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软实力和硬实力分别指的是什么

2024-05-10 08:05

1. 职场中软实力和硬实力分别指的是什么

‍
作者回顾自己过去一年的工作,除了在专业能力上有了进步,在个人的时间规划以及自己的情绪管理上也有了不错的发展,与大家分享。
回顾自己这一年的成长,确实有些感慨。
这一年有8个月时间一直在死磕自己的数据应用能力,不断地进行各个方面的成长。其后突如其来的剧变让我整个人迷失了方向,状态非常之差。
幸亏自己还有一丝觉悟,在崩溃之前请教了身边的各位前辈。收获到的鼓励、责骂、指导和帮助,让我重燃斗志,并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终身目标,这里真需要再次感谢各位!
我将我的经历写出来,并且把自己这一年的能力提升方法分享给大家,希望从而帮助有需要的看官,可以为各位带来一点价值。
一、硬实力提升
硬实力是指岗位所需能力,当中包括:学习能力、产品思维、数据应用和项目管理。
这四种能力的提升,对于产品岗位意义非凡。
1.1 学习能力
我个人认为学力是生而为人的最核心社会竞争力,其余能力皆可通过学习能力而获得。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科技如何颠覆,学力始终能为积极向上的人找到出路。
对于我来说,学力划分为输入、更新和输出三个方面。
1.1.1 输入
输入是指信息吸收的过程,我对于输入会关注形态、质量和时效性三个维度。
这里介绍一下我平时的输入渠道:
(1) 书籍阅读
这是最高质量的输入,一本好书带来的改变是终身受用。
关于书的选择,我会偏向理论名著和方法论型。但书籍阅读的形态对环境要求甚高,所以我普遍会在晚上九点半到十一点这段时间进行书籍阅读。
(2) 微信读书
这个是春节期间因为《流浪地球》才安装的APP,但如今却爱不释手,碎片化时间阅读神器。
我主要是在上下班通勤时间进行微信读书,节奏是一本长篇搭配N本中短篇同时进行。
(3) 得到APP
罗胖的得到确实是低成本的知识获取渠道,里面的内容质量也是相对高水平。
我今年在得到APP上学习了经济学和心理学,对于我的职业发展带来直接帮助。
(4) 微信公众号
公众号的形态非常适合碎片化时间,而且时效性非常高,但内容质量就因个人选择而异。
我关注两类,第一是科技信息大号,毕竟资源丰富,信息既新又全;第二是个人号,产品或行业的大牛,普遍都有写个人号的习惯,从他们的字里行间可以收获不少有效信息。
(5) 知乎
用了5年的信息平台,看着它一路走来,确实是一言难尽。但是平台上还是有不少一直在坚持输出高质量的用户,这也是我坚持使用的原因。
而且知乎上存在着各行各业的大牛,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触达机会。
(6) 沟通
这是最难掌握也是最具有魅力的输入方式,信息质量会因沟通对象和方式而有所不同,需要自身具有解读对话背后知识结构的能力,才能算作输入。
当掌握解读能力后,会发现每一个人都是一种生活智慧。
输入因人而异,以上是我现在的主要方式,如果日后发现有更好的输入渠道我一定会第一时间和大家分享。
今年最大的收获是以开放形态在输入这个环节上对信息范围和质量的管控。在以前凭自我感觉对信息做非常主观的判断,久而久之容易形成有明显边界的不开放心态。现在具备了开放心态和相对客观的判断标准,对于信息输入的质量有所保证。
1.1.2 更新
输入的信息有四种情况,分别是放弃、巩固、替换、新建和连接。进行更新的基础是建立知识网络,将信息内聚成一个高效引擎。
(1) 放弃
客观而言,人每天接受的信息当中有75%以上都属于无效信息,具体判断标准为无益于进步,必须从速忘记,否则会影响自己的行为。
(2) 巩固
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信息也一样,同样的内容会从不同来源对同一个人重复地输入信息。当中会有微小差异,在更新过程中要保持开放心态,尽可能保证知识的时效性。
(3) 替换
信息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但却有时效性和可用性。当讨论背景或大环境已经发生改变的时候,应该主动吸收新信息并替换原有知识,让自己处于一个非常敏感的状态。
(4) 新建
这对于我而言是非常刺激和具有活力,在不断输入和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无知,然后扩充知识网络。而当网络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触碰到更加多的未知领域,促使自己不停进行迭代。
(5) 连接
知识的高效应用的前提是进行连接,对于同一个问题能够用多个切入点同时分析,会令问题更加具体和清晰,从而解决方案可以设计得更深更透。
所以网络的连接点也就是生活和工作上遇到的实际问题。
这一年在更新这个环节上的锻炼是深入思考,不拘泥于实际事情之上,思考对事物本质的方法论。
这样的锻炼让我逐渐形成了结构化思维雏形,但自我感觉仍然和熟练有一定距离,需要继续深化。建立知识网络真的是非常好玩的过程,各位可以试试抽空进行自身的网络建设。
1.1.3 输出
最后是输出,这是学力的体现。这里需要为各位安利一下刻意训练方法,只有不断运用,才能让自己的知识网络有所价值。
我的输出方式有三个,工作应用、写公众号和交流。
(1) 工作应用
这是最实际的输出,因为这是最真实的一线工作。大量的实践在工作上可以运用并获得即时反馈,可以及时对自身和项目进行调整。
而且工作大量占据了我的个人时间和精力,成本投入非常大,所以必须提高产出比。实践,从来都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 公众号
写公众号是我的个人爱好和锻炼方式,利用刻意训练对生活上的每事每物进行思考,再用文字记录下来,作为总结。
而且写出来就意味着会有看官阅读和传播,所以我必须对文字负责,保证输出质量。而且当中还有一个学习技巧,想学好一个知识点,就要达到能够教懂别人的水平。
(3) 交流
交流是一个统称,当中涉及非常多的场景、对象和沟通目的,所以对于知识网络和沟通技巧都有要求。在有明显目的性的沟通场景下,要对输出内容进行管理,达到目的是输出的第一要求。而无目的性的沟通,就可以任由思维在网络之中游走,这样的交流其实非常有趣。
公众号写了一年,大概有80多篇的内容,从一开始流水账和碎片化的“产品日常”一直写到现在的“Just A Talk”和“产品热话”,我也清晰地感知到自己的进步,这种满足感非常强烈。
我相信工作应用和交流也是一般工作者的日常,采用刻意训练的方式可以帮助大家提高输出和学力,建议大家可以尝试一下。
1.2 产品思维
每个产品人都会通过学习、生活和工作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思维,这之间没有业界标准,只有是否个人适合。
我个人的产品思维源于长江商学院的校训:取势、明道、优术。
1.2.1 明道
道,是指事物的因果,系统的结构。明,为之理解与运用。
道是产品的根本,我认为这是产品人最应该掌握而且需要持续锻炼的能力。
我们经常讨论的商业模式、行业生态等等的话题,就是具体的道。只有做到洞悉用户行为背后的心理活动,理解事物变化背后的因果缘由,掌握生态发展以内的要素结构,才能设计出具有生命力和确定性的产品。
在道的锻炼就具体得多了,我主要学习了四个方向的知识,分别是系统动力学、管理学、经济学和心理学。
将四类知识娴熟地运用在产品设计之上,从用户到系统再到生态都尽在掌握之中,是一个优秀产品的能力与表现,也是我一直追求的水平。
除了在工作时能锻炼,我在写分析的时候,也会非常注意道层面的修行。生活之中也有很多切入点,但说到底首要条件是有意识,才有可能。
1.2.2 取势
势,是指时代的迭更,趋势的演化。取,为之预见并顺应。
势涉及到两个维度,第一是存在范围,从个人、到集体、到社会、到国家;第二是时间发展,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结合两个维度可以解读相当之多的问题背景,而要达到这个水平对大局观的要求也非常之高,这也是我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对于大局观的锻炼,我一直在努力寻找每事每物发展的线索。我觉得这是一个神奇的过程,因为在探索时,会发现势与道紧密相连。当深刻理解道之后,势就会逐渐明辨清晰,不再迷茫,将产品的节奏感紧紧掌握在自己手上。
大局观是需要时间和信息两者同时积累的结果,必须对时代变化非常敏感,关注社会和科技的变化,是锻炼大局观的第一要求。
1.2.3 优术
术,是指设计的方法,运营的技巧。优,为之善用又创新。
术是具体的手段,当中包括业务设计与规划、产品策划与运营等等具体的执行工作方法论。
在信息过剩的今天,要在网上学习术完全毫无难度,关键是要目标清晰,知道如何用术完成工作,并懂得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对术进行积累和迭代。
术的积累方式非常多,但锻炼方式就是实战。我的经验是实战具有非常及时的反馈,可以根据现况不断调整产品方案,让术处于螺旋上升的状态。
优术是一个综合能力的表现,能综合运用达到目的也是我努力追求的境界。
举个例子:五年前移动互联网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产品和运营两个岗位泾渭分明,对各自的术要求也非常清晰。但最近两年市场发展已经步入成熟阶段,是精细化运营的时期,基础岗位饱和,但数据产品和策略产品这两类对综合能力高要求的岗位缺口非常明显。
1.2.4 推荐

