连接各个设备的金属软管要求十分高,无论是它的连接、柔韧性还是强度,都需要达到很高的要求。为此,南京晨光集团对金属软管进行了反复的试验,确保“神七”管道连接的安全。 
    
     南大专家: 
    
     参与设计飞行轨道 
    
     “神七”飞船将经历怎样的太空之旅?它将如何围绕地球旋转?这就得看轨道是如何设计的了。昨天有关专家还透露,此次“神七”轨道设计中,南大天文系的专家也参与其中。 
    
     “这和‘嫦娥一号’的轨道设计完全不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副院长王志瑾介绍,要让“嫦娥”跨越遥远的距离顺利奔向月球,研制人员先后攻克了卫星轨道设计、大幅度提升远距离测控技术、克服月食影响等多项技术难关。有关专家还表示,相比较而言,“嫦娥一号”的轨道设计是中国首次尝试,难度较大。而作为载人航天的“神七”轨道设计就相对要保守得多,人类目前所有在低地球轨道上飞行的宇宙飞船和空间站,都采取的是圆形轨道,倾角也只高到够用就好。“神七”的轨道也不例外,这次依然是圆形的。 
    
     南京协力环保: 
    
     打造神七舱内厕所 
    
     在“神七”之前,宇航员只需要在太空呆上一天,带上尿不湿就可以解决“内急”问题。神七载人航天飞船,宇航员将首次在太空行走,也就是说要在太空舱内呆上一段时间,厕所也就成了必备之品。然而太空舱的空间狭小,如何把厕所设计得更加合理呢?据南京协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施卫东介绍,航天舱的厕所将更加小巧,而且可以伸缩,用的时候打开,不用的时候可以折叠收起来。 
    
     另外,太空舱内的厕所将实现尿粪分离。在太空上水资源十分宝贵,宇航员的尿也不能让它浪费,通过生物菌处理数小时后,这些尿液与饮用水无异可以继续饮用。至于粪便,将采用真空烘干粉化的方法,最后洒向太空。(
     [发射时间] 
    
     [伴飞小卫星] 
    
     [第二批航天员] 
    
     不会超过14人,约30岁 
    
     随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和后续任务需求,为使中国航天人顺利实现新老交替,新一轮航天员的培养工作已经启动,将在四至五年后挑起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大梁。中国首位“航天员”、现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杨利伟曾向媒体透露,第二批航天员的数量不会超过第一批的14人。 
    
     第二批中国航天员仍然是从空军尖子飞行员当中“优中选优”。以杨利伟为代表的现役航天员在进行选拔时也多为30岁左右,而第二批候选航天员中也有不到30岁的候选者。 
    
     根据中国载人航天计划,除“神六”执行的多人多天飞行、“神七”将执行的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外,“第二步”还将完成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这意味着第二批航天员将执行更为复杂、对自身素质要求更高的任务。据媒体报道,未来的“神八”将是一艘无人飞船,发射升空后将与“神九”对接,成为一座小型空间站。而“神九”飞船也将在“神八”发射时基本定型。

5. 神五神六与神七的不同

神6是2人;神7是3人。神7有太空行走神6没有。。第一大不同:飞船有效载荷增加,火箭的推力将加大 

与“神六”相比,“神七”飞船的有效载荷将会有所增加。“神七”会上3名航天员,还要携带舱外航天服和7天太空生活所需的物品,所以上去的时候要携带 300公斤的东西,回来的时候可以带100公斤的东西。飞船的重量比起“神六”来说要增加很多。“光舱外航天服的地面重量就达125公斤。”焦维新说。 

另外,“神七”的外观与“神六”有所不同,由于“神七”会上3名航天员,在天上待7天。虽然‘神六’设计上可以能够搭载3个人,但是“神七” 的3名航天员要完成各项任务,飞船的容量肯定将有所增加。这就要求现有的运载火箭的推力满足“神七”要求。 

第二大不同:“神七”轨道舱里将新添一个“夹层 ” 

“神七”在轨道舱的设计上与“神六”相比有一些不同。“神七”航天员将进入太空,因此“神七”轨道舱须设计一个“夹层 ”——“气闸舱”。焦维新教授解释说,航天员在出舱前先要“减压”,航天员从太空返回进入航天器后先要“升压”,其原理类似潜水员进出正在深海中的潜艇。因此,航天器上必须有一个设施具有“卸压”功能和恢复功能。气闸舱将由两道门组成:航天员穿好舱外航天服把第一道门关上,后把第二道门打开,这样便能够保证原来的舱里的氧气和压力。而回来的时候也一样,航天员必须分别经过这两道门。 

