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晋商比不过浙商徽商?

2024-05-18 08:53

1. 为何晋商比不过浙商徽商?

晋商,是明晚期至清朝活跃在中国商界的一支重要商帮,独领商界三百多年风骚,秘笈是什么呢,许多人都认为主要是诚信,但诚信算是一个方面,如果排序的话,可以说是:首要的结托官府,这是晋商的立足之本。其次是金融创新(票号),第三才是诚信。尤其是票号兴办之后,从朝廷,到省衙,州衙,县衙,大量官府官员的银子存在晋商票号,票号也为各级官员放了大量的款项,晋商与官府这种相互依存的亲宻关系是靠银子铺垫起来的。这也就不难理解几百年呼风唤雨于中国商界的晋商为何在清廷倒闭的一夜之间销声匿迹了呢?
而浙商,徽商为何能挺立不倒呢。大清在道光帝之后,每况愈下,日渐衰微,到光绪帝年间己是一蹶不振,在票号存银的各级官员嗅到清廷即将歇业的气味,纷纷挤兑银两,在票号借款的官员则赖账不还,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晋商理所当然成了清王朝的殉葬品。晋商迅速消亡的第二个原因是止步于票号,并没有将票号发展为近代银行金融业。晋商消亡的第三个原因是没有将金融商业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
而徽商将商业资本投资于文化产业,使安徽在近代出了不少文化名流,浙商则将商业资本投资于近代工业一一缫丝业,火柴工业,电报电话业,发电业等,带动了江浙一带近代工业的蓬勃发展。反观晋商,虽也办过采矿业,但规模太小,并未坚持始终。而大量的剩余资本用于结托官府,大兴土木修盖大院。被现代人吹破天的山西大院文化实则是晋商的败笔的象征。
对晋商的研究,山西一些学者带有浓厚的地域偏见,只讲其成功的一面,不分析其倾刻瓦解的教训,这都不是科学的态度。

为何晋商比不过浙商徽商?

2. 为什么晋商和徽商能发展起来?

晋商:
一、山西商人资本的发展,不仅使山西商人聚集了大量的货币资财,让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回家乡,而且促进了山西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全国商品物资的交流,加快了中国自然经济解体和商品经济发展的进程。清乾隆年间,山西商人王廷煜投资开采铜矿,刘永和投资开采龙门煤矿,使商业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明朝官营解盐生产,征发盐户到盐池服役做工,叫做“盐丁”。盐丁另立户籍,世代相起,实际上是封建国家的工奴,生活痛苦万状,经常抗工逃亡,生产效率极低。1648年,清政府废除“盐丁”制,把解盐生产改官营为民营,交给商人自行浇晒。第二年又把盐池分为五百一十三号,规定一户商人经营一号,逐一登记。这种经营解盐生产的“坐商”,自筹资金,雇人捞盐,每产盐一百引(二百四十斛为一引),其中七十引要纳税,一引折合白银三钱二分,另外三十引不纳税,抵作商人工本费。坐商对盐池虽然没有所有权,但是却有占有权和使用权,他们只要向政府纳税,就可获得一号盐池,经营生产。坐商雇佣工人的工资,以其技术高低来决定,按年支付,实际上已构成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坐商就是早期的资本家,盐工则就是近代盐池产业工人的前身。当时,盐池有 20000多名工人,生产规模巨大,超过了欧洲早期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水平。

二、造就了一代理财人物。山西商人资本不论是商品经营资本还是货币经营资本,一般都不是资本的拥有者(即商业资本家)直接从事经营活动,多数是由财东(商业资本家)出白银若干,委托一个自己信赖的、精明能干的人当掌柜(相当于经理),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财东把资金运用权、人员调配权、业务经营权交给掌柜,独立自主地从事经营活动。定期结帐一次,由掌柜向财东汇报经营成果。如果财东满意,就继续任用,财东信不过就可以辞退。这种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行经理负责制的方式,再加上以后实行的顶身股制度,促使经营者工作不敢懈怠,把职工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结合在一起,促进了管理人才的出现,提高了经营效益,这在中国企业史上是有积极意义的。

