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矿物原料的意义及俄罗斯现状

2024-05-05 02:53

1. 战略性矿物原料的意义及俄罗斯现状

关于战略性矿物原料的概念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就提出来了,当时指的是那些战争必需的矿产资源及其制品。而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战略性矿物原料的概念已大大扩展了。早在1939年以前,纳粹德国就着手创建紧缺矿物原料的战略储备,并紧缩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的出口。战争时期,德国政府曾采取强力措施保障来自罗马尼亚的石油、瑞典的富铁矿、芬兰的镍矿和西班牙的汞矿供货安全。同样,同盟国各成员也加紧了对近东石油的积极争夺,加强稀有金属矿产的普查与勘探,投产铝土矿开采,拓宽了非传统矿产资源的利用领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战略性矿物原料的意义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有很大程度的增长。例如,美国在与前苏联对抗的冷战高潮中,曾通过了建立战略材料保险基金的决定,其中包括矿物原料。要求其储备量能在特殊条件下(或者说在战争情况下)至少能保证3年工业生产的连续运转。
重要战略性矿物原料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它可能根据国家的军事-政治和经济的优先程度、物质生产的结构、对形势的预测、世界市场的行情和国内经济状况等情况的变化而有所调整。
在俄罗斯关于建立战略性矿物原料储备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因为改革以来这些重要的资源仍处于随意挥霍无人管理的状态。从俄罗斯的特点考虑,重要的战略性矿物原料应包括:燃料-能源资源、有色和稀有金属矿产、用于军工和新工艺生产专用合金的非金属矿产资源。按储量、产量和国内需求量的多少,占前几位的矿物原料有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铀矿)和黑色金属(铁、锰、铬)。
在有色金属、稀有金属以及稀土和稀有元素中属于重要战略资源的有:铝、铜、铅、锌、镍、锡、钨、钼、锑、汞、钛、钽、铌、钇、稀土族元素等,还有贵金属(金、铂、银)和金刚石。
对保障人民生活,特别是矿物肥料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的非金属矿产有:磷酸盐矿和钾盐。同时,其他值得注意的非金属矿产还有:压电原料、熔炼石英、萤石晶体、重晶石、云母、石棉、膨润土、高岭土等。
需要专门研究的问题是,在已探明的(A+B+C1)级储量中究竟哪些矿物原料应列入战略性矿物原料的名单。我们认为,那些当极端情况发生时短期内会严重影响经济运转的资源,位于在役矿区及其周边地区的资源,在一定条件下都应列入战略性原料的范畴。根据全俄矿物原料经济与地质勘探工作研究所对已探明储量进行重新评价的结果,在截至1997年1月1日的已探明储量中应列入战略性储量的比例分别为:铀矿中的29%,铁矿中的78%,铜矿中的69%,铅矿中的73%,锌矿中的78%,镍矿中的61%,铝土矿中的60%,钛矿中的68%,锡矿中的33%,钨矿中的45%,钼矿中的50%,磷钙石矿中的25%,磷灰石矿中的67%,钾盐矿中的90%。
另外,还必须看到,俄罗斯绝大多数采矿企业保有的已探明储量已降到了危险的低水平,许多在役矿区的矿物原料战略储备已接近衰竭的程度。专家们把可采的矿产与能源分成3类:第一类——石油、天然气、铜、铅、锌、银、金和金刚石,这些资源在45年内储量将面临完全枯竭:第二类——铁矿、锰矿、铬矿、磷酸盐矿、煤矿和铝土矿,这些矿产的储量还很大:第三类——锡矿、锑矿和汞矿,这些矿产的储备在近期已有所下降。
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如果各类战略性原料及其制品的产量和国内需求量都连续下滑,那么就是经济危机的表现。就像上文提到的,整个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的石油、煤炭、钢铁产量、铝、镍、铅、锌以及其他有色金属和贵金属、金刚石、磷酸盐和钾肥的生产都降到了临界水平(下降了30%~60%),而稀有金属和稀土矿产则下降了90%~100%。而且由于大多数矿物原料缺乏新增生产能力,加之地质工作的严重萎缩,所以更加剧了这种经济危机的表征。
由于已探明储量的大量消耗,其品质与经济性明显下降,加之一些老矿山因长期强力开采,造成俄罗斯矿业生产的条件越来越复杂。一是许多重要采矿区及现役企业的原料基地状况严重恶化,出现这种情况的有:南乌拉尔冶金联合企业(大部分铁矿石和精选矿来自哈萨克斯坦)、马加丹州及沿海地区的锡矿企业、北高加索、外贝加尔湖及沿海地区的铅锌矿山、外贝加尔湖及沿海地区的钨矿山等。二是到21世纪初,许多长期运营的老矿山探明储量已完全或基本濒临枯竭,属于这种情况的有:乌拉尔和西西伯利亚地区的一批大型石油矿床、雅库特的锑矿、马加丹州的钨矿、乌拉尔的铬矿、金砂矿等。预计到21世纪初,矿产资源的供应状况肯定将进一步恶化,无疑会影响到俄罗斯的国家经济和国防实力。
莫斯科国立矿业大学战略研究中心进行了矿产资源人均开采量与需求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发达国家占有的资源大约比发展中国家高出10~20倍(表5.1)。可以看出,俄罗斯的矿产资源开采量足以保持我们的需求处于中等水平。实际上,人均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与人民的生活质量或生活水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这种关系曲线见图5.4。

