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易》心得

2024-05-12 02:19

1. 读《易》心得

邵康节《皇极经世书》中,写道:"君子于《易》,玩象,玩数,玩辞,玩意。
  
 对于这四者的关系,康节先生写道:“象起于形,数起于质,名起于言,意起于用。有意必有言,有言必有象,有象必有数。数立则象生,象生则言彰,言彰则意显。象数则荃蹄也,言意则鱼兔也。得鱼兔则忘荃蹄则可也,舍荃蹄而求鱼兔则未见其得也。”
  
 这段话非常精辟。读《易》重在明了易理,易象,易数,易辞都是为了阐释易理的。《易经》阐明易理主要是通过数学,不同于西方占星学阐明宇宙真理,是通过天文学。一旦我们领悟了易理,其实预测起事物来非常简单。邵康节讲通过一个声音,一个字词,或者一个事件就可以起卦。其实,任何事物都可以用来起卦,我们通过象或者数的渠道可以获得真理,一旦我们领悟了易理,所有的象和数都可以被忘掉,无需分析其中逻辑是否通畅,或自洽。

读《易》心得

2. 六年学习易经的心得体会


3. 国学经典易经读后感

   
     《易经》文字的零散性使其表面上看来并没有什么意义,但是,易学史上所诠释出来的《易经》意义却丰富多彩,那么《易经》的这许多意义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 
      国学经典《易经》读后感 
     《易经》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起源,是万经之首,《易经》读后感。它充满著神秘的色彩,许多人都对其充满了好奇心。种种感情,我阅读了。 
     其实,我并非直接阅读的《易经》,我文言文水平较差,我阅读的是曾仕强教授对《易经》的解析,间接阅读了《易经》。曾仕强教授是台湾的著名学者,也是我非常关注的学者。感触颇多,其中《胡雪巖的启示》尤甚。 
   
