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认知的思考

2024-05-05 00:32

1. 关于认知的思考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一个人的认知是随着环境和阅历不断变化的。
  
 那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认知差距那么大呢?如何才能缩小差距呢?就那看书来说,拿到一本书,先要大体浏览一下,然后很快能明白作者要表达的是什么,有很强烈的认同感,那就说明自己和作者的认知同频。如果书中的观点对自己来说很新鲜,以及原先根本不知道,说明认知和作者差距太大,那就要好好研读作者的书了,这对提高自己的认知很有帮助。所以阅读对提高认知很有帮助,尤其是读自己还没有类似认知的书。
  
 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中哈姆雷特都不一样。但不管你心中的哈姆雷特是怎样的,那也得是你读了莎士比亚写的哈姆雷特,你才能有自己的认知。同样的书不同的人读,会有不同的认知。这种认知是我们自己的思考,是读完书后对任务形象的再具体化,如果把这种认知再通过复盘书面表达出来,就能够加强认知。
  
 有时候同样一本书,不同的时间读,也会有不同的认知。那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认知早已是看山不是山了,再次读同一本书的时候,又有了新的认知。我们把前后两次的认知对比一下,又会有新的碰撞。所以好书要常读。也许就能达到“看山还是山”的认知了。

关于认知的思考

2. 关于“认知”的思考

        最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关于理财的:你永远赚不到超出认知之外的钱。但现在想想,其实不单单是理财,在生活阅历,在工作经验,在情感交流上,人的一生都在为自己的认知买单,道理似乎是想通的。你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世界认知的变现;你所亏的每一分钱,都是因为对世界的认知有缺陷。你永远赚不到超出认知范围之外的钱,除非你靠运气;但靠运气赚到的钱,最后往往又会靠实力亏掉,这是一种必然。
  
         哲学家叔本华说:“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思维意识。”的确,我们每个人都被自己的思维,牢牢地禁锢其中。如果仔细检查我们过往犯过的那些错误,或者失去的各种机会,你会发现:绝大多数过失都是我们自己的“认知局限”带来的,而不是别人蓄意破坏的,更不是环境带来的。所以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地对抗自己认知局限(愚蠢)的过程。
  
         认知资本,才是社会未来最大的资本。认知越高的人,看事情就越客观,他们遵从事物本质和规律办事,负责操控世界的运转。认知越低的人,看事情越主观,容易被表象迷惑,越容易有偏见,喜欢盲从,只能被操控,更容易情绪化。有的人可能会说性情中人,情绪化很正常,但如果连基本的自我情绪管理都做不到,自己的情绪先失控,又如何去把控局势呢?以前我也会放纵自己的情绪,遇事并不懂得冷静思考,容易冲动,那时天真的以为这叫率真,现在看来其实就是自己认知的局限性,冲动易怒只会加剧矛盾罢了。
  
         经常有人说,“没有深度思考,所有的勤奋努力都是扯淡。”同样的道理,认知不到位,所有的深度思考都是扯淡。那究竟什么是认知呢?又该如何提高认知呢?其实我自己也说不大清,毕竟我的认知也还很浅显。只是有些话题也可以探讨一二,我们每个人,不论男女,都有感情,那恋爱和婚姻的本质是什么呢?为什么那么多的人谈恋爱,真正步入婚姻能经营长久的却少之又少?爱情和友情的差别又是什么呢?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想得明白。
  
         今天看到一种说法觉得很有意思,恋爱的本质是情感交换,而婚姻的本质是价值交换,谈恋爱人们会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但婚姻人们则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友情经不起考验,经得起平淡;而爱情经得起考验,却经不起平淡。所以有些朋友,哪怕很久不联系,可一旦见面,还是有聊不完的话,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依然会全力以赴。但那些曾经的恋人,一个转身就是一辈子不见,所有的海誓山盟海枯石烂都会在平淡的日子里消磨殆尽,那些许下的诺言里的“永远”到底有多远?其实可能很远,也可能很近吧。
                                          
