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程大学电气学院

2024-05-10 21:38

1. 安徽工程大学电气学院


安徽工程大学电气学院

2. 安徽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师资队伍

电气工程学院始终把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优化队伍结构、实现师资队伍可持续发展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在引进人才和实施各项建设措施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建设了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7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3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53人。年龄结构: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47人,占60.26%;36-55岁的教师30人,占38.46%。学历结构: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53人,占67.95%;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40人,比例为85.11%。学缘结构:本校毕业的教师比例为20.51%,外校占79.49%。职称结构: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占29.49%;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占43.59%

3. 安徽工程大学电气学院介绍~

  电气工程学院现有教师92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10人,副高级19人,80%以上的教师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按照“优化专业结构,注重发挥学科优势,深度融合地方经济,打造我省强势本科”的专业建设思路,加强专业建设,现有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5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近2000人。其中自动化专业为首批安徽省教改示范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电气工程学院实验室面积约10000m2,仪器设备总值2000多万元。其中电工电子学实验中心为安徽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电气工程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在建有“电气传动与控制”、“检测技术与节能装置”2个安徽省重点实验室;2个与企业共建的实验室和研究所(与深圳配天集团建立“先进数控技术联合研究所”、与安徽鑫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立“电器技术实验室”);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和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1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控制工程领域);设有安徽省高职高专教师“双师素质”培训基地(自动化与信息技术培训基地)。近年来,完成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科研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攻关项目等30余项,产学研合作项目40余项;“在役重要压力容器寿命检测与安全保障技术研究”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全数字智能交流调速卷绕系统”项目获安徽省科学技术二等奖,获安徽省科学技术三等奖4项;获专利授权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本着“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与和谐兴校”的办学理念、“诚实做人、踏实做事、扎实做学问”的育人理念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诚信实干、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实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举,强化专业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形成了“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鲜明特色。近年来,电气工程学院有30多名学生荣获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品学兼优毕业生”称号。在全国(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等各类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国家、省部级奖励50余项。历届毕业生均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电气工程学院数十年来秉承“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传统,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为学校发展、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


  自动化专业介绍


  一、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在电力拖动、自动控制、计算机控制及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等领域从事控制系统分析、设计、运行和研究的高级工程科技人才。

  二、 培养方向:设有工业电气自动化、工业过程控制、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自动化等三个专业方向。

  三、 学制:四年

  四、 授予学位:工学士

  五、 主干学科: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基础、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传感器原理及技术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事训练、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专业综合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等.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介绍


  一、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电子设备、信息系统、自动控制技术的研究、设计、开发、应用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科技人才。本专业是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较宽口径专业,以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学科领域为主,涉及传感器、仪器仪表、计算机科学和通讯系统。

  二、 培养方向:设有信息处理、应用电子技术、仪器仪表等三个专业方向。

  三、 学制:四年

  四、 授予学位:工学士

  五、 主干学科:电子学、信息学、检测技术、智能仪器及计算机检测技术
  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测量技术、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微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通信原理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事训练、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专业综合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等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


  一、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在电子科学、信息与通信科学、计算机科学领域内具备宽厚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够从事各类信号与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和应用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技人才。

  二、 培养方向:设有无线通讯、图像传输与处理、信息电子技术等三个专业方向。

  三、 学制:四年

  四、 授予学位:理学士

  五、 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及应用、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事训练、电子技术类课程设计、计算机应用类课程设计、信息系统类课程设计、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社会实践、电工电子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通信工程专业介绍


  一、 培养目标:本专业是以现代通信原理为基础,着重学习通信基础理论,熟练掌握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的基础知识,并具备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视野、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专业技术人才。

  二、 培养方向:设有三个专业方向:信息工程(侧重图像和语音的传输与处理)、无线通信(侧重移动通信)、有线通信(侧重光纤通信)。

  三、 学制:四年

  四、 授予学位:工学士

  五、主干学科: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微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通信原理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事训练、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专业综合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等

安徽工程大学电气学院介绍~

4.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学术成就

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多项,承担宝钢、马钢等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40多项。在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数学学报》、《图形与图象学报》等国家级重点和其它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在数据挖掘与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与可视化、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移动互联网、软件服务工程等研究领域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

5. 安徽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介绍

经过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安徽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现有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8个本科专业,在校生2800余人。现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控制工程专业学位授权点和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在职)专业学位授权点,在校研究生200余人。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为安徽省重点学科,电气传动与控制、检测技术与节能装置实验室为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设有5个专业系、1个教学部、1个研究所、1个实验中心。

安徽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介绍

6. 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所获荣誉

学院始终秉承“至诚至坚,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积极贯彻实施以扎实的基本理论、较强的基本技能和良好的基本素质为内容的“三基并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本科生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内外数学建模竞赛等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中屡获佳绩。由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使我院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青睐,近三年来,本科毕业生最终就业率平均超过97%。学院坚持把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工作首位, 2006年学院党委被评为“安徽省先进基层党组织”。2007年学院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目前全院师生正群策群力,团结奋进,为使学院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再上一个新台阶而努力奋斗。

7. 安徽工程大学的学术研究

 截止到2014年5月,学校有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研究中心4个,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级公共服务平台2个。 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设计艺术研究中心。省级研究中心4个:安徽省纺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微生物发酵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汽车新技术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工程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协同创新中心1个:皖江高端装备协同创新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纺织面料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电气传动与控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检测技术与节能装置省级实验室,安徽高性能有色金属材料省级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先进数控和伺服驱动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省级公共服务平台2个:安徽省纺织行业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安徽省生物制品与食品检测检验及其标准化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截止到2014年3月,学校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2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核心检索系统收录论文达500余篇。 截止到2014年3月,学校获各类奖励10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40余项。承担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70余项,科技部、教育部等部委科研项目30余项,省级科研项目400余项。  馆藏资源截止到2013年12月,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40万册,纸质期刊1300余种;拥有中外文数据库31个,电子图书170万册。 学术期刊《安徽工程大学学报》《安徽工程大学学报(自然学科版)》创刊于1986年,是由安徽省教育厅主管,安徽工程大学主办的以机械工程、材料工程、电气工程、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工程、信息技术、化学工程、食品工程、纺织工程、生物工程为主,包括物理、化学、数学等基础学科,兼顾经济管理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工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刊期为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为CN34-1318/N),主要读者对象为高等院校师生员工及有关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科研、科技工作者。学报被美国的《化学文摘》(CA )、俄罗斯的《文摘杂志》收录。同时,继续与“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刊,被“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华艺公司CEPS数据库续签了收录协议。

安徽工程大学的学术研究

8. 安徽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学科建设

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完成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攻关项目等100余项。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与奇瑞汽车等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建实验室和研究所,与安徽鑫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已完成产学研合作项目150余项,获专利授权3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