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隆自曝前高管涉嫌侵占超10亿,董明珠这是被人坑了?

2024-05-06 14:29

1. 银隆自曝前高管涉嫌侵占超10亿,董明珠这是被人坑了?

是的,可以说从这件事情上来说董明珠被坑了,而且被坑的是非常的惨,甚至可以说这是董明珠她自己任性的代价,或者一开始的想法是好的,但是经过这些事情出现之后现在的她肯定也非常的后悔,毕竟当时她决定增资银隆的时候受到了很多人的反对。

格力公司的董事都不同意她这么做,后来还是她自己拿出个人的部分的资产与王健林以及刘强东等人对银隆投资,但是没有想到银隆内部居然出现了作为公司大股东以及作为原董事长的魏银仓和作为银隆原总裁的孙国华涉嫌侵占公司的利益,金额高达超10亿元,这估计也是董明珠怎么也想不到的事情就这样出现了。

其实之前在一档节目中采访魏银仓的时候,他们两个人的关系就出现了矛盾,毕竟董明珠一开始对于投资银隆非常的有信心,逢人都会讲关于银隆新能源的电池技术,也解释自己为什么冒那么大的风险对银隆投资,当时她也一度的被人评价为是银隆新能源电池技术的代言人,其实董明珠她本人对于新能源汽车有很大的宏观思想,她也有自己的造车梦,特别是当时港珠澳大桥通车的时候,银隆造的新能源汽车作为第一辆行驶在港珠澳大桥上董明珠也是非常的高兴,但如今也是事与愿违。

目前董明珠和魏银仓的关系也是冷到了极点,可能刚开始董明珠对于魏银仓还是比较认可的,所以才会宁愿冒着风险也要追加投资,但是后来慢慢的对魏银仓的印象也发生了转变,特别是两次的人事变动,也让他们两个人彻底撕破了脸皮。

银隆自曝前高管涉嫌侵占超10亿,董明珠这是被人坑了?

2. 银隆的“棋局”——董明珠首次透露为什么个人举债“造车”

8月3日,经历过股份退出等风波之后,董明珠接受媒体采访时首次对外表示自己举债投资银隆汽车的目的:“因为有了银隆这个平台,(帮助格力)打通了汽车模具、驱动电机和汽车空调三大领域。虽然我借的债仍在还,可格力却得到了真实惠。”
根据董明珠接受采访时对外透露的内容,董明珠个人举债投资银隆,是为了“搭桥”,用来扩大格力产业(链)。董明珠认为,通过投资银隆,格力以下几个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
 
1)因为投资了银隆的试水,使格力切入到汽车模具市场,很多汽车企业开始寻求格力帮忙开模;
2)格力现在做的驱动电机,是汽车上使用的重要零部件。通过和银隆的合作让驱动电机正式进入汽车装配;
3)通过银隆,格力开始涉足此前多次失败的汽车空调行业,成为国内重要的汽车空调供应商。
“有银隆这个平台,格力把这三大领域都打通了。如果没有这个通道,格力的电机、电控、汽车、空调、模具几个产业都做不起来。甚至以后规模大了,包括像银隆等汽车的车体,格力都可以去做。”用董明珠的话说,通过投资银隆,推动格力产业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实,而不是一夜之间做大。“虽然我自己举债了,借的债仍在还,但分红了我就能还债,可(从)格力(来说)得到了真实惠。”

格力的业务板块调整始于2012年。根据汽车预言家了解到的信息,格力电器原有四大业务板块包括,空调、家用电器、通讯和智能装备。经过2012年调整后,前三个板块合并为消费领域板块,其中突出整体智能家居;而原先的智能装备扩充为工业领域,突出智能制造技术,形成消费和工业两大领域比翼齐飞。此次董明珠提出和银隆相联系的“模具、电机、汽车空调”业务都属于工业领域业务范畴。
 
相关资料显示,自2013年起,格力模具业务快速崛起。格力为其规划的产值高达100亿元,设备投资超过60亿元,设备2000余台。但迄今为止,格力尚未披露模具业务具体产值以及增速情况。