俄罗斯的飞船将此设施专门做成了一个舱,叫“气闸舱”;而美国的飞船也有类似设施,但他们没有把它专门做成一个“舱”,美国的飞船是“两舱结构”,只有指令舱和仪器舱,进出太空的这一设施直接就安装在指令舱里。“气闸舱位于返回舱的上方,与轨道舱连接。航天员爬上‘夹层’后,就会通知下面的航天员将‘夹层’的门给严密地封闭上。”焦维新教授说,“飞行员换上太空行走的航天服后,放掉‘夹层’里的气体,打开舱门后,航天员就可以到轨道外面,进行太空行走了。 

第三大不同:“神七”轨道舱将不会在轨“驻守” 

焦维新教授认为,和“神六”相比,“神七”飞船的一个显著不同在于飞船完成任务后,轨道舱将不会在轨“驻守”,而是和推进舱一样,在与返回舱分离的一刻坠入大气层。 

此前,无论是“神六”还是“神五”,在航天员随返回舱回归之后,被分离的轨道舱仍会在轨运行半年左右的时间,期间将进行一些科学实验,并把有关实验数据持续传输到地面。在此之后,轨道舱因动力耗尽,会类似“太空垃圾”那样在太空中游荡,渐渐被地球引力拉回到地面坠下。 

焦维新解释,“神七”的轨道舱之所以不再留在轨道,是因为研究人员将把“神七”的试验方向集中在保障航天员顺利出舱活动方面。 

第四大不同:航天服要求适应太空行走要求 

“神七”要执行的主要任务是实现我国首次太空行走。3名航天员一个要出舱行走,一个在轨道舱迎接,返回舱还要留人。“航天员进行太空行走的目的,是为了维修、装卸、更换和回收航天器及航天器的外部设备。”焦维新教授称。 

“神七”将具备航天员太空行走的几项必备条件。舱外航天服必须具有防微流星、真空隔热屏蔽、气密、保压、通风、调温等多种功能。另外,舱外航天服的手套必须既密封又灵活,头盔也要既透明又密封。 

焦维新教授介绍说,“航天服后背的位置会有一个背袋,里面除了氧气瓶、一些工具外,还会有一个燃料助推器,他的主要作用是使航天员可以借此控制行走方向。为了不让航天员飘走,航天服上还有一个我们称作脐带的特制绳子,专门将航天员与轨道舱接在一起。”而且,“神七”航天员的宇航服上还将配有一块特制的银蓄电池。当航天员进行舱外活动时,它就开始源源不断地输出能量,待电时间将比原来提高2到3倍。 

第五大不同:航天员像开战斗机一样驾“神七” 

“神六”在太空飞行期间,费俊龙和聂海胜两名航天员先后进行开关舱门、穿脱压力服、穿舱、抽取冷凝水四大项“在轨干扰力”实验。结果表明,航天员较大幅度动作对飞船姿态影响微小,飞船姿态保持良好。费俊龙甚至还在飞船上连续做了4个前滚翻。 

据说,这是航天员自己在游戏,不是事先安排的。此次空间飞行结果表明,从刚升空到准备返回,费俊龙和聂海胜任何时间都能正确发出指令、准确控制各种设备,舱门开关等动作较大的操作也能一次成功。 

专家介绍说,有了“神六”实验的基础,“神七”将安排航天员“像驾驶战斗机一样驾驶飞船”,这对于飞行员出身的中国航天员来说,简直是驾轻就熟的事情。 

~·太阳雨·~ 回答采纳率:38.9% 2008-09-23 12:28 检举 
“神七”技术有诸多突破: 

3名宇航员组成飞行乘组升空。在此之前,“神舟”飞船两次载人飞行分别是一人和两人。这说明,“神七”在内部空间和舒适程度上有了提升。自称是“美国宇航局专业人士”的网民宣称:“以我的专业角度解读,中国新飞船已能实现宇航员在舱中自由活动,这除了意味着空间增大外,还表明飞船舱内环境技术有了质的飞跃。”香港《大公报》9月4日披露,中国宇航员将首次在太空行走,厕所就成了必需品。据负责“造厕”任务的南京协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施卫东介绍,“神七”太空舱的马桶可以伸缩,不用时可折叠起来,节省空间。 

