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

2024-05-07 11:17

1. 关于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

6月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原则同意《“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方案》实施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持续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完善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格局,推动城市健康宜居安全发展,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劲动力和坚实支撑。

关于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

2. 国务院批复同意“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观点网讯:6月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据观点新媒体查阅获悉,《方案》要求,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持续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完善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格局,推动城市健康宜居安全发展,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劲动力和坚实支撑。
《方案》提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完善工作机制,细化任务举措,将《方案》明确的重要任务和改革举措与本地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衔接,确保将各项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方案》实施中涉及的重要政策、重大工程、重点项目要按规定程序报批。
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加大指导支持力度,形成推动新型城镇化的政策合力。充分发挥城镇化工作暨城乡融合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统筹推进重大事项,推动解决《方案》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要加强综合协调,及时跟踪《方案》实施进展情况,适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重大事项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

3. 《“十四五” 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发布 绘就城镇化发展蓝图

“十四五”期间,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愈发向提质增效的纵深发展。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目标任务,提出40余项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措施,推动城镇化质量不断提高。
明确新型城镇化主要目标
《方案》披露的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新型城镇化取得重大进展,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大幅提升,2020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3.89%,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5.4%。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效显著,户籍制度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1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目标顺利实现,基本公共服务覆盖范围和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
国家发改委规划司相关负责人在解读《方案》时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城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挑战和机遇动力并存。一方面,城镇化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我国仍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期,城镇化动力依然较强。
为了破解问题、应对挑战、紧抓机遇、释放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不断向纵深发展,《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明显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显著提升,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未落户常住人口。“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全面形成,城市群承载人口和经济的能力明显增强,重点都市圈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基本建成。超大特大城市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有序疏解,大中城市功能品质进一步提升,小城市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城市治理体系基本建立。
完善城市住房体系
“与规划概念不同,《方案》明确了一些非常具体的工作方向,在推进新型城市建设方面,对房地产领域着墨颇多。”南京农业大学规划院上海分院院长孙文华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
《方案》明确,要完善城市住房体系。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夯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改革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健全缴存、使用、管理和运行机制。
在租赁市场方面,《方案》指出,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盘活存量住房资源,扩大租赁住房供给,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加快住房租赁法规建设,加强租赁市场监管,保障承租人和出租人合法权益。
在住房保障方面,《方案》要求,完善住房保障基础性制度和支持政策,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以人口流入多的大城市为重点,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着力解决符合条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
在城市更新方面,《方案》指出,重点在老城区推进以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城中村等“三区一村”改造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更新改造,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模式。开展老旧小区改造,推进水电路气信等配套设施建设及小区内建筑物屋面、外墙、楼梯等公共部位维修,促进公共设施和建筑节能改造,有条件的加装电梯,打通消防通道,统筹建设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改善居民基本居住条件。
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高质量的城镇化应该包括三方面,一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二是人民的高品质生活,三是政府的高效能治理。”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院长陈晟表示。
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和形态,是《方案》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针对超大特大城市,《方案》指出,转变发展方式,积极破解“大城市病”,推动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体”。
针对大中城市,要提升功能品质,推动制造业差异化定位、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因地制宜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区域专业服务中心,夯实实体经济发展基础。
针对小城市,顺应城市兴衰规律,顺势而为、因势利导,引导人口流失城市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促进人口和公共服务资源向城区集中。支持资源枯竭城市因地制宜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加强民生保障和救助扶助。
针对小城镇,要分类引导发展,增强服务乡村、带动周边功能,发展成为综合性小城镇。
“跟过去的政策相比,此次《方案》既关注了超大特大城市的发展,也对人口流失和资源枯竭城市的问题给予了重点关注。”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这也体现出新一轮城镇化发展更强调均衡和高质量发展的导向,也是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体现。尤其是提及要盘活存量、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等,都对此类城市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发展路径。”
此外,《方案》明确表示,要治理贪大、媚洋、求怪等建筑乱象,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筑,严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建筑。