《好好学习》 成甲 中信初版集团《原则》 Ray Dalio 中信出版集团《思考快与慢》 Daniel Kahneman 中信出版集团《金字塔原理》 Barbara Minto 南海出版公司《激荡四十年》 吴晓波 中信出版集团《腾讯传》 吴晓波 浙江大学出版社《发现商业模式》 魏炜、朱武祥 机械工业出版社《趋势红利》 刘润 文化发展出版社《刷新》 Satya Nadella 中信出版集团《幕后产品》 王诗沐 电子工业出版社《引爆用户增长》 黄天文 机械工业出版社《刘润:商业洞察力30讲》 得到APP《薛兆丰的经济学课》 得到APP《武志红的心理学课》 得到APP「腾讯科技」 微信公众号「36氪」&「36氪Pro」 微信公众号「半佛仙人」 微信公众号「XinG的产品日常」 微信公众号二、数据应用
数据应用是这一年我进步非常大的硬实力,这得益于岗位。上一次的换职,我从产品策划转成了数据产品,这是一次尝试。
曾经我也对自己的选择产生过怀疑,但最后也坚定了。非常感谢自己在这段时间的全情投入,让数据应用成为我日后的主要竞争力之一。
数据应用分为两大类工作,数据体系建设和数据分析:
2.1 数据体系建设
对数据的理解,决定着对数据体系的重视程度。
除非产品有且只有一个独立对象,并且服务可以做到管家式无微不至的全程管控,否则一切可量化的数据都是帮助产品优化的重要信息。
当数据量随着业务量爆炸增长时,数据体系就是掌控的关键。
数据体系建设,包含采集、储存、调度、使用和可视化,这是一场系统化工程,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保证质量,只有当数据准确,一切的应用才有实用意义。上述五项工作,结合业务,环环相扣,而且每个环节都需要非常体系的专业知识,理论+实践是最好的锻炼方式。
2.2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建立于体系建设的能力,这是一项非常强的术。
生于业务,用于业务,意味着贴合业务目的的数据分析才是王道,这对明道有较高的要求。只有对业务理解清晰,才能准确掌握分析的指标和维度,分析结果才有是有源之水,可以滋养业务。
产品策划和运营都需要有源支持,数据就是强而有力的基础。
从用户行为到业务内容,可量化的数据随着技术和产品的升级变得越来越丰富,数据逐渐完善大、全、细、时四向维度,让分析方法论具备理论基础。
在互联网上半场即将结束的今天,拍脑袋不可能满足精细化运营的业务要求。优秀的数据分析,已经成为每个产品、甚至每个职场人士的必备技能。所以我选择尽早锻炼数据分析能力,并运用到各项工作环节当中。
当然,总会遇到没有业务数据可以应用的情况,这个时候就考验自驱力了。我的方法是在一些data网站上找到免费和公开的数据源,再通过数据分析工具进行练习。过程中,我也会因此加深了对数据所属行业和业务模式的理解,这是一个不错的循环锻炼方式。
2.2.1 推荐

