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荷壳牌的壳牌在中国

2024-05-11 04:18

1. 英荷壳牌的壳牌在中国

放眼长远 - 壳牌在中国的愿景及战略壳牌想要成为中国领先的国际能源公司,以可持续的方式为中国经济繁荣和客户的利益做贡献,为此我们在中国不断推进“创业、树人”的战略。壳牌希望提供能源解决方案,帮助中国解决能源领域里的三大优先问题,包括能源供应安全、环境保护和能源效率,并在国内外与中国企业和客户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伙伴关系。壳牌所有的核心业务都已进入了中国,并得到长足发展。请访问“我们的业务”,了解有关壳牌在中国业务进展的更多信息。长久承诺 - 壳牌在中国的历史壳牌在中国的发展轨迹,已经超过一个世纪。历经超过百年的风风雨雨,壳牌对于中国市场的长久承诺始终不变。早在十九世纪90年代初,壳牌运输贸易有限公司的始创人马科·森默和森姆·森默兄弟,便已开始把煤油输入中国,并在香港、上海、广州和厦门建立油库,后来与荷兰皇家石油公司合作经营远东的业务。到二战前,壳牌在中国设立了超过50家附属公司,在约20个省份经营1000个经销处。大战期间,所有设备给日军占据,并严重破坏,一切经营活动停顿。战后,壳牌的重建工作迅速进行。当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成立时,壳牌已雇用员工超过1000人,其中包括35名外籍员工和4名华籍经理。1950年后,壳牌继续在中国发展,并成为当时唯一一间留在中国经营的西方油公司。壳牌在上海的总办事处获准保留,直至1966年,该办事处才结束。与此同时,壳牌在香港的石油和化工产品的业务一直保持领先地位。1970、71年,壳牌获邀参加广州交易会。1980年,壳牌在北京建立办事处,并伴随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深入而不断拓展业务,成为在中国投资最多的国际能源公司之一。

英荷壳牌的壳牌在中国

2. 荷兰皇家壳牌集团的中国市场

◆勘探与生产在石油勘探与开发业务方面,壳牌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勘探石油,累计投资6亿美元。壳牌是中国境内石油股产量最大的跨国公司。◆油品业务包括生产、销售润滑油、开设加油站、生产和销售沥青、液化石油气。◆南海项目计划在广东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兴建的南海石化综合项目,可望于2003年建成投产,南海石化项目总投资45亿美元。◆壳牌在中国生产化工产品,进行油品贸易,研究利用及开发发电、可再生能源、液化天然气。