《“十四五” 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发布 绘就城镇化发展蓝图

4. “十二五”关于城镇化

  第二十章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优化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
  第一节 构建城市化战略格局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构建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以轴线上若干城市群为依托、其他城市化地区和城市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化战略格局,促进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拓展。
  在东部地区逐步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在中西部有条件的地区培育壮大若干城市群。科学规划城市群内各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缓解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压力,强化中小城市产业功能,增强小城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推进大中小城市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和网络化发展。积极挖掘现有中小城市发展潜力,优先发展区位优势明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中小城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把有条件的东部地区中心镇、中西部地区县城和重要边境口岸逐步发展成为中小城市。
  第二节 稳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
  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充分尊重农民在进城或留乡问题上的自主选择权,切实保护农民承包地、宅基地等合法权益。坚持因地制宜、分步推进,把有稳定劳动关系并在城镇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为城镇居民。特大城市要合理控制人口规模,大中城市要加强和改进人口管理,继续发挥吸纳外来人口的重要作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根据实际放宽落户条件。鼓励各地探索相关政策和办法,合理确定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的规模。
  对暂时不具备在城镇落户条件的农民工,要改善公共服务,加强权益保护。以流入地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保证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并做好与高中阶段教育的衔接。将与企业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建立农民工基本培训补贴制度,推进农民工培训资金省级统筹。多渠道多形式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鼓励采取多种方式将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第三节 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坚持以人为本、节地节能、生态环保、安全实用、突出特色、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原则,科学编制城市规划,健全城镇建设标准,强化规划约束力。合理确定城市开发边界,规范新城新区建设,提高建成区人口密度,调整优化建设用地结构,防止特大城市面积过度扩张。预防和治理“城市病”。

  统筹地上地下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交通、通信、供电、供热、供气、供排水、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水平,增强消防等防灾能力。扩大城市绿化面积和公共活动空间,加快面向大众的城镇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推进“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改造。加强建筑市场监管,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深化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发行市政项目建设债券。加强城市综合管理。推动数字城市建设,提高信息化和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注重文化传承与保护,改善城市人文环境。

5. 十三五时期,要深入推进什么新型城镇化

“十三五”时期,我国将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6年重点抓好的三项工作之一是: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包括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镇落户条件,建立健全“人地钱”挂钩政策。

十三五时期,要深入推进什么新型城镇化

6. 十二五 城镇化 发展规划 文档

崇信县“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规划

 

第一章 概   述

一、规划编制背景

为了全面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促进城镇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结合全县城镇建设现状,特制定本规划。

二、规划编制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生态旅游县城为目标,依托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按照县城、重点小城镇和村庄三个层面,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不断扩张规模、提升功能、优化环境、彰显特色,努力提高城镇集聚生产要素的能力,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规划编制的原则

1.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城镇化发展应以规划为指导,充分发挥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注重城乡统筹规划,做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用科学的规划调控和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城镇化的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在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完善城镇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3.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性发掘与生态环境保护,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提高资源利用率,合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为城镇化建设持续发展提供足够的资源和空间。

4.坚持城镇化和工业化相互促进的原则。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实现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依托城镇化进一步提升工业化。通过城镇化建设引导要素聚集,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促进工业现代化。

5.坚持统筹规划与分类指导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确定城镇化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保持县城、小城镇和村庄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镇的承载能力,实现设施共建、资源共享、环境共保。

6.坚持体现城镇特色的原则。城镇化发展应从自身资源优势出发,保护好、开发好城镇的历史和民族特色文化,实施严格的保护措施,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城镇群落。

四、规划编制范围

全县6乡(镇)79个行政村。

五、规划编制期限

规划编制年限为2011年-2015年。

第二章  现状介绍

一、我县城镇化工作“十一五”期间发展情况

“十一五”以来,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按照建设生态旅游县城的目标定位,不断强化规划龙头作用,大力推进城镇建设,城镇面貌显著改善,品位和档次不断提升,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南北二塬为两翼,以两个工业集中区开发为重点”的城镇化建设工作新格局。

1.主要指标稳步提升。“十一五”期间,全县累计完成城镇化建设固定资产投资8.2亿元,城镇化水平年均提高2.5个百分点,由“十五”末期的20.8%提高到“十一五”末期的33.3%;完成了省级园林县城、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等县城晋等升级创建工作;建成了龙泉寺景前区,进一步扩大了景区规模,提升了景区品味,龙泉寺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顺利通过验收;县城滨河西区开发建设持续推进,县城建成区面积由“十五”末的5.2平方公里拓展到“十一五”末期的6.5平方公里。

