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2024-05-04 23:47

1.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亲,您的问题也问得太大了,需要写一篇论文回应?
首先,我假设你问的是“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状况,那么:
一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发展状况:目前据说我国有两百多所高等院校设置社会工作这个专业。但是师资往往不是社会工作专业出身,稍好一点多是心理学、社会学、马哲之类的老师在教。而学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并不多。
二社会工作实践的发展情况,上海可以说是较早发展社工服务的一个城市,但是自2007年深圳开始推动这个工作之后,就是珠三角这边,特别是深圳、东莞以及广州的推动力度较大,包括推动社工服务、政策配套都相当到位。广东省还成立全国首个目前也是唯一的社工委。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2. 为什么当前中国要发展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社会建筑的存在,它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处的社会现实,而工业化和城市化就是社会工作发展的最大现实。在西方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都是与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紧密相连的。当前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对社会现实、社会问题挑战的回应。 实际上,我国社会工作的恢复与发展也与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密切相关。我国社会工作的恢复和发展正是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深入、城市化进程开始“解冻”的时期。随着政企、企社分开等改革的深入,部分社会空间从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腾出在社会转型和体制的转轨时期,大量的社会问题开始涌现,这些问题原来是由一些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及一些群众组织如工会、青年团、妇联等团体来化解的。但是在政府职能转变的情况下完全依靠原有体制安排是无法解决新的社会问题,于是社会工作被作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段和工具得以登堂入室。
改革开放特别是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社会结构转型的速度加快,各种“适应性”社会问题的出现只能由现存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框架内去解决,这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一种“非政府渠道”解决方式使得社会工作能够快速发展起来,其主要推动因素有以下几方面:人们依靠亲属群体解决困难的手段日益弱化,来自政府部门的支持力量在逐渐增加,体制改革带来社会服务的职能回归社会,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对应的某些社会层面的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在中国的恢复、发展、壮大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

3. 中国当前为什么要发展社会工作?

中国当前发展社会工作的原因:因为任何一个专业,任何一个岗位,他都需要各种各样的工作,无论是社会工作还是其他的工作,他都是能够在中国的社会发展中贡献出一份非常重要的作用的,所以说社会中工作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环节,一定要有人来参与到这个工作中来。
社会工作处于起步阶段,考证比较容易,门槛低;中国目前存在大量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缺口,需求量大,有利于社工发展;社会问题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关注民生及公益方面的问题,社工的存在让受助者更了解这一专业,也有利于社工思想的传播。


相关信息
社会工作是帮助困难群体、弱势群体及广大民众解决困难和问题的职业。在分析这些困难和问题的成因时,社会工作者既重视服务对象个人方面的原因,也重视社会方面的原因。在个人方面有生理、心理、个人经验、能力等方面的原因。
在社会方面有家庭、社区、工作单位和社会制度安排等方面的原因。社会工作分析问题时的基本观点是“人在环境之中”,认为人与社会环境是相互依存的。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常常是面对眼前的问题,以解决这些问题为工作目标。

中国当前为什么要发展社会工作?

4. 你认为当前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有哪些?

城市化还在推进中,未来还会有2亿多的人生活在城市中,这是机遇。挑战是外部环境的多变,以及人民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相对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是挑战。

就业方向:
妇联、慈善等机构:社会救助、社会服务、社会矫治、心理疏导、残障康复、优抚安置。

专业定义:
社会工作主要研究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工作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助人为宗旨,对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障者和其他弱势人群进行救助和服务等。例如:对于孤寡老人的陪护,对于家庭矛盾的调解处理,对于青少年的心理疏导,对于贫困者的救助关怀等。