《深入浅出统计学》 Dawn Griffiths 电子工业出版社《互联网+ 从IT到DT》 阿里研究院 机械工业出版社《数据驱动 从方法到实践》 桑文锋 电子工业出版社《精益数据分析》 Alistair Croll、Benjamin Yoskovitz 人民邮电出版社《产品经理数据修炼30问》 R,D. 电子工业出版社《人人都是数据分析师 Tableau应用实战》 刘红阁 等 人民邮电出版社《数据可视化》 陈为 等 电子工业出版社2.3 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产品在工作过程当中都需要掌握的能力。
在奉行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产品节奏当中,项目组往往不会配备项目经理这一专职岗位,那么团队内必须有负责人兼顾这一职务,产品或者技术负责人是较为合适的人选。
谈到项目,肯定离不开计划、进度、风险、资源这一系列预防失控的用词和数据。通过这些基础内容,输出不同的材料,针对风险点进行溯源、制定解决方案和争取解决资源,确保项目如期完成。
在项目当中,即时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手段。很多时作为管理者不能浮躁地以成员的文字作为进度评估内容,必须要读出隐藏在文字背后的风险点,并尝试从多名成员的报告中探寻到根本原因,再与相关人士进行必要沟通。
但老实说,项目管理的输出内容很多,要做到滴水不漏地掌控全局需要牺牲管理者非常多的精力,这样就会与敏捷开发的宗旨相违背。
而且每个团队的合作风格有所不同,必须要做好的关键是风险预警和资源管理,至于形式可以不拘一格。
三、软实力提升
软实力是指工作所需能力,当中包括:心流状态、情绪管理、时间管理和资源管理。
四种能力结合硬实力能够产生非常强的化学反应,大幅度提升个人成长速度和产出。
3.1 心流状态
心流状态是我最近一年一直在锻炼和追求的专注状态,这是非常受用的软实力,在精神高度集中的情况下,不仅输出高质高效,而且适用范围非常之广。
在工作和学习上,我经常进行快速进入和保持两项训练。
当然也是有要求的,只有事情的挑战难度适中,才能激起心流状态。如果所面对的事情太简单,人只会感到无聊,会有无聊甚至敷衍的情绪产生;而太难的情况,则会感到焦虑和逃避欲望。
但人生怎么可能总是被安排得恰如其分,尤其是工作,当中大部分时间都会遇到过难过易的问题,那么转换心态就是进入心流的重要手段。
3.1.1 游戏化设计
因为事情的难易是主观判断的程度,所以很容易受到个人当前情绪的影响。
我在进入状态之前,第一件事就是清空个人情绪,我的常用方式是听歌,随后就是对工作进行游戏化设计。人是非常容易进入专心游戏的精神状态,原因是主观渴望胜利和客观游戏规则明确,确定性非常高。
难度适中的工作,目标就是按时按质交付,那么游戏化设计的方法就是比上一次做得更好。工作过程中要注意总结方法,避免同样的错误再犯,而且还要提高工作效率。
简单的工作就要想办法将它变得有趣或有挑战性,尽量不要产生无聊的体验。例如重复性的工作如何改变为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提高效率或降低成本是一项长期工作任务。
而困难的工作则需要对其进行拆解,变成一个个循序渐进、可执行的任务。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困难,其实是复杂,拆解是最好的方法。
当然,拆解出来的任务也会有高难度的问题,这就需要学习和实践了。
3.2 情绪管理
在工作和生活当中,会出现很多影响情绪的事物,如果不学习加以控制,就会很容易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
这是一场反人性的锻炼,所以我个人认为难度是非常之高。
我对情绪的管理方法是一直保持主观正确的心态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而不是在事情发生之后在情绪极高点或极低点时才来调整。
所以一直以来,我都在锻炼两种情绪,对人与事抱以无常、对目标充满热情。
3.2.1 无常
尽量保持无常平和的心态,可以帮助我解决很多问题的前提。遇事不急不躁,不怒不崩,才可以做出理智的下一步。
而我的练习方式是模拟演练,在事情发生前先预设下一步发展的各种可能,在假设的场景下经历一次,那么在真实情况出现时就已经不是突发了。
当然,无常的心态还有一个很常见的应对场景,就是欣然接受在用尽全力后结果却与预期不相符。这不是承认自己无能,而是放过自己,毕竟人生很长,机会很多,做好复盘下次一口气赢回来就好了。
3.2.2 热情
我们会羡慕别人的成就,却难以理解背后坚持不懈的原因,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因为热情。
我个人认为并不需要对任何事都需要全情投入,只要对目标抱以热情就好了,因为在这对于成年人而言本就是稀缺的资源。
很多时候,我和周围的人交流时,都会听到一种声音,工作很忙,事情很琐碎,为了生存已经没有了生活。在他们的言语之间,透露得很多的是外因导致的难受,却很少提到自身无法走出困境的原因。
要维持热情,我建议是找到内驱力,也就是认定一个能取悦自己的目标。不满现况,那就找准自己的目标,倒推这之间的差距,设好发展计划,然后一步一步地完成。只有取悦自己,才能激发热情。
3.3 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是一项基本的个人能力,但其实很难做得好。
在我看来,时间管理是一个简单的系统工程,分为两个环节:规划和执行;两个方向:对内和对外。
3.3.1 执行与规划
规划时间表,这个听起来很简单,但是真的很少人可以做好,这个是我亲身体验。我以前也是不写时间表的,这样自然地就变成了没有管理。慢慢地就开始了写表这个动作,然后会发现写一份合理的时间表并不简单。
首先需要对自己目前事项的优先级进行划分,其次就是清楚知道自己的精神状态日分布。
人是很神奇的,每个人的状态分布都不一样,譬如我,早上适合做数据分析和开会、下午适合做产品设计、晚上和空余时间适合学习。
规划就是将事项和精神状态尽可能地匹配在一起,然后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情。
执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我不仅仅是在进行,还需要对结果进行复盘。
我还记得在刚开始做时间管理时,我经常超出预设时间。这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当中占比最重的原因是个人的状态和能力。
这个时候就要反思自己的不足,找到原因,再针对做优化。也就是为什么我要锻炼自己的心流状态。
通过一段迭代时间,就可以对自己的情况有一个清晰的掌握,不仅能准确执行,还可以反馈到规划上达到更高效高产。
3.3.2 对外
对内是指个人时间管理,基本如上文所述。至于对外,就是合作时间的管理了。毕竟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宝贵的,不浪费他人的时间是一种尊重。
简单地举个例子,在公司内不能避免的就是项目会议,当中涉及的同事都需要就会议来调整个人的时间表了。而针对会议的重要性、影响深度、会议的核心人员等等因素,都是决定着时间的安排。
我非常讨厌被别人打断和临时召开无目的的会议,有时出现这种情况我都会比较生气,有几次在问清楚情况后索性直接中途离场了。也正正是因为己所不欲,所以我组织的会议都会尽可能地提早一天或半天就安排并通知相关人员,小范围沟通也尽可能提早一个小时完成。
3.4 资源管理
在我的理解中,可以运用的才叫资源。
很多人的资源相当浮躁,以为自己不断接触新行业,不断参加交流会然后在通讯录中不断扩列,就能够自然而然地拥有人脉资源。
但当需要帮忙时,却都是被拒绝。被拒的关键原因是自己并不值得对方出手相助,而不值得原因有可能是因为个人价值不高,也有可能是对方并不清楚自身的价值。
我之所以要对资源做管理,是因为这意味着机会,不懂得经营只会白白错过,因此必须要做到沉淀和合理运用。
3.4.1 沉淀
一个正常人在工作和生活上都会与人和事有所接触,随着时间推移并会形成了个人理解的行业经验、处事方式和社交关系。但是很少人会注意到将这些信息沉淀为自身资源,而是仅仅存在于脑海当中的意识形态。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面试的时候,候选人被面试官问到项目具体细节时,明明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但却因为只记得零星的片段,没有体系的回答造成了自身表现的负面影响,最后与心仪的岗位无缘。
沉淀就是为了能够做到触类旁通,快捷高效地解决工作和生活上重复出现的问题。对于项目经验,必须进行详尽认真的复盘工作,结合当时的理解和大场景的变化将经历凝结成经验和方法论,并迭代到自身的知识网络当中。
而有一类资源的沉淀则非常特别,就是人脉。与知识网络相比,这是独立的社交网络,需要进行独立建设和维护。
这个网络是以本人为中心的星型拓扑结构,第一层拓展就是熟人,并随之开发出去。
对于人脉的沉淀,必须要带有真诚和尊重的心,并且保持touching,毕竟谁都不会主动帮助一个零交流的人。
3.4.2 合理运用
其实资源运用,方式因人而异,毕竟大家的目的和困难都不尽相同,但我想强调的点是合理。
我经常和同行分享经验都说,做产品要懂得利用身边的资源,并且物尽其用,但要警惕过犹不及,以免不可持续。
我当前的阶段,处于整理自身的产品经验,形成资源,然后运用于工作和生活当中,同时,寻找适合的方式和渠道对社会进行输出。
最后
现在终于写完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看官!期待明年今日,可以见到一个更加优秀的你和我。
作者:XinG 振宇,坐标广州的产品经理一枚。
本文由 @XinG 振宇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职场中软实力和硬实力分别指的是什么

2. 制胜职场的软实力

   
     硬实力排除在外,能够成为核心竞争力的,自然就是“软实力”。实际上,这也是许多用人单位更加在意的地方。而在职场上,至少有80%的人不具备这种 “软实力”。当你刻苦修炼,具备了这种实力之后,你就会成为那20%的佼佼者。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制胜职场软实力的文章,供大家阅读。 
      一、确立职业规划 
     有没有遇到过这些问题:对现有的工作感到乏味?工作缺乏动力,没有积极性?感到上班是一种痛苦?对未来感到困惑,没有“奔头”?感觉自己好像不太适合这份工作?成天忙忙碌碌,却不知道在忙些什么?为了生存,不得不硬著头皮干下去?想跳槽,却没有把握找到更好的工作? 
     根据个人判断,职场上至少有80%的人会遇到上述问题。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目标的缺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到底在追求什么。成天“东一头、西一头”的,于是,就在“东”和“西”的追逐下,你逐渐变得“找不着北”。 
   
