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一二三支柱

2024-05-08 03:45

1. 养老金一二三支柱

      4月24日,在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高花社区板凳学堂上,社保专干给老年居民介绍社保待遇资格认证、养老金领取等相关知识。(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是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的纲领性政策,既标志着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步入全面发展完善的新阶段,也为资本市场服务养老事业开启了全新篇章。      个人养老金发展方兴未艾,一系列制度规则亟待发布,备受关注。个人养老金的出台背景是怎样的,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有何必要性?这一制度对群众有怎样的吸引力?其落地实施的重点是什么?记者专访了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特聘教授董克用。个人养老金的政策出台就是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个举措,有助于实现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记者:个人养老金出台的背景是怎样的?      董克用: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在全国人口中占比18.70%,与2010年相比,这一比例上升了5.44个百分点,老龄化的进程正在加速。“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发展普惠托育和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包含方方面面的工作,其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是养老金,而个人养老金的政策出台就是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个举措,有助于实现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养老金制度建设已经有了长足的进展。当前,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金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三支柱”。      第一支柱,是公共养老金,即基本养老保险,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立足于保基本,目前已覆盖超过10.3亿人,基金累计结存超6万亿元。第一支柱是现收现付,意思是劳动这一代人缴费,退休的人领养老金。      第二支柱,是职业养老金,包括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由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建立,主要发挥补充作用。截至2021年底,企业(职业)年金参加职工7000多万人,积累基金4.5万亿元。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年金由企业主导,这意味着企业得参加,职工才能参保。目前,我国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为多,随着新业态崛起,出现了很多新的就业形态,对于这些灵活就业者,企业很难为他们建立企业年金,因而第二支柱很可能无法覆盖到这一类人群。      第三支柱,就是建立以个人为主导的个人养老金。早在2018年5月,为了推动养老金第三支柱的发展,财政部等五部门就在上海、福建(含厦门)和苏州工业园区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并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2021年6月,银保监会在浙江与重庆进行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今年3月推动试点扩大,养老理财产品试点也从原先的“四地四机构”拓展至“十地十机构”;同时,标志性的国民养老保险公司也已获批落地,为第三支柱发展提供市场条件。总的来说,我国已经建立养老金的第一支柱及第二支柱,而随着经济发展、就业形态变化等,也应该在此时补上第三支柱的短板了。这就是个人养老金出台的背景。      记者:有一种说法认为,养老金就如板凳需要三条腿一般,需要“三个支柱”才最稳定。