5. 中国发展社会工作应该从哪里入手!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社会建筑的存在,它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处的社会现实,而工业化和城市化就是社会工作发展的最大现实。在西方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都是与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紧密相连的。当前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对社会现实、社会问题挑战的回应。 实际上,我国社会工作的恢复与发展也与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密切相关。我国社会工作的恢复和发展正是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深入、城市化进程开始“解冻”的时期。随着政企、企社分开等改革的深入,部分社会空间从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腾出在社会转型和体制的转轨时期,大量的社会问题开始涌现,这些问题原来是由一些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及一些群众组织如工会、青年团、妇联等团体来化解的。但是在政府职能转变的情况下完全依靠原有体制安排是无法解决新的社会问题,于是社会工作被作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段和工具得以登堂入室。
改革开放特别是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社会结构转型的速度加快,各种“适应性”社会问题的出现只能由现存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框架内去解决,这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一种“非政府渠道”解决方式使得社会工作能够快速发展起来,其主要推动因素有以下几方面:人们依靠亲属群体解决困难的手段日益弱化,来自政府部门的支持力量在逐渐增加,体制改革带来社会服务的职能回归社会,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对应的某些社会层面的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在中国的恢复、发展、壮大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

中国发展社会工作应该从哪里入手!

6. 社会工作的发展

 第一个受薪社会工作岗位出现在美国环境卫生委员会紧急救济署,但真正成为一个行业则是在马塞诸塞州慈善委员会成立之后。行业性工作出现的原因:(1)社会问题需要受薪人员来解决(2)1877年成立的布法罗慈善组织会社在使用了数年“友善访问员”后,开始使用受训人员与案主建立联系。(3)1886年睦邻组织运动在美国兴起,布雷姆纳总结了睦邻组织运动的影响,认为在与穷人友好接触时,工作者不仅需要知识,而且要理解普通大众的生活和痛苦。随着行业性社会工作的发展和行业协会的成立,作为行业的社会工作与关心社会福利的志愿群体开始区分开来。 19世纪未、20世纪初以后,社会工作受到社会科学尤其是社会学的极大影响。人们假定,社会工作者的任务是寻找问题的原因,原因一旦确定,解决方法也随之出现,社会病态也就可以消除。社会工作教育在这个时期也逐渐发展。一些学院纷纷开设社会工作有关课程,为社会工作从行业性工作向专业性工作的转变提供了理论和知识的储备。里士满在1917年出版的《社会诊断》标志着专业社会工作的诞生。里士满也因此被人们誉为专业社会工作的创始人 (1)在社会工作训练和教育方面,美国社会工作学院协会于1919年成立,并于1932年颁布了社会工作教育的最低限度课程。此后,该协会陆续制定了一些重要教育政策,重新确定了社会工作的基本知识。(2)霍利斯·泰勒20世纪50年代初的报告和贝姆的研究对社会工作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3)20世纪50年代中期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社会工作教育在规模和内容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诸多社会工作学院开始讲授统一的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4)社会工作的专业组织开始建立。 按照弗莱克斯纳(Flexner)的观点,专业化有六条标准:伴随个人责任的智慧操作,素材来自科学和学习,这些素材逐渐变得实用且轮廓分明,拥有可传授的与人沟通技术,朝向自我组织,逐渐在动机上成为利他性的。按此标准,弗莱克斯纳认为社会工作尚非一个专业,但他呼吁要把社会工作建成一个专业。可以说,这是人们自觉地要把社会工作建成专业的开端。虽然对社会工作是不是专业争论不休,但是相当数量的学者倾向于认为社会工作已是一个专业。除了格林伍德外,莫接莱斯和谢弗也认为社会工作已成为专业。因为社会工作已创办了指导专业成长与发展的独立协会,制定了专业行为的伦理守则,兴办了以大学为基础的研究生层次的专业学院,并使教育方案获得认可,成功地在一些国家取得了社会工作实践的执照,引导着公共教育运动把社会工作传播给公众,实现了社会工作在助人专业中的地位,并通过与日俱增的专门化和限制加入专业的机会而走上了专业轨道。一些学者对专业化进行反思,出现了“去专业化”思潮,认为社会工作应保留某些最初的和独特的品性。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社会工作的过度专业化不但会导致其基本的人道主义价值的丧失,而且会偏离对社会变革的承诺。 专业社会工作20世纪50年代以前就已传入中国,1952年的院系调整被取消。1987年民政部和北京大学签订了联合办学的协议,决定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建立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这标志着社会工作教育在中国内地开始恢复。上海浦东新区在2000年前后开始在医院、学校和社区设立社会工作站,这成为中国内地社会工作实务的重要标志。2003年3月,上海出台了《上海市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论证暂行办法》,同年11月,开始社会工作者资格考试,这些都标志着社会工作者的资格开始在中国实行。2004年6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了《国家职业标准——社会工作者(试行)》,该标准成为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重要象征,标志着中国社会工作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从教育领域逐步发展到实务领域,并在国家层面和全国范围开始推广。2006年7月20日,人事部、民政部联合发布了《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国人部发[2006]71号)2006年10月11日,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2007年8月20日,深圳通过社工“1+7”文件,社会工作专业化在深圳获得迅速发展。2007年10月,民政部确定75个地区和90个民政事业单位为民政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单位。2008年6月,进行了首次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13.3万名考生参加了考试,20086人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4105人取得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

