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来老师的写作课(5)

2024-05-02 08:04

1. 李笑来老师的写作课(5)

  4、如何钻入作者的脑子 
   基于以上的认知,现在终于要讲到重点中的重点,因为我们终于掌握了一个钻进作者脑袋的秘密。对,李笑来刚刚教会了你,一个通过文字就能让你钻入他人脑袋里的神技。
    (1)抽象名词的比例 
   你看,你随便拿来一篇文章,然后,你把里边的所有名词,都用笔圈出来,然后,你就盯住那些名词看,你能得到很多很多非常有趣,甚至非常令你震惊的结论。
   如果那些名词都是具体名称,完全没有抽象名词的话,那么,这个作者的受教育程度很可能是非常低的。因为,他根本无法感知那些抽象概念,更谈不上去理解那些抽象概念,所以,他描述不出来。大家知道,真正的教育都是关于抽象概念的,数学里的每一个概念,物理里的每一个定律,哪一个不是抽象概念?
   李笑来写《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一年,更新了52期,每周更新一期,就是52个抽象概念,比如,什么是落后,什么是多维竞争力,等等,都是抽象名词。
   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的高低,有时候会被世俗理解为是否礼貌、是否有涵养、是否不说脏话。其实,真正的定义可以这样去描述:要看此人能够正确地理解多少清晰准确且必要的抽象概念。
   一般来说,知识分子写的文章抽象名词比例相对更高,至少占10%,而占比在15%~25%之间,是比较常见的。但在另一个极端,如果一篇文章中的抽象名词比例竟然远远超过30%,那么,此人更可能是精神病患者,而不是正常人。
   (未完)

李笑来老师的写作课(5)

2. 李笑来老师的写作课(1)

  第一节 使用文字的本质 
   文字真是很有趣,甚至是很神奇的东西,虽然绝大多数人受过所谓的教育之后,顶多算是识字而已,但在极少数人手中,文字几乎无所不能,有人用它不断习得新的知识,有人用它可以做到有效的沟通,甚至不仅有人用它当作武器,还有人可以用它指挥千军万马。你说,怎么同样的东西,在不同人的手里,差别就那么大呢?
   所以说,在李笑来看来,“识字”这个技能,只不过是把人类从其他动物当中区分开来而已。事实上,一个人必须学会“用字”,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高级动物。
   然而,我们的教育貌似在用字这个技能上非常失败,古今中外皆如是。所以,也真的怪不得我们遇到过的各种老师,不说别的,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本科四年,总计十六年,也算是受过高等教育了,结果,普遍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甚至,读不懂一个简单的租房合同。吐槽,归吐槽,因为吐槽通常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所以,吐槽就到此为止吧。
   还是要利用我们宝贵的时间,用我们的注意力仔细地去研究一下,我们到底有没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里重修语文,认真理解一下使用文字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未完)

3. 李笑来还是李老师吗?

自从七部委共同发公告将ICO一刀切了之后,李笑来貌似就没啥动静了。

  其实说起知识付费领域里的过度营销,李笑来算是始祖。 “动态价格歧视策略”,即每万人购买涨5元,李笑来早就用过。李笑来的社群招收模式是:社群人数每上涨100人,价格就上涨500元。(具体数字我记不清了,大概是这么多);后来做知乎live,听直播1块钱,听回放要100元。其实用的都是“动态价格歧视策略”。
李笑来老师的标题党技巧,比如《一小时建立终生受用的阅读操作系统》,也是开创了知识付费领域里的先河。  

大家读到这里不要误会,我没有任何嘲讽李笑来的意思。毕竟在商言商,我们还是结果说话。总的来说,李笑来老师还是高明。  为什么呢?  接下来说的这点,才是本文的重点,前面的都是废话,哈哈哈哈!下面要讲的东西,你在其他垃圾公众号和道德批评文章里面都看不到,因为其他人境界没有我这么高啦!
任何嫁接了太多营销技巧的“过度营销”的局,都会天然招致大家的反感,但你同时也需要把它包装得很真诚有调性,就像李笑来老师一样。过度营销+包装真诚,将会成为未来小品牌营销的一个趋势。

  大家如果研究一下李笑来老师的培训广告和发币广告,会发现该用的营销套路一个都没少,但是李笑来老师的文人口气,会把这件事包装得非常自然,非常真诚,这恰恰是他最厉害的地方。这种“真诚口气”才是最高端的技巧,一言难尽,大家慢慢琢磨。  
所以回到正题,题主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维权,只要调动起大家心理觉得不公平的因素,那你们零散的维权意愿就能拧成一股绳一致对外。
有些不方便写在这里的话,都在公众微信号“吴寒笛可爱多”(微信ID:whdkad)里,公众号里回复“有用”有惊喜。

李笑来还是李老师吗?