三、舍得智力投资,举办商人职业教育。早在元代,运城盐池就设有盐商子弟学校,叫做“运城盐运使司学”。清代在包头城,也有山西商人自办的子弟学校。驰名中外的旅蒙商“大盛魁”商号,在外蒙古的科布多设有本企业的训练机构,从晋中招收十五、六岁的男青年,骑骆驼经过归化、库伦到科布多接受蒙语、俄语、哈萨克语、维吾尔语及商业常识的训练,一般为半年,然后分配到各分号,跟随老职工学习业务。这种重视提高职工业务素质的办法,就是现在来看,也是很有远见卓识的。

四、首先创造了民间汇兑业务、转帐和清算中心,首先创造了类似中央银行的同业公会,都显示了山西商人的精明能干和创造能力。山西商人,最先打入国际金融市场,表现了他们敢于向新的领域开拓的风姿。学习这段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山西人并不一向就是那么封闭落后,因循保守。明清时代,敢于远离家乡,开拓致富的山西商人,并不比沿海一带的商人逊色。
徽商:
一是以诚待人,以信服人。诚信经商在徽商中十分普遍,他们认为“惟诚待人,人自怀服;任术御物,物终不亲”、“人宁贸诈,吾宁贸信,终不以五尺童子而饰价为欺”。

二是薄利竞争,甘当廉贾。这在徽州粮商、典商中比较突出。

三是宁可失利,不可失义。徽商由于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所以在处理义利关系上,能够做到“先义后利”、“以义制利”、“以义为上”。例如徽商吴鹏翔一次购进胡椒八百斛,尚未付款,发现此胡椒有毒,卖主愿意全部收回,但他仍然照价买下,然后付之一炬。他之所以这样做,是考虑到如果退了胡椒,卖主可能转售他人,这样就要坑害更多的人,所以他宁可自己受些损失。有一年皖省大灾,婺源商詹元甲受当地地方官的委托,携带20余万两银子去外地采购粮食,当地旅馆老板告诉他:“此地买米,便有抽息(回扣),自数百两至千万两,息之数,视金之数。今君挟巨赀可及数千金。此故例,无伤廉。”在数千两银子的回扣诱惑面前,詹元甲毫不为动,而是说:“今饥鸿载途,嗷嗷待哺,予取一钱,彼即少一勺,瘠人肥已,吾不忍为。”这种宁可失利、不可失义的精神确实令人感动。像这类例子还很多。

四是注重质量,提高信誉。这在徽州墨商、徽州布商等行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3. 晋商和徽商

山西是面食之乡,山西人喜欢吃的面食,据不完全统计有百余种,诸如剔尖、擦面、猫耳朵、 面、拉面、刀削面、揪片、炝锅面、翡翠面、蛋黄面、浇肉面、打卤面、三和面、鸳鸯面等,这些面食的发展与晋商的推动是分不开的。


晋商商号之饮食,一类是商号内部日常用饭,另一类是做生意待客用饭。商号内部吃饭不付伙食费,有大、中、小灶之分。经理吃小灶,伙计、学徒吃中灶、大灶。就大灶伙食标准而言,也高于当时当地中等人家水平。清人刘大鹏说:“此间生意奢华太甚,凡诸客商,名曰便饭,其实山珍海味,巨鳖鲜鱼,诸美味也。习俗使然,并无以此为非者”(《退想斋日记》)。