您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董克用:的确如此。评价一个养老金体系,国际公认有三大指标。第一个指标是覆盖面,指这套养老金体系是不是把该覆盖的人都覆盖到了。我们已经看到,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规模覆盖面是世界上最大的。第二个指标是充足性,就是能否让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充足。需要注意的是,充足不仅是要满足吃饭穿衣等基本需求。随着经济逐渐发展,活力老人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是在不断提升的,如果退休之后,还想保持原有的生活品质,养老金至少要在原有工资的60%以上。第三个指标叫可持续性,就是在满足了覆盖面、充足性的要求之后,这个制度还不能朝三暮四、朝令夕改,因为养老金是一个长期的承诺。      要满足覆盖面、充足性和可持续性这三个指标,靠单一的支柱行不行?不行。人口老龄化趋势是当今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最重要的一个趋势,全世界都告诉我们,单靠任何一个养老金支柱都是不稳定的。      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一直运行平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养老金水平也不断提高,国家每年都给退休人员提高养老金,如果今年还涨,就是十八连涨了,这在国际上也是非常罕见的。但是,由于老龄化加速的挑战,第一支柱只能保障基本的生活。正常的吃饭穿衣是足够的,如果想让退休生活丰富起来,或者是遇到问题时,只靠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显然不够。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第二支柱养老金覆盖面窄、惠及人群有限,也亟待完善和规范。      所以,世界各国经过探索之后发现,养老金就和板凳一样,一条腿怎么也不稳,最稳的是三条腿,对物理条件要求也不高,地面有点不平也不要紧。既有国家保基本,又有雇主来支持,个人再准备一些,在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基础上再增加一份积累,这就比较稳了。个人养老金从制度上帮助参加人把牢个人养老金的“出口”,有助于个人理性规划养老资金,从而切实起到补充养老的作用      记者:个人养老金这一制度对群众的吸引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董克用:个人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可以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政府通过给予税收优惠支持,鼓励参保人积极参加。在第三支柱养老金试点时,国家就提出了“税优”的政策,即每个月可以从工资中拿出一部分钱来在税前就先投入进去,你的投资部分、保值增值部分也不需要纳税,到领取时再纳税,这就是税收递延。这次个人养老金参加人通过个人养老金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建立本人唯一的个人养老金账户,记录所有相关信息,作为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基础。      其次,条件简单。只要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不论是单位就业人员还是灵活就业人员,都可以公平参加这个制度。个人养老金制度不受就业地域、户籍限制,跨省跨地域流动时,个人权益不受影响。参与方式比较灵活。在参与程度上,参加人自主决定是全程参加还是部分年度参加。在缴费额和缴费方式上,起步阶段只要不超过年度缴费上限1.2万元,参加人可以自主决定缴多少,本年度内既可以一次性缴也可以分次缴。      第三,可以帮助个人理性规划养老资金。个人养老金账户锁定到退休,目的是使个人投入的资金真正用于养老保障。个人养老金在缴费阶段只进不出,个人缴费和投资收益都在账户里滚存,就能实现群众所说的“利滚利”,专业名词叫复利。复利的收益是巨大的,一笔资产如果你存上40年,最后你会发现,在整个资产中,80%是复利,本金只占到20%,长期储蓄,长期封闭,好处就在这。个人养老金在到达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等条件时才可以领取,也就是从制度上帮助参加人把牢个人养老金的“出口”,有助于个人理性规划养老资金,合理选择投资产品和投资期限,避免提前支取,从而切实起到补充养老的作用。      最后,资本市场毕竟波动比较大,也比较复杂,群众个人在资本市场上投资,很多时候只有少数人会有所收获。