     当别人没有方向,只顾眼前的时候,你比别人看得更长远,你就更容易获得成功。 
     眼界决定你的未来。 
      二、掌握沟通的艺术 
     最近易中天狂砸北京电视台主持人的帖子在网上倍受关注。别的且不说,单纯从主持人与易中天的沟通角度来说,就出了问题。每个老板都是有个性的,如果你遇到易中天这样的老板,还照主持人那套沟通方式,到最后连怎么死的恐怕你都不知道。 
     还有人向我抱怨,说天天在职场上加了多少多少班,作出了多少多少努力,结果到头来,升职加薪评先进,样样没有自己的份儿,反倒是那些平时不怎么努力的人抢了去。这样的结果,就只能是越想越郁闷,越想越窝囊。我就问他,你天天加班,谁知道?你的成绩,向老板汇报过吗?你的想法,和老板沟通过吗?他说没有,自己一个小员工,说了也白说。我就问他,你连说的勇气都没有,就怎么知道没有结果? 
     这种事情,在职场上太多了。有统计显示,在职场中有30.43%的人与领导关系很好,容易沟通;57.97%的人与领导关系一般;10.14%的人与领导关系不好,经常背后抱怨;1.45%的人与领导经常有冲突。可见,有一大部分职业人士,在与老板或上司的相处过程中,缺乏沟通,并由此带来很多困惑、无奈甚至消极的情绪,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和效果,也耽误了自己的职业前程。 
      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要依靠人际关系、处世技巧。”戴尔·卡耐基的名言,道出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有一个神奇的“六人定律”:一个股票专家做过一个实验,将一封有关股票资讯的电子邮件传送给一个陌生人,并要求这个陌生人把这封电子邮件转发给一个热爱炒股的人,当这封邮件第六次转发的时候,竟然转发回了股票专家手中,经过无数次的实验,从发出到收回,均没有超过6次转发的,所以得出了一个初步结论,即:任何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带,不会超过六个人。两个陌生人之间,可以通过最多六个人来建立联络。这条神奇的六人定律,也道出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即使一个你平时看起来不太重要的人,说不定到时候也可以通过他找到铁道部长,让你轻松买到春节回家的火车票。 
     暂且不说那么大,单纯就职业发展而言,很多人和老板的关系都处理不好,你还怎么发展? 
      四、不断学习的能力 
     很多人到了一个岗位上,不知道干什么,怎么干。特别是许多大学生,刚刚到公司,这种情况就更加明显。 
     “360行,行行出状元。”要想把一个岗位、一个行业摸清楚,最聪明的人起码也得3-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很多人干耗著不充电,你那点几乎没有价值的“老本”,到底能吃多久?如果是大学生,你问问自己:最近半年来有没有学到让你明显进步的知识?如果是在职人员,你应该问问自己,最近半年,是否依然在原地踏步?你的能力提升了吗?你为公司又创造多少价值? 
     曾经接触过不少hr新人,工作也就两三年,说干著没劲,成天领导让干什么就干什么,都是一些琐碎的事,没有进步。我就问他们:你知道招聘程式,但你知道怎么组建团队吗?你知道面试程式,但你知道如何选人吗?你知道考核制度,但你知道如何才能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吗?企业出现这么多问题,你知道根源在哪里吗?结果问得他们哑口无言。 
     不要怪老板没有重用你。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前,先掂掂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现在处在什么位置,还欠缺什么,赶紧充电弥补! 
  
      五、找到自己的长处,并积极利用 
     “木桶理论”告诉许多人一个道理:要想进步,必须弥补自己的短板。于是很多人受这个理论的启发,积极弥补自己的“短板”,而忽略了对“长板”的重视! 
     现在我要告诉你:用在个人发展方面,这个理论已经是在“扯淡”了。不信?我们来看看下面的推演: 
     一定要记住: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六、努力提升自己的附加价值 
     看到别人一个月拿到上万块,凭什么?资历和经验! 
     资历从何而来?工作忠诚度。干个三个月就跳槽,怎么可能升职加薪? 
     经验又从何而来?行业忠诚度。干个半年就转行,怎么可能获得成长? 
     要想在一个公司获得升职加薪的机会,起码得工作一年以上才有可能。要想在一个行业获得成长,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起码得工作3年以上才有可能。 
     没有资历和经验,就别指望拿高薪! 
      七、积极的工作心态 
     成天垂头丧气的人,连你自己都会觉得不舒服,怎么可能会打动老板? 
      八、学会做人 
     “要做事,先做人。”无论做什么,都要想想,能否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至少当你变老的时候,会让自己的心安静一些。 
     做人最重要的三条原则: 
     1、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态;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意志;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感激蔑视你的人,因为他觉醒了你的自尊;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了你如何独立。对待每一个人,都要怀着宽容和感恩的心。正如李嘉诚先生所言,“凡事都留个余地,因为人是人,人不是神,不免有错处,可以原谅人的地方,就原谅人。” 
     2、学会倾听。学会倾听就是学会一种美德,一种修养,一种气度。切忌中途插话或打断他人,否则会被视为不礼貌和缺乏修养。一个谦虚好学的人,一个懂得善待他人的人,一个会反思的人,永远懂得倾听!无论什么时候,倾听都显示出一个人的职业素养。 
     3、诚实守信。总之一句话: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九、积极行动 
     很多人只会耍嘴皮子功夫,说得天花乱缀,一到真刀想枪地干的时候,却一筹莫展,成了缩头乌龟。 
     很多人都会有梦想,但梦想与现实往往是有差距的。有时候之所以结果未如我们预料的那样,不是因为我们不懂,而是因为我们说得太多,而行动得太少。“执行力”不仅是企业生存面临的问题,同样也是个人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要想成功,必须从现在就开始行动。正如ibm的广告所言:“停止空谈,开始行动!” 
      十、有所为,有所不为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溼鞋?”即使是“江湖老手”,也会有马失前蹄的时候,更何况是新人? 
     曾经有一个大学生,给老板做助理。有一次,去接待一个重要的客户,由于人多,恰好那个客户又比较胖,出于好心,他便安排人家坐在了司机旁边的位置上。后来人家就向老板反映了这件事,结果搞得老板非常不愉快,一气之下就把他开除了。 
     职场也有职场的规矩。很多人工作许多年仍然不知道哪些是不可踏入的“禁区”,哪些是不可触犯的“天条”,结果到头来自己的怎么死的都不知道,还在那里直抱怨。 
     “识时务者为俊杰。”知道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是职场发展非常重要的必修课。 