     这次阅读曾教授的解析,认为观点都比较符合自然辩证法的!现在,许多人对易经有不少误解,当然,更多的人是对易经不了解,尽管他们血液中有着易经的基因! 
     《易经》告诉人们,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定位是不同的,而又是承前启后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因而又是不能超越的。人生的路虽然是曲折的,但我们还必须得按部就班。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头走起,该受的苦你必须要受,该喝的蜜你必须要喝,不可越雷池一步。 
     书中提到,全世界中国人的脑筋最好,最活,因为中国人最懂得变通其实,自然辩证法很大程度上也在讲变通。好中有坏,坏中有好,不好不坏,不坏不好,由坏变好,由好变坏,反反复覆,无穷尽也。 
     都说是外国人提出的自然辩证法,其实不是的,也有人觉得是近代我们中国处处落后,又不求进取造成的这种想法。其实,《易经》它包含了全世界最好的辩证法,而且它的提出比外国早了好几千年,并且不是一个层次上的东西,易经不光是辩证法,它是一个系统,一个有机的系统,一个全世界最大的系统,比当今的网路系统还要大,网路的发明归根到底也是与《易经》有关系的。 
     《易经》中有的道理是深刻的,亘古不变的。易经说宇宙万物归根到底是由两种因素构成的:阴,阳。仔细想想,它的高明简直超出人类智慧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接近的证明这一点,从我们知道原子是可分的开始,就已经往这个方向迈步了。因为没有什么实在的东西是物理不可分的,分到最后是什么呢?就是阴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生万物! 
     什么叫知识?知识是会被时间否定的东西。 
     什么叫智慧?智慧是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东西。 
     外国人做的东西,从本质上说他们追求的是知识,所以,他们有那么多的专利智慧财产权。 
     我们的祖先,他们是永远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他们追求的是智慧,从本质上说,我们的祖先重视的智慧,他们不怎么重视知识。最开始说的读书,实际上指的是明理,读书读的是道理,道理是与智慧相关的东西。然而现在,读书是去学知识,学一些谁也不知道能不能用,对不对的东西,尤其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读书早已经不再是它最初的含义了。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易经》是完全根据自然发展出来的一套系统,外国人提自然辩证法,其实在科学面前他们欠缺让自然引导他们的科学,我们讲师法自然,不是没有道理的。 
     1:养精蓄锐把握机会-----学会定位 
     2:心有乾坤神闲气定----戒除浮躁 
     3:锲而不舍奋发进取----磨掉幼 
     4:目标明确果断前行----战胜疏懒 
     5:等待时机慧眼明察----走向成熟 
     6:冷静反省心安理得----避免争执 
     7:伸张正义宽厚仁慈----化干戈为玉帛 
     8:相亲相爱和平共处----赶走孤独 
     9:以退为进蓄势待发----鼓足干劲 
     10:奋勇前行坚持真理----靠近成功 
     11:善于沟通诚信待人----增进了解 
     12:顺应自然顺水推舟----懂得顺从 
     13:和睦相处平易近人----融入团体 
     14:柔顺谦逊精中求细----稳妥操办大事 
     15:谦虚谨慎虚若怀谷----切忌得意忘形 
     16:有备无患奉献爱心----分享快乐 
     17:随机应变开阔视野----灵活变通 
     18: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冷静纠正错误 
     19:智慧感化德行育人----因势利导 
     20:审视自我观察别人-----完善自我 
     21:大事花小小事化了-----消除阻梗 
     22:树立形象提高修养----学会包装自我 
     23:顺应时势寻求帮助----正确对待衰败 
     24:有错必纠改邪归正----学会做聪明人 
     25:光明磊落脚踏实地----战胜虚伪 
     26:积善行德招贤纳士----揽人才笼人 
     27:自食其力养人养德----学会养家餬口 
     28:敢闯敢干不怕失败----过流时期坚强如刚 
     29:流而不盈持中守正----直面坎坷 
     30:选择依靠知命乐天----储存退路 
     31:相感以情坦诚相待-----寻找朋友 
     32:人贵有恒积极主动-----持之以恒 
     33:远离小人敬而远之-----保护自己有学问 
     34:目标正确懂得放弃-----稳步壮大自 
     35:爱岗敬业以德服人----缓步晋升 
     36:退而自保锋芒不露----心怀远大抱负 
     37:端正家风教子有方----建立美好家园 
     38:求同存异信而不疑----学会与不同人相处 
     39:追思反省刚健中正----摆脱困境 
     40:养精蓄锐改过自新----平安渡过险境 
     41:吃亏是福有失必得----获得利益 
     42:乐善好施惠人惠己-----爱别人就是爱自己 
     43:当机立断胜卷在握------处理事情要果断 
     44:珍惜缘分选择朋友------慧眼识他人 
     45:聚集英才用人所长-----开创光明 
     46:积累资本寻找贵人-----机会青睐有准备的人 
     47:卧薪尝胆笑看人生-----摆脱潦倒 
     48:求贤若渴善待英才----做合格的老板 
     49:破旧立新与时俱进----改变自我 
     50:厚积薄发堪当重任-----干大事要人才 
     51:笑容坦然言行自若-----遵循行为的规则 
     52: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做事有分寸 
     53:循序渐进德厚载物----提升自我实现目标 
     54:专心如一白头偕老----寻找如意伴侣 
     55:扶危济困泽被后世----达则兼济天下 
     56:走出家们闯荡世界-----寻找发展之 
     57:过谦不及有始有终----实现志向 
     58:开怀豁达齐心协力-----共同进步 
     59:凝聚人心增强实力----一盘散沙是大害 
     60:洁身自保无欲则刚-----懂得节制 
     61:诚实守信专心致志----推动事业发展 
     62:小过无错大过难容----正确对待过失 
     63:居安思危防患未然----保护成功果实 
     64:永不懈怠消除悔恨----迎接胜利 
     不要因生活中的一些细小过失而后悔,如果事事追悔,恐怕一个人一辈子都会生活在数不清的悔恨之中。如果错已铸成,且又无法弥补,要当机立断:吸取教训,以后不要再犯。这种很干脆的自我警告,比放在心里悔恨更有用。 
     古人的智慧结晶。只能用这些来表达;我把上天所赐予的沧桑和考验,都铭刻在这如石头般的坚硬。刻入我的追求,刻入我的所爱。它在一个不为人知的所在,无所不在。以一个昏昏噩噩的身影和无灯无烛夜自明的无我境界。也许到你死时也不会明白这些文字所在的光芒。千百年后人们翻开这些曾经的思想,这些在漫漫长夜中并射出的火花还在我们面前,光芒万丈,人们无法解释这黑暗划过的每一道光闪,令这凿穿倍感光芒,而那些不朽的文字。才是无边的痛苦。 
     来时欢乐去时悲,空往人间来一回。我生之前谁是我。我死之后我是谁,不如不来也不往,也无欢乐也无悲。 

