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投资情况

2024-05-10 12:57

1.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投资情况

 中投公司的投资是基于经济和财务目的,在风险可接受的范围内进行资产的稳健和有效配置,努力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以被动投资、财务投资为主,追求长期的、稳定的和可持续的风险调整后回报。中投公司重视自身的社会责任,遵守投资接受国的法律法规,积极为当地经济繁荣与发展做出贡献。 合理的资产配置框架是中投公司获得风险调整后长期回报的基础。中投公司在境外主要投资于股权、固定收益和另类资产。另类资产投资主要包括对冲基金、私募市场、大宗商品和房地产投资等。投资区域涵盖发达国家市场和新兴国家市场。 控制投资风险的目标是通过实施积极的风险管理,确保投资活动在可接受的风险范围内有序运作,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包括承担和管理能够带来投资收益的风险,如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规避和减少不能带来收益的风险,如操作风险。中投公司根据自身投资模式的特点确定了风险偏好与风险容忍度,制定了风险预算,实行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和以内控管理框架COSO标准为基础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了包括执行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首席风险官、风险管理部、法律合规部及其它有关部门在内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以有效防范经营风险,确保公司依法、合规、稳健经营。 中投公司主要委托外部基金管理人进行境外投资。外部基金管理人选聘分为公开选聘和定向选聘。选聘标准是:(1) 财务稳健,资信良好,风险控制指标符合所在国家或地区法律规定和监管机构的要求;(2) 经营资产管理业务达到一定年限,管理资产达到一定规模;(3) 从业人员符合所在国家或者地区的有关从业资格要求;(4) 有健全的治理结构和完善的内控制度,经营行为规范;(5) 近3年未受到所在国家或者地区监管机构的重大处罚。为保证外部基金管理人选聘工作的公平性、公正性和权威性,评选分为申请、初评、复评、费率议价及合同商定等阶段。中投公司依据申请人提供的申请文件、面试情况及管理费率报价等进行初选,经过内、外部专家集体复评后确定最终获聘名单。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投资情况

2.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筹备历程

自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据《中国经营报》报道,截至2007年第一季度末,中国国家外汇储备已高达1.2万亿美元。2007年1月19日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研究将成立专门机构来经营管理部分外汇储备;“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呼之欲出。2007年3月16日,由国务院副秘书长楼继伟牵头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筹备组,召开了第一次筹备会。2007年5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建议组建市场化运作的政府外汇投资机构。2007年6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提请的发行1.55万亿元特别国债的议案;这笔资金将作为“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投资来源。2007年6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表示,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将被整合并入新成立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由财政部发行1.55万亿人民币特别国债的议案。按照当前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这一特别国债数额相当于约2000亿美元,成为中投公司的资金来源。

3.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介绍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China Investment Corporation,简称中投公司)于2007年9月29日在北京成立,是经中国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从事外汇资金投资管理业务的国有独资公司。该公司的注册资本金为2000亿美元,来源于中国财政部通过发行特别国债的方式筹集的15500亿元人民币,是全球最大主权财富基金之一。公司实行政企分开、自主经营、商业化运作的模式;业务以境外金融组合产品的投资为主,并在可接受的风险范围内,争取长期投资收益最大化。中投公司拥有员工1200人,其中董事会成员共10人,包括2名执行董事、5名非执行董事、1名职工董事以及2名独立董事。2名执行董事分别为1丁学东和李克平。5名非执行董事分别来自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5个部委,包括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财政部副部长李勇、商务部副部长陈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方上浦。2名独立董事分别为原财政部副部长刘仲藜、现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王春正。职工董事为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监李炘。中投公司成立后,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中投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整体并入,该公司自设董事会和监事会,负责投资并持有国有重点金融企业的股权,并代表国务院行使股东权利,不开展其它任何商业性经营活动,不干预其控股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介绍

4.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重大投资

 中投在创始之初,因投资黑石集团、摩根士丹利等公司出现巨大的账面亏损,遭受社会舆论的广泛质疑,随后在2008年刻意放缓了投资速度,将全年新增投资压缩在48亿美元的规模。黑石集团项目2007年5月末,筹备中的中投公司与黑石集团(BlackStone)达成30亿美元的投资意向。黑石集团已于2007年6月22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其初始发行价为每股31美元。中投公司购买黑石股票的成本大约为每股29.605美元,并承诺四年内不予出售。从斥资30亿美元入股黑石集团(已浮亏近20亿美元)摩根士丹利公司项目2007年12月19日,中投公司购买摩根士丹利公司56亿美元面值的到期强制转股债券,占摩根士丹利当时股本的约9.86%。2009年6月,中投公司再次购入摩根士丹利12亿美元普通股,保持摩根士丹利股本扩大后的持股比例约9.86%不变。中投不进入摩根士丹利董事会。2010年9月1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批准了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收购摩根士丹利(大摩)10%具有表决权股份的要约。这意味着,中投正式成为持有大摩10%股权的股东。然而,中投从大摩的债主,变成持股10%的大股东之一,付出的代价是:超过60亿人民币的亏损! 倡导团队精神,鼓励各部门精诚合作,推动全体员工携手共进。这是公司实现高效运营和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5. 投资控股公司的历史发展

跨国公司(主要是世界 500 强企业)在中国市场经过了三个阶段:出口产品、技术许可和创建合资企业。在前两个阶段,跨国公司在中国的R&D 投资几乎没有,这方面的投资开始于合资企业的建立。中外合资企业的建立开始于改革开放初期,在 80 年代并没有显著的增长,1992 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打消了跨国公司的顾虑,此后跨国公司开始在中国大规模兴办合资或独资企业,努力实现生产和销售的当地化。此时,一些合资企业内部开始设立技术开发部门,主要进行产品本地化工作,消化母公司的相关技术。随着跨国公司在华企业的增加,在华业务迅速膨胀,跨国公司纷纷要求成立投资性控股公司,以便对在华企业和业务进行统一管理,中国政府及时满足了这一要求。1994 年 5 月,日本欧姆龙(中国)有限公司成立,成为第一家获批准设立的投资性控股公司。其后,世界知名跨国公司纷纷在华设立投资性控股公司:1994 年 10 月,日立(中国)有限公司在京成立;1994 年 10 月,松下(中国)有限公司在京成立;1994 年 10 月 21 日,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在京成立;1995 年,富士通(中国)有限公司在京成立;1995 年,摩托罗拉(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京成立;1995 年,IBM(中国)有限公司在京成立;1996 年 10 月,朗讯(中国)有限公司在京成立;……这些控股公司通过将其在华企业的股份转让给控股公司,把分散的单个企业统一为一个集团,实现资金、人员、技术等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的流动和优化配置,达到投资管理本地化的目的。因此有人说,跨国公司在中国从此有了“头脑”。

投资控股公司的历史发展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