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的中国发展

2024-05-18 23:48

1. 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的中国发展

2000年,壳牌化工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合资的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签署合营合同,这项总投资达41亿美元的合资项目是中国迄今为止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之一。该项目于2006年1月正式投产。壳牌目前与中国北京、天津、广东、成都建有加油站。

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的中国发展

2. 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的业务范围

壳牌通过大约25000家美国国内的品牌加油站成为市场领头羊,这些品牌加油站也是壳牌出现在美国公众面前的主力军。壳牌石油公司和沙特阿拉伯国有石油公司沙特Armoco各拥有莫蒂瓦企业公司一半股份,这个合资公司在美国墨西哥湾拥有并运营3个炼油厂。同时,它还拥有名叫Pecten的勘探公司的80%股份,该公司在各海上油田包括Douala, Cameroon和法国国有埃尔夫·阿奎坦公司 (现在的道达尔石油公司)一起进行勘探和钻井业务。壳牌石油的产品除了石油的勘探,开发和炼化外,还包括各种油,燃料以及信用卡服务。位于加州Martinez的壳牌石油炼油厂是在美国的第一家炼油厂,供应了西部和中西部地区的壳牌和德士古的加油站。壳牌汽油过去包括RU2000和SU2000两条产品线(后来还曾有一个SU2000E产品线),不过它们都已经被V-Power产品线所取代。壳牌与雪佛龙签有协议,在一定区域内,当一个公司拥有炼油能力而另外一个没有的时候,则向对方供应基础汽油料(经过炼化但未添加V-Power或Techron等添加剂的汽油)。 2002年,壳牌开始更换德士古加油站为壳牌,预计这一美国商业史上最大的零售品牌重组过程将会在2004年6月完成。