4. 我所认识的李笑来

1.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人做任何事都是有目的的,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原因很简单,因为李笑来他骗过我……
  
 说来话长,我就长话短说。这件事起因是我的女神写了一篇关于李笑来的文章,然后分享到了一个群里。因为李笑来是当红炸子鸡,一下子群里就成了菜市场。她说李笑来是个大骗子,他说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说李笑来利用人性去做恶事,总之一个结论就是李笑来不是好人。
  
 我就随便凑了个热闹就没敢掺合了。因为我知道这样的讨论发展下去可能会变成争论,而争论的结果不可能是把对方说服了。更多的是浪费自己的时间和注意力。更重要妨碍自己成为一个清醒淡定的人。
  
 后来有发生了很多事,刚好看到一位朋友写了这件事,为此我觉得自己也要写篇文章来说说李笑来这个大骗子。
  
 
  
  
 2.那些被李笑来骗的日子
  
 最开始知道李笑来是2015年在公众号改变自己偶然看到李笑来写的文章,当然觉得写的文章说的很有道理。就被骗着买了他的著名长销书《把时间当做朋友》。
  
 知道了一些道理:时间是无法管理的,我们真正能够管理的是我们自己。这个世界是有规则的。任何你想要的东西都是用你有的东西交换。最直接的结果是游戏从此不玩了。
  
 慢慢从他的公众号学习学习再学习,知道了他在得到开了一门大课叫《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然后就被洗脑买了人生中最贵的课程,第一次知识付费。后来还买了纸质版。
  
 知道了一些道理:成长就是想到之后做到。如果想到之后不会的话,那么就去学,学到之后再去做到。生活也好,人生也罢,都一样,总是有办法活得更好。只要笃信用正确的方法去做正确的事,未来会越来越好。
  
 最直接的结果是从此以终身成长者自居。现在每天能够坚持健身,学习,冥想,写作。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受到李笑来老师的精神鼓励。
  
 说到这其实你也看出来了,我是笑来老师忠实粉。并且因为他,一直在变好。而且我不否认对他是有禀赋效应的。我很赞同和菜头评价李笑来的话,他说李笑来像个佛教徒。佛教里说,我们之所以是人,我们之所以拥有人的身体,乃是因为我们需要使用这个身体得闻佛法,从而最终解脱,所以身体是一种抵达真理彼岸的工具和手段。而李笑来同样认为心智是一种服务于理性的工具,可以通过不断的锤炼和思考,达到某种理性的通明境界。
  
 关于李笑来我还想说
  
 当时群里大多数人都说李笑来不是好人,说李笑来是个大骗子。还有位群友特意拿这件事去知识星球讨论。说实话我差点就把那位群友拉黑名单,后来想想还有不要有感性上的烦恼。
  
 比起这些言论,我更喜欢知识星球里有位朋友的回答,她说笑来老师在心智方面启发了她,并且说笑来老师很懂人性。当负面消息被曝光时,知道了原来他并没有那么好。她还说她没听过音频,也没有看过笑来老师的全部书,所以大概印象就是这样。
  
 当然这里我不是说不可以说李笑来的坏话,我想说的是当我们去评价一个人时,是不是可以先去深入了解下他,了解下他说过什么,做过什么,写过那些书,或者和他相处几天。只有这样我们说出来的话才是真实的。
  
 这就好像我们听了别人给我们讲了一部电影,然后我们就洋洋洒洒的写影评了。这样合适吗?
  
 又有人说了李笑来因为投资骗了很多的人,让很多人损失惨重。我没有参与投资所以很多事情我不知道。可是我还是想说笑来老师一直以来都说投资是自己的事——听大多数人的话,参考少数人的意见,最终自己做决定。
  
 而且一个人可以洞悉纷繁世事的本质,拥有真正的勇气和真正的自由。在这个前提之下,利用自由市场和自由经济赚点钱只是顺手为之。发家致富是智慧的应有之意,并没有任何值得大惊小怪的地方。
  
 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是不一样的,包括你的性格、你的行为规律、你怎么跟人交往,你有一个什么自我定位之类等等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心里都有君子和小人的一样,每个人都是生活在自己以为的世界里,看到的都是自己愿意看的。你是什么样的人,就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里。我们要用更善意的眼光去看待世界。
  
  
 每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孟子曾经说过: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做人要与人为善。这里的与人为善不是简单的说把自己的善意给别人。而是说你要想成就自己,必须放下对他人的成见,看到他人身上的优长,然后取过来跟他人一起协同,成就自己,这才叫与人为善。
  
