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是怎么算的呢?

2024-05-07 00:17

1. 请问,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是怎么算的呢?

现阶段,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上,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即上一日中央银行公布的收盘价)上下0.3%的幅度内浮动;欧元、日元和港币等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交易价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即上一日中央银行公布的收盘价)上下3%的幅度内浮动。美元对人民币交易汇价每日上下波动区间0.3%是根据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后的浮动幅度沿用下来的。欧元、日元等非美元货币对美元汇率日波动最高幅度是根据国际外汇市场的波动情况确定的。据测算,2004年1月1日至2005年7月31日期间,国际外汇市场欧元对美元汇率的日波动最高幅度达2.2%,日元对美元汇率的日波动最高幅度达2.76%。为防止银行对欧元等非美元货币结售汇业务的汇率风险,将银行间外汇市场上欧元、日元、港币等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交易价的浮动幅度扩大至上下3%。美元汇率浮动幅度较小,欧元、日元等非美元币种汇率浮动幅度较大,符合外汇市场美元流动性高的客观情况。目前,我国有80%左右的外经贸活动以美元计价和结算,反映到国内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即期交易中,美元交易量占绝对优势,美元的流动性远远高于欧元、日元等非美元币种。国际外汇市场的经验表明,流动性越高的货币,市场越容易出清,价格的波动性就越小。国内外汇市场上美元流动性较高,客观上要求价格波幅较低,相反欧元和日元流动性不足,客观上只能用更大的波幅给交易者提供风险补偿。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的市场运行情况表明,美元浮动幅度是适当的,它不但满足了市场参与者的交易需求,也保证了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基本稳定。

请问,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是怎么算的呢?

2. 目前我国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是如何设定的呢?

  目前,我国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为千分之五,即每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的交易价可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对外公布的当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五的幅度内浮动;
  银行间外汇市场欧元、日元、港币、英镑等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交易价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非美元货币交易中间价上下3%的幅度内浮动;
  银行对客户美元对人民币挂牌汇价实行最大买卖价差幅度管理,当日美元现汇(钞)最高卖出价与现汇(钞)最低买入价区间应包含当日中间价,并且现汇最高卖出价与现汇最低买入价的价差不得超过当日中间价的百分之一,现钞最高卖出价与现钞最低买入价的价差不得超过当日中间价的百分之四;

  在上述规定的价差幅度范围内,银行可自行调整现汇和现钞的买卖价格,银行对客户非美元对人民币挂牌汇价没有浮动区间管理限制。

  影响汇率波动的最基本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种:
  第一,国际收支及外汇储备。所谓国际收支就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收入总额与付给其它国家的货币支出总额的对比。如果货币收人总额大于支出总额,便会出现国际收支顺差,反之,则是国际收支逆差。国际收支状况对一国汇率的变动能产生直接的影响。发生国际收支顺差,会使该国货币对外汇率上升,反之,该国货币汇率下跌;
  第二,利率。利率作为一国借贷状况的基本反映,对汇率波动起决定性作用。利率水平直接对国际间的资本流动产生影响,高利率国家发生资本流入,低利率国家则发生资本外流,资本流动会造成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从而对外汇汇率的波动产生影响。一般而言,一国利率提高,将导致该国货币升值,反之,该国货币贬值;
  第三,通货膨胀。一般而言,通货膨胀会导致本国货币汇率下跌,通货膨胀的缓解会使汇率上浮。通货膨胀影呐本币的价值和购买力,会引发出口商品竟争力减弱、进口商品增加,还会引发对外汇市场产生心理影响,削弱本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用地位。这三方面的影响都会导致本币贬值;
  第四,政治局势。一国及国际间的政治局势的变化,都会对外汇市场产生影响。政治局势的变化一般包括政治冲突、军事冲突、选举和政权更迭等,这些政治因素对汇率的影响有时很大,但影响时限一般都很短。