在驱动电机层面,格力的无稀土主驱电机及驱动器,配合银隆此前的动力电池解决方案可以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全套动力系统解决方案,该技术应用于公交车、公路车、物流车等商用车。
汽车空调层面,格力此前曾表示掌握了空调的核心技术,包括压缩机的设计与制造,研发汽车空调已经有数年时间,对汽车空调的技术已经完全掌控。在董明珠眼里,格力电器已经具备了电动化时代汽车空调的技术能力,缺少的只是一个稳定有量的配套关系。而银隆某种程度上给格力一个磨合技术、展示水平的平台,借用这个平台,格力汽车空调才能够真正打开汽车空调市场。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2019年我国汽车空调行业销售规模约598.5亿元,同比2018年增长了5.08%。行业观察人士明确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规模提升,原有的汽车空调的结构和性能已经发生了变化。汽车空调即将迎来新一轮产业革命。
 
此前董明珠曾经对外畅想过格力汽车空调的业务市场:“如果今年银隆实现销售三百亿元,生产三万台汽车,那就意味着我们卖三万部汽车空调。”有了银隆的合作案例,格力汽车空调会更容易打开全国市场。
“携手银隆,拓宽相关产业链。在模具、电机、汽车空调、智能装备等领域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董明珠如此表示。但值得注意的是,汽车预言家并未查询到上述业务的具体规模以及增速。

相关分析人士指出,在这场格力的工业业务布局中,银隆是重要一环,尽管这一基础是董明珠力排众议个人负债投资。
 
相关资料显示,2016年8月,董明珠执掌的格力电器对外宣布宣布收购银隆汽车。对于董明珠突然萌发的造车梦,股东并不买账。2016年11月,格力电器股东大会否决了收购银隆的方案。
 
对于当时格力董事会方面否定董明珠投资银隆的提议,董明珠在当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气愤地表示,格力的股东“鼠目寸光,只看眼前三分地”。

在斟酌之后,董明珠决定以个人名义入股。2016年12月,董明珠携万达、京东系投资公司,共出资30亿元入股,拿下银隆22.39%股权。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投资中,董明珠光个人出资就达10亿元。
 
但资本的加持并未换来银隆的经营改善。根据资料,2014年-2016年三年间,银隆净利润分别为-2.66亿元、4.16亿元和3.77亿元,财政补贴分别为5025万元、13.04亿元和6.04亿元,并未显示出强大的盈利能力。长时间的业务未有明显改善,引发了外界的不断猜测,深交所发函质疑,要求格力说明格力和银隆的具体业务关系。
 
此后,银隆频繁爆出各路负面消息,其中创始人团队的变故让外界对董明珠入股银隆的决策质疑颇多。

此前媒体报道董明珠投资银隆后对于银隆经营情况十分不满意
尽管总资本回报上,银隆并不算一个合适的投资标的,但对于董明珠而言,看中银隆新能源,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格力的多元化发展寻找出路。相关分析人士向汽车预言家介绍,2019年中国空调零售量增长5%,零售额下降-1.2%,市场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单纯的依靠空调家电主营业务,格力将陷入停滞期。“董明珠急需将格力的制造业优势转移到新阵地。”
 
这或许是董明珠投资银隆的背后最重要原因。尽管银隆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董明珠和格力都不会放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 董明珠投资银隆失败,但她真的不后悔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吗?

12月12日,在2018央视财经论坛暨中国上市公司峰会上,对于银隆变窟窿这个说法,董明珠说,“真的就是窟窿”。她认为,一个企业要想做好,企业家想的应该更多的是付出,而不是获得,不仅要对投资者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她说,“加入银隆过去一年很辛苦,但是觉得值得,因为通过这个历练,这个挑战,未来会更好。”

言辞间,董明珠对于格力电器没有收购成珠海银隆还有遗憾。她认为,格力电器有电机、有汽车空调等,可以与新能源汽车有完美的结合。阴错阳差,没有收购成珠海银隆,她当时还想,这对银隆的打击有多大。但后来“进入银隆之后才知道窟窿有多大”。对于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董明珠说坚决不后悔。
年前格力电器(000651.SZ)董事长董明珠和小米董事长雷军在电视屏幕上的一场10亿赌约已经临近尾声。