新航天服是个大亮点。中国媒体曾于去年6月报道称,300平方米的太空服材料已经生产完毕。这种新材料防火、抗辐射,制造出来的新航天服不但适合太空行走,还非常舒服。美国《航空与航天技术周刊》网站5日报道:“‘神舟’副总设计师今年春访问美国时曾透露,‘中国已自行研发了新的航天服,这是我们的骄傲。’” 

释放小伴星。美国媒体称,“神七”上的宇航员将释放足球大小的小型监视卫星,也就是“伴星”。“伴星”上的相机可以提供飞船和宇航员太空行走的即时画面。 

出舱行走挑战非同小可。“神五”主要是考验飞船,“神六”两名航天员主要是参与飞船的在轨飞行,而“神七”航天员将承担中国尚无人尝试的出舱行走,这是奠定中国空间站技术基础的重要一步。美国宇航界认为,中国首次太空行走的时间应该不会长于一个小时。 

飞船水中实验让外界好奇。中国媒体公开了飞船在水池中训练的照片后,外界纷纷猜测这到底有何用途。 

运载火箭性能惊人。“长征二号F”火箭将用于发射“神七”飞船,与发射“神六”的火箭相比,这枚火箭共有36项技术改进,进一步提高了可靠性和安全性。西方宇航界一直试图搜集相关技术
参考资料:http://wenwen.soso.com/z/q98417900.htm?w=%C9%F1%C6%DF