表5.1 不同国家矿产资源的开采量与需求量对比


图5.4 生活质量与矿产资源需求水平之间的关系曲线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必须在开采量与需求量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战略平衡,即一方面禁止矿区的掠夺性开采,另一方面要保证矿物原料需求量有稳定的增长。
俄罗斯在人均矿物原料需求方面落后于发达国家,近些年俄罗斯矿物原料需求总量下降了30%~40%,而有些矿种甚至下降了70%~80%。这无论从经济的角度,还是从政治的角度来说都是危险的。俄罗斯某些重要矿种(铜、锌、铅、锡)的人均需求量排在世界第9~11位,商业铁矿石的需求量低于日本和德国,而钼、镍、铝、锆、钽的需求量则排在世界第4~6位,磷酸盐精矿和萤石矿分别位于世界第7位和第6位。要知道,这些并不是毫无意义数字。它们表明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最终反映的是民族的独立性和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威信。
矿物原料保障程度的这种现状令我们感到震惊,重要的矿物原料在不断地大量出口,而它们的储量却得不到补充。看来,俄罗斯重要战略性资源的贸易已成为滋生腐败的主要温床之一。

战略性矿物原料的意义及俄罗斯现状

2. 俄罗斯的矿物原料出口与战略性资源保护问题

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分析俄罗斯矿物原料的进出口问题。
虽然俄罗斯1999年对外贸易额比往年下降了22%(其中,出口730亿美元,减少了1.6%;进口309亿美元,下降了48%),对独联体以外国家的外贸额(约为850亿美元)比1998年下降了19%,但矿物原料的出口势头与以前相比却基本保持不变。
1999年俄罗斯出口的矿物原料及其制品中有67%输向非独联体国家(与1998年的水平相当),其中45%是燃料与能源(表5.2)。出口的金属总量中有16%输向非独联体国家(比前一年低1.6%)。虽然实际出口量增长(铜增长20%、铝增长12%),但由于平均合同价下降18%,导致金属出口总价值下降4%,增加金属出口量只能部分弥补价格下降带来的损失。

表5.2 1997~1999年俄罗斯与非独联体国家的矿物原料进出口构成(占商品进出口总量的百分比)

1999年俄罗斯从非独联体国家井口的矿物原料及其制品只占俄罗斯进口总量的3.3%左右。而从独联体国家进口的矿产资源及其制品占15%左右。
根据已形成的原料基地及其开采和生产能力,以及近3年来矿物原料的进出口趋势,可把出口的矿产资源分为3类,把进口的矿产资源分为2类。它们在矿物原料基地状况、开采和加工能力、出口潜力和进口是否合理等方面差异明显(表5.3)。