         提高认知的方法应该是有很多的,正如我们有很多种方法很多种途径来认识这个世界。其一,知识面是必要的,通过看书习得的也好,通过踏遍山川河流历练得来的也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先有知识才能再谈其他。其二,深度思考,知识再多,没有独立思考,没有独立的人格,依然会人云亦云,被人蛊惑牵着鼻子走。很多时候,我们可能无法辨别哪些知识是对的,哪些知识是错的,只有加以自己的思考进行甄别,当我们无法确定自己哪些思考是对的哪些思考又是措的时,又需要摄入新的知识,需要更多的信息再加以思考辅证,我想应该就是这样一个反复思考反复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接近真相接近事物的本质,继而逐渐提高自己的认知提高对世界的看法吧。               
  
        

3. 对认知的感语(精选100句)

1、• 温故而知新。
 
 2、• 知识就是力量。
 
 3、• 重复是学习之母。
 
 4、•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5、•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6、•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7、•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8、•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9、•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0、•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1、•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2、•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3、•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4、• 知识是治疗恐惧的药。
 
 15、•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6、•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
 
 17、•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8、•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9、• 生活便是寻求新的知识。
 
 20、• 科学是系统化了的知识。
 
 21、•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22、• 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
 
 23、•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24、•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25、• 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
 
 26、•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27、•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8、•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
 
 29、• 没有一个人能全面把握真理。
 
 30、• 人的价值蕴藏在人的才能之中。
 
 3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2、• 探索真理比占有真理更为可贵。
 
 33、• 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
 
 34、• 知识是为老年准备的最好的食粮。
 
 35、• 不知道自己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
 
 36、• 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37、•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38、•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9、•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40、•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41、• 知识就是我们借以飞上天堂的羽翼。
 
 42、• 科学是人类积累的知识的巨大宝库。
 
 43、•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44、•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45、•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46、• 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
 
 47、• 优秀的科学家必定是某种程度的狂人。
 
 48、•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
 
 49、• 常识是本能,有足够的常识便是天才。
 
 50、•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51、• 对搞科学的人来说,勤奋就是成功之母。
 
 52、• 常识并不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见的东西。
 
 53、• 法律的真理知识,来自于立法者的教养。
 
 54、• 知识不存在的地方,愚蠢便自命为科学。
 
 55、• 知识分子优于文盲,如同活人优于死人。
 
 56、• 世界之大,而能获得最公平分配的是常识。
 
 57、• 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
 
 58、• 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
 
 59、• 任何倏忽的灵感事实上不能代替长期的功夫。
 
 60、•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61、• 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62、• 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
 
 63、• 科学的伟大进步,来源于崭新与大胆的想像力。
 
 64、• 追求客观真理和知识是人的最高和永恒的目标。
 
 65、•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
 
 66、• 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
 
 67、• 愚昧从来没有给人带来幸福;幸福的根源在于知识。
 
 68、• 我的那些最重要的发现是受到失败的启示而作出的。
 
 69、• 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70、• 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是人的最高品质之一。
 
 71、•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72、• 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
 
 73、• 科学研究好象钻木板,有人喜欢钻薄的;而我喜欢钻厚的。
 
 74、• 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果卑劣地过这短短的一生,就太长了。
 
 75、• 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妙,为人类造福。
 
 76、• 追求过多的权力会使天使跌落,追求过多的知识会使人摔跤。
 
 77、• 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78、• 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
 
 79、• 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
 
 80、• 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
 
 81、• 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们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
 
 82、• 一个人的知识,通过学习可以得到;一个人的成长,必须通过磨练。
 
 83、• 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
 
 84、•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85、• 在真理的认识方面,任何以权威者自居的人,必将在上帝的嬉笑中垮台。
 
 86、•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87、• 我们尊重知识分子是完全应该的,没有革命知识分子,革命就不地胜利。
 