3. 外汇汇率是根据什么浮动的

外汇汇率,是以另一国货币来表示本国货币的价格,其高低最终由外汇市场决定。外汇买卖一般均集中在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它们买卖外汇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利润,方法是贱买贵卖,赚取买卖差价,其买进外汇时所依据的汇率为买入汇率,也称买入价;卖出外汇时所依据的汇率叫卖出汇率,也称卖出价。
影响汇率波动的最基本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国际收支及外汇储备。
所谓国际收支就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收入总额与付给其它国家的货币支出总额的对比。如果货币收入总额大于支出总额,便会出现国际收支顺差,反之,则是国际收支逆差。国际收支状况对一国汇率的变动能产生直接的影响。发生国际收支顺差,会使该国货币对外汇率上升,反之,该国货币汇率下跌; 
这是影响汇率的最直接的一个因素。关于国际收支对汇率的作用早在19世纪60年代,英国人葛逊就作出了详细的阐述,之后,资产组合说也有所提及。所谓国际收支,简单的说,就是商品、劳务的进出口以及资本的输入和输出。国际收支中如果出口大于进口,资金流入,意味着国际市场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增加,则本币会上升。反之,若进口大于出口,资金流出,则国际市场对该国货币的需求下降,本币会贬值。
第二,利率。
利率作为一国借贷状况的基本反映,对汇率波动起决定性作用。利率水平直接对国际间的资本流动产生影响,高利率国家发生资本流入,低利率国家则发生资本外流,资本流动会造成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从而对外汇汇率的波动产生影响。一般而言,一国利率提高,将导致该国货币升值,反之,该国货币贬值;利率水平的差异,所有货币学派的理论对利率在汇率波动中的作用都有论及。但是阐述的最为明确的是70年代后兴起的利率评价说。该理论从中短期的角度很好的解释了汇率的变动。利率对汇率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套利资本流动的影响来实现的。温和的通货膨胀下,较高利率会吸引外国资金的流入,同时抑制国内需求,进口减少,使得本币升高。但在严重通货膨胀下,利率就与汇率成负相关的关系。FX168财经网专业的外汇黄金资讯、行情、技术分析等网站。
第三,通货膨胀。
一般而言,通货膨胀会导致该国货币汇率下跌,通货膨胀的缓解会使汇率上浮。通货膨胀影呐本币的价值和购买力,会引发出口商品竞争力减弱、进口商品增加,还会引发对外汇市场产生心理影响,削弱本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用地位。这三方面的影响都会导致本币贬值;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水平的差异,在纸币制度下,汇率从根本上来说是由货币所代表的实际价值所决定的。按照购买力评价说,货币购买力的比价即货币汇率。如果一国的物价水平高,通货膨胀率高,说明本币的购买力下降,会促使本币贬值。反之,就趋于升值。
第四,政治局势。
一国及国际间的政治局势的变化,都会对外汇市场产生影响。政治局势的变化一般包括政治冲突、军事冲突、选举和政权更迭等,这些政治因素对汇率的影响有时很大,但影响时限一般都很短。外汇汇率的波动,虽然千变万化,和其他商品一样。归根到底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在国际外汇市场中,当某种货币的买家多于卖家时,买方争相购买,买方力量大于卖方力量;卖方奇货可居,价格必然上升。反之,当卖家见销路不佳,竞相抛售某种货币,市场卖方力量占了上风,则汇价必然下跌。
第五,一国的经济增长速度。
这是影响汇率波动的最基本的因素。根据凯恩斯学派的宏观经济理论,国民总产值的增长会引起国民收入和支出的增长。收入增加会导致进口产品的需求扩张,继而扩大对外汇的需求,推动本币贬值。而支出的增长意味着社会投资和消费的增加,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刺激出口增加外汇供给。所以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会引起本币升值。由此看来,经济增长对汇率的影响是复杂的。但如果考虑到货币保值的作用,汇兑心理学有另一种解释。即货币的价值取决于外汇供需双方对货币所作的主观评价,这种主观评价的对比就是汇率。而一国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则主观评价相对就高,该国货币坚挺。
第六,市场观点。
所谓的市场观点是指外汇交易员对未来汇率短期波动方向的预期与认知,而汇率短期的波动往往就是反映市场观点。市场观点可以有「正面」与「负面」两种。当某种货币的市场观点被视为正面的时候,会较诸其他货币相对强势;反之,当某种货币的市场观点被解释成负面时,则会比其他货币相对弱势。外汇交易员会在已知的经济情势下,对市场消息做出最快速的反应,通常他们会预先考虑市场的消息与政府可能宣布的重大措施,并在信息正式公布前采取买进或卖出的动作。市场观点将会影响消息正式公布后的汇率走势。例如在政府公布GDP(国内生产毛额)数据之前,市场抱持相当乐观的看法,该国的货币汇率可能因此而上涨,万一公布的结果低于市场的预期时,即使此一数据对该国的经济来说仍然是个好消息,汇率还是有可能因为失望性卖压而下跌。相关的消息曝光后,将会影响现存的市场观点。
第七,人们的心理预期。
这一因素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汇兑心理学认为外汇汇率是外汇供求双方对货币主观心理评价的集中体现。评价高,信心强,则货币升值。这一理论在解释无数短线或极短线的汇率波动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影响汇率波动的因素还包括政府的货币、汇率政策,突发事件的影响,国际投机的冲击,经济数据的公布甚至开盘收盘的影响。
第八,技术分析。
许多市场参与者认为过去市场价格移动的方向可以用来预测未来的走势,所以他们以过去市场价格变动的资料来交易,而非以经济基本面或消息面为考量,这种方式称为技术分析。在市场参与者今天会采取与以往相同策略的假设前提下,技术分析可以替投资人描绘出未来的市场走势。关于技术分析的应用理论很多,但其精神可总结成以下这则格言:与市场趋势为友。
FX168财经网专业的外汇黄金资讯、行情、技术分析等网站。