3. 制胜职场的软实力有哪几种

 制胜职场的软实力有哪几种
                      制胜职场的软实力有哪几种?软实力指的就是能够成为核心竞争力的实力,这也是许多用人单位比较在意的地方,但是80%的不知道软实力有哪些种类,下面讲讲制胜职场的软实力有哪几种。
    制胜职场的软实力有哪几种1    职业发展,无非需要两种实力:“硬实力”和“软实力”。硬实力,简单地说,就是硬件,比如学位证书,英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等等。这是你步入职场的敲门砖。比如有些单位,就要本科以上学历;或者单位职称评定,要求达到一定学历。
    这时候,是 “硬实力”在起作用。这些实力都是可以通过学习达到的,是可以复制的,比如你能拿到学士、硕士学位,别人也能拿到。这时候,这种能力就不能成为核心竞争力。
    硬实力排除在外,能够成为核心竞争力的,自然就是“软实力”。实际上,这也是许多用人单位更加在意的地方。而在职场上,至少有80%的人不具备这种 “软实力”。
    当你刻苦修炼,具备了这种实力之后,你就会成为那20%的佼佼者,这时候要想在职场上发展得顺风顺水,还是问题吗?
    作为第一职场论坛的首席职业顾问,根据本人多年职场经验及众多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案例,总结出以下10种职场人士应该具备的“软实力”。这些实力将成为你职场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助你职场发展加速前进!
     一、确立职业规划 
    有没有遇到过这些问题:对现有的工作感到乏味?工作缺乏动力,没有积极性?感到上班是一种痛苦?对未来感到困惑,没有“奔头”?
    感觉自己好像不太适合这份工作?成天忙忙碌碌,却不知道在忙些什么?为了生存,不得不硬着头皮干下去?想跳槽,却没有把握找到更好的工作?
    根据个人判断,职场上至少有80%的人会遇到上述问题。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目标的缺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到底在追求什么。
    成天“东一头、西一头”的,于是,就在“东”和“西”的追逐下,你逐渐变得“找不着北”。当别人没有方向,只顾眼前的时候,你比别人看得更长远,你就更容易获得成功。眼界决定你的未来。
     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要依靠人际关系、处世技巧。”卡耐基的名言,道出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有一个神奇的“六人定律”:一个股票专家做过一个实验,将一封有关股票信息的电子邮件发送给一个陌生人,并要求这个陌生人把这封电子邮件转发给一个热爱炒股的人。
    当这封邮件第六次转发的时候,竟然转发回了股票专家手中,经过无数次的实验,从发出到收回,均没有超过6次转发的,所以得出了一个初步结论,即:任何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带,不会超过六个人。
    两个陌生人之间,可以通过最多六个人来建立联系。这条神奇的六人定律,也道出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即使一个你平时看起来不太重要的人,说不定到时候也可以通过他找到铁道部长,让你轻松买到春节回家的火车票。暂且不说那么大,单纯就职业发展而言,很多人和老板的关系都处理不好,你还怎么发展?
     三、掌握沟通的艺术 
    最近易中天狂砸北京电视台主持人的帖子在网上倍受关注。别的且不说,单纯从主持人与易中天的沟通角度来说,就出了问题。每个老板都是有个性的,如果你遇到易中天这样的老板,还照主持人那套沟通方式,到最后连怎么死的恐怕你都不知道。
    还有人向我抱怨,说天天在职场上加了多少多少班,作出了多少多少努力,结果到头来,升职加薪评先进,样样没有自己的份儿,反倒是那些平时不怎么努力的人抢了去。这样的结果,就只能是越想越郁闷,越想越窝囊。
    我就问他,你天天加班,谁知道?你的成绩,向老板汇报过吗?你的想法,和老板沟通过吗?他说没有,自己一个小员工,说了也白说。我就问他,你连说的勇气都没有,就怎么知道没有结果?
    这种事情,在职场上太多了。有统计显示,在职场中有30。43%的人与领导关系很好,容易沟通;57。97%的人与领导关系一般;10。14%的人与领导关系不好,经常背后抱怨;1。45%的人与领导经常有冲突。
    可见,有一大部分职业人士,在与老板或上司的相处过程中,缺乏沟通,并由此带来很多困惑、无奈甚至消极的情绪,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和效果,也耽误了自己的职业前程。
     四、不断学习的能力 
    很多人到了一个岗位上,不知道干什么,怎么干。特别是许多大学生,刚刚到公司,这种情况就更加明显。“360行,行行出状元。”要想把一个岗位、一个行业摸清楚,最聪明的人起码也得3—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很多人干耗着不充电,你那点几乎没有价值的“老本”,到底能吃多久?如果是大学生,你问问自己:最近半年来有没有学到让你明显进步的知识?如果是在职人员,你应该问问自己,最近半年,是否依然在原地踏步?你的能力提升了吗?你为公司又创造多少价值?
    曾经接触过不少HR新人,工作也就两三年,说干着没劲,成天领导让干什么就干什么,都是一些琐碎的事,没有进步。我就问他们:你知道招聘程序,但你知道怎么组建团队吗?你知道面试程序,但你知道如何选人吗?
    你知道考核制度,但你知道如何才能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吗?企业出现这么多问题,你知道根源在哪里吗?结果问得他们哑口无言。不要怪老板没有重用你。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前,先掂掂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现在处在什么位置,还欠缺什么,赶紧充电弥补!
     五、找到自己的长处,并积极利用 
    “木桶理论”告诉许多人一个道理:要想进步,必须弥补自己的短板。于是很多人受这个理论的启发,积极弥补自己的“短板”,而忽略了对“长板”的重视!
    现在我要告诉你:用在个人发展方面,这个理论已经是在“扯淡”了。一定要记住: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六、努力提升自己的附加价值 
    看到别人一个月拿到上万块,凭什么?资历和经验!资历从何而来?工作忠诚度。干个三个月就跳槽,怎么可能升职加薪?经验又从何而来?行业忠诚度。干个半年就转行,怎么可能获得成长?
    要想在一个公司获得升职加薪的机会,起码得工作一年以上才有可能。要想在一个行业获得成长,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起码得工作3年以上才有可能。没有资历和经验,就别指望拿高薪!
     七、积极的工作心态 
    成天垂头丧气的人,连你自己都会觉得不舒服,怎么可能会打动老板?
     八、学会做人 
    “要做事,先做人。”无论做什么,都要想想,能否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至少当你变老的时候,会让自己的心安静一些。
     做人最重要的.三条原则: 
     1、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态;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意志;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感激蔑视你的人,因为他觉醒了你的自尊;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了你如何独立。
    对待每一个人,都要怀着宽容和感恩的心。正如李嘉诚先生所言,“凡事都留个余地,因为人是人,人不是神,不免有错处,可以原谅人的地方,就原谅人。”
     2、学会倾听。 
    学会倾听就是学会一种美德,一种修养,一种气度。切忌中途插话或打断他人,否则会被视为不礼貌和缺乏修养。一个谦虚好学的人,一个懂得善待他人的人,一个会反思的人,永远懂得倾听!无论什么时候,倾听都显示出一个人的职业素养。
     3、诚实守信。 
    总之一句话: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九、有所为,有所不为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即使是“江湖老手”,也会有马失前蹄的时候,更何况是新人?曾经有一个大学生,给老板做助理。
    有一次,去接待一个重要的客户,由于人多,恰好那个客户又比较胖,出于好心,他便安排人家坐在了司机旁边的位置上。后来人家就向老板反映了这件事,结果搞得老板非常不愉快,一气之下就把他开除了。
    职场也有职场的规矩。很多人工作许多年仍然不知道哪些是不可踏入的“禁区”,哪些是不可触犯的“天条”,结果到头来自己的怎么死的都不知道,还在那里直抱怨。
    “识时务者为俊杰。”知道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是职场发展非常重要的必修课。
     十、积极行动 
    很多人只会耍嘴皮子功夫,说得天花乱缀,一到真刀想枪地干的时候,却一筹莫展,成了缩头乌龟。
    很多人都会有梦想,但梦想与现实往往是有差距的。有时候之所以结果未如我们预料的那样,不是因为我们不懂,而是因为我们说得太多,而行动得太少。 “执行力”不仅是企业生存面临的问题,同样也是个人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要想成功,必须从现在就开始行动。正如IBM的广告所言:“停止空谈,开始行动!”
    制胜职场的软实力有哪几种2     小细节,胜算的“附加值” 
    某杂志社招聘一名校对员。
    这个下午,总编面试了十几个应聘者,都觉得不太理想。一看时间不早了,总编礼节性地给了双美10分钟。
    末了,总编起身象征性地将双美送到门口。不想双美突然停住脚步,“总编阁下,谢谢您的接待!不过我还想多说一句,我刚才发现您的办公室的电线老化了,如果再换一个自动跳闸的保险装置,你工作起来也许会更安全些!”
    第二天下午,双美接到该总编的电话:“你被录用了!”
    该总编录用双美的理由是,“让这么个细心的人做校对工作,应该是可靠的!”
    双美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应聘时,有时顺便关注事情之外的细节,往往有神来之笔。
     小动作,也可捡来“饭碗” 
    钟小姐在宾馆开电梯。有位中年男子乘电梯时,经常会抱着一大堆书报,有时在电梯里难免掉了几份书报,钟小姐每次见状总不厌其烦地为中年男子捡起书报。有趣的是,她从没问及中年男子从事何种职业。彼此每次顶多是“谢谢你”和“不客气”的情形。
    一次,中年男子说完“谢谢你”时,钟就说:”你不必每次客气,举手之劳而已。 ”中年男子依然表明自己的观点:“你的工作只要开好电梯就行了,却每次不声不响地为我做你工作之外的事情,我当然要说‘谢谢’才合乎情理。 ”日复一日,钟一如既往为中年男子捡起掉落在电梯里的书报,依旧没问中年男子的身份。
    
    一天,那位中年男子突然对钟小姐说:“我还不知道你的名字呢。 ”钟小姐笑道:“叫我小钟就可以了。 ”中年男子又说:“你怎么一直不问我是做什么的?”钟小姐若有所思地说:“反正你在这座宾馆上面办公嘛。”
    这天早上,中年男子发现钟小姐不在电梯里了。大厅的清洁工告诉中年男子:“宾馆效益下滑,上层研究后决定将电梯小姐辞退。 ”
    中年男子通过宾馆人事部找到了钟的住址:“钟小姐,我们商务公司要招聘两名接待员,就是接接电话或者给客人倒倒开水的工作,你的为人告诉我你能胜任这份差使。 ”这时,钟小姐才知道中年男子是一家商务公司的副总。
    古往今来,人缘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最中用的资源!平时多做“好事”吧!既帮助了别人,自己又得到了“实惠”,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制胜职场的软实力有哪几种

4. 职场要拼软实力

 职场要拼软实力
                      职场要拼软实力,在职场上难免遇到很多的坎坷,职场的人际交往非常看重细节,职场的事情从来不是简单就能概括的,求职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些小细节,职场要拼软实力,你学会了吗?
    
