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华夏九洲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2024-05-04 18:10

1. 为什么叫华夏九洲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左传》中说:“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一向被称作礼仪之邦,叫做“夏”,“夏”有高雅的意思;再加上中国人的服饰很美,所以又叫做“华”。  后来,有人认为我国古代把“夏”当作族名,把“华”当作国名。“夏”是从夏水(即汉水)得名,“华”是因为华山而得名。但夏水只是一条很小的支流,华山也只是名山之一,算不上名气很大,很难成为一个国家的代表。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是在黄土高原上建立的夏朝,它在上古的朝代中文化程度最高,影响也最大,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夏朝从一开始就以中央大国自居,因此,“夏”就有了“中国”的意思,“夏人”也就成了“中国之人”。后来,人们把文化高的地区称为“夏”,把文明程度高的人或族叫“华”,“华夏”合起来就代表了中国是一个有高度文明和发达文化的中央大国,“华夏”也渐渐成了中华民族的代名词。  所谓“九州”也是战国以前的就有的说法。齐侯镈钟:“ 成唐(汤)有严在帝所,专受天命……咸有九州,处土禹(禹)之堵。”《左传·襄公四年》传:“芒芒禹迹,画为九州,径启九道。”  九州有三种说法:  一、《禹贡》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二、《尔雅》九州:冀、幽、兖、营、徐、扬、荆、豫、雍。  三、《周礼》九州:冀、幽、并、兖、青、扬、荆、豫、雍。  荆州(占有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长沙,武陵,章陵八郡,治在襄阳;在今两湖,两广部分,河南,贵州一带)  兖州(今河北省东南部、山东省西北部和河南省的东北部)  雍州(今陕西中部北部,甘肃东南部除外,青海东南部,宁夏一带)  青州(东至海而西至泰山,在今山东的东部一带)  冀州(今山西省和河北省的西部和北部,还有太行山南的河南省一部分土地)  徐州(今山东省东南部和江苏省的北部)  豫州(今河南省的大部,兼有山东省的西部和安徽省的北部)  扬州(北起淮水,东南到海滨,在今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水以南,兼有浙江、江西两省的土地)  梁州(自华山之阳起,直到黑水,应包括今陕西南部和四川省,或者还包括四川省以南的一些地方)  战国时代,齐国的邹衍博学多才。他最著名的理论有“五德始终说”和“大九洲说”。原著已经失传,仅在《史记》中能找到他那些著名理论的简要记载。  他先罗列了中国九州(即大禹设定的冀、兖、青、徐、扬、荆、豫、幽、雍)的名山大川、水土不同、物产差别、禽兽异类等可以获得验证的事物。然后推论:既然中国的九州各不相同,那么中国以外还有小九州,都为小海所环绕,各不互通,故小九州又各不相同。  小九州外又有大九州,为大海所环绕,各不互通,大九州也各不相同。  天下共分八十一州,中国只是八十一州中的一个州,名为“赤县神州  一、“中国”一词之本义考  华夏族人称其四境民族为蛮、夷、戎、狄,而自称为“中国”。“中国”一词最早见于周代文献,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大致说来,有以下六种概念:一是指京师(首都)而言,如《诗经·民劳》注:“中国,京师也”。二是指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如诸葛亮对孙权说:“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三是指中原地区,如《史记·东越列传》:“东瓯请举国徒中国”。四是指国内、内地,如《史记·武帝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五是指诸夏族居住的地区,如《论语集解》:“诸夏,中国也”。六是指华夏或汉族建立的国家,《史记》、《汉书》经常出现这样的称谓。所以自汉代开始,人们常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正因为如此,当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便以“中国”自居 缦时叭私�⒌谋蔽鹤猿啤爸泄 保 铣 凶鳌暗阂摹保欢 焙鹤褰�⒌哪铣 淙磺ɡ肓酥性 砸浴爸泄 弊跃樱 票背 八髀病薄⒈蔽何 拔郝病薄S秩缭谒未 捎氡彼巍⒔鹩肽纤伪舜硕甲猿啤爸泄 保 一ゲ怀腥隙苑绞恰爸泄 薄?  二、“中国”一词之地域观念演变考  “中国”一词所指范围,随着时代的推移而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扩展过程。当《尚书》上出现“中国”时,仅仅是西周人们对自己所居关中、河洛地区的称呼;到东周时,周的附属地区也可以称为“中国”了,“中国”的涵义扩展到包括各大小诸侯国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而随着各诸侯国疆域的膨胀,“中国”成了列国全境的称号。秦汉以来,又把不属黄河流域但在中原王朝政权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都称为“中国”,“中国”一名终于成为我国的通用名号。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则成了专指我们国家全部领土的专用名词。  事实上,“中国”一名虽有三千年文字记载的历史,但它仅仅是一种地域观念,从夏、商、周开始直至清末,从来没有一个王朝或政权曾以“中国”作为正式国名。“中国”正式作为国名,始于辛亥革命以后。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国际上通称Republic of China,简称China(“中国”)。至此,“中国”一名才成为具有近代国家概念的正式名称。1949年成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又将“中国”概念完善、充实到今天的含义。  三、“中国”一词别名考  “中国”的别名,除上述的“华夏”外,还有“中华”、“九州”、“四海”、“神州”等称呼。“中华”最初指黄河流域一带,《三国志》裴注中最早出现了“中华”一词。随着版图的扩大,凡属中原王朝所管辖的地方都统称为“中华”,泛指全国。唐代韩亻屋诗云:“中华地向边城尽,外国云从岛上来”,已把“中华”与“外国”对举。所以,“中国”也简称“华”,中国人侨居海外称“华侨”。  “九州”之名,起于战国中期。当时列国纷争,战火连天,人们渴望统一,于是产生了区划中原的思想萌芽,因而《禹贡》便有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其它古籍如《尔雅·释地》、《周礼·职方》、《吕氏春秋·有始览》等也有“九州”的记载,尽管具体的州名有所差异,但记载的均为九个州。“州”正式成为政区是东汉的事。后代的州越分越多,越分越细,辖区也越来越小,但中心地域大致相当于战国时代“九州”的范围。所以“九州”就成了中国的代称,并一直沿用至今。  古时候,中国曾有“四海”之称,以四境均有海水环绕而得名。战国齐人邹衍,得到海外交通的启发,大胆提出了“大九州”说。他认为《禹贡》九州合起来只能算一州,叫“赤县神州”;同样大小的州共有9个,但不过是裨海环绕的小九州;这样的小九州共有9个,组成大九州;大九州四周为大瀛州所环绕。所以,“神州”只占天下八十一分之一。后代的事实虽然证明这只是一种假说,但“神州”之名一直沿用到今天。四、世界文化中的“中国”名称考  古代印度、希腊、罗马等国人,尊称中国为Cina、Thin、Sinae,许多发达国家几乎都用与之音近的名词来称呼中国,中文译音为:支那、脂那、至那、希尼、震旦等。这些都是“秦”字的外文对应,或以为从“丝绸”的“丝”读音而来,也有人认为源出“瓷器(china)”或闽南话的“茶”。  俄罗斯将中国叫“契丹”,显然另有来源。契丹族建立的辽朝,武力强盛,控制着整个蒙古高原及其周围地区,铁骑所至,所向无敌。而当时刚刚兴起于东欧平原的俄罗斯人,初闻东方惟有契丹,故称中国为“契丹”,并沿用至今。