表5.3 1997~1999年俄罗斯的矿物原料进出口构成

注:数据中的分子表示进出口的数量:分母表示原料的价值(100万美元)。
符号“—”表示数据不详。
资料来源:俄罗斯联邦自然资源部。
出口的第一类矿产资源:其原料基地的开发程度相当高,具备成熟生产能力(采矿和制品加工)的石油、天然气、煤炭、铁、铜、镍、金、铂、金刚石、钾盐和石棉。俄罗斯有色金属(铝、铜、镍以及近年来锡、钨、钼)的出口主要是原料出口,深加工制品所占的份额不超过10%。俄罗斯有色金属的出口对象主要是欧洲国家和美国。
出口的第二类矿产资源:其原料基地的开发程度不够(或实际上尚未开发)但具备成熟生产能力的铝和钛。铝锭(初级产品)占据了俄罗斯有色金属出口的一半以上。由于俄罗斯国内的铝土矿奇缺,所以铝厂60%以上的原料依靠进口。
出口的第三类矿产资源:其原料基地的开发程度不够且生产能力相对落后的锌、铅、稀有元素、萤石、氧化钡、石墨、高岭土、斑脱土及其他矿产品。
进口的矿产资源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指那些依靠本国原料不能保障今后若干年(2005~2010年)国内需求的矿种:锰、铬、铝土矿、优质高岭土、斑脱土、萤石、氧化钡、二氧化物、钛、锆。
第二类是指那些原料基地开发程度很低,只有扩大进口才能弥补国内不足的矿产资源:铀、铅、稀有元素及其他矿产。开发这类资源的已探明储量和前景储量还需要一段时间,可初步确定,俄罗斯经济对这类资源进口的依赖还要维持5~15年。
分析世界主要矿物原料供需规律及其矿产品的价格波动可以看出,某些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矿产资源的开采和需求总量。例如,1997年年底和1998年年初亚太地区出现的经济和金融危机过后,大多数矿产资源的开采及需求量都在增长,国际市场上主要矿产品的价格也呈现出很好的行情。毫无疑问,矿物原料行业在经济危机之后还将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继续起着巨大的作用。
再回到战略性矿物原料的问题上来。必须特别强调,这个问题至今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俄罗斯联邦和地方政府都没有关于战略性矿物原料的法规。因此,制定战略资源保护联邦规划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在规划中应考虑以下因素:
(1)在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确定战略资源保护的理论基础。
(2)从政治任务和考虑到“特殊时期”国民经济的需求出发,制定满足国家发展需要必须的矿物原料基数。
(3)根据国家发展必须的矿物原料基数来确定地质工作的科研任务及实际工作量。
(4)采取下列措施来建立战略储备:
·确定勘探新区时应优先在有前景的地区安排地质勘探工作,以取得显著成果。
·为短缺矿种建立已探明矿区和拟开发矿区的详细档案。
·建设地上的和地下的贮存设施,以便长时间保存已开采和已加工的矿物原料。
当然,战略性矿产资源的保护问题不仅仅是这些。前苏联的经验表明,首先需要明确地提出问题,然后要搞清楚这个问题的战略性实质并向领导者详细汇报,使这个问题成为领导机关和执行人员坚定的政治意志。剩下的所有事情便是技术问题,制定计划和确定明晰的工作方向。今后所有的工作都应按既定方针去办,便有可能取得最终的成果。
我不想让读者留下这样的印象,以为上述问题非常容易解决。必须看到,在国家预算体制下一般只向重大基础地质研究(区域地质填图等)项目,以及特别紧缺矿种的普查勘探项目拨款。因此,加强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的保护工作应该提高其优先级别,把解决矿区勘探、开采和补充勘探工作的财政拨款问题提到特别重要的位置上来。

3. 简述!俄罗斯矿物资源对俄国工业发展的影响?

俄罗斯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并且大部分地区都处于北纬50°~70°的范围之内。这样的领土范围和纬度位置对其自然环境及工农业生产,以至人口的分布都有很大的影响。正因为纬度高,才导致气温常年较低;面积广阔,为复杂的地形和丰富的矿产提供了条件。 

俄罗斯的矿产资源种类齐全、蕴藏量十分丰富。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资源能够自给的国家之一。这是国土辽阔的一个结果,同时也是俄罗斯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之一。 