做生意待客用饭也有两种:一种是掌柜等有身份的人用饭之处。如归化城(呼和浩特)有一种小班馆子就是此等人吃饭之处。小班馆子是一种高级饭店,内有歌女唱曲,这种馆子多设在比较僻静的街巷。光绪年间全城有三家,其中两家财东为山西人。小班馆子每天中午后才开门营业,馆子外边挂有用黑布书写“包办酒席”“南北大菜”的幌子。凡来此用餐的客商均有自备大骡子轿车,每到吃饭时间轿车能停满一条街,三更天以后才由各商号小伙计打上灯笼,把老板接回去。归化城票号等业务获利很多,所以他们不惜花钱搞交际应酬,而一些商号为了向票号贷款,也不惜花重金在小班馆子招待客人。小班馆子按照山西客商的习惯,制作销售晋商喜爱的菜肴糖饼。小班馆子一桌可坐12人,每桌最少需银10两,有时高达20两。小班馆子厨师每月薪金三两银,小费可收十五六两银,所以当时归化城集中了不少山西的餐饮人才。


归化城还有一种大戏馆子,是仅次于小班馆子的饭店。这种饭店一面卖饭,一面唱戏,所以又称戏酒馆子。大戏馆子的营业时间是有季节性的,通常冬天开张,因为这时跑外的客商返回归化城,各商号都要请客。像山西人开办的大盛魁商号及元盛德、天义德商号,请一次客得分好几天吃,每天有五六百人。小班馆子自然摆不下那么多桌子,必须在大一点的地方举行。同时,戏班到了冬天,不便远行,便在馆子里演出,于是大戏馆子在归化城盛行起来。当时设在归化城小东街的“宴美园”,楼上楼下能摆72张方桌,大西街的“同和园”,楼上楼下能摆120张方桌。每张方桌,正中坐二人,左边坐二人,为了不妨碍看戏和上菜,右边只坐一人,共五人一桌。所吃饭菜分为“四六席”“改菜席”二种。“四六席”就是四干果、四冷菜、四大碗、六中碗,主食除大米饭、花卷外,还有马蹄酥一类的“腰饭”,每桌“四六席”约值银一两多。“改菜席’也是四大碗、六中碗,只是把其中的九碗肉菜改为海鲜,添了干贝、鱿鱼等,每桌约值银三两。


大戏馆子除被大商号 “包堂”外,平时按桌订座,由饭馆安排好时间,发散请帖。客人来到,由堂倌领到预订桌前入座。有时家眷被邀,但青年妇女不去,多是老太太带孙儿孙女。女客酒席一般设在楼上,两边垂幔和男座隔开。商人赴宴均穿长袍马褂。当主人到客人面前斟酒时,往往先由山西堂倌高喊:“东家给满酒哩!”各商号的青年学徒有时也去大戏馆子吃饭,那是商号掌柜让学徒去学习“人恭礼法”,所以他们不敢高声喧哗,更不敢鼓掌叫好,戏场秩序井然有序。据说,光绪年间在“宴美园”唱戏的是“吉升戏班”,艺人有十三红、飞来凤、二庆旦、杏娃黑、杏儿生。在“同和园”唱戏的是“长胜戏班”,艺人有千二红、一杆旗、二奴旦、八百黑、二娃娃。他们都是我省北路梆子的名角(《内蒙古文史资料》第18辑)。


晋商家宴中红白喜事比较讲排场,一般家宴“八碗八碟”已是上等酒席。但一些富商还要上三台。所谓三台,就是除了“八碗八碟”外,又有点心、水果、三炒、三烩,一共124种食品。这124种食品分为三台,分别由鸡、鸭、猪各统帅一台,故称三台。普通宴席吃三台,遇有重要人物光临则还要吃“官席”。官席与三台一样,也是124种,但质量档次要高,碟盘摆放也有讲究,每桌菜品必须摆成吉祥字形,并切合坐席者的身份。如新郎新娘坐的桌子,124种菜肴要摆成“龙凤呈祥”字样。迎娶新娘时男方客人的桌子,124种菜肴要摆成“一品当朝”字样。女方送亲客人坐的桌子,124种菜肴要摆成 “得胜回朝”字样。岳父岳母宴请女婿的桌子,124种菜肴要摆成 “状元及第”的字样(《晋商巨族二百年》)。


