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写的{中国建筑的特征}

2024-05-17 13:49

1. 梁思成写的{中国建筑的特征}

中国建筑历史研究的开拓者——梁思成。他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梁思成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梁思成写的{中国建筑的特征}

2. 梁思成谈建筑的介绍

图书《梁思成谈建筑》,作者梁思成,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梁思成先生的建筑创作思想和理论著述,代表着中国第一代建筑师探索传统与现代结合理论与实践之集大成。

3. 梁思成谈建筑的作者简介

梁思成(1901-1972)著名建筑家。 1924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1927年获建筑硕士学位。同年,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学习。1928年回国,任东北大学建筑系系主任和教授。1931年任中国营造学社法式部主任。1932年任北京大学教授,讲授中国建筑史。1933年兼任清华大学教授,讲授建筑学。1947年获普林斯顿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梁思成先生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主持并参加调查过2000多处古代建筑的实例,积累了大量的中国古代建筑的珍贵资料,对中国古代建筑、古代艺术发展、特征和成就进行过系统和深入的研究。积极参加首都北京的城市规划和北京十大建筑的设计工作。努力探索中国建筑的创作道路,还提出文物建筑保护的理论和方法,在建筑学方面贡献突出。1919年设计清华大学王国维先生纪念碑,1934年设计北京大学地质馆,1949年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

梁思成谈建筑的作者简介

4. 中国建筑史的梁思成著作《中国建筑史》

版本一书名: 中国建筑史作者:梁思成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时间:2011-1-1ISBN: 9787108033536开本: 16开定价: 65.00 元版本二书名:中国建筑史ISBN: 978-7-5306-4881-0作者:梁思成开本:大32开装订:平字数:266 千字定价:¥24.00版印次:1-1原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责任编辑:董令生出版日期:2007-09-01 《中国建筑史》 是中国建筑历史的宗师梁思成于战火纷飞的1944年在四川宜宾的李庄完成的扛鼎之作,是第一本中国人自己编写的建筑史。当时对中国建筑的研究尚处于起步的阶段,对古建筑的实地调查也仅仅限于l932--1937年这短短的5年时间。在这样短的时间里,要弄清中国建筑两千年来发展的历史源流,梳理清楚其发展脉络,自然只能先从主流建筑人手,这就是为什么此书内容侧重于宫殿庙宇(即重点在大木作)。而对中国建筑中极富特色的园林,丰富多彩的民居基本没有论及。此书完成后,先生深感建筑史尚需深入的课题还很多。但当时正是抗战胜利,军兴以还,各地城市摧毁已甚,失地收复之后,立即有复兴焦土的艰巨工作随之而至,所需人才当以万计,当务之急是为国家造就建设人才,首先是建筑师。今后数十年,国家建设实有待于此辈人才之养成。因此他到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建筑史的研究只得暂缓进行。本书是先生的重要遗著,因此补充的图片也全部采用当年先生所拍摄的图片,尽管这批图片经过水残质量已大不如前了。《中国建筑史》除供高等学校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作教材外,也可供考古、风景园林、旅游、工艺美术、舞美等专业人员及广大读者阅读、参考。全书分中国古代建筑、近代中国建筑、现代中国建筑三部分,每一部分除对发展概况进行综述外,重点对城市建设与各类型的建筑作了分章论述。其中古代建筑部分所占分量较重,内容较系统、全面,对木构建筑特征和清式建筑做法也辟有专章介绍;近现代建筑部分则着重于建筑发展的概括论述和典型实例的分析,使读者对近、现代中国建筑的发展有一个完整而具体的了解。为了使读者获得更丰富而形象的相关信息,《中国建筑史》还配有光盘,收录古代建筑重要实例的彩色照片约千幅。 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代序)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中国建筑之特征第二节 中国建筑史之分期第三节 《营造法式》与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一 《营造法式》二 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第二章上古时期第一节 上古第二节春秋战国第三节 秦第三章 两 汉第一节 文献上两都建筑活动之大略第二节 汉代实物第三节 汉代建筑特征之分析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第一节 文献上魏·晋建筑之大略第二节 南北朝之建筑活动第三节 南北朝实物第四节 南北朝建筑特征之分析第五章 隋·唐第一节 隋·唐都市宫苑陵墓寺观建筑之梗概第二节 隋·唐实物第三节 隋·唐之建筑特征一 建筑型类二 细节分析.第六章 五代·宋·辽·金第一节 五代汴梁之建设第二节 北宋之宫殿苑囿寺观都市第三节 辽之都市及宫殿第四节 金之都市宫殿佛寺第五节 南宋之临安第六节 五代·宋·辽·金之实物一 木构二 砖石塔幢三 其它第七节 宋·辽·金建筑特征之分析一 建筑型类二 细节分析第七章 元·明·清第一节 元·明·清宫殿建筑大略第二节 元代实物一 元代木构二 元代砖石建筑第三节 明代实物一 都市二 明代木构三 陵墓四 明代佛塔及其它砖石建筑第四节 清代实物一 宫殿二 苑囿离宫及庭园三 坛庙四 陵墓五 寺庙六 砖石塔七 住宅八 桥梁九 牌坊第五节 元·明·清建筑特征之分析一 建筑型类二 细节分析第八章 结 尾——清末及民国以后之建筑附文一 油印本《中国建筑史·前言》二 读乐嘉藻《中国建筑史》辟谬后 记