俄罗斯矿产资源潜力巨大,拥有世界37%的矿产资源。资源潜在总价值28万亿美元。目前,在俄罗斯已发现和探明大约2万多处矿产地(包括燃料资源)。据有关资料介绍,在矿产基地结构中,黑色和有色金属占13%、非金属矿原料占15%、金刚石和贵金属占1%。俄矿产资源保障程度高于其他国家,多数矿产储量居世界前列:铁矿、金刚石和锑矿、锡矿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一位,铝矿储量居第二位、金矿储量居第四位,钾盐储量占世界的31%、钴矿储量占21%;其它一些矿产储量也占世界相当大份额。如此丰富的矿产资源是保障俄罗斯国内需求并实现对外出口的坚实基础。俄罗斯37%的矿产资源已投入工业开发。采矿业在俄经济困难时期对国家经济生存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上世纪90年代在矿产(不包括金刚石)开采量下降的情况下,俄一系列矿产(煤、镍、钴、铁、稀有金属、铂、金刚石、磷灰石、钾盐等)开采量仍占世界的一定比重,并且是世界最大的主要有色金属:铝、铜、镍的出口国。矿产原料及其加工品(不包括石油天然气)的出口保障俄外汇收入的20%以上。俄矿产资源的绝大部分集中在其东部的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该地区蕴藏着全俄80%以上已探明的各种矿产资源,储量潜在价值为25万亿美元,是俄罗斯最主要的矿物原料基地。而且,也是当今世界仅存的矿产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的地区。


1.近年来每年从俄罗斯地下采收的矿物原料价值,虽依国际市场行情和矿物原料产品价格不同而有变化,但按国际市场价格算约1000亿美元(不算砂、粘土、碎石、砾石、地下水等)。其中能源资源(天然气、石油、煤、铀)占到80%。 

2.矿物原料基地和矿物原料经济部门的状况,总体说是一个极重要的地缘政治因素,影响国家安全,其中包括国家的经济安全。这方面的问题,即矿物原料基地现状中的一些负面和薄弱环节,直接间接地影响国家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矿物原料基地的发展速度应当足以满足国家对矿物原料和保证出口的当前和长远需要。 

3.矿物原料基地的发展战略应考虑其现状的薄弱环节,应建立在预测消费矿物原料部门的发展、燃料动力资源消费增长趋势的基础上。摆脱危机之後,不论按何种方案发展国家经济,到2005~2010年,对燃料-动力资源和其他矿产的需求量,按现有的预测,都将比1997~1998年增长8~12%,其中黑色金属—7~14%,有色金属—37~60%,稀有金属—33~50%。这个预测说明,今後几十年,俄罗斯仍存在对增加燃料-动力原料、黑色和有色金属、农肥和化工原料、建材原料生产的客观需要。 

4.在对矿物原料基地开发产生直接负面影响的薄弱环节中,有许多问题是俄罗斯辽阔领土的自然条件及其地质构造特点造成的。大多数矿床的地理位置不利,从而使一些含普通矿石甚至按国际标准看是较富矿石的大矿床变成“呆矿”。 

5.不利的气候条件(俄罗斯约有65%的领土处於北部地区)经推广现代方法提取回收矿产造成困难。但是,依靠研制和应用采矿和选矿的最新技术,使矿床开发集约化,可以部分解决提高俄罗斯矿床的竞争能力问题。 

6.俄罗斯领土上的地壳地质发展历史特点,不利於在这里产生红土(铝土矿)、氧化锰矿等。区域性矿物原料短缺(西部燃料,东部铁矿),个别企业探明储量保证不足。前蘇联时期对俄罗斯地下资源的地质研究重视不够,导致铬铁矿、铀和其他一些矿产探明储量短缺.个别矿产,准采和开采矿物原料基地的结构失调(金)。这些问题首先应靠加大地勘工作力度解决。 

7.只要采取措施从法律法规上保证在新条件下进行地勘工作,国家支援开发低利润、需要大量资金的矿床和运输已采出的矿产,则消除自然因素和前蘇联时期遗留下来的问题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可能的。 

8.《产品分成协议法》只适用於国家经济摆脱危机的初期。产品分成协议实际上是使根据该法转让的矿床脱离国家管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好是走探明储量资本化的道路,以便消灭俄罗斯公司股票价值与外国股票价值的差别(相差一个数量级以上)。而且,具有重要战略和经济意义的矿床,其股票控制额应属於国家。

简述!俄罗斯矿物资源对俄国工业发展的影响?