 88、• 法律是人类为了共同利益,由人类智慧遵循人类经验所做出的最后成果。
 
 89、• 法治意味着,政府除非实施众所周知的规则,否则不得对个人实施强制。
 
 90、• 知识分子的叫嚣声比他们的力量高千百倍,可是他们是一个出色的晴雨表。
 
 91、• 书籍是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世代相传,更是给予那些尚未出世的人的礼物。
 
 92、• 没有信仰的法律将退化成为僵死的教条,而没有法律的信仰将蜕变成为狂信。
 
 93、•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94、•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95、• 我们不仅要有政治上、文化上的巨人,我们同样需要有自然科学和其他方面上的巨人。
 
 96、• 我们在享受着他人的发明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益处,我们也必须乐于用自己的发明去为他人服务。
 
 97、•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
 
 98、• 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决定的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
 
 99、• 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
 
 100、• 有什么办法使这种仅有书本知识的人变名副其实的知识分子呢?唯一的办法就是使他们参加到实际工作中去,变为实际工作者,使从事理论工作的人去研究重要的实际问题。

对认知的感语(精选100句)

4. 认知范围感悟

人无法看到自己认知范围之外的世界,也无法过超过自己认知范围的生活。
  
 001人的认知范围
  
  
 每个人对事情的看待,都脱不开自己的认知范围。同样一件事,有人认为是危险,有人认为是机会,是因为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环境阅历不同。人只能拥有自己认知范围之内的生活。
  
 002认知范围的来源
  
  
 每个人认知的根基是环境,包括家庭、传统、信仰以及你周边给你的一切,让你对万事万物有个基本的看法。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然后你开始学习和经历,慢慢的对之前的认识进行拓展和改变,让你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
  
 003如何变得优秀
  
  
 优秀的人就是具有并且践行优秀思维方式的人。首先的获得优秀的思维方式,可以学习优秀的人,看他们的书,听他们说话,模仿他们的行为。然后要践行,根据学到的内容进行实践,形成自己的技能和经验,把这些好的思想融合到自己的身上,从而形成自己的认知范围。
  
 004具体的行动方法
  
  
 第一步是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做到极致,让自己能为他人提供价值。
  
 第二步是跳出自己的圈子,见牛人,加入更优秀的圈子,通过相互提供价值融入圈子,从而看到更好的世界,知道自己最想成为的人。
  
 第三步,找到目标之后,要持续向上学习,不断突破自己,形成自己的新认知,塑造自己的影响力。
  
 005实际案例
  
  
 想想你的同学们,书读得最好的人,最有机会跳出圈层,从而和优秀的人共同成长,让自己变得优秀,获得影响力。
  
 我的同学们,有辍学回家的,就在我们那个小地方做点小营生;有成绩一般的,最终签到了小城市工作;有优秀的,现在在重点的中学当老师;也有突破了我们圈子的,现在在某211大学任教。

5. 对认识的认识人生感悟

 对认识的认识人生感悟
                      很早就想谈谈关于“认识”的认识。这是一个宏大深刻的哲学问题。只是觉得没有完全思考清楚,还以为观点有些偏颇,担心自己没能力系统论述,就迟迟没有动笔。但想到谈论的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偏颇的问题,而且,我始终觉得,问题尽管偏颇,但却不无道理。所以,提笔写下这篇文字。
    