为什么叫华夏九洲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2. 九州在传说中有九鼎,那九鼎现在去哪里了?

一、九鼎在秦统一的时候,心态上就已经消失了,但是究竟是不是已经毁灭,这个到现在也是未知的,反正他是已经不知所踪了。如果历史记载没有错的话。可能会在泗水河里发现,九鼎其中的几个那也只剩下残存的了。

二、《史记》中所有的“桥”不容易被“传说”所描述,都表明九鼎的事实是存在的,是巨大的、沉重的、具有象征意义的。作为一种权威性的象征,从史书中可以看出九鼎已供奉于周朝朝廷。
 

三、如果是西周初年的制度,就不认为是“到位”后完成的职务,而史书是可以检验的。九鼎至少经历了两次大的变动。有一次,周廷东迁徙,是西周向东周的过渡。它从西周都城京靖(今西安市,陕西省)迁到东周城(今洛阳市、河南省)。另一次是500多年后,秦国藩和吕步伟打败了周,九鼎“转移”到秦都咸阳。
 

四、据史料记载,战国晚期九鼎第二次迁水时,有一次(也就是说两次)沉入水中,其余的都是陆不伟带回秦都咸阳的。之后,我没有看到九鼎下落的确切记录。如果没有遗漏,可以认为九鼎的最终“归来”应该是秦都咸阳(沉入其他水域的除外)。
 
五、但很明显,我们今天没有看到他们。不管是在咸阳还是在哪里。除了那些沉入浑水的人和秦都运到咸阳的人,很多人倾向于说:秦国统一后,建立统一的封建帝国。为了保卫胜利的果实,稳定世界的意志,秦始正皇帝下令收缴全世界所有的武器,作为原材料,并在咸阳建造了一座保护帝国的巨型青铜人,共12人。

3. 华夏九州是哪九州?