2.建设规划不断完善。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适度超前”的原则,聘请专业规划机构,对县城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对县城定位、发展规模、空间布局、公共设施进行科学的分析预测和研究设计,规划控制区达到19.8平方公里。在县城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编制了县城绿地系统专项规划、滨河西区修建性详细规划、龙泉寺景前区修建性详细规划、铜城煤电化工业集中区规划等专业性详规和新窑镇建设规划等小城镇建设规划,完成集镇规划4个,村庄规划25个。

3.城镇规模持续扩张。“十一五”以来,全县共实施城镇建设项目100余项,完成投资6.8亿元,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了6.5平方公里。加快实施县城西扩工程,建成了以休闲广场、体育场等为重点的县城滨河西区,县城东西跨度由2.5公里扩展到了6.6公里。加快实施龙泉寺景区开发工程,建成了以龙泉广场、龙泽湖、梁坡旅游民俗村等旅游景点为主要内容的龙泉寺景前区,新增旅游景点16处,可游览面积由原来的0.5平方公里扩大到1.2平方公里。加强城镇居民住房建设,建成了梅苑新村、芮鞠花园、金宇花园等一批住宅小区,建成廉租住房2.8万平方米,县城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5.9平方米。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建成乡镇集贸市场9个,新窑、木林、柏树等小城镇框架基本形成,小城镇聚集带动作用日趋明显。

4.县城环境逐步改善。坚持建管并重,加强城镇管理,深入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大力实施城区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积极开展绿化合格单位、园林式单位和花园式住宅小区创建活动,县城水域面积达到了45万平方米,人均占有公共绿地16.95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了28.2%,亮灯率达到了100%,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和污水处理率均达到了85%,先后建成了“省级卫生县城”、“全省绿化模范县”和“省级园林县城”。

5.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加快完善县城路网结构,完成了环城西路、青年路、龙泉路等9条道路的新建和改建工程,初步形成了“三纵四横”的路网结构,通行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实施县城集中供热工程,县城集中供热面积达到了45万平方米,基本实现了城区集中供热全覆盖。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成了县城影剧院、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和体育场,建成了一批水冲式公厕和星级厕所,百货、建材、服装等一批专业市场健康发展,城镇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二、我县城镇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全县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受思想观念、经济实力、发展条件、区位环境等因素影响,与周边县(区)和发达城市相比,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1.城镇化水平较低。县城建成区面积为6.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3.19万人,城镇化水平仅为31.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6个百分点。

2.城镇规划编制滞后。一方面,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县城建设已超出规划深度,先建设后规划,边建设边规划等问题比较突出,抓紧完善县城总体规划和各类修建性详规显得十分迫切。另一方面,受经济条件、思想观念等因素制约,各乡(镇)普遍对集镇规划、村庄规划不够重视,没有聘请相关规划院对规划进行认真研究、规划,草草了事,对于完成的规划也只是文字材料,没有用规划指导城镇建设,没有真正发挥规划的作用。

3.城镇服务功能不强。城区道路、供水、供电、排污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综合服务功能不强,聚集资金、人才、信息等要素的能力较弱。

4.城镇产业发展较慢。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尚未形成,农产品加工业、旅游业、服务业等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实现城镇可持续发展缺乏产业支撑。

5.城镇管理水平不高。有效的县城管理长效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在城镇管理执法队伍建设、市容市貌日常监管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乱摆摊设点、乱停乱放等问题仍然突出。

6.生态环境建设不足。县城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距离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的相应指标有较大差距;固体废物处置及综合利用率偏低;市民的城市意识和环保意识有待提高。

第三章  城镇化发展规划

一、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生态旅游县城的目标定位,把推进城镇化与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壮大旅游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培育产业支撑,加强城镇规划,拓展县城规模,完善县城功能,强化城镇管理,突出文化特色,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宜居、宜商、宜游的科学发展示范县。