    职场要拼软实力1     “90后”要有“自动自发”的职业心态 
    “90后”应届毕业生是职场新人的最大群体,对他们而言,学校培养的能力与公司所要求的能力并不完全一致。“90后”毕业生进入职场,最重要的是要拥有一个良好的职业心态,“良好”的体现之一是“自动自发”。
    何谓“自动自发”?高级培训师詹歆女士开设过一门企业内训课程,专门针对新员工的职业素养。在她接触的企业新员工中,许多人对岗位的认识和对自己的认识并不清晰,从而没有工作动力,频频跳槽。其实,新员工如果换一种职业心态,认识到员工与企业是相互依存和对等的关系,员工不仅为企业打工,也是为自己打工,只要转变职业心态,工作动力才会源源不断,并且是“自动自发”的状态。
    这种“自动自发”的状态,有时也被称为“原动力”。詹歆建议职场新人要找到支持自己的原动力,这是驱使职场人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原动力与就职的企业并没有多大关系,再好的单位也有跳槽,如果你的原动力是建立在薪水上,那将会永不满足,除了薪水,还有什么让你开心的事,那些可以带来满足感和认同感的事,或许才是真正的原动力。
     口才是新人的一道“入门关” 
    口才是行政和销售类职场新人的一项基本功,在广州一家通讯企业工作的王小姐有过这样一份经历:毕业找工作时,她因口头表达比较拘谨,与南航失之交臂,后来到一家通讯企业做行政工作,又因沟通能力,影响了自己的升职。王小姐认识到口头表达对文职女性的重要,工作之余报读了相关培训课程。
    由于口才等软实力的提升,从而获得升职加薪的,黄先生就是一例。黄先生目前在广州某保险公司做销售总监,三年前,他和所有做保险的人一样是一位新人,面临着巨大的销售压力,如果在三个月的考核期内拿不到一份订单,很有可能就会被淘汰出局。
    第一个月,黄先生在前线冲锋陷阵,但没有业绩,应该说颗粒无收。第二个月,情况依然如此,工作慢慢进入低谷,和所有销售人员一样,放弃的想法开始萌生。第三个月,黄先生开始反思自己,并在人际关系与口才技巧方面不断改进,最后情况有了改观,黄先生争取了两个小订单。
    在大浪淘沙的保险行业坚持三年,并成为一名销售高管,黄先生的成功来自于口才这项“软实力”的提升。广州卡耐基培训学校校长、资深职业教练许统文认为,软实力是让职场新人走进别人内心的能力,它包括与人沟通的能力,影响他人的能力,以及积极的职业心态和各种情商等,这些软实力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沉下心”是白领一种可贵的软素质 
    如果说应届毕业生是比较纯粹的职场新人,那么拥有工作经验的职场白领,跳槽到新东家,应该算比较特殊的职场新人。再有经验的老手,刚去一家公司也是一个新人,对于他们,有哪些软实力或软素质需要格外注意呢?
    “沉下心来做事的白领更吃香,这种‘沉下心’的素质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软素质。”许统文认为,白领首先要有一个理念,不要轻易跳槽,要把工作变成职业,最好变成事业,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用心去呈现自己的职业价值。如果白领已经跳槽到一个新岗位,职业心态也要亲善,学会欣赏别人、关注别人,而不是指责抱怨以前的老板,懂得你要什么而不是你不要什么。
    在一家网站做文案工作的小昕,原本今年节后跳槽,咨询了专业人士之后,改变了跳槽的想法,沉下心来继续工作。小昕想跳槽的原因是做方案没有多大的挑战性,公司也没有相关培训可以提升自己,但专业人士点拨她,她所在公司从长远来看是有前途的,也是值得“守”的,目前离开是因小失大,小昕觉得有道理,也就打消了跳槽的想法。
     特定技能为部分职场新人“加分” 
    软实力包括一些特殊能力,比如抗压能力,在企业招聘中就被屡屡提到。高级培训师詹歆女士认为,这类软实力在面试中并不容易看到,多数是招聘方的良好心愿,许多人有无抗压能力只能在工作三个月或半年之后才能看出来。所以,职场新人进入公司之后,一定要有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体现出应有的抗压能力与职业素养。
    某些特定技能在招聘中也会出现,比如个别医院、国企等在招人时要求应聘者具有篮球特长,拥有这种“软技能”的职场新人无疑会受欢迎。但唱歌、喝酒、抽烟等“灰色技能”也是常常被人提及的“软技能”。对于这些有损于个人健康的“软技能”,詹歆认为职场新人要学会取舍。
     高管要把“软实力”打造成个人品牌 
    高管跳槽也是年后的常见现象。高管进入一家新公司,也是职场新人。这类更特殊的'职场新人需要注意什么,又需要打造什么“软实力”呢?
    “高管职位高,一定要清晰自己的职业价值模型,熟悉你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有哪些过往成功案例,这些案例要变成职业心理的成功暗示,变成讲故事的资本。”广州卡耐基培训学校校长许统文认为,高管要由管理者转变成职业教练,才能影响身边的一批人,从而拥有较强的“软实力”。
    高管的软实力在于拥有个人品牌。“把自己变成品牌人,具有个人品牌。在某种程度上,善于打造职场品牌的高管才是优秀的高管。”
    职场要拼软实力2    当今时代,现代人在职场中的竞争力既包括“硬实力”(学历、资格证书、专业技能、办公自动化运用能力、外语能力),又包括“软实力”(态度、经验、人脉、个人形象、获取情报能力)。
    职场中很多拥有傲人学历的人士之所以没有获得成功,并非是“硬件”出了问题,而是“软件”出了问题。
    他们认为自己太优秀,或喜欢单打独斗,缺乏团队合作精神;或不肯主动付出,没有奉献精神;或希望工作环境好,缺少吃苦耐劳精神;或遇到挫折就退却,缺少企图心!一个人身上的“软实力”比“硬实力”其实更重要。“硬实力”中的学历专业技能,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是能够掌握的!但是“软实力”的弹性却很大,决非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而且人的性格很难改变,必须用“心”做好“自我修炼”。况且,“证件哥”们,“硬实力”有并不够太硬。
    李绘芳老师说,要想在职场做得好,就要靠自己的职场软实力,其中有10项软实力将帮你在职场加速前进!
     确立职业规划 
    对现有的工作感到乏味?工作缺乏动力,没有积极性?感到上班是一种痛苦?对未来感到困惑,没有“奔头”?感觉自己好像不太适合这份工作?成天忙忙碌碌,却不知道在忙些什么?为了生存,不得不硬着头皮干下去?想跳槽,却没有把握找到更好的工作?遇到上述问题,而根本原因是目标的缺失。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任何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带,不会超过六个人,良好的人际关系将帮你在职场上,更为顺畅。
     掌握沟通的艺术 
    有一大部分职业人士,在与老板或上司的相处过程中,缺乏沟通,并由此带来很多困惑、无奈甚至消极的情绪,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和效果,也耽误了自己的职业前程。
     不断学习的能力 
    你要问问自己:最近半年来有没有学到让你明显进步的知识?如果是在职人员,你应该问问自己,最近半年,是否依然在原地踏步?你的能力提升了吗?你为公司又创造多少价值?
     找到自己的长处,并积极利用 
    很多人受木桶理论的启发,积极弥补自己的“短板”,而忽略了对“长板”的重视!
     努力提升自己的附加价值 
    要想在一个公司获得升职加薪的机会,起码得工作一年以上才有可能。要想在一个行业获得成长,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起码得工作3年以上才有可能,没有资历和经验,就别指望拿高薪!
     积极的工作心态 
    成天垂头丧气的人,连你自己都会觉得不舒服,怎么可能会打动老板?
     学会做人 
    要做事,先做人。至少当你变老的时候,会让自己的心安静一些。
     有所为,有所不为 
    “识时务者为俊杰。”知道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是职场发展非常重要的必修课。
     积极行动 
    很多人只会耍嘴皮子功夫,说得天花乱缀,一到真刀想枪地干的时候,却一筹莫展。
    很多人都会有梦想,但梦想与现实往往是有差距的。有时候之所以结果未如我们预料的那样,不是因为我们不懂,而是因为我们说得太多,而行动得太少。

5. 职场有哪些需要的硬能力和软能力?