现在《意见》明确,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资金用于购买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运作安全、成熟稳定、标的规范、侧重长期保值的满足不同投资者偏好的金融产品,参加人可自主选择产品,还可以短期中期长期组合。这就相当于有一个货架,大家可以自行挑选,选完了觉得哪个不合适了还可以换。由专业人士来打理资产,比个人还是要更稳妥些的。这也是为什么说国外资本市场上散户不多,正是因为通过这样的养老金制度设计,由机构替代了散户。个人养老金具有投资期限相对较长、安全性和稳健性较高等特点,可以为资本市场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记者:有观点认为,个人养老金有助于经济发展,可以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反哺经济。您如何理解这一观点?      董克用:我觉得这是有道理的。资本市场在整个经济中相当于人体中的血液,是不可或缺的。经济要运转,无论是生产、消费还是流通,都要靠资本市场来支持。我们国家的资本市场过去一直缺乏个人养老金这样的长线资金,而发达国家资本市场上的“长钱”主要就是以积累型养老金为基础。      过去我们总是听说美国人就知道花钱,不知道存钱,没有什么储蓄。这种说法,仅看银行储蓄是对的。但如果你看到养老金的结构就会发现情况不一样了。美国的养老金体系也是一、二、三支柱,在2020年年底,美国的养老金体系资金积累的规模是37.6万亿美元,占美国当年GDP的179.43%,主要是二、三支柱存的,分别是22万亿和12万亿,第一支柱是现收现付的,达2.8万亿。而中国到2020年底,总共存了9.32万亿人民币,占当年GDP不到10%。      这么大规模的养老金对资本市场的意义是什么?个人养老金,具有投资期限相对较长、安全性和稳健性较高等特点,可以为资本市场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长期机构投资者可以发挥优势,将其投向资本市场或实体经济项目,支持企业项目直接融资需求,促进资本市场稳健长远发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比如,我们虽然要求银行要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但银行有坏账率,款贷出去了,钱没收回来,责任就很大,实际运作起来挺难。但是资本市场不一样,他们能够通过专业的方式化解风险。在进行风险投资时,投资10个项目,只要有一两个成功,就赚回来了,而这种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十分有利。      在大海里,风高浪急,个人乘小帆船很容易晕船,但超级邮轮就能够把浪压平。养老金这样的长钱就能起到资本市场中的“压舱石”作用。特别是在老龄化社会,早启动、长期积累的养老金就非常重要。需要注意的是,其实美国人花了很长时间才存到这么多钱,他们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存,至今已经40多年。我相信,在个人养老金制度出台十年二十年后,加上我们不断完善第一、二支柱养老金制度,届时中国的养老金规模一定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积累型养老金之一,能真正实现把储蓄养老转为投资养老。      记者:个人养老金制度要落地执行好,您觉得最重要的方面是什么?      董克用:我认为这个制度能否成功,关键之一在产品。个人养老金对我们国家的金融机构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挑战。如果不能提供好的产品,没法把产品管好,问题就很严重。举个例子,大家开了账户,一年存一万二,过几年一看,收益率有4%或5%,大家交个人养老金的积极性就上去了。如果发现收益率还不如银行存款,大家可能兴趣就没那么高了。所以金融机构如何设计出更多有利于养老金稳健增值的产品,探索通过长期投资、价值投资为参加人提供合理回报,让参加人感觉到超长期投资能有可靠且较高的回报;银保监会如何加强监管,严厉打击违规行为,维护参加人合法权益,这是其中一个关键。      另一个关键是个人养老金的制度设计能不能使大家方便地操作,以及税收优惠政策的力度和享受优惠的便捷度。从目前的制度设置来看,最新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吸取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有所改进,如个人养老金采取的是账户制,享受税收优惠更便捷;同时,银证保都能为个人养老金提供金融产品,再叠加税收优惠政策,大家自然就愿意参与了。我认为,要设计出来一套方便的流程和管理方式,有问题也能够很好地解决,这非常重要。总结起来,个人养老金一是产品,二是服务,这些细节能不能做好,我觉得是制度落地的重点。(      记者 李云舒 )

