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中国想成为全球科技中心?

2024-05-08 01:35

1. 为何说中国想成为全球科技中心?

当地时间24日,美国商务部长罗斯(Wilbur Ross)面对一众纺织行业高管表示,中国将自己转型为全球科技纽带的计划“令人恐惧”,将美国的知识产权置于危险境地。
据法新社报道,就所谓的“知识产权遭窃”,罗斯当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问题,”“而且它不会消失。”

罗斯表示,中国的发展计划——“中国制造2025”,制定了从太空到电信,再到机器人、电动汽车等所有热门行业都将占据支配地位的国家战略。
“他们一直是世界工厂,现在他们的愿景是成为全球科技中心。”罗斯说。
罗斯还表示:“他们真正想做的是把巨额贸易顺差从今天的传统产业中拿走……然后把它们投入到半导体研究与各种你所能想到的研究中去。”
罗斯24日还警告这些纺织行业代表,当我们出口产品时,要考虑“保护自己的资产”。
从上个月开始,特朗普在贸易保护主义的路上“一路高歌”,中国也成为其一意孤行要针对的主要目标,更是给中国扣上所谓“窃取知识产权”的帽子。
特朗普已经先后宣布考虑对来自中国总计1500亿美元的进口商品征收巨额关税,4月以来,随着中美贸易紧张升温,华盛顿紧接着又将矛头指向中国高科技产业,中兴、华为中招。
近来,不知是美方想要释出“善意”又或者“另有它图”,据法新社报道,特朗普24日证实,美国财长姆努钦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将前往中国。
英国《卫报》称,特朗普派两人赴华,以便中美就贸易与知识产权议题达成协议。

值得注意的是,马克龙此次访美,欧盟与美国之间的贸易问题也恐是一项重要议题,甚至不排除会讨论中美贸易摩擦。就在其访美前夕,欧盟经济和金融事务专员皮埃尔·莫斯科维奇(Pierre Moscovici)曾表态,欧洲不会在中美贸易摩擦之间“选边站”。

为何说中国想成为全球科技中心?

2. 为什么说中国必然成为下一个世界中心?

中国是一个地域广大,资源丰富,世界第一人口的大国。经过五千年历史的磨合,已经培育出坚韧不拔,聪明勤奋的中国人。在社会主义体制下,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环境,使得国家力量可以最大化发挥出来。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完成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现在制约中国的是高端科技和基础科学,在举国体制条件下,在充分资金的支持下,在庞大市场的影响下,科技进步的速度将进一步追上美国,引领世界发展。在拥有人类最大工业生产能力下,中国将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国际化,确立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悠久绵长,为中国人提供文化自信。这些综合因素表现出来的中国,在军事上以逸待劳,保持威慑。

3. 世界科技中心主要集中在哪里

全球三大创新中心---美国硅谷、以色列和中国深圳。
   
 硅谷:创新“鼻祖”
   
 在瞬息万变的全球化时代,商机与危机同频存在,创新成为了企业频道的转换键。当风口呈现,硅谷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不断适应变化,以科技发展为龙头,以创新变革为核心,造就了一个科技与人文深度交融的感性天堂。硅谷是全球最早的“高新科技产业聚集地”,怀揣着“改变世界”梦想的创业者在这里不断创造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催生出了许多原创性的新兴产业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巨头。
   
 以色列:创新“能手”
   
 纵观历史,人类已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审视现在,产业界正发起第四次工业革命。当下,美国创新技术汹涌而来,志在改变世界;德国闲庭信步,一如过往百年之严谨,为我们展示了一系列的制造之美;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泥沙俱下,概念纷飞;以色列则暗流涌动,创新高潮迭起。创新复活了以色列,更点燃了无数朝圣者的激情,成就了一个“创新国度”。以色列的创新,是全民性的创新,是全方位的创新。对他们来说,生命在于“折腾”,创业是一种信仰,“持续创新、不断创业”成为了以色列人的真实写照。
   
 深圳:创新“后生”
   
 20世纪末期的硅谷之后,是21世纪的深圳。进入而立之年的“全球创客之都”深圳,以一种兼容并包的姿态面向世界,聚集、融合、创新的蝴蝶效应初步显现,携着成为亚洲第一城市的潜质,开始散发出令人振奋的“硅谷气质”,今天的深圳正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创新、创业的新热土。