襄汾县丁村有一位咸同年间捐职的丁先登,与其弟丁连登合伙在甘肃宁县、陕西三原、泾阳等地经商致富。曾有赵官保、赵安生父子在丁氏家族中当过厨师。据赵安生回忆,丁氏娶妻嫁女家宴也有规定。娶妻嫁女,男女两家的宴席并不相同。男方一般是“重八席”或“六六席”,女方是“三台”或“十五圆”。男方用六八为阴,女方用三五为阳,取阴阳相配之意。


重八席的菜肴是 (以上菜先后为序):


酒碟:(四素四荤)鹿角、洋粉、发菜、黄菜、头肉、牛肉、鸡块、蒜泥肉。


八小:(以羹勺食之)鱿鱼、江阳珠、葛仙米、蟹肉、薏米莲子、三仙汤、木须肉、捶鸡丸子。


八大:(以乌木筷子夹食)鱼刺、大鱿鱼、海参、鱼肚、芙蓉肉、烧羊肉、酥全鸡、丸子。


这八小八大的最后一道菜都是丸子,取其丸(完)音。同时,丸子即团子、圆子,也就是说“圆圆满满地结束了”。那么,为什么非重八,而不重七重九呢?除上述阴阳相配之意外,还因为七和气同音,不利;九为至尊,忌用。因而宴席称谓多三五六八。


再说三台(以先后为序):


第一台:五大碗,寓五登魁首;


第二台:四冰盘,寓福寿康宁;


第三台:四面碗,寓四季顺畅。


三台共13件,又称13花。由于是女家专设的宴席,因而有预祝女婿登科及第的祈愿。


十五圆:这是专供新婿至女方家迎娶时,为岳父岳母行大礼时的家宴,分三个单元上菜:


第一单元:二大碗、一品碗、二面碗,计五件;


第二单元:二大碗、一冰盘、二面碗,计五件;


第三单元:二大碗、一品碗、二面碗,计五件。


合计十五件。这十五件是十五道花色品种各异之菜,而且全用圆形器皿盛放,故名“十五圆”。它取意有二:一为每月十五月儿圆,十五团圆,人圆月圆,千里共婵娟;二为连中三元,榜眼探花状元郎,是祝愿女婿早日及第登科金榜题名之意(《平阳民俗丛谭》)。


富商饮食每天山珍海味,但解决不了他们的精神空虚。有位为富商做了一辈子饭的厨师退休后,太谷县拔贡出身的商人、被康有为誉为华北第一笔的书法家赵铁山,曾为这位退休厨师写了副对联:


饿了就吃 淡饭粗茶亦自甘美困来即睡虽木床草枕都视安静


晋商很注意饮食,在他们的影响下形成了晋商饮食文化,推动了山西饮食业的发展。但这仅仅是经商谋利和大吃大喝,解决不了他们精神空虚的问题,赵铁山的对联正说明了这点。


据《晋商经营文化》

晋商和徽商

4. 晋商和徽商

晋商,通常意义的晋商指明清500年间的山西商人,晋商经营盐业,票号等商业,尤其以票号最为出名。晋商也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建筑遗产,著名的乔家大院、常家庄园、曹家三多堂等等。明清晋商人利润的封建化,主要表现在捐输助饷、购置土地、高利贷资本等方面。
徽商,即徽州商人,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而非所有安徽籍商人。徽商又称
“新安商人”,俗称“徽帮”。徽商萌生于东晋,成长于唐宋,盛于明,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徽商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鼎盛时期徽商曾经占有全国总资产的4/7,亦儒亦商,辛勤力耕,赢得了“徽骆驼”的美称。徽商的活动范围遍及城乡,东抵淮南,西达滇、黔、关、陇,北至幽燕、辽东、南到闽、粤。徽商的足迹还远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以及葡萄牙等地。清朝后期,随着封建经济的瓦解,徽商逐渐衰亡。