二、城镇化发展目标任务

(一)城镇化发展的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全县城镇化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5000万元,城镇化水平年均递增1.1个百分点。到2015年,全县城镇化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3亿元,城镇化水平达到36.8%,建成区面积达到8.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4.8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万元,人均拥有道路面积达到14.2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9平方米,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0平方米,城区路灯装置率、亮灯率均达到100%,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

(二)城镇空间布局

1.城镇布局规划分为四级:中心城镇(县城)、汭河川区现代农业示范区、铜城煤电化工业集中区、新窑煤炭工业集中区。

2.城镇规模结构:全县城镇规模分为中心城镇、片区中心城镇和集镇3个等级。规划远期形成1个中心城镇、1个片区中心城镇、2个园区和4个集镇的城镇体系。中心城镇即县城,片区中心城镇即新窑煤炭工业集中区,2个园区即铜城煤电化工业集中区和汭河川区现代农业示范区,4个集镇即黄花、柏树、黄寨、木林乡政府所在地。

3.县城空间布局结构:根据全县自然条件、产业布局、交通区位等条件,规划形成空间相对独立、功能分工明确、干道快速联系的“一心两翼一廊”空间布局。“一心”即中心城区,“两翼”即铜城煤电化工业集中区和汭河川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一廊”即联系三大功能区的城镇干道及汭河生态文化景观带。

4.“一心两翼一廊”的功能结构:中心城区为崇信县城,是全县行政办公、商贸服务、生活居住、休闲旅游、文化体育、金融信息核心区。铜城煤电化工业集中区主要承载煤电化、新型建材等产业。汭河川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主要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一廊主要为联系一心两翼的交通、景观带。

四、发展重点

1.科学编制城镇规划,为城镇建设和发展提供指导依据。突出规划的前瞻性、操作性和针对性,正确处理整体推进与局部突破、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突出重点与城乡统筹的关系,完成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实施县城控制性、修建性详细规划和集镇、村庄规划编制。加快编制与城镇建设发展相配套的城镇燃气规划、城镇道路规划、城镇电力电信规划等专项规划。优化土地和空间资源配置,完善城镇服务功能,提高城镇土地综合效益。实施规划评审制度,提高规划设计质量。建立完善规划公告制度和验收制度,提高公众参与率,增强规划透明度。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完善城镇给排水体系,实施县城水厂改扩建、给排水管网建设、污水处理等工程,不断提高城镇供水保障能力。到“十二五”末期,全县城镇供水能力达到0.6万吨/日,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加快实施城镇集中供热工程,县城集中供热面积达到80万平方米,实现城区集中联片供热。加强城镇道路建设,形成便捷、通畅的城镇交通网络,提高城镇道路通行能力。加快实施城镇管道液化气工程。加快城镇青少年、老年、妇女儿童文体科教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镇文化生活质量。实施城镇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加快县城景观建设,新建新城公园、南山公园和鱼堡子城市公园,广泛开展绿化合格单位、园林式单位等创建活动,增加城镇景观,扩大城镇绿地面积,提升城镇品位。完善龙泉寺景区旅游服务设施,扩大龙泉寺、五龙山、唐帽山等景区规模。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提高城镇信息化水平。

3.加快城镇住房建设,改善城镇居民居住环境。把城镇住房建设作为加快城镇化进程,拉动城镇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规范房地产开发市场,保持商品房开发适度规模,积极开发高层住宅,创建标准化住宅小区,增加绿地面积和休闲空间,实现住宅建设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建设,建立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积极平抑房价,保障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到期末,全县新增住房面积35万平方米,建成一批档次品位较高、社区服务完善的住宅小区,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8.5平方米。积极培育房地产中介市场,重点发展房地产信息咨询、经纪等中介服务,规范中介行为。加强物业管理,建立多元化、社会化物业管理服务体系,扩大物业管理覆盖面,提高物业管理水平。

4.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夯实城镇发展经济基础。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扶持壮大城镇二、三产业,加快城镇经济发展。认真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积极整合项目资源,加快建设铜城煤电化工业集中区和新窑煤炭工业集中区,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进一步扩大城镇人口规模。积极培育新型建材、农产品交易等专业市场,充分调动农民进城创业、兴办企业的积极性,着力培育集镇特色产业经济。