3. 荷兰皇家壳牌集团的壳牌中国

 壳牌在中国发展业务,已超过一百多年。在十九世纪90年代初,壳牌运输贸易有限公司的始创人马科·森默和森姆·森默兄弟,便已开始把煤油输入中国,并在香港、上海、广州和厦门建立油库。1894年,森默兄弟已用散装油轮运送煤油到上海。同年,荷兰皇家石油公司开始进Crown牌煤油到中国。(当时内地称这Crown的品牌为僧帽牌;在香港则称宝盖牌) 壳牌运输贸易有限公司与荷兰皇家石油公司原是竞争对手。1903年,两家公司合作经营远东的业务,在伦敦成立亚细亚火油公司。亚细亚火油公司分别於1906年及1908年在香港及上海成立办事处。1913年,两个办事处分别成为亚细亚火油(华南)有限公司和亚细亚火油(华北)有限公司的总办事处。1907年,荷兰皇家与壳牌运输合并业务,成立荷兰皇家/壳牌集团。但当时公司在中国的业务仍通过亚细亚火油公司的名义经营。至二次大战前,壳牌在中国设立了超过50间附属公司,在约20个省份经营1000个经销处。大战期间,所有设备给日军占据,并严重破坏,一切经营活动停顿。战后,壳牌的重建工作迅速进行。当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成立时,壳牌已雇有员工超过1000人,其中包括35名外籍员工和4名华籍经理。1950年后,壳牌继续在中国发展,并成为当时唯一一间留在中国经营的西方油公司。壳牌在上海的总办事处获准保留,直至1966年,该办事处才结束。与此同时,壳牌在香港的石油和化工产品的业务一直保持领先地位。1970、71年,壳牌获邀参加广州交易会。1980年,壳牌在北京建立办事处,积极开展化工产品贸易。1983年,壳牌先后与埃克森石油公司及菲利普斯石油公司合作,开始在南中国海进行石油勘探工作。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壳牌先後于1985年及1987年在深圳经济特区设立了两个合资油库。此後,壳牌在中国更加积极投资,目前,已在多个省市发展广泛的业务。壳牌在中国大陆的宗旨是提供长期可持续的清洁能源方案,并帮助中国减轻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中国政府正在努力改善环境状况和提高燃煤工业的效率,并为满足未来的能源需求,利用各种形式的清洁能源促进能源构成多样化。壳牌在这些领域的重点是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煤炭利用新方法,并在能源效率和技术方案方面提供咨询服务。在燃料、润滑油、沥青和化工业务方面,我们均提供最先进的技术和环保措施,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壳牌所有的五大核心业务在中国都有发展:勘探和生产,天然气及发电,油品,化工和可再生能源。壳牌在中国的发展非常迅速,到2006年年底,壳牌在中国的总投资约40亿美元,是在中国进行投资的最大的国际能源公司之一。壳牌在中国的业务目标是帮助中国解决能源领域里需要优先解决的重大问题,包括能源安全与供给、环境保护和能源效率,并在国内外与中国企业和客户建立良好的、互惠互利的合作伙伴有关系。这意味着壳牌将支持中国政府为加强煤炭及其相关行业环保表现和能源效率所做出的努力,以可持续的方式为快速增长的经济提供清洁能源。壳牌在中国成立了30多家全资或合资公司,员工总人数近7,000人,其中97%以上是中国籍员工。壳牌与中国的四大能源——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延长石油——建立了合作关系。壳牌是一家全球化的综合型能源公司。 我们勘探、生产并炼制石油;同时还开发天然气资源;壳牌喜力润滑油和法拉利车队在一级方程式比赛中共创辉煌战绩;46,000多家壳牌加油站遍布全球;我们的电力业务不断成长;化工产品不断多元化;我们还是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积极开拓。壳牌的五大核心业务目前在中国都有长足发展。 在广东省建立了总投资达43亿美元的南海石化项目(壳牌占50%的股份)长北天然气项目在江苏成立的油品零售合资企业,要建立500座加油站2006年收购统一石化2006年收购科氏材料中国(香港)有限公司杭州天然气合资公司在南海进行的石油勘探和生产煤气化项目气制油和煤制油 2012年8月16日,荷兰皇家壳牌有限公司在中国最大的润滑油调配厂在天津滨海新区南港工业区开工奠基。该厂预计2015年投产后可年产润滑油产品3亿公升,最大年产能5亿公升,这也是壳牌在中国的第七个润滑油调配项目。

荷兰皇家壳牌集团的壳牌中国

4. 英荷壳牌公司的壳牌中国

壳牌在中国的历史壳牌在中国发展业务,已超过一百多年。 在十九世纪90年代初,壳牌运输贸易有限公司的始创人马科·森默和森姆·森默兄弟,便已开始把煤油输入中国,并在香港、上海、广州和厦门建立油库。1894年,森默兄弟已用散装油轮运送煤油到上海。同年,荷兰皇家石油公司开始进Crown牌煤油到中国。(当时内地称这Crown的品牌为僧帽牌;在香港则称宝盖牌) 壳牌运输贸易有限公司与荷兰皇家石油公司原是竞争对手。1903年,两家公司合作经营远东的业务,在伦敦成立亚细亚火油公司。亚细亚火油公司分别於1906年及1908年在香港及上海成立办事处。1913年,两个办事处分别成为亚细亚火油(华南)有限公司和亚细亚火油(华北)有限公司的总办事处。1907年,荷兰皇家与壳牌运输合并业务,成立荷兰皇家/壳牌集团。但当时公司在中国的业务仍通过亚细亚火油公司的名义经营。至二次大战前,壳牌在中国设立了超过50间附属公司,在约20个省份经营1000个经销处。大战期间,所有设备给日军占据,并严重破坏,一切经营活动停顿。 战后,壳牌的重建工作迅速进行。当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成立时,壳牌已雇有员工超过1000人,其中包括35名外籍员工和4名华籍经理。1950年后,壳牌继续在中国发展,并成为当时唯一一间留在中国经营的西方油公司。壳牌在上海的总办事处获准保留,直至1966年,该办事处才结束。 与此同时,壳牌在香港的石油和化工产品的业务一直保持领先地位。 1970、71年,壳牌获邀参加广州交易会。1980年,壳牌在北京建立办事处,积极开展化工产品贸易。1983年,壳牌先后与埃克森石油公司及菲利普斯石油公司合作,开始在南中国海进行石油勘探工作。壳牌与中国政府合作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壳牌先後于1985年及1987年在深圳经济特区设立了两个合资油库。此後,壳牌在中国更加积极投资,目前,已在多个省市发展广泛的业务。壳牌在中国大陆的宗旨是提供长期可持续的清洁能源方案,并帮助中国减轻目前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中国政府正在努力改善环境状况和提高燃煤工业的效率,并为满足未来的能源需求,利用各种形式的清洁能源促进能源构成多样化。壳牌在这些领域的重点是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煤炭利用新方法,并在能源效率和技术方案方面提供咨询服务。在燃料、润滑油、沥青和化工业务方面,我们均提供最先进的技术和环保措施,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壳牌所有的五大核心业务在中国都有发展:勘探和生产,天然气及发电,油品,化工和可再生能源。壳牌在中国的发展非常迅速,到2006年年底,壳牌在中国的总投资约40亿美元,是在中国进行投资的最大的国际能源公司之一。 壳牌在中国的业务目标是帮助中国解决能源领域里需要优先解决的重大问题,包括能源安全与供给、环境保护和能源效率,并在国内外与中国企业和客户建立良好的、互惠互利的合作伙伴有关系。 这意味着壳牌将支持中国政府为加强煤炭及其相关行业环保表现和能源效率所做出的努力,以可持续的方式为快速增长的经济提供清洁能源。 壳牌在中国成立了30多家全资或合资公司,员工总人数近7,000人,其中97%以上是中国籍员工。壳牌与中国的三大能源——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建立了合作关系。壳牌是一家全球化的综合型能源公司。 我们勘探、生产并炼制石油;同时还开发天然气资源;壳牌喜力润滑油和法拉利车队在一级方程式比赛中共创辉煌战绩;46,000多家壳牌加油站遍布全球;我们的电力业务不断成长;化工产品不断多元化;我们还是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积极开拓者…壳牌的五大核心业务目前在中国都有长足发展。壳牌在中国的主要业务在广东省建立了总投资达43亿美元的南海石化项目(壳牌占50%的股份) 长北天然气项目 在江苏成立的油品零售合资企业,要建立500座加油站 2006年收购统一石化 2006年收购科氏材料中国(香港)有限公司 杭州天然气合资公司 在南海进行的石油勘探和生产 煤气化项目 气制油和煤制油

