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大便不成形,都是脾虚惹的祸!1个中医方,益气健脾,治便溏

2024-05-06 09:45

1. 长期大便不成形,都是脾虚惹的祸!1个中医方,益气健脾,治便溏

 众所周知,排便是我们身体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我们吃进体内的食物在经过胃肠道的分解后,一些无用的代谢产物就会以粪便等方式排出体外,而一个正常人的每天排便应该是有规律,且大便状态是不软不硬的。
   但如果发现大便次数增多,大量稀烂不成形,那就要注意了,这是在提醒我们身体存在一些疾病。
      这种情况,中医称之为“便溏”,指的是大便形似溏泥,不成形,患者主要表现为大便稀薄。祖国医学认为,便溏的病因病机中,以脾虚最为多见,脾主运化升清,若脾虚,可致清气在下,化生内湿,则生便溏。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五脏六腑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脏腑各司其职,则身体安康。其中脾胃主司运化,有化生气血,纳运食物的作用。故《黄帝内经》也记载:“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指出饮食水谷的消化与运输需要依赖脾胃的功能。
   从现代医学角度理解,食物从口腔进入胃中,胃会分泌胃酸等物质分解食物,而在这个过程中,“脾”也参与消化内分泌及神经调控的过程。恰如《黄帝内经》所言“脾主为胃行其津液”。
      如果脾气健运,则摄入体内的食物就能及时化为气血而充养机体,营养输送到身体各脏腑器官得以维持生命活动。
   若日常生活中劳累过度,饮食不节制,又或者久病耗伤脾气,导致脾虚,则饮食水谷的运化失常,导致运化精微、积谷为滞,聚水成湿,形成湿滞内生、清浊不分、杂混而下,最终诱发便溏。这就如同一条泥路,雨天的时候,路上就会出现很多有泥浆的地方,甚至出现脏脏的水坑。
      这一现象,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也讲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䐜胀。”意思是说, 脾气主升清,胃气主降浊,如果脾胃出现问题,胃气不降了,反而往上走,就会出现嗳气、呃逆、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表现;脾气不升了,就叫做脾气虚弱,严重的则称之为脾气下陷,就会出现腹泻、便溏等症状。 
   现代医学认为,便溏即为大便不成形,大便稀软,呈现烂泥状,且大便中可能伴有不消化之物,也即我们常说的“拉稀”,若病程持续1周以上,可预示器质性病变;若病情严重,可使人体丧失大量水分,将机体置于脱水状态,从而减少血容量,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可致血栓、血管堵塞,进而诱发心血管疾病。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表示自己有脾虚的表现,但据调查显示,在这些人群中,真正重视并及时调理的人并不多,多数人仅采取食疗或自行服药。然而,脾虚证表现多样,不同患者,其症状的严重程度、病程长短、年龄、体质等不同,用药也应不同。盲目使用补脾药,或者“东施效颦”,照搬其他病友的用药组方,很容易适得其反,导致脾气更伤。
   中医临床中,将脾虚证分为轻、中、重度。其中, 轻度脾虚以气虚为主,主要表现有腹胀,食欲减退,进食腹胀加重,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言懒语,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舌苔淡白等。 
      中度脾虚则多以脾阳虚为主,主要表现有 腹胀,食欲减退,进食腹胀加重,甚至仅吃一点东西都胀,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大便溏稀,腹痛绵绵,喜温喜按,或出现手脚冰凉,小便短少或白带量多色白,舌淡胖苔白滑等症状。 
      重度脾虚以脾虚诸证为主并常伴见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等典型症状,比如除了可出现上述症状外,甚至可出现久泻脱肛、胃下垂、子宫脱垂、各种慢性出血病证等。
      改善脾虚引起的大便不成形,中医一般选用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作为基础方随证加减治疗,其中,补中益气汤侧重于补中、升阳举陷,故多用于脾虚严重者,而参苓白术散则多用于轻度和中度脾虚证。
   参苓白术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该方被后世奉为治疗脾胃气虚泄泻和“培土生金”治法的代表方剂。该方由白扁豆、白术、茯苓、甘草、桔梗、莲子、人参、砂仁、山药、薏苡仁组成。
      其中,人参、白术、茯苓为君药,用以益气健脾,兼可祛湿。山药益气补脾固涩;莲子肉补脾涩肠;白扁豆健脾化湿;薏苡仁健脾利湿;四药共为臣药。佐以砂仁芳香化湿、行气醒脾;桔梗宣利肺气,配伍砂仁能调畅气机,又能增强茯苓、薏苡仁等的利湿之功。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参苓白术散可通过改善患者的肠道菌群以改善腹泻、便溏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阴虚火旺者慎用,以防渗湿伤阴。而且,长期便溏的患者由于病情缠绵,反复发作,有的患者便溏时作时止,因而实际发病病因也会较为复杂,可由湿热所引起,正如古代名医朱震亨在他的医著《平治荟萃》中提到:“溏泄者,渐下汗积粘垢,湿兼热也”,也可由脾肾不足,肝气不足等引发。因此,在实际调理时,应结合自身情况在辨证的前提下系统调理,抓住病机关键,标本同治。
   以上相关内容表述望能让更多朋友受益,有需要交流的朋友也可通过点击我头像进行私信。