12月2日,董明珠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中表示,格力今年营收将达到2000亿,10亿赌局目前来看格力已经基本胜出。她同时称,赌局本身没有什么意义,因为格力是实体企业,而小米则是做互联网经济的,属于轻资产。

这场更多玩笑性质的赌约被看做是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经济较量的缩影。五年间身为赌约主角的两家企业也变化颇多。宣称五年内不上市的小米已在港股上市。而格力则从空调产业一举布局到手机、智能装备、芯片等多个领域。其间董明珠还以个人身份成为新能源企业银隆新能源的二股东。变化背后,格力更大的目标是要在2023年实现6000亿的营收目标。

董明珠投资银隆失败,但她真的不后悔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吗?

4. 董明珠梦断“银隆” 股权出售无人问

 银隆汽车,对,就是董小姐旗下的电动汽车公司生产的,现在城市里来回穿梭的公交车,时常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10月25日,银隆新能源的股权出售信息又一次地出现在阿里拍卖平台上,这次拍卖的是一笔750万股的股权,起始价为2.025亿元,次日上午10点显示的结果是竞价失败,但最终未成交。
 这已经不是今年银隆新能源第一次对其股权进行出售,但同时也不是最后一次。在此之前,银隆在阿里拍卖网上已结束了7次股权拍卖,累计股份为3155万股,但成交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前7次拍卖中仅有3次成交,卖出7万股,成交率只有2%。
 接下来,银隆于10月29日在阿里拍卖网上还有一笔900万股的股权被拍卖,起始价为2.43亿元。
 除了7月的两起拍卖之外,银隆其余股权拍卖,阿里拍卖网皆在竞买须知的第十六条特别提示:该股票已被冻结查封,现根据《执行笔录》(2020年8月25日)内容,由被执行人委托拍卖。
 2016年,董明珠宣布格力电器准备以130亿元收购珠海银隆100%的股权,虽然最后在格力股东们的极力反对之下,这一场收购并没有达成。
 但最后,她以个人名义联合了万达的王健林、京东的刘强东,这三个车圈门外汉成为了珠海银隆的股东,而珠海银隆也更名为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2018年初,银隆新能源被爆出拖欠多家供应商货款超过10亿元,河北武安工厂大面积减产,南京产业园一度被法院查封等等。
 2018年11月份,大股东银隆集团以及银隆集团实际控股人魏银仓、前高管孙国华涉嫌侵占公司利益超10亿元。
 同日,魏银仓与孙国华声明“向有关部门举报董明珠违法犯罪的事实”,指控董明珠“利用国有企业领导人的职务谋取私利”“损害上市公司格力电器以及其股东利益”“涉嫌构成贪污”等多项罪名。
 2019年4月,银隆官微发布声明,该公司董事、原公司总裁孙国华在内等六人已被刑拘,涉及侵占公司利益总计超过14亿。
 内部内斗不断,外部市场环境萎缩,银隆客车从2018年的累计销量7278辆;到2019年,销量为2708辆,同比下滑高达62.79%;再到2020年1~8月,银隆新能源客车销量为596辆,再次同比下滑56.65%。
 客车本来是小众产品,总的供给量有限。而银隆采用的钛酸锂电池,价格比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贵两三倍以上,虽然充电相对较快,但钛酸锂有着能量密度低的致命弱点。银隆的快速扩张,并不符合钛酸锂电池本身的发展规律,结局可想而知。
 面对有着致命弱点的电池技术,还有已经萎缩市场环境,和已经千疮百孔的银隆,最终又有谁会全面接手?谁又敢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 银隆死了又何妨,董明珠还活着啊

文 | 姜富贵 
阿里拍卖网再次出现银隆新能源的身影,更确切地说,是董明珠的身影。
10月20日,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每股27元的价格,拍卖550万股股权。算上这次,今年7月以来,这家公司已经累计拍卖七次股权。当然,本月结束以前,银隆还要经历第八次和第九次的股权拍卖。
 
“十连拍”完成在即,不知道董小姐内心作何感想。截至目前,银隆新能源共拍卖股份3155万股,成交率仅为2%,共7万股。尽管降价出售,新拍卖下的围观和报名者依旧寥寥。