5. 徽商与晋商的区别是什么

徽商与晋商的区别是:
徽商即徽州商帮。萌芽于东晋,成长于宋唐,兴盛于明清,清朝道光年间逐渐衰落。徽商以资本雄厚、活动范围广、经营项目多、兴盛时间长且崇尚文化为特点,成为过去最大的最有影响的商帮之一。其商业活动遍布全国,主要经营盐、米、丝、茶、纸、墨、木材等,其中典当商徽商故里最为著名,颇具垄断之势。徽商们往往引聚宗族以扩大经营,建宗祠,立会馆,筑书院,培养士子,亦商亦儒。徽商与、粤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晋商指明清500多年间(公元1368年到公元1912年)的山西商人,晋商经营盐业、票号等商业,尤其以票号最为出名。晋商也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建筑遗产,著名的乔家大院、常家庄园、李家大院、王家大院、渠家大院,曹家三多堂等等。八国联军向中国索要赔款,慈禧太后掌权的清政府就向晋商的乔家借钱还国债。
一、赢利方式,晋商的赢利方式是通过政府开中,以粮食和军用物资换取食盐贩卖;而徽商则通过以物折钱的“折色”向政府交钱,换取食盐专卖权赢得利润。
二、经营文化,他们在经营文化上都崇尚同乡先贤:晋商尊奉关公(山西解州人),徽商则尊奉朱熹(原籍徽州婺源,现属江西)。因此,凡有晋商活动的地方,多建有晋商会馆和关帝庙。晋商把关公作为他们最尊奉的神明,以关公的“诚信仁义”来规范他们的行为和经商活动。徽商不仅在家乡修建祠堂,就是到了外地经商也要在所建会馆内祭祀朱熹,把朱熹的理学作为家族内行事和经商活动的准则。徽商“学而优则仕”、“贾而好儒”,赚了钱一定得让子弟读书考取功名。而晋商则“学而优则商 ”,子弟书读好了,一定要去经商赚钱,并不特别看重功名。因此,整个清代科举考试中全国共选拔出114个状元,其中安徽有9人,居江浙两省之后,名列第三。而山西没有文状元,武状元倒出了5个,这是由于山西历来多战场,商人中有不少习武之人,镖行、镖师盛行之故。
三、用人区别,在用人上,晋商和徽商的相似之处都是用熟人。其中的差别是:晋商用乡人而不用亲属,称为避亲;而徽商则习惯于用亲属。晋商企业用人只能从乡人中择优保荐,财东与掌柜既不能荐用自己的亲戚,更不能荐用“三爷”,即少爷、姑爷、舅爷。晋商此举,既有利于企业管理,也表达了财东造福乡里之意。徽商为了规避用亲的风险,一般会通过大修宗祠,用朱熹理学所倡导的尊卑有序的宗族力量来强化对企业内部族众的规范和控制。
四、经营方式,晋商和徽商都是背井离乡,跨地区经营的商帮,但晋商常常只身外出“闯西口”,一去数年,待赚了钱才回家;而徽商则往往举家外迁,聚族经营。这与徽州人祖先早年为避战乱,具有迁徙传统有关。而晋商则安土重迁,且很少有外出经商带家眷的习惯。赚了钱,就回家乡买田造房,以光宗耀祖,这也是晋商和徽商的共同特点,但在宅院具体的建造上,两者则存在很大差别。由于晋商位居山西,气候干燥,建筑风格上集中体现了我国北方民居的特点。再加上山西人少地多,宅院普遍比较宽敞,如祁县乔家大院,占地面积8724平方米,大院四周为全封闭式砖墙,是一座城堡式建筑。徽商位居江南,人多地少,宅院面积远远比不上晋商,如黟县宏村汪氏承志堂,为徽商大型民宅,占地面积仅2800平方米而已。在建筑风格上,徽商注重朴素淡雅的建筑色调,别具一格的山墙造型,紧凑通融的天井庭院,幽深宁静的街坊水巷,是徽式民居的特色。
五、代表人物,胡雪岩:徽商代表人物。安徽绩溪人,清末大资本家。清代红顶商人,白手起家。初年在杭州设银号,经营官库银务。1861年,从上海运军火粮米给被困杭州的清军,被太平军击退。次年又为清军勾结法国侵略者组织常捷军。1868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并为左宗棠办理采运事务、筹集军饷和订购军火,代借内外债共一千二百五十余万两。他依仗湘军势力,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在杭州设庆余堂药店,并且经营出口丝业。1884年,受洋商排挤破产。他怀着一颗爱国之心,协助左宗棠兴办洋务,以图强国;怀着一颗仁厚之心,开办胡庆余堂,以图济世救人。终其一生,他以仁、义经商,对当今的商人仍有借鉴意义。但他生活荒淫无度,又不谙政界之道,终于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最终钱财散尽,黯然离世。            乔致庸:晋商代表人物。人如其名,他待人随和。乔致庸精于计谋,在他执掌家业时,资产越来越多,是"在中堂"殷实家财真正的奠基人。乔致庸的一生颇有善行,经常救济贫民百姓。特别是在清光绪三年,天遭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民谣有:"光绪三年,人死一半"的说法。当时乔致庸曾开仓赈济。对此,光绪八年版《祁县志》有记述,并给予褒奖。 