长期大便不成形,都是脾虚惹的祸!1个中医方,益气健脾,治便溏

2. 长期大便不成形,多半脾虚惹的祸!1个健脾方,涩肠止泻治便溏

 人体就像一根“管道”,我们从把食物吃进去,到消化排出大小便,过程中这根“管道”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均可导致消化与排泄异常,因此,大便的正常与否往往预示着身体的 健康 是否出现问题。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饮食习惯的变化,临床上便溏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长,这是一种症状表现为 大便不成形,形似溏泥,大便次数可增多也可不增多,或者便中夹杂有不完全消化的食物,病情迁延反复,或伴餐后脘闷不舒,饮食摄入减少 等的病症,给不少人造成了较大的困扰。
   那么,经常出现便溏到底是身体哪里出现了问题呢?
      事实上,大便是否正常,不仅可以反应肠胃的情况,还可以反应肝胆、胰腺,乃至全身五脏六腑的情况。道理很简单,大便虽然是从肠道出来的,但是加工食物和排出糟粕,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五脏六腑的高效协作。
      而临床所见,则以脾虚患者最为多见。
   《伤寒论·平脉法篇》曰:“脾助胃气消磨水谷,脾气不转,则胃中水谷不得消磨”,祖国医学认为脾胃是人体主要脏腑,有化生气血、纳运食物的作用,因此,脾胃在食物的消化和食物糟粕的运输排出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脾虚,脾胃的纳运失调,就会导致脾的升清和运化水液的功能异常,从而导致清气在下,化生内湿,使得小肠清浊不分,混杂而下,并走大肠发为便溏。
      打个比方,胃就好比食物蒸煮加工的锅炉,而脾则为操作锅炉的工人,正常来说,工人需要把锅炉中加工好的成品和废物残渣分类好,通过它们各自专属的通道输送出去,营养物质输送到各个脏腑、四肢和肌肉,而残渣则通过肠道排出。如果锅炉未结束加工时,工人就着急输送了,或者分类出错,就会导致排便异常。
      需要注意的是,现代医学指出,大便不成形病情严重可使人体丧失大量水分,将机体置于脱水状态,从而减少血容量,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可致血栓、血管堵塞,为心血管疾病发生提供条件,由此可见,及时控制和缓解病情非常重要。
      乐启生中医团队认为,脾是负责运化水湿的重要脏器,如果脾受到伤害,水湿不能完全运化,就会在身体内堆积,也即很多人常说的“湿气重”,因此,脾虚与湿可同时出现,脾虚湿滞型多表现为 四肢困乏,脘腹痞闷,喜揉按,大便溏薄,神疲乏力,厌食油腻,舌苔薄腻或舌质淡胖 ,这种情况则需要治以健脾化湿。
      除此之外,情绪也与便溏的发生、发展、治疗、康复密切相关,正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所讲“喜则散,怒则激,忧则聚,惊则动,脏气隔绝,精神夺散,必致溏泄。”临床观察发现, 社会 压力、情绪刺激首先损伤肝脏,忧思伤脾,波及心、肺,日久及肾,这些因素也会导致便溏的发生。因此,应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的病情制定方药,一人一方。
      举个例子,57岁的张先生,因近1个月来经常便溏前来就诊,便溏时每日排便3-4次,呈水样便,并伴有肛门后坠感和腹部不适,消化不良,屁多,观其舌可见舌淡苔白润。
   问诊中了解到,张先生日常饮食多肥腻辛辣,饮食不节制,不良的饮食习惯极易损伤脾胃,而脾胃一伤,导致脾气不升,运化功能失常,从而导致便溏,升清之能失调,则发为便溏,呈水样便,伴下坠感;升降不和,气机紊乱,故见消化不良、屁多,腹部不适,严重者甚至可见屁中夹带便。诊断为脾虚下陷型泄泻,治当健脾益气,涩肠止泻。
   拟方:炙黄芪、党参、炒白术、炒山药、云茯苓、芡实、诃子、炙甘草、广木香、白及粉(分冲)、覆盆子、仙鹤草、白头翁、黄连、马齿苋、益智仁、三七粉(分冲);7剂,每日1剂。
      在这个方子中,方中炙黄芪补中益气为君药;党参、炒白术、云茯苓、炙甘草,具四君子汤之意,健脾益气;兼炒山药、木香、仙鹤草、益智仁补气行气,温脾补虚。芡实、诃子、覆盆子涩肠止泻;肥甘厚味易生湿热,故以白头翁、黄连、马齿苋祛湿热。再者,以白及粉、三七粉、黄芪相配,修复肠黏膜,从而标本兼治,寒热并用。
      二诊:服上方后,张先生前来复诊,自述大便已基本成形,诸症均减轻,调整方药,原方去党参,加升麻、柴胡、乌药,继续服7剂,以助升提之气,加快其痊愈。
   三诊:药后已基本正常,以上方继服7剂巩固,嘱咐少食生冷之品,注意饮食。
      《黄帝内经》曰“上工治未病”,中医治病并非简单的对症用药,事实上,作为医者需要有长远的眼光,正如上面这个案例中,张先生的辨证中,湿热的征象并不明显,而是以虚象为主,但在实际治疗时,仍然要防患于未然,故首诊方中配伍清湿热的药物,白头翁、黄连、马齿苋祛湿热,此为凉药,但配伍其它温热药之后,凉性不显,只取其效。另外,二诊时运用升麻、柴胡,其性升散,而脾以升清为用,顺应其性,恢复脾的功能,从而增强疗效,也体现了正确运用中药四气对疾病的积极作用。
    以上相关内容表述望能让更多朋友受益,有需要辨证指导的朋友也可通过点击我头像进行私信。 