7. 社会工作的发展

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明确答案:社会工作的发展:社会工作者是服务于社区和农村乡镇等一些机构的工作人员,目前我国的社会工作者并不是很多,按照规划,每个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都有望至少配备1名社工。所以社会工作者的发展前景非常好社会工作者的发展和前景目前,我国的社工大多活跃在民政、妇联、慈善机构、社会团体机构、社区服务机构、街道办事处等各个领域。从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现状来看,对于社工需求量非常巨大,当前我国社工从业人员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北上广深等社会工作发展较好和福利制度较全的地区和城市,社工需求特别明显,在这些地区社工工资待遇大约在5000-8000元左右。而到了内地和社会工作发展不是太成熟的地区,工资大约在3000-5000元的样子,整体来看,目前我国社工工资待遇还不算太高,不过随着社会工作的发展,社会工作这行业就业前景以及发展潜力是十分巨大的。【摘要】
社会工作的发展【提问】
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明确答案:社会工作的发展:社会工作者是服务于社区和农村乡镇等一些机构的工作人员,目前我国的社会工作者并不是很多,按照规划,每个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都有望至少配备1名社工。所以社会工作者的发展前景非常好社会工作者的发展和前景目前,我国的社工大多活跃在民政、妇联、慈善机构、社会团体机构、社区服务机构、街道办事处等各个领域。从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现状来看,对于社工需求量非常巨大,当前我国社工从业人员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北上广深等社会工作发展较好和福利制度较全的地区和城市,社工需求特别明显,在这些地区社工工资待遇大约在5000-8000元左右。而到了内地和社会工作发展不是太成熟的地区,工资大约在3000-5000元的样子,整体来看,目前我国社工工资待遇还不算太高,不过随着社会工作的发展,社会工作这行业就业前景以及发展潜力是十分巨大的。【回答】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逐渐朝着“大市场,小政府”的趋势发展,对于专业社工需求的缺口越来越大。但事实却是我国很多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大多尚未考取社工资格证,实质上并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另一方面,社工的资质认定标准在我国刚刚起步,社工的定义尚不明朗,做着社会工作的人难以称为严格意义上的社工。专家预计,在未来十年内,公民将慢慢形成社工意识,而政府也将随之出台配套政策。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开始发展社会工作事业。各地社工待遇也逐步提高。其中,深圳、东莞、广州等地由于社工事业得到政府重视,部分费用由财政支付。近几年来,各地都对社工待遇问题给予了很高重视,社工待遇也会在未来几年慢慢提升。【回答】

社会工作的发展

8. 我国社会工作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如何解决

中国社会工作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

  中国与西方社会工作的差距,引发了我们如何对待世界上特别是西方国家存在已有百年的社会工作的经验;如何看待中国1949年以后计划经济时期解决社会问题的传统;如何判断我国社会转型的方向,进程及其对社会工作的需求。这些都是我国社会工作发展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而当前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不尽人意,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方面:

  一、社会工作名词的歧义性。在我国以前人们也经常提到社会工作,一般是指人们在本职工作之外所做的,不计报酬的其它工作。如兼任工会委员,担任政协委员等。实际上作为一门专业的社会工作学科与之有很大的不同。名词称谓上的歧义性,使人们很容易把二者混为一谈,不利于专业社会工作的传播。社会工作是一门专业性的助人服务活动,与日常生活所说的社会工作并不一样。

  二、社会工作专业性未能凸显社会工作想成为一门独立的专业。社会工作要想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在我国得以进一步发展,并被社会广泛承认,就必须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职业范围,有自己特殊的理论,方法和技巧,在社会分工中找到定位。这些问题在西方社工界已不成问题,而在我国,由于社工知识理念尚未普遍,人们还不知道社工到底是干什么的。还有人认为,目前,在社工领域工作的人没有专业知识同样也能干。因此对社工的专业意义产生怀疑。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社工专业知识会有助于人们更高质量地做好社会福利工作。

  三、实际社会工作职业的缺乏。目前,我国社会工作领域虽然很广阔,但主要是基层行政干部,如民政,街道社区各种福利机构,工青妇等。由于行政机构改革,人员精简,这些部门很少引进专业的社工人员。缺乏对口的就业岗位,已有的就业岗位也没有相关的职称序列和职业保障制度。这种“有专业无职业”、“有岗位无职业序列”的状况,极大地刺伤了社工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严重制约了社会工作专业队伍的壮大。实际上,社工的就业范围不仅在民政系统,其它领域如学校、医院、慈善机构、司法机关也需要社工的介入。近两年,高校系统专业社工专业蓬勃发展,不断有学校新开设社工专业。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职业问题,无疑会造成人才浪费,用非所学,从而制约社工教育及社工实务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还要对现有社工职业进行专业化改造。即通过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引入,提高工作的质量和专业化水平,可以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实地考察和系统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亲身观察他们的具体作法,并吸收到自己的工作当中去。

  四,政府扶持不够,科研实务脱节。社会工作的发展需要政府、科研教育工作者、实际工作者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目前,各级政府对社会工作是一项社会福利服务事业,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是政府重要的公共职能之一,是政府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认识还存在着某些局限,在这方面借鉴香港的经验是非常有益的。香港政府的社会福利政策和财政资助是香港社会工作得以不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香港政府在制定社会福利政策,制定社会工作法规和条例等方面负有宏观管理与指导的责任。在经济上,对非政府的社会工作机构进行大力资助。1998年受政府财政资助的非政府机构有182个,下属实务单位有2872个,承担着香港80%左右服务工作。目前我国大陆的社会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更需要政府的关怀和支持。社会工作也需要政府在福利政策、人事制度、就业岗位、财政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另外,高校教育工作者、社科院所的理论工作者是发展我国社会工作的重要力量,他们在培养人才、推动社工教育、探索社工理论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普遍存在着实务经验不足的现象。理论工作者因为精力有限,评职称等原因,常常不愿走进实务工作者领域,不愿写科普性的文章来普及社会工理念,使社会工作理念只是囿于少数专家、学者,囿于大学专业课之中,没能很好得发挥服务社会的作用。

  五,对社会工作的宣传力度不足。当前“社工”一词频频出现在学术期刊、学术著作中。而在大众化的传媒如:报纸、杂志、电视上却沓无踪迹。宣传力度不够有各种因素。一是有的大众传媒不了解不重视。二是由于我国社会福利服务方式、机构的多模式化。在我国于社会工作相关的社会福利工作由多个部门和群众团体分别承担,这些部门有民政、劳动、人事等,群众团体有工会、共青团、妇联和居委会。他们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根据各自的工作方法开展工作,而不是以统一的社会福利服务机构的面目出现,也没有运用统一的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而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尚未形成,都使得以社工名义开展的社会福利服务活动很少出现,无法吸引媒体的关注。这些都影响社会工作的宣传。三是一些理论工作者因各原因不愿意写通俗的读物。概言之,社会工作要在中国发展起来,要被社会认可接受,必须做好社会工作的普及和宣传工作,使高深的学术思想变为大众的日常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