徽商与晋商的区别是什么

6. 徽商和晋商产生于什么时期

晋商产生于先秦时代,徽商产生于唐代。
晋商,通常意义的晋商指明清500年间的山西商人,晋商经营盐业、票号等商业,尤其以票号最为出名。晋商也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建筑遗产,著名的乔家大院、常家庄园、曹家三多堂、王家大院等等。
明清晋商人利润的封建化,主要表现在捐输助饷、购置土地、高利贷资本等方面。潮商与徽商、晋商,是中国历史“三大商帮”。
徽商来自徽州,包括歙、休宁、婺源、祁门、黟、绩溪六县,即古代的新安郡。六县之中,歙和休宁的商人特别著名。徽商在宋代开始活跃,全盛期则在明代后期到清代初期。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商帮,徽商皆处于贫困山区,种地无以生存。

扩展资料
徽商主要特点
1、遍布全国,与晋商齐名,到处有徽商足迹。
2、经营品种广泛,盐、棉(布)、粮食、典当、文具笔墨(文房四宝)。
3、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小本经营、由小到大。
4、资本雄厚。如休宁人汪福光在江淮从事贩盐,拥有船只千艘,所销之盐占淮盐的1/2以上。
清乾隆末年,关税盈余每年85万两银子,而出口商品中徽商的茶叶为第一位。
扬州从事盐业的徽商拥有资本四千万两银子,而当时清 朝的国库存银仅7000万两。
5、经营之道。信守的经营理念是“讲道义、重诚信”“诚信为本、以义取利”,在市场上取得良好信誉。
6、获利致富后回报家乡,兴办社会公益事业、慈善事业。同时,荣归故里,大兴土木。1805年黄河淮河大水,扬州徽商捐大米6万石,2000万两银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徽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晋商

7. 徽商与晋商的区别是什么?

1、所指的人不同
晋商,通常意义的晋商指明清500年间的山西商人。
徽商,即徽州商人、新安商人,俗称“徽帮”,指徽州(府)籍商人的总称 ,为三大商派之一。
2、经营方式不同
晋商经营盐业、票号等商业,尤其以票号最为出名。晋商也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建筑遗产,著名的乔家大院、常家庄园、曹家三多堂、王家大院等等。明清晋商人利润的封建化,主要表现在捐输助饷、购置土地、高利贷资本等方面。
徽商经营行业以盐、典当、茶木为最著,其次为米、谷、棉布、丝绸、纸、墨、瓷器等。其中婺源人多茶、木商,歙县人多盐商,绩溪人多菜馆业,休宁人多典当商,祁门、黟县人以经营布匹、杂货为多。