 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每个人都是一道光,每个人都可以用光去照亮别人,笑来老师在这条路上比我们走的更远。
  
  
 
  
  
 
  
  
 
  
  
 保持独立思考,做自己的事。

5. 李笑来老师的写作课(3)

  2、词性的本质 
   让我们继续。这些种类的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它们究竟是干什么用的呐?让李笑来从一个你过去可能没有想到过的角度去分析、去解释一下吧。
   名词,是用来描述你能够感知的事物的,管它是抽象的还是具体的。比如,苹果和橘子,都是具体的,痛苦或者幸福,都是抽象的。
   动词,是用来描述你能够感知的动作的,管它是抽象的还是具体的。比如,你打电话,就是能够看得见的动作,是具体的;而你思考,就是别人看不见、摸不着的动作,于是它是抽象的。
   形容词,是用来描述你对你能够感知的那个事物的感知。比如,你能感知一个苹果很大还是很小,你的痛苦程度是否严重,你的幸福程度是否像喝了蜜一样。
   副词,稍微复杂一点,因为,副词修饰的成分比较多。副词在修饰动词的时候,和形容词修饰名词一样,都是用来描述你能够感知的那个动作的感知。
   当副词修饰形容词的时候,它是用来描述你对你能够感知的那个事物的感知的感知。
   当副词在修饰另外一个副词的时候,就更复杂一点了,它是用来描述你对你能够感知的那个事物的感知的感知的感知。这句话里一共有四个“感知”。
   我们重新看一看刚才看过的句子:“你们正在由衷地虚伪地认真地记着笔记”。我写这样的句子,是因为我能够感知到你们记笔记的这个动作,“记”,然后我也能感知到你们这个“记”的动作是非常认真的,再进一步,我能感知到认真的这个状态其实是虚伪的,再然后,我甚至还能感知到虚伪的状态其实是言不由衷的。
   在这里,插入一个李笑来对一个写作界争议的看法。很多作者都会介意在写作的时候尽量少用副词,甚至干脆就不应该使用副词,比如,著名的斯蒂芬•金,就是著名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原著作者。李笑来不这么看,我不认为副词是不必要的,我甚至认为很多的时候,副词是不可或缺的,只不过它常常是很深层次的感知,所以常常难以正确传递。
   还记得吗?刚才我们说过,它是用来描述的是你对你能够感知的那个事物的感知的感知的感知,这句话里一共四个感知。所以,李笑来对副词的看法是这样的,不是不应该用它,而是把它用好实在太难了,想用,就好好练呗。不能因为自己没练好怎么用它,就说它不好,是吧?
   (未完)

李笑来老师的写作课(3)

6. 【回顾】 李笑来:用的秘密

现在的你去看未来的五年,你会觉得很遥远,但未来的五年后你看现在的自己,你会觉得只是一瞬。
  
 在用的那段时光里,你会感到身心疲惫,会觉得度日如年,多坚持一秒钟都觉得受不了。但那痛苦只存在于当时,一旦你经过了,只会觉得怀念。
  
 学习的规律:学习总是从笨拙到重复的。
  
 学习的秘诀: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断地习惯自己的笨拙。
  
 如果一个人能够从小学习一种兴趣爱好的话,他就会把在学习这种爱好的时候的经验,运用于其他任何的事。
  
 减轻焦虑的方法:尽量不要做错误的比较。
  
 错误比较的原因就是“没有看到做的很好的人在做的好之前的笨拙,也无视了个体的差异性。”
  
 笨拙只是暂时的,过去的时间在后来看近趋近于零。而阻碍我们的通常是因错误比较所导致的焦虑。笨拙是可以通过思考来解决。
  
 人生中很多困难的事之所以去困难,不是因为这件事太难,而是因为没有长期去做、坚持去做,所以才没有获得。
  
 选择,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
  
 大多选择发生于这 两个属性 之间:
  
 选择的本质就是:枯燥总是前置的,兴趣总是后置的。
  
 只用开始去做,就能从“有用”处获得快感,获得成就感,自然而然感到有趣。
  
 无视选择本质的后果:认为事情是无趣的,所以会沉浸于消极的情绪中。
  
 特效方法:赋予你做的事以伟大的意义。
  
 当时笑来老师背单词时是这样想的:在外国读书拿奖学金可以拿4万奖学金,5年能拿20万美金。那么背20000个单词就是一个单词就相当于得到10美金!给背单词赋予了如此大的意义,怎么会没有动力呢?
  
