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则善意相对人是什么意思

2024-05-06 03:28

1. 民法总则善意相对人是什么意思


民法总则善意相对人是什么意思

2. 民法典中的善意相对人

法律分析:善意相对人一般指善意第三人,是指该第三人不知道法律关系双方的真实情况的人,通常是指非法交易中不知情的的权利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百一十一条 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受让人依据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当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权的,参照适用前两款规定。

3. 民法典中的善意相对人

法律分析:我国相关法律对善意相对人的概念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善意相对人即善意第三人,善意第三人一般是指,在合法交易的过程中,对交易的内容毫不知情,并且已经办理了登记的权利人。可以善意取得的其他物权通常是:质权、留置权、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地役权、宅基地权、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权。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四十一条 流转期限为五年以上的土地经营权,自流转合同生效时设立。当事人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土地经营权登记;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第六百四十一条 当事人可以在买卖合同中约定买受人未履行支付价款或者其他义务的,标的物的所有权属于出卖人。出卖人对标的物保留的所有权,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民法典中的善意相对人

4. 怎么理解法律上的“善意相对人”?

此处的“善意”是民法上的概念,有民法上的特殊意义,不能用我们口语中所谓的善意去解释。主要指的是合同的相对人或其他民事法律关系中的第三人,因自身没有过错也不可归责于己的行为,取得一定的财产或利益。
举个例子比方说甲向乙借用手提电脑一台,然后甲将该电脑卖给丙,价钱是公道的,丙付钱拿到电脑后,被乙发现了,就向丙要,丙在这时可以拒绝乙的要求,因为他是买卖合同的善意相对人,也叫善意第三人。
乙的理由肯定是说,这个电脑不是甲的,甲无权变卖。但问题是丙在购买的时候并不知道,他以为这个电脑就是甲的,所以丙没有错。因此,法律保护丙拥有电脑的权利。
法律设置善意第三人制度,目的在于维护交易安全。否则,每一个人买东西都要调查东西的来源,那整个社会就没有信用可言了。
与此相对的恶意第三人就不一样了。倘若该电脑价值在3000元左右,但甲的开价只有500元,那丙就应该警觉并拒绝购买,因为这个价格明摆着存在问题。否则,这个交易就不受法律保护。

5. 善意相对人如何认定

法律分析:善意相对人,即善意第三人。此处的“善意”是民法上的概念,有民法上的特殊意义,不能用我们口语中所谓的善意去解释。主要指的是合同的相对人或其他民事法律关系中的第三人,因自身没有过错也不可归责于己的行为,取得一定的财产或利益。民法上有所谓“善意指的就是没有过错。法律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利益,法律关系中的其他人的权利,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十五条 法人的实际情况与登记的事项不一致的,不得对抗善意相对人。

善意相对人如何认定

6. 民法上的善意及其认定标准

善意取得,又称即时取得,指无权处分人将动产或不动产处分给他人,善意受让人依法取得该动产或不动产的所有权或其他物权。传统观点认为,唯有动产才适用善意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第106条明确规定动产和不动产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将该制度的适用范围扩大到包括不动产在内的财产所有权和其他物权的取得。自《物权法》颁布以来,善意取得制度进一步维护了交易安全,使物的经济效用得以充分发挥,有力保障了市场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
我国《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以下简称《物权法司法解释(一)》)第15条规定,善意的标准为“不知道转让人无处分权,且无重大过失”。法律推定受让人为善意,由真实的权利人证明受让人非善意。司法实践将“重大过失”界定为“受让人应当知道不动产处分人无处分权而不知”,并列举了5种受让人应知的情形。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