外汇汇率是根据什么浮动的

4. 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增大有什么影响

人民币汇率波幅放宽,产生的积极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人民币回归到均衡汇率状态。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累计升值超过30%,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基本上趋于均衡状态。当前我国外汇市场发育趋于成熟,交易主体自主定价和风险管理能力日渐增强,人民币汇率变动预期开始分化,是推出改革不错的时间窗口。

  其次,有利于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进程,促进人民币汇率的价格发现,有利于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建设,为最终实现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奠定了基础。

  第三,有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一个有效的、灵活的、由市场供求决定的汇率形成机制是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账户开放的必要前提条件。根据国际经验,在汇率不能灵活反映市场供求的情况下,资本项目开放会导致非常剧烈的资本流动,易产生很大的金融风险。而此次放宽人民币汇率波幅,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步骤,将进一步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

  第四,有利于抑制短期资本大规模流动。世界多数其他货币兑美元汇率的波幅大都在5%-20%。由于人民币波幅太低,使投机人民币升值的短期资金获得了有吸引力的低风险回报,加剧了热钱的流入。而一旦增加汇率弹性,投机人民币汇率的风险当然也会增大,这使得国际热钱必须权衡风险,对进入中国市场将会更加谨慎,可依靠汇率弹性本身有效抑制短期资本持续大规模的流动。

  湖南外贸网同时指出,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幅度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能忽视。

  首先,将使一些出口加工企业汇率风险加大;其次,银行管理外汇资产压力增加;第三,国际短期资本有可能大举外流。人民币兑美元波动增大,国际短期资本风险增大,不排除集中大幅加速外流对中国经济造成一定的冲击;第四,人民币汇率达到均衡状态后,可能使得通过外汇占款被动发行基础货币的压力消失,这将影响到市场基础货币投放的原有渠道;第五,也不排除人民币兑美元扩大浮动幅度后,增强人民币升值空间,因为,人民币升值的趋势仍然没有根本改变。第六,央行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的难度将进一步增加。

  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幅度有利有弊,但总体来说是利远远大于弊,这是人民币国际化必须要过的门槛,势在必行。未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也要与利率市场化改革相结合。只有利率市场化才能在汇率和利率政策配合中建立起灵活的反应机制,实现经济的内外均衡。有理由相信,只要各方面考虑缜密、应对及时,改革措施综合配套,人民币汇率改革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会很快消除。