银隆新能源曾承载着董明珠的造车梦,结局却是一地鸡毛。如果说董小姐能从这段经历中学到什么,那么大概是要选准投资标的。
 
格力最初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是在2016年。彼时,中国新能源市场持续暴涨,2015年产销同比增长均超3倍,市场前景广阔。而同一时期,国内空调销售量与销售额却双双下降,市场天花板初现。已是空调届老大的格力,必须改变空调占大头的原有营收结构。
 
新能源汽车无疑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间。更何况,当时“跨界造车”的董明珠并不孤单——李斌、何小鹏、贾跃亭等一众互联网人分别成立蔚来、小鹏、乐视超级汽车等。阿里、百度等互联网公司也与传统车企合作,试图打造新一代“互联网汽车”。
 
别说造车经验了,互联网人连制造业经验都没有,被吴晓波称作“制造业未来”的格力凭啥不能造?再者说,有了车,格力就能顺势从家用空调切进汽车空调领域,获得更大的增长空间。
 
一切简直“天时地利人和”。

“造车!”董明珠一声令下。保险起见,格力并未像蔚来、小鹏一样走“从零开始”的造车路线,而是选择通过收购新能源车企的方式,完成“跨界”。
 
坐标同于珠海的银隆新能源,成为“董选之子”。严格意义上讲,当时的银隆新能源也并不能完全称之为一家车企,目前其在售的艾菲、5024EV两款车型都是格力入局后生产的。
 
2008年成立之初,银隆新能源只是一家以研发、生产、销售锂电池为主的小公司。要说这家名不见经传的企业有啥吸引董小姐的,或许是创始人魏银仓在2010年用不到4亿元人民币,从美国奥钛纳米科技换来的钛酸锂电池技术。
 
要么说“走上成功路,包装第一步”呢。这种成本高、能量密度低的电池技术被银隆捧上天际——6分钟充满电、循环寿命超过2万次、可使用寿命长达30年......
 
董明珠一眼相中:“银隆就是埋在沙子里的金子,我要把它挖出来!”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想。2016年,“格力130亿元收购银隆100%股权”的提议在股东大会上被否决后,“银隆伯乐”董明珠宣布以个人名义投资,并拉来好友王健林、刘强东,共出资30亿元入股。
 
有了一众商界大佬加持,银隆新能源真的像金子一样发起光来。

但光芒都是董小姐赋予的。董明珠没看到的是,能量密度低且成本高的钛酸锂电池技术并不符合主流电池发展路线,只勉强适用于新能源客车领域,市场天花板低且补贴依赖性强。
 
技术路线外,公司内部也不太平。
 
首先是人。当年董明珠入股银隆新能源时,其大股东魏银仓、孙国华、刘金良等,已经通过冒领公司补偿款、虚构建设合同、虚增采购设备、还借款名义转账政府补贴等一系列骚操作,累计侵占公司利益超过14亿元。
 
其次是经营状况。2014~2016年,表面数据来看,银隆新能源的营收和净利润水涨船高,分别从2.48亿元增至78.98亿元、-2.66亿元增至8.36亿元。但实际上,两项数据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公司逐年提升的新能源补贴申报额度——2014年申报5550万元,2016年则达到21.35亿元。这之后,退坡的新能源补贴扼住了银隆命运的喉咙。
 
埋藏更深的,是银隆快速上涨的应收账款——该数字在2014年是3亿元,到了2016年年中,已经增至近50亿元。
 
以上种种,成为引发银隆日后塌方的错石,也为董明珠与魏银仓反目成仇埋下伏笔。

或许当初,董明珠并非没有看到这些窟窿,她自信能再次靠“铁腕”带领银隆走上一条正轨,却不想之后的故事越来越不受控制——急速扩张、大肆投建产业园、产能过剩、拖欠供应商款、谋划上市失败、股东内斗、抛售股权。银隆衰败得如此迅速。
 
复盘格力造车四年,跨界本身并无大碍,可惜银隆并不是一个好的投资标的。回归造车三问:企业是否真心造车?技术路线正确与否?能否打造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银隆一项也没占上。
 
