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放的人物简介

2024-05-14 01:24

1. 李放的人物简介

李放原籍广东省台山县独岗堡独树村,1912年11月4日出生在河北唐山。1947年初,李放加入中共东北社会部李维民、白皓领导的沈阳地工小组负责情报工作。沈阳解放后,李放在东北公安部工作。1954年,两省合并时他由东北公安部转至辽宁省公安厅任英文翻译。  1979年1月,李放退休后回天津居住。1980年3月1日去世,享年68岁。

李放的人物简介

2. 李放的人物事迹

李放7岁时,入唐山私立同仁小学读书,接受爱国主义思想,并学练军操。1925年秋考入英国圣道公会所办的唐山丰滦中学。1929年秋,李放考入东北大学物理系。1932年5月,他流亡北平参加东北大学复课。1933年毕业后,李放入选张学良出资遴选的“中央科学研究院”深造生名单。1931年9月18日夜,日寇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大学与北大营近在咫尺,到9月22日东北大学已人去楼空。李放回到皇姑屯车站附近家中暂避。他流亡北平后与同学张希尧、郑长家、刘惠民等东北大学物理系和化学系的爱国青年自发组成“抗日铁血锄奸团”。一次,李放和张希尧在市区张贴传单,张希尧被便衣警探抓捕,传单内容被刊登在《北平晨报》上。李放逃脱后找王迥波(王卓然)求援,经北平公安局长鲍毓麟出面救出张希尧。此后,“抗日铁血锄奸团”还爆炸了伪满洲国开往关内的一列火车。  1933年7月,经张希尧介绍,李放到东北外交委员会图书馆工作。东北外交委员会是张学良政治外交上的“智囊团”和“储材馆”。李放参与出版两种刊物:一是《东方快报》,二是《外交月报》。1年后,他继任图书馆主任,带领10多个馆员在中外书报杂志中搜集有关中日关系、东北问题等资料,供张学良将军决策参考。李放还兼任《东方快报》和《外交月报》的编辑,主编《科学》、《中学生》等副刊,直到七七事变爆发。  1937年春,王福时在燕京大学遇到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此时,埃德加·斯诺已报道和介绍了延安的真实情况,并刊登在伦敦《每日电讯》上。王福时将他的初稿拿来找到李华春、郭达和李放分工翻译。李放还汇集了当时刊登在美国《亚细亚》杂志关于川北解放区经济情况的报道文章,附录发表了署名廉臣(陈云)描述长征故事的《随军西行见闻录》,合译成20余万字的《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他夜以继日地完成了该书的后半部分翻译和校对。在全书印完后,李放写了序言,介绍这本书的内容和本书与抗日救国、救亡图存、中国要走哪条道路的关系。序言宣扬“国内和平统一”,“国共重新团结”。2个月后,这部书第一版4000册出版时适逢七七事变前夕,全国抗日热潮高涨,在北平不到一周就全部售完,此后全国进步书店及书商纷纷翻印,大江南北广为流传。  1937年4月,李放经于毅夫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30日与李华春离开北平到天津,李华春后经天津去武汉。1937年8月中旬,李放与陆续到达天津的王福时、郭达、余力步在“东北救亡总会”的领导下,创办《北方通讯》,揭露日军侵略暴行,介绍东北、华北人民抗日斗争,李放和郭达负责搜集材料、编写稿件。  1939年春,李放在天津某鞋店见到抗日联军指挥部驻天津办事处负责人孟述先,约定每2周交换一次情况。后经孟述先介绍、潘汉年批准,李放加入抗联天津办事处。同年秋,孟绍先夫妇调离天津,将抗联天津办事处的工作任务、关系、电台、密码等全部交给了李放。  1942年4月,经潘汉年批准,抗联驻天津办事处转为苏联远东军事情报部天津情报小组。张冠生(刘近中)为电台台长,其妻蓝仲雅(薛萍)为报务员,李放为报务助手,其妻袁箴为电台监护人。1942年秋与苏联伯力电台联络成功,每周通报一次,主要是通告日军调动情况。1943年夏,日军反间部队动用定向测位仪搜查电台。1年多时间里电台2次险被测出,最后转移到景福里35号李放岳母家。1944年5月23日凌晨2时,李放刚刚结束与伯力电台发报联络,不幸被日军反间部队测出并逮捕。李放被囚至1945年7月27日日军投降前夕才被释放。  1945年9月初,李放经中学同学马瑞春介绍,担任国民党天津《民国日报》国际版副刊编辑,负责翻译路透社、美联社、合众社及美国新闻处新闻稿件。同年10月,他经郭达介绍加入天津美国新闻处工作,利用工作之便揭露蒋介石政权的反动面目。1946年4月,李放转到沈阳,与孟用潜(解放后曾任中央合作事业管理局局长)、袁履平等人筹建沈阳美国新闻处,李放负责建立图书馆,收集《解放日报》、《新华日报》、《晋察冀日报》等进步报刊进行革命宣传。并与其他同志组织了“中美学会”,团结沈阳进步人士,出版《中美评论》,刊载美国记者批评蒋介石政权的言论。1947年初,李放加入中共东北社会部李维民、白皓领导的沈阳地工小组负责情报工作。沈阳解放后,李放在东北公安部工作。1954年,两省合并时他由东北公安部转至辽宁省公安厅任英文翻译。  1979年1月,李放退休后回天津居住。1980年3月1日去世,享年68岁。