3. 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的经营战略

加强集团管理,建立业务组织为保证同一地区内各种业务间的协调,发挥备经营公司的主动性,1959年壳牌集团公司通过在海牙和伦敦开设服务公司,最高层成立“常务董事会”及通过地区监督在区域基础上协调各项业务等措施迈向了真正的集团管理,而不是将集团视为一家拥有很多分公司的机构。常务董事会的六位董事处于公司管理的最高阶层,管理着公司总体业务的拓展。他们每隔一周往返于伦敦和海牙之间,在绝对一致的基础上作出所有重大构想,重要计划与人事决定必须一致通过。这种体制为更好地进行集团管理起了很好的作用。如80年代使壳牌集团避免了象竞争对手那样盲目收购其它公司,经营耗资巨大而又不很熟悉的行业。70年代中期集团决定发展业务组织概念,以保证同一地区内各种业务间的协调,以一致的态度处理同政府及其它团体的往来。同时将集团的主要活动发展成独立的业务,要求各营业公司就各项业务为金融机构提供业绩报告。集团公司为每项业务制定发展策略,但允许营业公司保留日常决策权。1978年集团公司将地区组织职责进一步扩展至包括区内所有集团的业务,并提出了在个别国家设立壳牌专员的概念,壳牌专员协调并统筹该国的各项业务,直接向地区监督负责。同时,集团鼓励个人的主动性,在集团内部大约有260个重要经营公司被授予几乎完全的自主权,它们能对经营作出自己的决定,并有一系列服务公司通过科技服务作其后盾。这种分散化及自主权使经理们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并能对新规定、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及任何危机迅速作出反应。1996年初,壳牌公司集团对其运营结构进行了重组,以便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要以及商业挑战。各业务公司以当地客户为重,每家公司的管理层都对本公司的业绩及长期发展负贡。集团设立12个研究开发中心和11个服务公司,以支持业务公司的发展。全球性开发和优化配置资源及市场两次石油危机曾经给壳牌集团带来很大损失,针对全球石油供求关系不太稳定的情况,集团采取了把其业务进一步向世界各地扩展、实现资源和市场的全球化开发和优化配置的策略。壳牌集团在全球45个国家有勘探活动,在28个国家有石油生产,是全球上游活动最广泛的石油跨国公司。地理上的分散化使得某一地区的政治经济风波不会对集团的其它部分造成重大影响。一方面壳牌集团在全球各地大力勘探开发油气资源,增加投资,以保持并进一步提高其油气探明储量和产量及其分布地区的广泛性。1997年公司集团的勘探费用计划继续增加。另一方面,壳牌集团也把大力开发全球市场作为自己经营战略的又一重点。它通过建立和拥有庞大的油气运输船队及数以万计的加油站和零售点,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建立了巨大的销售网络:在全球33个国家建有54座炼厂和一批石化生产基地及相关经营公司,建立了规模很大的全球生产、销售市场体系。在把握现有市场的同时,积极占领新的市场,打入东欧、拉美和亚太等地区,不断改善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产销衔接和市场体系。保持对市场的高度反应能力,把握时机保持稳定发展壳牌集团十分注意提高其对国际市场的反应速度。对看准了的市场,不借投入巨资,以把握时机,获得最大利益。如1989年西班牙政府刚刚取消国家石油公司对国内加油站的垄断经营后,壳牌集团立即打入这一市场,在短短的2年内就在西班牙建立起了壳牌的加油站网。再比如针对欧洲炼油业的过度饱和,集团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一方面压缩其在该地区的炼油能力,另一方面在亚非拉地区新建和扩建了一批炼油装置和石化装置。针对近年来化工业获利能力持续下降的情况,集团在近年陆续出售了一些精细化工部门。为了应付突然发生的情况,壳牌集团在各地的经营公司还通过场景式预测定期进行石油中断或有变故的演习。由于这样的努力,使得该集团能够保持稳定发展,即使是海湾战争爆发时也做到了及时应变,没有遭受大的损失。以核心事业为主,进行多元化管理公司在美国的业务分布壳牌集团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经营风险,注意将自己的多元化经营范围集中在与石油勘探开发、石油炼制、化工紧密相关或协同的煤炭、有色金属等行业,很少跨范围去经营自己不熟悉的行业。这种组合有助于避免季节间的波动,同时上游(石油勘探和开发)与下游(炼油与销售及相关化工产品)和相关的海运、煤炭等行业间取得了良好的平衡。在1992~1996年间,集团总资本支出中油气(石油勘探开发和炼油与销售)所占比例一直保持在75%~90%,保证了核心事业的发展;集团总销售收入中油气收入所占比例也一直保持在85%~90%的水平。同时集团十分注意加强石油炼制和化工的衔接和结合,在今后几年将对下游业务加大投资力度(计划今后5年投资47亿英镑)。该集团的煤炭、有色金属业也保持了稳定的发展,1996年煤炭销售量达到1850万吨,比上一年增加5%。加大科技投入,不断发展新技术不断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是壳牌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壳牌集团在通过有关服务公司加强对全集团科技的集中统一管理和搞好对经营公司的科技咨询服务的同时,保证公司对科技的投入,1992~1996年间,公司集团用于科研和技术开发的投资始终保持在7亿美元以上。近几年来,集团的油气勘探越来越多在深海和极地等水深、高寒条件下进行,投资和环境风险大大升级,壳牌集团依靠自己开发的新技术减少了这方面的风险。同时,集团依靠开发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促进了配套石化、化工事业的迅速发展。此外集团还注意利用其雄厚的资本,通过与其它公司的合资经营,分享合资对方的技术和生产经验。该企业品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编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七十四,在《巴伦周刊》公布的2006年度全球100家大公司受尊重度排行榜中名列第八十。

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的经营战略

4. 英荷壳牌石油公司的介绍

荷兰皇家壳牌集团(Royal Dutch Shell,又译蚬壳),简称壳牌公司,其组建始于1907年壳牌运输和贸易有限公司(英国)与荷兰皇家石油公司股权的合并。以众多标准衡量均堪称全球领先的国际油气集团。此后,该集团逐渐成为世界主要的国际石油公司,业务遍及大约130个国家,雇员人数约10万人。合作伙伴非常广泛。

5. 荷兰皇家壳牌公司的介绍

荷兰皇家/壳牌集团公司,简称壳牌公司,其组建始于1907年壳牌运输和贸易有限公司与荷兰皇家石油公司股权的合并。此后,该集团逐渐成为世界主要的国际石油公司,业务遍及大约130个国家,合作伙伴非常广泛。