相似地,华泰、力帆、前途等曾经同样发光的车企,无一不是因此倾塌。当新能源“骗补”乱象不再,毫无产品力的裸泳者率先现形。
 
格力傍身丰富的制造业经验,却并未在造新能源车上发挥多大作用。进入银隆的大多数时间,董明珠都在与老股东的纠缠不清中度过。

董明珠也选错了产品路线。以她个人强大的号召力,面向广阔C端消费者的乘用车显然更容易成功。蔚来李斌、小鹏汽车何小鹏、理想汽车李想,目前跑出来的造车新势力,或多或少都要借用点创始人的光环。就连还没造出来车的恒大汽车,也在许家印的IP下被大众熟知。
 
如果董小姐从未与银隆相识,最初选择从零开始造车,结局或许会有所不同。抛开费神耗力的银隆,将心思用在产品与品牌打造上,很难说格力会不会进入如今的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
 
第一轮洗牌之后,新能源汽车即将进入“智能化”洗牌。经过几年的新势力洗礼,消费者也对造车这件严肃的事越来越“宽容”。既然无法从头再来,从智能化角度切入,董明珠也似乎还有机会。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银隆死了又何妨,董明珠还活着啊

6. 传董明珠退出银隆、不造车了?官方回应来了

 [汽车之家?行业]? 许久未在汽车圈发声的董明珠,近日因一条消息引起了业内关注。该消息称,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董明珠从股东中退出,对此,银隆新能源官方第一时间辟谣,表示“信息严重失实。我司股东董明珠女士股权未发生任何变更。”

『董明珠』
 企查查信息也显示,董明珠并未退出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其持股比例为17.4627%,仍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围绕造车的动作和布局,董明珠已经很久未公开发声,银隆新能源在产品方面的动作也不多,这不禁让人好奇当前董明珠与银隆新能源的造车现状。
 毕竟,这与董明珠早前的高调入局形成鲜明对比。2016年12月,她以个人身份高调入股银隆新能源,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并通过近一年的时间在珠海、成都、南京、石家庄等地布局建立了约11个生产基地,总投资至少达到800亿元。但随后,银隆新能源却风波不断,先是旗下部分资产被法院查封再解封,后又被曝出现资金缺口、IPO辅导终止等。2019年4月,银隆新能源曝光了大股东魏银仓、原公司总裁孙国华涉及的7宗刑事和民事案件,涉及总金额14亿元。截止目前,银隆新能源被讨论最多的,仍然是这一系列纠纷和诉讼案件。
 董明珠在国内造车新势力风起云涌时入局。但近来车市环境不佳,加上银隆新能源内部有诸多问题,使得董明珠的造车路走的并不顺畅。虽然目前来看董明珠退出银隆新能源的消息是个“乌龙”,但并不排除以后是否会有所改变。(文/汽车之家 才丽媛)

7. 董小姐携手王健林刘强东,30亿投资珠海银隆,你怎么看?

一个有远见有野心的商人不应该在一步的失败后,就放弃自己的主见。格力股东既然不支持新能源的发展,那董明珠只好自己单干。这足以说明这个女人作为一个商人的魄力和机敏。

而且,董明珠这次找到的合资人还都是商界的大牌,这足以说明新能源这个新事物的前景是很不错的。虽然就目前来说,刚开始做还是比较难。但是不能说难就不做啊,电商一开始也难,但如果马云也说太难不做,那哪有现在的阿里王国呢。

为什么我自己也认为未来的新能源前景很好呢?可能现在我们还感受不到,但是等到真的到我们非得改革能源使用的时候,新能源肯定是首选的,而且现在北京在治理空气重污染的问题,也是提倡使用新能源,由此可见,未来新能源的使用会被推广,甚至是全国范围内。而且,做大了肯定会和国家需求相关联,如果能赚国家的钱,那肯定是不愁赚得少的,甚至以后会发展成为一种全球性的需求,那规模可真不是开玩笑的了。

这是我自己的论断,不知道各位商业大佬怎么看,但是王健林都投了,我想肯定是有钱捞的投资,记得 以前他自己也放话说不盈利的企业不是好企业,那也可以说不盈利的投资也不是好投资咯。由此可见,新能源肯定有一个好前景。对于万达来说,又能在一个领域占据市场,何乐而不为呢。

董小姐携手王健林刘强东,30亿投资珠海银隆,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