感谢问答!
第一,硬能力,主要指的是高学历,高水平,高技能人才,只有这样的硬能力才能推动职场良性发展,吸收,录用,聘用这些人才,才是职场硬能力的关键。
第二,软能力,主要是指沟通,合作,社交的软能力,具备了一定实力的硬能力,只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然而,个人的沟通和合作也是职场中必不可少的能力。
谢谢!

职场有哪些需要的硬能力和软能力?

6. 职场如何打造软实力

把自己训练成卡拉OK高手、学习几个小魔术、写一手好字、参加沟通心理练习越来越多白领意识到,职场竞争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学历和文凭等硬实力,一些人性化和个性化的软实力更能增强整体竞争力。不过也有网友认为,这些培训课程动辄上千元的学费,花这么多钱提升另类本领到底有多大用处?
  谈起软实力在职场中的作用,某资深广告从业者方小姐表示,由于工作关系,她经常要陪客户吃饭唱歌联络感情,学习一些唱歌技巧,能在卡拉OK时发挥更好,和客户的交流也少了很多障碍。
  虽然在应聘时硬指标说了算,但在实际过程中,尤其是一些需要与人打交道的工作中,软实力往往能起到出其不意的作用。
  现代人在职场中的竞争力既包括硬实力,比如学历、资格证书、专业技能、办公自动化运用能力、外语能力等,又包括软实力,比如态度、经验、人脉、个人形象等。有职场专家表示,职场中很多拥有傲人学历的人士之所以没有获得成功,并非是硬件出了问题,而是软件出了问题。
  其实,一个人身上的软实力比硬实力更重要。硬实力中的学历专业技能,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是能够掌握的,但是企业最看重的软实力其实还是指较强的抗压能力和沟通能力等心理素质,这些都必须经过长期的修炼。
  经验:对职场新人来说,应争取外派出差的机会或主动接手陌生有难度的事情来磨炼自己,这也是快速积累经验的有效途径。
  人脉:要想得到贵人的帮助,平时就要勤于耕耘,只求付出,不求回报;而且本身要有可利用价值。不要只会做事,不会做人。
  个人形象:指的是你看起来够不够分量,够不够有说服力,在专业形象上,个人形象的重要性外在胜过内在,就算专业也需要包装。获取情报能力:需要懂得快速有效地掌握最新的关键情报。

7. 求职中的硬实力与软实力

因为做了多年的就业工作,我常常与很多企业的HR打交道,常常听到他们说的多是大学生的缺点,也常常抱怨招聘不到人才。不是大学生就业很难吗?每年700多万毕业生走向社会“讨饭碗”,怎么出现招聘方又招不到人的情况呢?就当前的形势来看,用人单位招聘难与大学生就业难将长期同时存在。社会到底需要怎样的大学生呢?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需要一步一步解析。
  
  
  硬实力和软实力并重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近三年,我跟踪了校园招聘市场100余个HR,运用职业访谈的方法对他们进行了访谈,围绕“贵单位到底需要怎么样的大学生?”、“怎么才能进入贵单位?”、“进入单位之后能够有怎么的发展平台?”这些核心问题展开访谈。德勤的HR说,在校园招聘上,我们不一定关注学历和专业,更多关注个人的综合能力素质和社会适应的能力。中建三局的张HR说,这个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是应聘技术类岗位,那么主要看是否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如果应聘的是商务或者管理类岗位,我们主要考察求职者的综合能力素质,比如交流沟通能力。不过不管怎样,我们希望求职者的成绩至少在中等以上。腾讯李HR谈到:“专业知识技能是我们对员工最基本的素质要求,IT行业招人时更是注重应聘者的技术能力。在招聘时应聘者如果是同等能力,也许会优先录取研究生。但是,进入公司后学历高低就不是主要的衡量标准了,会更看重实际操作技术,谁能做出来,谁就是有本事,谁就拿高工资。”这些都是HR在被访谈时的原话,我们把他们的发言整合不难看出:在激烈竞争的校园招聘市场,用人单位在强调求职者的硬实力的基础上,同时关注和考察软实力!硬实力是指一个人所体现出来的身高、体重、学历、资格认证等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素质,即专业知识技能;而软实力主要指一个人的综合能力素质;硬实力和软实力两条腿走路,两者不可偏废,相互支持,相互发展。
                                          
  技术研发类岗位偏重硬实力 
  
 如果按照企业的业务模块,我们可以把企业的岗位分为技术研发类岗位、综合管理类岗位、市场营销类岗位、投资财务类岗位等。大部分企业在谈到如果招聘技术研发类岗位或投资财务类岗位,更加看重硬实力即专业知识技能。对于本科生,能够说明专业知识技能比较强的只有课程成绩,包括各科成绩,尤其每个专业应该有8门以上的核心课程,比如企业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包括西方经济学、企业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再比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绩效管理、薪酬管理、人力资源规划、培训等,这些核心课程的成绩当然是说明专业知识技能最好的依据,而本科所有的成绩会这算为一个绩点。而很多同学在本科学习过程中不注重本科成绩的高低,认为那个比较水,没什么。当前,一些企业为了提高招聘效率,在筛选人才时都采用了招聘系统,通过信息系统对硬条件进行初步筛选,比如某企业在自己的校园招聘系统里就将绩点设定为3.8以上,以至于一些同学自然而然就被刷下来了,而失去了很好的机会。对于研究生或博士来讲,就读期间所做的课题、项目是最好的说明,课题一般是纵向的,能够体现你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项目一般是横向的,能够体现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况。因此,大学生或研究生在校期间,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是必然的,而不是到了最后才后悔,那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
  
 谈到专业知识技能要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看这个名字,包含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两部分,知识和技能是不一样的,知识主要侧重于是什么,技能侧重于如何运用,光有理论知识不行,光有技能也不行,两者应该结合,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过程是人类认知的科学过程。一个职场高手,应该是能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人。而在大学中,因为受到条件限制,学到的知识相对比较陈旧,甚至有些专业学到的理论是两百年前的东西,这就需要自己去通过学校的专业实习、金工实习以及暑期实习不断提升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谈到专业知识技能就要处理其层次性。人的专业知识技能类似“图钉型”,你看我们用手将图钉按入墙内,需要底下的片状物、系杆、针尖三部分,缺一不可。只有片状物或系杆可能按不进墙体,只有系杆、针尖,可能手指会出血。一个好的专业知识技能也应该类似“图钉型”,有一大片这个专业及其他专业相关的知识技能,有一系列专业大类的知识技能,同时有一个具体非常专精尖的方向,比如你学企业管理专业,你的片状物知识技能应该具备社会科学、特别是具体行业的一些知识技能,系杆部分应该是涵盖财务分析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市场营销能力,而如果你要找人力资源的工作,那肯定针尖部分就是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某一模块非常熟悉才行,而这三部分构成的专业知识技能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是难以替代的,是你真正的硬实力。
  
  综合能力素质能帮你找到最后一份工作 
  
 在访谈过程中,我还发现,有80%以上的HR谈到,他们希望招聘一些综合能力素质强的求职者。如某HR谈到,综合能力素质好的学生能够适应组织的各种变化。吉通网络HR说:“我们公司不苛求名校和专业对口,即使是比较冷僻的专业,只要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好,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强,遇到问题能及时看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能及时调动自己的能力和所学的知识,迅速释放出自己的潜能,制定出可操作的方案,同样会受到欢迎。”尤其一些咨询公司、大型集团的管理培训生对此需求较为强烈,甚至有HR谈到,我们对学生所学专业不是很强调,只要素质高、能力强,我们都要。这不禁让我对综合能力素质进行系统思考,到底什么是综合能力素质?包含哪些内容?用人单位看重哪些综合能力素质呢?
  