4. 俄罗斯矿产资源对其工业的影响是

俄罗斯矿产资源丰富, 
1) 工业类型上, 钢铁工业和冶金行业规模巨大, 经济以资源贸易为主;
2) 由于储量丰富, 且历史上缺乏市场经济竞争, 造成行业内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严重;

5. 俄罗斯地质工作与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的现状

国土地质调查工作及其管理体系对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前景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当前俄罗斯地质工作与矿物原料基地的状况十分令人担忧。俄罗斯联邦国家层面的地质业务部门遭到严重破坏的后果是,仅最近7年来国内地质勘探工作总量便减少了三分之二以上,几乎所有矿产的新增储量都弥补不了开采量,尤其是石油、天然气资源。同时,在税法的草案中还规定要进一步削减用于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的补偿费比例。这样一来,到2005年地质勘探工作量将减少到1997年水平的75%~80%,从而将导致新增储量降至石油天然气开采量的40%和煤炭开采量的70%。
在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还存在着一些非常尖锐的问题。虽然国家地质工作的研究程度在提高,也为今后找矿勘探做了不少基础性填图工作,但我国地质储量配置不合理的现象仍十分突出。目前只有20%的国土面积有符合现代要求的1∶200000比例尺的国家地质图,55%的领土上地质工作预研究程度还很低,还有25%的面积正在进行综合地质填图。在这种情况下,要完成2005~2015年各类矿物原料基地的发展规划,就必须首先打好地质工作基础,所以在2005年之前应首先在将近30%的国土面积上加强预研究工作。然而,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
众所周知,地质调查工作一直以采矿企业上交的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资源补偿费作为基金的主要来源之一。到1992年止,从采矿企业那里扣出原料基地资源补偿费的做法已经搞了40多年。实践证明,这种由国家组织地质资源调查的模式是完全成功的。但是,近年来采矿企业拖欠资源补偿费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据1999年4月1日的统计,企业拖欠的补偿费约达35亿卢布,相当于联邦预算全年的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基金总额。这正是许多重要地区地质普查工作暂停的原因之一。
据俄罗斯联邦自然资源部提供的数据,为了扭转石油天然气企业产量下降的趋势,必须开发35亿立方米天然气和45亿吨石油储量。考虑到老油田对已探明石油储量进行工业开发时,每百万吨的成本约为200万~500万美元(新区要1000万~1500万美元),所以近5年内仅仅为保证老油田的开采量增长就需要90亿~220亿美元。如果把新油田开发和老油田改造合在一起考虑则需投入210亿~245亿美元。
经济改革以来,我国于1999年第一次对地质勘探工作的拨款办法作了适当调整。结果使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的基金总量几乎超过了上年结算值的60%,达到1998年水平的229%。1999年集中用于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的基金占联邦预算的14%,比过去增长了3%左右(表6.1)。

表6.1 1998~1999年对地质勘探工作的拨款情况(百万卢布)

1999年整个用于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的地质勘探基金总数为209.37亿卢布,其中,来自联邦预算43.18亿卢布(为1998年的192%),来自联邦主体预算58.67亿卢布(为1998年的98%),采矿企业提交的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资源补偿费107.52亿卢布(为1998年的151%)。于是,1999年整个地质勘探工作的总费用达245亿卢布,为1998年的103%(但只达到1991年水平的31%~35%)。
1999年石油天然气钻井的数量呈持续下降趋势,钻探工作量123.4万米,仅为1998年的95%。参数井总工作量由1998年的2.24万米降为1999年的1.88万米,普查井由93.29万米降为82.65万米,而勘探井由34.27万米增至38.86万米。尽管1999年获得的储量有所增长,但仍无法补偿多年来的开采总量,运营企业超前消耗原料基地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尤其是一批重要能源原料基地的再生产问题仍处于危机状态(表6.2)。

表6.2 1998~1999年矿产储量的增长与消耗(%)