世界科技中心主要集中在哪里

4. 什么是世界科学中心

地球中心到底有什么?科学家说地球中心不能碰,小心地球“愤怒” -

5. 什么是世界科学中心

近代科学诞生以来,科学发展史揭示了这样一条基本规律:在每一个历史时期,总有一个国家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引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潮流,经过大约近一个世纪后转移他国.科学史家的研究还表明,如果某个国家的科学成果数占同期世界总数的25%以上,这个国家就可以称为“世界科学中心”.按照这一规律和标准,从16世纪的意大利到20世纪的美国,世界科学中心先后进行了四次大转移.
  16世纪的意大利是第一个世界科学中心.意大利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文艺复兴运动掀起了欧洲思想解放的高潮,终结了长达近千年的中世纪黑暗时代.这一时期的意大利,不仅产生了像但丁、达·芬奇这样的伟大诗人和艺术家,还出现了一批以哥白尼、伽利略为代表的著名科学家,诞生了《天体运行论》、《星空信使》和天文望远镜等一大批科学名著和科学发明.这些科学技术成果的诞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开创了崭新的实验科学新时代,近代科学第一个中心在意大利形成.但随着1600年布鲁诺被教会送上火刑柱,1642年伽利略的去世,意大利科学中心开始向北欧转移.
  17世纪的英国是第二个世界科学中心.17世纪初,在弗兰西斯·培根科学思想的影响下,英国政府和社会普遍重视知识的价值,提倡科学实验,成立皇家学会,研究自然科学.学会周围云集了牛顿、虎克、波义耳、哈雷等一大批科学家,先后诞生了牛顿力学、电磁场理论、进化论等一批科学理论.特别是1687年牛顿《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的出版,宣告了牛顿力学的诞生,这是近代科学发展中第一件震撼世界的事件,也成为英国科学革命理论的顶峰.科学上的成就成为了技术革命的先导,瓦特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明完善了高效蒸汽机,蒸汽机技术和纺织机械技术的完美结合,引起了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而改变了整个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1727年随着牛顿的去世,英国科学技术开始急剧衰落.
  18世纪的法国是第三个世界科学中心.18世纪初,法国经历了一场空前的大革命,以狄德罗为代表的一批启蒙运动哲学家形成了法国百科全书派.他们竭力提倡科学和民主,进行了一次以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思想解放运动.同时,在牛顿科学理论的影响下,出现了以拉格朗日、拉普拉斯、拉瓦锡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卓越的科学家,取得了《分析力学》、《概率论的解析理论》和《化学纲要》等一批重要科学著作,使法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到19世纪初进入高峰.但法国过分学院式的科研方式以及不重视科学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日益动摇了法国世界科学中心的地位.
  19世纪的德国成为第四个世界科学中心.德国科学的兴起始于19世纪初,首先进行了大学改革,把教学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使德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创立导师制的国家.德国全新的科研教育体制,吸引了许多世界最优秀的科学人才,成为科学研究的乐园,德国科学家不仅创立了细胞学说、相对论、量子力学等重大科学理论和学说,还为世界贡献了爱因斯坦、玻尔、欧姆、高斯、李比希、霍夫曼等一大批顶尖科学家.德国还特别注重科技成果的应用,使德国在19世纪70年代一跃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德国先进的电气工业和光学工业,为德国科学家提供了世界最先进的科学仪器,使德国科学家在电磁学领域做出一连串惊人的发现.但两次世界大战使德国经济受到重创,人才和资金大量流失,德国科学从此走向衰落.
  20世纪的美国是第五个世界科学中心.美国科学的兴起一开始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不但继承了英国科学的传统和德国科学的体制,而且特别重视科学人才的引进.在优越的科研环境下,造就了发明家贝尔、爱迪生,二次大战后又吸引了爱因斯坦、费米、弗兰克、威格纳、西拉德等一大批世界顶尖科学家,为美国科学技术发展作出了宝贵的贡献.世界各国优秀科学家的云集,使美国在整个20世纪引领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潮流,包括原子能、计算机、空间技术、微电子技术、生物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等,使近70%的诺贝尔奖被美国科学家领走,至今仍保持着世界科学界领袖的地位.
  按照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一般规律,一个国家要成为世界科学中心,首先,人们的思想得到前所未有的解放,科学发展具备浓厚的思想文化基础,如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法国的启蒙运动等;其次,要有促使本国人才迅速成长的教育制度和吸引他国人才最优的科研环境;第三,要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积累雄厚的物质基础,推动经济、社会和文化全面发展;第四,要制定独创的科学发展战略和鼓励原始创新的科技政策,大力倡导自由探索的学术氛围.
  科学发展永无止境,科学理论不可能穷尽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真理,科学中心也不可能永远停留在某一个国家.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存在越来越大的惯性,目前还没有明显的迹象表明世界科学中心将转移出美国,并转向哪一个国家,但随着新兴国家和地区经济、科技迅速发展的势头,世界科学中心可能呈现多中心的局面.因此,对中国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我们应按照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规律,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制定积极的应对政策,凭借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期待在21世纪或者更长远的未来成为下一个世界科学中心.

什么是世界科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