荷兰皇家壳牌公司的介绍

6. 英荷壳牌石油公司的基本简介

 它是国际上主要的石油、天然气和石油化工的生产商,在30多个国家的50多个炼油厂中拥有权益,而且是石油化工、公路运输燃料(约5万个加油站遍布全球)、润滑油、航空燃料及液化石油气的主要销售商。同时它还是液化天然气行业的先驱,并在全球各地大型项目的融资、管理和经营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壳牌集团1998年运营销售总额(税后)940亿美元,总资产1110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10家公司之一。该集团1999年销售总收入达1497亿美元,利润为85.8亿美元。它在全球任何地方都把健康、安全和环保标准及遵守集团的经营宗旨放在首要地位,并注重当地员工的培训和发展。壳牌的起源是英荷两家母公司的联合,使它成为最具有国际性的主要石油公司。今天,壳牌集团在许多国家有业务往来,比其他任何石油集团都多;有国际员工约5700名,超过其他任何公司。壳牌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跨国投资商,其品牌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品牌之一。壳牌集团对发展业务有长远目光。壳牌在许多国家有超过百年的经营史,具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合作伙伴遍布各个领域。壳牌的许多项目(无论上游还是下游)投资规模都相当大,并且运营周期长达几十年,为此壳牌建立和使用复杂远景规划技术研究未来的发展。英荷壳牌石油公司是1907年由英国壳牌运输贸易公司和荷兰皇家石油公司合并而成。壳牌石油公司是世界第二大石油公司,仅次于美国埃克森石油公司。主要经营石油、天然气、化学制品、煤炭和金属业务。按资产总额计算,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公司,按储量计算则是世界上最大 的石油公司。年销售额的将近一半来自欧洲,约四分之三来自美国。九十年代以来,从销售额、利润额到资产总额,公司一直在〈幸福〉杂志所列世界最大工业企业排行榜中名列前茅。公司是在经营国外石油及其他商品贸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早在公司成立之前,国外业务就已经占公司销售额的绝大部分。在两个公司合并之后其实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并在美国立足,从而将其业务扩展到了全球。二战后公司继续在海外扩张业务,这段时间公司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中东还有非洲国家。石油危机来临时,公司被迫配合石油输出国组织减少石油供应,而且,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相当一部分企业被国有化,公司受到极大冲击。为解决困境,公司实施了大规模的经营多样化计划,购买了一些煤炭和金属企业。同时加紧了国内北海地区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工作,而公司一再与南非保持密切的商贸联系却开罪了美国消费者和国际舆论,公司这些举动被人们纷纷指责为公然违反联合国的禁运决议,其产品也遭到抵制。尽管如此,公司还是继续在世界各地开展业务,并对公司经营结构进行了合理化改组。危机后公司又将经营目标扩大到非石油输出国,化学制品业也得到发展,1990年在新加坡的催化裂化厂开始生产,1990年和1991年在日本和澳大利亚的催化重整炉开始生产。1991年与另外一家公司合作在泰国勘探新油田,与中国达成协议在广东省建炼油厂。公司在美国、瑞士、新加坡和日本等34个国家拥有炼油厂,在美国、法国、巴西、阿根廷和新加坡等地拥有化学品制造业务,在南非和澳大利亚等国拥有煤炭业务,在巴西和哥伦比亚等国拥有各种金属矿业业务。 壳牌公司为了应付各种风险,采用了一系列大举措:公司在组织管理方面奉行简政放权的原则,保证业务公司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壳牌石油公司长期以来主要按地理位置来安排公司的组织结构。公司建立四个洲一级的地区总公司,而且在有关国家或地区建立分公司。每个分公司都要从事勘探开采、炼油、销售等业务,总部的后勤服务部门负责向分公司提供法律、财务、信息以及其他各项服务,这样分公司往往要接受多部门多层次的管理和领导,于是公司与1995年对传统的矩阵结构进行调整,这次调整的主要内容是按公司的主要业务范围建立商业组织,从过去按地区和部门多头管理转变为按业务范围直接进行管理,目的是让下属分公司的主管在享有更大自主权的同时必须对该公司的经营状况直接负责,从而确保公司经营战略得以实施和对下属公司实行有效的管理和制约的同时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一线企业主观能动性。

7. 荷兰皇家壳牌集团的介绍

荷兰皇家壳牌集团(Royal Dutch /Shell Group of Companies),又译“蚬壳”,是目前世界第一大石油公司,总部位于荷兰海牙和英国伦敦,由荷兰皇家石油与英国的壳牌两家公司合并组成。它是国际上主要的石油、天然气和石油化工的生产商,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燃油和润滑油零售商。它亦为液化天然气行业的先驱,并在融资、管理和经营方面拥有相当丰富的经验。业务遍及全球140个国家,雇员近9万人,油、气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3%和3.5%。作为荷兰最大的工业公司,其在2012年《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中名列第1位。2014年3月19日,国际能源巨头壳牌的发言人宣布,已在2014年1月决定退出共同开发乌克兰黑海Skifska海上气田的谈判。