5. 中国建筑史 梁思成写于什么时候

《中国建筑史》由自1939年起担任中央博物院建筑史料编纂委员会主任的梁思成编写。从42年开始着手编写中国建筑史,两年后完成。这是我国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比较完善、系统的中国建筑史。
1942年开始写,两年写好,因此写成于1944年

中国建筑史 梁思成写于什么时候

6. 梁思成中国古代建筑史?

  梁思成是近代有名的建筑学家。大家平时会关注aa吗?关于aa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aa,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的简介  
    中国建筑乃一独立之结构系统,历史悠长,散布区域辽阔。在军事,政治及思想方面,中国虽常与他族接触,但建筑之基本结构及部署之原则,仅有和缓之变迁,顺序之进展,直至最近半世纪,未受其它建筑之影响。数千年来无遽变之迹,渗杂之象,一贯以其独特纯粹之木构系统,随我民族足迹所至,树立文化表志 
     的主要特征:  
    一、属于结构取法及发展方面之特征,有以下可注意者四点: 
 
    一以木料为主要构材。世界它系建筑,多渐采用石料以替代其原始之木构,故仅于石面浮雕木质构材之形,以为装饰,其主要造法则依石料垒砌之法,产生其形制。中国始终保持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故其形式为木造结构之直接表现。 
 
  
 
    二历用构架制之结构原则 既以木材为主,此结构原则乃为“梁柱式建筑”之“构架制”。以立柱四根,上施梁枋,牵制成为一“间”前后横木为枋,左右为梁。……此种构架制之特点,在使建筑物上部之一切荷载均由构架负担;承重者为其立柱与其梁枋,不借力于高墙厚壁之垒砌。建筑物中所有墙壁,无论其为砖石或为木板,均为“隔断墙”Curtain Wall,非负重之部分。是故门窗之分配毫不受墙壁之限制,而墙壁之设施,亦仅视分隔之需要。……中国建筑之……在极不同之自然环境下始终适用,实有赖于此构架制之绝大伸缩性也。 
 
    三以斗拱为结构之关键,并为度量单位 在木构架之横梁及立柱间过渡处,施横材方木相互垒叠,前后伸出作“斗拱”,与屋顶结构有密切关系,其功用在以伸出之拱承受上部结构之荷载,转纳于下部之立柱上,故为大建筑物所必用。……虽砖石之建筑物,如汉阙佛塔等,率多叠砌雕凿,仿木架斗拱形制。斗拱之组织与比例大小,历代不同,每可借其结构演变之序,以鉴定建筑物之年代,故对于斗拱之认识,实为研究中国建筑者所必具之基础知识。 
 
    四外部轮廓之特异 外部特征明显,迥异于他系建筑,乃造成其自身风格之特素。中国建筑之外轮廓予人以优美之印象,且富于吸引力。今分别言之如下: 
 
    1.翼展之屋顶部分 ……依梁架层叠及“举折”之法,以及角梁、翼角,椽及飞椽,脊吻等之应用,遂形成屋顶坡面,脊端,及檐边,转角各种曲线,柔和壮丽,为中国建筑物之冠冕,而被视为神秘风格之特征 
 
    2.崇厚阶基之衬托 中国建筑特征之一为阶基之重要;与崇峻屋瓦互为呼应。周秦西汉时尤甚。高台之风与游猎骑射并盛,其后日渐衰弛,至近世台基阶陛遂渐趋扁平,仅成文弱之衬托,非若当年之台榭,居高临下,作雄视山河之势。 
 
    3.前面玲珑木质之屋身 屋顶与台基间乃立面主要之中部,无论中国建筑物之外表若何魁伟,此段正面之表现仍为并立之木质楹柱与玲珑之窗户相间而成,鲜用墙壁。 
 
    4.院落之组织 凡主要殿堂必有其附属建筑物,联络周绕,如配厢、夹室、廊庑、周屋、山门、前殿、围墙、角楼之属,成为庭院之组织,始完成中国建筑物之全貌。除佛塔以外,单座之建筑物鲜有呈露其四周全部轮廓,使人得以远望其形状者。 
 