汉族先民自古就将汉族原居地划分为九个区域,即所谓的“九州”。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顺序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尔雅》中有幽州与营州,没有青州和梁州。《周礼》中有幽州与并州,没有徐州和梁州。

先秦的华夏之域仅限于鲁、晋、齐、郑、蔡、卫等“王之支子母弟甥舅”诸国 及行周礼的宋、陈等中原诸国,汉代在先秦诸国的基础上萌芽出后世汉族九州的概念。
至迟自汉代起的华夏之区域与《禹贡》所载九州之区域等同,九州等同于汉地。又有“东夏” 、“南夏”、“西夏” 等词称呼汉地内的局部地区。
九州,意即汉地。五岳五镇四渎都在九州这个地理范围内,九州这个地理范围是在汉代确立。

华夏九州是哪九州?

4. 华夏九州是怎么来的?

大禹根据竖亥测得的结果,又测量了洪水的深度,然后从昆仑山取来息壤,治平洪水。息壤就是草木灰,据说它能自己生长,永不耗减,与水势相抗衡。
大禹又根据山川土壤和植被情况把华夏大地划定“九州”,它们分别是:徐州、冀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5. 华夏九州是哪九州

九州指的是九个不同的地方组成的地理范畴,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州是一级行政区,相当于今天的省,九州也就是说华夏最核心的地方是由九个一级行政区组成的。
华夏九州是一个地理范畴,有很多通俗的叫法,也被称为“汉地九州”、“神州大地”、“中土九州”等等,九州指的是:华夏族最早居住和生活的地方。


相关说明
九州之称,由来已久。从字面上看,“州”字金文中写作“A”,正像河流环绕的高地(山丘)之形,《说文解字》第十一下曰:“水中可居曰州。”可知其本意当与《诗经·王风·关雎》中“在河之洲”中的“洲”字略同,与行政区划无关。
古时降水丰沛,人们往往居于傍水的高丘之上。因而“州”又成为居住区域的名称,遂有“夏州”、“戎州”、“平州”、“阳州”、“外州”、“瓜州”、“舒州”、“作州兵”之说,犹如“商丘”、“雍丘”、“作丘甲”之类。
“九”字之意有二:一是确指,如“八年之中,九合诸侯”之“九”;一是虚指,表示很多,如“九山”、“九川”、“九泽”、“九薮”、“九原”等之“九”。既然“州”是很小的地理存在,“茫茫禹迹,画为九州”。
而“九”可能是确指,而不是虚指。所以从本意上讲,“九州”是指九个大型的地理人文区划的总称,也是众多有河流环绕的高地(山丘)的总称;由人之故,又引申为“全国”的代称,犹“天下”、“四海”之谓。
到后来,“九州”终于具体化为九个大型的行政区划。因在现有流传下来的文献中,具体的“九州”只见于战国,而未见于春秋,所以其时间可能在战国初期。《禹贡》虽然托名为大禹所作,其实却是战国后期的作品。具体的证据很多,最主要的理由是《禹贡》中所记的不少地理状况都是战国时的现象。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九州

华夏九州是哪九州

6. 华夏九州是哪九州

华夏九州是一个地理范畴。有很多通俗的叫法,也被称为“汉地九州”、“神州大地”、“中土九州”等等,九州指的是:华夏族最早居住和生活的地方。九州指的是九个不同的地方组成的地理范畴,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州是一级行政区,相当于今天的省,九州也就是说华夏最核心的地方是由九个一级行政区组成的。“州”字最早在商朝的甲骨文和金文中出现,当时还是象形字,其写法就是三条曲线,然后中间一条曲线的中间位置有一个小圆圈,看看上面的字就知道,这个“州”是有含义的,三条曲线表示河流,而中间的圆圈表示河流中间的陆地。

7. 华夏九州究竟指哪九州?又是怎么来的?

