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钱一直在贬值,该怎么办?

2024-05-14 08:47

1. 我们的钱一直在贬值,该怎么办?


我们的钱一直在贬值,该怎么办?

2. 很多人不知,我们的钱一直在贬值,该怎么办?


3. 人民币一直在升值,可是物价不断上涨,我们兜里的钱越来越少,又相当于是在贬值,该如何理解?

您所说的实际是一个参照物的问题。实际相对于大宗商品和一般消费品,两者都在贬值,只不过在国际市场人民币贬值比美元更慢。相对于美元升值并不代表我们的货币购买力增强了。
其实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货币价值与黄金脱钩。不管是哪国政府,其货币都是不断贬值的。之所以出现各国汇率不断变化,是因为各国货币贬值的速度不同而已,比如上世纪80年代美元兑人民币在1:10左右,当时国内纯奶油雪糕0.2元人民币一支,在中国1美元能买50支雪糕。现在雪糕是是2元一支,人民币对雪糕的购买力下降了10倍,而现在美元对人民币是1:6.7,1美元只能买3支整个的+1支被老板咬去一大半的雪糕了。人民币对我国雪糕的购买力下降了10倍,美元对我国雪糕的购买能力下降了15倍左右。但总体来说,相对于美元,人民币还是升值了。但这种因资金流入而产生汇率升值是不稳定的,因为一旦境外资金出逃,我们的货币就有汇率下跌的风险。

总结起来就是,美元以特定货币为参照物的升值或贬值,并不能全面衡量美元实际的购买力。

人民币一直在升值,可是物价不断上涨,我们兜里的钱越来越少,又相当于是在贬值,该如何理解?

4. 如果人民币贬值或者升值了,我们普通老百姓要怎样做减少经济损失,尽量少的受物价上涨的影响。

存银行是最不保险的方式.你要这么考虑,如果永远不紧缩怎么办?每有人说过膨胀过后就是紧缩,或许会一直膨胀或者趋向稳定.那你银行里的钱就是废纸. 

另外现在银行的利率那么低,根本没有膨胀的速度快,你想想你的钱在里面其实是贬值的. 

有以下几种方法:1.投资,比如股票,基金,但风险太大. 
2.买房置地,呵呵,本钱很大. 
3.买外汇,问题是万一人民币升值就哭了 
4.金条,这个保值,呵呵,可惜没有流动性. 

妥善的办法是,将该花的钱赶快花了,比如要买房子就快买,要买车就买了吧,剩下的分散投资到各个领域.

5. 为什么物价总是在上涨,钱越来越贬值呢?

经济规律决定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物价不停的涨,但是有好多东西二十年没涨价了,大家知道有哪些吗?

要清楚一个问题,通货膨胀和货币购买力下降。

货币和黄金脱钩时间已久,你银行账户的钱,准确说就是数字,如果按照金银的比例兑换,实际上,现在的中产阶级根本比不上封建时代的那些地主乡绅。因为资本贡献率和资金周转率不一样,现在的工具人没有自己的产业,地主却可以收租子,有被动收入。

牛肉面1.8,5 、7、18。价格背后是服务,以及时代特征,拉面哥一碗面3块钱有赚头,写字楼一碗面三块钱未必有赚头,商业模式不一样,获得收益的方式和途径就不一样。现代商业有更多更错综的利益关系,有房东、二房东,各种成本和期间费用,人工和原材料。一般一线城市大众饮食要比三四线的大众饮食便宜,因为原材料的周转以及社区团购和电商的加持,也能把价格打下来。

大家看起来涨价是因为需求和刚需,就像房子一样,一平米8000也有人买,刚需,自己老婆孩子要居住,即使是租房也未必有买房划算,而且住房不炒,二手房多火爆对于只有一套房供月供的人来说,毫无意义,至少15-20年不考虑第二套房。

同样是大葱,也许去年5,毛,今年5元,那也是市场稀缺造成的。猪肉从9元到29元,也仅仅是外贸受阻和大型养殖场因为环保而停工。问题来了,根本不是涨价,而是钱不值钱了,人们获得钱的能力下降了。

单纯靠劳动力和职业收入,根本面对现在的消费心理和市场,是满足不了的。

赚钱少,生活水平还不能下降,还要吃好的喝好的,天底下没有那么好的事情。

假设钱很值钱,2000年那时候10000元可以接一个农用三轮,同样农民获得这10000元的可支配收入得多长时间。

时间就是金钱,知识就是财富,主题很明确,自己的变现能力和变现方式,以及参与市场经营和控制风险的能力,取决于我们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生活习惯也在变,以前人精神享受只有电视剧和中央一套,现在的人读书、看剧、小视频,知识付费,人们越来越多的钱充值到虚拟空间,而且现实的柴米油盐也在电商平台和直播间,甚至社区电商。

什么没涨价,智慧没涨价,反正贵归贵,就是钱多少买不起。

什么没涨价,出身不涨价,爸爸只有一个,没有同一个爸爸都叫王健林。

什么没涨价,高利贷不涨价,说一分就一分,根本不催收,自动付息还款。

什么没涨价,健康、幸福不涨价。所见即所得,女人好都是别人家的。

出其不意,百年不涨的玉米等大宗商品涨价了,种子、化肥涨价了,农民的工资没有涨。

可见一点,农民不仅不种地,连社会实践都不参与,等着国家扶贫发羊羔子等吃羊羔肉的多,学习改变自己现状的人少,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养老问题,等等。

为什么物价总是在上涨,钱越来越贬值呢?