    5.彩色之施用 彩色之施用于内外构材之表面为中国建筑传统之法。……故中国建筑物虽名为多色,其大体重在有节制之点缀,气象庄严,雍容华贵,故虽有较繁缛者,亦可免淆杂俚俗之弊焉。 
 
    6.绝对均称与绝对自由之两种平面布局 以多座建筑合组而成之宫殿、官署、庙宇,乃至于住宅,通常均取左右均齐之绝对整齐对称之布局。……反之如优游闲处之庭园建筑,则常一反对称之隆重,出之以自由随意之变化。部署取高低曲折之趣,间以池沼花木,接近自然,而入诗画之境。 
 
    7.用石方法之失败 中国建筑数千年来,始终以木为主要构材,砖石常居辅材之位,故重要工程,以石营建者较少。 
     的原因:  
    l匠人对于石质力学缺乏了解。盖石性强于压力,而张力曲力弹力至弱,与木性相反……通常石匠用石之法,如各地石牌坊、石勾栏等所见,大多凿石为卯榫,使其构合如木,而不知利用其压力而垒砌之,故此类石建筑之崩坏者最多。2垫灰之恶劣。中国石匠既未能尽量利用石性之强点而避免其弱点,故对于垫灰问题,数千年来,尚无设法予以解决之努力。 
 
    二、属于环境思想方面,与其它建筑之历史背景迥然不同者,至少有以下可注意者四: 
 
    一不求原物长存之观念 ……此种见解习惯之深,乃有以下之结果: 
 
    1.满足于木材之沿用,达数千年;顺序发展木造精到之方法,而不深究砖石之代替及应用。 
 
    2.修葺原物之风,远不及重建之盛;历代增修拆建,素不重原物之储存,唯珍其旧址及其建立年代而已。 
 
    二建筑活动受道德观念之制裁……此种尚俭德,诎巧丽营建之风,加以阶级等第严格之规定,遂使建筑活动以节约单纯为是。崇伟新巧之作,既受限制,匠作之活跃进展,乃受若干影响。古代建筑记载之简缺亦有此特殊原因 
 
    三着重布置之规制 古之政治尚典章制度,至儒教兴盛,尤重礼仪。……记宫苑寺观亦皆详其平面部署制度,而略其立面形状及结构。 
 
    四建筑之术,师徒传授,不重书籍&……对于营造之学作艺术或历史之全盘记述,如画学之《历代名画记》或《宣和画谱》之作,则未有也。 
 
    中国建筑史之分期 
 
    一、上古或原始时期公元前200 年以前 自上古以至秦。此期间文献与实物双方资料皆极缺乏。 
 
    二、两汉时期公元前204—公元220 年 此四百余年间为中国建筑发育时期,建筑事业极为活跃,史籍中关于建筑之记载颇为丰富,建筑之结构形状则有遗物可考其大略。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90 年 &……佛教之兴盛则为建筑活动之一大动力。实物之在艺术表现上吸收有“希腊佛教式”Greece Buddhist之种种圆和生动之雕刻,饰纹、花草、鸟兽、人物之表现,乃脱汉时格调,创新作风,遗存至今者有石窟、佛塔、陵墓等。 
 
    四、隋、唐时期公元590—906 年……因政治安定,佛道两教兴盛,宫殿寺观之建筑均为活跃。天宝乱后,及会昌、后周两次灭法,建筑精华毁灭殆尽。……唐之建筑风格,既以倔强粗壮胜,其手法又以柔和精美见长,诚蔚然大观。 
 
    五、五代、宋、辽、金时期公元906—1280年 五代赵宋以后,中国之艺术,开始华丽细致,至宋中叶以后乃趋纤靡文弱之势。宋、辽、金均注重于宫殿之营建……至于塔幢,为数尤伙。作风手法,特征显著,规例谨慎,循旧制之途径,增减嬗变不已。 
 
    六、元、明、清时期公元1280—1912 年此期间建筑传统仍一仍古制。至明清之交,始有 *** 样式之输……外最后至清末,因与欧美接触频繁,醒于新异,标准摇动,以西洋建筑之式样渗入都市,一时呈现不知所从之混乱状态。于是民居市廛中,旧建筑之势力日弱。 
 
    七、民国时期公元1912 年以后 民国初年,建筑活动颇为沉滞。迨欧美建筑续渐开拓其市场于中国各通商口岸,而留学欧美之中国建筑师亦起而抗衡,于是欧式建筑之风大盛。近二十年来,建筑师始渐回顾及中国固有之建筑,遂有采其式样以营建近代新建筑者。自此而后,建筑师对于其设计样式均有其地域或时代式样之自觉,不若以前之惟传统是遵。