扩展资料
历史背景
1、徽州处“吴头楚尾”,属边缘地带,山高林密,地形多变,开发较晚。汉代前人口不多,而晋末、宋末、唐末及中国历史上三次移民潮,北方迁移到皖南徽州大量人口。人口众多,山多地少,怎么办。出外经商是一条出路。
丰富资源促进了商业发展。徽商最早经营的是山货和外地粮食。如利用丰富的木材资源用于建筑、做墨、油漆、桐油、造纸,这些是外运的大宗商品,茶叶有祁门红、婺源绿名品。外出经商主要是经营盐、棉(布)、粮食等。
徽文化塑造了徽商的品格—儒商,以儒家文化来指导经商。明清是我国商品经济较发展的时期,明清已有资本主义萌芽,这是徽商鼎盛之时。
2、山西商业资本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代,晋南就开始发生了“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赞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的商业交易活动。
从周秦到隋唐,尽管山西已出现一些大商人,但比较其它地方商人,并无突出地位,无一定组织.还未形成一种商人势力。
隋唐五代又出现了晋州、潞州、泽州、太谷、平定、大同等新兴商业城镇。李唐起兵太原,定太原为北都,跨汾河两岸,商业繁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徽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晋商

徽商与晋商的区别是什么?

8. 徽商、晋商为何衰落?

晋商崛起于明清,当时正是“海禁“时期,同期崛起的还有徽商,那时候中国内陆商帮开始陆续崛起。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交通等的官方控制的削弱。
经商最怕的是成本高昂,在成本高昂的情况下,只能通过政治控制的手段来降低成本,所以,从古到今中国商人都很重视与官方的联系,他们是利益共生体,与现在不同的是,那时候政府还是办事机构,暗着腐败卖官贪污可以,但是政府不营利。
中国革命时代过后,开始了统一建设的时代,仍然很遗憾,难以拜托封建窠臼,实际上就是:人情比制度更重要,这是商业的大害,成本可以通过权力与利益交换有相当大的差距,这种差距超过了商业生存和发展的极限,所以商业停滞,而发展的,只是垄断性的商业集团,这些集团可能没有污点吗?不可能,但是这绝对不是商人的错。
晋商、徽商所借助的,第一是能与官方建立良好合作的关系,第二是交通运输等的廉价成本,第三才是制度优势、资金背景等。那时候起码没有这么多名目林总的收费站吧。
晋商、徽商历史上都曾经严厉地抗拒大生产等新鲜食物,最根本的不是短见,而是那对于商业来说本来就是灾难,比方说,胡雪岩垄断了东南电报局,就只能对胡雪岩有利,是的,胡雪岩可以顿时翻上几倍身价,同时打败所有对手和敌人,但是这是商业吗?不是,这是政治阴谋,不是商业规则。胡雪岩对盛宣怀失败在这里,无奈的地方也是这里,从那时候起,真正的商人材料已经无法施展手脚了。
晋商、徽商崛起的时代,中国商业规则还是基本上平等和合理的。山西车队去内蒙、河北、东北等地,基本上路费不用被冤枉出很多。
清末,晋商集体抗拒加盟“大清银行”,实际上是中国商业平等规则已经有潜在破坏的反映,事实证明,此后一百多年,这种破坏达到了史无前例的最高峰。真正的商人,是不屑于去做阴谋家的事情的,他们的放弃,是商人机敏、警惕的忧虑的反应,实践证明,中国内地商业秩序从此就一蹶不振。他们如过当初选择“大清银行”,结果不是帮手就是奴才,商业秩序却不能挽救。
直到改革时代,这种不平等的秩序都只是为垄断集团服务,除了沿海,因为海上是最平等的,你可以不用交交通费。所以,中国只有沿海经济一枝独秀。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