国学经典易经读后感

4. 浅读《易经》有感

难得放一天假,照旧在书城中度过。
  
 本来我的兴趣,比较侧重于小说和散文,偶尔也涉足诗词歌赋和杂文,最不愿意碰触到的是古文,感觉既深奥又乏味,所以每每略过,甚至唯恐避之不及。
  
 但不可否认,中国的古文,大多是智者写下的奇书,在文字堆砌之间,往往埋藏着某些博大精深的奥秘,或涉及人生哲理,或涉及历史文化,或涉及宇宙万物等等。有意避之,只能说明自己知识层面和文化底蕴太浅,领悟不了这些历经千年考验又必将继续存在的智慧丛书。
  
 譬如说,各种经卷和佛典,各个时期的史记,各方面的文学艺术作品等等,难以概括,一辈子也研究不完。说句题外话,曾经有过一段否定自己祖宗的历史和文化事件发生在华夏大地,这实在是不应该的——晦涩难懂的古文,其实凝聚了各个历史时期最具智慧又贤能的人的精神文明,堪称为各领域的艺术瑰宝,本质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又都代表着不同类型的最高成就———诚然,也会有某些方面的陈词滥调,但效果也是因人而异,古板之人学后自然迂腐,精明之人学后自然通达。假如硬是要一概而论,统统否定古人留下的智慧,进而动摇民族文化的根基,只能彰显其不怀好意,历史也已经印证了这一点,最终还是要拨乱反正。同样的道理,也不能一概而论地以为能够留下来的都是好的东西,有的只是由于人的劣根性所吸引的糟粕,需要各人去侦辨,自己去领悟,当然,最好是遵从自己的兴趣爱好,方可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把时间用在哪方面,都将必有所收获。
  
 说了那么多的综合性论述之后,回到主题上来。在半天的时间里,我本打算继续挑几本小说来读,并想在世界名著中选择能够影响和开导自己的书,但走在古典类型的书柜前却突然止步了,或许这也是冥冥之中注定的一种缘,我看着那些既有古言文体又有新人所注解的文本,慢慢消减了去翻阅小说的欲望,先是挑了本《金刚经》,再是《道德经》,最后是《易经》。就那样子站在书柜前,一站就是四个多小时,一本书放下,另一本书又拿起,时间就在翻阅和思索间不经意地过去了。
  
 粗略一看,不难发现,单就这三本书来说,都是通天彻地的奇书,其内涵不是只言片语所能描述的,有多少感悟也只有在心中才能明了,但可以确定的是,三本书都达到了最高层面的东西,可以归纳于艺术了,共同点也是修身养性,即❝心诚不起妄念❞为第一要点。
  
 佛与道的理念相通,我在发表东南早报《道可道,非常道》的文章中,已有论述,在此不再多言,用余下的篇幅来谈谈我所理解和领悟到的《易经》,需要强调的是,不可能全面,因为我没有那个能力和境界。
  
 《易经》在开篇,就标注,学此书,需要心正不邪方可利用。其中内含就包括此书破解了天地奥秘,是大智慧的书,不可用在不义之事上面。粗略读之,也确实。仓颉造字,让人通晓万物,其中的字固然各有其意,深藏天机,然而《易经》用其字,更是系统性地破解了宇宙万物的奥秘,涉及了天地人的繁衍生息和兴衰交替。
  
 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太极八卦,前世今生。可以推演,不能改变,重在修行,应当:以善为根本,以道为理念,以德为行动,以信为前提。
  
 纵观世界各地,每当发生某种灾难性事件,都是缺失了其中的某些因素所导致的结果。譬如,政府若无道,自然丧失了善,也无从谈德,言而无信导致公信力极差;由此,民众自然要遭殃。同样的理念,又譬如,民众若无道,便丧失了善,也无从谈德,言而无信导致横行无忌的只有谎言;由此,整个社会要遭殃。
  
 再次回归到主题中。五行相生相克,代表世间万物,既能繁衍,又有天敌,才能世代交替,周而复始,无穷无尽。虽说此是天理循环,但是,人在触类旁通之时,学会避其害而用其利,自然是对自己有益的。当然,对于此种前瞻性的预言,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重在修行,有助于逢凶化吉,而若真是天命,则不可违。
  
 说完五行说阴阳。阴阳代表雌雄,无雌或无雄,则不生;因此,两者需要平衡,延伸开来,天地万物,皆是这个道理。而所谓物极必反,除了说明循环往复不可阻挡之外,再有就是强调需要平衡。所以,举例而言,现在的华夏,男多女少,正是当初的重男轻女和计划生育相叠加的必然结果。正所谓,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就是这样的意思。
  
 而太极八卦,则用形式涵盖了这些内容,具体化,让后人可以在推演中知晓前世今生,来自何处,将去何方?
  