 在我们习得任何技能的过程中看到活人做到,是能激励我们也做得很好的,尤其是我们知根知底的、认为不如我们的人。
  
 “一切有效的教育(学习)最终都是社交活动。”
  
 ——李笑来
  
 习得一个新的技能就能认识拥有这个技能的人,你与这个世界就会拥有更强的联系。
  
 《天天爱英语》就是一个VR人肉的虚拟现实,它将和你有一样愿望的人的物理距离拉近。
  
 你的可能遇到的阻力往往是自找的!
  
 激烈的反抗只会带来孤立和不理解,主动地应对才是可取的方法:伪装自己和他们一样,不要轻易地表现自己已经改头换面的人。
  
 当有人向你拨冷水的时候,千万不要回应!(让那些自以为是地活着的人继续,是对他们最好的惩罚。)
  
 笑来老师的定义:
  
  你能够清楚地知道你和这个世界和你有强烈的联系。 
  
 习得一个新的技能就能认识拥有这个技能的人,你与这个世界就会拥有更强的联系。,也会更能感知幸福。
  
 不要误以为那个枯燥是过不去的,不要误以为那个笨拙是摆脱不了的,不要误以为你的熟练会很快地来到,这些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你确定只要你持续做下去,终究你会不再感到枯燥,终究你会不再笨拙,终究你会和更多人创造联系,终究你会获得更多的意外好运。
  
 温故而知新,再次回听李笑来的“用的秘密”讲座,收获良多。老师对许多关键词的解读现在读来仍旧触动着我。大道至简,“用的秘密”背后有许多被我们忽视的道理。

7. 李笑来老师读书方法论中,对我有指导意义的几个点

 文/吉祥君
   昨天,出于偶然听了去年李笑来老师在朝夕微课堂关于他自己读书的分享,获益匪浅。原本打算整理出课程框架,但在搜索后发现有许多同学已经整理过,并且李笑来老师的公众号里也有课程的文字版。所以,最后决定只写几个对自己有指导意义的点,也希望对大家的阅读有所帮助。
   我理解的,这里边有两个点。一个是,对于《史记》《资治通鉴》这类明显很难读、明显需要反复阅读学习的古籍经典,最好的方法是先半懂不懂的通读一遍。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掌握整本书的骨骼脉络,也能在接下来的研读学习中把握住重点。另外一点,对于我们认为有必要一读并且已经开始读了的书,不管能懂多少,一定要整本书读完,否则前期的选书和阅读时间,就完全浪费掉了。阅读也要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只有不断的去读自己读不懂的东西,才能有进步和突破,否则就是在用舒适的阅读自我麻痹自我安慰。
   而我总是做不到这一点,自己的阅读史上有无数次半途而废的经历:读了不到五分之一的《全球通史》在书架上摆两年了,才读到尧舜禹的《史记》也吃了一年灰了,读了一半的《红楼梦》也撂下三个月了;《基督山伯爵》从高中开始断断续续的看、听却到现在也没看到复仇,《苏菲的世界》看了N次也只看了开头,《生命最后的读书会》看到中途就把书送人了,无数的书只看了开头就没有然后了……
   所以这一点对我来说极其重要,不仅需要克服对经典古籍的畏难心理,还要克服看书半途而废的坏毛病,否则沉没成本只会越来越大。
   想着如何克服这两个问题,突然就有点子冒了出来,那就是把阅读和旅游“捆绑销售”:给自己觉得有必要读的每本书定价,50-500元不等(比如小说定价50,普通非虚构类书籍100,全球通史、红楼梦等200,英文原版300,学术著作、史记、资治通鉴之类的500),每认真地完整地读完一本书,就给自己存相应的旅游基金;而这些钱只用于旅游,旅游也只能用这些钱。觉得这个对自己应该会有不错的激励作用的,当然,首先我得有钱存……
   写作不同于阅读那么简单。我们通常会有这样的阅读体验,读到某处,突然产生共鸣或者想起自己也有类似经历时,脑海里的画面就出来了,紧接着思绪也莫名其妙飘走了,一个点连着一个点,越飘越远,猛然回神,才又去找刚刚看到哪了。而写作时却很少有走神的情况,因为写作是思考,是把CPU处理完的东西外化的一种方式,只有集中精力才能进行。
   那为什么说,写作可以升级阅读操作系统呢?首先,写作可以锻炼人的专注力,一旦走神你便没法写出一个字来,只有专注于思考,才能写出东西来。而专注力越高,对于阅读帮助越大。其次,写作是有主题有目标的输出行为,所以基于写作的阅读就会变得更主动和有目标性。同时,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而写作就相当于把阅读的内容“教给别人”,在写作的过程中更好的思考和理解书中的内容。总之,阅读和写作,就是个相互促进的关系。
   不仅是李笑来老师,还有很多的用知识变现的大牛们,都不提倡碎片化阅读。碎片化阅读不利于思考,很难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并且在碎片化的时间下低效阅读,可能会给人一些“我花费很多时间进行阅读”“我在很努力的提升自己”“我管理好了自己的时间”之类的错觉,而实际上却在原地踏步。只有完整的系统的去阅读,才能更好的吸收消化相关内容,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并且固定时间固定时长的阅读习惯一旦形成,会对生活产生许多积极的影响。
   所以关于这一点,要强调两方面, 一是要每天留出至少一个小时的整块时间用来阅读,二是要阅读完整的书籍(整本或整套)。 李笑来老师说:到最后,一个人的总价值基本上相当于他能够有效集中注意力解决问题的时间长度再乘以那些被解决的问题在多大程度上是这个世界所需要的。深以为是。
   李笑来老师关于精读专门有篇文章,标题就是这个,想了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找来看。但我比较感兴趣的是 “只字不差的阅读” 。
   在以往的经验里,总认为阅读没必要一字一句,眼睛快速扫过,那些重要的信息就已经进入大脑开始处理了,只字不差的阅读完全就是阅读障碍,并且很浪费时间。但听到李笑来老师强调“只字不差的阅读”时,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似乎有点明白为什么很多书看完就忘,或者看完也不知道作者在讲什么。
   一方面,是自己 把阅读等同于阅读理解了 ,以为自己读完了就是读懂了,很少去问到底读懂了什么,也很少再回过头去想整本书到底想说明什么问题。另一方面,出于对阅读速度的追求,而 忽视了阅读过程中的思考 ,或者说遇到有疑惑的地方,眼睛扫的太快,不情愿停下来思考。对于“低水平勤奋者”来说,做什么事情恐怕都比思考轻松,一旦开始思考就浑身不舒服,脑子短路,胸闷气短,特难受,最后还是选择舒适的姿态去阅读。所以,读过了那么多书,我却依然一无所知。
   “只字不差的阅读”这个观点,我不赞同也不反对,毕竟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但它确实给了我触动,也是个很不错的点子,所以试一试也不是不可以。
   以上就是我在李笑来谈自己读书经验中学来,并打算在今年践行的几个点,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来年看成果。加油吧,皮卡丘。

