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有光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有哪些贡献

2024-05-09 15:15

1. 周有光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有哪些贡献

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的周有光老先生,于2017年的1月14日去世,享年112岁。其实,周老先生生前,对这个称呼是比较反感的,他常说"汉语拼音搞了一百年,自己只是参与方案最终制定的几个人之一,不能叫'汉语拼音之父'"。那么,周老先生对《汉语拼音方案》究竟做出过哪些贡献呢?
   
  1、 周有光的早期研究。1952年左右,毛泽东到苏联问斯大林中国的文字改革问题,斯大林告诉他,中国是一个大国,可以有自己的字母。后来,按照毛主席的指示,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开始研究制定民族形式的拼音方案。
 
  2、 这时候。倪海曙创办《语文知识》月刊,主要刊登有关文字改革的文章,协助拼音方案的设计工作。上海解放以后,周有光回到上海,业余时间参加了倪海曙主持的上海新文字研究会。
 
  3、 当时国内对字母有研究的学者非常少。周有光在纽约和伦敦工作过几年,因为语言接触的影响,他在伦敦期间阅读了大量文字学的书籍,是国内最早接触字母的学者。在这一时期,周有光在《语文知识》月刊上发表了很多关于字母的文章,并且最终编成了《字母的故事》一书。
 
  4、 周有光这一时期对字母的系列研究对于后来汉语拼音方案的拟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尤其是在汉语拼音方案采取拉丁字母形式的问题上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5、 拼音方案最终决定采用拉丁字母形式。在1954年的时候,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成立,并且还在内部设立了拼音方案委员会,周有光就是这个委员会的成员。
 
  6、 1955年3月。周有光发表了《什么是民族形式》的文章。他在文章中指出:今天世界上最通用的拉丁字母,是3000年来几十个民族逐步在实用中共同改进的国际集体创作。我们与其另起炉灶,不如采用了它,在实用中得到经验以后,提出改进的意见,贡献给全世界的人民。
 
  7、 周有光的这篇文章使那些坚决采用汉字笔画式这样的民族形式字母的学者和群众认识到了文字与民族形式的关系,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1955年10月召开全国文字改革会议,这次会议仍然没有得出采用哪种字母形式的定论。这个时期,由于对字母的知识了解的比较少,国家领导人以及大部分学者都主张用汉字笔画式的字母,少数学者赞成用斯拉夫字母,只有周有光和极少数的学者是主张用拉丁字母的。但是群众中赞同采用拉丁字母的一直居于优势。
 
  8、 在这种情况下。周有光拿出自己编写的《字母的故事》这本书,让毛泽东和胡乔木等阅读。后来再开会的时候,毛泽东就主动说汉语拼音还是用罗马字母好,国际通用。之后,经过吴玉章提议,毛泽东同意,并且在中央开会通过,拼音方案最终决定采用拉丁字母形式。
 
  9、 可见。周有光对《汉语拼音方案》最重要的先决条件——字母形式的确定起了决定性作用。
 
  10、 《汉语拼音方案》的诞生。字母形式确定以后,拼音方案委员会就指定叶籁士、陆志韦、周有光3人起草初稿,作为开会讨论的基础。周有光成为起草初稿的主力。1958年2月11日,汉语拼音方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经过3年的谨慎工作,《汉语拼音方案》最终诞生。
 
  11、 可以说。在《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中,无论是方案字母形式的确定还是具体字母的设计,周有光都做出了很大贡献。
 
  12、 周有光还善于总结。能够把许多认识升华成为精辟的理论。他总结提出了汉语拼音"三原则",简称"拼音三化"——拉丁化、音素化、口语化。为了消除人们对拼音方案的误解,他还阐明了汉语拼音方案"三不是"理论。他的这些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汉语拼音方案的性质,帮助大家认识汉语拼音方案的科学性。
 