神五神六与神七的不同

6.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航天员执行的出舱行走应该叫

2008年注定将好戏连台,大事不断。除了万众期待的北京奥运外,已经确定将于9月底发射升空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也将成为关注的焦点。“神七”除了在搭载人数上将超越“神五”、“神六”外,还有望实现中国宇航员的第一次“太空行走”。 
将在中国航天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的“太空行走”届时将会是何情景?要实现“太空行走”又需要攻克哪些难题?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庞之浩为您揭开其中的奥秘。 
释疑 太空中其实无法行走 
“有些人以为‘太空行走’是航天员在太空散步,其实,太空行走与人们在地面行走完全不同。因为太空一无人行道,二没有马路,所以无处可走;而且航天员在太空处于失重状态,飘来飘去也没法行走。航天员移动身体是靠手、机械臂或载人机动装置,而不是通过脚。为了方便航天员的行动,设计人员在航天器的里外都安装了一些扶手,航天员可用手握住一个个扶手来回移动身体。‘太空行走’只是一种俗称,严格地讲应该叫‘出舱活动’。” 
庞之浩告诉记者,实现出舱活动是载人航天活动中一项十分复杂而又必须突破的关键技术,主要是为以后建立空间站、进行太空组装或维修做准备。 
解题 两大技术难题尚待解决 
庞之浩说,要实现“太空行走”至少要突破两个技术难题,一个是飞船上气闸舱的设置问题,还有就是航天员的舱外航天服技术问题。 
“要进行太空行走首先要使用的一个重要设备就是气闸舱,它是航天员出舱活动的门户。载人航天器的气闸舱一般有2个闸门,一个与座舱连接叫内闸门,另一个是可通向太空的外闸门。航天员出舱时先走出内闸门,然后关闭内闸门,把气闸舱内的空气抽入座舱内,当气闸舱内和外空压力相等时就可打开外闸门进入太空了。航天员返回气闸舱时按相反的顺序操作,这颇像船过水闸。内外闸门的气密性绝对可靠是气闸舱工作的基本条件,闸门的启闭须十分小心和熟练,避免漏气很重要,否则极危险。”庞之浩说,气闸舱不但可以避免舱内泄气,还能让航天员在出舱前有一个适应过程,国外一般是将轨道舱作为气闸舱使用。此前我国三位航天英雄在太空中所穿的都是舱内航天服,而在执行“神七”出舱任务时,必须身着特殊的舱外航天服。“舱外航天服的技术要复杂得多,一套装有便携式生命保障系统的舱外航天服,质量有100多千克(舱内航天服质量为10千克)。 
方式 可能采用“脐带”式行走 
当“神七”成功发射后,亿万观众注视下的“太空行走”将是怎样的情景呢?对此庞之浩透露,中国航天员的首次“太空行走”很可能将采用“脐带”式。 
“航天员的出舱活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脐带’式,一种是‘自由’式。”庞之浩解释说,采用“脐带”式进行出舱活动时,航天员会通过一根“脐带”跟载人航天器相连。这条“脐带”有两个作用:一是提供生命保障功能,航天员在舱外所需要的氧气、压力、冷却工质、电源和通信等都是通过“脐带”由载人航天器提供;二是起保险作用,防止航天员漂离载人航天器太远而回不来。“带子一般不超过5米,可以保证带子不会绕在一起,所以“脐带”式出舱活动都不会离载人航天器太远。” 庞之浩告诉记者,进行“自由”式“太空行走”时,航天员在出舱时还要携带一套载人机动装置,上面装有20多个氮气喷管,就如同背着一个小火箭,通过控制火箭的方向和推力进行“太空行走”。按照设计,“自由”式出舱距离最远可以达到100米。 
原因:“脐带”式行走更安全 
“在国外,‘自由’式出舱使用的载人机动装置的研制费用要上亿美元,一套装置的生产成本也在1000万美元左右;‘脐带’式出舱技术相对比较简单,也比较安全,国外首次进行‘太空行走’时都采用这种方式。目前,在进行单人出舱活动时也常采 
用‘脐带’式。采用‘自由’式进行出舱活动一般都是2人,以便相互保护。”庞之浩说,“太空行走”危险性大、技术难度高,航天员出舱后还需要靠自身用力、机械臂或者载人机动装置到达作业面,才能执行相关的组装或者维修任务。 
关键词·厕所 
厕所可伸缩折叠 
尿液可转饮用水 
“神七”即将升空,记者最新得知,“神七”的太空舱内厕所锁定了“南京制造”。 
在“神七”之前,宇航员们只需要在太空呆上一天。此次宇航员将首次在太空行走,需在太空舱内呆上一段时间,厕所就成了必备之品。 
据南京协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施卫东透露,神七太空舱的马桶可以伸缩,不用的时候可以折叠收起来。太空舱厕所将实现尿粪分离。宇航员们的尿通过生物菌处理数小时后,与饮用水无异,可以继续饮用。至于粪便,将采用真空烘干粉化的方法,最后撒向太空。 
关键词·保险 
中国人寿为 
航天科技人员承保 
据悉,中国人寿将为“神舟七号”航天员及中国航天员中心的所有航天科技人员提供保险保障,为“神舟”系列载人项目的实施保驾护航。自2003年以来,中国人寿连续承保了航天员及其家属的团体人身险,提供了“神五”“神六”执行任务期间航天员的人身意外险。 
1965年3月18日,苏联“上升”号飞船的宇航员阿列克谢·列昂诺夫进行了人类首次太空行走。这是画家绘制的列昂诺夫在轨道运行期间走出飞船的情景。当时宇航员采取的就是“脐带式”行走。 (本组稿件 综合《新闻晨报》、《楚天金报》) 
相关新闻 
太空竞争进入“战国时代” 
美国霸主地位受挑战 
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美国一直是太空科技领域的先行者。但随着各国航空航天实力的迅速上升,美国的太空优势正在逐步丧失。专家指出,美国过于注重太空军事而且忽视与其他国家合作限制了自身的发展。而与此同时,其他国家则在自主研发、国际合作的道路上越走越顺。随着各个航天强国纷纷上天“跑马圈地”,太空竞争也进入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 
当美国在太空领域减速慢行,其他国家却在大步冲刺。中国“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飞船分别在2003年和2005年实现了载人航天,陆续将3名宇航员送上太空。“神舟七号”也将于9月底发射,并将进行中国人的首次太空漫步。印度也宣布将进行一项载人航天计划。欧盟将在11月份就是否与俄罗斯展开载人航天合作做出决定,俄罗斯正在建造“联盟”(Soyuz)-K新型登月飞船。 
在卫星发射方面,俄罗斯、中国、印度成为很多国家发射卫星的首选国。2008年4月,印度自行研制的极地卫星运载火箭(PSLV)-C9搭载了10颗卫星上天,创造了印度航天的历史。以色列也已成为发射纳米卫星(nanosatelites)的中心,这种超小型卫星的重量在11磅到110磅之间(大约5公斤至50公斤之间),成本低,质量好,一枚小型火箭一次就可以发射数百颗纳米卫星。韩国与巴西也推出了加快太空项目发展的计划,并有望成为低成本卫星发射国家。韩国自行研发的二级太空运载火箭(KSLV)-1已进入测试阶段,未来将把卫星送入地球轨道。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世界各国的太空竞争将更加激烈。 大家加我呀,我的qq是1044054492








上一篇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