6. 物价上涨、货币贬值,那么多财富跑谁手里了?

首先、货币贬值引发的通货膨胀型物价上涨,必然伴随着货币超发的诱因,实际表现并不是财富的增长,而是通过货币交换和市场交易的形式对一定量下的财富进行了稀释与再分配;
其次,这个再分配的过程中,超发的货币并非直接进入到普通劳动者的手中,而首先进入到资本层面,即资本家通过获得的超量货币进行大规模的投资与投机,在这个过程中,货币才进入到了市场层面,参与市场流通,此刻才导致市场中的货币大幅增加,引发货币贬值;
第三、由于普通劳动者手中的货币并不是投资所得,那么根据劳动交换的原则,必然滞后于资本的投资利得,也必然滞后于货币贬值,于是此刻劳动者想要获得与原本的生活要素,就需要付出更多的货币,导致自己的财富减少;
第四、劳动者的财富减少通过市场交换的形式集中到资本的手中,形成利润,而此刻的利润是物价上涨后取得的,用经济学名词来说就是名义利润(名义利润=通货膨胀率+利润率);于是资本通过再投资或者再生产,只要能不断的获得超过通胀率的名义利润,那么财富就会不断的集中到资本的手中;
第五、普通劳动者的资本性投资利得:包括银行利息、证券收入等,会在一定程度上参与财富的再分配,不过这个分配过程是不会产生新财富的,只能是更多的劳动者财富集中于部分人手中,于是形成了一部分的“中产阶层”(单纯靠投资与投机获利的人),而其他的人则以亏损或者实际利息亏损的形式,丧失财富;
综上而言,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财富通过投资与投机的形式以利润为导向进行了归集,而更多的非投资劳动者只能作为待宰羔羊,被通胀这把刀搜刮。(对于中国这个比较特殊的体制,你可以将ZF理解成资本的一份子参与了资本的再分配过程)

7. 物价飞涨的原因

  蒋介石带到台湾去的以下资料来源《中国通史》第十二卷近代后编(1919-1949)第五章国家垄断资本 第五节官僚资本的崩溃:
  自1947年2月,国民政府实行紧急措施方案后,即出现资金逃流海外现象。随着军事上的惨败,逃资更加剧。据1949年3月25日联合社报道,国民政府的金银外汇储备2.75亿美元,在上海保管者不过1/3,约0.73亿美元的储备已运台湾,余均存国外。上海解放前夕,蒋介石两次下令用轮船从上海运走国库黄金 2775358两、银元1520万枚、美元1537万元、珠宝以及大量外汇,总价值约5亿美元。
  1935年国民党政府的币制改革,试图结束混乱,实现货币统一,使我国的货币走上现代制度。但是不久爆发的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不仅使国民党的货币统一落空,而且法币(纸币)的发行,反而为国民党政府实行通货膨胀政策提供可能。从1936年6月到1949年5月,国民党政府的货币发行额增加了1445亿余倍。剧烈的通货膨胀必然导致物价飞涨。打个比方,1937年6月,全国法币发行量为14.1亿元,此时如果一个人有12亿元法币(按兑换比价折合银元   元),这笔钱几乎等于国民党政府的货币发行总量;但是到1942年,则变成中储券(汪伪政权发行的纸币,强迫人民按与法币1:2的比价兑换)6亿元,1945年10月又变成法币300万元(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在沦陷区按中储券与法币200:1的比价收兑中储券)。而到1948年8月国民党政府实行第二次币制改革时(用金元券取代法币,按1:300万比价收兑),只变成1元金元券了,按当时物价可买5升米;从1948年8月到1949年5月,物价又上涨了6441326倍,1元金元券的购买力只相当于9个月前的0.000000155元,这时连一粒米也买不到了,一粒米的价格以变成130金元券了。[2]

  如此剧烈的通货膨胀,必然导致抛弃这种纸币。抗战胜利以后,在国民党统治区,尽管国民党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和禁止金银、外币流通,强迫人民将其兑换成国民党政府发行的纸币,但是并不能阻止金银、外币的广泛流通。在城市,金银、外币实际上已经取代了金元券成为市场流通中的等价物;在乡村,由于银元、铜币等硬通货不足,以物易物在市场流通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粮食、布匹在许多地方成为市场交换的等价物。

  剧烈的通货膨胀也为外国货币占领我国市场打开了大门。除了美钞、港币广为流通外,在市场上还流通着英镑、法郎、叨币(新加坡币)、越币、葡币、印度卢比、缅币等各式各样的外币,除苏联及东北亚国家外,几乎周边国家和华侨较多国家的货币在中国市场流通中都被派上用场。据估计,在 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在中国流通的美钞约有3亿美元,港币约有5.8亿港元。
  这就更加加剧了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物价飞涨的原因

8. 如何解决物价过快增长与持续下跌?

控制物价水平,其实每个国家的环境不一样,其解决的方法也不一样,要对症下药。对中国而言,10年的通货膨胀如此严重,大致原因有以下两个:
第一:08年的四万亿投资计划导致国内货币流动性泛滥。
第二:国际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指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QE2的推出,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暴涨,推高了玉米跟原油价格。而这两者中国都严重依赖进口,因此,造成了输入性通货膨胀。
当时政府采用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上调准备金率,下调存款利率,控制广义货币的流通水平,央行不断回笼资金,但是,起初效果不大,因为那时的通货膨胀是有两个因素共同造成的,后来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美元强势反弹,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弱,宏观调控的效果也就逐步显现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