 最后才是神学,表明在解析和洞察其中奥秘之时,头上三尺还有更高层次的神明在主导,不可为非作歹!
  
 另外,我学了半天的占卜推算法,当然是不好在这里仔细说明的,权当是一种参考性质的娱乐吧!

5. 易经的学习心得有哪些?


易经的学习心得有哪些?

6. 求教易经学习心得?

我也是正在学习,学习易经要博览群书(有关易经的书),比如《易经杂说》、《康节说易全书》、《图解易经》、《易经正宗》等等,各类交叉阅读、相互印证,刚刚开始的话还要结合讲座,傅佩荣教授的易经讲座、增志强的讲座、还有各家的讲座都听听,会很快进入状态,不要先一个人分析理解,先听听名家的解释,综合各家的解释然后在对比,最后自己在分析。再对照书本应该就能入门了。想要精通要看个人的造化,多数人穷其一生都不能融会贯通,但也不要遗憾,能悟其一半就可以是易学大家了。祝你好运。

7. 听《易经》有感

昨天听了一天的《易经》,沉淀一段时间,总算能带着谦卑和恭敬心,认真的听曾仕强教授的分析,还能记住一两点,分享出来让自己加深印象。因为一边听一边干别的事,所以记住的就比较少,所以干啥都要正念。
  
 1.八个卦:
  
 天(乾)三爻没有断开的,代表天外有天,乾代表罡健,表示天空很长久
  
 天底下动,风(巺)三爻最底下一爻断开,因为天底下风吹万物动,巺代表变化
  
 天空中动,火(离)三爻中间一爻断开,离,火烧完以后,什么都没有了,用隔离的方法也是灭火的一个方法。
  
 天上面动,泽(兑)三爻上面一爻断开,人在水中的倒影,天在底下人在上面。兑加个心念悦,意思是看到泽水会很愉悦。
  
 地(坤)三爻都是断开的,代表地上千沟万壑,坤字代表柔软和包容性很强,符合地的特质。
  
 地下面动,雷(震)三爻底下一爻连起来,震:天地间的震动,声音响动静大,代表雷在适合不过了。
  
 地中间动,水(坎)三爻中间一爻连起来,理解因为有地下水,水来土就被冲走,所以欠土,为坎。
  
 地上面动,山(艮)三爻上面一爻连起来,艮有止的意思,遇到山就停一停,不要搞得太累,一山还有一山高。
  
 乾坤震巺,坎离艮兑,大概理解了这些。
  
 讲的是人的一生创业和功名,何时伏何时出,怎么登上95,又怎么全身而退,何时让贤,什么情况当仁不让,何时全身而退,才不会亢龙有悔。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听听,特别有意思。
  
 3.蒙
  
 因为讲的是教育学习的例子,说到孔子最喜欢的颜回不是天天一点屁事就去问老师,而是先自己进行多方查阅,实在搞不懂才去问老师,老师就欣然授之。很多学者不动脑,遇到点什么都去问老师,老师自然烦了,这种人是对学业和知识的不尊重。这种学习也容易丧失兴趣,学起来就没有效果。知识不足就先去补足来,不要什么都不懂也不要什么都装懂。
  
 4.需
  
 哪些是真的需要,哪些是不需要的,要有谪选能力,需要就去把握,不需要也不要因便宜而浪费精力,最后亏损的一定是自己。
  
 总结一下:听书要认真,要反复听,要配合教材听,不然就会像我这样东一瓢西一饮,不成系统。《易经》真是一本大智慧的书,弄懂它,就弄懂了世面上大部分的人际关系、领导力、亲密关系人性的弱点等等的书籍,古人真有大智慧,用寥寥数语就能涵盖世间万物的规律和特点,真是了不起。

听《易经》有感

8. 我对易经的深切感悟之一

我对易经的深切感悟之一
  
  
 对易经学习和感悟多年,总有些自己的想法和认识,当然可能多是误解,但也是曲径通幽的偶得,虽不便抛砖引玉。立言于此,也是便于以后知识层次增高之后,再做修正。
  
 一、对易经发展的感悟
  
 《周礼》: 筮人掌三易 ,以辨九筮之名,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巫人是夏商周时代的官员,是当时的高级知识分子。巫人,在现代人看来是靠妖言蛊惑混饭吃的人。事实上,在远古 时代,巫人的社会地位是很高的,在原始部族时代,他们是部落首领的老师;在国家形成初期,他们是政府官员;在社会发展昌明以后,其分化为礼官、史官和农业官员等。
  