《左传》中说:「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一向被称作礼仪之邦,叫做「 ”夏”,「 ”夏”有高雅的意思;再加上中国人的服饰很美,所以又叫做「 ”华”。 后来,有人认为我国古代把「 ”夏”当作族名,把「 ”华”当作国名。「 ”夏”是从夏水(即汉水)得名,「 ”华”是因为华山而得名。但夏水只是一条很小的支流,华山也只是名山之一,算不上名气很大,很难成为一个国家的代表。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是在黄土高原上建立的夏朝,它在上古的朝代中文化程度最高,影响也最大,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夏朝从一开始就以中央大国自居,因此,「 ”夏”就有了「 ”中国”的意思,「 ”夏人”也就成了「 ”中国之人”。后来,人们把文化高的地区称为「 ”夏”,把文明程度高的人或族叫「 ”华”,「 ”华夏”合起来就代表了中国是一个有高度文明和发达文化的中央大国,「 ”华夏”也渐渐成了中华民族的代名词。 所谓「 ”九州”也是战国以前的就有的说法。齐侯镈钟:「 ”成唐(汤)有严在帝所,专受天命……咸有九州,处土禹(禹)之堵。”《左传·襄公四年》传:「 ”芒芒禹迹,画为九州,径启九道。” 一般来说九州是指: 荆州(占有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长沙,武陵,章陵八郡,治在襄阳;在今两湖,两广部分,河南,贵州一带) 兖州(今河北省东南部、山东省西北部和河南省的东北部) 雍州(今陕西中部北部,甘肃东南部除外,青海东南部,宁夏一带) 青州(东至海而西至泰山,在今山东的东部一带) 冀州(今山西省和河北省的西部和北部,还有太行山南的河南省一部分土地) 徐州(今山东省东南部和江苏省的北部) 豫州(今河南省的大部,兼有山东省的西部和安徽省的北部) 扬州(北起淮水,东南到海滨,在今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水以南,兼有浙江、江西两省的土地) 梁州(自华山之阳起,直到黑水,应包括今陕西南部和四川省,或者还包括四川省以南的一些地方) 战国时代,齐国的邹衍博学多才。他最著名的理论有「 ”五德始终说”和「 ”大九洲说”。原著已经失传,仅在《史记》中能找到他那些著名理论的简要记载。 他先罗列了中国九州(即大禹设定的冀、兖、青、徐、扬、荆、豫、幽、雍)的名山大川、水土不同、物产差别、禽兽异类等可以获得验证的事物。然后推论:既然中国的九州各不相同,那么中国以外还有小九州,都为小海所环绕,各不互通,故小九州又各不相同。 小九州外又有大九州,为大海所环绕,各不互通,大九州也各不相同。 天下共分八十一州,中国只是八十一州中的一个州,名为「 ”赤县神州 一、「 ”中国”一词之本义考 华夏族人称其四境民族为蛮、夷、戎、狄,而自称为「 ”中国”。「 ”中国”一词最早见于周代文献,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大致说来,有以下六种概念:一是指京师(首都)而言,如《诗经·民劳》注:「 ”中国,京师也”。二是指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如诸葛亮对孙权说:「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三是指中原地区,如《史记·东越列传》:「 ”东瓯请举国徒中国”。四是指国内、内地,如《史记·武帝本纪》:「 ”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五是指诸夏族居住的地区,如《论语集解》:「 ”诸夏,中国也”。六是指华夏或汉族建立的国家,《史记》、《汉书》经常出现这样的称谓。所以自汉代开始,人们常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 ”中国”。正因为如此,当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便以「 ”中国”自居?缦时叭私?⒌谋蔽鹤猿啤爸泄?保??铣?凶鳌暗阂摹保欢??焙鹤褰?⒌哪铣?淙磺ɡ肓酥性??砸浴爸泄?弊跃樱?票背??八髀病薄⒈蔽何?拔郝病薄S秩缭谒未??捎氡彼巍⒔鹩肽纤伪舜硕甲猿啤爸泄?保?一ゲ怀腥隙苑绞恰爸泄?薄? 二、「 ”中国”一词之地域观念演变考 「 ”中国”一词所指范围,随着时代的推移而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扩展过程。当《尚书》上出现「 ”中国”时,仅仅是西周人们对自己所居关中、河洛地区的称呼;到东周时,周的附属地区也可以称为「 ”中国”了,「 ”中国”的涵义扩展到包括各大小诸侯国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而随着各诸侯国疆域的膨胀,「 ”中国”成了列国全境的称号。秦汉以来,又把不属黄河流域但在中原王朝政权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都称为「 ”中国”,「 ”中国”一名终于成为我国的通用名号。19世纪中叶以来,「 ”中国”则成了专指我们国家全部领土的专用名词。 事实上,「 ”中国”一名虽有三千年文字记载的历史,但它仅仅是一种地域观念,从夏、商、周开始直至清末,从来没有一个王朝或政权曾以「 ”中国”作为正式国名。「 ”中国”正式作为国名,始于辛亥革命以后。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国际上通称Republic of China,简称China(「 ”中国”)。至此,「 ”中国”一名才成为具有近代国家概念的正式名称。1949年成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又将「 ”中国”概念完善、充实到今天的含义。 三、「 ”中国”一词别名考 「 ”中国”的别名,除上述的「 ”华夏”外,还有「 ”中华”、「 ”九州”、「 ”四海”、「 ”神州”等称呼。「 ”中华”最初指黄河流域一带,《三国志》裴注中最早出现了「 ”中华”一词。随着版图的扩大,凡属中原王朝所管辖的地方都统称为「 ”中华”,泛指全国。唐代韩亻屋诗云:「 ”中华地向边城尽,外国云从岛上来”,已把「 ”中华”与「 ”外国”对举。所以,「 ”中国”也简称「 ”华”,中国人侨居海外称「 ”华侨”。 「 ”九州”之名,起于战国中期。当时列国纷争,战火连天,人们渴望统一,于是产生了区划中原的思想萌芽,因而《禹贡》便有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其它古籍如《尔雅·释地》、《周礼·职方》、《吕氏春秋·有始览》等也有「 ”九州”的记载,尽管具体的州名有所差异,但记载的均为九个州。「 ”州”正式成为政区是东汉的事。后代的州越分越多,越分越细,辖区也越来越小,但中心地域大致相当于战国时代「 ”九州”的范围。所以「 ”九州”就成了中国的代称,并一直沿用至今。 古时候,中国曾有「 ”四海”之称,以四境均有海水环绕而得名。战国齐人邹衍,得到海外交通的启发,大胆提出了「 ”大九州”说。他认为《禹贡》九州合起来只能算一州,叫「 ”赤县神州”;同样大小的州共有9个,但不过是裨海环绕的小九州;这样的小九州共有9个,组成大九州;大九州四周为大瀛州所环绕。所以,「 ”神州”只占天下八十一分之一。后代的事实虽然证明这只是一种假说,但「 ”神州”之名一直沿用到今天。四、世界文化中的「 ”中国”名称考 古代印度、希腊、罗马等国人,尊称中国为Cina、Thin、Sinae,许多发达国家几乎都用与之音近的名词来称呼中国,中文译音为:支那、脂那、至那、希尼、震旦等。这些都是「 ”秦”字的外文对应,或以为从「 ”丝绸”的「 ”丝”读音而来,也有人认为源出「 ”瓷器(china)”或闽南话的「 ”茶”。 
   