可以说,国家矿物原料基地萎缩是地质勘探工作拨款减少的直接结果。虽然我们在前苏联时期超前完成了大量的地质调查工作,为各类矿物原料准备了大量的后备储量,但是总有坐吃山空的时候。近年来,由于俄罗斯许多老矿区长期超强开采使得已探明储量消耗很快,其品位和数量不断下降,一批重要采矿地区和现有采矿企业的原料基地情况急剧恶化,开采的条件也越来越复杂化。
大家知道,俄罗斯联邦国务委员会二司曾规定要减少用于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的资源补偿费额度。这样一来,预计到2005年地质勘探工作量只相当于1997年的75%~80%,将导致石油天然气的新增储量降至全年开采量的40%,煤的新增储量降至开采总量的70%。根据2005年可能的地质勘探经费来源预计,其他矿物原料的新增储量也远不能满足全年开采总量的需求。
从扩大再生产的观点来看待,假如到2005年我国矿物原料基地的发展要比现有水平增长25%~30%,矿物原料的开采总量要达到1991年的水平,按俄罗斯自然资源部的估计最少需要750亿~800亿美元,而要完全恢复到历史上最强的生产能力则需要960亿~1050亿美元。这些数字的总和大约与俄罗斯一年的矿业产量实际价值相当(按近年来的国际价格换算约为950亿~1050亿美元),其中80%左右来自能源,还有一些普通矿产尚未包括进去。作为对照,我们来看看国外的情况,美国的投资数字比俄罗斯高40%~50%,中国大致与俄罗斯相当,而其他国家则相对少些。
近年来,对地质勘探投资的构成有了明显的变化,在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的费用中约有25%~29%来自私人资金和矿山企业自有资金,另71%~75%则来自国家拨给地质勘探部门的基金。
虽然1999年以来出现了地质勘探工作拨款比前几年总体好转的情况下,但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专用基金使用不合理的问题却比以前更加突出了。曾进行的财务大检查揭露了一批违反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基金使用规定的案例。现已查明,有50%以上的基金费用未按规定的用途使用。根据自然资源部的数据,列入联邦预算的基金费用中只有46.3%属于合理使用,列入地方预算的经费中只有65%,而采矿企业自有资金中有90%属于合理使用。整个来说,由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资源补偿费构成的基金额度中只有15%属于专款专用(表6.3)。也就是说,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基金未做到专款专用也是矿产新增储量少于其开采量的重要原因之一。