3. 大便不成形。是脾虚吗?


大便不成形。是脾虚吗?

4. 大便不成形,常拉肚子,是脾虚吗?


5. 脾虚大便不成形怎么办

大便不成形确实很烦恼,我来教你解决

脾虚大便不成形怎么办

6. 脾虚 大便不成形

大便不成形是脾虚?主要是3个原因,注意2个调理

7. 大便不成形是脾虚吗

你好,中医脾虚症是指中医所称之脾脏虚弱而引起的病症,主要有呕吐、泄泻、水肿、出血、经闭、带下、四肢逆冷、小儿多涎等。各种证型表现有所不同:
1.脾气虚
腹胀纳少,食后胀甚,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或肥胖水肿,舌苔淡白。
2.脾阳虚
大便溏稀,纳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节按,行寒气怯,四肢不温,面目无华或水肿,小便短少或白带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
3.中气下陷
如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
4.脾不统血
多见于慢性出血的病证,如月经过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见脾气虚弱的一些症状。

脾虚泄泻,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健脾渗湿止泻。

大便不成形是脾虚吗

8. 大便不成形是脾虚吗

大便不成形不一定是脾虚。大便不成形是人们生活当中最常见的症状,其实这种症状是由于人们的消化系统出现了问题导致!临床多见的原因有:脾脏虚弱。脾胃不好,肠胃就差,也就会出现大便不正常、血气不好等症状;胃肠道功能紊乱。饮食消化不良,工作学习压力大、体内受寒都会导致胃肠道功能失调,大便不成形;慢性结直肠炎;肾阳虚衰。肾为先天之本,又为命门之火脏,主一身阳气,具有温煦、气化、推动气血、脏腑的功能。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脾阳得不到阳气的温煦,致脾肾阳虚,阴寒积盛,胃关不固,中气下陷,运化失司,久泻不止,疼痛缠绵,致发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