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

2024-05-05 03:04

1. 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

1、资产
计税基础
是指企业收回资产
账面价值
过程中2113,计算
应纳税所得
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该项资产在未来使用或最终处置时,允许作为成本或费用于
税前列支
的金额。
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某一资产
资产负债表日
的计税基础=成本-以前期间已税5261前列支的金额
2、
负债计税基础
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
时按照税法规定可4102予抵扣的金额。
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一般负债的确认和清偿不影响所得税的计算。
扩展资料
固定资产
以各种1653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初始确认时
入账价值
基本上是被税法认可的,即取得时其账面价值一般等于计税基础。
固定资产在持有期间进行后续计量时,会计上的基本计量模式是“成本-累计回折旧-固定资产
减值准备
”。会计与税收处理的差异主要来自于折旧方法、折旧年限的不同答以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
1、折旧方法、折旧年限产生的差异
2、因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产生的差异
账面价值=实际成本-会计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税法累计折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计税基础

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

2. 资产的计税基础和负债的计税基础的通俗意思?

负债的计税基础通俗理解

3. 资产与负债的计税基础的具体内容包括哪些

计税基础分为资产的计税基础以及负债的计税基础两类内容。不管是从资产和负债的定义来看,还是从计算公式来看,两者的性质就是不同的,所包括的内容也是不同的。通过下面的文字来学习资产与负债的计税基础的具体内容:
一、资产的计税基础: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1.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实际成本-会计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税法累计折旧2.无形资产除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外,以其他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初始确认时其入账价值与税法规定的成本之间一般不存在差异。
(1)对于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有关研究开发支出区分两个阶段,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而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应当计入所形成无形资产的成本;税法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2)无形资产在后续计量时,会计与税法的差异主要产生于对无形资产是否需要摊销及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账面价值=实际成本-会计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但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实际成本-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税法累计摊销3.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会计: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税法:成本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税法:成本4.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会计: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税法: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确定
二、负债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1)负债科目不对应损益:计税基础=账面价值
(2)负债科目对应费用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抵扣金额
(3)负债科目对应收入按负债定义理解。如预收账款,收款当年已交税,计税基础为0;收款当年未交税,计税基础=账面价值1.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等原因确认的预计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的规定,企业应将预计提供售后服务发生的支出在销售当期确认为费用,同时确认预计负债。如果税法规定,有关的支出应于发生时税前扣除,由于该类事项产生的预计负债在期末的计税基础为其账面价值与未来期间可税前扣除的金额之间的差额,因有关的支出实际发生时可全部税前扣除,其计税基础为0。2.因其他事项确认的预计负债,应按照税法规定的计税原则确定其计税基础。某些情况下,因有些事项确认的预计负债,如果税法规定无论是否实际发生均不允许税前扣除,即未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为
0,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相同。综合上述内容,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资产与负债的计税基础的具体内容包括哪些

4. 资产计税基础和负债计税基础

1、资产计税基础
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该项资产在未来使用或最终处置时,允许作为成本或费用于税前列支的金额。
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某一资产资产负债表日的计税基础=成本-以前期间已税前列支的金额
2、负债计税基础
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一般负债的确认和清偿不影响所得税的计算。

扩展资料
固定资产
以各种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初始确认时入账价值基本上是被税法认可的,即取得时其账面价值一般等于计税基础。
固定资产在持有期间进行后续计量时,会计上的基本计量模式是“成本-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与税收处理的差异主要来自于折旧方法、折旧年限的不同以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
1、折旧方法、折旧年限产生的差异
2、因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产生的差异
账面价值=实际成本-会计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税法累计折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计税基础