 关于《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我认为是当时知识分子编制的三部重要的典籍,其作用是为了指导当时的生产和经济发展。处在采集和渔猎时代的远古先民,以迁移的方式去寻找食物,为了更好生存下去,按季节变化制定了科学的路线图,于是产生了《连山易》;后来,知道了食物有了保险季节性剩余,远古先民掌握了种植和蓄养家畜的技术,知道了收藏的重要性,于是创作了指导农牧生产的《归藏易》;农耕文明发展到了时代高级阶段,国家体系和社会功能的进一步完善,社会进入到了经济社会,古代先贤们知道了生产周期和经济周期对国家盛衰的影响,于是创作《周易》;《周易》是从《连山易》、《归藏易》发展而来,后代经过数千年的总结发展,易经形成了庞大的理论体系,影响着东方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二、对关于卦爻产生的感悟
  
 过去,我对卦爻的认识也只局限在书上说过一些内容。但是经过多年思索和感悟,我认为应当还原其产生的背景,于是我也产生过多种胡思乱想,但极有可能是其产生的一些因素。
  
 从河图、洛书的图形来看,其明显带有结绳记事的印记,因为无论是阳爻还是阳爻,都是有线段相联接的。古人也认为是先有数而后有卦,数的产生要早于卦。还有奇数代表阳性运动、偶数代表阴性运动。这些都给了我重要的启示,我认为:数起源于分配,也就是起源于现代所说的会计职能,原始先民在获取猎物之后,对其统计和分配,在长久统计归纳之后发现了一些规律,什么规律呢?就是阴阳,阴阳的性质和规律。他们发现:猎取雄性动物是好的,只会造成个体的消失,不会造成物类的大幅减少,是吉的;而猎取雌性动物,会造成群体的消失,会造成物类的大幅减少,是凶的。进而发现时间也有阴阳的性质和规律:春天打猎会影响猎物的繁殖,会影响以后的食物来源,是凶的;秋天打猎不会影响猎物的大幅减少,不会影响以后的食物来源,是吉的。经历了漫长的实践,他们把雄性的、暖的定为阳爻和奇数,把雌的、冷的定是阴爻的和阴数,这样对事物的性质和运动规律有了初步的定义。因此推断,爻是定义事物性质和运动规律的。
  
 卦是由爻组成,八卦是三爻组成的卦,古书论证最早出现的是先天八卦,先天八卦的排列是反映事物运动趋势和规律的,即阳性运动是生发的、增加的,阴性运动是萎缩的、减少的。那么,如何来佐证我的假说呢?记得我小时候,那时教室与洗手间还比较远,相约如厕时用暗语,男的说去1号,女的说去2号,这是定性。那么,如何理解运动的规律呢?古代是禁止三春时节进山砍伐和狩猎的,如果必须打猎,也是只允许打雄性的和老的,不允许打雌性的和小的,这是为了保护生态;到了秋冬时节,则可以大量的砍伐和狩猎,因为秋季以后,万物凋零,大地也承载不了过多的动物,人类为了生存繁衍,必须为过冬储备燃料和食物。这就是大自然的规律。先天八卦的排列是反映事物运动的现象,先天八卦是抽象出来的,是普遍规律;后天八卦是客观自然,是围绕规律运动的种种现象,后天八卦表现的是事物运动的波动性、不确定性和不规则性,用现代的话说,上升是螺旋性上升,下降也是螺旋性下降。
  
 对爻字的再深层感悟,爻字由上下两个“×”组成,很可能那时就在用线性图表示趋势的方法。爻字也的相交意思,很可能就表示两个交点,阳爻是两个上升趋势的线段,阴爻是两个下降趋势的线段。从河图、洛书传说来看,河出图洛出水,龙马和神龟可能就是出土的上一纪文明的工艺品,并且可能同时出土的一些图书典籍,如洪范九筹等。撇开神话传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直译起来古人可能表达的意思是:龙马和图出土于黄河、神龟和书出土于洛水,只有圣人才能看懂图和书中文字图形所表达的意思。中外文明中都有关于人类早期发生过大洪水的传说,我们居住的这个地球是可能经过多次文明的,而且文明程度可能也达到了相当高度,只是由于超大级别自然灾害的发生,造成了文明的消失或中断。如果易经思想源自于上一纪文明说法能够成立,那么以图形和线段来表示事物运动的理论早已有之,只不过那时的文明程度还很低,还没有发明造纸术,无法承载和传播这些文明,使得大部分图书典籍没有留传下来,流传下来也只是一部分能够用当时人所理解的经过临摹修改过的绳形图和文字。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