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要在A股上市,会有什么影响?是大大的利空吗?为什么对股市会有那么大的打击?以后

2024-05-04 18:37

1. 中行要在A股上市,会有什么影响?是大大的利空吗?为什么对股市会有那么大的打击?以后

中行要在A股上市,还要发行很多新股,是利空,二级市场资金纷纷撤出申购新股,造成股市资金缺血,无足够资金推动,股市还会涨吗?发行新股短期对市场压力不小,但不必恐慌,短线回调,正是中长线介入的极好时机,如再有急跌,可大胆建仓.

中行要在A股上市,会有什么影响?是大大的利空吗?为什么对股市会有那么大的打击?以后

2. 为什么说国家要救A股市场呢?难道A股会死了么?为什么会死了?不就是没人买吗?是不是说国家会不给他上市?

国家一直没有救市的概念,只是散户亏惨了,然后一些无良的媒体也跟着唱白脸救市,市场从来都不是救的。钱就这么多,股市玩的是财富转移游戏!本身就上面来弄你口袋里的钱.

3. 产业资本,企业集团与公私募在a股市场上有什么区别呢? 假设一个公募或私募有足够大的力量,那么它能不

如果以你举例的农业银行来说,任何公募或私募是不可能。
农行是央企,政府控股A股的90.8%,H股的95%,政府是不会出让出更多的股份。
公募私募投资的目的是赚钱,而参与银行的经营需要相关的管理能力,他们自然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必要。

撇开你举例的农行,换成其他的家族上市公司,或者其他非国企央企的中小企业,只要有机构想收购公司完全可以从二级市场上进行收购,前提是外面流通的股票超过50%

产业资本,企业集团与公私募在a股市场上有什么区别呢? 假设一个公募或私募有足够大的力量,那么它能不

4. 一个恶意圈钱的市场使大多投资者伤痕累累,A股还有希望吗?

这个市场易于操作的好机会就像戈壁之中的玉石,稀少但确实存在,要具慧眼,也要耐心等待。

5. A股市场哪几家上市公司具有垄断性?

中石油、中石化是最具有垄断性的上市公司之一,东方电气和中核股份是垄断核电的上市公司;张裕A是垄断葡萄酒的上市公司;贵州茅台是垄断高端白酒的上市公司;稀土高科是垄断稀土的上市公司;沈阳机床是垄断数控高端机床制造的上市公司,很多的有行业的、资源的、能源的、通讯的等等。

A股市场哪几家上市公司具有垄断性?

6. 在A股市场上市的公司同时在美股市场上市,他们的财务报告为什么会不同?

会计方法不同
再一个可能是上市的资产不同(比如一个集团有两个分公司,1分公司在大陆上市,2分公司在香港上市)

7. 我国股票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好像从业考试的教材上写着 是国民经济的指向标

我国股票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8. 中国人民银行可以上市吗?

中国人民银行不能上市,因为它是中央国家机关!!!

商业银行可以上市(如:工行、建行、农行、中行等)

国有银行能不能上市? 
  在这里出现了一个悖论:如果上了市才能成为好银行,那么上市之前就不是好银行,而不是好银行则不应当上市。国有银行上市颠倒了逻辑顺序。应当在银行上市之前提高资本充足率,使得银行成为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稳定的金融机构。然后才讨论是否应当上市。

  近来,频频出现商业银行要求上市的呼声。深圳发展银行、浦东发展银行、民生银行已经上市。招商银行、华夏银行也发布信息,希望在短期内上市。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中国银行上市的呼声最高。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正在进行改组,据说它的海外部分要首先上市。其他的几家国有银行也希望尽快上市。好像金融改革的关键在于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银行上市是否会成为金融改革的突破口?会不会出现“一股就灵”的奇迹?
  国有银行能不能上市?也许有人认为,这难道还成问题吗?四大国有银行是“国家所有,国家信誉”,只要国家批准,要上市还不是轻而易举?
  事情未必如此简单。企业上市是直接融资行为,上市的前提条件是信息透明化。也就是说,企业为了扩大再生产,拿出一部分股权来换取外部资金。例如,企业自有资本10亿元,年利润1亿元。如果想把经营规模扩大一倍,需要资本20亿元,于是,这家企业通过上市,对外发行相当于10亿元的股票。如果企业的生产效益好,购买股票的人按照投资多少来分享利润。假若股票价格上升,股东们还可以从股票升值得到额外的收益。因此,上市的前提是,第一,企业要有自有资产,第二,要期望盈利。 