5. 资产的计税基础和负债的计税基础有何不同

你好,资产的计税基础和负债的计税基础有不同:资产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某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假定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进行核算所提供的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的应有金额。  一般情况下,税法认定的资产取得成本为购入时实际支付的金额。在资产持续持有的过程中,可在未来期间税前扣除的金额是指资产的取得成本减去以前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已经税前扣除的金额后的余额。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a)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b),即a-b。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时,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时,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负债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税。与账面价值的关系式为  负债计税基础=负债的账面价值-将来负债在兑付时允许扣税的金额【摘要】
资产的计税基础和负债的计税基础有何不同【提问】
你好,资产的计税基础和负债的计税基础有不同:资产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某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假定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进行核算所提供的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的应有金额。  一般情况下,税法认定的资产取得成本为购入时实际支付的金额。在资产持续持有的过程中,可在未来期间税前扣除的金额是指资产的取得成本减去以前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已经税前扣除的金额后的余额。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a)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b),即a-b。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时,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时,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负债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税。与账面价值的关系式为  负债计税基础=负债的账面价值-将来负债在兑付时允许扣税的金额【回答】

资产的计税基础和负债的计税基础有何不同

6. 如何理解资产与负债的计税基础?

 资产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某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假定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进行核算所提供的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的应有金额。
  一般情况下,税法认定的资产取得成本为购入时实际支付的金额。在资产持续持有的过程中,可在未来期间税前扣除的金额是指资产的取得成本减去以前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已经税前扣除的金额后的余额。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a)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b),即a-b。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时,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时,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负债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税。与账面价值的关系式为
  负债计税基础=负债的账面价值-将来负债在兑付时允许扣税的金额

7. 资产计税基础和负债计税基础

1、资产
计税基础
是指企业收回资产
账面价值
过程中2113,计算
应纳税所得
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该项资产在未来使用或最终处置时,允许作为成本或费用于
税前列支
的金额。
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某一资产
资产负债表日
的计税基础=成本-以前期间已税5261前列支的金额
2、
负债计税基础
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
时按照税法规定可4102予抵扣的金额。
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一般负债的确认和清偿不影响所得税的计算。
扩展资料
固定资产
以各种1653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初始确认时
入账价值
基本上是被税法认可的,即取得时其账面价值一般等于计税基础。
固定资产在持有期间进行后续计量时,会计上的基本计量模式是“成本-累计回折旧-固定资产
减值准备
”。会计与税收处理的差异主要来自于折旧方法、折旧年限的不同答以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
1、折旧方法、折旧年限产生的差异
2、因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产生的差异
账面价值=实际成本-会计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税法累计折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计税基础

资产计税基础和负债计税基础

8. 负债的计税基础和资产的计税基础为什么不一样

两者的计算公式你已经说了,简单来说就是下面两条:
负债的计税基础=负债账面价值-未来可抵扣金额
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抵扣的金额

其实不管是从资产和负债的定义来看,还是从计算公式来看,两者的性质就是不同的,要追究其根本意义就比较困难,算是学术范围了。而我们只要学会记忆计算方法和大致理解差别就行,如果实在不能理解就强制记忆

我个人的理解是,负债的计税基础即税务局认为负债发生的过程中需要交税的部分,负债一般会转化为企业支出,有的支出税务不认可。就像有的费用能税前扣除,有的不能税前扣除的那种感觉。比如有某些不能税前扣除的应付工资100,在未来能抵扣的金额为0,那么这笔应付工资的计税基础就是100-0=100,就是说这笔工资支出100都需要交企业所得税(这个倒是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反过来理解资产的计税基础,即税务局认为资产在损耗过程中不用交税的部分,就像有的收入是应税的,有的收入是免税的感觉。比如固定资产的折旧,和税法一致的折旧是允许税前抵扣的,在这种情况下固定资产的折旧(资产损耗)是不会产生额外的企业所得税的。另一种比如资产减值,减值降低了资产的会计账面金额,但在你没取得税务局认可的情况下,税务认为减值(资产损耗)是不存在的,这样就产生了会计账面和计税基础的差异,会计上的资产损耗超过了税务允许的损耗,导致纳税差异的产生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