  13、 周有光关于汉语拼音正词法的研究。汉语拼音方案主要规定了音节的拼写法,缺少词语和句子的拼写法,要更好地实现汉语拼音方案的拼写作用必须制定汉语拼音正词法。
 
  14、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周有光就开始着手汉语拼音正词法的研究。到了1982年的时候,汉语拼音正词法委员会正式成立,周有光任副主任。期间,周有光发表了很多关于正词法的论文,这些文章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正词法研究中的理论问题。1988年,《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正式公布。
 
  15、 周有光对汉语拼音的推广和应用的贡献。除了这些理论贡献以外,周有光还十分关心汉语拼音的推广和应用问题,写了大量文章和著作向大家讲解和传播汉语拼音的基本知识以及在教学上的应用。
 
  16、 不仅如此。他还积极争取汉语拼音在国际上的地位。1979年4月,周有光代表中国第1次出席国际标准化组织在华沙举行的会议,提议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在会议上,他做了发言,题目是《汉语的罗马字拼写法:历史发展和汉语拼音方案》。这一发言积极促成了国际标准化组织通过了"汉语拼音作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的决定。
 
  17、 在信息化时代。周有光还特别关心汉字如何进入计算机的信息处理问题。他认为我们不能在失去一个大众化的打字机时代以后再失去一个大众化的语词处理时代。因此他指出中文面对计算机的出路在于采用"拼音转换法",提出了"拼音输入这样的没有编码的输入是中文信息处理的正确道路"的看法,并且倡导以词语为单位输入,避免大量同音字的出现。事实证明,他关于"拼音转化法"的研究完全正确,而且已经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以上的就是关于周有光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有哪些贡献的内容介绍了。汉语拼音在当代中国发挥着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这是中国语文现代化的成果,也是周有光的历史功勋!

周有光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有哪些贡献

2. zt 周有光为拼音和现代汉语做出了哪些贡献

1、制订汉语拼音方案的标准和原则。1955年,周有光提出普及普通话的两项标准:全国汉族学校以普通 话为校园语言,全国公共活动以普通话为交际媒介,并提出汉语拼音方案三原则:拉丁化、音素化、口语化。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1979年-1982年,周有光出席国际标准化组织会议,促成国际投票通过汉语拼音方案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ISO7098)。之后,周有光继续研究以词语为单位的拼音正词法,形成《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1988年公布。他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主编《汉语拼音词汇》,成为电脑中文词库基础。2、致力于语文的现代化。1961年出版《汉字改革概论》,对语言学和文字学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如词的结构问题、同音字和同音词问题、简化和繁化问题等,扩大了语言学和文字学的研究范围。
3、探索汉字发展规律。周有光提出了“文字三相分类法”(符形、语段、表达法),并把汉字的传播历史分为“学习、借用、仿造、创造”四个阶段,对汉字文字学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

3. 汉语拼音之父 周有光简介

     汉语拼音之父 
       1. 周有光,中国拼音之父。
        周有光简介 
       2. 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 2017年1月14日),原名周耀平,江苏常州人,中国著名语言学家。他早年学的是经济学。1955年,他被调到北京,加入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周有光的语言研究中心是中国语言的现代化。他对汉语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全面、科学的阐释。它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

汉语拼音之父 周有光简介

4. 周有光是汉语拼音方案之父吗

汉语拼音之父一一周有光
2016年1月13日,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文字学家周有光迎来了111岁大寿。这位文一的名人一生经历可谓充满传奇,精彩异常。1 1日上午,周有光外甥女毛晓园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舅舅在百岁之后仍然思路清晰、眼界开阔,只是这两年身体确实比以前差了一些,“还一直关心国家、世界上发生的大事”。
周有光十岁时,随全家迁居苏州,进入当时初始兴办的新式学堂读书。后来,与同为语言学家的吕叔湘成为同学。1923年,成绩优异的周有光中学毕业,在亲友资助下,来到上海圣约翰大学就读。