3. 李放的个人履历

出生地:  四川广元  出生日期:  1993年1月27日  职业:  足球运动员  所属运动队:  中国U19国青队科维良俱乐部  毕业院校:  四川大学  联赛:  葡萄牙甲级联赛  主要成就:  四川足球队队长2011年中国足协“星计划”第二批成员之一被誉为:小马明宇  职务:  队长

李放的个人履历

4. 李放的个人资料

姓名:李放性别:男年龄:19生日:1993年1月27日星座:水瓶座民族:汉血型:O型运动项目:足球所属运动队:四川足球俱乐部、中国国青队、科维良队(现已签约)场上位置:前锋

5. 李放的个人经历

曾任清政府度支部员外郎。其父李葆恂,多藏书,他受影响,遂以收藏和藏书为乐,久居天津,喜藏书,多以历史文献资料为主。积书甚富。大多是继承了父辈藏书。如藏有明刊本《十七史百将传》,为少见秘籍。其藏书处有“抱竹居”,藏书多明清初刻本和珍善本。藏书印有“义州李氏图籍”、“李放珍秘”、“义州李放鉴藏”、“抱竹居藏书记”等。拟补写《藏书纪事诗》或《书林清话》,惜未完成。曾与天津著名收藏家徐世章有文字和收藏的交往,对其了解较深。徐世章的笔札称其“年四十而卒”。一说称其卒于1926年。幼嗜金石书画,他对书画多有品鉴和研究,所辑《中国艺术家征略》分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书画、天文、轮捩、装潢、雕刻、髹漆、杂技诸类。一九一四年刊行。《八旗画录》六卷于一九一九年成书,《画家知希录》一九二三年自序成书。另著有《皇清书史》三十六卷、《绘境轩读画记》、《八旗书画录》三卷、《畿辅书录》二卷、《畿辅画录》五卷。《皇清书史(附:皇清书人别号录等。

李放的个人经历

6. 李裪的人物生平

李裪共兄弟四人,分别是长子即世子李褆、次子孝宁大君李补、三子忠宁大君即世宗李裪、四子诚宁大君李褈。从上述四子的封号我们不难看出,世宗李裪并不是继承王位的第一继承人,而应该是当时的世子李褆,并且世子李褆还曾前往明朝觐见过成祖朱棣,对明朝进行了一次成功的访问“永乐六年,世子禔来朝,赐织金文绮。及归,帝亲制诗赐之。”(明史朝鲜列传)。但后来在永乐十六年,太宗却废掉了世子,改立了世宗。“十六年奏世子禔不肖,第三子祹孝弟力学,国人所属,请立为嗣。”(同上)。何谓不肖,李朝实录的解释是“嫡长子褆为世子,迨年既冠,不好学问,沉于声色。”(李朝世宗实录)。那么谁来做世子呢?太宗当然喜欢好学不倦的忠宁大君,可臣属们是这样想的吗?于是君臣间有了一次很有意思的谈话:一天,在开京大臣们奏请废世子。太宗突然说我想立李褆的长子为嗣,表面上是想实行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可暗地里是探探大臣们的口风。谁不知道洪武皇帝就是如是做,才会招致“靖难之役”的发生。所以大臣们都说:“大王啊!您教养世子无微不至,而世子呢!还是这个德性。再说,哪有爸爸在封儿子的,您还是换一个人选吧!”太宗说:“忠宁大君李裪天性聪明 、好学不倦、即使是三伏天和三九天,他照样整晚读书,而且了解政事,每每发生大事,他总能想出一些一般人想不到的办法”,大臣们也连忙称是。这样年轻的忠宁大君李裪就成了朝鲜新的大王。世宗李祹无疑是是李氏朝鲜历代国王中最具文艺气息的君主,他被誉为“圣君世宗”。钦慕汉文化,对于中国的经典著作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平日里手不释卷,他的青少年时代大概都是在书堆中度过的。在《朝鲜王朝实录》中的《世宗庄献实录》里,记载了一个关于世宗少年时代书虫生活的故事。世宗年少时十分酷爱读书,以至于废寝忘食的地步。世宗的父亲太宗看见孱弱的儿子终日抱着书卷,心里心疼得不得了,他只好暗中吩咐宫人悄悄把儿子的书都藏起来,好让书呆子稍微休息一下。宫人们趁世宗不注意的时候,将书都收藏起来。世宗发现书都不见了,心里感觉十分郁闷。正在这个时候,他发现地板上还有一本没有来得及收走的书。世宗十分高兴,他奔跑过去捡了起来,又坐到一边津津有味地读起来。太宗看见这个情形,摇着头对左右说:“好学不倦,看来真是天性所致的了。”所以博学多闻的世宗,无论在天文、音韵、历法、军事上都有所建树,而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应该得益于于他对于汉文化精髓的继承与吸收。