养老金一二三支柱

2. 连续上调养老金 “第二第三支柱”得跟上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2019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明确从2019年1月1日起,为2018年年底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总体调整水平为2018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5%左右。
这是我国自2005年以来,连续第15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一项社会政策,调整基本养老金要突出保基本兜底线功能,确保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为此,不仅要考虑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和物价上涨情况,还要考虑养老保险基金承受能力和制度可持续性。
近些年,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人数不断增加,缴费人数与领取待遇人数的抚养比不断下降,养老负担越来越重。为降低企业负担,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各地可降至16%。如此一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压力进一步增大,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刻不容缓。
养老各支柱发展失衡
养老保障体系有“三支柱”之说:“第一支柱”指目前已经形成的“城镇职工+城乡居民”两大平台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第二支柱”指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以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为主;而“第三支柱”指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目前,我国养老金体系各支柱发展失衡,严重依赖公共的基本养老保险。
人社部中国劳动与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维刚表示,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在“第一支柱”方面已取得了比较不错的成绩,建立了庞大的金融养老保险体制,包括职工养老保险,居民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等,但“第二支柱”“第三支柱”的发展却严重滞后。“目前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只占企业总量的零头,个人养老金制度也尚未在国家层面形成基本模式和框架。”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基本养老参保人数达到9.42亿人,参保率超过85%。而截至2018年第二季度,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只有8.29万个,参加员工2000多万人。
“跟国际上相比,我们国家目前在多层次保障建设上差距很大。”金维刚表示,有的发达国家的“第一支柱”公共养老金部分占整个养老金资产总量10%,“第二支柱”超过60%,“第三支柱”接近30%。在这种构架下,养老保障最核心最主要的并不是政府举办的公共养老金,而是企业为职工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第三支柱”规模也很大。“而我们主要靠‘第一支柱’,金融机构开发了一些面向个人养老的产品,总体上是处于幼苗发育的阶段。”
金维刚认为,养老保险制度应该是金融制度,但是现在制度设计上存在缺陷。不管是职工养老保险、居民养老保险都有很大的运行风险。“像我们国家一样缴费满15年就可以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在全球是极少的,这造成很多人缴费时间很短,但是他退休以后领取养老金的黏性很长。”据测算,我国居民平均缴费年限和平均预期余命几乎相等,“这意味着以目前杠杆来说,(养老金兑付)是不可持续的,将来极易出现支付风险危机。”除此之外,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整体收益率比较低,存在贬值风险。
事实上,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仍靠财政支撑,基础养老金有一定的福利色彩,“但现在的主要问题是,财政的大量投入并没有换来更好的效果,收不抵支的地方也在增加。”金维刚说,3支柱失衡的情况亟待改变。
“第三支柱”是突破点
金维刚认为,以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第一支柱”基本走到头了,在没有实现全国统筹统支的情况下,“第二支柱”发展的时间窗口也没有到来,而第三支柱在发展方面没有障碍,个人养老金市场拥有很大空间。
事实上,作为“第三支柱”的重要基石,税延养老险和养老目标基金在2018年已实现改革措施双突破。
2018年5月1日,个人税延养老险在上海等3地开展试点工作,为期1年,根据《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要求,每人缴费税前扣除限额最高不超过12000元/年,税延额度最高为5400元/年。同年3月,证监会下发《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以满足养老资金理财需求,规范养老目标基金运作。
政策引导之下,保险、基金公司纷纷行动,相应产品纷纷落地。近一年来,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上处于“不温不火”状态,市场整体情况低于预期。
“‘第三支柱’个人养老不是靠某一个行业发展起来的”,金维刚表示,想推动“第三支柱”的建设必须依靠政府的决心,由政府主导。“中国是一个高储蓄率的国家,关键是怎么引导居民,让他们意识到投资养老对自己的好处,这需要顶层设计和推动。”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董克用认为,健全“第三支柱”个人养老制度的关键在于通过国家立法和财税政策支持,引导全体经济活动人口建立以个人养老为目的、自愿参加并且个人主导的积累型的养老金制度。“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慢慢调整和完善,这其中服务是关键。同时,还要加强对人们的养老金融教育。”
金维刚也提醒,“第三支柱”发展过程中,监管十分必要,必须进一步强化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包括建立系统化管理平台,方便个人了解其帐户信息以及收益情况等。

3. 养老金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是什么

养老金的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个人税延养老金,自愿参加。总体上看,在我国三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中,第一支柱一枝独大;第二支柱是短板;第三支柱尚未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支柱负担非常重。
基本养老保险,是国家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强制建立和实施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在这一制度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缴纳养老保险费,在劳动者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或因其他原因而退出劳动岗位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法向其支付养老金等待遇,从而保障其基本生活。


扩展资料:养老金的主要分类:
中国养老金主要分为两类: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养老金和企业人员退休养老金。二者实行的不同制度,具体表现为三个不同:
一是统筹的办法不一样即企业人员是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机关事业单位的则由财政统一筹资;
二是支付的渠道不一样即企业人员由自筹账户上支付,而机关事业单位则由财政统一支付;
三是享受的标准不一样即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标准高于企业退休人员。

养老金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是什么

4. 作为个人自愿参加的养老金制度,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如何“支”起来?

通过市场运营,政府扶持的方式,来帮助居民获得最大收益。从日前的规划来看,未来几年个人养老金制度就会落地了,从海外国家实施的过程来看,所谓的第三支柱就是在基础养老和企业年金制度之后,鼓励保险公司开展商业个人养老保险,但政府提出的第三支柱养老金与普通商业保险又不同,政府会对养老保险产品进行一个筛选,避免风险过高的产品进入,同时还会给予金融税务上的优惠,通过减税的方式,提高这种养老金的收益。

但在居民方面,是由个人自愿选择,并且承担所有保费,而且由于是企业经营,这种保险基金也会有风险,这些潜在的风险也是由居民自己来承担。可以说,这种养老金制度是一种偏向于市场化,商业化的保险产品,它相比于普通的商业保险,更加稳定一些,个人受到的税务也能更加便宜一些。