华夏九州究竟指哪九州?又是怎么来的?

8. 中国被称为九洲华夏,那九州是哪九州?

【九州】  1.古代分 中国 为九州。说法不一。《书·禹贡》作冀、衮、青、徐、扬、荆、豫、梁、雍;《尔雅·释地》有幽、营 州而无 青、梁州;《周礼·夏官·职方》有幽、并 州而无 徐、梁州。后以“九州”泛指天下,全 中国 。《楚辞·离骚》:“思九州之博大兮,岂惟是其有女?”宋 陆游 《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五:“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瘖究可哀。” 郭沫若 《赞雷锋》诗:“二十二年成永久,九州万姓仰英烈。”  2.指大九州。 中国 仅其中之一州。 战国 时 邹衍 称 中国 为 赤县神州 ,谓“ 中国 外如 赤县神州 者九,乃所谓九州也”。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淮南子·地形训》:“何谓九州?东南 神州 曰农土,正南 次州 曰沃土,西南 戎州 曰滔土,正西 弇州 曰并土,正中 冀州 曰中土,西北 台州 曰肥土,正北 泲州 曰成土,东北 薄州 曰隐土,正东 阳州 曰申土。” 杨树达 以为所举九州,自正中 冀州 与《禹贡》九州之 冀州 偶同外,馀皆名号差异;其称东南 神州 ,与 邹衍 所称 中国 名曰 赤县神州 者相合;疑该篇乃取自 邹衍 之书,所举九州之名即 邹衍 所称之九州。见《积微居小学述林·邹衍九州考》。  汉代刘向在《说苑·辨物》中说:“八荒之内有四海,四海之内有九州。”据唐代训诂学家颜师古解释:“八荒,乃八方荒芜极远之地也。”那么,四海呢?《尔雅·释地》说:“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也有人认为,“四海”是围绕“九州”四面的海。《礼记·祭义》则具体提到了“东海”、“西海”、“南海”、“北海”为“四海”,只是没有明确海域。宋代洪迈在《容斋随笔》中则说“四海一也”,认为“四海”是连为一体的。  “五湖”的说法也很多。《水经注·沔水》认为“五湖乃长荡湖、太湖、射湖、贵湖、滆湖”。而唐司马贞则认为“具区(即太湖)、洮滆、彭蠡、青草、洞庭湖”是为“五湖”。不过,近代人却把“洞庭湖”、“鄱阳湖”、“巢湖”、“洪泽湖”、“太湖”称做“五湖”。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