7. 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设计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选了梁思成先生的《中国建筑的特征》这篇文章,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和风格手法。
         了解说明文的写作特点。
         2.过程与方法:
         在阅读中探究中国建筑的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中国建筑的研究兴趣,使其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和风格手法
         教学难点:
         对文中出现的建筑名词的形象理解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不仅拥有巍峨的山川,秀美的河流,还有数不尽的名胜古迹,现在请同学们观看一组图片,同学们从中找出中国的建筑(图片展示),同学们为什么能从这组图片中一眼看出属于中国的建筑呢?中国的建筑是独具特色的,那么它到底有什么样的特点,能独立于世界建筑之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思成的《中国建筑的特征》,相信我们能从中找到答案。
         二、作者简介
         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广东省新会县人,是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长子。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直到1972年。历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
         梁思成教授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对建筑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建筑教育的开拓者之一。在学术研究方面,梁思成教授自20世纪30年代起,对我国古代建筑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他生前写的许多有关中国古代建筑的专著和论文。同时他还以巨大的政治热情,对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提出很多重要的建议,并参加了北京市城市规划工作,参加了国徽的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等建筑的设计工作,对建筑设计的民族形式进行了探索。梁思成教授,是我国最早用科学方法调查研究古代建筑和整理建筑文献的学者之一,他的著述是我国建筑界的一份宝贵遗产。
         三、课文分析
         1.解题:课文的题目“中国建筑的特征”,哪一个词是关键词?
         明确:特征
         2.中国建筑的特征十分丰富,在这篇课文中,作者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中国建筑的几点基本特征,下面请同学们用五分钟的时间快速浏览这九点基本特征,想一想,这九点基本特征,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哪些特征属于总体特征?哪些特征属于结构特征?哪些特征属于装饰特征?
         明确: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展开的。一二点属于总体特征,三至五点属于结构特征,六到九点属于装饰特征。
         3.在称赞中国建筑的坚固性中有句俗语“地陷墙塌屋不倒”,而中国的建筑之所以会如此的坚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结构的稳固性。作者用了三点来具体介绍中国建筑的结构特征,下面我们分成3组结合具体问题来研究一下中国建筑的结构特征。
         问题:1.中国房子是靠什么材料承重的?这种材料是怎样搭建成房子的基本构架的?2.什么是斗拱?它的作用是什么?3.举折、举架是怎样构成的,它作用是什么?
         明确:1).依靠木材承重。房身部分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成为一副梁架,每副梁架之间用枋、檩连接。
         2).斗拱是拱和斗综合构成的单位。作用是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以减少梁的折断的可能的。而正因为在斗拱的设计中体现出中国的建筑工匠们在建筑力学和建筑美学方面的智慧,斗拱的设计成为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3).举折、举架的作用是形成屋顶的坡度。
         4.从作者介绍的中国建筑的结构特征的介绍顺序中我们发现,一间房子由下而上可以分成三部分: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本身和上部翼状伸展的屋顶。那么,中国建筑体系中是如何把这一间间房子联系在一起的呢?我们来看《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一段描写(幻灯片展示:想着,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后面的婆子们已都下了轿,赶上前来。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通过这段描写,我们体会一下,中国的一所房子在平面布局上有什么样的特点?
         点击下一页分享更多 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设计        

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设计

8. 梁思成谈建筑的内容提要

他的指导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展示出其深度与广度。他指出的途径,随着中西文化的冲击、融汇而得以证实,并由表及里不断发展。他所积累的经验和阐述的见解是中国建筑理论的瑰宝,拂去历史尘埃更加光彩夺目。在改革开放、建筑创作空前活跃的今天,梁先生的建筑创作思想和理论著述仍然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我们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创作征途中,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指导作用。梁思成先生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主持并参加调查过2000多处古代建筑的实例,积累了大量的中国古代建筑的珍贵资料,对中国古代建筑、古代艺术发展、特征和成就进行过系统和深入的研究。积极参加首都北京的城市规划和北京十大建筑的设计工作。努力探索中国建筑的创作道路,还提出文物建筑保护的理论和方法,在建筑学方面贡献突出。 建筑是文化的记录,是历史,它反映时代的步伐。研究建筑史的人,要能敏锐地区别时代的艺术特点,能感到历史的步伐。 建筑除物质功能外,更重要的在于它是艺术。建筑师不是把一些东西堆砌起来,画出来。建筑师得有想法,有立意,创作在其中,有激情在里面才能满怀热情地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