  家当知多少
  国有银行上市的第一关就是要弄清楚究竟有多少家当。企业上市时考虑的是净资产。如果企业注册资本是一亿元,但是欠别人的债务有2亿。那么,我们说这家企业资不抵债。别说上市,早就该破产倒闭了。国有银行的自有资产(一级资本)在总资产当中的比例称为资产充足率。按照《巴塞尔协议》,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应当在8%以上,如果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达不到这个标准就会影响银行的稳定性。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只有中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接近8%,其他各家都远远低于这个标准。换句话说,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中最多只有8%是属于自己的。银行拿储户的钱放贷,如果出现了不良贷款,自然应当由银行负责。因此,如果银行要上市,首先要把不良贷款的数字搞清楚。在这里有几笔帐非算不可。
  第一,按照官方数字,四大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总额为24%左右。显然,中央银行没有任何理由夸大这个数字,只少不多。
  第二,按照官方报导,被“剥离”到四大资产公司的不良贷款有13000亿元。就算四大资产公司讨债的本事很大,按照一般规律,能要回来30%就算很成功了。那么还有将近10000亿的坏帐。这是四大商业银行欠老百姓的钱,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储蓄者都有权把自己的存款要回去。倘若如此,四大商业银行怎么来补这个 
窟窿?如果把这10000亿算进去,银行的不良贷款总额要上升多少?
  第三,目前,国有银行计算不良贷款数目是采用“一滞二呆”的分类原则计算的。朱总理在1998年的金融工作会议上曾经明确指出,“我们不要盲目在所有领域都照搬国际惯例,但是在贷款分类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采纳国际惯例。”在2002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他再度强调“商业银行从今年开始要全面实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制度”。按照“一逾两呆”,贷款逾期3年才划为呆滞,借款人走死逃亡才划为呆帐。而“五级分类”只要借款人不能归还本息30至90天就列入不良贷款。假定国有银行认真地采用了“五级分类”,许多现在算为正常的贷款将变成不良贷款,不知道这样一来,银行的不良贷款还要上升多少?
  第四,“五级分类”与“一逾两呆”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考虑信贷质量。如果一个企业借了10笔款,按照“五级分类”,只要有一笔贷款不能按时归还,鉴于这个借款者缺乏信用,其他贷款都要列入问题贷款。可是按照“一逾二呆”,只要其他贷款尚未到期就不算。如果按照“五级分类”,信用破产的国有企业有多少?银行的不良贷款还要上升多少?
  第五,四大银行的大部分贷款都给了国有企业,特别是目前上市的几千家国 有企业。当计算不良贷款的时候,是按照这些企业的帐面数字来评估的。可是,有人估计至少80%的上市公司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假帐。“银广夏”就是一个例子。前不久还被称为资产质量特别优秀的好企业,说破产就破产了,揭开盖子来,尽是假帐。如果还有更多的上市公司隐瞒了巨额亏损,那么一旦搞清楚了这些公司的帐目,岂不是又要给银行的不良贷款大大增加一笔?
  银行上市要不要算清楚帐目?如果算清楚了帐,国有银行能够拿出来合股的资本究竟有多少?虽然银行的情况和企业不尽相同,但是基本道理是一样的。如果一家银行的自有资本是10亿,但是贷款的坏帐也有10亿之多,事实上,这家银行已经把自己的资本全赔光了。银行的钱都是别人的。凭什么拿别人的钱上市呢?如果不良贷款比银行的一级资本还多得多,那么凭什么上市?倘若某个公司已经是资不抵债了,公之于众,还有人敢买这种股票吗?如果不告诉老百姓真话,靠造假帐上市,今后怎么办?
  “家丑不可外扬”,如果国有银行不上市,那么,尽管现存的不良贷款数额巨大,但是还可以慢慢对付。如果一定要急于上市,岂不是马上就要踩响这个大地雷?

  上市的逻辑顺序
  为什么国有银行如此急于上市?许多企业上市是为了取得发展资金,国有银行缺资金吗?目前金融市场过于单一,民众的积蓄只能存进银行。由于市场疲软、通货紧缩、投资不足,银行里的钱贷不出去。国有银行的战略发展方向不是扩张而是向中心城市收缩。从广义上来讲,银行里的钱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从国有银行自身运行机制来看,没有急于上市的理由。
  据说,银行上市的目的就是要筹集资金,使得银行能够达到资本充足率。在这里出现了一个悖论:如果上了市才能成为好银行,那么上市之前就不是好银行,而不是好银行则不应当上市。国有银行上市颠倒了逻辑顺序。应当在银行上市之前提高资本充足率,使得银行成为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稳定的金融机构。然后才讨论是否应当上市。
  另外,要将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提高1%,至少需要500亿。要使中国四大国有银行达到所需的资本充足率,至少需要几千亿元。上哪里去找这笔巨款?近年来,上海、深圳股市每年筹集不过几千亿元资金,倘若国有银行上市,一下子吸收了如此巨额资金,还不得把股市压趴下来?
  至于说国有银行上市之后能否给股东带来利润,能否建立有效的现代企业制度、实行董事会的有效监督,能否通过上市提高效率,防范金融风险等等,这些问题 
都不是轻易能够回答的。有鉴于此,国有银行上市还是慢点谈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