 为了弄清这些问题,我专门对重庆市161名在校大学生、141名高校教师、109名大学生员工、74名用人单位HR就当前大学生在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人格三个方面就业素质的调查,首先通过访谈让他们谈哪些是综合能力素质,并进行整合,统计出来内容较多,合并同类项包括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25项,并让他们对这25项综合能力素质进行重要性(5分制)打分,最后按照平均分排序筛选出最重要的四项: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感、学习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要员工能够针对工作的问题实实在在提出解决方案。到单位去工作,不是简单的解答数学题。在面试时,面试官也不会问牛顿三大定律是什么?什么是拉格朗日乘数?我们从小学那么多数学、物理等各个学科,其实很重要一点就是锻炼思维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个小故事,说一天乘坐电梯,到8楼的时候突然电梯不动了,出现了故障,这个时候有的人会左顾右盼,有的人会不耐烦的等待,有些人会骂娘,但有些人会说,大家不要慌,我们找找有没有救援电话,看能不能跟维修联系上,如果联系不上我们再怎么这么做。这其实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是一种软实力,看不见也摸不着,这世上再好的人才测评的办法也很难将一个人的能力准确的测出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做事儿,不同的人做同一件事方法是不一样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是驴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其二就是责任感,或者叫职业精神。某HR告诉我,他们在面试中,与某求职者约好9点钟见面,结果等到10点半都未到,最后打电话没来的原因是天气不好,雨太大,以为HR也不会上班。还有面试者去面试的时候穿着短裤、拖鞋就去了。这些都是缺乏职业精神的表现。很多企业非常看重职业精神这一点,比如新华人寿,他们“把高素质、忠诚负责的员工视为最宝贵的财富。敬业精神体现在责任感、主人翁意识、为做好工作而主动学习、注重细节、先付出后回报等方面。”应届生在求职时面临三个衔接或三个现实,那就是理论与实践之间、专业和职业之间、学校和社会之间永远存在着一个小小的空隙,这个空隙是需要自己去弥合的,求职者在求职时必须完成由“校园人”向“职场人”的转变。这其中最重要的就在于职业精神,职业精神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精神。职业精神首先体现在职业形象上,同时也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信誉等方面,是一个人在职场所展现的形象的集中体现。
  
 学习适应能力是软实力中非常重要的,求职者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陌生的企业、陌生的岗位、陌生的人际关系,这些都需要很强的学习适应能力。中国常用的一句谚语“活到老、学到老”,不光是表达出一种“生命不止,学习不止”的学习进取精神,更是一种乐观的激励。管理学家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这本书远销全球,其中讲到最重要的道理就是团队学习,现在企业要建学习型企业,社会要建学习型社会,政党要建学习型政党,不学习是不行了。因此,有计划的锻炼自己的学习适应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另外,有HR谈到“企业需要的是能够合作无间、同心同德、完成组织的使命和目的的人。”另一位HR说,我们需要有一种亲和力,能够吸引同事跟他合作,给予他人帮助的人。这说明了团队协作能力非常重要,社会发展到现在,可以说没有哪一件事儿在完成过程中不需要与人合作,没有哪一件事儿不是与人合作之后效率更高。综合能力素质除了这几项重要能力需要有计划培养外,还指具有的学识、才气、能力以及专业技术特长等系统整合。特别求职目标为市场类或管理类岗位,用人单位更加看重综合能力素质。正如那句名言,专业知识技能能帮你找到第一份工作,综合能力素质能帮你找到最后一份工作。
                                          
 当然,由于企业的行业、性质、文化不同,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用人观,但总的来说,名企所欣赏的人才具有许多的相同处,那就是专业知识技能扎实、综合能力素质强的求职者在哪里都受到欢迎。

求职中的硬实力与软实力

8. 软实力影响职场成功

 软实力影响职场成功
                      软实力影响职场成功,职场是很艰辛的,要学会良性竞争才能为自己开辟道路,职场是复杂的,学会向同事学习可以省掉很多麻烦,学会软实力影响职场成功,职场达人非你莫属!
    软实力影响职场成功1    两类职场人的发展脉络。成功职场人士的发展路径大致如此: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时候,是从零分到六十分的过程,这个时期发展很快30岁到40岁是从六七十分到八九十分的过程,发展就慢下来了40岁以后,是九十分到一百分的过程,速度就更慢了。越走越慢,印证了越往高走越难的职场规律。
    不太成功的职场人士的发展路径则是: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也是从零分到六十分的过程,这个时期发展也很快但30岁到40岁,有的人就只能维持六七十分了40岁以后,有的人可能连六七十分都维持不了,甚至提前下岗。
    
    从这两类人的比较不难发现,人在职场发展区别越来越大,主要发生在"人生的下半场".在年轻的时候,凭着基本技能、体力和冲劲儿,还有一些机会和运气,就能发展得很好,但三四十岁以后就不一定了。
    这两类人在三四十岁以后,影响职场曲线的区别是什么呢?
    答案是软实力。
    包括价值观、成熟度、与人沟通的能力、心理素质、学习能力等,对软实力的投资更多地需要时间、精力,而不是金钱。
    软实力不像一些计算机等技能,学了就能用,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培养出来的,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学习、积累。但目前多数人都重视学历、证书等硬实力的投资,而不注重软实力的投资,其实如果注重软实力的投资,才是更聪明的做法。
    软实力影响职场成功2     新职场法则 
     旧法则:早早上班,主动加班 
    新法则:跟决策者建立关系
    你是不是以为加班就能让领导给你加分?事实是,领导可能根本没有注意到。职业顾问苏茜·普拉什说:“有一种方法能让你更高效地利用时间——每天花15分钟跟决策者建立关系。你可以只是问他们周末过得怎样,或者每周跟一个不同的同事或客户吃一次午饭。”
    如果你只会帮老板端咖啡,老板会觉得你不可靠。要建立起自己在公司里的人脉,不要等到要用人脉的时候才想到要去建立。
     旧法则:不要在办公室里炫耀自己 
    新法则:要展示和宣传自己
    
    一家猎头公司的CEO彼得·安奇逊说:“做你自己最狂热的粉丝。不管你做得多出色,老板可能都没有注意到。所以,有机会的时候,一定要向老板说明你取得的成绩。要说得够详细——你面临的挑战、采取的行动以及得到的成果。这比你在公司工作了多长时间更有说服力。”
     旧法则:不理会老板的感受 
    新法则:懂得老板的得意与失意
    职场心理学家史蒂芬妮·汤姆逊说:“关注老板,可以知道他们看重什么,这样你才有希望成为他们看重的人。知道老板的不高兴与面临的困难,你才有机会帮他们。”
     旧法则:对所有事情说“Yes” 
    新法则:做个聪明的“志愿者”
    在工作忙的时候,谁都希望有人做帮手,但你要注意,不要因为“多走一英里”而分散了太多精力。
     旧法则:技能让你得到工作 
    新法则:情商跟智商一样重要
    也许你考试分数很高,但成绩好并不意味着在职场中吃香。“老板们不再想知道你是否有工作技能,他们评价你的情商,以便判断你能否在特定的情境下恰当反应。”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