在周有光的工作经历中,最为人熟知的或许就是他参与“汉语拼音方案”的工作。有资料称,是周有光主导建立中国汉语拼音体系,他也因此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父”。
1955年10月,时任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的周有光到北京参加全国文字会议,为期一个月的会议结束后,组织上通知他到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工作。就这样,周有光在50岁左右时,改行专职研究语言学,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改行之后的周有光到北京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参加拟定拼音方案的工作,在三年的时间内,周有光认认真真工作,深入语言学和文字学的研究。在与他人的通力合作下,该方案最终于1958年正式公布。之后,周有光又提出了“文字三相分类法”(符形、语段、表达法),并把汉字的传播历史分为“学习、借用、仿造、创造”四个阶段,对汉字文字学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

到了晚年,乃至年过百岁之后,周有光仍然精神健旺,没有停止思考,先后出版《周有光文集》《朝闻道集》《拾贝集》等作品,撰写了大量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的文章。

5. 媒体将周有光评为“汉语拼音之父”是否过誉

周有光评为“汉语拼音之父”

①主导建立汉语拼音体系,参与制定汉语拼音方案,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

②总结文字发展规律,提出“文字三相分类法”,并把汉字的传播历史分为“学习、借用、仿造、创造”四个阶段;

③著作等身,发表过30多部语言学专著,300多篇论文,产生了广泛影响。

媒体将周有光评为“汉语拼音之父”是否过誉

6. 媒体将周有光评为“汉语拼音之父”是否过誉

周有光评为“汉语拼音之父”①主导建立汉语拼音体系,参与制定汉语拼音方案,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②总结文字发展规律,提出“文字三相分类法”,并把汉字的传播历史分为“学习、借用、仿造、创造”四个阶段;③著作等身,发表过30多部语言学专著,300多篇论文,产生了广泛影响。

7. 周有光所编制的国际通用汉语拼音方案有哪些意义

半个多世纪前,周有光从经济学教授变身语言文字学家。花三年时间倾力打磨26个拉丁字母,参与设计的《汉语拼音方案》惠及炎黄子孙乃至全人类,被尊为“汉语拼音之父”,堪称浓缩中国百年历史的文化活化石。
1954年,周有光出版《字母的故事》一书,为文字改革起了好头。
1961年周有光出版《汉字改革概论》,提出了语言学和文字学的许多新问题,把文字改革变成一门学问,从世界的范畴研究汉字,意义深远。
1979年,波兰首府华沙国际标准化组织召开会议,周有光代表中国发言,提议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
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认定《汉语拼音方案》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开辟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通道。
1983年周有光开始研究如何在汉语拼音方案中运用国际通用的正词法,解决拼音输入慢的问题,起草了《汉语正词法要点》,1988年《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公布实施。
最重要的意义有以下几点:
1、给汉字注音,《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这更以法律的形式对汉语拼音方案的使用作出了具体规定,使得汉语拼音的运用有了法的依据;
2、作推广普通话的工具,对我们了解《汉语拼音方案》的有关规定和在国际上的地位影响;
3、此外还可以用来作为我国各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用来帮助外国人学汉语,用来音译人名、地名和科学术语,以及用来编制索引和代号等等。对于维护国家民族的团结统一还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以上供参考。

周有光所编制的国际通用汉语拼音方案有哪些意义

8. 周有光是汉语拼音之父吗的最新相关信息

第一个创制汉语拼音文字的是卢戆章,最先使用的汉语拉丁化新文字于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创制者是瞿秋白、吴玉章。新中国成立后,吴玉章担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副主任是胡愈之,周有光只不过位列委员,而且敬陪末位。吴玉章具体负责,周有光无论如何称不上“汉语拼音之父”。

周有光先生既非汉语拼音方案的首倡者,又非主倡者,却被捧为汉语拼音之父,岂非咄咄怪事?这可能跟他的言论符合了一些人反毛反共反华的价值观有关。
周有光先生语录:
1、中国大陆很幸运,第一是毛 泽东死得早,第二没有儿子;
2、列 宁是德国间谍;
3、马 克思主义是错的;
4、叶利钦了不起;
5、毛 泽东有古代知识没有现代知识;
6、中国人地大物博就是人不行。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