荷兰皇家壳牌集团的介绍

8. 荷兰皇家壳牌集团的壳牌中国

 壳牌在中国发展业务,已超过一百多年。在十九世纪90年代初,壳牌运输贸易有限公司的始创人马科·森默和森姆·森默兄弟,便已开始把煤油输入中国,并在香港、上海、广州和厦门建立油库。1894年,森默兄弟已用散装油轮运送煤油到上海。同年,荷兰皇家石油公司开始进Crown牌煤油到中国。(当时内地称这Crown的品牌为僧帽牌;在香港则称宝盖牌) 壳牌运输贸易有限公司与荷兰皇家石油公司原是竞争对手。1903年,两家公司合作经营远东的业务,在伦敦成立亚细亚火油公司。亚细亚火油公司分别於1906年及1908年在香港及上海成立办事处。1913年,两个办事处分别成为亚细亚火油(华南)有限公司和亚细亚火油(华北)有限公司的总办事处。1907年,荷兰皇家与壳牌运输合并业务,成立荷兰皇家/壳牌集团。但当时公司在中国的业务仍通过亚细亚火油公司的名义经营。至二次大战前,壳牌在中国设立了超过50间附属公司,在约20个省份经营1000个经销处。大战期间,所有设备给日军占据,并严重破坏,一切经营活动停顿。战后,壳牌的重建工作迅速进行。当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成立时,壳牌已雇有员工超过1000人,其中包括35名外籍员工和4名华籍经理。1950年后,壳牌继续在中国发展,并成为当时唯一一间留在中国经营的西方油公司。壳牌在上海的总办事处获准保留,直至1966年,该办事处才结束。与此同时,壳牌在香港的石油和化工产品的业务一直保持领先地位。1970、71年,壳牌获邀参加广州交易会。1980年,壳牌在北京建立办事处,积极开展化工产品贸易。1983年,壳牌先后与埃克森石油公司及菲利普斯石油公司合作,开始在南中国海进行石油勘探工作。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壳牌先後于1985年及1987年在深圳经济特区设立了两个合资油库。此後,壳牌在中国更加积极投资,目前,已在多个省市发展广泛的业务。壳牌在中国大陆的宗旨是提供长期可持续的清洁能源方案,并帮助中国减轻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中国政府正在努力改善环境状况和提高燃煤工业的效率,并为满足未来的能源需求,利用各种形式的清洁能源促进能源构成多样化。壳牌在这些领域的重点是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煤炭利用新方法,并在能源效率和技术方案方面提供咨询服务。在燃料、润滑油、沥青和化工业务方面,我们均提供最先进的技术和环保措施,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壳牌所有的五大核心业务在中国都有发展:勘探和生产,天然气及发电,油品,化工和可再生能源。壳牌在中国的发展非常迅速,到2006年年底,壳牌在中国的总投资约40亿美元,是在中国进行投资的最大的国际能源公司之一。壳牌在中国的业务目标是帮助中国解决能源领域里需要优先解决的重大问题,包括能源安全与供给、环境保护和能源效率,并在国内外与中国企业和客户建立良好的、互惠互利的合作伙伴有关系。这意味着壳牌将支持中国政府为加强煤炭及其相关行业环保表现和能源效率所做出的努力,以可持续的方式为快速增长的经济提供清洁能源。壳牌在中国成立了30多家全资或合资公司,员工总人数近7,000人,其中97%以上是中国籍员工。壳牌与中国的四大能源——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延长石油——建立了合作关系。壳牌是一家全球化的综合型能源公司。 我们勘探、生产并炼制石油;同时还开发天然气资源;壳牌喜力润滑油和法拉利车队在一级方程式比赛中共创辉煌战绩;46,000多家壳牌加油站遍布全球;我们的电力业务不断成长;化工产品不断多元化;我们还是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积极开拓。壳牌的五大核心业务目前在中国都有长足发展。 在广东省建立了总投资达43亿美元的南海石化项目(壳牌占50%的股份)长北天然气项目在江苏成立的油品零售合资企业,要建立500座加油站2006年收购统一石化2006年收购科氏材料中国(香港)有限公司杭州天然气合资公司在南海进行的石油勘探和生产煤气化项目气制油和煤制油 2012年8月16日,荷兰皇家壳牌有限公司在中国最大的润滑油调配厂在天津滨海新区南港工业区开工奠基。该厂预计2015年投产后可年产润滑油产品3亿公升,最大年产能5亿公升,这也是壳牌在中国的第七个润滑油调配项目。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