5. 英荷壳牌的公司历史

近 200 年前,壳牌起源于一家位于伦敦的小古董店,后来这家店开始销售贝壳。如今,壳牌已发展成世界主要能源公司之一。壳牌的起源大约 200 年前,一位伦敦古董商开始从远东进口海贝,从此带来了一种具有异域风情的时尚装饰品。Marcus Samuel 的创业为他的儿子 Marcus Junior 和 Sam 日后所经营的进出口公司奠定了基础。当时,石油主要用于照明和润滑,石油行业集中在俄罗斯的巴库,那里有丰富的优质石油矿藏和富有战略意义的天然海港。革新石油运输行业内燃机于 1886 年问世,引发对运输燃料的需求急剧增加。凭借自身的运输经验,Samuel 兄弟承包了一支蒸汽船队,用于大量运输石油。他们通过自己的首艘油轮 Murex 革新了石油运输方式。1892 年,Murex 成为有史以来首艘穿越苏伊士运河的油轮。1897 年,两兄弟的公司被命名为壳牌运输贸易公司,采用贻贝壳作为公司标志。荷兰皇家壳牌公司的成立壳牌运输在东方开展业务活动,同时希望开发新的石油资源,减少对俄罗斯的依赖,在此过程中和荷兰皇家石油公司开始接触。1903年,这两家公司开始联手,抵抗标准石油公司的市场霸主地位。1907 年,两家公司并荷兰皇家壳牌集团。壳牌公司将自己的标识变为扇贝,并一直沿用至今。20 世纪 20 年代末,壳牌公司成为世界领先的石油公司,石油产量占世界原油总产量的 11%,并拥有 10% 的油轮吨位。20 世纪 30 年代是困难时期:壳牌在墨西哥的资产被没收,并在委内瑞拉政府对其油田进行国有化时,被迫做出大幅让步。战后扩张二战后,和平年代使汽车使用量急速增加,壳牌集团将业务迅速扩展至非洲和南美洲。运输业务和运输能力愈加庞大。1947 年,壳牌集团在墨西哥湾钻取了第一眼具有商业效益的海上油井。到 1955 年时,壳牌集团已拥有 300 眼油井。1958 年,壳牌集团开始在尼日利亚生产石油。石油危机1969 年,Ghaddafi 获取利比亚政权,开始减少石油产量并抬高价格。其它生产商也威胁采取同样的举措,1973 年的赎罪日战争将该次石油危机推向白热化境地。数周内,欧佩克国家就将石油价格翻了四倍,并实行了为期两个月的禁运。这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带来了灾难。开发新资源20世纪70年代,壳牌在北海和南美开发油田。尽管困难重重而又成本高昂,但由于来自中东的石油供应减少,这些开发业务至关重要。1978 年,壳牌集团完成了墨西哥湾的Cognac钻井和生产平台,这是世界上最高的钻井平台,高达35米(1,100 英尺)。扩张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起,随着环保问题受到重视,公众对石油行业的指责也逐渐加剧。壳牌因废弃Brent Spar储油平台的计划而备受批评,同时在尼日利亚也陷入困境。随着新世纪的临近,壳牌在中国和俄罗斯市场迅速发展。2005 年,壳牌解散了以前的企业架构,统一成一家新的公司。壳牌依然是世界主要油气公司之一。我们参与液化天然气和天然气制油业务;我们帮助开发可持续的生物燃料;同时我们还参与风能和太阳能技术的开发。