表6.3 2000年由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基金给地质勘探工作的拨款

我们认为,我国矿物原料领域出现危机的主要原因是地质勘探部门与整个矿物原料行业体制改革中出现的失误。大家记得,在俄罗斯联邦的《地下资源法》(1992年)中曾规定,国家仅限于参加矿产资源的普查和已查明储量的评价,而勘探任务(这是设计和建设矿山的重要部分)则交给采矿企业。这样看起来似乎可以减轻国家在地质勘探投入方面的负担。其目的是希望采矿企业投入更多的自有资金或其他非国有资金用于矿产勘探和寻找新的后备基地。但实际情况相反,国家留给矿山企业支配的资金,企业不会自觉地用在寻找新的后备基地上,只会用在企业的经营性消费上,或者在比较好的情况下,用于在役矿区所需的补充勘探上。这样的财政税务政策造成的结果是,新区的地质勘探工作实际上已经中断,普查获得的储量将慢慢枯竭。因此,关于矿物原料新区的开发问题非常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
由近年来的实践可以看出,虽然从主体上明确了原料基地再生产基金的分配,但这只占企业销售总额的10%,70%留给了联邦主体支配,用于地方上的开采,这已经预示着这笔基金不可能得到有效利用。地方上肯定还将把资金投向已知的矿区,因为它可以在短期内产生效益,这正是地方领导人关心的政绩。
还必须考虑到下述情况。根据俄罗斯财政部的提议,预计在税务体制改革的5年内将不再提取原料基地的再生产基金,也就是说要中止地质勘探工作的主要拨款来源。制订政策的人根本不了解当前严峻的形势:地质勘探工作和采矿生产持续下滑,对国有矿山企业的投资积极性极低,采矿企业的自有资金非常有限,投给地质调查和原料基地再生产的自有资金还不超过实际需要的5%~10%。也就是说,俄罗斯财政部没有考虑到我国主要矿区后备储量不足的尖锐问题,没有认识到解决好这个问题对于保障国家基础经济稳定,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俄罗斯联邦自然资源部已清醒地看到,现有采矿企业的储量指标已接近危险状态,特别是石油资源。一般来说,当矿区地下资源被开采35%以上时,该矿区的开采成本将增高,该地区的经济状况将开始走下坡路。而我国北高加索地区油气资源的采空量已达70%~80%,乌拉尔-波沃尔日地区已达50%~70%,东西西伯利亚地区已达40%~45%。
开发油气远景区的经验表明,为了准备一块有工业开采价值的资源基地,通常需要在集中大量资金(不少于地质勘探工作所需资金总量50%)的条件下工作10~15年。也就是说,60~70年代为准备西西伯利亚地区的资源基地,每年的总投入超过20亿美元。在目前的条件下,即使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也必须进行大规模的地质调查和地球物理勘查,才能在尚未开发地区做好资源新基地的准备。因此,必须有大量的资金作保证。想靠采油公司的力量来完成油气新区的开发任务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目前石油公司只能用矿区分配到的资金来维持现有开采水平的储量。此外,当前新开发的资源基地往往地层结构很复杂,加之更严格的税收环境,使50%以上新增储量在进行工业开发时将无利润可言。因此,进行新区地质勘探工作时应把这部分资金集中用在提高储量品质上(提高回采率和储量的密集程度)。所以说,要在东西伯利亚等地区准备石油天然气新区,要在贝加尔-阿姆尔斯克沿线开展地质预研究并建成十来处面向亚太地区市场的煤、铀、金、铁、多金属矿和化肥原料基地,都将面临资金保障的尖锐问题。
由此引出一个重要的话题——必须保留为原料基地再生产提取基金的现行系统,它是依据俄罗斯联邦《地下资源法》对地下资源进行研究和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的主要拨款来源。我国于1989年开始讨论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的资金来源问题,并于1992年开始立法,当时曾明确这是一项临时措施,目的在于防止国家的地下资源出现难以为继的危机。尽管还需要对当前的基金管理办法作些适当补充,但关于基金提取与使用的法律基础已经相当规范了。为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提取资源补偿费作为基金的制度有效期一般定为8~10年,即完全偿还国家以前为地质勘探工作长时间累计投资的款项。于是,1997年曾建立了矿物原料基地再生的专项预算基金,有了它就可切实把地质勘探工作量稳定在最低水平上。
你使用了国家为你提供的矿产储量并获利,你就应该向国家缴纳资源补偿费。对于一个奉公守法的社会而言,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有些业主就是不愿意上交资源补偿费,或者提供假的报表,或者开出非常低的公司内部价格以应付税收,同时把大部分资金用于其他目的,从而不可能维持原料基地的简单再生产。这就是我们的生活逻辑:期望+等待!
必须清醒地看到,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不是靠国家预算资金来扶持矿物原料基地的,虽然在私有化进程中这些基地可能变成私人公司的地盘,掌握在个人手中,虽然国家用在原料基地建设上的总费用超过了俄罗斯年预算的10倍,但国家还是要这样做。因为在这些原料基地变成赢利的矿山(油田)后,国家有权回过头来向他们提取新一轮原料基地的再生产资源补偿费。
除油气资源原料基地之外,我国固体矿产领域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不能保证必须的拨款数额。表6.4以各类固体矿产生产形势较好,投资力度较大的1997年为基础,说明了今后各年要达到预期开采水平所需投入的生产能力,即必须的拨款比例。

表6.4 与1997年相比,保障今后各年达到预计开采水平所需投入的生产能力(%)

注:∗分子——最小开采量方案,分母——最大开采量方案。
由于近年来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的速率急剧下降,俄罗斯现有矿物原料综合企业原料保障程度的现状已非常令人担忧。对于铁矿而言,新增储量只能补偿每年开采量的15%~20%:而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只能补偿30%~40%,天然气只能补偿40%~50%。根据1995~1999年进行的固体矿产储量复查,它们的总量已减少28%~30%。据专家委员会估计,在铝、铅、锡、锌矿的储量中有一半以上的储量在当前技术条件下不适合开采,或者说,开采出来也要赔本。
从地域政治的观点来看,上述关系到俄罗斯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的问题是非常严峻的。

俄罗斯地质工作与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