而这项制度的关键在于,如何平衡企业运营带来的风险和收益,因为作为养老保险政府一定限制其投资一些高风险的产品,但限制过多,又会影响到其收益,最终损害的还是居民个人的利益,所以制度的设计才是最关键的东西。

参考资料:
所谓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不同于为养老存钱,指的是个人为养老投资,通过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等金融产品,建立起个人养老金,它主要包括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
除此之外,我国还有由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即人们常说的“养老金”)和由用人单位主导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它们分别构成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
人社部介绍,总的考虑是建立以账户制为基础、个人自愿参加、国家财政从税收上给予支持、资金形成市场化投资运营的个人养老金制度。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商业养老保险、基金等金融产品都可以成为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产品,满足老百姓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5. 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已经启动了吗?

据报道,日前证监会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明确列出试点政策的主要内容,计入个人商业养老资金账户的投资收益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个人领取商业养老金时再征收个人所得税。

报道称,《通知》明确提出,试点结束后,根据试点情况,结合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制度建设的有关情况,有序扩大参与的金融机构和产品范围,将公募基金等产品纳入个人商业养老账户投资范围,将中登公司平台作为信息平台,与中保信平台同步运行。

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是对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的有益探索,现在是商业保险率先试点,未来银行、公募基金都会参与其中,个人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按稳健型产品为主、风险型产品为辅的原则选择,采取名录方式确定。

分析人士表示,通知明确了账户投资范围,试点期间先开展商业养老保险产品,试点结束后将公募基金等产品纳入个人商业养老账户的投资范围。

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已经启动了吗?

6. 作为个人自愿参加的养老金制度,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怎么“支”起来?

所谓的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其实就是商业养老保险,只是政府会给予税务补贴,这样收益率能够高一些。其实现在政府推行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主要还是为了减轻政府的养老负担。现在全国推行范围最广的是城乡和职工医疗保险,这个第一支柱养老保险,覆盖了接近10亿人,为多数人提供养老保障,但这些年,由于人口的老龄化,年轻人越来越少,老年人越来越多,社保入不敷出,现在每年依靠着财政补助,才能顺利发放养老金,如果人口老龄化持续严重,那未来社保面临的压力会更重。

所以在这个背景之下,第三支柱个人养老保险就很重要了,因为这种个人养老保险的模式是,个人出资缴纳,企业运营,政府只要给予税费的优惠即可,一旦这种养老保险得以推行,那社保的养老金支付负担会轻很多,面对未来老龄化的社会,政府也有更多的资金去应对。

但是由于这种个人养老保险在中国市场并不长,政府又如何给予税费减免,这些都是问题,而且由于是企业运营,所以并不是保底的,有亏损的风险,如何向居民普及这个概念,也是一项挑战。

参考资料:
刚刚公布的“十四五”规划提出,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提高企业年金覆盖率,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这意味着,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将更加均衡完善。
作为个人自愿参加的养老金制度,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怎么“支”起来?人社部介绍,总的考虑是建立以账户制为基础、个人自愿参加、国家财政从税收上给予支持、资金形成市场化投资运营的个人养老金制度。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商业养老保险、基金等金融产品都可以成为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产品,满足老百姓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7. 养老金第三支柱是什么意思

养老金第三支柱是基于个人意愿和完全积累制的个人养老储蓄计划,可为需要更多支付的人提供追加性保障。在我国,作为第三层次的个人养老金制度还没有明确的全国性制度出台,仍处在探索之中。缴纳社保方式如下:1、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保。灵活就业没有稳定的工作和工作场所,如果按照每月工资收入作为基数,不好确定每月的工资收入到底是多少,所以只能按照当地社保部门公布的缴费基数作为缴费基数,在缴费的下限和上限之间自主选择。2、以居民身份参保。以居民身份参保的社保叫做城乡居民基本保险,同样只能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且必须在户籍所在地参保。城乡居民基本保险的缴纳费用比较低,保障相对也比较低。一般按年缴费,每个地区都有300元、500元或1500元等多个档位可选择。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区,不同缴费档次,领取的养老金不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条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养老金第三支柱是什么意思