英荷壳牌的公司历史

6. 英荷壳牌的介绍

英荷皇家壳牌集团通常简称壳牌。壳牌的起源是英荷两家母公司的联合,使它成为最具有国际性的主要石油司。今天,壳牌集团在许多国家有业务往来,比其他任何石油集团都多;有国际员工约5700名,超过其他任何公司。壳牌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跨国投资商,其品牌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品牌之一。以众多标准衡量均堪称全球领先的国际油气集团。壳牌公司的业务遍及全世界130多个国家,雇员人数约10万人。壳牌集团1998年运营销售总额(税后)940亿美元,总资产1110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10家公司之一。

7. 英荷壳牌集团的中国发展

壳牌在中国发展业务,已超过一百多年。在十九世纪90年代初,壳牌运输贸易有限公司的始创人马科·森默和森姆·森默兄弟,便已开始把煤油输入中国,并在香港、上海、广州和厦门建立油库。1894年,森默兄弟已用散装油轮运送煤油到上海。同年,荷兰皇家石油公司开始进Crown牌煤油到中国。(当时内地称这Crown的品牌为僧帽牌;在香港则称宝盖牌)壳牌运输贸易有限公司与荷兰皇家石油公司原是竞争对手。1903年,两家公司合作经营远东的业务,在伦敦成立亚细亚火油公司。亚细亚火油公司分别於1906年及1908年在香港及上海成立办事处。1913年,两个办事处分别成为亚细亚火油(华南)有限公司和亚细亚火油(华北)有限公司的总办事处。1907年,荷兰皇家与壳牌运输合并业务,成立荷兰皇家/壳牌集团。但当时公司在中国的业务仍通过亚细亚火油公司的名义经营。至二次大战前,壳牌在中国设立了超过50间附属公司,在约20个省份经营1000个经销处。大战期间,所有设备给日军占据,并严重破坏,一切经营活动停顿。战后,壳牌的重建工作迅速进行。当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成立时,壳牌已雇有员工超过1000人,其中包括35名外籍员工和4名华籍经理。1950年后,壳牌继续在中国发展,并成为当时唯一一间留在中国经营的西方油公司。壳牌在上海的总办事处获准保留,直至1966年,该办事处才结束。与此同时,壳牌在香港的石油和化工产品的业务一直保持领先地位。1970、71年,壳牌获邀参加广州交易会。1980年,壳牌在北京建立办事处,积极开展化工产品贸易。1983年,壳牌先后与埃克森石油公司及菲利普斯石油公司合作,开始在南中国海进行石油勘探工作。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壳牌先后于1985年及1987年在深圳经济特区设立了两个合资油库。此后,壳牌在中国更加积极投资,目前,已在多个省市发展广泛的业务。

英荷壳牌集团的中国发展

8. 英荷壳牌公司的公司历程

1907年由荷兰皇家石油公司(1890年成立)和英国壳牌运输和贸易公司(1897年成立)联合而成,分别占股60%和40%。这两家母公司下设荷兰壳牌石油公司和英国壳牌石油公司,管理各服务公司和经营公司。其中服务公司向总部及有关经营公司提供咨询、建议和服务,在荷兰的服务公司有壳牌国际石油公司、壳牌国际化学公司、比利顿国际金属公司及壳牌国际研究公司等,在英国的有壳牌国际石油公司,壳牌国际化学公司、壳牌国际煤炭公司、壳牌国际天然气公司、壳牌国际海运公司等;经营公司具体负责有关生产、经营和销售业务,共有200多家,遍布北美、欧洲、非洲、中东、远东、大洋洲等地区的 100多个国家。壳牌公司总收入仅次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和埃克森公司而居世界第三位。主要业务范围为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石油炼制、石油化工以及油品和化学品的贮运、销售。1983年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占资本主义国家总产量的8%,在世界各地有60余座炼油化工厂,炼油能力达200Mt,生产石油化工产品,包括烯烃、芳烃、溶剂、洗涤剂、杀虫剂、塑料、树脂、合成橡胶等共3000余种,此外还生产和经营煤炭、金属和少量核能。(见彩图[英荷壳牌公司佩尔尼斯炼油厂夜景]壳牌公司有6300多人从事科研开发工作,有16个科研机构分布在七个国家,1984年主要有荷兰的比利顿研究公司、英国的壳牌研究公司和法国的壳牌研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