李笑来老师读书方法论中,对我有指导意义的几个点

8. 李笑来阅读分享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阅读是其中非常有效的方式之一,大家都知道这个观点,践行起来却有困难;一念一世界,要为自己做的事情找一个理由,比如说阅读,寻找一个能让自己热血沸腾的理由(比如钱);
  
 分享四个方面内容,包括:阅读经历、阅读目的、阅读效果、阅读升级;
  
 1. 阅读经历
  
 李笑来个人经历了阅读的5个阶段,包括:
  
 (1) 阶段1:漫无目的地读书
  
 年轻时候知识体系还没有完全搭建,通过泛读的方式提高阅读的广度;
  
 (2) 阶段2:有目的性地挑书
  
 A. 逐渐地了解自己的爱好和带给自己效益的书籍
  
 B. 不要向别人要书单,容易让自己挑书的能力降低
  
 C. 公众号回复选书,选书的基本规则
  
 (3) 阶段3:更多地读文献
  
 文献的阅读需要更多理解力,但能更快地学习
  
 (4) 阶段4:检索阅读
  
 按照一定的目的进行关联检索阅读
  
 (5) 阶段5:再次大量阅读,什么都看
  
 接触到不同的东西,可以从不同的内容中学习,即使是网络小说
  
 2. 阅读目的:知识改变命运
  
 3. 阅读效果
  
 A. 阅读可以帮忙学会任何技能,只要有耐心
  
 B. 一本书,只要必要,即使读不懂,还是要读完
  
 C. 看别人的书评或者专栏评论,补充自我阅读死角
  
 资料:人人都能用英语(回复英语),什么是践行(回复践行)
  
 4. 阅读升级
  
 (1) 升级阅读理解速度
  
 A. 阅读需要理解,深入理解需要时间
  
 B. 增加积累,阅读速度与积累有关,需要刻意提升
  
 (2) 升级阅读方法
  
 A. 像作者一样阅读,通过写作进行阅读
  
 B. 制定写作目标,通过阅读完成内容链接
  
 C. 实现知识融会贯通,询问问题:这个道理还能用到什么地方去呢?
  
 (3) 搭建知识体系
  
 基础-进阶-高级,按照不同的等级升级
  
 资料:回复精读