7. 李睍的人物生平

 李睍继位后,立即遣使赴金朝报哀,以求取得金朝支持。金朝遣使赴西夏吊祭,并把以前作战中掳掠的西夏人口遣还西夏。李睍即位时,就面临亡国的危局。接位后率领军民展开抗蒙救亡的最后搏斗,但无法抵挡成吉思汗的猛烈进攻。蒙古大军分东、西两路向西夏都城中兴府逼进。八月,蒙古军西路越过沙陀(今宁夏中卫),抢占黄河九渡,攻陷应里。十月,蒙古东路军攻破夏州。于是,两路夹击,形成钳形攻势,指向西夏腹地都城中兴与灵州地区。十一月,成吉思汗亲率大军围攻灵州,李睍派大将嵬名令公率领十万兵马往救灵州。成吉思汗的骑兵在结冰的黄河上面驰骋冲杀,战斗十分激烈,夏军遭到惨败,夏将佐里等战死,灵州失守,兀纳刺城也被蒙古军攻克。灵州城守将为西夏神宗前太子李德任,被蒙古军俘虏,坚贞不屈被处死。李德任子李惟忠,年方7岁,见城破父亲被杀,也求从死,蒙古将不忍杀害而留其性命。十二月,蒙古军攻克盐州川,四处搜索,烧杀抢掠,西夏居民幸免于难者“百无一二,白骨蔽野,数千里几成赤地”。成吉思汗攻取灵、盐二州后,又遣大将阿鲁术督军进围中兴府。李睍遣兵驻扎于合刺合察儿地与蒙古军英勇作战,两军相持不下,蒙古军为此作长期围困中兴府的打算。李睍以中兴府被围事,遣使赴金国请停止两国聘使往来。宝义二年(1227)正月,金哀宗却出乎意料地向西夏派来贺正旦使节。西夏正忙于守城的军务,使接待金使“馆燕皆不成礼”。 宝义二年(1227)二月,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大军,南下渡黄河攻入金积石州,随后攻破临洮府及洮、河、西宁三州。其时西夏正处于“春寒,马饥人瘦,兵不堪战”境地。李睍忽听说蒙古军士有数万人患疫病,欲乘机偷袭。后又得报蒙古将耶律楚材用攻破灵州时缴获的大黄治病,使蒙古军无恙,夏兵遂不敢出。三月,蒙古军再次进攻沙州,成吉思汗遣大将忽都铁木儿先招降州将,州将伪降,宰牛置酒犒劳蒙古军,暗中设伏兵以待。忽都铁木儿险些被俘,脱险后率蒙古军反攻,沙州陷落。李睍被围困在中兴府中,眼看城被攻破,国势濒危,一筹莫展。他召来三朝老臣右丞相高良惠委以国事。高良惠“内镇百官,外厉将士”,坚守都城,自冬入夏昼夜亲自巡逻。部属官吏都劝他保重,他感叹地说:“我世受国恩,不能芟除祸乱,使寇深若此,何用生为?”终因年事已高,劳累过度而死。末帝睍三次到他的灵前痛哭,中兴府城中一片悲泣之声。五月,成吉思汗回师隆德(今宁夏西吉境),因天气炎热,到六盘山避暑。他见西夏已孤立无援,还不出降,就派御帐前首千户察罕赴中兴府向李睍谕降,又一次遭到拒绝。六月,西夏发生强烈地震,宫室房舍塌毁,瘟疫流行。被困已坚守半年之久的中兴府,已是粮尽援绝;军民因患病无治,已完全丧失抵御和作战能力。李睍处于山穷水尽,只好携同夏国的大臣李仲谔、嵬名令公等文官武将们,奉“图籍”向蒙古军请降,但提出宽限一个月的请求,“以备贡物,迁民户”而后亲“自来朝谒”。成吉思汗答应李睍的请求。此时成吉思汗已患重病,驻跸在清水县(今甘肃清水)西江养病。成吉思汗闻知西夏将献城投降,于是立下遗嘱:他死后暂时秘不发丧,以等待李睍献城投降。宝义二年(1227)七月,成吉思汗死于清水县行宫,李睍献城出降,皇室举族随蒙古军晋谒,行至萨里川时都被杀害。蒙古军进入中兴府后,西夏灭亡。

李睍的人物生平

8. 李劼的人物生平

2006年8月至今,自由撰稿人;2006.4月-8月,纽约多维中文媒体,编辑和编译 ;2001-2004,纽约城市大学贝鲁克学院教中文;2000-2001,纽约百老汇勒克戏剧公司文学部从事剧本审读;1999-2001,纽约《明报》编辑;1998年6月-1998年12月,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访问学者;1998年5月应邀赴美出席中国文学国际学术讨论会;1987-1998,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执教;1984-1987,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生,硕士学位;1978-1982,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学士学位;1973年中学毕业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