5. 汇率变动的形式

(一)升值(revalution)与贬值(devaluation)是固定汇率制度下汇率变动的两种形式。在这个制度下,政府以法定的含金量来规定货币的价值,称为法定平价。增值就是政府以法令形式提高本国货币的含金量,降低外汇汇率。因此也称法定升值;贬值是政府以法令形式降低本国货币含金量,提高外汇汇率,因此亦称法定贬值。(二)上浮(appreciation)与下浮(depreciation)是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变化的两种形式,在该制度下货币汇率随时常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当外汇求过于供时,其汇率会由下往上升高,称为上浮,意味着该国货币升值。当外汇供过于求时,其汇率就会由上往下降低,称为下浮,意味着该国货币贬值。如果中国货币持续上涨就会影响汇率上浮的下浮(三)高估(overvalution)与低估(undervaluation)是指货币的汇率高于或低于其均衡汇率。高估:假定在固定汇率制下,国际交易按官方汇率保持在Eo水平上(Eo以直接标价法表示)。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其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就会发生变化,(见上图)外汇供给曲线左移至S'(外汇供给相对减少),或外汇需求曲线D右移至D'(外汇需求相对增加),外汇供小于求部分为OG,供求均衡点从O升到O',新的均衡汇率是E1。如果官方汇率仍保持不变,便是本国货币高估,或本国货币价值应下调而没有下调。低估: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其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见下图,外汇需求曲线D向左移到D'(外汇需求相对减少),或外汇供给曲线S向右移到S'(外汇供给相对增加),外汇供大于求部分为OG,供求均衡点从O降至O',新的均衡点是E1。如果官方汇率仍然固定在Eo,则表明本国货币低估,或本国货币应上升而没有上升。

汇率变动的形式

6. 外汇交易市场的浮动汇率

1971年12月史密斯索尼安协议代替了布雷顿森林协定,这一协定类似于布雷顿森林协定,但是允许了货币在更大的范围内浮动。在1972年,欧洲共同体为尝试摆脱长期绑定美元的局面,当时的西德、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及卢森堡建立欧洲共同浮动汇率。这一协定也非常类似于布雷顿森林协定,但是允许了货币值在更大的范围内浮动。以上的两个协议与布雷顿森林体系有着相似的错误,在1973年,两个协议瓦解。1973年史密斯索尼安协议和欧洲共同浮动汇率的瓦解标示着正式转变为自由浮动汇率的开始。这一转变完全是偶然的,因为当时没有其它的新协议可以用来代替它。政府可以自由的绑定他们的货币、半绑定他们的货币或完全允许自由的汇率浮动。在1978年,自由浮动汇率体制被正式的启动使用。通过最终的努力,欧洲摆脱了与美元的绑定,在1978年7月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但是和之前所有的协议一样,在1993年该体系瓦解。主要货币的变动与其它货币的变动不再关联。任何希望进行货币交易的人都可以进行货币交易。因此,引起了银行、避险基金、中间商及个人等投机行为的进入。政府的中央银行偶尔会出来干预,使汇率移动或尝试使汇率移动向他们希望的水平。但是,当前驱动外汇市场的潜在因素是供给与需求因素。对于当今的外汇市场,自由浮动汇率是非常理想的。如果在未来我们的星球再次陷入类似于20世纪初期的世界战争中,外汇交易市场将会怎样受到影响呢?美元还会像若干年来一样继续扮演避风港的角色吗?这一切只有时间才知道。

7. 关于当前人民币汇率加高波动幅度的意义以及相关问题

1. 目前人民币加高上下波动幅度 有什么意义? 
意义在于“进步一点好歹也是有进步”。操纵汇率不再那么明目张胆,而是有所忌讳了。这只是操纵的力度放松了,算是向西方国家的一些妥协,但本质依然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2.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 到底有什么好处?
汇率是“外汇的价格”。你具备经济学基础的话应该知道价格规律的好处,当然这种好处并不总是偏向自己的。而且由于操纵人民币汇率大部分是通过印钞票实现的,汇率的市场化也能避免让全社会来补贴出口企业乃至进口国。

3.在当前汇率市场中,投机力量到底占了多少比率?
可以计算热钱部分(外汇进出中,除去经常账户和我国限制下的资本账户外,无法解释的部分)占整体外汇进出的比重。

4.如果汇率一旦市场化,会不会引发人民币汇率被大幅度炒作?
恰恰是掐住汇率的做法才会带来炒作的“势能”(借用物理的说法),比如当前的人民币汇率。刚一放开掐住的手也会导致汇率大幅度波动,就像开闸放水似的,长期积聚的势能会“一步到位”。长期实行市场化浮动汇率反而不会大幅波动,除非人们对经济的预期产生急剧变化,比如发生了系统性风险。