    正像思想的本质是不安一样,认识的本质是片面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人的一切认识的结论都来自于角度。而角度总是有所限定的。限定的角度必然带来片面的认识。这里的角度是指人观察事物的视野。没有一个人观察事物的角度是全方位的。当他立于一点进行观察时,角度就被那一点所限制。他的视野也就有了局限。
    认识是人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是灵长类动物为了生存必须具备的一种手段。它是人在与自然、社会、自己交往过程中,用身体感官和思维意识对环境和自身的感受、思考和反应。认识不仅具有个体差异,而且还受认识手段的影响。
    在人类进化的历史进程中,人的认识能力是随着人身体器官的进化和物资文明建设的进步而逐步提高。认识由低级认识和高级认识组成。低级认识就是人体的感官对事物的感受,也称感性认识,高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由人的思维分析得出的认识。也称理性认识。这是相对的,因为理性认识一般比感性认识更深刻。
    就我对认识的观察和思考的体会而言,我对“认识”有如下认识。
    认识既受制于认识的主体,也受制于认识的客体。
    认识的主体是人。认识的客体是认识的对象。主要是认识主体所处的环境和其需要认识的事物。认识能力水平的高低既受制于认识主体认识事物的能力和水平,也受制于认识主体所处的环境和所需认识的事物的复杂程度。
    人的认识能力取决于一个人的智能、知识、学识、经历、方法、技能等等。一个人认识事物的能力与他受教育的程度和他生活的经历有密切的关系。教育背景和生活经历越丰富,他对事物认识的准确度越精确,也会相对更深刻。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不与夏虫言冰”的道理就是最好的例证。这是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认识的客体也对认识产生重要的影响。简单的多次重复出现的事物,认识起来也就越容易。复杂的事物和新出现的事物认识起来就相对困难些。
    从哲学上讲,人其实是环境的产物,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认识其实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上反应。从这一点上看,认识是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综合作用的产物。
    认识既是过程,也是结论。
    从人认识事物具体环节看,人对事物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其过程总是循环往复不断渐进的。经过“存在到思维,思维到存在”的两次飞跃,递进深入。但每一个渐进点都既是过程,又是结论。
    初步的结论可能是后一个结论的条件或依据,认识没有最终结论。因为每一个结论都是认识环节中的一个渐进性结论。人类认识世界没有终极结论,永远处于认识的进行时中。
    从这一点看就像哲学上说所有真理是相对的一样。认识的结论也是相对的。认识完全符合实际时,并从中找出内在本质的规律时结论便是真理。
    认识既立足于立场,又源自于角度。
    这是我对认识特征的.深刻认识之一。一个人对事物的观察和分析总是立足于一定的立场,其认识事物总有一个角度。而对事物认识的结论与立场和角度直接相关。不同的立场得出不同的结论,不同的视角对同一事物其结论也完全不同。
    比如一个圆柱体,如果从平视的角度看就是一个长方形,如果从上往下看,就是一个圆形。还可以从其他角度看得出不同的图形。
    如果不统一立场和角度,人们就无法对同一事物形成共识。人类的争纷往往也源于此。
    一个人的立场受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影响,一个人观察事物的角度决定于他的视野。
    当然,当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人类认识世界的手段由三维空间发展到四维空间,人们观察分析事物不仅仅依靠自身的器官,而借助于外界手段时,认识的这一特性就要另当别论了。
    认识既是个体的,也是共同的。
    认识具有个体差异性,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世界上事物的独特认识。同一事物在不同的人的眼中表现和反应是不同的。而且着眼点和侧重点也不一样。
    统一认识是领导和管理工作中最难的。领导和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在做统一人们认识的工作。但同一种族、地域、历史和文化以及经历相同的一群人的某些认识又具有共同性。而且通过引导、教育、薰陶即使不同的人也可以形成一致的认识。
    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说“每个人都把自己视野的极限,当作世界的极限”。所以,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无论一个人怎么声称自己看问题是全面的,都不要轻易相信。事实上他强调突出的论点的某一点时,本身就是对除他强调的论点之外的忽略。从这一点上看,认识的本质是片面。因为一切结论均来自于角度。
     笔下文化: 人与人的区别,就在于认知。同一个世界,同一个问题,每个人看到的东西不一样,得出的结论不一样,采取的行动不一样,最终的结果自然也就不一样。任何的认识都是片面的,但认识的维度不同,反应的事实就不一样。为什么说要提高认识,就是要尽可能地站在更高的高度,更多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虽然无法穷尽,但已经非常接近事实,很多的事情会豁然开朗。
    ;

对认识的认识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