8. 第三支柱养老金存在问题

近日,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联合举办了“个人养老金三支柱发展策略受专题研讨会”,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特聘教授董克用出席会议并进行点评发言。董克用分别从      政策层面、产品层面、操作层面及公众教育层面对个人养老金第三支柱的具体发展策略进行分享。董克用建议,      应抓紧时机扩大第三支柱覆盖面,并根据当下潜在客户群体特点设计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金融产品,金融机构之间应完善基础设施配套,      做好养老金融“最后一公里”服务,同时做好养老金融培育工作。
      国务院《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公布以来,全社会都在等待政策落地的具体细节。本次会议恰逢其时,有利于促进各界达成一些共识。我利用这个机会,简单谈四个观点。      第一,关于政府政策的问题。      《意见》出来之后,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到底将来有多少人能受益?我们确实要考虑到这个问题。可能在一开始,受众面确实不会很广,但在试行阶段就应考虑尽量扩大这一制度的覆盖面。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部分和现在讨论的第三支柱非常相似,能否利用这个机会完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等灵活就业群体的养老难点,显得尤为重要。这个群体虽然加入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达5亿多人,但保障水平很低,截至2020年底,全国城乡居民养老金人均每月仅有170元。能否利用这个时机,研究一些机制上的创新,吸引进城务工且长期稳定的农民工群体尽快加入到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体系中。      我们不一定总在EET税收待遇上想办法,如果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人群也愿意存1.2万元购买个人养老金产品,是不是可以直接按EEE税收待遇进行处理。或者说即使享受了不到1.2万元的税收优惠,个人还是愿意付费购买养老保障产品,政策也应当予以鼓励。采取EEE的税收待遇方式对国家财政而言没有什么损失。而对于低收入者,建议还是进行财政补贴以完善其养老保障诉求。当然,目前我国财政制度在应对这一问题时还面临一些困难,所以建议是否利用这次机会首先推动解决灵活就业人群的养老保障问题。      第二,关于产品设计的问题。      无论是监管还是行业,都在为第三支柱养老产品方面做出努力,希望设计出好的产品吸引公众参与其中。一个好的养老金融产品,就是最好的养老金融教育渠道。也需要明确的是,世界上没有“最好的产品”,只有最适合的产品。因受众年龄段、财富状况、心理状况、风险承受能力等各种因素的差异,某个养老金融产品无法兼顾所有诉求。因此,在产品层面,各个金融机构在今后的实践中大有可为,应针对差异化的客户需求进行产品设计,摸索出一套富有中国特色养老金融产品的设计规律。我国国民有储蓄的传统,今后长期的社会养老问题该怎么应对?现在我们讨论的养老产品已经不是针对50后、60后了,储蓄型养老产品应该针对80后、90后甚至00后,如何设计出符合他们这个群体的养老产品,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第三,关于操作层面的问题。      操作层面的问题,属于个人养老金“最后一公里”的范畴,金融机构们设计好了产品,客户也觉得可以购买了,但在“最后一公里”处出现了问题。现在银行、基金、保险等机构都各自想自己的办法,是否可以跨行业合作,搭建跨界平台,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障碍,因为客户既对养老金融产品背后的设计原理不感兴趣,也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他只需要一些简单的信息来判断购买哪种产品。      我们刚刚完成了对英国“自动加入”制度的研究,发现它建立的"NEST"平台里98%的参与者都选择默认产品,不做自主选择,结果发现第二年收益率不错,达到预期后就长期维持。这背后是跨行业合作的结果,客户仅看到一个十分简洁的产品界面,而界面背后是深度的跨行业协作,将复杂的产品构造留给金融机构,不要让客户感到购买养老金产品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情。      第四,关于养老金融教育的问题。最近,我们的一项研究成果发现,金融领域各个行业都在做投资者教育这项工作,机构们希望让消费者真正明白养老金融,主动推动养老保障三支柱的普及。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的是对社会进行全方位的养老金融教育,而不仅仅进行产品层面的教育或是风险识别教育。这个全方位的教育要从学校做起,从学校一直延伸到老年人,做好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养老金融教育,这样才能把我国养老金融这件事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