我国之所以那么喜欢掐住人民币汇率,是因为我们畸形的经济发展方式在短期内无法转变,人民币小碎步式的升值是在为国内的经济转型争取时间,但这样做其实意味着让别人来承担自身问题的后果,而且事实上转型成功将是很漫长的。

关于当前人民币汇率加高波动幅度的意义以及相关问题

8. 变动汇率和固定汇率的联系

汇率制度是指各国普遍采用的确定本国货币与其它货币汇率的体系。汇率制度在汇率的确定,汇率的变动等方面都有具体规定,因此,汇率制度对各国汇率的决定有重大影响。回顾和了解汇率制度,可以使我们对国际金融市场上汇率的波动有更深刻的理解。 

在国际金融史上,一共出现了三种汇率制度,即金本位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1、金本位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 

1880-1914年的35年间,主要西方国家通行金本位制,即各国在流通中使用具有一定成色和重量的金币作为货币,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及自由输出入。在金本位体系下,两国之间货币的汇率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Gold Parity)来决定,例如一个英镑的含金量为113.0015格林,而一个美元的含金量为23.22格林,则: 

1英镑=113.0015/23.22=4.8665美元 

只要两国货币的含金量不变,两国货币的汇率就保持稳定。当然,这种固定汇率也要受外汇供求、国际收支的影响,但是汇率的波动仅限于黄金输送点(Gold Point)。黄金输送点是指汇价波动而引起黄金从一国输出或输入的界限。汇率波动的最高界限是铸币平价加运金费用,即黄金输出点(Gold Export Point);汇率波动的最低界限是铸币平价减运金费用,即黄金输入点(Gold Import Point)。 

当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逆差,外汇汇率上涨超过黄金输出点,将引起黄金外流,货币流通量减少,通货紧缩,物价下降,从而提高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输出增加,输入减少,导致国际收支恢复平衡;反之,当国际收支发生顺差时,外汇汇率下跌低于黄金输入点,将引起黄金流入,货币流通量增加,物价上涨,输出减少,输入增加,最后导致国际收支恢复平衡。由于黄金输送点和物价的机能作用,把汇率波动限制在有限的范围内,对汇率起到自动调节的作用,从而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35年间,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汇率从未发生过升贬值波动。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国停止黄金输出入,金本位体系即告解体。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各国货币基本上没有遵守一个普遍的汇率规则,处于混乱的各行其是的状态。金本位体系的35年是自由资本主义繁荣昌盛的"黄金时代",固定汇率制保障了国际贸易和信贷的安全,方便生产成本的核算,避免了国际投资的汇率风险,推动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但是,严格的固定汇率制使各国难以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执行有利的货币政策,经济增长受到较大制约。 

2、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也可以说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1944年7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胜利的前夕,二战中的45个同盟国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New Hampshire)的布雷顿森林(Bretton Woods)村召开了"联合和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以美国财长助理怀特提出的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从此开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国际货币合作机构(1945年12月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quot;又称"世界银行"),规定了各国必须遵守的汇率制度以及解决各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措施,从而确定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汇率制度,概括起来褪敲涝�牖平鸸夜常�渌�醣矣朊涝�夜车?quot;双挂钩"制度。具体内容是:美国公布美元的含金量,1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美元与黄金的兑换比例为1盎司黄金=35美元。其它货币按各自的含金量与美元挂钩,确定其与美元的汇率。这就意味着其他国家货币都钉住美元,美元成了各国货币围绕的中心。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只能在平价上下各1%的限度内波动,1971年12月后调整为平价上下2.25%波动,超过这个限度,各国中央银行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以保持汇率的稳定。只有在一国的国际收支发生"根本性不平衡"时,才允许贬值或升值。各会员国如需变更平价,必须事先通知基金组织,如果变动的幅度在旧平价的10%以下,基金组织应无异议;若超过10%,须取得基金组织同意后才能变更。如果在基金组织反对的情况下,会员国擅自变更货币平价,基金组织有权停止该会员国向基金组织借款的权利。 

综上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实质上是一种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它兼有固定汇率与弹性汇率的特点,即在短期内汇率要保持稳定,这类似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制;但它又允许在一国国际收支发生根本性不平衡时可以随时调整,这类似弹性汇率。 