5.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坚持建设扩容与管理增效相结合,不断深化改革,建立“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综合管理、协调高效”的城镇管理长效机制。加大城镇执法管理力度,深入开展城镇环境卫生综合治理,严格落实机关单位、商业门店“门前五包”责任制,规范设置户外广告和宣传灯箱,坚决杜绝乱停乱放、乱写乱画等不文明行为,改善城镇环境。加强市政设施巡查检修,提高市政设施使用率。加强社会公德、文明行为宣传教育,增强居民热爱城镇、建设城镇的自觉性,努力营造城镇建设管理的良好氛围。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靠实责任。把城镇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及时研究和解决城镇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抓好城镇规划的组织实施。建立健全城镇建设工作领导机构,完善城镇建设目标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责权利相统一的城镇建设责任体系,确保城镇建设顺利开展。把城镇建设纳入年度责任目标考核,强化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兑现,推动工作落实。

2.科学规划,严格落实。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科学制定城镇建设规划,合理配置资源,统筹安排部署,增强规划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已经通过审批的建设规划,及时进行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加强和改进规划实施管理,努力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切实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在执行过程中确需调整的,严格按审批程序进行。

3.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加快建立公平的人口流动机制,规范城镇人口登记管理制度,放宽户口准入限制,增加城镇人口规模。加快建立节约型城镇发展机制,合理确定建设密度,大力推广应用节能、节水、节材新技术,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快建立城镇建设土地保障机制,坚持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加大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力度,做到城镇建设用地统一征用、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建设,提高城镇土地利用率。

4.多元筹资,加大投入。采取市场筹资为主,政府投资为辅的办法,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方位吸引民间资金和外来资金,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引导,企业、民间投资为主体,社会投资共同参与的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加强项目建设,精心论证、争取实施一批供电、供水、排污、垃圾处理、集中供暖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改善城镇公共设施条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足额拨付城镇建设维护资金,大力支持县城和重点小城镇建设。创新城镇基础设施有偿使用等市场化经营的方法和途径,探索以城建城、以城兴城、以城养城的市场化城镇建设新模式。

7. 求 十二五规划中 城镇化的讲解

  城乡教育一体化

  城乡二元结构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相对应,教育在中国城乡间也形成了二元结构。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党委书记褚宏启指出,城乡教育二元结构既有教育内部的制度根源,如城乡分治的教育管理体制、城乡失衡的教育投入体制、城乡显失公平的教育人事制度等等;还有教育外部的制度根源,如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身份歧视)、就业制度等等。

  “城乡教育一体化有利于克服城乡教育二元结构的弊端,使均衡化的公共教育服务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褚宏启认为,破解城乡教育二元结构、推进和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必须从制度问题入手,必须改革城乡二元的教育管理制度、教育投入制度、教育人事制度、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并建立严格的教育行政问责制度。

  “当前,教育投入、教师素质的城乡差异依然是我国城乡教育走向一体化、走向均衡优质发展道路的主要障碍。”

  褚宏启表示,为切实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在建立健全城乡教育统筹管理制度、教育投入制度、教育人事制度的基础上,还必须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和教育行政问责制度。建立城乡一体的学校办学条件标准、人员编制标准、课程标准、学生学业成绩标准、校长资格标准、学校办学质量评估标准,强化教育督导中的“督政”环节,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度,把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纳入到政府绩效考核、官员施政约束的评价体系。

  “政府是公共制度的产出者,制度创新的过程也是利益重新调整的过程,政府在制度创新和调整利益关系中,要遵循激励相容原则,通过民主程序和参与机制,了解各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偏好和利益诉求,并在制度创新中予以反映与协调,这样才能提高制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制度效率,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褚宏启强调,“在制度创新的策略方面,要注意政府在制度创新中的边界与局限,不要完全依赖政府,不要夸大政府的作用,注意发挥市场和社会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把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有机结合起来。”

求 十二五规划中 城镇化的讲解

8. 十三五时期要深入推进什么新型城镇化

“十三五”时期,我国将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6年重点抓好的三项工作之一是: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包括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镇落户条件,建立健全“人地钱”挂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