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元贬值和美元停兑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崩溃,尽管1971年12月十国集团达成了《史密森协议》,宣布美元贬值,由1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调整到38美元,汇兑平价的幅度由1%扩大到2.5%,但到1973年2月,美元第二次贬值,欧洲国家及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退出固定汇率制,固定汇率制彻底瓦解。 

固定汇率制解体的原因主要是美元供求与黄金储备之间的矛盾造成的。货币间的汇兑平价只是战后初期世界经济形势的反映,美国依靠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黄金储备,高估美元,低估黄金,而随着日本和西欧经济复苏和迅速发展,美国的霸权地位不断下降,美元灾加剧了黄金供求状况的恶化,特别是美国为发展国内经济及对付越南战争造成的国际收支逆差,又不断增加货币发行,这使美元远远低于金平价,使黄金官价越来越成为买方一相情愿的价格。加之国际市场上投机者抓住固定汇率制的瓦解趋势推波助澜,大肆借美元对黄金下赌注,进一步增加了美元的超额供应和对黄金的超额需求,最终美国黄金储备面临枯竭的危机,不得不放弃美元金本位,导致固定汇率制彻底崩溃。 



3、浮动汇率制度 

一般讲,全球金融体系自1973年3月以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就不复存在,而被浮动汇率制度所代替。 

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大都是世界主要工业国,如、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其他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仍然实行钉住的汇率制度,其货币大都钉住美元、日元、法国法郎等。 

在实行浮动汇率制后,各国原规定的货币法定含金量或与其他国家订立纸币的黄金平价,就不起任何作用了,因此,国家汇率体系趋向复杂化、市场化。 

在浮动汇率制下,各国不再规定汇率上下波动的幅度,中央银行也不再承担维持波动上下限的义务,各国汇率是根据外汇市场中的外汇供求状况,自行浮动和调整的结果。同时,一国国际收支状况所引起的外汇供求变化是影响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国际收支顺差的国家,外汇供给增加,外国货币价格下跌、汇率下浮;国际收支逆差的国家,对外汇的需求增加,外国货币价格上涨、汇率上浮。汇率上下波动是外汇市场的正常现象,一国货币汇率上浮,就是货币升值,下浮就是贬值。 应该说,浮动汇率制是对固定汇率制的进步。随着全球国际货币制度的不断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78年4月1日修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条文并正式生效,实行所?quot;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由于新的汇率协议使各国在汇率制度的选择上具有很强的自由度,所以现在各国实行的汇率制度多种多样,有单独浮动、钉住浮动、弹性浮动、联合浮动等待。 

(1).单独浮动(Single Float)。指一国货币不与其它任何货币固定汇率,其汇率根据市场外汇供求关系来决定,目前,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在内的三十多个国家实行单独浮动。 

(2).钉住浮动(Pegged Float)。指一国货币与另一种货币保持固定汇率,随后者的浮动而浮动。一般地,通货不稳定的国家可以通过钉住一种稳定的货币来约束本国的通货膨胀,提高货币信誉。当然,采用钉住浮动方式,也会使本国的经济发展受制于被钉住国的经济状况,从而蒙受损失。目前全世界约有一百多多个国家或地区采用钉住浮动方式。 

(3).弹性浮动(Elastic Float)。指一国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对钉住汇率在一定弹性范围内可自由浮动,或按一整套经济指标对汇率进行调整,从而避免钉住浮动汇率的缺陷,获得外汇管理、货币政策方面更多的自主权。目前,巴西、智利、阿根廷、阿富汗、巴林等十几个国家采用弹性浮动方式。 


(4).联合浮动(Joint Float)。指国家集团对成员国内部货币实行固定汇率,对集团外货币则实行联合的浮动汇率。欧盟(欧共体)11国1979年成立了欧洲货币体系,设立了欧洲货币单位(ECU),各国货币与之挂钩建立汇兑平价,并构成平价网,各国货币的波动必须保持在规定的幅度之内,一旦超过汇率波动预警线,有关各国要共同干预外汇市场。1991年欧盟签定了《马斯赫特里特条约》,制定了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表,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欧洲货币一体化得以实现,欧盟这样的区域性的货币集团已经出现。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过去美元在国际金融的一统天下,正在向多极化发展,国际货币体系将向各国汇率自由浮动、国际储备多元化、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趋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